CN209224374U - 全自动节能滴塑系统 - Google Patents

全自动节能滴塑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224374U
CN209224374U CN201821732896.2U CN201821732896U CN209224374U CN 209224374 U CN209224374 U CN 209224374U CN 201821732896 U CN201821732896 U CN 201821732896U CN 209224374 U CN209224374 U CN 20922437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ld
hole
rubber patch
cylinder
baff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732896.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魏依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ining Jinhong Machinery Factory
Original Assignee
Suining Jinhong Machinery Factor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ining Jinhong Machinery Factory filed Critical Suining Jinhong Machinery Factory
Priority to CN201821732896.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22437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22437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224374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全自动节能滴塑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接的一缸四爪系统、识别系统、滴塑系统、加热系统、冷却系统、传输系统、夹持系统、加热系统、冷却系统和脱模系统。通过依次连接的一缸四爪系统、滴塑系统、加热系统、冷却系统、传输系统、夹持系统、加热系统、冷却系统和脱模系统,对喷塑产品成型经过一条生产线,全自动生产,提高生产效率。

Description

全自动节能滴塑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滴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全自动节能滴塑系统。
背景技术
滴塑是目前少有大部分工艺依然使用手工生产的产品。其主要原材料是将PVC糊树脂溶解于DOP等脂内,加上色膏,成为不同颜色的糊树脂混合物。将不同颜色的糊树脂混合物滴到由铝模,黄铜模,电铸或硅胶模具,通过加热到170℃以上,PVC糊树脂和DOP等脂类发生化学反应,而变成固体,变成色彩丰富,立体感强的产品。
专利号为CN201720640113.7,申请日为2017-06-05,公开了用于高流动性材料射出成型机器上的NV喷嘴,其包括喷嘴主体、封闭针,在喷嘴主体的空间中设置封闭针,封闭针前端可封闭喷嘴主体的出料通道,封闭针后部斜向连接驱动往复机构;正常状态时,驱动往复机构抵住封闭针后端从而使封闭针封闭喷嘴主体头部的出料通道;进料状态时,驱动往复机构离开封闭针后端,喷嘴主体内的物料可压迫封闭针后退从而使封闭针前端离开喷嘴主体头部的出料通道。
上述专利通过驱动往复机构设置在喷嘴外壳上,能够快速更换易损件,因此可以将机器的故障停机时间降到最低,而且整个机器的维修保养也会变得极其简单。但是该设备只能对产品进行喷塑,不能实现生产线批量生产,自动化程度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全自动节能滴塑系统,能够实现喷塑产品的自动化分类交叉生产,生产效率高。
全自动节能滴塑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接的一缸四爪系统、滴塑系统、加热系统、冷却系统、传输系统、夹持系统和脱模系统,还包括识别系统,所述滴塑系统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安装有横向移动体、竖向移动体、横向丝杆、横向滑块、第二电机和第三电机,所述横向移动体的正面设置有竖向丝杆和竖向滑块,背面设置有与横向丝杆相对应的横向螺旋孔,背面还设置有与横向滑块相对应的横向滑槽,所述竖向丝杆上连接有第一电机,所述竖向移动体的正面设置有喷嘴架,背面设置有与竖向滑块相对应的竖向滑槽,背面还设置有与竖向丝杆相对应的竖向螺旋孔,所述横向移动体的下方设置有水平丝杆和水平滑块,所述水平丝杆与第三电机连接,所述横向丝杆与第二电机连接。
所述横向丝杆上设置有滴塑喷嘴,所述滴塑喷嘴外缸体、内缸体和喷孔,所述外缸体内安装内缸体,所述内缸体上设置有腔通孔,所述腔通孔的上端设置有气孔套,所述气孔套上设置有气流孔,所述气流孔上端连通有气泵,下端与腔通孔连通,所述喷孔内安装有机械密封轴,所述机械密封轴内活动设置有顶针,所述顶针的上端设置有圆台体,下端设置有具有锥尖状的锥尖头,所述圆台体活动设置在腔通孔的下方,且通过弹簧与外缸体的内腔上端连接,所述腔通孔的下方形状与圆台体的外侧相对应,所述喷孔上设置有与锥尖头相对应的锥孔,所述锥孔上连通有进料孔。
所述一缸四爪系统包括直角杆和气缸,所述直角杆的两端均连接有一挡板,所述气缸的一端连接有一夹片的中部,另一端连接有二夹片的中部,所述一夹片的两端均连接有伸缩杆的一端,所述伸缩杆的另一端通过第一连接销A连接有一拨叉的一端,所述一拨叉的另一端通过第一连接销B连接有一挡板,所述第一连接销B设置在靠近直角杆的端头,所述二夹片的两端通过第二连接销A连接有二拨叉的一端,所述第二拨叉的另一端通过第二连接销B连接有第二挡板的一端,所述二挡板的另一端固定。
所述加热系统包括框架和加热室,所述框架上安装加热室,所述加热室的侧壁上设置有导水管,所述导水管的旁边安装有加热灯管,所述导水管的一端连通有进水管,另一端连接有出水管,所述加热室的一端设置有进口,另一端设置有出口,所述进口上安装有双层进门带,所述出口上安装有双层出门带。
所述冷却系统包括槽体,所述槽体的内腔左侧依次安装有左斜板和左底板,内腔右侧依次安装有右底板和右斜板,所述左斜板上依次安装有左挡板和左隔板,所述左隔板的高度低于左挡板的高度,所述左底板上设置有进水孔,所述右斜板上依次安装有右隔板、出水孔和右挡板,所述左底板与右底板之间设置有导流框板,所述导流框板为向左折弯的板体。
所述传输系统包括架体,所述架体的两端安装有两个大滚筒,所述大滚筒的下方设置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上的轴通过传输带与大滚筒连接,所述大滚筒之间设置有链条,所述链条包覆在大滚筒的外表面,所述链条上设置有多个螺纹钢管,所述螺纹钢管上设置有弧形钢筋。
所述夹持系统包括上杆和两个下杆,所述上杆和下杆之前设置有双向气缸,所述双向气缸一端连接有第一夹片的中间,另一端连接有第二夹片的中间,所述第一夹片的两端连接有第一拨叉的一端,所述第一拨叉的另一端通过第一连接销连接有第一挡板,所述第一连接销设置在靠近上杆的端头,所述第二夹片两端连接有第二拨叉的一端,所述第二拨叉的另一端连接有第二挡板,所述第一挡板的端头与上杆连接,所述第二挡板的端头与下杆连接。
所述脱模系统包括架体、吸嘴和平台,所述架体的两侧设置有侧壁,所述侧壁上设置有导槽,所述导槽上连通有弧形槽,所述导槽内上下活动设置有滑板,所述滑板的上端连接有气缸,下端连接有旋转轴,所述旋转轴通过轴瓦套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上连接有吸嘴,所述吸嘴的两侧活动设置在弧形槽内,所述平台上放置有模具,所述模具后侧安装有推杆。
所述传输系统上设置有调节定位装置,所述调节定位装置包括镜像对称设置的两个定位装置,所述定位装置包括两个连接座,所述连接座直接固定有轴,所述轴的一端通过第一扭簧连接有第一轴套,另一端通过第二扭簧连接有第二轴套,所述第一轴套上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上连接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上连接有档条的左端,所述第二轴套上连接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上连接档条的右端,所述档条沿轴的长度方向从左往右向外倾斜。
采用本发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通过依次连接的一缸四爪系统、滴塑系统、加热系统、冷却系统、传输系统、夹持系统、加热系统、冷却系统和脱模系统,对喷塑产品成型经过一条生产线,全自动生产,提高生产效率,通过第一电机带动竖向丝杆旋转,使竖向移动体上下(Z向)活动,第二电机带动横向丝杆旋转,使横向移动体横向(Y)移动,从而带动喷嘴架上的滴塑喷嘴上下和横向活动,而第三电机带动水平丝杆水平(X)移动,使水平丝杆上的模具沿其长度方向移动,进而滴塑喷嘴在模具上滴塑时,实现了相对于机架X、Y、Z方向上的三轴联动,喷嘴在滴塑时可以形成多种图案,使产品更加美观、实用。
2、通过气流孔内充气或者抽气,使圆台体在腔通孔下方上下活动,圆台体带动锥尖头上下移动,从而改变锥尖头与锥孔之间的间距,进而控制胶体经过锥孔的流量,实现了控制胶体的流出量,实现了对流量的控制,达到完美自动控制,不会延迟喷泄及关闭时间所产生供料误差,同时通过锥尖头的上下活动,当锥尖头的尖部磨损时,调节锥尖头可以继续往下移动,同样能达到控制流量的作用,能达到因自然磨损的自动调节。
3、通过两台滴塑点胶设备组合在一起,当一台滴塑点胶设备对一个模具点塑完后,在送模过程中,将另一个模具送入另一台滴塑点胶设备进行点塑,由此往复运动进行连贯性点塑,减低操作人员的数量,减少用工成本,降低了设备的占用空间,自动定位夹具接模、送模工作,协助配合一条流水线作业,使其整条生产线不用人工作业能提高工作效率。
4、通过气缸的来回运行,带动两个一挡板向内转动,将输送进来的模具夹持固定在直角杆内,对模具进行定位和稳固及其工艺识别,对模具起到精确定位的作用,增强稳定性,便于设备对模具进行滴塑,完成后,一挡板松开模具,在将模具输送离开,结构简单,自动化程度高。
