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177777U - 一种鱼竿胶带自动缠绕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鱼竿胶带自动缠绕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177777U
CN209177777U CN201822036180.5U CN201822036180U CN209177777U CN 209177777 U CN209177777 U CN 209177777U CN 201822036180 U CN201822036180 U CN 201822036180U CN 209177777 U CN209177777 U CN 20917777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shing rod
adhesive tape
head
hopper
thimb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2036180.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纪田
贾强
赵文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nan Yuwan Fishing Good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nan Yuwan Fishing Good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nan Yuwan Fishing Good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nan Yuwan Fishing Good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2036180.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17777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17777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177777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Fishing Rod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渔具生产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鱼竿胶带自动缠绕机,包括机架,设置在机架上的鱼竿夹持装置、滑动安装在机架上的胶带送带装置、鱼竿上料装置、控制单元,鱼竿夹持装置、胶带送带装置、鱼竿上料装置均连接至控制单元,鱼竿上料装置将鱼竿送至鱼竿夹持装置处,胶带送带装置引出的胶带延伸至鱼竿夹持装置夹持的鱼竿上,鱼竿夹持装置带动鱼竿转动,同时胶带送带装置沿着鱼竿的轴线方向移动,即实现胶带缠绕到鱼竿上。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鱼竿表面胶带缠绕均匀、绕带效率高。

Description

一种鱼竿胶带自动缠绕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渔具生产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鱼竿胶带自动缠绕机。
背景技术
鱼竿是一种捕鱼工具,外形为细长多节竿状物,通常有一个把手,由把手到后端逐渐变细变尖,要用一根钓线连接带有饵料的鱼钩来使用,鱼竿最初是人类用于捕鱼维生的工具,现通常用于户外运动中的钓鱼休闲,同时也会用于一些钓鱼竞技类型的体育或户外比赛。现有技术中常用的鱼竿为多段鱼竿套接组合而成,为了鱼竿的美观,通常需要在鱼竿的外部进行喷漆操作,在喷漆之前,通常需要将无需的喷漆的部分用胶带挡住,而仅裸露出需要喷漆的部位,现有技术中,在鱼竿表面缠胶带通常采用人工操作的方式进行,胶带缠绕不均匀、绕带效率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技术中鱼竿表面胶带缠绕不均匀、绕带效率较低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鱼竿胶带自动缠绕机,包括机架,设置在机架上的鱼竿夹持装置、滑动安装在机架上的胶带送带装置、鱼竿上料装置、控制单元,鱼竿夹持装置、胶带送带装置、鱼竿上料装置均连接至控制单元,鱼竿上料装置将鱼竿送至鱼竿夹持装置处,胶带送带装置引出的胶带延伸至鱼竿夹持装置夹持的鱼竿上,鱼竿夹持装置带动鱼竿转动,同时胶带送带装置沿着鱼竿的轴线方向移动,即实现胶带缠绕到鱼竿上。
优化的,所述鱼竿夹持装置包括第一机头座和第二机头座;所述第一机头座上转动安装有第一机头,第一机头由安装在第一机头座上的第一机头驱动机构驱动,第一机头中转动安装有至少两个第一顶针,所有第一顶针分布在一个圆心位于第一机头转动轴线上的虚拟圆上,且所有第一顶针的转动轴线均平行于第一机头的转动轴线,所有第一顶针均由安装在第一机头座上的第一顶针驱动机构驱动,第一机头驱动机构、第一顶针驱动机构均连接至控制单元;所述第二机头座上转动安装有第二机头,第二机头的转动轴线与第一机头的转动轴线重合,第二机头由安装在第二机头座上的第二机头驱动机构驱动,所述第二机头上设置有顶紧机构,顶紧机构的顶紧方向平行于第二机头的转动轴线,顶紧机构的活动端上转动安装有第二顶针,第二顶针与第一顶针相对设置,且第二顶针与第一顶针的数量、位置一一对应,第二机头驱动机构、顶紧机构均连接至控制单元。
