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165406U - 分火器和具有其的燃气灶具 - Google Patents
分火器和具有其的燃气灶具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9165406U CN209165406U CN201821930388.5U CN201821930388U CN209165406U CN 209165406 U CN209165406 U CN 209165406U CN 201821930388 U CN201821930388 U CN 201821930388U CN 209165406 U CN209165406 U CN 20916540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ire
- fire hole
- hole
- seperating parts
- shel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Landscapes
- Gas Burn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分火器和具有其的燃气灶具,分火器包括:壳体,壳体内限定出分火腔,壳体设有与分火腔连通的进气口和出气口;分火件,分火件套设在出气口内,且分火件的两端穿过出气口伸出壳体,分火件的外周壁与出气口的侧壁间隔开以限定出环绕分火件的环形带状的第一火孔,分火腔内限定出沿第一火孔的轴向贯穿分火件的二次空气补充通道,二次空气补充通道位于第一火孔内,出气口的侧壁上设有第二火孔,第二火孔连通壳体的外部和第一火孔,分火件设有第三火孔,第三火孔连通二次空气补充通道和第一火孔。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分火器,能够避免回火,也使得燃气充分燃烧,提高燃烧效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活电器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分火器和具有其的燃气灶具。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的燃气灶具的燃烧器在火盖上直接打火孔,火盖的板材薄,导致火孔的厚度非常小,容易产生回火的现象,一般的解决方法是在火盖上面打斜槽(例如长条缝隙火孔),加长材料与火焰的接触长度,增大回火阻力,减少回火,但是这种方法使得在长时间使用过程中,高温很容易使得火孔变形,火孔的长度变得细长,进而导致燃烧不充分,热效率下降等不良现象的发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分火器,所述分火器能够减小火孔的变形,增加火焰与燃烧器的接触,减少回火,也能够使得燃烧更加充分,提高燃烧效率。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具有所述分火器的燃气灶具。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分火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限定出分火腔,所述壳体设有与所述分火腔连通的进气口和出气口;分火件,所述分火件套设在所述出气口内,且所述分火件的两端穿过所述出气口伸出所述壳体,所述分火件的外周壁与所述出气口的侧壁间隔开以限定出环绕所述分火件的环形带状的第一火孔,所述分火腔内限定出沿所述第一火孔的轴向贯穿所述分火件的二次空气补充通道,所述二次空气补充通道位于所述第一火孔内,所述出气口的侧壁上设有第二火孔,所述第二火孔连通所述壳体的外部和所述第一火孔,所述分火件设有第三火孔,所述第三火孔连通所述二次空气补充通道和所述第一火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分火器,通过设置分火件,壳体上设有出气口,通过分火件与出气口配合以限定出第一火孔,相对于现有技术的分火器冲压形成的缝隙火孔,本实用新型的分火器的环形带状的第一火孔由分火件的外壁面和出气口的内壁面间隔开形成,这样在高温作用下,相比现有技术,可以减小第一火孔的变形,进而可减小分火器发生安全隐患的概率,以提高分火器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而且在分火件内可形成二次空气补充通道,通过二次空气补充通道可实现燃气燃烧时的二次空气的补充,从而可使得燃气充分燃烧,提高燃烧效率,并减少一氧化碳的排放,也可实现杂物的排除,防止第一火孔堵塞。同时在出气口的侧壁上设有第二火孔6,在分火件上设有第三火孔,从而使得每个分火件处可形成多层火焰,以提高火焰的燃烧面积,进而提高加热效果和燃烧效果。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分火器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火孔和所述第三火孔在上下方向上交错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火孔沿所述出气口周向延伸,所述第三火孔沿上所述分火件的周向延伸。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火孔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二火孔沿所述出气口的周向分布。
