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盆加压锁定接骨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骨盆加压锁定接骨板。
背景技术
骶髂关节骨折脱位为骨盆骨折一种,引起骨盆环稳定性丧失常合并神经血管等严重损伤;骶髂关节骨折脱位的有效复位固定,不仅可以在早期减小骨盆容积减少出血,而且远期还可以减小骨盆畸形愈合几率。临床常应用骶髂关节螺钉、椎弓根螺钉系统髂腰固定、锁定接骨板直视下复位固定,各种固定各有利弊,前二种固定方式存在无法解剖复位的弊端;锁定接骨板直视下复位固定方式存在术中置钉角度复杂、单钢板固定强度弱、复位后再次移位等缺陷,固定效果不理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骨盆加压锁定接骨板。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骨盆加压锁定接骨板,用于骶髂关节的锁定,骨盆加压锁定接骨板上设有多个骨板锁定孔,骨盆加压锁定接骨板包括:第一接骨板;第二接骨板,与第一接骨板相连;多个第一侧翼,与第一接骨板相连,且第一侧翼与第二接骨板分别设于第一接骨板的两侧;多个第二侧翼,与第二接骨板相连,第二侧翼与第一接骨板分别设于第二接骨板的两侧;第三侧翼,与第二侧翼设于第二接骨板的同侧,且第三侧翼与第二侧翼的长度不同。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相连的第一接骨板和第二接骨板,便于分别连接骶骨和髂骨,减少骶髂关节脱位的可能;在第一接骨板的一侧设置多个第一侧翼,便于覆盖更多的骶骨面积,在骶骨上提供更多的固定点,提高骶骨固定的稳定性;在第二接骨板的一侧设置多个第二侧翼和一个第三侧翼,便于覆盖更多的髂骨面积,在髂骨上提供更多的固定点,提高髂骨固定的稳定性,进而利用多侧翼的内固定物同时从多角度复位和固定骶髂关节骨折脱位,有效增加了复位面积,大幅提高了接骨板的固定强度和稳定性,达到坚强固定效果,比单钢板固定具有更高的固定强度,也减少了复位后再次移位的可能,其中,第三侧翼的长度与第二侧翼不同,便于根据骨骼的具体骨折情况,设置不同长度,其中当第三侧翼较短时,可以减少不必要的长度,节省材料和空间,减少了患者身体对接骨板排异的可能,本技术方案的骨盆加压锁定板,还便于在直视下操作,同时显露并固定骶骨翼或髂骨翼的骨折,简化复位步骤,降低手术时间及出血量,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可能,缩短患者治疗时间。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多个第一侧翼中的至少一个为近端第一侧翼,其余的多个第一侧翼中的至少一个为远端第一侧翼,其中,近端第一侧翼的中心线与远端第一侧翼的中心线的夹角为100°~140°。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多个第一侧翼中设有近端第一侧翼和远端第一侧翼,便于第一侧翼贴近骶骨边缘较厚的部位,螺钉植入时可以提供更高的咬合力,提高侧翼固定的稳定性,且骨骼较厚的部位在植入螺钉时,也不容易因螺钉植入而破坏;同时,第一侧翼分为近端第一侧翼和远端第一侧翼,使侧翼之间具有较大的间隙,从而固定点之间的距离较远,形成刚接,提高了骨盆加压锁定接骨板在骶骨侧固定的稳定性;其中,近端第一侧翼的中心线与远端第一侧翼的中心线的夹角为100°~140°,与人体解剖结构相适应,使近端第一侧翼和远端第一侧翼的位置能够更加贴合骶骨的形状,接近骶骨的边缘较厚的部位,提高治疗效果,并提供坚强有效的生物固定和良好的生物力学性能。
近端第一侧翼的中心线与远端第一侧翼的中心线的夹角可以是100°、110°、120°、130°、140°中的任何一个,也可以是在上述范围内的其他角度,优选的角度为120°。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可选地,多个第二侧翼中的至少一个为近端第二侧翼,其余的多个第二侧翼中的至少一个为远端第二侧翼,其中,近端第二侧翼的中心线与远端第二侧翼的中心线的夹角为40°~80°。