优化的,所述第二机头上安装有转子,转子与第二机头同轴安装,且转子外部设置有定子,定子安装在第二机头座上,且转子与定子滑动配合,所述顶紧机构包括安装在转子上的顶紧气缸,第二顶针转动安装在顶紧气缸的活塞杆上,且定子与转子之间设置有沿定子及转子圆周方向分布的气槽,所述定子上设置有定子气槽,定子气槽的第一端通向外设的气源,定子气槽的第二端与气槽连通,所述转子上设置有转子气槽,转子气槽的第一端与气槽连通,转子气槽的第二端通向顶紧气缸,顶紧气缸的数量与第二顶针的数量相等,定子气槽的数量与气槽、转子气槽的数量相同,且转子气槽的数量是顶紧气缸的数量的两倍。
优化的,所述第二机头座滑动安装在机架上,第二机头座的滑动方向平行于第二机头的轴线,第二机头座通过安装在机架上的第二机头座驱动机构驱动,第二机头座驱动机构连接至控制单元。
优化的,所述胶带送带装置包括滑动安装在机架上的胶带支架、第一驱动机构,第一驱动机构带动胶带支架在机架上滑动,所述胶带支架上设置有胶带固定轮、胶带引导轮、胶带切断装置,胶带安装在胶带固定轮上,胶带支架的滑动方向平行于胶带固定轮的转动轴线,从胶带固定轮上引出的胶带不带胶的一面绕过胶带引导轮后引出至鱼竿夹持装置夹持的鱼竿上,胶带切断装置能够将缠好鱼竿的胶带切断,所述第一驱动机构、胶带切断装置均连接至控制单元。
优化的,所述胶带固定轮包括安装在胶带支架上的固定轴、安装在固定轴上的轴承、安装在轴承外圈外部的第一转轮,胶带套装在第一转轮上;所述固定轴的端部设置有外螺纹,所述固定轴上依次套装有螺母、压簧、压板,螺母拧在固定轴的外螺纹上,压簧的第一端顶在螺母上,压簧的第二端顶在压板的第一侧,压板的第二侧压在第一转轮上;所述第一转轮外圆周面上设置有弹片,胶带安装在第一转轮上,弹片弯曲,且弹片的头部顶在胶带的内圈上。
优化的,所述胶带支架至少设置两个,各胶带支架沿其滑动方向依次排列,且相邻两胶带支架之间设置有第二驱动机构,第二驱动机构带动胶带支架相对于与其相邻的胶带支架滑动,所述第二驱动机构连接至控制单元。
优化的,所述鱼竿上料装置包括第一料斗座和第二料斗座,所述第一料斗座和第二料斗座之间设置有料斗,鱼竿水平置于料斗中,所述料斗的底部设置有第一鱼竿出口,第一鱼竿出口的下方设置有挡板,第一鱼竿出口的第一侧设置有顶出机构,顶出机构顶在第一鱼竿出口与挡板之间的鱼竿上,并将鱼竿从第一鱼竿出口的第二侧顶出,第一鱼竿出口的第二侧设置有第二鱼竿出口,第二鱼竿出口的下方设置有推出机构,从第一鱼竿出口处被顶出的鱼竿进入第二鱼竿出口,鱼竿从第二鱼竿出口落到推出机构上,推出机构将鱼竿推出至鱼竿夹持装置处,所述顶出机构、推出机构均连接至控制单元。
优化的,所述料斗包括设置在第一料斗座上的第一料斗、设置在第二料斗座上的第二料斗,鱼竿的两端分别搭在第一料斗和第二料斗上;所述第二料斗座滑动安装在机架上,第二料斗座的滑动方向平行于鱼竿。
优化的,所述第一鱼竿出口与第二鱼竿出口之间铰接设置有挡块,其铰接轴平行于鱼竿,顶出机构不工作时,挡块将鱼竿挡在第一鱼竿出口中,顶出机构将鱼竿从第一鱼竿出口顶出时,鱼竿推动挡块,挡块绕铰接轴摆动,鱼竿进入到第二鱼竿出口中,并从第二鱼竿出口落到推出机构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通过鱼竿上料装置将鱼竿送至鱼竿夹持装置处,胶带送带装置引出的胶带延伸至鱼竿夹持装置夹持的鱼竿上,鱼竿夹持装置带动鱼竿转动,同时胶带送带装置沿着鱼竿的轴线方向移动,即实现胶带缠绕到鱼竿上,鱼竿表面胶带缠绕较为均匀,同时取代了人工操作,因此绕带效率较高;
2.实际应用中,鱼竿上料装置将鱼竿送至位于上料工位的第一顶针与第二顶针之间,顶紧机构驱动第二顶针向第一顶针运动,进而将鱼竿夹持在第一顶针与第二顶针之间,第一机头、第二机头同步转动,第一顶针和第二顶针夹持着待缠胶带的鱼竿移动至缠胶带工位,此时将来自胶带送带装置的胶带头部粘接在鱼竿上,随后第一顶针转动,进而驱动被夹持的鱼竿转动,同时胶带送带装置沿着鱼竿的轴线方向移动,即实现胶带缠绕到鱼竿上,缠绕结束后,鱼竿停止转动,同时胶带送带装置停止移动,随后第一机头、第二机头同步转动,第一顶针和第二顶针夹持着缠好胶带的鱼竿移动至下料工位,下一对第一顶针和第二顶针夹持着鱼竿移动至缠胶带工位,此时胶带搭在下料工位鱼竿和缠胶带工位鱼竿之间,随后将胶带从下料工位鱼竿和缠胶带工位鱼竿之间切断,同时切断后的胶带头部粘接在缠胶带工位鱼竿上,然后下料工位的第二顶针远离第一顶针,即实现鱼竿的下料,然后重复上述过程即可完成鱼竿的胶带缠绕工作,鱼竿表面胶带缠绕较为均匀,绕带效率较高;
3.实际工作过程中,第二机头带动顶紧气缸转动,因此若直接将气源与顶紧气缸通过管路连接的话,顶紧气缸的转动必然使管路扭曲甚至损坏,影响正常工作的进行,而此方案将气源与定子气槽连通,气体经定子气槽进入到气槽,随后经转子气槽进入到顶紧气缸中,由于气槽设置在沿定子及转子的圆周方向上,因此在转子转动时,气源与顶紧气缸之间能够保持气体畅通,无外设管路,进而保证了工作的正常进行;
4.此方案可使鱼竿胶带自动缠绕机能够适应不同长度的鱼竿,进而使其应用范围更广;
5.通过此结构传动胶带,结构简单,且便于控制;
6.通过调整螺母即可实现调节胶带张紧力大小的目的,进而满足不同鱼竿对胶带张紧力的要求,同时弹片的设置还便于安装胶带,同时可使第一转轮能够适合不同规格胶带的安装,使其适用范围更广;
7.多个胶带支架的设置能够实现在同一根鱼竿上多段胶带的缠绕,同时第二驱动机构的设置可实现多段不同长度的胶带的缠绕,使其应用范围更广;
8.鱼竿经料斗进入到第一鱼竿出口中,顶出机构将第一鱼竿出口中的鱼竿顶出至第二鱼竿出口中,鱼竿从第二鱼竿出口落到推出机构上,推出机构将鱼竿推出至鱼竿夹持装置处,可实现鱼竿的自动上料,结构简单、上料可靠,同时还便于控制;
9.第二料斗座的移动即可实现第一料斗和第二料斗之间距离的调节,进而满足不同长度鱼竿的装入,使其适用范围更广;
10.由于鱼竿的截面形状为圆形,因此挡块的设置可有效防止鱼竿从第一鱼竿出口滑落至第二鱼竿出口中,以免影响正常上料的进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鱼竿胶带自动缠绕机的主视图;
图2为图1中A-A的剖视图;