可选地,所述壳体的底壁设有安装孔,所述第三火孔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三火孔沿所述分火件的周向分布。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多个所述第二火孔和多个所述第三火孔在上下方向上至少部分交错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壳体包括本体和延伸部,所述本体内限定出所述分火腔,所述延伸部由所述本体的上表面向上延伸形成,所述出气口形成在所述延伸部内,所述第二火孔设在所述延伸部的上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出气口为多个,所述分火件包括多个,多个所述分火件分别与多个所述出气口配合以限定出多个所述第一火孔。
可选地,所述进气口设在所述壳体的底壁上且位于所述底壁的中心处,多个所述出气口环绕所述进气口设置且位于所述进气口的外侧。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具有上述实施例的分火器的燃气灶具。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燃气灶具,通过设置上述实施例的分火器,不仅能够防止回火的发生,而且可使得燃气燃烧更加充分,也可有效减小火孔,从而可优化燃气灶具的性能,提高燃气灶的热效率,也可提高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分火器的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分火器的另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分火器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
100:分火器;
1:壳体,11:进气口,12:出气口,13:本体,131:分火腔,132:底壁,
133:第一侧壁,134:第二侧壁,135:第三侧壁,136:顶壁,137:安装孔,14:延伸部,15:第二翻边,16:第二火孔,17:分流部;
2:分火件,21:二次空气补充通道,22:第一翻边,23:翻折部,24:第三火孔;
3:第一火孔;
4:引射管,41:引射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长度”、“宽度”、“厚度”、“上”、“下”、“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分火器100。
如图1-图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分火器100可以包括壳体1和分火件2。
具体地,壳体1内限定出分火腔131,壳体1设有与分火腔131连通的进气口11和出气口12,燃气通过进气口11进入分火腔131内,通过分火腔131分别流向出气口12,其中,如图3所示,进气口11可与引射管4相连,引射管4内形成有引射通道41,引射通道41与进气口11连通。
分火件2套设在出气口12内,分火件2穿过出气口12且分火件2的两端伸出壳体1,也就是说,分火件2可通过出气口12穿设在壳体1上,如图3所示,分火件2的下端通过出气口12伸入分火腔131内并向下延伸至壳体1的外部。其中可选地,出气口12和分火件2分别可以为至少一个,即出气口12和分火件2可以分别为一个或者多个,每个分火件2分别与每个对应的出气口12配合。
分火件2的外壁面与出气口12的内壁面间隔开以限定出环绕分火件2的环形带状的第一火孔3。也就是说,第一火孔3由分火件2和壳体1共同配合限定出,分火件2的外壁面与出气口12的内壁面间隔开形成夹层以形成第一火孔3,第一火孔3形成为环形带状即第一火孔3沿周向延伸形成为封闭的环形形状且具有一定的轴向深度,可以理解的是,这里的环形形状指的是沿周向延伸的封闭的几何形状,例如环形带状的第一火孔3的横截面的环形结构可以形成为椭圆形、圆形或者多边形结构等,对此本实用新型不作限定。
由此第一火孔3形成为环形带状,从而具有一定的等效壁厚,即环形带状的第一火孔3具有一定的火孔深度,从而弥补了不锈钢材料薄壁的缺陷,可有效防止回火的发生。其中需要说明的是,环形带状的第一火孔3的轴向延伸长度可以根据燃烧器的性能需求设置。
分火件2内限定出沿环形带状的第一火孔3的轴向贯穿分火件2的二次空气补充通道21,二次空气补充通道21位于环形带状的第一火孔3内。也就是说,分火件2内形成有二次空气补充通道21,二次空气补充通道21沿环形带状的第一火孔3的轴向贯穿分火件2,二次空气补充通道21的两端均与壳体1的外部环境连通,环形带状的第一火孔3位于二次空气补充通道21的外侧且环绕二次空气补充通道21,这样,分火器100工作时,在第一火孔3处可形成火环,二次空气补充通道21位于火环内,通过二次空气补充通道21可实现燃气燃烧的二次空气补充,从而使得燃烧更加充分,提高能源利用率,并可减少有害气体例如一氧化碳等的排放;同时,二次空气补充通道21也可以允许杂物通过以形成杂物的排出通道,即二次空气补充通道21可形成汤汁以及杂物的排除通道,杂物可顺着二次空气补充通道21向下流出,从而可避免第一火孔3堵塞。
