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210129U - 电梯防坠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梯防坠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210129U
CN209210129U CN201821799992.9U CN201821799992U CN209210129U CN 209210129 U CN209210129 U CN 209210129U CN 201821799992 U CN201821799992 U CN 201821799992U CN 209210129 U CN209210129 U CN 20921012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oor
elevator
component
strobe
f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799992.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以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821799992.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21012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21012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210129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Elevator Door Apparatu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梯防坠装置,设置于一具有两个运行导轨的电梯井内,包括有:一电梯车厢、一门机系统及两个乘场门。电梯车厢包括有两个车厢门、两个导靴及两个安全钳,每一车厢门具有至少一第一对位部,两个导靴及两个安全钳分别对应两个运行导轨,门机系统设置于电梯车厢上,并驱动两个车厢门开启或关闭,两个乘场门设置于每楼层并对应两个车厢门,每一乘场门具有至少一防坠屏蔽门,其具有至少一分别对应至少一第一对位部的第二对位部,当至少一第一对位部及至少一第二对位部未正确定位而两个乘场门开启时,至少一防坠屏蔽门可阻挡于两个乘场门之间。

Description

电梯防坠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梯防坠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利用装设于乘场门 (厅门、外门)内的防坠屏蔽门,来增加电梯使用者搭乘电梯稳定性的电梯防坠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进步及都市化的发展,在能有效利用土地并具有多样化用途的前提下,各式各样高楼层的公寓及商业大楼等成为都市中最常见的建筑物,而为了方便使用者移动至各楼层,大楼中的电梯装置变成不可或缺的移动手段。
一般而言,电梯装置采用曳引驱动方式,以设置于顶端楼层的曳引机作为驱动机构,利用钢索绳挂设在曳引机上,将钢索绳一端悬吊电梯车厢,另一端悬吊配重块,通过曳引机的转动,使曳引机及钢索绳产生曳引力来驱使电梯车厢上下运动。
然而,目前一般电梯只有一套刹车制动系统,且安装在建筑物的顶楼电梯机房内,且其线路复杂,电气零件接点众多,只要有一个电气零件接点接触不良或故障,就很容易造成人员伤亡的意外事故,此事故又可分为两类,第一类:搭乘电梯的人员,正在进出,此时,电梯刹车系统突然失灵,不论电梯往上或往下运行,对于搭乘电梯的人员,皆会造成重大伤亡意外,第二类:因电梯刹车系统突然失灵,电梯车厢未停在被指定的楼层,当被指定的楼层电梯乘场门(层门)打开后,搭乘电梯的人员,稍有不注意,就会踩空,而跌入电梯井的底部,造成严重伤亡意外事件,本实用新型则可避免此类意外事件发生,保障人类生命财产的安全。
国内外各大电梯制造商,都在积极为电梯暴冲夹人的伤亡事件,寻找解决方案而努力,但截至目前为止,尚未有成熟的技术为各大电梯制造商所采用,因此电梯暴冲夹人的伤亡事件,层出不穷,时有所闻,例如中国台湾发明专利证书号TW I599533B(电梯防暴冲方法及其结构)、中国台湾发明专利证书号TW I614204B(电梯非预期性位移的瞬间制动保护装置),是为解决电梯暴冲所研发出来的技术方案,因这两个技术方案使用了多个电子元件,相对的零件数越多,故障率也就相对提高,而电子元件一般不易从外观判别其好坏,定期维修保养也不易察觉,如果遇上停电,其制动刹车效果无法发挥,存在安全隐患,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未使用电力,不受停电的影响,一旦原有制动刹车失效,不论电梯车厢,停在电梯井道任一位置,电梯使用者进出电梯,均可获得最大安全保障。
