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219941U - 一种全自动下面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全自动下面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219941U
CN209219941U CN201821459018.8U CN201821459018U CN209219941U CN 209219941 U CN209219941 U CN 209219941U CN 201821459018 U CN201821459018 U CN 201821459018U CN 209219941 U CN209219941 U CN 20921994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uilt
heater box
full
preparation machine
buck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459018.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庞友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821459018.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21994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21994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21994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mmercial Cook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全自动下面机。该全自动下面机包括底座、若干面桶、伸缩装置;底座包括一个加热箱、内置循环水槽,内置循环水槽安装于加热箱上方,面桶穿过内置循环水槽且镶嵌式安装于加热箱上,面桶与加热箱相连通。内置循环水槽与加热箱通过一个水泵相连通,通过水泵抽水实现水的循环。加热箱的内部设有内置循环火轨道,内置循环轨道的进火通过管道连接外界火源,内置循环轨道的出火口处通过管道连接抽风风机,抽风风机施加以吸力,使热量在内置循环火轨道内分布均匀,高效加热。加热箱的下方设有多个伸缩装置,伸缩装置与面桶相连接,伸缩装置控制面桶内的面篓托盘上下升降,实现自动煮面。本实用新型的全自动下面机具有效率高,节能环保的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全自动下面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亨饪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全自动下面机。
背景技术
面条是一种制作简单,食用方便的食物,早已被世界人民所接受与喜爱,一些面馆、食堂往往因为人流量大,需求比较大,因此上面时间比较慢,很多时候需要一碗一碗去做,费时费力,客人等待不了,从而失去客人。传统的波纹管加热,其相邻两根加热轨道之间存在着较大的空隙,空隙间热量散发快速,导致锅底加热不均匀,且波纹管的加热面比较小,不能充分地加热锅底,也不能快速地加热,从而导致加热时间过长,浪费时间。因此,需要一款能够有效地节能,加热速度快,火量大的装置来满足短时间内快速完成加热的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全自动下面机。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全自动下面机,包括底座、若干面桶、伸缩装置,其中:底座包括加热箱、内置循环水槽,内置循环水槽位于加热箱上方,面桶穿过内置循环水槽镶嵌式安装于加热箱上,且面桶与加热箱内部互通;内置循环水槽与加热箱通过水泵连接;
在加热箱的内部,面桶下方设有内置循环火轨道,内置循环火轨道为矩形结构,且内置循环火轨道的两侧面通过密封板密封,所述密封板上开设有升降孔;内置循环火轨道的两头分别为进火口、出火口,进火口通过一根管道连接外部火源,出火口通过另一根管道连接抽风风机。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伸缩装置设置于加热箱下方,所述伸缩装置包括电机;
电机上设有套管,套管穿过加热箱与升降孔连接于面桶的底面上,套管内部设有一根丝杆,丝杆的一端与电机的转轴相连接,丝杆的相对另一端与丝母升降杆的下端相连接,丝母升降杆穿过面桶的底面连接位于面桶内部的面篓托盘。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方案,在丝杆的两端分别设有防越位螺母。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面桶的数量为六个。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全自动下面机的面桶还包括一个桶盖。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方案,锅盖分为内圆周和外圆周,所述外圆周为双层结构,上层为盖体,下层为一个圆形滑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方案,圆形滑槽上设置有三条滑轨,内圆周由三片扇形滑片组成,三片扇形滑片分别滑动设置于圆形滑槽的三条滑轨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方案,面桶的底面为镂空的底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全自动下面机,通过将面桶设置于内置循环水槽与加热箱上,当面桶内的水沸腾漫出时,由内置循环水槽接收,再通过设置于内置循环水槽与加热箱之间的水泵实现水循环;通过在加热箱下方设置电机,电机通过丝杆控制面桶内的面篓托盘上下运动,实现自动煮面条;通过在加热箱内部设置内置循环火轨道,使内置循环火轨道上的各个管道之间相互紧贴,内置循环火轨道各个面与液体相接触增大集中加热面积,且能够有效防止热量的散失,从而提高热传导速度;通过设置开口可调节的桶盖,实现有效控制桶内温度。