图3为图1中B-B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鱼竿胶带自动缠绕机的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定子的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转子的主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转子的右视图;
图8-1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鱼竿胶带自动缠绕机的工作原理图;
其中,机架-1、鱼竿夹持装置-2、胶带送带装置-3、鱼竿上料装置-4;
第一机头座-21、第二机头座-22、第一机头-211、第一机头驱动机构-212、第一顶针-213、第一顶针驱动机构-214、第二机头-221、第二机头驱动机构-222、顶紧机构-223、第二顶针-224、一号顶针-224a、二号顶针-224b、三号顶针-224c、四号顶针-224d、第二机头座驱动机构-225、第一引导机构-226、第一机头齿轮-2111、第一机头驱动电机-2121、第一机头驱动齿轮-2122、转轴-2131、第一顶针齿轮-2132、第一顶针驱动电机-2141、第一顶针驱动齿轮-2142、第二机头齿轮-2211、转子-2212、定子-2213、气槽-2214、密封圈-2215、第二机头驱动电机-2221、第二机头驱动齿轮-2222、顶紧气缸-2231、顶针轴承-2241、电机-2251、丝杠-2252、转子气槽-22121、定子气槽-22131;
胶带支架-31、第一驱动机构-32、胶带-33、第二引导机构-301、胶带固定轮-311、胶带引导轮-312、胶带切断装置-313、第二驱动机构-314、下料引导机构-315、固定轴-3111、轴承-3112、第一转轮-3113、螺母-3114、压簧-3115、压板-3116、弹片-3117、气缸-3131、切刀-3132、弹性体-3133;
第一料斗座-41、第二料斗座-42、料斗-43、鱼竿-44、顶出机构-45、推出机构-46、第一鱼竿出口-431、挡板-432、第二鱼竿出口-433、第一料斗-434、第二料斗-435、挡块-436、第一料斗板-437、第二料斗板-438、导料板-439、承接块-461、推出气缸-462、第三引导机构-463、圆弧槽-4611;
待上料区-C、上料区-D、加工区-E、下料区-F。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描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如图1-4所示,一种鱼竿胶带自动缠绕机,包括机架1,设置在机架1上的鱼竿夹持装置2、滑动安装在机架1上的胶带送带装置3、鱼竿上料装置4、控制单元(图中未示出),鱼竿夹持装置2、胶带送带装置3、鱼竿上料装置4均连接至控制单元,鱼竿上料装置4将鱼竿44送至鱼竿夹持装置2处,胶带送带装置3引出的胶带33延伸至鱼竿夹持装置2夹持的鱼竿44上,鱼竿夹持装置2带动鱼竿44转动,同时胶带送带装置3沿着鱼竿44的轴线方向移动,即实现胶带33缠绕到鱼竿44上,本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单元为PLC或单片机,结构、原理较为简单,且控制可靠、成本较低。
本实用新型通过鱼竿上料装置4将鱼竿44送至鱼竿夹持装置2处,胶带送带装置3引出的胶带33延伸至鱼竿夹持装置2夹持的鱼竿44上,鱼竿夹持装置2带动鱼竿44转动,同时胶带送带装置3沿着鱼竿44的轴线方向移动,即实现胶带33缠绕到鱼竿44上,鱼竿44表面胶带33缠绕较为均匀,同时取代了人工操作,因此绕带效率较高。
如图1-4所示,所述鱼竿夹持装置2包括第一机头座21和第二机头座22;所述第一机头座21上转动安装有第一机头211,第一机头211由安装在第一机头座21上的第一机头驱动机构212驱动,第一机头211中转动安装有至少两个第一顶针213,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第一顶针213设置四个,所有第一顶针213分布在一个圆心位于第一机头211转动轴线上的虚拟圆上,且所有第一顶针213的转动轴线均平行于第一机头211的转动轴线,所有第一顶针213均由安装在第一机头座21上的第一顶针驱动机构214驱动,第一机头驱动机构212、第一顶针驱动机构214均连接至控制单元;如图1-4所示,所述第二机头座22上转动安装有第二机头221,第二机头221的转动轴线与第一机头211的转动轴线重合,第二机头221由安装在第二机头座22上的第二机头驱动机构222驱动,所述第二机头221上设置有顶紧机构223,顶紧机构223的顶紧方向平行于第二机头221的转动轴线,顶紧机构223的活动端上转动安装有第二顶针224,第二顶针224与第一顶针213相对设置,且第二顶针224与第一顶针213的数量、位置一一对应,第二机头驱动机构222、顶紧机构223均连接至控制单元。
实际应用中,鱼竿上料装置4将鱼竿44送至位于上料工位的第一顶针213与第二顶针224之间,顶紧机构223驱动第二顶针224向第一顶针213运动,进而将鱼竿44夹持在第一顶针213与第二顶针224之间,第一机头211、第二机头221同步转动,第一顶针213和第二顶针224夹持着待缠胶带33的鱼竿44移动至缠胶带工位,此时将来自胶带送带装置3的胶带33头部粘接在鱼竿44上,随后第一顶针213转动,进而驱动被夹持的鱼竿44转动,同时胶带送带装置3沿着鱼竿44的轴线方向移动,即实现胶带33缠绕到鱼竿44上,缠绕结束后,鱼竿44停止转动,同时胶带送带装置3停止移动,随后第一机头211、第二机头221同步转动,第一顶针213和第二顶针224夹持着缠好胶带33的鱼竿44移动至下料工位,下一对第一顶针213和第二顶针224夹持着鱼竿44移动至缠胶带工位,此时胶带33搭在下料工位鱼竿44和缠胶带工位鱼竿44之间,随后将胶带33从下料工位鱼竿44和缠胶带工位鱼竿44之间切断,同时切断后的胶带33头部粘接在缠胶带工位鱼竿44上,然后下料工位的第二顶针224远离第一顶针213,即实现鱼竿44的下料,然后重复上述过程即可完成鱼竿44的胶带缠绕工作,鱼竿44表面胶带33缠绕较为均匀,绕带效率较高。