另外,为解决已知电梯装置安全性不足的问题,国内外各大电梯制造商,都在积极为因搭乘电梯而地井的伤亡事件,寻找解决方案而努力,但截至目前为止,尚未有成熟的技术为各大电梯制造商所采用,因此电梯地井的伤亡事件,层出不穷,时有所闻,例如中国台湾发明专利证书号TW I526390B(升降机的进入防地装置)是为解决电梯地井伤亡事件,所研发出来的技术方案,所述实用新型装置,虽可避免地井伤亡事件发生,因其有第一栅状带、第二栅状带的装置,造成电梯维修保养人员,要进入电梯车厢上,进行维修保养工作,以及要至电梯井底部,捡拾搭乘电梯的人员不小心从车厢门与乘场门之间的缝隙所掉落的小物品,如钥匙、银行卡等,将会增加困扰,电梯井无法进入,而本实用新型无此缺点,再者,电梯车厢下有随行电缆,后有对重导轨,电梯机坑底有车厢缓冲器,机坑底墙壁有爬梯,这些皆是电梯必要设备设施,因空间有限,不论是既有电梯或是新设的电梯,如要加装实用新型专利证书号TW I526390B(升降机的进入防地装置),对于日后的维修保养工作,将滞碍难行,无法施作,而本实用新型是在乘场门内,装一防坠屏蔽门,运用重力自然法则,构造简单,不影响日后的维修保养工作,电梯使用者,可以获得绝对的安全保障。
因此,为解决已知电梯装置安全性不足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人构思出一种电梯防坠装置,利用装设于乘场门(厅门、外门)内的防坠屏蔽门,来增加电梯使用者搭乘电梯装置的使用安全性,几经研究实验终至完成本实用新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电梯防坠装置,其利用装设于乘场门(厅门、外门)内的防坠屏蔽门来改善电梯装置的安全性。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电梯防坠装置设置于一具有两个运行导轨的电梯井内,包括有:一电梯车厢、一门机系统及两个乘场门。电梯车厢包括有两个车厢门、两个导靴及两个安全钳,每一车厢门具有至少一第一对位部,两个导靴及两个安全钳分别对应两个运行导轨,门机系统设置于电梯车厢上,并驱动两个车厢门开启或关闭,两个乘场门设置于每楼层并对应两个车厢门,每一乘场门具有至少一防坠屏蔽门,其具有至少一分别对应至少一第一对位部的第二对位部,当至少一第一对位部及至少一第二对位部未正确定位而两个乘场门开启时,至少一防坠屏蔽门可阻挡于两个乘场门之间。
上述每一防坠屏蔽门还可包括有一闸门构件、一枢转部及一配重部,枢转部、配重部及至少一第二对位部分别对应设置于至少一闸门构件上,枢转部位于下方,配重部位于上方且相较枢转部为邻近两个乘场门的中央处。
上述每一防坠屏蔽门还可包括有一闸门构件、一枢转部及一配重部,枢转部、配重部及至少一第二对位部分别对应设置于至少一闸门构件上,枢转部位于上方,配重部位于下方且相较枢转部为远离两个乘场门的中央处。
上述每一防坠屏蔽门还可包括有一闸门构件及至少一滑轨总成,至少一滑轨总成及至少一第二对位部设置于闸门构件上,且每一滑轨总成邻近两个乘场门的中央处的一端的高度小于每一滑轨总成远离两个乘场门的中央处的一端的高度。
上述每一防坠屏蔽门还可包括有一闸门构件、至少一滑轨总成、一导索、至少一滑轮构件及一配重部,至少一滑轨总成及至少一第二对位部设置于闸门构件上,导索连接闸门构件及配重部,且配重部通过导索及至少一滑轮构件使闸门构件朝向两个乘场门的中央处移动。
以上概述与接下来的详细说明,均为示范性质,是为了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性与优点能更浅显易懂,将在后续的说明与图标加以阐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电梯防暴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电梯防暴冲装置的俯视示意图;
图3A为本实用新型的电梯防暴冲装置的门机系统的第一方案结构示意图;
图3B为本实用新型的电梯防暴冲装置的门机系统的第二方案结构示意图;
图3C为本实用新型的电梯防暴冲装置的门机系统的第三方案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电梯防暴冲装置的液压式制动模块的主制动部的第一方案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电梯防暴冲装置的液压式制动模块的主制动部的第二方案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电梯防暴冲装置的液压式制动模块的主制动部的第三方案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电梯防暴冲装置的液压式制动模块的副制动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电梯防暴冲装置的液压式制动模块的第一实施例的工作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电梯防暴冲装置的液压式制动模块的第二实施例的工作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电梯防暴冲装置的液压式制动模块的第三实施例的工作示意图;
图11A为本实用新型的电梯防暴冲装置的机械式制动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11B为本实用新型的电梯防暴冲装置的机械式制动模块的工作示意图;
