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177501U - 倒瓶剔除装置 - Google Patents

倒瓶剔除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177501U
CN209177501U CN201822005265.7U CN201822005265U CN209177501U CN 209177501 U CN209177501 U CN 209177501U CN 201822005265 U CN201822005265 U CN 201822005265U CN 209177501 U CN209177501 U CN 20917750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unner
chain road
conveyer chain
bottle inversion
elimin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2005265.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东东
白东
王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ner Mongolia Yili Industrial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ner Mongolia Yili Industrial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ner Mongolia Yili Industrial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Inner Mongolia Yili Industrial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2005265.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17750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17750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17750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ttitude Control For Articles On Convey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简单高效、节能环保的倒瓶剔除装置。倒瓶剔除装置(10)设置于瓶装产品(30)的传送链道(20)的侧方,具备:轴部(11),其固定设置于传送链道(20)的侧方,且轴线方向与水平面垂直;剔除转轮(12),其形成为大致星形状且以旋转自如的方式安装于轴部(11)的上部,剔除转轮(12)具备突出端部(121)和剔除卡槽(122),突出端部(121)是剔除转轮(12)中的半径方向上的长度最长的部分,剔除卡槽(122)由剔除转轮(12)的外侧缘形成为与瓶装产品(30)的尺寸相对应的多个圆弧状,轴部(11)不与传送链道(20)接触,剔除转轮(12)的下表面不与传送链道(20)接触。