在该技术方案中,因此,通过在多个第二侧翼中设有近端第二侧翼和远端第二侧翼,便于第二侧翼贴近髂骨边缘较厚的部位,螺钉植入时可以提供更高的咬合力,提高第二侧翼固定的稳定性;同时,第二侧翼分为近端第二侧翼和远端第二侧翼,使侧翼之间具有较大的间隙,从而固定点之间的距离较远,形成刚接,提高了骨盆加压锁定接骨板在髂骨侧固定的稳定性;其中,近端第二侧翼的中心线与远端第二侧翼的中心线的夹角为40°~80°,与人体解剖结构相适应,使近端第二侧翼和远端第二侧翼的位置能够更加贴合髂骨的形状,提高治疗效果,并提供坚强有效的生物固定和良好的生物力学性能。
近端第二侧翼的中心线与远端第二侧翼的中心线的夹角可以是40°、50°、60°、70°、80°中的任何一个,也可以是在上述范围内的其他角度,优选的角度为60°。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第一侧翼的数量为偶数,偶数个第一侧翼以第三侧翼的中心线对称设置;和/或第二侧翼的数量为偶数,偶数个第二侧翼以第三侧翼的中心线对称设置,其中,第三侧翼的长度比第二侧翼的长度短。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将第一侧翼和第二侧翼的数量设置为偶数个,并以第三侧翼的中心线对称设置,使第三侧翼位于较为居中的位置,接近髂骨的中部,而髂骨中部一般较薄,不宜设置太多螺钉,也就不需要第三侧翼与第二侧翼的长度相同,此时,将第三侧翼的长度设为较第二侧翼短,可以节省材料和空间,减少了患者身体对接骨板排异的可能,并使骨盆加压锁定板与骶骨和髂骨的解剖结构更接近,另外,第三侧翼居中,在此处植入的螺钉具有铰接而非刚接的效果,即对骶髂关节的固定效果不如第三侧翼的固定效果,因此也不需要与第三侧翼的长度相同,而将更长的第二侧翼设于第三侧翼两边,通过第三侧翼的固定使骨盆加压锁定接骨板形成与骶髂关节的刚接,便于提高骨盆加压锁定接骨板固定的稳定性,还便于加工生产,降低加工难度,提高加工效率和加工精度。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可选地,骨盆加压锁定接骨板还包括:多个克氏针孔,设于第三侧翼的中心线上,至少一个克氏针孔设于第三侧翼上,且远离第二接骨板。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骨盆加压锁定接骨板上设置多个克氏针孔,便于在手术中对骨盆加压锁定接骨板进行临时定位并在直视下操作,提高定位精度,简化复位步骤,降低手术难度,并降低手术时间及出血量,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可能;多个克氏针孔设于第三侧翼的中心线上,便于精确定位,也便于加工生产,降低加工难度;至少一个克氏针孔设于第三侧翼上,且远离第二接骨板,使远离第二接骨板的克氏针孔与其它克氏针孔距离较远,进一步提高定位的精确性,且在临时固定时起到刚接的作用,提高临时固定的稳定性,从而提高螺钉植入的精确度,提高治疗效果,还可以使克氏针孔远离骶骨和髂骨边缘而靠近较薄的中部,便于临时固定,减少对骨骼的破坏。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骨盆加压锁定接骨板还包括:至少一个滑动加压孔,设于第三侧翼和/或第二侧翼上,滑动加压孔内设有加压斜面。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滑动加压孔的设置,便于根据骨折脱位移位程度,微调加压方向和强度,还便于骨盆加压锁定接骨板的位置微调,达到有效复位目的,提高了手术的便利性,简化了复位步骤,降低了手术时间及出血量,还可以通过加压实现坚强而有效的生物固定,从而提高骨盆加压锁定接骨板固定的稳定性;还可以对骨折断端加压促进骨愈合;同时,滑动加压锁定孔设于第三侧翼和/或第二侧翼上,便于从多个位置、多个方向上加压,进一步达到解剖复位、增加骨折愈合几率的目的,另外,由于骨骼表面并非平面,通过滑动加压孔加压,可以提高接骨板与骨骼的贴合度,并微调位置接近解剖复位,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愈合能力。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第一接骨板上和第二接骨板上均设有多个骨板锁定孔,其中,第一接骨板上的多个骨板锁定孔的中心连线,与第二接骨板上的多个骨板锁定孔的中心连线相互平行,且第三侧翼的中心线与第二接骨板上的多个骨板锁定孔的中心连线相互垂直。