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215796U - 液晶面板的封装结构、液晶面板及液晶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液晶面板的封装结构、液晶面板及液晶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215796U
CN209215796U CN201822180739.1U CN201822180739U CN209215796U CN 209215796 U CN209215796 U CN 209215796U CN 201822180739 U CN201822180739 U CN 201822180739U CN 209215796 U CN209215796 U CN 20921579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rricade
liquid crystal
crystal display
display panel
film transis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2180739.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K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K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KC Co Ltd filed Critical HK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2180739.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21579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21579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21579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液晶面板的封装结构、液晶面板及液晶显示装置,所述封装结构包括:薄膜晶体管基板,具有显示区;彩色滤光片基板,与薄膜晶体管基板相对设置;框胶,设置在薄膜晶体管基板与彩色滤光片基板之间,并设于显示区以外;以及第一挡墙和第二挡墙,均设于显示区与框胶之间;所述第一挡墙和第二挡墙其中之一设于薄膜晶体管基板,另一设于彩色滤光片基板。本实用新型液晶面板的封装结构,通过设置第一挡墙和第二挡墙,可有效阻止框胶流向薄膜晶体管基板的显示区,从而不仅可降低薄膜晶体管基板和彩色滤光片基板裂开的风险;而且还可提高液晶面板的显示品质。

Description

液晶面板的封装结构、液晶面板及液晶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晶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液晶面板的封装结构、液晶面板及液晶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这里的陈述仅提供与本申请有关的背景信息,而不必然地构成现有技术。
相关技术中,液晶面板包括相对设置的薄膜晶体管基板和彩色滤光片基板,薄膜晶体管基板具有显示区,薄膜晶体管基板上设有框胶,该框胶位于显示区的外侧,框胶用于粘合两基板;彩色滤光片基板上设有挡墙,该挡墙位于显示区与框胶之间,用于阻止框胶流向显示区。
但是以上结构并不能有效地阻止框胶流向显示区,而框胶流向显示区后,会与显示区的配向膜PI材料接触,从而影响框胶粘性,进而使得两基板容易裂开。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液晶面板的封装结构,实现了其挡墙结构能有效地阻止框胶流向薄膜晶体管基板的显示区,从而避免了框胶与显示区的配向膜PI材料接触而影响框胶粘性,从而可有效防止薄膜晶体管基板和彩色滤光片基板裂开。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液晶面板的封装结构,所述封装结构包括:
薄膜晶体管基板,具有显示区;
彩色滤光片基板,与所述薄膜晶体管基板相对设置;
框胶,设置在所述薄膜晶体管基板与所述彩色滤光片基板之间,并设于所述显示区以外;以及
第一挡墙和第二挡墙,均设于所述显示区与所述框胶之间;所述第一挡墙和第二挡墙其中之一设于所述薄膜晶体管基板,另一设于所述彩色滤光片基板。
可选地,所述第一挡墙和第二挡墙错位设置,所述第一挡墙的末端设置于所述第二挡墙的末端与所述第二挡墙所在的基板之间。
可选地,所述第一挡墙设于所述第二挡墙与所述框胶之间,所述第一挡墙的折弯处设有缓冲结构。
可选地,所述缓冲结构设置为倒角结构、或者倒圆角结构、或者倒椭圆角结构、或者多阶倒角结构。
可选地,当所述缓冲结构设置为倒圆角结构时,倒角半径大于或等于200微米,且小于或等于300微米。
可选地,所述第一挡墙与所述第二挡墙在所述薄膜晶体管基板或者所述彩色滤光片基板上的投影间隔设置;或者
所述第一挡墙与所述第二挡墙相对设置。
可选地,所述第一挡墙具有第一厚度,所述第一厚度大于或等于5微米,且小于或等于500微米;和/或
所述第二挡墙具有第二厚度,所述第二厚度大于或等于5微米,且小于或等于500微米;和/或
所述框胶具有第三厚度,所述第三厚度大于或等于500微米,且小于或等于3000微米;和/或
所述第一挡墙的厚度在从其所在基板向另一基板的方向上呈减缩设置;和/或,所述第二挡墙的厚度在从其所在基板向另一基板的方向上呈减缩设置。