5、通过加热灯管对导水管进行加热,使导水管内的水温升高,由于水的浮点是100°,从而保证加热室侧壁温度保持在100°左右的温度,从而降低了加热室内的温度受到外界的影响,使加热室内的温度延时恒温,工作人员有足够的时间离开,大大的减缓了加热室内温度降低,缩短生产周期,提高生产效率,且通过进水管和出水管使导水管内的水能够循环,水的恒温效果好,价格低廉,成本低。
6、通过进水孔源源不断的输入冷水,向左折弯的导流框将冷水引入槽体始端,模具从槽体始端进入后,往槽体的末端运行,输入的冷水跟随模具的底端也从槽体始端往末端运行,冷水一直对模具的底端进行冷却,冷却后,冷水会慢慢的升温,升温后的水从槽体末端的出水孔排出,从而保证模具在槽体运行过程中,冷却后的水温度升高后及时被排出,模具底端冷却水及时补充,对模具的冷却效果好,冷却快速,当对第二个模具进行冷却时,依然是温度低的冷却水,适用于对批量模具的冷却,提高了生产效率。
7、通过螺纹钢管上设置的弧形钢筋,作用于模具的右端侧面,弧形钢筋经过大滚筒时,弧形钢筋围绕大滚筒的外圆做向下弧形运动,对模具有一个向右的推送力,使模具能跨过两个设备之间的间隙,能够完全从上一个设备进入下一个设备中,同时采用10-20cm长度的弧形钢筋,既保证能推送模具跨过间隙,也防止弧形钢筋卡在间隙内,且弧形钢筋为弧形结构,弧形面接触模具防止刮伤模具,同时采用两个以上的弧形钢筋,多个点对模具进行推动,增加其稳定性,防止模具发生倾斜现象。
8、通过双向气缸的来回运行,带动两个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向内转动,将输送进来的模具夹持固定在上杆和下杆之间,上杆固定模具的上侧面,两个第一挡板分别固定模具的左右两侧面,两个第二挡板固定模具的下侧面,对模具进行定位和稳固,对模具起到精确定位的作用,增强稳定性,便于设备对模具进行工艺识别和滴塑,完成后,第一挡板松开模具,在将模具输送离开,结构简单,自动化程度高。
9、通过气缸推动吸嘴接近模具,将模具上成型的胶体吸住并取走,且推杆推动模具运动,模具上有粘连的胶体也拉动吸嘴旋转,旋转的吸嘴使粘连相对于模具扭动,使与模具有粘连的胶体脱离模具,避免了有粘连的胶体难以拾取的缺陷,整个过程自动化程度高,不需要人工用针挑,不会伤到产品,节省人力和物力,同时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适于广泛推广应用。
10、通过镜像对称设置的两个定位装置,两个镜像设置的档条形成一个八字口,左端宽,右端窄,且右端在伸缩杆的作用下具有弹性功能,模具从八字口左端进入后,在两端伸缩杆推动档条的右端,档条的右端推动模具往中间移动定位,每一个模具进入该装置后,自动平行调节复位,保证在进入接模处前,模具的位置摆放保持一直,且通过第一扭簧和第二扭簧使档条在上下方向上,具有转动的功能,保证推送模具下方的结构能够从档条的下方通过,通过后,档条能够自动复位,自动化程度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滴塑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横向移动体正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中横向移动体背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2中Z形滑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2中横向螺旋孔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2中竖向移动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滴塑喷嘴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充气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8抽气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8中I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机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一缸四爪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图13中夹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图13中夹持模具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图13中A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图13中B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18为图13中气缸的结构示意图。
图19为本实用新型加热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0为本实用新型冷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1为图20中冷却模具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2为图20中A-A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3为本实用新型传输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4为图23中弧形钢筋推送模具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5为图23中链条的结构示意图。
图26为图23中折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7为图23中折板展开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8为图23中轴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29为图23中横销的结构示意图。
图30为图23中卡簧的结构示意图。
图31为图23中螺纹钢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32为本实用新型夹持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3为图32中A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34为图32中B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35为图32中夹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6为图32中夹持模具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7为图32中气缸的结构示意图。
图38为本实用新型中脱模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9为图32中侧壁的结构示意图。
图40为图32中脱模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1为本实用新型中调节定位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42为图41中固定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43为图41中连接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4为图41中伸缩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45为图41中横销与套管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46为图45的俯视图结构示意图。
图47为本实用新型吸嘴的结构示意图。
图48为图47中模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9为实用新型中气动压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0为图49中气缸的结构示意图。
图51为图49中第一模压盘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一缸四爪系统,2、滴塑系统,3、加热系统,4、冷却系统,5、传输系统,6、夹持系统,7、脱模系统,11、直角杆,12、气缸A,13、一挡板,14、一拨叉,15、伸缩杆A,16、一夹片,17、二夹片,18、二拨叉,19、二挡板,110、第一连接销A,111、第一连接销B,112、第二连接销A,113、第二连接销B,114、缸体A,115、活塞A,116、活动杆,117、密封圈A,118、第一管口,119、第二管口,120、弹簧A,121、杆体,122、模具A,123、条形孔,124、套筒A,125、双螺帽,127、通孔A,128、弹簧D,129、销A,21、机架,22、横向移动体,23、竖向移动体,24、水平丝杆,25、竖向丝杆,26、横向丝杆,27、竖向滑块,28、横向滑块,9、第一电机,210、第二电机,211、轴承A,212、横向滑槽,213、横向螺旋孔,214、Z形滑板,215、竖向滑槽,216、竖向螺旋孔,217、水平滑块,218、第三电机,219、喷嘴架,220、安装孔,221、外缸体,222、内缸体,223、气孔套,224、顶针,225、弹簧B,226、圆台体,227、气流孔,228、腔通孔,229、气泵A,2210、锥尖头,2211、喷孔,2212、锥孔,2213、进料孔,2214、机械密封轴,2215、加长柱,2221、第一机架,2222、第二机架,2223、底板,2224、滴塑装置,2225、滑块,2226、电机A,2227、第一丝杆,2228、轴承B,2229、第一滑板,22210、螺旋通孔,22211、滑槽,22212、第一模具,22213、第二模