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机头211上安装有第一机头齿轮2111,第一机头齿轮2111的转动轴线与第一机头211的转动轴线重合,所述第一机头驱动机构212包括安装在第一机头座21上的第一机头驱动电机2121、安装在第一机头驱动电机2121输出轴上的第一机头驱动齿轮2122,第一机头驱动齿轮2122与第一机头齿轮2111啮合。
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机头211上转动安装有转轴2131,第一顶针213安装在转轴2131的一端,转轴2131上还安装有第一顶针齿轮2132,第一顶针213与转轴2131、第一顶针齿轮2132一一对应,所述第一顶针驱动机构214包括安装在第一机头座21上的第一顶针驱动电机2141、安装在第一顶针驱动电机2141输出轴上的第一顶针驱动齿轮2142,第一顶针驱动齿轮2142与第一顶针齿轮2132啮合,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顶针驱动电机2141、第一顶针驱动齿轮2142均设置一个,第一顶针驱动齿轮2142与所有第一顶针齿轮2132均啮合。
如图1所示,所述第二机头221上安装有第二机头齿轮2211,第二机头齿轮2211的转动轴线与第二机头221的转动轴线重合,所述第二机头驱动机构222包括安装在第二机头座22上的第二机头驱动电机2221、安装在第二机头驱动电机2221输出轴上的第二机头驱动齿轮2222,第二机头驱动齿轮2222与第二机头齿轮2211啮合。
如图1所示,所述第二机头221上安装有转子2212,本实施例中转子2212安装在第二机头221的右端,转子2212与第二机头221同轴安装,且转子2212外部设置有定子2213,定子2213安装在第二机头座22上,且转子2212与定子2213滑动配合,所述顶紧机构223包括安装在转子2212上的顶紧气缸2231,第二顶针224转动安装在顶紧气缸2231的活塞杆上,具体的,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的顶紧气缸2231安装在转子2212的右端,顶紧气缸2231的活塞杆依次穿过转子2212和第二机头221后伸出,第二顶针224转动安装在活塞杆的端部,且定子2213与转子2212之间设置有沿定子2213及转子2212圆周方向分布的气槽2214,如图1、5所示,所述定子2213上设置有定子气槽22131,定子气槽22131的第一端通向外设的气源,定子气槽22131的第二端与气槽2214连通,如图1、6、7所示,所述转子2212上设置有转子气槽22121,转子气槽22121的第一端与气槽2214连通,转子气槽22121的第二端通向顶紧气缸2231,顶紧气缸2231的数量与第二顶针224的数量相等,定子气槽22131的数量与气槽2214、转子气槽22121的数量相同,且转子气槽22121的数量是顶紧气缸2231的数量的两倍,本实施例中定子气槽22131、气槽2214、转子气槽22121各设置八个。
实际工作过程中,第二机头221带动顶紧气缸2231转动,因此若直接将气源与顶紧气缸2231通过管路连接的话,顶紧气缸2231的转动必然使管路扭曲甚至损坏,影响正常工作的进行,而此方案将气源与定子气槽22131连通,气体经定子气槽22131进入到气槽2214,随后经转子气槽22121进入到顶紧气缸2231中,由于气槽2214设置在沿定子2213及转子2212的圆周方向上,因此在转子2212转动时,气源与顶紧气缸2231之间能够保持气体畅通,无外设管路,进而保证了工作的正常进行。
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所述气槽2214的两侧均安装有密封圈2215,密封圈2215位于转子2212与定子2213之间,所述第二顶针224通过顶针轴承2241安装在顶紧机构223的活动端上。
如图1所示,所述第二机头座22滑动安装在机架1上,第二机头座22的滑动方向平行于第二机头221的轴线,第二机头座22通过安装在机架1上的第二机头座驱动机构225驱动,第二机头座驱动机构225连接至控制单元,此方案可使鱼竿胶带自动缠绕机能够适应不同长度的鱼竿44,进而使其应用范围更广。
进一步的,如图1、4所示,所述第二机头座驱动机构225包括设置在机架1上的电机2251、安装在电机2251输出轴上的丝杠2252,丝杠2252平行于鱼竿44,且丝杠2252与设置在第二料斗座42上的丝杠螺母配合,进一步的,所述机架1上安装有第一引导机构226,第一引导机构226的引导方向平行于第二机头221的轴线,第二机头座22滑动安装在第一引导机构226上,本实施例中第一引导机构226为导轨。
如图1-4所示,所述胶带送带装置3包括滑动安装在机架1上的胶带支架31、第一驱动机构32,如图1、4所示,本实施例中第一驱动机构32安装在第二机头座22上,第一驱动机构32带动胶带支架31在机架1上滑动,所述胶带支架31上设置有胶带固定轮311、胶带引导轮312、胶带切断装置313,胶带33安装在胶带固定轮311上,胶带支架31的滑动方向平行于胶带固定轮311的转动轴线,从胶带固定轮311上引出的胶带33不带胶的一面绕过胶带引导轮312后引出至鱼竿夹持装置2夹持的鱼竿44上,胶带切断装置313能够将缠好鱼竿44的胶带33切断,所述第一驱动机构32、胶带切断装置313均连接至控制单元,通过此结构传动胶带33,结构简单,且便于控制。
进一步的,如图1-4所示,所述机架1上设置有第二引导机构301,胶带支架31滑动安装在第二引导机构301上,本实施例中的第二引导机构301为导轨。