可选地,所述封装结构还包括第三挡墙,所述第三挡墙设于所述薄膜晶体管基板或所述彩色滤光片基板,且所述第三挡墙位于所述框胶的远离所述显示区的一侧。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液晶面板,包括液晶面板的封装结构。所述封装结构包括:
薄膜晶体管基板,具有显示区;
彩色滤光片基板,与所述薄膜晶体管基板相对设置;
框胶,设置在所述薄膜晶体管基板与所述彩色滤光片基板之间,并设于所述显示区以外;以及
第一挡墙和第二挡墙,均设于所述显示区与所述框胶之间;所述第一挡墙和第二挡墙其中之一设于所述薄膜晶体管基板,另一设于所述彩色滤光片基板。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包括液晶面板。所述液晶面板包括液晶面板的封装结构。所述封装结构包括:
薄膜晶体管基板,具有显示区;
彩色滤光片基板,与所述薄膜晶体管基板相对设置;
框胶,设置在所述薄膜晶体管基板与所述彩色滤光片基板之间,并设于所述显示区以外;以及
第一挡墙和第二挡墙,均设于所述显示区与所述框胶之间;所述第一挡墙和第二挡墙其中之一设于所述薄膜晶体管基板,另一设于所述彩色滤光片基板。
本实用新型液晶面板的封装结构,通过设置第一挡墙和第二挡墙,可有效阻止框胶流向薄膜晶体管基板的显示区,从而不仅可降低薄膜晶体管基板和彩色滤光片基板裂开的风险;而且还可提高液晶面板的显示品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液晶面板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液晶面板沿图1中Ⅱ-Ⅱ线的剖面示意图,暨本实用新型液晶面板的封装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液晶面板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缓冲结构为倒角结构;
图4为本实用新型液晶面板又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缓冲结构为多阶倒角结构;
图5为本实用新型液晶面板的封装结构的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液晶面板的封装结构的又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液晶显示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00 液晶面板 40 第一挡墙
10 薄膜晶体管基板 50 第二挡墙
11 显示区 60 第三挡墙
20 彩色滤光片基板 1000 液晶显示装置
30 框胶 1 封装结构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液晶面板的封装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如图1和7所示,所述液晶面板的封装结构1(以下简称封装结构1)包括:
薄膜晶体管基板10,具有显示区11;
彩色滤光片基板20,与薄膜晶体管基板10相对设置;
框胶30,设置在薄膜晶体管基板10与彩色滤光片基板20之间,并设于显示区11以外;以及
第一挡墙40和第二挡墙50,均设于显示区11与框胶30之间;所述第一挡墙40和第二挡墙50其中之一设于薄膜晶体管基板10,另一设于彩色滤光片基板20。
具体的,薄膜晶体管基板10,又称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可简称TFT基板;彩色滤光片基板20,简称CF基板。
具体的,所述框胶30为环形结构,其环设在显示区11之外;第一挡墙40和第二挡墙50也均为环形结构,其环设在显示区11与框胶30之间。
具体的,所述液晶面板100的封装过程可以包括:分别制作薄膜晶体管基板10和彩色滤光片基板20,所述薄膜晶体管基板10上设有第一挡墙40,且彩色滤光片基板20上设有第二挡墙50;或者,所述彩色滤光片基板20上设有第一挡墙40,且薄膜晶体管基板10上设有第二挡墙50;将呈液态的框胶30涂布在薄膜晶体管基板10上、或彩色滤光片基板20上;然后将两基板压合,经过加温或者紫外光照射固化后,使得两基板牢固粘贴在一起。在两基板压合过程中,框胶30会流动,所述第一挡墙40和第二挡墙50可分别阻挡框胶30沿两基板流向显示区11,从而可有效阻止框胶30流向薄膜晶体管基板10的显示区11,从而可避免框胶30框胶30与显示区11的配向膜PI材料接触而影响框胶30粘性,从而可有效降低薄膜晶体管基板10和彩色滤光片基板20裂开的风险。
由于第一挡墙40和第二挡墙50设置于显示区11和框胶30之间,可以在两基板压合过程中有效阻挡框胶30往显示区11溢流,而且第一挡墙40和第二挡墙50还能够有效限制框胶30的边缘范围,从而有效控制并改善框胶30边缘的宽度变异情形,防止显示介质被污染,进而提供良好的显示品质。
可以理解,本实用新型液晶面板的封装结构1,通过设置第一挡墙40和第二挡墙50,可有效阻止框胶30流向薄膜晶体管基板10的显示区11,从而不仅可降低薄膜晶体管基板10和彩色滤光片基板20裂开的风险;而且还可提高液晶面板100的显示品质。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3及4所示,第一挡墙40和第二挡墙50均大致设置为方环结构。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3及4所示,所述第一挡墙40设于彩色滤光片基板20上,所述第二挡墙50设于薄膜晶体管基板10上。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挡墙40和第二挡墙50错位设置,所述第一挡墙40的末端设置于第二挡墙50的末端与第二挡墙50所在的基板之间。