图12A为本实用新型的电梯防坠装置的防坠屏蔽门的第一实施例的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2B为本实用新型的电梯防坠装置的防坠屏蔽门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3A为本实用新型的电梯防坠装置的防坠屏蔽门的第二实施例的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3B为本实用新型的电梯防坠装置的防坠屏蔽门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的电梯防坠装置的防坠屏蔽门的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的电梯防坠装置的防坠屏蔽门的第四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的电梯防坠装置的防坠屏蔽门的第五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符号说明】
10电梯井 101运行导轨
102刹车导轨
11电梯车厢 111车厢门
1111第一对位部 112导靴
113安全钳
12,12a,12b,12c门机系统 121,121a,121b,121c驱动杆件
122a,122b,122c导轨总成
130油杯
13,13a,13b,13c制动模块 131a,131b,131c,131d主制动部
131a1,131b1,131c1,131d1制动杆件 131a2,131b2扣环件
131a3,131b3,131c3油压泵总成 131d2连杆总成
131d3,131a4主刹车总成 131a5,131b5,131c5注油口
131a6,131b6,131c6回位弹簧 131a7,1322油道
131d4第一磁吸构件 131d5第二磁吸构件
131d6第三磁吸构件 131d7第四磁吸构件
132副制动部 1321副刹车总成
14,14a,14b,14c,14d,14e乘场门 1411第二对位部
141a,141b,141c,141d,141e防坠屏蔽门
141a1,141b1,141c1,141d1,141e1闸门构件
141a2,141b2枢转部 141a3,141b3,141d5,141e5配重部
141c2,141d2,141e2滑轨总成 141d3,141e3导索
141d4,141e4滑轮构件
15电梯呼叫钮 16楼层显示器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及图2所示,其分别为本实用新型的电梯防暴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及俯视示意图。本实用新型的电梯防暴冲装置设置于一具有两个运行导轨101及四个刹车导轨102的电梯井10内,包括有:一电梯车厢11、一门机系统12、两个制动模块13及两个乘场门14。
电梯车厢11包括有两个车厢门111、两个导靴112及两个安全钳113,两个导靴112及两个安全钳113分别对应两个运行导轨101,门机系统12 设置于电梯车厢11上,具有两个驱动杆件121并驱动两个车厢门111开启或关闭,两个制动模块13设置于电梯车厢11上,两个制动模块13分别对应四个刹车导轨102,当门机系统12驱动两个车厢门111开启时,两个驱动杆件121的至少其一驱动一制动模块13夹钳两个刹车导轨102,两个乘场门14设置于每楼层并对应两个车厢门111。
其中,门机系统12可具有多种方案,如图3A至图3C所示,其分别为本实用新型的电梯防暴冲装置的门机系统的第一方案结构示意图、第二方案结构示意图及第三方案结构示意图。如图3A所示,门机系统12a包括驱动杆件121a及导轨总成122a,驱动杆件121a受马达驱动而移动,并通过导轨总成122a的辅助而抵靠施力至制动模块13。同样地,图3B的门机系统12b的驱动杆件121b受马达驱动而移动,并通过导轨总成122b 的辅助而抵靠施力至制动模块13,图3C的门机系统12c的驱动杆件121c 受马达驱动而移动,并通过导轨总成122c的辅助而抵靠施力至制动模块 13,也就是说,驱动杆件121a,121b,121c及导轨总成122a,122b,122c 的结构可根据不同结构的门机系统12a,12b,12c进行对应变化,并不局限于此。
接下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制动模块13的构成元件,如图4至图7 所示,其分别为本实用新型的电梯防暴冲装置的液压式制动模块的主制动部的第一方案结构示意图、第二方案结构示意图、第三方案结构示意图及副制动部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4所示,主制动部131a包括一制动杆件131a1、一扣环件131a2、一油压泵总成131a3、一主刹车总成131a4、一注油口131a5、一回位弹簧 131a6及一油道131a7,扣环件131a2可固定制动杆件131a1的位置,门机系统12的驱动杆件121对应制动杆件131a1。如图5所示,主制动部131b 包括一制动杆件131b1、一扣环件131b2、一油压泵总成131b3、一注油口 131b5及一回位弹簧131b6,扣环件131b2可固定制动杆件131b1的位置,门机系统12的驱动杆件121对应制动杆件131b1。如图6所示,主制动部 131c具有一油压泵总成131c3、一注油口131c5及一回位弹簧131c6。如图7所示,副制动部132具有一副刹车总成1321及一油道1322。