出气口12的侧壁上设有第二火孔16,第二火孔16贯穿出气口12的侧壁且与第一火孔3连通,这样第二火孔16连通壳体1的外部和第一火孔3,这样,在第二火孔16处可形成火焰。进一步地,分火件2可设有第三火孔24,第二火孔16连通二次空气补充通道21和第一火孔3,这样,在第三火孔24处也可形成火焰,由此在第一火孔3、第二火孔16以及第三火孔24处均可形成火焰,从而可形成多层火焰,进而可提高燃烧效果,使得燃烧更加充分,也能够增加火焰的燃烧面积,进一步地提高加热效果。
而且第二火孔16和第三火孔24均与第一火孔3连通,即第二火孔16和第三火孔24通过第一火孔3与分火腔131连通,相比现有技术的火孔,第一火孔3连通第二火孔16与分火腔131的部分可使得第二火孔16具有一定的火孔深度,第一火孔3连通第三火孔24与分火腔131的部分可使得第三火孔24具有一定的火孔深度,从而也可进一步地减小回火,提高安全性。
由此,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分火器100,通过设置分火件2,壳体1上设有出气口12,通过分火件2与出气口12配合以限定出第一火孔3,相对于现有技术的分火器100冲压形成的缝隙火孔,本实用新型的分火器100的环形带状的第一火孔3由分火件2的外壁面和出气口12的内壁面间隔开形成,这样在高温作用下,相比现有技术,可以减小第一火孔3的变形,进而可减小分火器100发生安全隐患的概率,以提高分火器100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而且在分火件2内可形成二次空气补充通道21,通过二次空气补充通道21可实现燃气燃烧时的二次空气的补充,从而可使得燃气充分燃烧,提高燃烧效率,并减少一氧化碳的排放,也可实现杂物的排除,防止第一火孔3堵塞。同时在出气口12的侧壁上设有第二火孔16,在分火件2上设有第三火孔24,从而使得每个分火件2处可形成多层火焰,以提高火焰的燃烧面积,进而提高加热效果和燃烧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火孔16和第三火孔24可在上下方向上交错开设置,也就是说,第二火孔16和第三火孔24在上下方向上间隔开设置,即第二火孔16和第三火孔24在上下方向上的高度位置不同,例如,第二火孔16位于第三火孔24的上方,或者第二火孔16在上下方向上位于第三火孔24的下方。这样,在燃气流动的方向上第二火孔16、第三火孔24的位置不同,从而有利于燃气的分配,使得燃气分配更加均匀,从而可使得燃气能够进一步地充分燃烧,以进一步地提高燃气的燃烧效率和燃烧效果。
可选地,第二火孔16可沿出气口12周向延伸,第三火孔24可沿分火件2的周向延伸,由此燃气可沿出气口12的周向流向第二火孔16,从而不仅可保证第二火孔16的开孔面积,使得燃气能够沿着出气口12的周向通过第二火孔16均匀流出,也使得燃气能够更加充分接触燃烧,提高能源的利用,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也能够进一步地增加火焰燃烧面积,提高加热效果。其中,第二火孔16可以形成沿出气口12的周向延伸的弧形孔,第三火孔24可形成为沿分火件2的周向延伸的弧形孔,从而可保证第二火孔16和第三火孔24的开孔面积。可选地,第二火孔16和第三火孔24可在第一火孔3的周向上至少部分交错开设置,从而使得燃气可沿第一火孔3周向的不同位置流出,以使得火焰沿第一火孔3轴向分布更加均匀。
在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火孔16可以为多个,多个第二火孔16沿出气口12的周向分布,燃气可通过多个第二火孔16流出燃烧,通过多个第二火孔16可使得燃气更加均匀地与空气配合充分燃烧。可选地,第三火孔24也可以为多个,多个第三火孔24沿分火件2的周向分布,燃气可通过多个第三火孔24流出,从而使得第三火孔24处形成的火焰更加均匀,燃烧效果更好。对于第二火孔16和第三火孔24的个数而言,本实用新型不作限定,第二火孔16和第三火孔24的个数可以是相同的,也可以是不同的。
可选地,如图3所示,多个第三火孔24在上下方向上均位于多个第二火孔16的上方,由此,这样,燃气可在上下方向上的高度不同的位置通过多个第二火孔16和第三火孔24流出燃烧,在如图3所示的示例中,第二火孔16、第一火孔3的出口和第三火孔24在从下至上的方向上依次排布。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示例中,多个第二火孔16和多个第三火孔24在上下方向上交错设置。也就是说,多个第二火孔16和多个第三火孔24分别沿第一火孔3的周向分布且沿第一火孔3轴向交错设置,多个第二火孔16和多个第三火孔24在上下方向上的位置不同的,其中,至少部分第二火孔16可位于部分第三火孔24的上方,至少部分第二火孔16可部分第三火孔24的下方。
例如,多个第二火孔16可沿出气口12的周向分布且沿出气口12的轴向设置为两排,每排可包括多个第二火孔16,多个第三火孔24可沿分火件2的周向分布且位于分火件2的轴向上的同一高度处,其中,多个第三火孔24可在上下方向上位于两排第二火孔16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3所示,壳体1可以包括本体13和延伸部14,本体13内限定出分火腔131,延伸部14由本体13的上表面向上延伸形成,出气口12形成在延伸部14内。具体地,本体13的上表面具有多个开孔,延伸部14为多个,多个延伸部14分别设在多个开孔处且环绕开孔向上延伸形成,延伸部14为中空结构以在延伸部14内形成与开孔连通的出气口12,如图3所示,第二火孔16可形成在延伸部14上且位于延伸部14的上部,即第二火孔16可邻近延伸部14的上端设置。