具,22214、第二滑板,22215、第二丝杆,31、框架,32、加热室,33、导水管,34、加热灯管,35、进水管,36、出水管,37、双层进门带,38、进口,39、出口,310、双层出门带,311、废气通道,312、排气管,41、槽体,42、左底板,43、进水孔,44、左斜板,45、左隔板,46、左挡板,47、导流框板,48、右底板,49、右隔板,410、右斜板,411、出水孔,412、链条,413、滚轮,414、电机B,415、钢筋,417、凹槽,418、右挡板,419、水,51、架体,52、大滚筒,53、小滚筒,54、链条,55、螺纹钢管,56、风机,57、气动压板,58、驱动电机,59、传输带,510、流道,511、水箱,512、圆钢,513、恒温加热器,514、加热灯管,515、弧形钢筋,516、连接板,517、销孔,518、折板,519、连接孔,520、轴套,521、横销,522、卡簧,523、模具B,551、轴,552、第一轴套,553、第二轴套,554、第一扭簧,555、第二扭簧,556、连接座,557、连接板,558、伸缩杆B,559、固定杆,5510、定位杆,5511、档条,5512、安装孔,5513、丝杆B,5514、锁帽,5515、横销,5516、套管,5517、接板,5518、夹体,5519、筒体,5520、第一杆体,5521、第二杆体,5522、第一挡板,5523、第二挡板,5524、弹簧C,5525、第一平向叉,5526、第二平向叉,5527、双向轴承,61、上杆,62、下杆,63、双向气缸,64、第一挡板,65、第二挡板,66、第一夹片,67、第二夹片,68、第一拨叉,69、第二拨叉,610、第一连接销,611、第二连接销,612、缸体B,613、第一活塞,614、第一活动杆,615、第二活塞,616、第二活动杆,617、密封圈B,618、管口A,619、管口B,620、管口C,621、模具C,622、条形孔,623、套筒B,624、双螺帽,625、通孔B,626、弹簧E,627、销B,71、架体,72、吸嘴,73、旋转轴,74、连接板,75、滑板,76、侧壁,77、气缸B,78、推杆,79、平台,710、模具D,711、胶体,712、导槽,713、弧形槽,714、吸孔,715、减震器,716、调节螺栓,717、间隙,771、缸体C,772、缸体D,773、缸柱,774、第一活塞体,775、气嘴,776、气泵B,777、活动腔体,778、气阀,779、外弹簧,7710、内弹簧,7711、气流孔,7712、下内卡位,7713、定位槽,7714、底座,7715、吸腔,7716、上内卡位,7717、推板,7718、通气孔,7719、外卡位,7720、第二活塞体,7721、顶环板,7722、顶杆A,7723、橡胶垫圈,7724、产品,7725、通孔C,7726、防尘胶圈,81、机架,82、气缸,83、第一模压盘,84、第二模压盘,85、调节螺栓,86、方钢,87、缺口,88、通孔D,89、内螺通孔,810、缸体,811、顶杆B,812、气泵C,813、活塞,814、弹簧F,815、通气口,816、螺钉,817、腔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至7所示,全自动节能滴塑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一缸四爪系统1、滴塑系统2、加热系统3、冷却系统4、传输系统5、夹持系统6和脱模系统7,所述滴塑系统2包括机架21,所述机架21上安装有横向移动体22、竖向移动体23、横向丝杆26、横向滑块28、第二电机210和第三电机218,所述横向移动体22的正面设置有竖向丝杆25和竖向滑块27,背面设置有与横向丝杆26相对应的横向螺旋孔213,背面还设置有与横向滑块28相对应的横向滑槽212,所述竖向丝杆25上连接有第一电机29,所述竖向移动体23的正面设置有喷嘴架219,背面设置有与竖向滑块27相对应的竖向滑槽215,背面还设置有与竖向丝杆25相对应的竖向螺旋孔216,所述横向移动体22的下方设置有水平丝杆24和水平滑块217,所述水平丝杆24与第三电机218连接,所述横向丝杆26与第二电机210连接。
所述横向滑块28为两根,分布在横向丝杆26的两侧,所述竖向滑块27为两根,分布在竖向丝杆25的两侧,所述水平滑块217为两根,分布在水平丝杆24的两侧。
所述横向滑槽212包括两个Z形滑板214,所述Z形滑板214通过螺栓连接在横向移动体22上。
所述喷嘴架219上设置有安装孔220。
所述水平丝杆24、竖向丝杆25和横向丝杆26的端头均连接有轴承A211。
所述机架21上还设置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分别连接第一电机29、第二电机210和第三电机218。
所述水平丝杆24、竖向丝杆25和横向丝杆26均采用滚珠丝杆,所述横向螺旋孔213和竖向螺旋孔216均采用与滚珠丝杆相对应的丝套。
将喷塑机的喷嘴安装在安装孔220上,水平丝杆24旋转带动模具靠近横向丝杆26的下方,横向丝杆26旋转带动横向移动体22靠近模具,需要使滴塑产品形成图案时,水平丝杆24、竖向丝杆25和横向丝杆26的独立旋转,使安装孔上滴塑喷嘴在X、Y、Z方向上移动,从而可以喷塑出各种图案,通过第一电机29带动竖向丝杆5旋转,使竖向移动体23上下(Z向)活动,第二电机210带动横向丝杆26旋转,使横向移动体22横向(Y)移动,从而带动喷嘴架上的滴塑喷嘴上下和横向活动,而第三电机218带动水平丝杆24水平(X)移动,使水平丝杆24上的模具沿其长度方向移动,进而滴塑喷嘴在模具上滴塑时,实现了相对于机架X、Y、Z方向上的三轴联动,喷嘴在滴塑时可以形成多种图案,使产品更加美观、实用。
通过滑块均为两根,稳定性强,不容易发生偏移。
通过两个Z形滑板,方便装卸,便于维护。
通过安装孔便于安装滴塑喷嘴,达到快速安装的目的。
通过轴承连接丝杆,有较好的机械效率,在机械设备运转过程中能保持较低的功率消耗,且起动性能好。
通过控制器自动控制完成各种图型的滴塑,及与自动定位紧密配合,可接空模板送滴塑完成后的模板,自动化程度高。
通过滚珠丝杆摩擦极小、对输入敏感而可以动作准确,所以可以精细控制微小运动。滑动螺丝是如轴向游隙变小就回转也变重,钢球与螺丝沟为点接触,因而即使预压状态也能实现圆滑的动作。
实施例2
如图8至11所示,所述横向丝杆26上设置有滴塑喷嘴,所述滴塑喷嘴外缸体221、内缸体222和喷孔2211,所述外缸体221内安装内缸体222,所述内缸体222上设置有腔通孔228,所述腔通孔228的上端设置有气孔套223,所述气孔套223上设置有气流孔227,所述气流孔227上端连通有气泵A229,下端与腔通孔228连通,所述喷孔2211内安装有机械密封轴2214,所述机械密封轴2214内活动设置有顶针224,所述顶针224的上端设置有圆台体226,下端设置有具有锥尖状的锥尖头2210,所述圆台体226活动设置在腔通孔228的下方,且通过弹簧B225与外缸体221的内腔上端连接,所述腔通孔228的下方形状与圆台体226的外侧相对应,所述喷孔2211上设置有与锥尖头2210相对应的锥孔2212,所述锥孔2212上连通有进料孔2213。
所述孔套223通过锥形丝扣连接在腔通孔228上。
所述内缸体222与外缸体221的内壁之间安装有密封圈。
所述圆台体226的斜面与腔通孔228的下端形成有间隙,所述圆台体226的底端与外缸体221的内腔底部形成有间隙,所述腔通孔228均与间隙连通。
图中箭头符号为气体的流动方向,需要增大喷孔2211内胶体的流出量时,气泵A229向气流孔227内充入气体,气体经过腔通孔228,然后腔通孔228与圆台体226的间隙,进入圆台体226的下方,气体从圆台体226的下方向上推动圆台体226,使圆台体226向上移动,从而带动锥尖头2210向上移动,增大锥孔2212的体积,从而使进料孔2213内的液态胶体流入锥孔2212的量增大,需要降低喷孔2211内胶体的流出量时,气泵A229向气流孔227内抽出气体,使腔通孔228内的气压减低,在弹簧5的恢复力作用下,弹簧B225推动圆台体向下移动,进而使锥尖头2210向下移动,降低锥孔2212的体积,从而使进料孔2213内的液态胶体流入锥孔2212的量降低,通过对气压的控制,从而控制了喷嘴喷出胶体的流量,通过气流孔7内充气或者抽气,使圆台体226在腔通孔228下方上下活动,圆台体226带动锥尖头上下移动,从而改变锥尖头与锥孔之间的间距,进而控制胶体经过锥孔的流量,实现了控制胶体的流出量,实现了对流量的控制,达到完美自动控制,不会延迟喷泄及关闭时间所产生供料误差。
通过锥形丝扣连接密封性好,不容易漏气。
通过密封圈增加密封效果。
通过间隙便于气体自下而上推动圆台体的底部。
通过加长柱2215可以将堵塞在锥孔2212的大颗粒推出,减少液态体大颗粒氧化而成的阻碍物,保证喷嘴的通畅。
实施例3
如图12所示,所述机架21包括第一机架2221和第二机架2222,且均安装有滴塑装置2224和电机A2226,所述第一机架2221和第二机架2222之间连接有底板2223,所述底板2223上安装有滑块2225和轴承B2228,所述轴承B2228的两端分别安装有第一丝杆2227和第二丝杆22215的一端,所述第一丝杆2227的另一端安装在第一机架2221的电机A2226上,所述第二丝杆22215的另一端安装在第二机架2222的电机A2226上,所述轴承B2228的两端均设置有第一滑板2229,所述第一滑板2229上设置有螺旋通孔22210和滑槽22211,所述第一丝杆2227通过螺旋通孔22210连接第一滑板2229,所述第二丝杆22215通过螺旋通孔22210连接第二滑板2214,所述滑块2225与滑槽22211相对应。
所述轴承B2228为滚针轴承。
所述滑块2225为两个,分别设置在轴承B2228的两边。
所述电机A2226采用伺服电机。
所述滴塑装置2224均活动设置在第一机架2221和第二机架2222上。
所述第一丝杆2227和第二丝杆22215均采用滚珠丝杆,所述螺旋通孔22210采用与滚珠丝杆相对应的丝套。
所述第一丝杆2227和第二丝杆22215为一个整体丝杆,所述丝杆的一端连接在第一机架2221的电机A2226上,另一端靠近第二机架2222。