Description

倒瓶剔除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用于瓶装产品加工领域的简单高效、节能环保的倒瓶剔除装置。
背景技术
在如今的食品饮料产品中,瓶装产品占到70%之多。而在瓶装产品的生产线,瓶装产品通常要经历灌装、拧盖、套标、打码、装箱、码垛、入库等生产工艺。上述的诸多工艺导致生产设备的增多和生产线的增长,比如乳制品行业瓶装饮料生产线长达100米。瓶装产品在生产设备之间由链道传送,为了缓存产品而通常将链道设计成多链道。例如,拧盖工艺与套标工艺之间的链道设计如下:拧盖出→单链道→多链道(缓存作用)→单链道→套标进。在“多链道→单链道”这个过程中,瓶装产品与链道相互作用,从而导致部分瓶装产品发生倒瓶。发生倒瓶的概率与链道的设计有很大关系,但仅通过改善链道设计无法完全避免倒瓶的出现。一旦“单链道→套标进”这个过程中混有倒瓶产品,则倒瓶产品会进入套标设备从而导致套标设备堵停,对生产效率产生很大影响。
为了避免生产效率的降低,需要在单链道增加倒瓶剔除装置。现在的生产线所广泛应用的倒瓶剔除装置为基于“电眼检测+气缸剔除”这一设计思想的装置。即,通过传感器对瓶装产品的存在状态进行检测,在检测到倒瓶产品后通过由气缸驱动的装置将倒瓶产品剔除。该种倒瓶剔除装置的结构复杂,维护不便,设置及运行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鉴于上述实际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简单高效、节能环保的倒瓶剔除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技术方案的倒瓶剔除装置设置于瓶装产品的传送链道的侧方,具备:轴部,其固定设置于所述传送链道的侧方,且轴线方向与水平面垂直;剔除转轮,其形成为大致星形状且以旋转自如的方式安装于所述轴部的上部,所述剔除转轮具备突出端部和剔除卡槽,所述突出端部是所述剔除转轮中的半径方向上的长度最长的部分,所述剔除卡槽由所述剔除转轮的外侧缘形成为与瓶装产品的尺寸相对应的多个圆弧状,所述轴部不与所述传送链道接触,所述剔除转轮的下表面不与所述传送链道接触。
在一个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倒瓶剔除装置设置在所述传送链道的会合点或转弯位置的下游侧。
在一个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剔除转轮相对于所述轴部而能够装卸。
在一个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剔除转轮的下表面距所述传送链道的表面的高度小于所述瓶装产品的高度的一半。
在一个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突出端部与所述传送链道的距该突出端部较远的一侧的边缘的距离为所述传送链道的宽度的1/2至2/3。
实用新型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倒瓶剔除装置简单高效、节能环保。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实用新型的倒瓶剔除方法的示意图。
图2是示出本发明的倒瓶剔除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俯视图。
图3是示出本发明的倒瓶剔除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4是示出本实用新型的倒瓶剔除方法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5是示出本实用新型的倒瓶剔除方法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倒瓶剔除装置;11轴部;12剔除转轮;121突出端部;122剔除卡槽;20传送链道;30瓶装产品。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倒瓶剔除方法以及倒瓶剔除装置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下的说明中所参照的附图概要性地示出了实施方式,因此存在各构件的尺度、间隔、位置关系等被夸张、或者构件的一部分的图示被省略的情况。
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于,代替现有的“电眼检测+气缸剔除”这一方式,利用机械方式剔除传送链道上的倒瓶产品。
图1是示出本实用新型的倒瓶剔除方法的示意图。在由图1示意性地示出的倒瓶剔除方法中,利用机械方式从瓶装产品30的传送链道20剔除倒瓶产品。在传送链道由多链道会合为单链道的过程中、或者在传送链道转换方向的过程中,发生倒瓶的可能性较大。因而,在传送链道的多链道与单链道的会合点的下游侧、或者在传送链道的转弯位置的下游侧设置有机械式的倒瓶剔除装置10。
在瓶装产品30的传送过程中,正常产品在传送链道20的带动下顺利通过倒瓶剔除装置10,倒瓶产品无法通过倒瓶剔除装置10而在传送链道20的带动下被倒瓶剔除装置10推出传送链道20。也就是说,在传送过程中,作用于瓶装产品30的主要的力仅包括自身的重力、来自传送链道的支持力、与传送链道之间的摩擦力以及来自倒瓶剔除装置10的推力。机械式的倒瓶剔除装置10设置为与瓶装产品30相配合的形状,在传送过程中,倒瓶剔除装置10与直立的瓶装产品30之间的作用力方向同产品传送方向一致或形成较小的夹角,并且作用力的大小较小,因此直立的瓶装产品30能够顺利通过倒瓶剔除装置10,而倒瓶剔除装置10与倾倒的瓶装产品30之间的作用力方向同产品传送方向形成较大夹角,并且作用力的大小较大,因此倾倒的瓶装产品30无法通过倒瓶剔除装置10,且在传送链道20的带动下被倒瓶剔除装置10推动而改变前进方向,滑出传送链道20。
由以上记载可以得知,机械式的倒瓶剔除装置10无需根据某些检测结果进行判断,通过自身的结构、形状的设计即可实现倒瓶产品的剔除。因此,该机械式的倒瓶剔除装置10无需与传感器配套设置,并且无需外接电源或其他驱动装置。与现有的“电眼检测+气缸剔除”这一方式相比,该机械式的倒瓶剔除装置10简单高效、节能环保。
图2和图3示出本实用新型的倒瓶剔除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该倒瓶剔除装置是基于上述的倒瓶剔除方法而完成的。图2和图3所示的倒瓶剔除装置10设置于瓶装产品30的传送链道20的侧方,具备轴部11和剔除转轮12。轴部11固定设置于传送链道20的侧方,且轴线方向与水平面垂直。也就是说,该轴部相对于地面而直立设置。剔除转轮12形成为大致星形状且以旋转自如的方式安装于轴部11的上部。在瓶装产品30的传送过程中,该剔除转轮12与瓶装产品30接触,且在瓶装产品30直立的状态下允许瓶装产品30的通过,在瓶装产品30倾倒的状态下将瓶装产品30推出传送链道20。剔除转轮12具备突出端部121和剔除卡槽122,突出端部121是剔除转轮12中的半径方向上的长度最长的部分,剔除卡槽122由剔除转轮12的外侧缘形成为与瓶装产品30的尺寸相对应的多个圆弧状。另外,为了避免不必要的干涉,轴部11不与传送链道20接触,剔除转轮12的下表面不与传送链道20接触。
作为一个优选的技术方案,倒瓶剔除装置10设置在传送链道20的会合点或转弯位置的下游侧。这是由于,在传送链道由多链道会合为单链道的过程中、或者在传送链道转换方向的过程中,发生倒瓶的可能性较大。通过这样设置倒瓶剔除装置10的位置,能够使倒瓶剔除装置10充分发挥效果。
作为一个优选的技术方案,剔除转轮12相对于轴部11而能够装卸。瓶装产品的尺寸是多种多样的,而一个尺寸的剔除转轮12无法与所有瓶装产品30的尺寸相对应。通过将剔除转轮12设置为相对于轴部11而能够装卸,能够通过剔除转轮12的更换来应对不同尺寸的瓶装产品30的倒瓶剔除。
作为一个优选的技术方案,剔除转轮12的下表面距传送链道20的表面的高度小于瓶装产品30的高度的一半。如果剔除转轮12的设置高度过高,则与瓶装产品30接触时,可能会导致直立的瓶装产品30发生重心不稳的现象。
作为一个优选的技术方案,突出端部121与传送链道20的距该突出端部121较远的一侧的边缘的距离为传送链道20的宽度的1/2至2/3。如果该距离过大,则突出端部121与传送链道20重合的范围过小,可能不足以将倾倒的瓶装产品30推出传送链道20。如果该距离过小,则突出端部121与传送链道20重合的范围过大,可能会导致直立的瓶装产品30发生重心不稳的现象。
图4和图5是具体示出使用了上述倒瓶剔除装置的倒瓶剔除方法的示意图。该倒瓶剔除方法用于从瓶装产品30的传送链道20剔除倒瓶产品,在传送链道20的侧方设置有上述倒瓶剔除装置10。在瓶装产品30的传送过程中,正常产品进入剔除卡槽122,在传送链道20的带动下推动剔除转轮12转动并顺利通过剔除转轮12,倒瓶产品无法进入剔除卡槽122,从而无法通过剔除转轮12而在传送链道20的带动下被剔除转轮12推出传送链道20。
圆弧状的剔除卡槽122与瓶装产品30的形状相配合,在传送过程中,剔除卡槽122与直立的瓶装产品30之间的作用力方向同产品传送方向一致或形成较小的夹角,并且作用力的大小较小,因此直立的瓶装产品30能够顺利通过剔除转轮12,而剔除卡槽122与倾倒的瓶装产品30之间的作用力方向同产品传送方向形成较大夹角,并且作用力的大小较大,因此倾倒的瓶装产品30无法通过剔除转轮12,且在传送链道20的带动下被剔除转轮12推动而改变前进方向,滑出传送链道20。
从而,机械式的倒瓶剔除装置10无需根据某些检测结果进行判断,通过自身的结构、形状的设计即可实现倒瓶产品的剔除。因此,该机械式的倒瓶剔除装置10无需与传感器配套设置,并且无需外接电源或其他驱动装置。与现有的“电眼检测+气缸剔除”这一方式相比,该机械式的倒瓶剔除装置10简单高效、节能环保,剔除倒瓶的成功率基本达到100%。
以上对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上述实施方式仅为例示,而本实用新型并非由上述实施方式限定。上述实施方式能够以其他各种各样的形态实施,能够在不脱离实用新型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组合、省略、置换、变更等。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实用新型的倒瓶剔除装置用于瓶装产品加工领域,简单高效、节能环保。