在如图3所示的示例中,进气口11形成在本体13上,本体13内限定出分火腔131,本体13大体形成为圆盘状,多个延伸部14设在本体13的上表面上且沿本体13的周向间隔开设置,本体13可以包括底壁132、第一侧壁133、第二侧壁134、第三侧壁135和顶壁136,其中第一侧壁133由底壁132的外周壁倾斜向上向外延伸,即在从下至上的方向上,第一侧壁133的横截面积逐渐增大,第二侧壁134由第一侧壁133的顶部垂直向上延伸,第三侧壁135与第二侧壁134的上端相连且由第二侧壁134的上端面倾斜向内向上延伸,即第三侧壁135的横截面积在从下至上的方向上逐渐减小,第三侧壁135的上端与顶壁136的外周缘相连,由此,通过底壁132、第一侧壁133、第二侧壁134和第三侧壁135和顶壁136可限定出分火腔131,延伸部14设在本体13的顶壁136上。其中,本体13可以是一体成型的,或者可以由多个分体结构拼接组装形成,
可选地,本体13和延伸部14可以一体成型。进一步地,分火件2与壳体1也可以是一体的,从而可保证分火器100的结构强度,其中对于分火器100的进风方式而言,分火器100可适于上进风式,也可适于下进风式。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分火件2的上端设有第一翻边22,出气口12的上端设有与第一翻边22对应的第二翻边15,第一翻边22和第二翻边15在上下方向上间隔开,第一翻边22和第二翻边15在从下至下的方向上倾斜向外延伸。具体地,如图2和图3所示,分火件2形成为大体柱状结构,第一翻边22设在分火件2的上端且沿分火件2的周向延伸,并朝向分火件2的外侧翻折延伸,第二翻边15沿出气口12的周向延伸且与第一翻边22相对应,第一翻边22和第二翻边15间隔开以限定出第一火孔3的至少一部分。从而可以防止杂物落入第一火孔3内,进而可防止第一火孔3堵塞,也可以改变火焰的方向。第二火孔16位于第二翻边15的下方,由此第一火孔3处形成的火焰位于第二火孔16处形成的火焰的上方,第一火孔3处和第二火孔16处形成沿上下方向叠置的双层火焰。
可选地,第一翻边22和第二翻边15均形成为弧形,由此,第一翻边22和第二翻边15之间可限定出环状的弧形通道,从而有利于引导火焰和燃气沿弧形流动,减小流动阻力,以保证火焰和燃气的流动性能。当然,第一翻边22和第二翻边15也可以形成为其他形状,例如波浪形等。
在如图2-图3所示的示例中,第一火孔3的下部形成为圆柱状,第一火孔3的上部形成为喇叭状结构,即第一火孔3的上部在从下至上的方向上,第一火孔3的环形横截面逐渐增大,从而增大燃气燃烧后的火焰面积,提高燃烧效率。其中,第一翻边22的端部的厚度在由内之外的方向上逐渐减小,第二翻边15的端部的厚度在由内之外的方向上逐渐减小,由此,从而有利于火焰沿着第一翻边22和第二翻边15的端部流出。
如图3所示,分火件2位于壳体1内的部分形成为圆柱状,出气口12的侧壁的形状可与分火件2形状相适配,由此,分火件2与出气口12的侧壁之间可限定出圆环柱状的第一火孔3,燃气和火焰可沿着圆环柱状的第一火孔3流动,从而更加有效地防止分火器100发生变形,进而防止发生回火,优化分火器100性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壳体1的底壁132设有安装孔137,分火件2的下端穿过安装孔137与壳体1的下壁面相连,二次空气补充通道21的两端分别与壳体1的外部环境连通,由此,分火件2形成为中空结构,分火件2内限定出二次空气补充通道21,二次空气补充通道21的两端敞开以分别与壳体1的外部连通,从而有利于二次空气的补充,其中,分火件2与安装孔137配合,通过安装孔137从而有利于分火件2与壳体1的安装装配,分火件2的下端通过安装孔137伸出至壳体1的外部且与壳体1的底壁132相连,在如图3所示的示例中,分火件2的下端形成有向外翻折的翻折部23,翻折部23形成为沿分火件2的周向延伸的环形,翻折部23可与壳体1的底壁132焊接连接,或者也可以通过其他形式连接,对此本实用新型不作限定。
可选地,二次空气补充通道21的形状与第一火孔3相适配,即二次空气补充通道21形成在分火件2内,二次空气补充通道21沿分火件2的周向贯穿分火件2,二次空气补充通道21形成为大体柱状结构,二次空气补充通道21与第一火孔3相对应的部分与环形带状的第一火孔3的内部形状大体一致,由此,从而有利于为燃烧火焰提供二次空气补充,提高燃烧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壳体1和分火件2可以为不锈钢件,即壳体1和分火件2可以由不锈钢材料制成,不锈钢价格便宜,易加工,污染少且环保,从而可降低分火器100成本,减小生产制造过程所产生的污染,简化制造工艺。分火件2和壳体1也可有其它材料制成,例如,可以为铸铁件。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出气口12和分火件2可以分别为多个,多个分火件2分别与多个出气口12配合以限定出多个第一火孔3,多个出气口12上均可设有第二火孔16,多个分火件2上可设有第三火孔24,多个第一火孔3、第二火孔16和第三火孔24均与分火腔131连通,分火腔131内的燃气可以分流至多个环形带状的第一火孔3,并流向第二火孔16和第三火孔24,在分火器100使用时,燃气燃烧在每个第一火孔3处、第二火孔16处和第三火孔24处可形成火环,多个第一火孔3、第二火孔16和第三火孔24处可形成为多个多层火环,从而有利于增加火焰的燃烧面积,提高加热效果。
对于多个出气口12和分火件2的分布而言,优选地,如图1和图3所示,多个出气口12可沿壳体1的周向间隔开设置,使得多个火环沿周向分布,这样在壳体1的径向方向上,多个第一火孔3处形成的火焰可在径向上向内向外延伸,从而使得火焰存在的区域较大,进而更有利于实现均匀加热,而且相邻两个分火件2处的火孔沿周向相对设置,从而也能够实现快速传火。需要说明的是,多个出气口12的分布方式可以为多种,例如多个出气口12也可均匀分布在壳体1的上表面上,或者多个出气口12也可由壳体1的中心处向外形成为散射状,对此本实用新型不作限定,多个出气口12的排布方式可以根据分火器100的形状和实际需要进行设置。