如图1所示,所述胶带固定轮311包括安装在胶带支架31上的固定轴3111、安装在固定轴3111上的轴承3112、安装在轴承3112外圈外部的第一转轮3113,胶带33套装在第一转轮3113上;所述固定轴3111的端部设置有外螺纹,所述固定轴3111上依次套装有螺母3114、压簧3115、压板3116,螺母3114拧在固定轴3111的外螺纹上,压簧3115的第一端顶在螺母3114上,压簧3115的第二端顶在压板3116的第一侧,压板3116的第二侧压在第一转轮3113上;所述第一转轮3113外圆周面上设置有弹片3117,胶带33安装在第一转轮3113上,弹片3117弯曲,且弹片3117的头部顶在胶带33的内圈上。
通过调整螺母3114即可实现调节胶带33张紧力大小的目的,进而满足不同鱼竿44对胶带33张紧力的要求,同时弹片3117的设置还便于安装胶带33,同时可使第一转轮3113能够适合不同规格胶带33的安装,使其适用范围更广。
进一步的,所述弹片3117弯曲的方向与胶带33引出时第一转轮3113的转动方向相反,所述胶带切断装置313包括安装在胶带支架31上的气缸3131、安装在气缸3131活塞杆端部的切刀3132,切刀3132的刀刃指向从胶带引导轮312引出的胶带33,具体的,切刀3132的刀刃指向缠胶带工位和下料工位之间的胶带33。
进一步的,如图2、3所示,所述切刀3132上靠近缠胶带工位的一侧设置有弹性体3133,本实施例中弹性体3133为海绵,海绵的设置能够保证切刀3132将胶带33切断之后,胶带33能够粘接在缠胶带工位的鱼竿44表面,保证缠胶带的正常进行。
进一步的,如图2、3所示,所述胶带支架31上设置有长度沿上下方向分布的长孔,气缸3131安装在长孔中,以便于调整气缸3131、切刀3132相对于鱼竿44的位置,进而满足不同规格鱼竿44对切刀3132距离的要求。
如图1、4所示,所述胶带支架31至少设置两个,本实施例中胶带支架31设置两个,各胶带支架31沿其滑动方向依次排列,且相邻两胶带支架31之间设置有第二驱动机构314,第二驱动机构314带动胶带支架31相对于与其相邻的胶带支架31滑动,所述第二驱动机构314连接至控制单元,多个胶带支架31的设置能够实现在同一根鱼竿44上多段胶带33的缠绕,同时第二驱动机构314的设置可实现多段不同长度的胶带33的缠绕,使其应用范围更广,本实施例中第二驱动机构314包括电机和丝杠,将电机设置在其中一个胶带支架31上,电机带动丝杠转动,丝杠驱动另外一个胶带支架31运动,进而实现胶带支架31相对于与其相邻的胶带支架31运动。
进一步的,如图2、3所示,胶带支架31上还设置有下料引导机构315,所述下料引导机构315为长条状,且下料引导机构315至少设置两个,本实施例中下料引导机构315设置两个,下料引导机构315的第一端安装在胶带支架31上,下料引导机构315的第二端位于一盛料筐处,缠好胶带的鱼竿44落到下料引导机构315后,沿下料引导机构315滚至盛料筐中,完成鱼竿44的回收。
如图1-4所示,所述鱼竿上料装置4包括第一料斗座41和第二料斗座42,所述第一料斗座41和第二料斗座42之间设置有料斗43,鱼竿44水平置于料斗43中,所述料斗43的底部设置有第一鱼竿出口431,第一鱼竿出口431的下方设置有挡板432,第一鱼竿出口431的第一侧设置有顶出机构45,顶出机构45顶在第一鱼竿出口431与挡板432之间的鱼竿44上,并将鱼竿44从第一鱼竿出口431的第二侧顶出,第一鱼竿出口431的第二侧设置有第二鱼竿出口433,第二鱼竿出口433的下方设置有推出机构46,从第一鱼竿出口431处被顶出的鱼竿44进入第二鱼竿出口433,鱼竿44从第二鱼竿出口433落到推出机构46上,推出机构46将鱼竿44推出至鱼竿夹持装置2处,所述顶出机构45、推出机构46均连接至控制单元。
鱼竿44经料斗43进入到第一鱼竿出口431中,顶出机构45将第一鱼竿出口431中的鱼竿44顶出至第二鱼竿出口433中,鱼竿44从第二鱼竿出口433落到推出机构46上,推出机构46将鱼竿44推出至鱼竿夹持装置2处,可实现鱼竿44的自动上料,结构简单、上料可靠,同时还便于控制。
如图2、3所示,所述料斗43包括设置在第一料斗座41上的第一料斗434、设置在第二料斗座42上的第二料斗435,鱼竿44的两端分别搭在第一料斗434和第二料斗435上;所述第二料斗座42滑动安装在机架1上,第二料斗座42的滑动方向平行于鱼竿44,本实施例中第二料斗座42安装在第二机头座22上,并随第二机头座22移动。
进一步的,在第一料斗座41和第二料斗座42之间还可设置标尺,用以指示第一料斗座41和第二料斗座42之间的间距,进而直观展示其距离大小,便于调节二者间距,进而适应不同规格鱼竿44的放入,第二料斗座42的移动即可实现第一料斗434和第二料斗435之间距离的调节,进而满足不同长度鱼竿44的装入,使其适用范围更广。
如图2、3所示,所述第一鱼竿出口431与第二鱼竿出口433之间铰接设置有挡块436,其铰接轴平行于鱼竿44,顶出机构45不工作时,挡块436将鱼竿44挡在第一鱼竿出口431中,顶出机构45将鱼竿44从第一鱼竿出口431顶出时,鱼竿44推动挡块436,挡块436绕铰接轴摆动,鱼竿44进入到第二鱼竿出口433中,并从第二鱼竿出口433落到推出机构46上,本实施例中的挡块436为“L”形结构,挡块436包括第一边和第二边,二者相交处铰接设置在第一鱼竿出口431与第二鱼竿出口433之间,在第二边重力的作用下,第一边上远离第二边的一面顶在鱼竿44上,同时第二边上还设置有配重,能够保证挡块436将鱼竿44挡住。
由于鱼竿44的截面形状为圆形,因此挡块436的设置可有效防止鱼竿44从第一鱼竿出口431滑落至第二鱼竿出口433中,以免影响正常上料的进行。
如图2、3所示,所述料斗43包括第一料斗板437、第二料斗板438,第一料斗板437、第二料斗板438分布在鱼竿44的两侧,第一料斗板437与第二料斗板438之间的间距上大下小,第一料斗板437与第二料斗板438包围的空间形成料斗43,所述第一料斗板437下部与第二料斗板438下部形成第一鱼竿出口431,还包括导料板439,导料板439设置在第一鱼竿出口431的第二侧,导料板439与挡板432之间形成第二鱼竿出口433,第一料斗板437、第二料斗板438、导料板439安装在第一料斗座41和第二料斗座42上,且第一料斗板437和导料板439相对于第二料斗板438的位置可调。