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第一接骨板上和第二接骨板上设有多个骨板锁定孔,便于将第一接骨板和第二接骨板分别固定到骶骨和髂骨上,减少骶髂关节在复位后再次脱位的可能;第一接骨板上的多个骨板锁定孔的中心连线,与第二接骨板上的多个骨板锁定孔的中心连线相互平行,更有利于使骶髂关节的固定为面固定或者说是刚接,而非线固定或铰接,提高了接骨板固定的稳定性,减少了骶髂关节再次脱位的可能;第三侧翼的中心线与第二接骨板上的多个骨板锁定孔的中心连线相互垂直,强化了面固定或刚接效果,进一步提高了骨盆加压锁定板固定稳定性;还使骨盆加压锁定接骨板的中间部位较为规则,便于生产加工,也便于在手术时,更准确的对骨盆加压锁定接骨板进行定位,以简化复位步骤,降低手术时间。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每个第一侧翼和每个第二侧翼上均设有至少一个侧翼锁定孔,骨板锁定孔与侧翼锁定孔均为锥形螺孔。
在该技术方案中,在第一侧翼和第二侧翼上均设有至少一个侧翼锁定孔,便于侧翼的固定,加强固定效果,还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病况,选择不同位置的侧翼锁定孔植入螺钉,从而更适合患者的具体病况和骨折情况,提高了骨盆加压锁定接骨板的适应性和使用便利性,还提高了骨盆加压锁定接骨板固定的整体稳定性,在不同的位置进行固定,简化了置钉角度,还能够个性化处理骶髂关节复杂损伤,达到坚强固定的效果,减少了复位后再次移位的可能;将骨板锁定孔和侧翼锁定孔均设为锥形螺孔,便于螺钉植入后,螺钉的头部能够沉入螺孔内,减少了螺钉头部凸出于骨盆加压锁定接骨板的表面而提高皮肤表面张力,导致伤口难以愈合的可能,并减少患者的痛苦,还可以减少术后各种并发症出现的几率;且侧翼上侧翼锁定孔的设置,进一步强化了骨盆加压锁定板的刚接效果,提高了接骨板固定的稳定性。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在近端第一侧翼的横截面上,近端第一侧翼上的侧翼锁定孔的中心线在锥形螺孔的锥底的一端(即直径较大的一端),向第二接骨板方向旋转了20°~30°;和/或在近端第二侧翼的纵向截面上,近端第二侧翼上的侧翼锁定孔的中心线在锥形螺孔的锥顶的一端(即直径较小的一端),向第二接骨板的方向旋转了20°~30°。
在该技术方案中,近端第一侧翼上的锥形螺孔进行了偏转,即近端第一侧翼上的锥形螺孔的中心线与近端第一侧翼并不垂直,近端第一侧翼上的锥形螺孔的中心线与近端第一侧翼的垂线之间具有夹角,具体地,在近端第一侧翼的横截面上,近端第一侧翼上的侧翼锁定孔的中心线在锥形螺孔的锥底的一端,向第二接骨板方向旋转了20°~30°,也可以理解为,近端第一侧翼上的侧翼锁定孔的中心线在锥形螺孔的锥底的一端,位于近端第一侧翼的垂线靠近第二接骨板的一侧,且近端第一侧翼上的侧翼锁定孔的中心线在锥形螺孔的锥底的一端,与近端第一侧翼的垂线所夹的角度为20°~30°,还可以理解为,近端第一侧翼上的锥形螺孔的锥底向第二接骨板方向偏转了20~30°,这样的结构,在螺钉沿锥底到锥顶方向植入后,使螺钉偏向骶骨更坚固的部位,提高了螺钉的固定强度,减少了骶髂关节脱位的可能。
近端第一侧翼上的侧翼锁定孔的中心线在锥形螺孔的锥底的一端,向第二接骨板方向旋转的角度可以在20°~30°中,结合近端第一侧翼的具体位置进行确定,可以是20°、23°、25°、27°、30°中的任意一个,也可以是其它角度,较为优选的角度为25°,以更贴合人体解剖结构。
同样地,近端第二侧翼上的锥形螺孔也进行了偏转,近端第二侧翼上的锥形螺孔的中心线与近端第二侧翼并不垂直,近端第二侧翼上的锥形螺孔的中心线与近端第二侧翼的垂线之间具有夹角,具体地,通过在近端第二侧翼的纵截面上,近端第二侧翼的侧翼锁定孔的中心线在锥形螺孔的锥顶的一端,向第二接骨板方向旋转了20°~30°;也可以理解为,近端第二侧翼上的侧翼锁定孔的中心线在锥形螺孔的锥顶的一端,位于近端第二侧翼的垂线靠近第二接骨板的一侧,且近端第二侧翼上的侧翼锁定孔的中心线在锥形螺孔的锥顶的一端,与近端第二侧翼的垂线所夹的角度为20°~30°,还可以理解为,近端第二侧翼上的锥形螺孔的锥顶向第二接骨板方向偏转了20~30°,这样的结构,在螺钉沿锥底到锥顶方向植入时,使螺钉偏向髂骨更坚固的部位,提高了螺钉的固定强度,减少了骶髂关节脱位的可能。