应用上述三种方案的主制动部131a,131b,131c及副制动部132可组合出不同结构的制动模块,如图8至图10所示,其分别为本实用新型的电梯防暴冲装置的液压式制动模块的第一实施例的工作示意图、第二实施例的工作示意图及第三实施例的工作示意图,同时配合图4至图7的说明。
如图8所示,制动模块13a包括一油杯130、一主制动部131a及一副制动部132,油杯130供油至主制动部131a,副制动部132连接主制动部 131a,当制动杆件131a1受力时,会使油压泵总成131a3驱动主刹车总成 131a4及副刹车总成1321夹钳两个刹车导轨102,也就是说,当门机系统 12指示车厢门111开启时,驱动杆件121会施力推压制动杆件131a1,使主制动部131a及副制动部132夹钳两个刹车导轨102,让电梯车厢11可以更稳定地停留于指定楼层,提高电梯使用者进出电梯车厢11时的安全性。
如图9所示,制动模块13b包括一油杯130、一主制动部131b及两个副制动部132,油杯130供油至主制动部131b,两个副制动部132连接主制动部131b,当制动杆件131b1受力时,会使油压泵总成131b3驱动两个副制动部132的副刹车总成1321夹钳两个刹车导轨102,改善电梯使用者进出电梯车厢11时的安全性。
另外,如图4及图5所示,扣环件131a2,131b2则是可在维修人员进行电梯装置维修时,以手动方式将制动杆件131a1,131b1设置于固定位置来使制动模块13a,13b持续夹钳刹车导轨102,使电梯装置稳固地停留在维修人员所指定的维修位置,增加维修作业的安全性。
如图10所示,制动模块13c包括一油杯130、一主制动部131c及两个副制动部132,油杯130供油至主制动部131c,两个副制动部132连接主制动部131c,主制动部131c受驱动杆件121施加压力时,会使油压泵总成131c3驱动两个副制动部132的副刹车总成1321夹钳两个刹车导轨 102,改善电梯使用者进出电梯车厢11时的安全性。
如图11A及图11B所示,其分别为本实用新型的电梯防暴冲装置的机械式制动模块的结构示意图及工作示意图。机械式制动模块的主制动部 131d包括有一制动杆件131d1、一连杆总成131d2、一主刹车总成131d3、一第一磁吸构件131d4、一第二磁吸构件131d5、一第三磁吸构件131d6 及一第四磁吸构件131d7,第一磁吸构件131d4及一第二磁吸构件131d5 设置在制动杆件131d1上,第三磁吸构件131d6设置在驱动杆件121上并对应第一磁吸构件131d4,第四磁吸构件131d7设置在电梯车厢11上并对应第二磁吸构件131d5。
详细地说,当门机系统12指示车厢门111开启时,驱动杆件121会施力推压制动杆件131d1,使连杆总成131d2驱动主刹车总成131d3夹钳刹车导轨102,改善电梯使用者进出电梯车厢11时的安全性,而在车厢门 111关闭时,制动杆件131d1上的第一磁吸构件131d4受第三磁吸构件 131d6的磁吸力影响,使制动杆件131d1朝向车厢门111关闭方向移动,在移动一段距离后,制动杆件131d1因第二磁吸构件131d5及第四磁吸构件131d7相互磁吸而被限制移动,第三磁吸构件131d6与第一磁吸构件 131d4分离,并随着驱动杆件121回复至车厢门111关闭时的位置。
接下来,说明设置于乘场门的安全装置,如图12A及图12B所示,其分别为本实用新型的电梯防坠装置的防坠屏蔽门的第一实施例的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及结构示意图。
每一楼层设置有一电梯呼叫钮15及一楼层显示器16,每一车厢门111 具有两个第一对位部1111,乘场门14c内的防坠屏蔽门141c包括有一闸门构件141c1及两个滑轨总成141c2,两个滑轨总成141c2及第二对位部 1411设置于闸门构件141c1上,且每一滑轨总成141c2邻近两个乘场门 14c的中央处的一端的高度小于每一滑轨总成141c2远离两个乘场门14c 的中央处的一端的高度,详细地说,当第一对位部1111未正确定位而无法抵靠第二对位部1411时,闸门构件141c1因自身重量而朝向两个乘场门14c的中央处滑动并阻挡于两个乘场门14c之间,可防止使用者误入发生意外。
如图13A及图13B所示,其分别为本实用新型的电梯防坠装置的防坠屏蔽门的第二实施例的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及结构示意图。
每一乘场门14a具有两个防坠屏蔽门141a,每一防坠屏蔽门141a具有一对应第一对位部1111的第二对位部1411,当第一对位部1111及第二对位部1411未正确定位而两个乘场门14a开启时,四个防坠屏蔽门141a 阻挡于两个乘场门14a之间。