如图1-4所示,所述推出机构46包括设置在第二鱼竿出口433下方的承接块461、驱动承接块461运动的推出气缸462,所述承接块461的顶部还设置有与鱼竿44外表面配合的圆弧槽4611,圆弧槽4611正对着第二鱼竿出口433,第一料斗座41和第二料斗座42上均设置有推出气缸462,所述第一料斗座41和第二料斗座42上均设置有第三引导机构463,承接块461滑动安装在第三引导机构463上,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引导机构463为导轨。
工作原理:
如图8所示,为便于理解本方案的工作原理,按图中所示,根据不同顶针所处的位置,分成待上料区C、上料区D、加工区E、下料区F,将四个第二顶针224分别命名为一号顶针224a、二号顶针224b、三号顶针224c、四号顶针224d,并将其填充不同图案,以便于理解其位置变化,如图8所示,起初一号顶针224a位于上料区D,二号顶针224b位于加工区E,三号顶针224c位于下料区F,四号顶针224d位于待上料区C,本实施例中以第二顶针224的移动描述其工作原理,与第二顶针224对应的各个第一顶针213随第二顶针224相应运动。
首先,如图1、4所示,根据需加工的鱼竿44的长度通过控制电机2251,进而调整第一机头座21与第二机头座22之间的间距,也即调整了第一料斗座41与第二料斗座42之间的间距,随后将待加工的鱼竿44置于第一料斗434和第二料斗435中,然后通过控制第一驱动机构32和第二驱动机构314,以调整各胶带支架31相对于第二机头座22的位置,进而改变随后缠胶带时,胶带33在鱼竿44上的分布位置。
随后,如图8所示,顶出机构45工作,将鱼竿44顶出至第二鱼竿出口433中,同时挡块436也被顶起。
随后如图9所示,鱼竿44从第二鱼竿出口433中落在承接块461上,然后如图10所示,推出机构46工作,并将承接块461连同鱼竿44推送至上料区D,此时一号顶针224a对应的顶紧气缸2231工作,一号顶针224a伸出,此时一号顶针224a和与一号顶针224a对应的第一顶针213将鱼竿44夹持住。
如图11所示,第一机头驱动电机2121和第二机头驱动电机2221同步工作,同时驱动第一机头211和第二机头221转动,此时在第一机头211和第二机头221的作用下,各顶针转换至如图11所示的状态,即一号顶针224a位于加工区E,二号顶针224b位于下料区F,三号顶针224c位于待上料区C,四号顶针224d位于上料区D,随后承接块461退回至原位置,胶带切断装置313工作,气缸3131带动切刀3132伸出,同时弹性体3133将胶带33压在加工区E的鱼竿44上,进而实现胶带33自动粘接到鱼竿44的表面。
随后如图12所示,切刀3132退回,第一顶针驱动电机2141工作,带动第一顶针213转动,第一顶针213则驱动加工区E的鱼竿44转动,同时第一驱动机构32和第二驱动机构314同步工作,使各胶带支架31沿鱼竿44的轴线方向运动,进而将胶带33缠绕到鱼竿44的表面,承接块461继续上料,此时四号顶针224d对应的顶紧气缸2231工作,四号顶针224d伸出,此时四号顶针224d和与四号顶针224d对应的第一顶针213将鱼竿44夹持住。
随后如图13所示,第一机头211和第二机头221同时转动,使一号顶针224a位于下料区F,二号顶针224b位于待上料区C,三号顶针224c位于上料区D,四号顶针224d位于加工区E,此时一号顶针224a上鱼竿44表面与胶带支架31之间的胶带33暂未切断,而四号顶针224d上的鱼竿44则搭在胶带33上,随后承接块461退回至原位置,胶带切断装置313工作,气缸3131带动切刀3132伸出,切刀3132将四号顶针224d对应鱼竿44和一号顶针224a对应鱼竿44之间的胶带33切断,同时弹性体3133将胶带33压在加工区E的鱼竿44上,进而实现胶带33自动粘接到鱼竿44的表面,此时,即完成了一号顶针224a对应鱼竿44的胶带缠绕工作。
随后如图14所示,切刀3132退回,第一顶针驱动电机2141工作,带动第一顶针213转动,第一顶针213则驱动加工区E的鱼竿44转动,同时第一驱动机构32和第二驱动机构314同步工作,使各胶带支架31沿鱼竿44的轴线方向运动,进而将胶带33缠绕到鱼竿44的表面,承接块461继续上料,此时三号顶针224c对应的顶紧气缸2231工作,三号顶针224c伸出,此时三号顶针224c和与三号顶针224c对应的第一顶针213将鱼竿44夹持住,同时一号顶针224a退回,即实现一号顶针224a对应鱼竿44的下料,鱼竿44落至下料引导机构315上,并沿下料引导机构315落至盛料筐中,即完成下料。
随后,如图15所示,第一机头211和第二机头221同时转动,使一号顶针224a位于待上料区C,二号顶针224b位于上料区D,三号顶针224c位于加工区E,四号顶针224d位于下料区F,此时四号顶针224d上鱼竿44表面与胶带支架31之间的胶带33暂未切断,而三号顶针224c上的鱼竿44则搭在胶带33上,随后承接块461退回至原位置,胶带切断装置313工作,气缸3131带动切刀3132伸出,切刀3132将四号顶针224d对应鱼竿44和三号顶针224c对应鱼竿44之间的胶带33切断,同时弹性体3133将胶带33压在加工区E的鱼竿44上,进而实现胶带33自动粘接到鱼竿44的表面,此时,即完成了四号顶针224d对应鱼竿44的胶带缠绕工作。
重复上述过程,即可实现鱼竿胶带的自动缠绕,通过本方案,鱼竿44表面胶带缠绕均匀、绕带效率高。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鱼竿胶带自动缠绕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1),设置在机架(1)上的鱼竿夹持装置(2)、滑动安装在机架(1)上的胶带送带装置(3)、鱼竿上料装置(4)、控制单元,鱼竿夹持装置(2)、胶带送带装置(3)、鱼竿上料装置(4)均连接至控制单元,鱼竿上料装置(4)将鱼竿(44)送至鱼竿夹持装置(2)处,胶带送带装置(3)引出的胶带(33)延伸至鱼竿夹持装置(2)夹持的鱼竿(44)上,鱼竿夹持装置(2)带动鱼竿(44)转动,同时胶带送带装置(3)沿着鱼竿(44)的轴线方向移动,即实现胶带(33)缠绕到鱼竿(44)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鱼竿胶带自动缠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鱼竿夹持装置(2)包括第一机头座(21)和第二机头座(22);