首先将第一模具22212和第二模具22213分别送入在两个滑板2229上,启动电机A2226带动第一丝杆2227顺时针旋转,第一丝杆2227与螺旋通孔22210配合对左边的第二滑板2214进行螺纹传动,电机A2226带动第二丝杆22215逆时针旋转,第二丝杆22215与螺旋通孔22210配合对右边的第二滑板2214进行螺纹传动,第一滑板2229和第二滑板2214整体向右靠近,当第一模具22212移动到第一机架2221上滴塑装置2224的下方时,电机A2226停止转动,第一机架2221上的滴塑装置2224对第一模具22212进行点塑,完成后,滴塑装置2224停止点塑,启动电机A2226带动第一丝杆2227逆时针旋转,第一丝杆2227与螺旋通孔22210配合对左边的第一滑板2229进行螺纹传动,电机A2226带动第二丝杆22215顺时针旋转,第二丝杆22215与螺旋通孔22210配合对右边的第二滑板2214进行螺纹传动,两个滑板整体向左靠近,当第二模具22213移动到第二机架2222上滴塑装置2224的下方时,电机A2226停止转动,第二机架2222上的滴塑装置2224对第一模具22212进行点塑,再次过程中,将第一模具22212移走,更换一个需要滴塑的新模具,完成后,滴塑装置2224停止点塑,电机A2226在进行旋转,对右边第二滑板2214上的新模具进行点塑,再次过程中,将第二模具22213移走,更换一个需要滴塑的新模具,滴塑装置2224停止点塑,电机A2226在进行旋转,对左边第一滑板2229上的新模具进行点塑,依次循环工作,通过两台滴塑点胶设备组合在一起,当一台滴塑点胶设备对一个模具点塑完后,在送模过程中,将另一个模具送入另一台滴塑点胶设备进行点塑,由此往复运动进行连贯性点塑,减低操作人员的数量,减少用工成本,降低了设备的占用空间,自动定位夹具接模、送模工作,协助配合一条流水线作业,使其整条生产线不用人工作业能提高工作效率。
通过伺服电机抗过载能力强,能承受三倍于额定转矩的负载,对有瞬间负载波动和要求快速起动的场合特别适用,低速运行平稳,低速运行时不会产生类似于步进电机的步进运行现象。
通过滴塑装置均活动设置,使滴塑装置沿机架的长度方向来回移动,便于调整滴塑装置与模具的相对位置。
通过滚珠丝杆摩擦极小、对输入敏感而可以动作准确,所以可以精细控制微小运动。滑动螺丝是如轴向游隙变小就回转也变重,钢球与螺丝沟为点接触,因而即使预压状态也能实现圆滑的动作。
通过采用一根整体丝杆,减少电机的使用,降低制造成本,且两端的滑板运行速度均匀,便于控制,首先将第一模具22212和第二模具22213分别送入在两个滑板上,启动电机A2226带动丝杆顺时针旋转,丝杆与螺旋通孔22210配合对两个滑板2229进行螺纹传动,两个滑板整体向右靠近,当第一模具12移动到第一机架1上滴塑装置4的下方时,电机A2226停止转动,第一机架2221上的滴塑装置2224对第一模具22212进行点塑,完成后,滴塑装置2224停止点塑,启动电机A2226带动丝杆逆时针旋转,丝杆与螺旋通孔22210配合对两个滑板进行螺纹传动,两个滑板整体向左靠近,当第二模具22213移动到第二机架2222上滴塑装置2224的下方时,电机A2226停止转动,第二机架2222上的滴塑装置2224对第一模具22212进行点塑,再次过程中,将第一模具22212移走,更换一个需要滴塑的新模具,完成后,滴塑装置2224停止点塑,电机A2226在进行顺时针旋转,对右边滑板上的新模具进行点塑,再次过程中,将第二模具22213移走,更换一个需要滴塑的新模具,滴塑装置2224停止点塑,电机A2226在进行逆时针旋转,对左边滑板上的新模具进行点塑,依次循环工作。
实施例4
如图13至18所示,所述一缸四爪系统1包括直角杆11和气缸A12,所述直角杆11的两端均连接有一挡板13,所述气缸A12的一端连接有一夹片16的中部,另一端连接有二夹片17的中部,所述一夹片16的两端均连接有伸缩杆伸A15的一端,所述伸缩杆A15的另一端通过第一连接销A110连接有一拨叉14的一端,所述一拨叉14的另一端通过第一连接销B111连接有一挡板13,所述第一连接销B111设置在靠近直角杆11的端头,所述二夹片17的两端通过第二连接销A112连接有二拨叉18的一端,所述二拨叉18的另一端通过第二连接销B113连接有二挡板19的一端,所述二挡板19的另一端固定。
所述气缸A12包括缸体A114,所述缸体A114的内腔活动设置有活塞A115,所述活塞A115上设置有活动杆116,所述活动杆116的两端伸出气缸A12的端口,所述活塞A115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一管口118和第二管口119,所述第一管口118在活塞A115的左方,所述第二管口119在活塞A115的右方。
所述活动杆上116设置有条形孔123和套有套筒A124,所述套筒A124上设置有通孔A127,两端安装有弹簧D128,所述条形孔123的两端旋入有双螺帽125,所述通孔A127通过销A129固定在条形孔123内。
所述缸体A114的两端口上均设置有密封圈A117。
所述缸体A114通过螺钉固定不动。
所述伸缩杆A15连接有弹簧A120的一端,所述弹簧A120的另一端套有杆体121,所述杆体121与一夹片16连接。
所述二挡板19的另一端通过销钉固定,且二挡板19的端头可围绕销钉自由旋转。
首先,一挡板13沿着直角杆1的长度方向摆设,当传输装置将模具A122送上输送到直角杆11后,气缸A12向右下推动,一夹片16通过伸缩杆A15带动一拨叉14移动,第一拨叉4带动一挡板13向直角杆11的内部方向旋转,两个一挡板13分别夹持住模具A122的上边和左边,直角杆11分别固定模具A122右边和下边,从而将模具A122的位置定在直角杆11内,稳固性强,设备在模具A122上的工作完成后,气缸A12想左上推动,带动一挡板13恢复原状,松开模具A122,传输装置将模具A122输送离开,一挡板13和二挡板19设置在气缸A12、一拨叉14、伸缩杆A15、一夹片16和二拨叉18的上方,图纸的箭头符号为模具的移动方向,通过气缸A12的来回运行,带动两个一挡板13向内转动,将输送进来的模具A122夹持固定在直角杆11内,对模具A122进行定位和稳固,对模具A122起到精确定位的作用,增强稳定性,便于设备对模具A122进行滴塑,完成后,一挡板13松开模具,在将模具输送离开,结构简单,自动化程度高。
通过第一管口118和第二管口119,一个吸气,另一个充气,使中间位置的活塞A115带动活动杆116两边活动,使缸体A114在两端能朝两个方向活动,且两端同时向一边移动,避免采用两个气缸A12,降低了生产成本。
通过条形孔123便于连接横向拔叉的立销在条孔里,随调整变化而变化。
通过密封圈A117增加密封性,防止发生漏气的现象。
通过螺钉固定防止缸体发生移动,稳定性强。
通过弹簧A120连接使伸缩杆A15具有拉伸或压缩后具有自动恢复的功能。
通过销钉固定二挡板19的另一端,使二挡板19具有自由旋转的作用。
实施例5
如图19所示,所述加热系统3包括框架31和加热室32,所述框架31上安装加热室32,所述加热室32的侧壁上设置有导水管33,所述导水管33的旁边安装有加热灯管34,所述导水管33的一端连通有进水管35,另一端连接有出水管36,所述加热室32的一端设置有进口38,另一端设置有出口39,所述进口38上安装有双层进门带37,所述出口39上安装有双层出门带310。
所述加热室2的上端安装有废气通道11,所述废气通道11上连通有排气管12。
所述导水管33呈“弓”字形结构。
所述双层进门带37和双层出门带310均为隔热布带。
所述加热室32的侧壁为隔热板。
所述加热室32内安装有加热灯管,所述加热灯管通过导线与配电箱连接。
滴塑机再模具注入后,模具在框架31运行,加热室32起到,温度升高到300-800°,打开双层进门带37,使模具从进口38进入加热室32,关闭双层进门带37,加热到一定时间后,打开双层出门带310,模具从出口39推出,关闭双层出门带310,然后对下一个模具进行加热,在加热过程中,启动加热灯管4,进水管35向导水管33内注入水,热灯管34将导水管33内的水加热到100°,热水在导水管33内流动,使加热室32侧壁的温度升高且恒定,热水从出水管36内流出,进水管35和出水管36直接连通有一个蓄水池,进水管35上安装有一个水泵,可以达到水循环的作用,节约水资源,通过加热灯管对导水管33进行加热,使导水管33内的水温升高,由于水的浮点是100°,从而保证加热室32侧壁温度保持在100°左右的温度,从而降低了加热室32内的温度受到外界的影响,使加热室32内的温度延时恒温,工作人员有足够的时间离开,大大的减缓了加热室内温度降低,缩短生产周期,提高生产效率,且通过进水管和出水管使导水管内的水能够循环,水的恒温效果好,价格低廉,成本低。
通过废气通道311和排气管312将加热室32内的废气集中排出屋外,防止废气在屋内遗留影响操作人员的健康。
通过导水管33呈“弓”字形结构,使导水管33与加热室32侧壁的接触面积增大,提高利用率。
通过隔热布带一方面于保温,防止加热室32内的温度泄漏,另一方面,隔热布带为软体布带,便于加热室内的模具进出。
通过隔热板防止温度扩散出去。
通过加热灯管对加热室进行高温加热,使其温度达到300-800°。
实施例6
如图20至22所示,所述冷却系统4包括槽体41,所述槽体41的内腔左侧依次安装有左斜板44和左底板42,内腔右侧依次安装有右底板48和右斜板410,所述左斜板44上依次安装有左挡板46和左隔板45,所述左隔板45的高度低于左挡板46的高度,所述左底板42上设置有进水孔43,所述右斜板410上依次安装有右隔板49、出水孔411和右挡板418,所述左底板42与右底板48之间设置有导流框板47,所述导流框板47为向左折弯的板体。
所述槽体41的两端安装有滚轮413,所述滚轮413之间包覆有链条412,所述滚轮413之间连接有轴,所述轴上连接有电机B414。
所述左挡板46和右挡板418的高度一直,所述左隔板45与右隔板的高度一直。
所述进水孔43设置在左底板42侧壁的底部。
所述左隔板45和右隔板49上安装有多根钢筋415。
所述导流框板47与右底板48之间形成有凹槽417。
所述进水孔43和出水孔411直接设置有蓄水池,所述蓄水池通过管道分别与进水孔43和出水孔411连接,且管道上安装有水泵。
图中的箭头符号为水419的流动方向,首先,水419从进水孔43进入,沿着导流框板47流到槽体41的始端左隔板45处,再次,水419从槽体41的始端往末端右隔板49方向流动,水419翻过右隔板49从出水孔411流出,再次运行过程中,高温模具从槽体41的左隔板45处往右隔板49处移动,源源不断的水419流过模具420的底端,对模具420进行冷却,模具420的热量传递给水419,水419的温度升高后,及时的被后方的冷水冲走,从出水孔411排出,保证模具420的底端一直保持冷水进行冷却,通过进水孔43源源不断的输入冷水,向左折弯的导流框将冷水引入槽体41始端,模具420从槽体41始端进入后,往槽体41的末端运行,输入的冷水跟随模具420的底端也从槽体420始端往末端运行,冷水一直对模具420的底端进行冷却,冷却后,冷水会慢慢的升温,升温后的水419从槽体末端的出水孔411排出,从而保证模具420在槽体41运行过程中,冷却后的水温度升高后及时被排出,模具420底端冷却水及时补充,对模具420的冷却效果好,冷却快速,当对第二个模具420进行冷却时,依然是温度低的冷却水,适用于对批量模具420的冷却,提高了生产效率。
通过电机B414带动链条412传输,便于自动化带动模具420在槽体41上运行,自动化程度高,节约人力资源。