本实用新型具有加热效率高,省时省力,节能环保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全自动下面机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全自动下面机内置循环火轨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全自动下面机的俯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全自动下面机桶盖俯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全自动下面机桶盖结构示意图。
1-底座、2-加热箱、3-面桶、4-内置循环水槽、5-内置循环火轨道、6-进火口、7-出火口、8-抽风风机、9-电机、10-水泵、11-套管、12-面篓托盘、13-丝杆、14-丝母升降杆、15-桶盖、16-扇形滑片、17-圆形滑槽、18滑轨、19-升降孔、151-外圆周、152-内圆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描述,有必要在此指出的是,以下具体实施方式只用于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的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该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上述申请内容对本申请作出一些非本质的改进和调整。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全自动下面机,包括底座1、若干面桶3。底座1包括一个加热箱2、内置循环水槽4,内置循环水槽4位于加热箱2上方,面桶3穿过内置循环水槽4且镶嵌式安装于加热箱2上,且面桶3与加热箱2内部互通。内置循环水槽4保证面桶3内的水漫出时能够流入内置循环水槽4中。如图3所示,面桶3的数量为六个。
内置循环水槽4与加热箱2通过一个水泵10相连通。工作时,加热箱2内的水被加热,当达到一定温度后,面桶3内的水沸腾漫出,内置循环水槽4接收漫出的水,同时开启水泵10,水泵10将内置循环水槽4内的水抽至加热箱2中,实现水循环。
加热箱2的内部设有内置循环火轨道5,且内置循环火轨道5位于面桶3的下方,内置循环火轨道5呈回字形,且轨道走向为螺旋向外,为无缝焊接结构,且内置循环火轨道5的两侧面通过密封板密封,所述密封板上开设有升降孔19,所述密封板能够有效防止水的渗透,有效保证内置循环火轨道5内部的干燥。如图2所示,内置循环火轨道5上的相邻的两个管道之间相互紧贴且内置循环火轨道5与液体的接触面都为加热面,当相邻的两个管道相互紧贴时,能够有效防止热量的散发,能够使热量均匀散发,实现均匀加热,且相对于常见的波纹加热管,内置循环火轨道5的加速速度更快,热量更加充足。
内置循环火轨道5的两头分别为进火口6、出火口7,进火口6与出火口7分别通过一根管道延伸至加热箱2的外侧,且在出火口7的管道另一侧设有一个抽风风机8。工作时,火焰由进火口6进入内置循环火轨道5中,由于抽风风机8的抽吸作用,火焰由进火口6向出火口7转移,最终实现热量在内置循环火轨道5上的均匀分布,且内置循环火轨道位于加热箱2内部,能够有效地避免因暴露在外热量的散失,实现既高效且节能的加热。为了更好地加热,面桶3与内置循环火轨道5可为一体结构,时面桶3内的水加热更加快速、充分。
在进火口6供火时,抽风风机8进行工作,将火焰抽吸,使火焰在内置循环火轨道5内部扩散,使得液体在短时间内被加热,且受热均匀,在液体得到加热的同时,轨道壁也被加热,轨道壁被烧红,并将热量进行存储,轨道壁所存储的热量大于加热所需的热量,在进火口6停止拱火后,轨道壁释放热量,满足加热食物时的供热,且在加热箱2的外侧设有保温层,能够有效保证热量不会散失。
加热箱2的下方还设有若干电机9,电机9上设有套管11,套管11穿过加热箱2与升降孔19连接于面桶3的底面上,且套管11内部设有一根丝杆13,丝杆13的一端与电机9的转轴相连接。面桶3的底面上设有一根丝母升降杆14,丝杆13的相对另一端与丝母升降杆14的下端相连接,丝母升降杆14的上端设有一个面篓托盘12,且面篓托盘12位于面桶3内部,面篓托盘12用于放置面条,为了使丝杆的13的使用寿命更长,在丝杆13的两端分别上设置一个防越位螺母,当丝杆13升至螺母处时,会停止继续往上伸长,或下降,能够有效控制面篓托盘12在面桶3内部的位置,也防止了丝杆13无限伸缩而导致面篓托盘12伸出面桶3。
如图4、图5所示,面桶3还包括一个可以调控开口大小的桶盖15,锅盖15分为内圆周152和外圆周151。外圆周为双层结构,上层为桶盖,下层为一个圆形滑槽17,圆形滑槽17包括置有三条滑轨18,内圆周152由三片扇形滑片16组成,三片扇形滑片16分别滑动设置于圆形滑槽17的三条滑轨18上,且其中两片扇形滑片16可同时影藏于其中1扇形滑片16的底部。
煮面时,打开抽风风机8,对内置循环火轨道5供火,由于抽风风机8的抽吸作用,热量在内置循环火轨道5内均匀分布,快速加热加热箱2内的水。然后,将面条放入面篓托盘12中,打开电机9,面篓托盘12运动至面桶3的最底部,开始加热面条,一定时间后,电机9再次运转,托盘上升,面条煮好。为了更好地控制煮面时间,可将电机与一个单片机相连接,单片机可控制电机9运行的时间,从而精确控制煮面的时间,且能够实现同时开锅的功能,提高煮面效率。
实施例2
为了防止丝母升降杆14生锈,导致影响饮食健康,可将丝母升降杆14换成一种耐磨耐高温食品级硅胶材料制成的伸缩管,伸缩管的上端密封,且与面篓托盘14相连接,电机连接一根伸缩杆,伸缩杆插接于伸缩管内,当伸缩杆向上伸长时,顶起伸缩杆向上伸长,从而带动面篓托盘12向上运动;同时,当伸缩杆收缩后,伸缩管收缩重叠,减少占用桶内空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全自动下面机,包括底座(1)、若干面桶(3)、伸缩装置,其特征在于:底座(1)包括加热箱(2)、内置循环水槽(4),内置循环水槽(4)位于加热箱(2)上方,面桶(3)穿过内置循环水槽(4)镶嵌式安装于加热箱(2)上,且面桶(3)与加热箱(2)内部互通;内置循环水槽(4)与加热箱(2)通过水泵(10)连接;