进气口11设在壳体1的底壁132上且位于底壁132的中心处,多个出气口12环绕进气口11设置且位于进气口11的外侧。也就是说,进气口11位于中心位置处,多个第一火孔3沿壳体1的周向间隔开环设在进气口11的外部,由此,燃气通过壳体1的底壁132的进气口11进入分火腔131内,在分火腔131内分流后可均匀流向四周,以流向多个第一火孔3,由此可有利于燃气的分流并均匀流向多个环形柱状的第一火孔3,从而使得燃烧更加均匀,有利于实现均匀加热。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分火腔131内可设有分流部17,分流部17可引导燃气流向多个出气口12,从而使得多个出气口12燃气分布更加均匀,进而使得多个第一火孔3的燃烧以及产生的热量更加均匀,以提高分火器100加热的均匀性。
在如图3所示的示例中,分流部17可由壳体1的顶壁136向下凹陷形成,由此,在分火腔131的内顶壁136上可形成向下凸出的分流部17,多个出气口12环绕分流部17设置且位于分流部17的外侧,通过分流部17可将燃气导向分流部17外侧的出气口12,在壳体1的上表面上可形成有凹槽,从而可用于收集洒落的汤汁和杂物等,以有利于分火器100的清洁。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燃气灶具。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燃气灶具,通过设置上述实施例的分火器100,不仅能够防止回火的发生,而且可使得燃气燃烧更加充分,也可有效防止火孔发生变形,从而可优化燃气灶具的性能,提高燃气灶的热效率,也可防止发生安全隐患。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燃气灶具的其他构成以及操作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分火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内限定出分火腔,所述壳体设有与所述分火腔连通的进气口和出气口;
分火件,所述分火件套设在所述出气口内,且所述分火件的两端穿过所述出气口伸出所述壳体,所述分火件的外周壁与所述出气口的侧壁间隔开以限定出环绕所述分火件的环形带状的第一火孔,所述分火腔内限定出沿所述第一火孔的轴向贯穿所述分火件的二次空气补充通道,所述二次空气补充通道位于所述第一火孔内,所述出气口的侧壁上设有第二火孔,所述第二火孔连通所述壳体的外部和所述第一火孔,所述分火件设有第三火孔,所述第三火孔连通所述二次空气补充通道和所述第一火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火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火孔和所述第三火孔在上下方向上交错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火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火孔沿所述出气口的周向延伸,所述第三火孔沿所述分火件的周向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火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火孔包括多个,多个所述第二火孔沿所述出气口的周向分布。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分火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火孔包括多个,多个所述第三火孔沿所述分火件的周向分布。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分火器,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二火孔和多个所述第三火孔在上下方向上至少部分交错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火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本体和延伸部,所述本体内限定出所述分火腔,所述延伸部由所述本体的上表面向上延伸形成,所述出气口形成在所述延伸部内,所述第二火孔设在所述延伸部的上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火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气口为多个,所述分火件包括多个,多个所述分火件分别与多个所述出气口配合以限定出多个所述第一火孔。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分火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口设在所述壳体的底壁上且位于所述底壁的中心处,多个所述出气口环绕所述进气口设置且位于所述进气口的外侧。
