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180326U - 一种两速前驱变速器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两速前驱变速器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180326U
CN209180326U CN201822016838.6U CN201822016838U CN209180326U CN 209180326 U CN209180326 U CN 209180326U CN 201822016838 U CN201822016838 U CN 201822016838U CN 209180326 U CN209180326 U CN 20918032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ear
input shaft
countershaft
clutch
speed chang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2016838.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雷雨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TONGJIE Automotive Electronics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Tongjie Automobil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Tongjie Automobil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Tongjie Automobil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2016838.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18032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18032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18032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tructure Of Transmiss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两速前驱变速器结构,包括变速器输入轴、第一离合器、第二离合器、第三离合器、第一输入轴齿轮、第二输入轴齿轮、第一中间轴齿轮、第二中间轴齿轮、第三中间轴齿轮、主减速器和差速器。本实用新型中的两速前驱变速器结构,在变速器输入轴的另一端设置有一台电机辅助发动机进行工作,汽车的动力性可以大大提高;变速箱使用了三个离合器,可以有效消除换挡冲击,且比用同步器进行换挡的传统变速器寿命长;变速箱结构紧凑,占用汽车内部的空间少;变速箱用于混合动力汽车,可以大大提高汽车的经济性;变速器结构简单,加工过程简单,生产成本低。