Claims (5)

1.一种倒瓶剔除装置,其设置于瓶装产品的传送链道的侧方,其特征在于,具备:
轴部,其固定设置于所述传送链道的侧方,且轴线方向与水平面垂直;
剔除转轮,其形成为大致星形状且以旋转自如的方式安装于所述轴部的上部,
所述剔除转轮具备突出端部和剔除卡槽,所述突出端部是所述剔除转轮中的半径方向上的长度最长的部分,所述剔除卡槽由所述剔除转轮的外侧缘形成为与瓶装产品的尺寸相对应的多个圆弧状,
所述轴部不与所述传送链道接触,
所述剔除转轮的下表面不与所述传送链道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倒瓶剔除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倒瓶剔除装置设置在所述传送链道的会合点或转弯位置的下游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倒瓶剔除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剔除转轮相对于所述轴部而能够装卸。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倒瓶剔除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剔除转轮的下表面距所述传送链道的表面的高度小于所述瓶装产品的高度的一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倒瓶剔除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突出端部与所述传送链道的距该突出端部较远的一侧的边缘的距离为所述传送链道的宽度的1/2至2/3。
CN201822005265.7U 2018-11-30 2018-11-30 倒瓶剔除装置 Active CN20917750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005265.7U CN209177501U (zh) 2018-11-30 2018-11-30 倒瓶剔除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005265.7U CN209177501U (zh) 2018-11-30 2018-11-30 倒瓶剔除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177501U true CN209177501U (zh) 2019-07-30

Family

ID=673752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2005265.7U Active CN209177501U (zh) 2018-11-30 2018-11-30 倒瓶剔除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17750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252512A (zh) * 2018-11-30 2020-06-09 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倒瓶剔除方法以及倒瓶剔除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252512A (zh) * 2018-11-30 2020-06-09 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倒瓶剔除方法以及倒瓶剔除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044124A (zh) 一种异型瓶全自动理瓶机
CN205972831U (zh) 异型瓶全自动理瓶机
CN106853953B (zh) 码垛机中移载平台的升降驱动装置
CN106269550B (zh) 一种红枣输送翻转装置
CN209177501U (zh) 倒瓶剔除装置
CN205650474U (zh) 一种批量检测产品超高的系统
CN208103206U (zh) 一种快递运输自动分拣台
CN204197838U (zh) 可向下自动翻转同步带输送机
CN207222386U (zh) 一种生产线产品在线测重装置
CN204256834U (zh) 新型节能自动售货机
CN206509249U (zh) 一种茶叶包装箱分类装置
CN108264003A (zh) 用于瓶体和盖体自动扣合的包装设备及包装方法
CN201999240U (zh) 在线缺瓶检测仪
CN203173438U (zh) 一种用于条烟输送设备的条烟翻转装置
CN202212357U (zh) 一种检测条烟姿态的装置
CN203158759U (zh) 检测工件在输送过程中是否发生位置窜动的装置
CN206798397U (zh) 立体仓储系统
CN208054234U (zh) 一种货物分检系统
CN207090420U (zh) 回转理包机
CN205708718U (zh) 一种易操作、防堵包的大容量滑槽
CN205771809U (zh) 一种轴承套圈保护装置
CN204925038U (zh) 汽车缸套涡流检测设备
CN206088279U (zh) 一种叠料剔除机构
CN203652705U (zh) 工件定向装置
CN202516789U (zh) 多段式剔除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