10.一种燃气灶具,包括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分火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1930388.5U CN209165406U (zh) | 2018-11-21 | 2018-11-21 | 分火器和具有其的燃气灶具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1930388.5U CN209165406U (zh) | 2018-11-21 | 2018-11-21 | 分火器和具有其的燃气灶具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9165406U true CN209165406U (zh) | 2019-07-26 |
Family
ID=673395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21930388.5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9165406U (zh) | 2018-11-21 | 2018-11-21 | 分火器和具有其的燃气灶具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9165406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404911A (zh) * | 2018-11-21 | 2019-03-01 |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洗涤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 分火器和具有其的燃气灶具 |
-
2018
- 2018-11-21 CN CN201821930388.5U patent/CN209165406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404911A (zh) * | 2018-11-21 | 2019-03-01 |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洗涤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 分火器和具有其的燃气灶具 |
CN109404911B (zh) * | 2018-11-21 | 2024-04-16 |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洗涤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 分火器和具有其的燃气灶具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6196069B (zh) | 一种燃气灶具燃烧器的内环火盖 | |
CN207049921U (zh) | 一种燃气灶的燃烧器 | |
CN103759262B (zh) | 高效聚能燃烧器 | |
US4909191A (en) | Hot water production appliances | |
CN109404911A (zh) | 分火器和具有其的燃气灶具 | |
CN209165406U (zh) | 分火器和具有其的燃气灶具 | |
CN109506234B (zh) | 灶具燃烧器 | |
CN109185883A (zh) | 内环火盖、燃烧器及燃气灶 | |
CN216557136U (zh) | 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火盖以及应用有该燃烧器火盖的灶具 | |
CN208154474U (zh) | 一种燃烧器 | |
CN111678178B (zh) | 聚能圈 | |
CN209165407U (zh) | 分火器和具有其的燃气灶具 | |
CN209165410U (zh) | 分火器和具有其的燃气灶具 | |
CN209165409U (zh) | 分火器和具有其的燃气灶具 | |
CN209165411U (zh) | 分火器和具有其的燃气灶具 | |
CN209165408U (zh) | 分火器和具有其的燃气灶具 | |
CN109959005B (zh) | 一种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 | |
CN110906326B (zh) | 一种燃烧器 | |
CN109404910B (zh) | 分火器和具有其的燃气灶具 | |
CN209165405U (zh) | 分火器和具有其的燃气灶具 | |
CN109404912A (zh) | 分火器和具有其的燃气灶具 | |
CN206430108U (zh) | 一种一体式全进风燃烧器 | |
CN206274167U (zh) | 一种燃烧器火盖 | |
CN113494709A (zh) | 一种灶用隔热罩以及应用有该灶用隔热罩的燃气灶 | |
CN111442299B (zh) | 灶具燃烧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726 Termination date: 20201121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