Description

一种两速前驱变速器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变速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两速前驱变速器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在我国汽车市场上出现的变速器,主要是多档、手动或自动、仅适用于内燃机驱动的变速器。这种变速器有很多缺点,主要体现在:1、起步加速性能较差;2、结构复杂,生产成本高,占用较大汽车的空间;3、导致发动机耗油量较高;4、导致发动机排出废气对大气污染严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两速前驱变速器结构,该变速器适用于混合动力汽车,其结构简单、紧凑,生产成本低,且用离合器代替了传统的同步器进行档位切换,有效的消除了两档变速器换挡所带来的冲击,且比用同步器进行换挡的传统变速器使用寿命长;也可以用于四轮驱动的汽车,极大的提高汽车的动力性和燃油经济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两速前驱变速器结构,包括变速器输入轴、离合器组、输入轴齿轮组、中间轴齿轮组、主减速器和差速器,发动机带动所述变速器输入轴转动,所述变速器输入轴的另一端连接电机;所述离合器组与所述变速器输入轴连接,所述输入轴齿轮组安装在所述变速器输入轴上并与所述离合器组通过压盘连接,中间轴上的中间轴齿轮组与所述输入轴齿轮组啮合后再与所述主减速器传动连接并通过所述差速器向两端输出动力。
优选的,所述离合器组包括第一离合器,设置于变速箱外的所述第一离合器通过压盘压合将所述变速器输入轴的轴端与所述发动机的输出端连接。
优选的,所述离合器组还包括第二离合器,所述输入轴齿轮组包括第一输入轴齿轮,设置于变速箱内的所述第二离合器与所述变速器输入轴刚性连接,并通过压盘与所述第一输入轴齿轮连接。
优选的,所述中间轴齿轮组包括第一中间轴齿轮,所述第一输入轴齿轮与所述第一中间轴齿轮相啮合。
优选的,所述离合器组还包括第三离合器,所述输入轴齿轮组还包括第二输入轴齿轮,设置于变速箱内的所述第三离合器与所述变速器输入轴刚性连接,并通过压盘与所述第二输入轴齿轮连接。
优选的,所述中间轴齿轮组还包括第二中间轴齿轮组,所述第二输入轴齿轮与所述第二中间轴齿轮相啮合。
优选的,所述中间轴齿轮组还包括第三中间轴齿轮,所述第一中间轴齿轮、第二中间轴齿轮和第三中间轴齿轮同轴,所述第三中间轴齿轮与所述主减速器啮合后再通过所述差速器向两端输出动力。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了以下技术效果:
1、本实用新型中的两速前驱变速器结构,在变速器输入轴的另一端设置有一台电机辅助发动机进行工作,汽车的动力性可以大大提高;
2、变速箱使用了三个离合器,可以有效消除换挡冲击,且比用同步器进行换挡的传统变速器寿命长;
3、变速箱结构紧凑,占用汽车内部的空间少;
4、变速箱用于混合动力汽车,可以大大提高汽车的经济性;
5、变速器结构简单,加工过程简单,生产成本低。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两速前驱变速器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发动机;2第一离合器;3第二离合器;4第一输入轴齿轮;5第二输入轴齿轮;6第三离合器;7电机;8变速器输入轴;9第一中间轴齿轮;10第二中间轴齿轮;11第三中间轴齿轮;12主减速器;13差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两速前驱变速器结构,该变速器适用于混合动力汽车,其结构简单、紧凑,生产成本低,且用离合器代替了传统的同步器进行档位切换,有效的消除了两档变速器换挡所带来的冲击,且比用同步器进行换挡的传统变速器使用寿命长;也可以用于四轮驱动的汽车,极大的提高汽车的动力性和燃油经济性。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两速前驱变速器结构,包括变速器输入轴、离合器组、输入轴齿轮组、中间轴齿轮组、主减速器和差速器,发动机带动变速器输入轴转动,变速器输入轴的另一端连接电机;离合器组与变速器输入轴连接,输入轴齿轮组安装在变速器输入轴上并与离合器组通过压盘连接,中间轴上的中间轴齿轮组与输入轴齿轮组啮合后再与主减速器传动连接并通过差速器向两端输出动力。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请参考图1,其中,图1为两速前驱变速器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两速前驱变速器结构,包括变速器输入轴8、第一离合器2、第二离合器3、第三离合器6、第一输入轴齿轮4、第二输入轴齿轮5、第一中间轴齿轮9、第二中间轴齿轮10、第三中间轴齿轮11、主减速器12和差速器13。
设置于变速箱外的第一离合器2通过压盘压合将变速器输入轴8的轴端与发动机1的输出端连接,使发动机1带动变速器输入轴8转动,并可通过断开压盘连接中断动力传输。
设置于变速箱内的第二离合器3与变速器输入轴8刚性连接,并通过压盘与第一输入轴齿轮4连接,且可通过断开压盘连接中断动力传输,第一输入轴齿轮4与第一中间轴齿轮9相啮合。
设置于变速箱内的第三离合器6与变速器输入轴8刚性连接,并通过压盘与第二输入轴齿轮5连接,且可通过断开压盘连接中断动力传输,第二输入轴齿轮5与第二中间轴齿轮10相啮合。
第一中间轴齿轮9、第二中间轴齿轮10和第三中间轴齿轮11同轴,第三中间轴齿轮11与主减速器12啮合,通过差速器13向两端输出动力。
实际应用中,该两速前驱变速器结构的动力传递途径如下:
汽车处于起步阶段,电机7工作,发动机1不工作,第一离合器2和第二离合器3断开,第三离合器6结合。动力传递路径:电机7→第三离合器6→第二输入轴齿轮5→第二中间轴齿轮10→第三中间轴齿轮11→主减速器12→差速器13→输出轴。
当车速超过35km/h时,发动机1工作,电机7停止工作,第一离合器2和第二离合器3结合,第三离合器6断开。动力输出有两条路线,第一条是:发动机1→第一离合器2→第二离合器3→第三离合器6→电机7,通过电机7发电;第二条是:发动机1→第一离合器2→第二离合器3→第一输入轴齿轮4→第一中间轴齿轮9→第三中间轴齿轮11→主减速器12→差速器13→输出轴。
随着车速的升高,前置电机7开始工作。这时,发动机1和电机7同时工作,第一离合器2、第二离合器3和第三离合器6均结合。动力传递路径:电机7+发动机1→离合器→第一输入轴齿轮4/第二输入轴齿轮5→第一中间轴齿轮9/第二中间轴齿轮10→第三中间轴齿轮11→主减速器12→差速器13→输出轴。
当车速超过140km/h时,发动机1停止工作,电机7驱动汽车进行行驶,第一离合器2和第二离合器3断开,第三离合器6结合。动力传递路径:电机7→第三离合器6→第二输入轴齿轮5→第二中间轴齿轮10→第三中间轴齿轮11→主减速器12→差速器13→输出轴。
当汽车进行加速时,发动机1与电机7同时工作,第一离合器2、第二离合器3和第三离合器6均结合。动力传递路径:电机7+发动机1→离合器→第一输入轴齿轮4/第二输入轴齿轮5→第一中间轴齿轮9/第二中间轴齿轮10→第三中间轴齿轮11→主减速器12→差速器13→输出轴。
当蓄电池没电时,可以用路边充电站进行充电。
本实用新型中的两速前驱变速器结构,该变速器为两档前置变速器,变速器结构紧凑,该变速器可以满足同时安装发动机1和电机7作为动力源,动力性强;通过该变速器结构中离合器代替了传统的同步器进行换挡,有效地消除了换挡冲击。本实用新型中的两速前驱变速器结构用于混合动力汽车,有效提高汽车的经济性。
本实用新型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Claims (7)