具体的,所述第一挡墙40的末端指的是,第一挡墙40远离与其连接(与其所在)的基板的一端;比如,当所述第一挡墙40设于薄膜晶体管基板10上时,所述第一挡墙40的末端指的是,第一挡墙40远离薄膜晶体管基板10的一端。同样的,所述第二挡墙50的末端指的是,第二挡墙50远离与其连接(与其所在)的基板的一端。
具体的,所述第一挡墙40和第二挡墙50的高度均小于或等于薄膜晶体管基板10与彩色滤光片基板20之间的间距L,以避免发生干涉。
可以理解,第一挡墙40和第二挡墙50错位设置,所述第一挡墙40的末端设置于第二挡墙50的末端及与其所在的基板之间,那么所述第二挡墙50的末端也是设置于第一挡墙40的末端及与其所在的基板之间,如此就可以形成双重阻挡结构,从而对框胶30进行双重阻拦,进而可有效地阻挡框胶30流向显示区11。
具体的,由于工艺问题,所述框胶30一般设置方环状,其折弯处一般设置为直角;第一挡墙40也适应性大致设为方环状,在所述框胶30的折弯处,第一挡墙40也对应折弯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挡墙40的拐角对应框胶30的拐角设置;且第二挡墙50的拐角也对应框胶30的拐角设置。
进一步地,如图1和2所示,所述第一挡墙40设于第二挡墙50与框胶30之间,所述第一挡墙40的折弯处设有缓冲结构。
可以理解,由于第一挡墙40设于第二挡墙50与框胶30之间,压合过程中,框胶30会首先流动到第一挡墙40处,所述缓冲结构使得框胶30与第一挡墙40的折弯处的距离比较接近,从而可对框胶30的流动形成缓冲、导流的效果,进而可使得框胶30不易甚至不会被挤压过第一挡墙40,从而使得框胶30在第一挡墙40折弯处规则,进而可提高液晶面板100的显示质量。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挡墙40的折弯处为第一挡墙40的拐角处。当然,所述第一挡墙40的折弯处也可设置在其他位置。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所述缓冲结构设置为倒圆角结构。具体的,所述第一挡墙40折弯处的外侧面作倒圆角处理。
如此,可使得框胶30与第一挡墙40的折弯处的距离更为均匀,从而可进一步地提高框胶30的缓冲、导流效果,从而可进一步地降低框胶30被挤压过第一挡墙40的概率,从而可进一步地提高液晶面板100的显示质量。
具体的,所述第一挡墙40折弯处的外侧面的倒角半径大于或等于100微米,且小于或等于600微米。
可以理解,在一定范围内,所述倒角半径越大,所述缓冲结构的缓冲、导流效果越好;但若倒角半径过大,则会与显示区11发生干涉或者使得第一挡墙40的厚度过薄。故,可选地,所述第一挡墙40折弯处的外侧面的倒角半径大于或等于200微米,且小于或等于300微米。
可选地,所述第一挡墙40折弯处的内侧面适应性作与其外侧面相同的设置。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仅限与此,比如,在缓冲结构另一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缓冲结构设置为倒角结构,具体的,所述第一挡墙40折弯处的外侧面作倒角处理;如此,也可实现对框胶30的缓冲、导流效果。又比如,在缓冲结构的又一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所述缓冲结构设置为多阶倒角结构,具体的,所述第一挡墙40折弯处的外侧面依次作多次倒角处理;如此,也可实现对框胶30的缓冲、导流效果。再比如,在缓冲结构的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缓冲结构还设置为倒椭圆角结构等,在此不必一一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1、3和4所示,所述第二挡墙50既可以设置为与第一挡墙40相同或相似的结构形式,也可以不同。
进一步地,如图1和2所示,所述第一挡墙40与第二挡墙50在薄膜晶体管基板10或者彩色滤光片基板20上的投影间隔设置。如此,可避免在两基板压合过程中,所述第一挡墙40与第二挡墙50发生干涉。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挡墙40具有第一厚度L1,所述第一厚度L1大于或等于5微米,且小于或等于500微米。
可以理解,若第一厚度L1过小,则不仅会增大制作难度,还会使第一挡墙40的结构强度过小;若第一厚度L1过大,则会增大第一挡墙40在两基板间的占用空间,不利于液晶面板100的小型化设计。故,可选地,所述第一厚度L1大于或等于5微米,且小于或等于500微米。
基于与第一挡墙40基本相同的考虑,所述第二挡墙50具有第二厚度L2,所述第二厚度L2大于或等于5微米,且小于或等于500微米。
应当指出,若第一挡墙40的厚度不一,则第一挡墙40最薄处的厚度应大于或等于5微米,第一挡墙40最厚处的厚度应小于或等于5微米。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所述框胶30具有第三厚度L3,所述第三厚度L3大于或等于500微米,且小于或等于3000微米。
可以理解,若第三厚度L3过小,则会使薄膜晶体管基板10和彩色滤光片基板20粘接力不够,从而会使薄膜晶体管基板10和彩色滤光片基板20容易开裂;若第三厚度L3过大,则不仅会造成浪费,还会增大框胶30在两基板间的占用空间,不利于液晶面板100的小型化设计。
进一步地,如图2、5、及6所示,所述第一挡墙40的厚度在从其所在基板向另一基板的方向上呈减缩设置。
具体的,所述第一挡墙40与其所在的基板一体成型设置,其工艺通常为光刻等工艺。
具体的,所述第一挡墙40设置为梯形结构、或类梯形结构。
进一步地,基于与第一挡墙40基本相同的考虑,如图2、5、及6所示,所述第二挡墙50的厚度在从其所在基板向另一基板的方向上呈减缩设置。