所述第一机头座(21)上转动安装有第一机头(211),第一机头(211)由安装在第一机头座(21)上的第一机头驱动机构(212)驱动,第一机头(211)中转动安装有至少两个第一顶针(213),所有第一顶针(213)分布在一个圆心位于第一机头(211)转动轴线上的虚拟圆上,且所有第一顶针(213)的转动轴线均平行于第一机头(211)的转动轴线,所有第一顶针(213)均由安装在第一机头座(21)上的第一顶针驱动机构(214)驱动,第一机头驱动机构(212)、第一顶针驱动机构(214)均连接至控制单元;
所述第二机头座(22)上转动安装有第二机头(221),第二机头(221)的转动轴线与第一机头(211)的转动轴线重合,第二机头(221)由安装在第二机头座(22)上的第二机头驱动机构(222)驱动,所述第二机头(221)上设置有顶紧机构(223),顶紧机构(223)的顶紧方向平行于第二机头(221)的转动轴线,顶紧机构(223)的活动端上转动安装有第二顶针(224),第二顶针(224)与第一顶针(213)相对设置,且第二顶针(224)与第一顶针(213)的数量、位置一一对应,第二机头驱动机构(222)、顶紧机构(223)均连接至控制单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鱼竿胶带自动缠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机头(221)上安装有转子(2212),转子(2212)与第二机头(221)同轴安装,且转子(2212)外部设置有定子(2213),定子(2213)安装在第二机头座(22)上,且转子(2212)与定子(2213)滑动配合,所述顶紧机构(223)包括安装在转子(2212)上的顶紧气缸(2231),第二顶针(224)转动安装在顶紧气缸(2231)的活塞杆上,且定子(2213)与转子(2212)之间设置有沿定子(2213)及转子(2212)圆周方向分布的气槽(2214),所述定子(2213)上设置有定子气槽(22131),定子气槽(22131)的第一端通向外设的气源,定子气槽(22131)的第二端与气槽(2214)连通,所述转子(2212)上设置有转子气槽(22121),转子气槽(22121)的第一端与气槽(2214)连通,转子气槽(22121)的第二端通向顶紧气缸(2231),顶紧气缸(2231)的数量与第二顶针(224)的数量相等,定子气槽(22131)的数量与气槽(2214)、转子气槽(22121)的数量相同,且转子气槽(22121)的数量是顶紧气缸(2231)的数量的两倍。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鱼竿胶带自动缠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机头座(22)滑动安装在机架(1)上,第二机头座(22)的滑动方向平行于第二机头(221)的轴线,第二机头座(22)通过安装在机架(1)上的第二机头座驱动机构(225)驱动,第二机头座驱动机构(225)连接至控制单元。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鱼竿胶带自动缠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胶带送带装置(3)包括滑动安装在机架(1)上的胶带支架(31)、第一驱动机构(32),第一驱动机构(32)带动胶带支架(31)在机架(1)上滑动,所述胶带支架(31)上设置有胶带固定轮(311)、胶带引导轮(312)、胶带切断装置(313),胶带(33)安装在胶带固定轮(311)上,胶带支架(31)的滑动方向平行于胶带固定轮(311)的转动轴线,从胶带固定轮(311)上引出的胶带(33)不带胶的一面绕过胶带引导轮(312)后引出至鱼竿夹持装置(2)夹持的鱼竿(44)上,胶带切断装置(313)能够将缠好鱼竿(44)的胶带(33)切断,所述第一驱动机构(32)、胶带切断装置(313)均连接至控制单元。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鱼竿胶带自动缠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胶带固定轮(311)包括安装在胶带支架(31)上的固定轴(3111)、安装在固定轴(3111)上的轴承(3112)、安装在轴承(3112)外圈外部的第一转轮(3113),胶带(33)套装在第一转轮(3113)上;
所述固定轴(3111)的端部设置有外螺纹,所述固定轴(3111)上依次套装有螺母(3114)、压簧(3115)、压板(3116),螺母(3114)拧在固定轴(3111)的外螺纹上,压簧(3115)的第一端顶在螺母(3114)上,压簧(3115)的第二端顶在压板(3116)的第一侧,压板(3116)的第二侧压在第一转轮(3113)上;