通过左挡板46和右挡板418模具进入槽体41后,模具420占据水里,防止水被溢出,同时通过左隔板45与右隔板49防止水回流,使水朝一个方向流出。
通过进水孔43设置在左底板42侧壁的底部,便于将进入的冷却水能全部流动。
通过多根钢筋415起到承重的作用,防止模具420下滑。
通过凹槽417起到深度储水的作用,对上方温度升高的水进行冷却作用,提高对模具420的冷却效果。
通过蓄水池连通进水孔43和出水孔411,通过水泵提高动力,起到水循环的作用,节约水资源,环保。
实施例7
如图23至31所示,所述传输系统5包括架体51,所述架体51的两端安装有两个大滚筒52,所述大滚筒52的下方设置有驱动电机58,所述驱动电机58上的轴通过传输带59与大滚筒52连接,所述大滚筒52之间设置有链条54,所述链条54包覆在大滚筒52的外表面,所述链条54上设置有多个螺纹钢管55,所述螺纹钢管55上设置有弧形钢筋515。
一种传输机构,包括架体51,所述架体51的两端安装有两个大滚筒52,所述大滚筒52的下方设置有驱动电机58,所述驱动电机58上的轴通过传输带59与大滚筒52连接,所述大滚筒52之间设置有链条54,所述链条54包覆在大滚筒52的外表面,所述链条54上设置有多个螺纹钢管55,所述螺纹钢管55上设置有弧形钢筋515。
所述架体51的上方安装有气动压板57,所述气动压板57的左端安装有风机56,右端设置有圆钢512,所述圆钢512固定在螺纹钢管55的下方。
所述架体51的外侧面设置有水箱511和加热灯管514,所述水箱511连接有流道510,所述流道510绕过加热灯管514,所述流道510上安装有恒温加热器513,流道510内的箭头方向为水的流动方向。
所述架体51的底部设置有小滚筒53,所述小滚筒53的外表面被链条54包覆。
所述链条54包括多个单个的折板518连接而成,所述折板518的下方设置四个连接孔519,相对设置的两个所述连接孔519之间安装有轴套520,所述连接孔519内套入横销521穿过轴套520,所述横销521上卡合有卡簧522。
所述螺纹钢管55的两端设置有连接板516,所述连接板516上设置有与连接孔519相对应的销孔517。
启动驱动电机58,让大滚筒2转动起来,从而使链条54围绕大滚筒2转动起来,将模具523放入机架1上,模具B523在两根螺纹钢管55之间,螺纹钢管55处于模具B523左端侧面位置,由于链条54运动,也带动螺纹钢管55运动,螺纹钢管55向右推动模具B523移动,机架下方的加热灯管514对模具进行加热,使其保证在一定的温度,防止模具内的滴塑流体过快冷却后发生凝固,使其一直保证在液体状态,靠近气动压板57时,风机56启动,对模具B523进行吹气降低温度,模具B523进入气动压板57的下方,气动压板57对模具上的滴塑流体进行压制,使其形状固定,模具B523穿过气动压板57后,螺纹钢管55推动模具B523继续向右移动道下一个设备中,在推送至下一个设备的时候,模具B523在架体51的最右端,弧形钢筋515的弧形部分,对模具B523有一个推送一定距离的作用,使模具B523能够跨过机架顺利的过度到下一个设备中,大滚筒52的箭头方向为其旋转方向,机架51上方的箭头方向为链条4的运动方向,通过螺纹钢管55上设置的弧形钢筋515,作用于模具B523的右端侧面,弧形钢筋515经过大滚筒时,弧形钢筋515围绕大滚筒52的外圆做向下弧形运动,对模具B523有一个向右的推送力,使模具B523能跨过两个设备之间的间隙,能够完全从上一个设备进入下一个设备中,同时采用10-20cm长度的弧形钢筋15,既保证能推送模具B523跨过间隙,也防止弧形钢筋515卡在间隙内,且弧形钢筋515为弧形结构,弧形面接触模具防止刮伤模具B523,同时采用两个以上的弧形钢筋515,多个点对模具B523进行推动,增加其稳定性,防止模具B523发生倾斜现象。
通过风机56对即将进入气动压板57下的模具B523进行短暂冷却,使模具B523上的滴塑流体处于糊状。
通过水箱511和恒温加热器513便于对机架侧面进行保温,防止外界的温度影响加热灯管514,保温效果好。
通过小滚筒53与两个大滚筒52呈一个三角形,便于调节链条54的张紧度。
通过横销517穿过轴套521使若干个折板518连接成链条,链条54只能向内弯曲,可以防止链条54外表面的外面杂质进入链条内,同时方便装卸,便于维修。
通过连接板519将螺纹钢管55连接在链条上,便于装卸,方便维修。
实施例8
如图32至37所示,所述夹持系统6包括上杆61和两个下杆62,所述上杆61和下杆62之前设置有双向气缸63,所述双向气缸63一端连接有第一夹片66的中间,另一端连接有第二夹片67的中间,所述第一夹片66的两端连接有第一拨叉68的一端,所述第一拨叉66的另一端通过第一连接销610连接有第一挡板64,所述第一连接销610设置在靠近上杆61的端头,所述第二夹片67两端连接有第二拨叉69的一端,所述第二拨叉69的另一端连接有第二挡板65,所述第一挡板64的端头与上杆61连接,所述第二挡板65的端头与下杆62连接。
所述双向气缸63包括缸体B612,所述缸体614的内腔活动设置有第一活塞613和第二活塞615,所述第一活塞613上连接有第一活动杆614,所述第二活塞615上连接有第二活动杆616,所述缸体614的侧壁上依次设置有管口A618、管口B619和管口C620,所述管口A618安装在第一活塞613的左边,所述管口B619安装在第一活塞613与第二管口619之间,所述管口C620安装在第二活塞15的右端。
所述第一活动杆614和第二活动杆616均设置有条形孔622和套有套筒B623,所述套筒B623上设置有通孔B625,两端安装有弹簧E626,所述条形孔622的两端旋入有双螺帽624,所述通孔B625通过销B627固定在条形孔622上。
所述缸体B612的两端口上均设置有密封圈B617。
所述缸体B612通过螺钉固定不动。
首先,第一挡板64沿着上杆61的长度方向摆设,第二挡板65沿着下杆62的长度方向摆设,当传输装置将模具C621送上输送到上杆61和下杆62之间后,双向气缸63向上拉动第二挡板65,第二挡板65向上旋转,第二挡板65向上推动模具C621直到碰到上杆61,同时双向气缸63向下拉动第一拨叉68,第一拨叉68拉动第一挡板64向下旋转,两个第一挡板64分别接近模具C621的两侧面,并向内推动模具C621,进而固定模具的位置,对模具进行精确的定位和固定,备在模具上的工作完成后,双向气缸63推动第一挡板64和第二挡板65恢复原状,松开模具C621,传输装置将模具C621输送离开,上杆61、下杆62、第一挡板64和第二挡板65设置在双向气缸63、第一夹片66、第二夹片67、第一拨叉68和第二拨叉69的上方,图纸的箭头符号为模具的移动方向,通过双向气缸61的来回运行,带动两个第一挡板64和第二挡板65向内转动,将输送进来的模具C621夹持固定在上杆61和下杆62之间,上杆61固定模具C621的上侧面,两个第一挡板64分别固定模具C621的左右两侧面,两个第二挡板65固定模具C621的下侧面,对模具C621进行定位和稳固,对模具621起到精确定位的作用,增强稳定性,便于设备对模具C621进行滴塑,完成后,第一挡板64松开模具,在将模具C621输送离开,结构简单,自动化程度高。
通过管口A618、管口B619和管口C620进出气的相互配合,使中间位置的第一活塞613和第二活塞615分别带动第一活动杆614和第二活动杆616活动,第一活动杆614和第二活动杆616同时向内或者向外活动,结构简单。
通过密封圈B617增加密封性,防止发生漏气的现象。
通过螺钉固定防止缸体发生移动,稳定性强。
实施例9
如图38至40所示,所述脱模系统7包括架体71、吸嘴72和平台79,所述架体71的两侧设置有侧壁76,所述侧壁76上设置有导槽712,所述导槽712上连通有弧形槽713,所述导槽712内上下活动设置有滑板75,所述滑板75的上端连接有气缸B77,下端连接有旋转轴73,所述旋转轴73通过轴瓦套连接有连接板74,所述连接板74上连接有吸嘴72,所述吸嘴72的两侧活动设置在弧形槽713内,所述平台79上放置有模具D710,所述模具D710后侧安装有推杆78。
所述轴瓦套与连接板74直接连接有扭簧。
所述滑板75与气缸B77之间设置有减震器715。
所述吸嘴72上设置有吸孔714,所述吸孔714为圆形、方形、菱形和花纹形。
所述气缸B77通过螺栓连接在架体71上。
所述气缸B77的顶部安装有调节螺栓716。
模具D710传输到平台79上时,推杆78推动模具D710运动,当要到达吸嘴72的底部时,气缸B77启动,气缸B77推动吸嘴72向下运动,吸嘴72的两侧从导槽712内进入弧形槽713,吸嘴72的底部正好接触模具D710的上端,此时,吸嘴72上的吸孔714正好卡合模具D710上的胶体711产品,吸孔714连接有吸气泵,吸气泵启动对吸孔714抽气,将胶体711吸入吸孔714内,胶体711在模具D710内成型后,胶体711的底面与模具D710有粘连,而无法将胶体711吸引脱离模具D710,由于推杆78提高一个推力F1,一直推动模具D710运动,吸孔714对胶体711提供一个向上的吸引力F2,吸引胶体711过程中,有粘连的胶体711拉动吸嘴72一起运动,由于连接板74通过轴承连接旋转轴73,连接板74又与吸嘴72固定连接,因此,吸嘴72在弧形槽713内向前旋转,弧形槽713对吸嘴72起到限位的作用,粘连的胶体711拉动吸嘴72旋转,使吸嘴72倾斜,吸孔714吸住胶体711,吸嘴72倾斜时带动胶体711在模具上旋转一定弧度,给胶体711提供一个扭动力F3,使粘连的部分脱离模具D710,从而使粘连胶体711轻而易举的从模具D710上拾取走,然后吸气泵充气,将吸孔714内的胶体711吹出,完成有气缸B77收缩,拉动吸嘴72向上移动,通过气缸B77推动吸嘴72接近模具D710,将模具D710上成型的胶体711吸住并取走,且推杆78推动模具D710运动,模具D710上有粘连的胶体711也拉动吸嘴72旋转,旋转的吸嘴72使粘连相对于模具D710扭动,使与模具D710有粘连的胶体711脱离模具D710,避免了有粘连的胶体难以拾取的缺陷,整个过程自动化程度高,不需要人工用针挑,不会伤到产品,节省人力和物力,同时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适于广泛推广应用。
通过扭簧使吸嘴72摆动后能够自动恢复原状。
通过减震器715具有减缓撞击的作用,防止设备被撞坏。
通过吸孔为圆形、方形、菱形和花纹形使胶体具有多样形,使用广。
通过螺栓连接装卸方便,便于维修。
通过调节螺栓便于调节气缸B的上下高度,便于适用于不同高度的模具。
实施例10