具体的,所述第二挡墙50设置为梯形结构、或类梯形结构。
与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可选地,在第一挡墙40和显示区11之间还可设置更多的挡墙。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第一挡墙40与第二挡墙50的结构形式并不限于此:
在本实用新型液晶面板的封装结构1的另一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所述第一挡墙40与第二挡墙50相对设置,且所述第一挡墙40和第二挡墙50的高度之和小于或等于薄膜晶体管基板10与彩色滤光片基板20之间的间距H,以避免发生干涉;如此,也可有效阻挡框胶30往显示区11溢流。
在本实用新型液晶面板的封装结构1的该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挡墙40与第二挡墙50的高度相等或接近相等。
在本实用新型液晶面板的封装结构1的又一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所述封装结构1还包括第三挡墙60,所述第三挡墙60设于薄膜晶体管基板10或彩色滤光片基板20,且所述第三挡墙60位于框胶30的远离显示区11的一侧。如此,可防止框胶30流向两基板的边缘方向,从而可进一步地限制框胶30的边缘范围,从而可进一步地改善框胶30边缘的宽度变异情形,增强两基板的连接强度,进而提高液晶面板100的显示品质。
在该实施例中,可选地,所述封装结构1还包括第四挡墙(图未示),所述第三挡墙60和第四挡墙其中之一设于薄膜晶体管基板10,另一设于彩色滤光片基板20。如此,可更加有效地阻挡框胶30流向两基板的边缘方向。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液晶面板。如图1-7所示,所述液晶面板100包括液晶面板的封装结构1,所述封装结构1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实用新型液晶面板100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如图1-7所示,所述液晶显示装置1000包括液晶面板100,该液晶面板100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实用新型液晶显示装置1000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液晶面板的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封装结构包括:
薄膜晶体管基板,具有显示区;
彩色滤光片基板,与所述薄膜晶体管基板相对设置;
框胶,设置在所述薄膜晶体管基板与所述彩色滤光片基板之间,并设于所述显示区以外;以及
第一挡墙和第二挡墙,均设于所述显示区与所述框胶之间;所述第一挡墙和第二挡墙其中之一设于所述薄膜晶体管基板,另一设于所述彩色滤光片基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面板的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挡墙和第二挡墙错位设置,所述第一挡墙的末端设置于所述第二挡墙的末端与所述第二挡墙所在的基板之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晶面板的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挡墙设于所述第二挡墙与所述框胶之间,所述第一挡墙的折弯处设有缓冲结构。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晶面板的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结构设置为倒角结构、或者倒圆角结构、或者倒椭圆角结构、或者多阶倒角结构。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晶面板的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缓冲结构设置为倒圆角结构时,倒角半径大于或等于200微米,且小于或等于300微米。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面板的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挡墙与所述第二挡墙在所述薄膜晶体管基板或者所述彩色滤光片基板上的投影间隔设置;或者
所述第一挡墙与所述第二挡墙相对设置。
7.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液晶面板的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挡墙具有第一厚度,所述第一厚度大于或等于5微米,且小于或等于500微米;和/或
所述第二挡墙具有第二厚度,所述第二厚度大于或等于5微米,且小于或等于500微米;和/或
所述框胶具有第三厚度,所述第三厚度大于或等于500微米,且小于或等于3000微米;和/或
所述第一挡墙的厚度在从其所在基板向另一基板的方向上呈减缩设置;和/或,所述第二挡墙的厚度在从其所在基板向另一基板的方向上呈减缩设置。
8.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液晶面板的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封装结构还包括第三挡墙,所述第三挡墙设于所述薄膜晶体管基板或所述彩色滤光片基板,且所述第三挡墙位于所述框胶的远离所述显示区的一侧。