1.一种两速前驱变速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变速器输入轴、离合器组、输入轴齿轮组、中间轴齿轮组、主减速器和差速器,发动机带动所述变速器输入轴转动,所述变速器输入轴的另一端连接电机;所述离合器组与所述变速器输入轴连接,所述输入轴齿轮组安装在所述变速器输入轴上并与所述离合器组通过压盘连接,中间轴上的中间轴齿轮组与所述输入轴齿轮组啮合后再与所述主减速器传动连接并通过所述差速器向两端输出动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速前驱变速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合器组包括第一离合器,设置于变速箱外的所述第一离合器通过压盘压合将所述变速器输入轴的轴端与所述发动机的输出端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速前驱变速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合器组还包括第二离合器,所述输入轴齿轮组包括第一输入轴齿轮,设置于变速箱内的所述第二离合器与所述变速器输入轴刚性连接,并通过压盘与所述第一输入轴齿轮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两速前驱变速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轴齿轮组包括第一中间轴齿轮,所述第一输入轴齿轮与所述第一中间轴齿轮相啮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两速前驱变速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合器组还包括第三离合器,所述输入轴齿轮组还包括第二输入轴齿轮,设置于变速箱内的所述第三离合器与所述变速器输入轴刚性连接,并通过压盘与所述第二输入轴齿轮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两速前驱变速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轴齿轮组还包括第二中间轴齿轮组,所述第二输入轴齿轮与所述第二中间轴齿轮相啮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两速前驱变速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轴齿轮组还包括第三中间轴齿轮,所述第一中间轴齿轮、第二中间轴齿轮和第三中间轴齿轮同轴,所述第三中间轴齿轮与所述主减速器啮合后再通过所述差速器向两端输出动力。
CN201822016838.6U 2018-12-03 2018-12-03 一种两速前驱变速器结构 Active CN20918032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016838.6U CN209180326U (zh) 2018-12-03 2018-12-03 一种两速前驱变速器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016838.6U CN209180326U (zh) 2018-12-03 2018-12-03 一种两速前驱变速器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180326U true CN209180326U (zh) 2019-07-30

Family

ID=673754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2016838.6U Active CN209180326U (zh) 2018-12-03 2018-12-03 一种两速前驱变速器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18032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296722A (zh) * 2018-12-03 2019-02-01 苏州同捷汽车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两速前驱变速器结构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296722A (zh) * 2018-12-03 2019-02-01 苏州同捷汽车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两速前驱变速器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554280B (zh) 一种混合动力汽车的多模式动力传动系统
CN104972890A (zh) 一种双电机混合动力自动变速器
CN113232501B (zh) 一种混合动力驱动系统
CN108162741B (zh) 一种混合动力车辆变速结构
CN113815399A (zh) 一种双两档位双电机混动系统
CN111231646A (zh) 双电机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及混合动力车辆
CN108162743B (zh) 一种混合动力车辆变速装置
CN111791694A (zh) 同轴式两挡驱动系统
CN107554274B (zh) 一种混合动力汽车的多模式动力传动结构
CN209180326U (zh) 一种两速前驱变速器结构
CN208646588U (zh) 具有双联齿轮结构的变速器驱动系统
CN215590477U (zh) 应用于混合动力商用车的动力系统
CN212022306U (zh) 混联式混合动力汽车用动力系统
CN215705645U (zh) 两挡位混合动力专用变速器
CN214564580U (zh) 双电机混合动力驱动系统
CN112224010B (zh) 一种单电机混合动力车辆的驱动系统
CN213799232U (zh) 双电机混合动力系统
CN113561759A (zh) 两挡位混合动力专用变速器
CN210623490U (zh) 一种混合动力专用变速箱
CN210283891U (zh) 同轴式两挡驱动系统
CN112060901A (zh) 一种双电动机多模式混合动力机电耦合传动装置
CN112460210A (zh) 一种机动车辆用混合动力变速器及其使用方法
CN113212143A (zh) 一种双电机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及汽车
CN112356654A (zh) 一种双电机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CN109296722A (zh) 一种两速前驱变速器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330

Address after: 215000 No. 8, Shenggang street, Suzhou Industrial Park, Suzhou, Jiangsu

Patentee after: Suzhou TONGJIE Automotive Electronics Co.,Ltd.

Address before: 215000 Room 101, building 5, Su Gaoxin Software Park, 78 Road, high tech Zone, Suzhou, Jiangsu.

Patentee before: SUZHOU TONGJIE AUTOMOTIV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