如图41至46所示,所述传输系统5上设置有调节定位装置,所述调节定位装置包括镜像对称设置的两个定位装置,所述定位装置包括两个连接座556,所述连接座556直接固定有轴551,所述轴551的一端通过第一扭簧551连接有第一轴套552,另一端通过第二扭簧555连接有第二轴套553,所述第一轴套552上连接有连接板557,所述连接板557上连接有固定杆559,所述固定杆559上连接有档条5511的左端,所述第二轴套553上连接有伸缩杆B558,所述伸缩杆B558上连接档条5511的右端,所述档条5511沿轴551的长度方向从左往右向外倾斜。
所述轴1上连接有定位杆5510的一端,所述定位杆5510的另一端连接在固定杆559上。
所述固定杆559包括丝杆B5513,所述丝杆B5513套有套管5516,所述套管5516通过横销5515卡合在连接板557上,所述丝杆B5513上旋入有两个锁帽5514,且分布在套管5516的两端,所述丝杆B5513上固定有夹体5518,所述套管5516设置有与定位杆5510连接的接板5517。
所述连接板557上设置有安装孔5512,所述安装孔5512内套入套管5516,所述接板5517固定在套管5516上,所述套管5516上固定横销5515。
所述丝杆B5513上设置有两个双向轴承5527,所述双向轴承5527分别设置在套管5516的两端。
所述伸缩杆B558的内腔两端分别固定有第一挡板5522和第二挡板5523,所述第一挡板5522上固定有第一杆体5520,所述第二挡板5523上固定有第二杆体5521,所述第一杆体5520和第二杆体5521设置有间隙,所述第一挡板5522和第二挡板5523之间通过弹簧C5524连接。
所述第一杆体5520和第二杆体5521上均设置有外螺纹,所述第一挡板5522和第二挡板5523上均设置有内螺栓,所述第一挡板5522旋入第一杆体5520,所述第二挡板5523旋入第二杆体5521。
所述定位杆5510为弹性橡胶棒。
所述档条5511的左端为弧形结构。
所述第二轴套552与伸缩杆B558之间连接有第一平向叉5525,所述伸缩杆B558与档条5511之间连接有第二平向叉5526。
模具在输送装置的输送带上,输送带的两边各种设置有一个定位装置,两个定位装置相对设置,形成一个八字口结构,输送带上的推送板在模具的下方,推送模具在输送带上前进,将模具从八字口宽的左端进入,由于连接板7通过第一轴套552与轴551连接,伸缩杆B558通过第二轴套553与轴551连接,推送板经过档条5511下方时,推动连接板557和伸缩杆B558向上旋转,推送板可以在档条5511的下方通过,模具在经过档条5511时,两方的伸缩杆B558推动档条5511的右端向内力,迫使模具往中间定位,模具和推送板经过该装置后,该装置自动复位,对下一个模具进行定位,通过镜像对称设置的两个定位装置,两个镜像设置的档条形成一个八字口,左端宽,右端窄,且右端在伸缩杆B558的作用下具有弹性功能,模具从八字口左端进入后,在两端伸缩杆B558推动档条5511的右端,档条5511的右端推动模具往中间移动定位,每一个模具进入该装置后,自动平行调节复位,保证在进入接模处前,模具的位置摆放保持一直,且通过第一扭簧和第二扭簧使档条在上下方向上,具有转动的功能,保证推送模具下方的结构能够从档条的下方通过,通过后,档条能够自动复位,自动化程度高。
通过定位杆5510防止固定杆559发生倾斜现象,提高稳定性。
通过横销5515与锁帽5514相配合,将丝杆B5513通过套管5516固定在连接板557上,锁帽5514便于调节丝杆的上下高度,安装方便,结构简单。
通过安装孔便于装卸,安装。
通过双向轴承便于对套管进行定位。
通过弹簧连接第一杆体和第二杆体,使伸缩杆B具有伸缩复位的功能。
通过螺纹连接便于调节长度。
通过弹性橡胶棒使其具有弹力,不易被撞坏。
通过弧形结构使其下端通过的构件,能够顺利的通过档条下端。
通过平向叉保证伸缩杆B具有360度旋转的功能。
实施例11
如图47至48所示,所述吸嘴72包括缸体C771、缸体D772和缸柱773,述缸体D772活动设置在缸柱773的上盖,所述缸体C771的内腔设置有底座7714,所述底座7714通过缸柱773连接有第一活塞体774,所述第一活塞体774活动设置在缸体D772的内腔,且形成有活动腔体777,所述活动腔体777上通过气嘴775连接有气泵B776,所述缸体D772的下端连接有第二活塞体7720,所述底座7714上设置有气流孔7711和顶杆A7722,所述顶杆A7722上端与第二活塞体7720相对应,下端连接有推板7717,所述缸体D772的侧壁上设置有通气孔7718,所述缸体A771的下端设置有橡胶垫圈7723,且形成有吸腔7715,所述顶杆A7722活动设置在底座7714上,且向下推动推板7717伸出吸腔7715以外。
所述第一活塞体774的下端设置有上内卡位7716,所述第二活塞体7720的上端设置有下内卡位7712和外卡位7719,所述上内卡位7716与下内卡位7712之间连接有内弹簧7710,所述外卡位7719与缸体C771的内腔上壁之间连接有外弹簧779。
所述第二活塞体7720的下端设置有定位槽7713,所述顶杆A7722的上端设置有与定位槽7713想对应的顶环板7721。
所述第一活塞体774与第二活塞体7720上均设置有密封圈,且第二活塞体7720活动设置在缸体C771的内腔。
所述缸柱773的下端通过螺纹连接在底座7714上,上端通过螺纹连接在第一活塞体774上,底座7714上设置有通孔C7725。
所述气嘴775与气泵B776之间连接有气阀778。
所述缸体C771与缸体D772之间设置有防尘胶圈7726。
图中的箭头符号为气体的流向,当需要吸附产品7724时,将橡胶垫圈7723压在产品7724上,气泵B776对活动腔体777输入气体,活动腔体777的压强增加,向上推动缸体D772运动,底座7714固定缸柱7713,缸柱7713固定第一活塞体774,因此第一活塞体774位置不变,但缸体D772相对于第一活塞体774向上运动,缸体D772带动第二活塞体7720向上运动,第二活塞体7720将缸体C771和缸柱773形成的腔体一分为二,上下两个腔体,第二活塞体7720向上运动使下腔体体积增大,吸腔7715内的气体通过气流孔7711吸入缸体A771下腔体内,使吸腔7715内产生负压,从而将产品7724紧紧的吸附在缸体C771的下端,达到从模具内自动拾取走产品7724的作用,取出产品7724后需要放置时,气泵B776对活动腔体777抽取气体,活动腔体777的压强降低,向下推动缸体D772运动,缸体D772在向下推动顶杆A7722,顶杆A7722通过推板7717将产品7724强制推离吸腔7715,通过气泵B776向活动腔体777内充气,使缸体D772拉动第二活塞体7720向上运动,从而对第二活塞体7720下方腔体的体积增大,由于气流孔7711连通第二活塞体7720下方腔体和吸腔7715,吸腔7715的空气抽入缸体A771内,从而使腔体内产生负压,对胶体产品7724进行吸附拾取,当要放下胶体产品7724时,气泵B776向活动腔体777内抽气,使缸体D772拉动第二活塞体7720向向下运动,第二活塞体7720当一定位置,向下推动顶杆A7722,顶杆A7722通过推板7717将胶体产品7724向下推动,使胶体产品7724脱离吸腔,整个过程自动化程度高,不需要人工用针挑,不会伤到产品,节省人力和物力,同时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适于广泛推广应用,同时通过通气孔保证缸体B内腔下部气压与缸体A内腔上部气压平衡,使第一活塞体和第二活塞体活动时,受力均布,不会发生倾斜。
通过外弹簧779和内弹簧7710的作用,为缸体D772恢复原状提高一定的动力,也为缸体D772推动推板7717提高动力,使吸腔7715上的产品更容易被推出,掉落。
通过定位槽7713对顶杆A7722进行定位,使顶杆A7722在活动过程中不会发生偏移。
通过密封圈密封效果好,防止发生漏气。
通过螺纹连接连接便于安装方便,更换容易。
通过气阀778便于对气体流量的控制。
通过防尘胶圈7726起到密封和防止灰尘进入的作用。
实施例11
如图49至51所示,所述气动压板57包括机架81,所述机架81上设置有气缸82,所述气缸82的活动端连接有第一模压盘83,所述第一模压盘83通过调节螺栓85连接有第二模压盘84,所述第一模压盘83的下表面与第二模压盘84的上表面形成有间隙,所述调节螺栓85为多个,且均匀分布在第二模压盘84上。
所述气缸82包括缸体810,所述缸体810的内腔活动设置有顶杆B811,所述顶杆B811上固定有活塞B813,所述活塞B813上连接有弹簧F814的上端,所述弹簧F814的下端连接在缸体810内腔底端,所述活塞B813的上端与缸体810内腔形成有腔体817,所述腔体817连通有气泵C812,所述缸体810的内腔下端设置有通气口815。
所述机架81的两端设置有方钢86,所述第一模压盘83的两端设置有与方钢86相对应的缺口87。
所述第一模压盘83上设置有内螺通孔89,所述顶杆B811的下端设置有与内螺通孔89相对应的外螺纹,所述第一模压盘83设置有与调节螺栓85相对应的通孔D88。
所述缸体810的下端均布置有多个螺钉816,所述机架81上设置有螺钉816相对应的螺纹孔。
将模具推入第二模压盘84的证下方,气缸82启动伸长,推动第一模压盘83向下移动,第一模压盘83通过多个调节螺栓85推动第二模压盘84向下移动,第二模压盘4对模具上的滴塑产品进行压制,通过第一模压盘83与第二模压盘84固定连接在一起,且存在间隙,第一模压盘83承受气缸施加的压力,第一模压盘83通过多个调节螺栓85将压力均布分布在第二模压盘84上,使第二模压盘84的底部压力均布的压在模具上,使模具上的滴塑产品受力均匀,产品效果好,可平整光滑压夯,增强产品密度及外表光泽,为了保证一层上述效果,所以通过一层稳桩螺栓调节平行及其高度,定于二层庒板之间,又垂直滑行于机架滑槽上,且第二模压盘84损坏后,通过调节螺栓可以方便的装卸,便于维修,降低制造成本,通过间隙的高度H为10-20cm,能保证受力均匀,又能防止第一模压盘83与第二模压盘84直接的调节螺栓85因过长发生断裂,增强稳固性。
通过气泵C812对腔体817进行充气或抽气,实现了顶杆B811的生产或者缩短,达到推送第一模压盘83的目的,结构简单,便于控制。
通过缺口87沿方钢86长度方向上下移动,到达导轨的作用,防止第一模压盘83在上下活动过程中发生偏移现象。
通过螺栓连接,安装方便,便于维修。
实施例12
一种全自动节能滴塑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定位,将模具放置在一缸四爪系统1上,当感应器XQGY2感应模具后,气缸A12向右下移动,推动一夹片16,一夹片16通过伸缩杆A15和一拨叉14将一挡板13向内旋转,两个一挡板13将模具固定在直角杆11内,对模具进行定位,然后气缸A12向左上移动,一挡板13恢复原状松开模具;