9.一种液晶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液晶面板的封装结构。
10.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液晶面板。
CN201822180739.1U 2018-12-24 2018-12-24 液晶面板的封装结构、液晶面板及液晶显示装置 Active CN20921579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180739.1U CN209215796U (zh) 2018-12-24 2018-12-24 液晶面板的封装结构、液晶面板及液晶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180739.1U CN209215796U (zh) 2018-12-24 2018-12-24 液晶面板的封装结构、液晶面板及液晶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215796U true CN209215796U (zh) 2019-08-06

Family

ID=674658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2180739.1U Active CN209215796U (zh) 2018-12-24 2018-12-24 液晶面板的封装结构、液晶面板及液晶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215796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782800A (zh) * 2019-11-21 2020-02-11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1999940A (zh) * 2020-08-25 2020-11-27 安徽建筑大学 一种窄边框液晶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782800A (zh) * 2019-11-21 2020-02-11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1999940A (zh) * 2020-08-25 2020-11-27 安徽建筑大学 一种窄边框液晶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452193B1 (ko) 표시 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CN209215796U (zh) 液晶面板的封装结构、液晶面板及液晶显示装置
CN105301848A (zh) 液晶显示装置
US10838271B2 (en) Array substrate and display panel using the same
CN101957511A (zh) 液晶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CN208607473U (zh) 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6647010A (zh) 一种显示基板、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WO2020087658A1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EP1370903A2 (en) A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WO2021007951A1 (zh) 一种基板及液晶显示面板
CN208705624U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US11042054B2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CN104536212A (zh) 液晶显示装置、液晶显示面板母板及其制备方法
CN102591060A (zh) 液晶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以及液晶显示装置
WO2020168624A1 (zh) 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WO2019128959A1 (zh) 液晶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US20190212594A1 (en) Display panel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WO2020107679A1 (zh) 显示面板以及显示装置
CN106125411A (zh) 液晶面板及液晶显示器
US20190137805A1 (en) An array substrate and a display panel
CN105892129A (zh) 液晶显示基板及其切割方法
TWI420214B (zh) 液晶顯示面板
CN102736324A (zh) 框胶固化之光罩及液晶显示面板制作方法
CN208999715U (zh) 彩膜基板及光罩
CN105404058A (zh) 液晶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