近端第二侧翼上的侧翼锁定孔的中心线在锥形螺孔的锥顶的一端,向第二接骨板方向旋转的角度可以在20°~30°中,结合侧翼的位置进行确定,可以是20°、23°、25°、27°、30°中的任意一个,也可以是其它角度,较为优选的角度为25°,以更贴合人体解剖结构。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可选地,近端第一侧翼上的侧翼锁定孔与远端第一侧翼上的侧翼锁定孔以第三侧翼的中心线对称设置;和/或近端第二侧翼上的侧翼锁定孔与远端第二侧翼上的侧翼锁定孔以第三侧翼的中心线对称设置。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近端第一侧翼上的侧翼锁定孔与远端第一侧翼上的侧翼锁定孔以第三侧翼的中心线对称设置,使远端第一侧翼上的侧翼锁定孔的中心线也进行了同样角度的偏转,从而在螺钉植入远端第一侧翼上的侧翼锁定孔时,会偏向骶骨远端较厚的部位,提高螺钉固定强度;通过近端第二侧翼上的侧翼锁定孔与远端第二侧翼上的侧翼锁定孔以第三侧翼的中心线对称设置,使远端第二侧翼上的侧翼锁定孔的中心线也进行了同样角度的偏转,从而在螺钉植入远端第二侧翼上的侧翼锁定孔时,会偏向髂骨远端较厚的部位,提高螺钉固定强度。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骨盆加压锁定接骨板的主视图;
图2是图1的A-A向剖视示意图;
图3是图1的B-B向剖面示意图;
图4是图1的C-C向剖面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的骨盆加压锁定接骨板的主视图。
其中,图1至图5中的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第一接骨板,12第二接骨板,14第一侧翼,140近端第一侧翼,142远端第一侧翼,16第二侧翼,160近端第二侧翼,162远端第二侧翼,18第三侧翼,20骨板锁定孔,22侧翼锁定孔,24滑动加压孔,26克氏针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可以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5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
实施例1
如图1至图5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个实施例的骨盆加压锁定接骨板,包括一体设置的第一接骨板10和第二接骨板12,其中,第一接骨板10上设有两个骨板锁定孔20,第二接骨板12上设有三个骨板锁定孔20,第一接骨板10上的两个骨板锁定孔20的中心连线,与第二接骨板12上的三个骨板锁定孔20的中心连线平行;进行手术时,第一接骨板10通过其上的两个骨板锁定孔20中的至少一个锁定在骶骨上,第二接骨板12通过其上的三个骨板锁定孔20中的至少一个锁定在髂骨上,从而将骶髂关节固定,防止脱位。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的骨盆加压锁定接骨板还包括与第一接骨板10相连的两个第一侧翼14,与第二接骨板12相连的两个第二侧翼16,以及与第二接骨板12相连的一个第三侧翼18,其中,第三侧翼18的长度比第二侧翼16的长度短。第一侧翼14和第二侧翼16上均设有侧翼锁定孔22。
通过在第一接骨板10的一侧设置近端第一侧翼140和远端第一侧翼142,在第二接骨板12的一侧设置近端第二侧翼160和远端第二侧翼162,以及近端第二侧翼160和远端第二侧翼162之间的第三侧翼18,改良了现有的加压锁定接骨板,利用多侧翼的内固定物同时从多角度复位和固定骶髂关节骨折脱位,且通过侧翼上的侧翼锁定孔22,能够使接骨板的固定点更靠近骶骨边缘和髂骨边缘较厚的部位,扩大了固定面积,有效增加了复位面积,还使接骨板具有更好的刚接效果;固定点,或者说螺孔的位置更接近骨骼较厚的位置,使植入骨骼内的螺钉长度更长,咬合力更大,从多方面大幅提高了接骨板的固定强度和稳定性,比单钢板固定具有更高的强度,也减少了复位后再次移位的可能,其中,第三侧翼18的长度较短,还减少了不必要的长度,节省了材料和空间,减少了患者身体对接骨板排异的可能;另外,螺钉在骨骼较厚的部位植入,还可以减少螺钉受到的剪切力,降低断钉的可能,减少对患者的二次伤害。