b,滴塑,通过伸缩缸将模具推送入滴塑系统2中,伸缩缸将两个模具送入滑板上,首先将第一模具22212和第二模具22213分别送入在两个滑板2229上,启动电机A2226带动第一丝杆2227顺时针旋转,第一丝杆2227与螺旋通孔22210配合对左边的第二滑板2214进行螺纹传动,电机A2226带动第二丝杆22215逆时针旋转,第二丝杆22215与螺旋通孔22210配合对右边的第二滑板2214进行螺纹传动,第一滑板2229和第二滑板2214整体向右靠近,当第一模具22212移动到第一机架2221上滴塑装置2224的下方时,电机A2226停止转动,第一机架2221上的滴塑装置2224对第一模具22212进行点塑,完成后,滴塑装置2224停止点塑,启动电机A2226带动第一丝杆2227逆时针旋转,第一丝杆2227与螺旋通孔22210配合对左边的第一滑板2229进行螺纹传动,电机A2226带动第二丝杆22215顺时针旋转,第二丝杆22215与螺旋通孔22210配合对右边的第二滑板2214进行螺纹传动,两个滑板整体向左靠近,当第二模具22213移动到第二机架2222上滴塑装置2224的下方时,电机A2226停止转动,第二机架2222上的滴塑装置2224对第一模具22212进行点塑,再次过程中,将第一模具22212移走,更换一个需要滴塑的新模具,完成后,滴塑装置2224停止点塑,电机A2226在进行旋转,对右边第二滑板2214上的新模具进行点塑,再次过程中,将第二模具22213移走,更换一个需要滴塑的新模具,滴塑装置2224停止点塑,电机A2226在进行旋转,对左边第一滑板2229上的新模具进行点塑,依次循环工作;
滴塑装置2224的喷嘴安装在安装孔220上,水平丝杆24旋转带动模具靠近横向丝杆26的下方,横向丝杆26旋转带动横向移动体22靠近模具,需要使滴塑产品形成图案时,水平丝杆24、竖向丝杆25和横向丝杆26的独立旋转,使安装孔上滴塑喷嘴在X、Y、Z方向上移动,从而可以喷塑出各种图案;
喷嘴需要增大喷孔2211内胶体的流出量时,气泵A229向气流孔227内充入气体,气体经过腔通孔228,然后腔通孔228与圆台体226的间隙,进入圆台体226的下方,气体从圆台体226的下方向上推动圆台体226,使圆台体226向上移动,从而带动锥尖头2210向上移动,增大锥孔2212的体积,从而使进料孔2213内的液态胶体流入锥孔2212的量增大,需要降低喷孔2211内胶体的流出量时,气泵A229向气流孔227内抽出气体,使腔通孔228内的气压减低,在弹簧5的恢复力作用下,弹簧B225推动圆台体向下移动,进而使锥尖头2210向下移动,降低锥孔2212的体积,从而使进料孔2213内的液态胶体流入锥孔2212的量降低。
c,加热,模具上滴塑好产品后,伸缩缸将模具推入加热系统3中,模具在框架31运行,加热室32起到,温度升高到300-800°,打开双层进门带37,使模具从进口38进入加热室32,关闭双层进门带37,加热到一定时间后,打开双层出门带310,模具从出口39推出,关闭双层出门带310,然后对下一个模具进行加热,在加热过程中,启动加热灯管4,进水管35向导水管33内注入水,热灯管34将导水管33内的水加热到100°,热水在导水管33内流动,使加热室32侧壁的温度升高且恒定,热水从出水管36内流出,进水管35和出水管36直接连通有一个蓄水池,进水管35上安装有一个水泵,可以达到水循环的作用,节约水资源;
d,冷却,模具上的滴塑产品加热后,伸缩缸将模具推入冷却系统4中,首先,水419从进水孔43进入,沿着导流框板47流到槽体41的始端左隔板45处,再次,水419从槽体41的始端往末端右隔板49方向流动,水419翻过右隔板49从出水孔411流出,再次运行过程中,高温模具从槽体41的左隔板45处往右隔板49处移动,源源不断的水419流过模具的底端,对模具进行冷却,模具的热量传递给水419,水419的温度升高后,及时的被后方的冷水冲走,从出水孔411排出,保证模具的底端一直保持冷水进行冷却,通过进水孔43源源不断的输入冷水,向左折弯的导流框将冷水引入槽体41始端;
f,传输,将冷却后的模具,通过伸缩缸将模具推入传输系统5中,启动驱动电机58,让大滚筒2转动起来,从而使链条54围绕大滚筒2转动起来,将模具放入机架1上,模具在两根螺纹钢管55之间,螺纹钢管55处于模具左端侧面位置,由于链条54运动,也带动螺纹钢管55运动,螺纹钢管55向右推动模具移动,机架下方的加热灯管514对模具进行加热,使其保证在一定的温度,防止模具内的滴塑流体过快冷却后发生凝固,使其一直保证在液体状态,靠近气动压板57时,风机56启动,对模具进行吹气降低温度,模具进入气动压板57的下方,气动压板57对模具上的滴塑流体进行压制,使其形状固定,模具穿过气动压板57后,螺纹钢管55推动模具继续向右移动道下一个设备中,在推送至下一个设备的时候,模具在架体51的最右端,弧形钢筋515的弧形部分,对模具有一个推送一定距离的作用,使模具能够跨过机架顺利的过度到下一个设备中,大滚筒52的箭头方向为其旋转方向,机架51上方的箭头方向为链条4的运动方向,起到传输模具的作用,
E,夹持,在将模具传输到夹持系统6中,第一挡板64沿着上杆61的长度方向摆设,第二挡板65沿着下杆62的长度方向摆设,当传输装置将模具送上输送到上杆61和下杆62之间后,双向气缸63向上拉动第二挡板65,第二挡板65向上旋转,第二挡板65向上推动模具直到碰到上杆61,同时双向气缸63向下拉动第一拨叉68,第一拨叉68拉动第一挡板64向下旋转,两个第一挡板64分别接近模具的两侧面,并向内推动模具,进而固定模具的位置,对模具进行精确的定位和固定,备在模具上的工作完成后,双向气缸63推动第一挡板64和第二挡板65恢复原状,松开模具,传输装置将模具输送离开,上杆61、下杆62、第一挡板64和第二挡板65设置在双向气缸63、第一夹片66、第二夹片67、第一拨叉68和第二拨叉69的上方;
所述识别系统包括压力传感器GYI、压力传感器GY-E2和压力传感器GYJ10,所述上杆61上设置有若干个压力传感器GYI,当压力传感器GYI感应模具接近后,压力传感器GYI控制双向气缸63停止运动,表示模具已交固定,识别完成,所述直角杆11上设置有若干个压力传感器GY-E2,所述一挡板13上设置有若干个压力传感器GYJ10,当压力传感器感应到压力时候,说明直角杆11和一挡板13已经固定好了模具,压力传感器给气缸A12发出信号,气缸A12停止运动,表示模具已交固定完成;
g,将模具依次返回步骤f、c、d中,再次经过传输、加热、冷却;
h,脱模,将模具通过伸缩缸推送到脱模系统7中,模具传输到平台79上时,推杆78推动模具D710运动,当要到达吸嘴72的底部时,气缸B77启动,气缸B77推动吸嘴72向下运动,吸嘴72的两侧从导槽712内进入弧形槽713,吸嘴72的底部正好接触模具的上端,此时,吸嘴72上的吸孔714正好卡合模具上的胶体711产品,吸孔714连接有吸气泵,吸气泵启动对吸孔714抽气,将胶体711吸入吸孔714内,胶体711在模具内成型后,胶体711的底面与模具有粘连,而无法将胶体711吸引脱离模具,由于推杆78提高一个推力F1,一直推动模具运动,吸孔714对胶体711提供一个向上的吸引力F2,吸引胶体711过程中,有粘连的胶体711拉动吸嘴72一起运动,由于连接板74通过轴承连接旋转轴73,连接板74又与吸嘴72固定连接,因此,吸嘴72在弧形槽713内向前旋转,弧形槽713对吸嘴72起到限位的作用,粘连的胶体711拉动吸嘴72旋转,使吸嘴72倾斜,吸孔714吸住胶体711,吸嘴72倾斜时带动胶体711在模具上旋转一定弧度,给胶体711提供一个扭动力F3,使粘连的部分脱离模具,从而使粘连胶体711轻而易举的从模具上拾取走,然后吸气泵充气,将吸孔714内的胶体711吹出,完成有气缸B77收缩,拉动吸嘴72向上移动,模具上的塑胶产品脱离模具,结束。
所述气动压板57包括机架81,所述机架81上设置有气缸82,所述气缸82的活动端连接有第一模压盘83,所述第一模压盘83通过调节螺栓85连接有第二模压盘84,所述第一模压盘83的下表面与第二模压盘84的上表面形成有间隙,所述调节螺栓85为多个,且均匀分布在第二模压盘84上。
所述气缸82包括缸体810,所述缸体810的内腔活动设置有顶杆B811,所述顶杆B811上固定有活塞B813,所述活塞B813上连接有弹簧F814的上端,所述弹簧F814的下端连接在缸体810内腔底端,所述活塞B813的上端与缸体810内腔形成有腔体817,所述腔体817连通有气泵C812,所述缸体810的内腔下端设置有通气口815。
所述机架81的两端设置有方钢86,所述第一模压盘83的两端设置有与方钢86相对应的缺口87。
所述第一模压盘83上设置有内螺通孔89,所述顶杆B811的下端设置有与内螺通孔89相对应的外螺纹,所述第一模压盘83设置有与调节螺栓85相对应的通孔D88。
所述压力传感器GYI为A-10德国进口威卡WIKA压力传感器。
所述压力传感器GY-E2为瑞士进口富巴HUBA 511压力传感器。
所述压力传感器GYJ10为欧路达AT8106微型测力传感器。
所述感应器XQGY2为多微达尔 86型微波感应开关雷达探测器物体位移检测器。
在本实用新型中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第一”、“第二”、“左端”、“右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技术方案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全自动节能滴塑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接的一缸四爪系统(1)、滴塑系统(2)、加热系统(3)、冷却系统(4)、传输系统(5)、夹持系统(6)和脱模系统(7),所述滴塑系统(2)包括机架(21),所述机架(21)上安装有横向移动体(22)、竖向移动体(23)、横向丝杆(26)、横向滑块(28)、第二电机(210)和第三电机(218),所述横向移动体(22)的正面设置有竖向丝杆(25)和竖向滑块(27),背面设置有与横向丝杆(26)相对应的横向螺旋孔(213),背面还设置有与横向滑块(28)相对应的横向滑槽(212),所述竖向丝杆(25)上连接有第一电机(29),所述竖向移动体(23)的正面设置有喷嘴架(219),背面设置有与竖向滑块(27)相对应的竖向滑槽(215),背面还设置有与竖向丝杆(25)相对应的竖向螺旋孔(216),所述横向移动体(22)的下方设置有水平丝杆(24)和水平滑块(217),所述水平丝杆(24)与第三电机(218)连接,所述横向丝杆(26)与第二电机(210)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自动节能滴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丝杆(26)上设置有滴塑喷嘴,所述滴塑喷嘴外缸体(221)、内缸体(222)和喷孔(2211),所述外缸体(221)内安装内缸体(222),所述内缸体(222)上设置有腔通孔(228),所述腔通孔(228)的上端设置有气孔套(223),所述气孔套(223)上设置有气流孔(227),所述气流孔(227)上端连通有气泵A(229),下端与腔通孔(228)连通,所述喷孔(2211)内安装有机械密封轴(2214),所述机械密封轴(2214)内活动设置有顶针(224),所述顶针(224)的上端设置有圆台体(226),下端设置有具有锥尖状的锥尖头(2210),所述圆台体(226)活动设置在腔通孔(228)的下方,且通过弹簧B(225)与外缸体(221)的内腔上端连接,所述腔通孔(228)的下方形状与圆台体(226)的外侧相对应,所述喷孔(2211)上设置有与锥尖头(2210)相对应的锥孔(2212),所述锥孔(2212)上连通有进料孔(2213)。