在加热箱(2)的内部,面桶(3)下方设有内置循环火轨道(5),内置循环火轨道(5)为矩形结构,且内置循环火轨道(5)的两侧面通过密封板密封,所述密封板上开设有升降孔(19);内置循环火轨道(5)的两头分别为进火口(6)、出火口(7),进火口(6)通过一根管道连接外部火源,出火口(7)通过另一根管道连接抽风风机(8)。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下面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装置设置于加热箱(2)下方,所述伸缩装置包括电机(9);
电机(9)上设有套管(11),套管(11)穿过加热箱(2)与升降孔(19)连接于面桶(3)的底面上,套管(11)内部设有一根丝杆(13),丝杆(13)的一端与电机(9)的转轴相连接,丝杆(13)的相对另一端与丝母升降杆(14)的下端相连接,丝母升降杆(14)穿过面桶(3)的底面连接位于面桶(3)内部的面篓托盘(12)。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下面机,其特征在于:在丝杆(13)的两端分别设有防越位螺母。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下面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桶(3)的数量为六个。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下面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全自动下面机的面桶(3)还包括一个桶盖(15)。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全自动下面机,其特征在于:锅盖(15)分为内圆周(152)和外圆周(151),所述外圆周为双层结构,上层为盖体,下层为一个圆形滑槽(17)。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全自动下面机,其特征在于:圆形滑槽(17)上设置有三条滑轨(18),内圆周(152)由三片扇形滑片(16)组成,三片扇形滑片(16)分别滑动设置于圆形滑槽(17)的三条滑轨(18)上。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下面机,其特征在于:面桶(3)的底面为镂空的底面。
CN201821459018.8U 2018-09-06 2018-09-06 一种全自动下面机 Active CN20921994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459018.8U CN209219941U (zh) 2018-09-06 2018-09-06 一种全自动下面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459018.8U CN209219941U (zh) 2018-09-06 2018-09-06 一种全自动下面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219941U true CN209219941U (zh) 2019-08-09

Family

ID=674984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459018.8U Active CN209219941U (zh) 2018-09-06 2018-09-06 一种全自动下面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21994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10029A (zh) * 2020-01-10 2020-05-08 高进堂 一种挂面烧煮机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10029A (zh) * 2020-01-10 2020-05-08 高进堂 一种挂面烧煮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962510U (zh) 一种空气对流加热的烹调装置
CN209219941U (zh) 一种全自动下面机
CN111109342A (zh) 一种肉制品上色装置
CN105125078B (zh) 节能型即热式饮水机
CN203447174U (zh) 一种热空气对流炸锅
CN205568623U (zh) 一种储能式蒸煮炉
CN108888103A (zh) 一种全自动下面机
CN209450360U (zh) 一种烤箱
CN204931303U (zh) 一种循环式节能节水快速蒸笼
CN207662174U (zh) 一种烤箱风机系统
CN105455615A (zh) 一种储能式蒸煮炉和加热方法
CN203349317U (zh) 一种薄型电磁炉
CN206352844U (zh) 一种防风天然气灶
CN108784312A (zh) 一种节能环保高效电动炒菜锅
CN209512112U (zh) 一种空气热流加热灶
CN212618450U (zh) 一种全自动多功能生物质锅灶
CN107676821A (zh) 一种商用炉灶
CN211269983U (zh) 一种余热利用型节能双头蒸饭柜
CN206419999U (zh) 一种广式节能中餐燃气炒菜灶
CN204071697U (zh) 蒸汽烹饪装置
CN209284980U (zh) 一种多内胆电器的加热系统
CN209672759U (zh) 一种牦牛饲养用饲料快速烘干装置
CN207122923U (zh) 一种带水箱的可移动土灶台
CN109506256A (zh) 一种空气热流加热灶
CN110744657A (zh) 一种竹板浸泡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