详细地说,如图13B所示,乘场门14a内的每一防坠屏蔽门141a包括有一闸门构件141a1、一枢转部141a2及一配重部141a3,枢转部141a2、配重部141a3及第二对位部1411设置于闸门构件141a1上,枢转部141a2 位于下方,配重部141a3位于上方且相较枢转部141a2为邻近两个乘场门 14a的中央处,当第一对位部1111未正确定位而无法抵靠第二对位部1411 时,闸门构件141a1因配重部141a3的重量而朝向两个乘场门14a的中央处转动并阻挡于两个乘场门14a之间,因此,可防止电梯车厢11不在正确位置而乘场门14a开启时,使用者误入发生意外。
如图14所示,其为本实用新型的电梯防坠装置的防坠屏蔽门的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4所示,乘场门14b内的每一防坠屏蔽门141b 包括有一闸门构件141b1、一枢转部141b2及一配重部141b3,枢转部 141b2、配重部141b3及第二对位部1411设置于闸门构件141b1上,枢转部141b2位于上方,配重部141b3位于下方且相较枢转部141b2为远离两个乘场门14b的中央处,详细地说,当第一对位部1111未正确定位而无法抵靠第二对位部1411时,闸门构件141b1因配重部141b3的重量而朝向两个乘场门14b的中央处转动并阻挡于两个乘场门14b之间,可防止使用者误入发生意外。
如图15所示,其为本实用新型的电梯防坠装置的防坠屏蔽门的第四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5所示,乘场门14d内的防坠屏蔽门141d包括有一闸门构件141d1、两个滑轨总成141d2、一导索141d3、三个滑轮构件141d4及一配重部141d5,两个滑轨总成141d2及第二对位部1411设置于闸门构件141d1上,导索141d3连接闸门构件141d1及配重部141d5,且配重部141d5通过导索141d3及三个滑轮构件141d4使闸门构件141d1 朝向两个乘场门14d的中央处移动,详细地说,当第一对位部1111未正确定位而无法抵靠第二对位部1411时,闸门构件141d1因配重部141d5 的重量所产生的拉力而朝向两个乘场门14d的中央处滑动并阻挡于两个乘场门14d之间,可防止使用者误入发生意外。
如图16,其为本实用新型的电梯防坠装置的防坠屏蔽门的第五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6所示,乘场门14e内的防坠屏蔽门141e包括有一闸门构件141e1、两个滑轨总成141e2、一导索141e3、一滑轮构件141e4 及一配重部141e5,两个滑轨总成141e2及第二对位部1411设置于闸门构件141e1上,导索141e3连接闸门构件141e1及配重部141e5,且配重部141e5通过导索141e3及滑轮构件141e4使闸门构件141e1朝向两个乘场门14e的中央处移动,详细地说,当第一对位部1111未正确定位而无法抵靠第二对位部1411时,闸门构件141e1因配重部141e5的重量所产生的拉力而朝向两个乘场门14e的中央处滑动并阻挡于两个乘场门14e之间,可防止使用者误入发生意外。
由上述内容可知,本实用新型的电梯防暴冲装置可通过设置于电梯车厢11的制动模块13配合电梯井10内的刹车导轨102,使电梯车厢11更稳定地停留于指定楼层,增加使用者在进出电梯时的安全性,本实用新型的电梯防坠装置通过设置于乘场门14内的防坠屏蔽门来防止电梯车厢11 不在正确位置停留而乘场门14开启时,使用者误入而发生意外,大大地改善电梯的使用安全性。
也就是说,一旦原有在电梯机房内的刹车制动器故障失灵,本实用新型可使电梯车厢更稳定地停留于指定楼层,不至于往上或往下升降,使电梯使用者安全地进出电梯车厢。再者,若电梯车厢因机件故障或接点接触不良,未停于预定的楼层,而所述楼层电梯的乘场门(厅门、外门)又开启,此时,本实用新型安装于乘场门内的防坠屏蔽门,因无电梯车厢门的制动,而从乘场门内向中央延伸,阻挡电梯使用者,坠入电梯井内,造成意外伤亡为其特征者。
上述实施例仅为了方便说明而举例而已,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权利范围应以权利要求范围所述为准,而非仅限于上述实施例。

Claims (5)

1.一种电梯防坠装置,其特征在于,设置于一具有两个运行导轨的电梯井内,包括有:
一电梯车厢,包括有两个车厢门、两个导靴及两个安全钳,所述每一车厢门具有至少一第一对位部,所述两个导靴及所述两个安全钳分别对应所述两个运行导轨;
一门机系统,设置于所述电梯车厢上并驱动所述两个车厢门开启或关闭;以及
两个乘场门,设置于每楼层并对应所述两个车厢门,所述每一乘场门具有至少一防坠屏蔽门,其具有至少一分别对应所述至少一第一对位部的第二对位部,当所述至少一第一对位部及所述至少一第二对位部未正确定位而所述两个乘场门开启时,所述至少一防坠屏蔽门阻挡于所述两个乘场门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防坠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每一防坠屏蔽门还包括有一闸门构件、一枢转部及一配重部,所述枢转部、所述配重部及所述至少一第二对位部分别对应设置于所述至少一闸门构件上,所述枢转部位于下方,所述配重部位于上方且相较所述枢转部为邻近所述两个乘场门的中央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防坠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每一防坠屏