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节能滴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21)包括第一机架(2221)和第二机架(2222),且均安装有滴塑装置(2224)和电机A(2226),所述第一机架(2221)和第二机架(2222)之间连接有底板(2223),所述底板(2223)上安装有滑块(2225)和轴承B(2228),所述轴承B(2228)的两端分别安装有第一丝杆(2227)和第二丝杆(22215)的一端,所述第一丝杆(2227)的另一端安装在第一机架(2221)的电机A(2226)上,所述第二丝杆(22215)的另一端安装在第二机架(2222)的电机A(2226)上,所述轴承B(2228)的两端均设置有一个滑板(2229),所述滑板(2229)上设置有螺旋通孔(22210)和滑槽(22211),所述第一丝杆(2227)通过螺旋通孔(22210)连接一个滑板(2229),所述第二丝杆(22215)通过螺旋通孔(22210)连接另一个滑板(2229),所述滑块(2225)与滑槽(22211)相对应。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节能滴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缸四爪系统包括直角杆(11)和气缸A(12),所述直角杆(11)的两端均连接有一挡板(13),所述气缸A(12)的一端连接有一夹片(16)的中部,另一端连接有二夹片(17)的中部,所述一夹片(16)的两端均连接有伸缩杆A(15)的一端,所述伸缩杆A(15)的另一端通过第一连接销A(110)连接有一拨叉(14)的一端,所述一拨叉(14)的另一端通过第一连接销B(111)连接有一挡板(13),所述第一连接销B(111)设置在靠近直角杆(11)的端头,所述二夹片(17)的两端通过第二连接销A(112)连接有二拨叉(18)的一端,所述二拨叉(18)的另一端通过第二连接销B(113)连接有二挡板(19)的一端,所述二挡板(19)的另一端固定。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节能滴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系统(3)包括框架(31)和加热室(32),所述框架(31)上安装加热室(32),所述加热室(32)的侧壁上设置有导水管(33),所述导水管(33)的旁边安装有加热灯管(34),所述导水管(33)的一端连通有进水管(35),另一端连接有出水管(36),所述加热室(32)的一端设置有进口(38),另一端设置有出口(39),所述进口(38)上安装有双层进门带(37),所述出口(39)上安装有双层出门带(310)。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节能滴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系统(4)包括槽体(41),所述槽体(41)的内腔左侧依次安装有左斜板(44)和左底板(42),内腔右侧依次安装有右底板(48)和右斜板(410),所述左斜板(44)上依次安装有左挡板(46)和左隔板(45),所述左隔板(45)的高度低于左挡板(46)的高度,所述左底板(42)上设置有进水孔(43),所述右斜板(410)上依次安装有右隔板(49)、出水孔(411)和右挡板(418),所述左底板(42)与右底板(48)之间设置有导流框板(47),所述导流框板(47)为向左折弯的板体。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节能滴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系统(5)包括架体(51),所述架体(51)的两端安装有两个大滚筒(52),所述大滚筒(52)的下方设置有驱动电机(58),所述驱动电机(58)上的轴通过传输带(59)与大滚筒(52)连接,所述大滚筒(52)之间设置有链条(54),所述链条(54)包覆在大滚筒(52)的外表面,所述链条(54)上设置有多个螺纹钢管(55),所述螺纹钢管(55)上设置有弧形钢筋(515)。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节能滴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系统(6)包括上杆(61)和两个下杆(62),所述上杆(61)和下杆(62)之前设置有双向气缸(63),所述双向气缸(63)一端连接有第一夹片(66)的中间,另一端连接有第二夹片(67)的中间,所述第一夹片(66)的两端连接有第一拨叉(68)的一端,所述第一拨叉(68)的另一端通过第一连接销(610)连接有第一挡板(64),所述第一连接销(610)设置在靠近上杆(61)的端头,所述第二夹片(67)两端连接有第二拨叉(69)的一端,所述第二拨叉(69)的另一端连接有第二挡板(65),所述第一挡板(64)的端头与上杆(61)连接,所述第二挡板(65)的端头与下杆(62)连接。
CN201821732896.2U 2018-10-25 2018-10-25 全自动节能滴塑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922437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732896.2U CN209224374U (zh) 2018-10-25 2018-10-25 全自动节能滴塑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732896.2U CN209224374U (zh) 2018-10-25 2018-10-25 全自动节能滴塑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224374U true CN209224374U (zh) 2019-08-09

Family

ID=675007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732896.2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9224374U (zh) 2018-10-25 2018-10-25 全自动节能滴塑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224374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262927A (zh) * 2018-10-25 2019-01-25 遂宁市金虹机械厂 一种全自动节能滴塑系统
CN111713793A (zh) * 2020-05-05 2020-09-29 浙江大嘴鸭服饰有限公司 一种羽绒服超声波无缝压合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262927A (zh) * 2018-10-25 2019-01-25 遂宁市金虹机械厂 一种全自动节能滴塑系统
CN109262927B (zh) * 2018-10-25 2023-10-13 遂宁市金虹机械厂 一种全自动节能滴塑系统
CN111713793A (zh) * 2020-05-05 2020-09-29 浙江大嘴鸭服饰有限公司 一种羽绒服超声波无缝压合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382952A (zh) 一种全自动节能滴塑方法
CN209224374U (zh) 全自动节能滴塑系统
CN104720196B (zh) 一种全自动化制鞋生产线
CN105780437B (zh) 一种自动烫衣机
CN106424744B (zh) 一种旋转升降换包装置及其组成的雾化制粉设备
CN109262927A (zh) 一种全自动节能滴塑系统
CN207641781U (zh) Led在线自动配比灌胶线
CN112172015A (zh) 一种具有翻转式冷却脱模机构的注塑机
CN109049400A (zh) 一种注塑工艺用pa12干燥装置的干燥方法
CN107899837A (zh) 便捷的内外喷涂一次固化的钢管涂塑系统
CN204658658U (zh) 一种日用陶瓷注浆生产设备
CN101585224A (zh) 一种真正无缝的加固乒乓球生产方法及制造设备
CN101394980A (zh) 发泡树脂成型机及其操作方法
CN106273357A (zh) 容器制造装置
CN104339533B (zh) 一种空调柜机用泡塑接水盘自动上料加工装置
CN201211553Y (zh) 提高重熔用铝锭铸造机组产能的设备
CN205386901U (zh) Pu整机系统生产线
CN111267289B (zh) 一种圆形pu空滤芯生产方法
CN207509601U (zh) 一种用于注塑机上的卸料装置
CN109466015A (zh) 一种防堵塞注塑机
CN211729919U (zh) 压纹手套生产线
CN205439019U (zh) 带有电气控制系统的pu生产自动线
CN207044619U (zh) 一种辅助注塑机注塑产品脱模的装置
CN216609721U (zh) 一种便于脱模的添油装置
CN211868416U (zh) 一种圆形pu空滤芯生产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809

Termination date: 20211025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