如图1所示,具体地,两个第一侧翼14与第二接骨板12分别设于第一接骨板10的两侧,其中,两个第一侧翼14包括一个近端第一侧翼140和一个远端第一侧翼142,如图5所示,近端第一侧翼140的中心线与远端第一侧翼142的中心线的夹角D为120°,且第一接骨板10上的两个骨板锁定孔20,一个设于近端第一侧翼140的中心线与两个骨板锁定孔20的中心连线的交叉点上,另一个设于远端第一侧翼142的中心线与两个骨板锁定孔20的中心连线的交叉点上;两个第二侧翼16与第一接骨板10分别设于第二接骨板12的两侧,两个第二侧翼16中包括一个近端第二侧翼160和一个远端第二侧翼162,如图5所示,近端第二侧翼160的中心线与远端第二侧翼162的中心线的夹角E为60°,且第二接骨板12上的上下两边的两个骨板锁定孔20中,一个设于近端第二侧翼160的中心线与三个骨板锁定孔20的中心连线的交叉点上,另一个设于远端第二侧翼162的中心线与三个骨板锁定孔20的中心连线的交叉点上。
第三侧翼18的中心线与第二接骨板12上的三个骨板锁定孔20的中心连线相垂直,且第三侧翼18设于近端第二侧翼160和远端第二侧翼162之间,近端第二侧翼160的中心线和远端第二侧翼162的中心线以第三侧翼18的中心线对称设置,即近端第二侧翼160的中心线与第三侧翼18的中心线的夹角为30°,而远端第二侧翼162的中心线与第三侧翼18的中心线的夹角也为30°;同时,近端第一侧翼140的中心线和远端第一侧翼142的中心线也以第三侧翼18的中心线对称。
更进一步地,第一侧翼14和第二侧翼16上均设有侧翼锁定孔22,其中,近端第一侧翼140和远端第一侧翼142上各自设有一个侧翼锁定孔22,近端第二侧翼160和远端第二侧翼162上各自设有两个侧翼锁定孔22;如图1与图2所示,第三侧翼18和每个第二侧翼16上还各自设有一个滑动加压孔24,滑动加压孔24上设有加压斜面,且每个侧翼锁定孔22的中心和每个滑动加压孔24的中心,均设于其自身所在的侧翼的中心线上。第二侧翼16上的滑动加压孔24设于第二接骨板12与侧翼锁定孔22之间,即从第二接骨板12到第二侧翼16的最外侧边沿,依次设有滑动加压孔24和两个侧翼锁定孔22,且滑动加压孔24和两个侧翼锁定孔22均设置在第二侧翼16的中心线上;骨盆锁定接骨板上还设有两个克氏针孔26,其中一个设于第三侧翼18上,且远离第二接骨板12,另一个克氏针孔26设于第一接骨板10上的两个骨板锁定孔20之间,两个克氏针孔26的中心连线与第三侧翼18的中心线重合。
通过上述骨板锁定孔20、侧翼锁定孔22的设置,便于根据患者的具体病况,选择适当的位置植入螺钉,且固定点较多,便于从多角度固定接骨板,分散螺钉受力,使螺钉受力更均匀,减少断钉的风险,且实现骨折部位固定的同时,又能实现骨折各部分的复位要求。
各个侧翼锁定孔22和骨板锁定孔20都是锥形螺孔,以使螺钉植入后,螺钉的头部能够沉入螺孔内,减少了螺钉头部凸出于骨盆加压锁定接骨板的表面而提高皮肤表面张力,导致伤口难以愈合的可能,并减少患者的痛苦。同时,由于骶骨、髂骨各处的厚度和坚固程度不同,侧翼锁定孔22还进行了偏转,以使侧翼锁定孔22植入的螺钉能够在植入后指向骨骼的较厚或较坚固处,提高螺钉的固定强度并降低螺钉受到的剪切力,减少断钉风险。如图1和图3所示,以近端第一侧翼140上的侧翼锁定孔22而言,近端第一侧翼140上的侧翼锁定孔22进行了偏转,即近端第一侧翼140上的锥形螺孔的中心线与近端第一侧翼140并不垂直,近端第一侧翼140上的锥形螺孔的中心线与近端第一侧翼140的垂线之间具有夹角,具体地,在近端第一侧翼140的横截面上,近端第一侧翼140的侧翼锁定孔22的中心线在锥形螺孔的锥底的一端,向第二接骨板12方向进行了旋转,旋转角度α为25°,或者说,近端第一侧翼140上的侧翼锁定孔22的锥底向第二接骨板12方向偏转了25°,这样,当螺钉沿锥底到锥顶方向植入时,会偏向骶骨近端更厚或更坚固的部位,提高了螺钉的固定强度,减少了骶髂关节脱位的可能;远端第一侧翼142上的侧翼锁定孔22的中心线也进行了同样角度的偏转,并与近端第一侧翼140的侧翼锁定孔22以第三侧翼18的中心线对称设置,使螺钉植入远端第一侧翼142上的侧翼锁定孔22时,会偏向骶骨远端更厚或更坚固的部位,提高螺钉固定强度。