所述第一转轮(3113)外圆周面上设置有弹片(3117),胶带(33)安装在第一转轮(3113)上,弹片(3117)弯曲,且弹片(3117)的头部顶在胶带(33)的内圈上。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鱼竿胶带自动缠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胶带支架(31)至少设置两个,各胶带支架(31)沿其滑动方向依次排列,且相邻两胶带支架(31)之间设置有第二驱动机构(314),第二驱动机构(314)带动胶带支架(31)相对于与其相邻的胶带支架(31)滑动,所述第二驱动机构(314)连接至控制单元。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鱼竿胶带自动缠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鱼竿上料装置(4)包括第一料斗座(41)和第二料斗座(42),所述第一料斗座(41)和第二料斗座(42)之间设置有料斗(43),鱼竿(44)水平置于料斗(43)中,所述料斗(43)的底部设置有第一鱼竿出口(431),第一鱼竿出口(431)的下方设置有挡板(432),第一鱼竿出口(431)的第一侧设置有顶出机构(45),顶出机构(45)顶在第一鱼竿出口(431)与挡板(432)之间的鱼竿(44)上,并将鱼竿(44)从第一鱼竿出口(431)的第二侧顶出,第一鱼竿出口(431)的第二侧设置有第二鱼竿出口(433),第二鱼竿出口(433)的下方设置有推出机构(46),从第一鱼竿出口(431)处被顶出的鱼竿(44)进入第二鱼竿出口(433),鱼竿(44)从第二鱼竿出口(433)落到推出机构(46)上,推出机构(46)将鱼竿(44)推出至鱼竿夹持装置(2)处,所述顶出机构(45)、推出机构(46)均连接至控制单元。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鱼竿胶带自动缠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料斗(43)包括设置在第一料斗座(41)上的第一料斗(434)、设置在第二料斗座(42)上的第二料斗(435),鱼竿(44)的两端分别搭在第一料斗(434)和第二料斗(435)上;
所述第二料斗座(42)滑动安装在机架(1)上,第二料斗座(42)的滑动方向平行于鱼竿(44)。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鱼竿胶带自动缠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鱼竿出口(431)与第二鱼竿出口(433)之间铰接设置有挡块(436),其铰接轴平行于鱼竿(44),顶出机构(45)不工作时,挡块(436)将鱼竿(44)挡在第一鱼竿出口(431)中,顶出机构(45)将鱼竿(44)从第一鱼竿出口(431)顶出时,鱼竿(44)推动挡块(436),挡块(436)绕铰接轴摆动,鱼竿(44)进入到第二鱼竿出口(433)中,并从第二鱼竿出口(433)落到推出机构(46)上。
CN201822036180.5U 2018-12-05 2018-12-05 一种鱼竿胶带自动缠绕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917777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036180.5U CN209177777U (zh) 2018-12-05 2018-12-05 一种鱼竿胶带自动缠绕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036180.5U CN209177777U (zh) 2018-12-05 2018-12-05 一种鱼竿胶带自动缠绕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177777U true CN209177777U (zh) 2019-07-30

Family

ID=673758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2036180.5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9177777U (zh) 2018-12-05 2018-12-05 一种鱼竿胶带自动缠绕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17777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545540A (zh) 全自动多线绕线机
US9487374B2 (en) Automatic annular winding machine
CN102941936B (zh) 一种线材自动绕扎裁一体机及其自动绕扎裁方法
CN203005804U (zh) 一种线材自动绕扎裁一体机
CN106892302B (zh) 一种全自动收卷打包机
CN205122388U (zh) 一种全自动粗线径电感绕线机
CN114212601B (zh) 一种钢绞线自动分卷装置及钢绞线自动分卷方法
CN202764265U (zh) 手提纸袋拎手绳安装装置
CN113245125B (zh) 一种胶头整齐牢固编织绳带的生产设备及其生产工艺
CN209177777U (zh) 一种鱼竿胶带自动缠绕机
CN102642744A (zh) 渔网织机梭盘自动收线机
CN109353901A (zh) 一种鱼竿胶带自动缠绕机
CN202736990U (zh) 一种简易套管机
CN207375462U (zh) 自动化织带套管机
CN207239003U (zh) 一种医用导丝绕线机
CN216971575U (zh) 一种具有定位截止功能的电缆加工用收卷设备
CN110558223B (zh) 一种夹苗装置
CN109392208A (zh) 电磁炉线圈自动安装方法
CN205772371U (zh) 一种应用于光缆自动裁剪设备上的送线机构
CN213968363U (zh) 一种废丝收集装置
CN205069371U (zh) 智能型螺旋式共模电感绕线机
CN211938848U (zh) 一种金属线材的线切割式切丝装置
CN109192500B (zh) 一种卷线机
CN209685041U (zh) 一种不停机的高效收线机
CN206879532U (zh) 一种果树枝条下压固定套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730

Termination date: 20211205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