蔽门还包括有一闸门构件、一枢转部及一配重部,所述枢转部、所述配重部及所述至少一第二对位部分别对应设置于所述至少一闸门构件上,所述枢转部位于上方,所述配重部位于下方且相较所述枢转部为远离所述两个乘场门的中央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防坠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每一防坠屏蔽门还包括有一闸门构件及至少一滑轨总成,所述至少一滑轨总成及所述至少一第二对位部设置于所述闸门构件上,且所述每一滑轨总成邻近所述两个乘场门的中央处的一端的高度小于所述每一滑轨总成远离所述两个乘场门的中央处的一端的高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防坠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每一防坠屏蔽门还包括有一闸门构件、至少一滑轨总成、一导索、至少一滑轮构件及一配重部,所述至少一滑轨总成及所述至少一第二对位部设置于所述闸门构件上,所述导索连接所述闸门构件及所述配重部,且所述配重部通过所述导索及所述至少一滑轮构件使所述闸门构件朝向所述两个乘场门的中央处移动。
CN201821799992.9U 2018-11-02 2018-11-02 电梯防坠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921012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799992.9U CN209210129U (zh) 2018-11-02 2018-11-02 电梯防坠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799992.9U CN209210129U (zh) 2018-11-02 2018-11-02 电梯防坠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210129U true CN209210129U (zh) 2019-08-06

Family

ID=674581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799992.9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9210129U (zh) 2018-11-02 2018-11-02 电梯防坠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21012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34127A (zh) * 2018-11-02 2019-03-29 李以仁 电梯防坠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34127A (zh) * 2018-11-02 2019-03-29 李以仁 电梯防坠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184477A1 (en) A method and an arrangement for maintenance operation of an elevator
CN209210129U (zh) 电梯防坠装置
CN109534127A (zh) 电梯防坠装置
CN207226724U (zh) 一种具有减坠装置的电梯
CN107180584A (zh) 一种模块化模型电梯
CN107187988B (zh) 电梯制动装置及其提拉机构
US20180251340A1 (en) Accessible elevator buffer
CN209065225U (zh) 电梯防暴冲装置
CN208249653U (zh) 一种电梯层门防脱落结构及电梯
CN107810157B (zh) 井道中的电梯轿厢位置区域
CN201770386U (zh) 一种用于楼道电梯的封闭装置
CN104909235B (zh) 一种楼道电梯控制方法
CN208531967U (zh) 一种升降机用导轨
CN205527149U (zh) 一种对重安全钳的安装结构
CN201808996U (zh) 无机房电梯
CN201545576U (zh) 家用曳引升降装置
CN203283982U (zh) 电梯斜坡型护脚板装置
CN110217663A (zh) 井道式电梯自救脱困装置及其操作方法
CN102674112A (zh) 一种家用型别墅电梯
CN109132745B (zh) 电梯装置
CN109534126A (zh) 电梯防暴冲装置
CN206142571U (zh) 一种电梯无机房控制柜
CN210619950U (zh) 一种无机房三面开门电梯
CN210505182U (zh) 一种电梯层门解锁装置
CN114314266A (zh) 一种背包式铝型材电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806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