如图4所示,同样地,近端第二侧翼160上的侧翼锁定孔22也进行了偏转,近端第二侧翼160上的侧翼锁定孔22的中心线与近端第二侧翼160并不垂直,近端第二侧翼160上的侧翼锁定孔22的中心线与近端第二侧翼160的垂线之间具有夹角,具体地,在近端第二侧翼160的纵截面上,近端第二侧翼160的侧翼锁定孔22的中心线在锥形螺孔的锥顶的一端,向第二接骨板12方向进行了旋转,旋转角度β为25°,或者说,近端第二侧翼上的侧翼锁定孔22的锥顶向第二接骨板12方向偏转了25°,这样,当螺钉沿锥底到锥顶方向植入时,会偏向髂骨近端更厚更坚固的部位,提高了螺钉的固定强度,减少了骶髂关节脱位的可能;远端第二侧翼162上的侧翼锁定孔22的中心线也进行了同样角度的偏转,并与近端第二侧翼160的侧翼锁定孔22以第三侧翼18的中心线对称设置,使螺钉植入远端第二侧翼162上的侧翼锁定孔22时,会偏向髂骨远端更厚更坚固的部位,提高螺钉固定强度。
各个患者的具体解剖结构会有较小的差异,因此在任意相邻的骨板锁定孔20之间的接骨板边沿处、骨板锁定孔20与侧翼锁定孔22之间的接骨板边沿或侧翼边沿处,任意相邻的骨板锁定孔20与滑动加压孔24之间的接骨板边沿或侧翼边沿处,以及滑动加压孔24与侧翼锁定孔22之间、侧翼锁定孔22与侧翼锁定孔22之间的侧翼边沿处,均设有折弯豁口,以便在手术时,根据患者的个体解剖结构,对骨盆加压锁定接骨板的局部进行折弯,适应患者的解剖结构,提高骨盆加压锁定接骨板与骨骼的贴合度,进而提高固定的稳定性,减少脱落的可能。
实施例2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另一个实施例的骨盆加压锁定接骨板,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每个所述第一侧翼14上设有一个滑动加压孔24和一个侧翼锁定孔22。
实施例3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另一个实施例的骨盆加压锁定接骨板,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每个所述第一侧翼14上设有一个滑动加压孔24和两个侧翼锁定孔22。
实施例4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另一个实施例的骨盆加压锁定接骨板,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每个所述第一侧翼14上设有一个滑动加压孔24和两个侧翼锁定孔22,每个第二侧翼16上只有一个侧翼锁定孔22,而没有滑动加压孔24。
实施例5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另一个实施例的骨盆加压锁定接骨板,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每个所述第一侧翼14上设有一个滑动加压孔24和两个侧翼锁定孔22,每个第二侧翼16有两个或三个侧翼锁定孔22,而没有滑动加压孔24。
实施例6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另一个实施例的骨盆加压锁定接骨板,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第一侧翼14有三个,所述第二侧翼16有四个。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说明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有效的增加了骨盆加压锁定接骨板对骶髂关节的覆盖面积,并从多个角度复位和固定骶髂关节骨折脱位,增加了复位面积,大幅提高了接骨板的固定强度和稳定性,分散了螺钉和接骨板的受力,增加了螺钉的咬合力,减少了断钉的可能,降低术后相关并发症的概率,且可以对接骨板的位置进行微调以接近解剖复位,并对骨折断端加压促进骨愈合,达到坚强固定的效果,比单钢板固定具有更高的强度,也减少了复位后再次移位的可能。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单元必须具有特定的方向、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