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165387U - 一种燃烧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燃烧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165387U
CN209165387U CN201821378335.7U CN201821378335U CN209165387U CN 209165387 U CN209165387 U CN 209165387U CN 201821378335 U CN201821378335 U CN 201821378335U CN 209165387 U CN209165387 U CN 20916538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uter ring
ring
air cavity
inner ring
ejector p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378335.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邵于佶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Sanfer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Sanfer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Sanfer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Sanfer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378335.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16538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16538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165387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Gas Burn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燃烧器,涉及一种厨房用具。目前,喷嘴只对燃气量调节,不能对进入空气量进行调节,燃气和空气的混合比例得不到合理配置,影响燃烧率。本实用新型包括燃烧器座及设于燃烧器座上的火盖,所述的燃烧器座上具有进气通道并内置有混气腔;燃烧器座的顶部开设外环燃气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燃烧器座设有内设引射腔的引射部,引射管插入引射腔中,并能在引射腔中轴向移动以调节引射管与喷嘴的距离。引射管活动可以通过伸缩引射管的安装来调节空气的多少,调节燃气和空气的混合比例,可以解决各地燃气差异引起的燃烧器适用性的问题,从而有效地提高燃烧率,降低能源损耗。由于引射管为独立零件,方便加工,加工精度高,降低生产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燃烧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厨房用具,尤其涉及一种燃烧器。
背景技术
目前的燃烧器,包括与液化气相配的液化气用燃烧器、与天然气相配的天然气用燃烧器,液化气用燃烧器、天然气用燃烧器的主要区别在于喷头,两者喷头的喷孔不同,各地的气源存在压力和气源成分差,种类不同的喷嘴只对燃气量调节,不能对进入空气量进行调节,燃气和空气的混合比例得不到合理配置,影响燃烧率。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和提出的技术任务是对现有技术方案进行完善与改进,提供一种燃烧器,以达到提高燃烧率的目的。为此,本发明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燃烧器,包括燃烧器座及设于燃烧器座上的火盖,所述的燃烧器座上具有进气通道并内置有混气腔;燃烧器座的顶部开设外环燃气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燃烧器座设有内设引射腔的引射部,引射管插入引射腔中,并能在引射腔中轴向移动以调节引射管与喷嘴的距离。引射管活动可以通过伸缩引射管的安装来调节空气的多少,调节燃气和空气的混合比例,可以解决各地燃气差异引起的燃烧器适用性的问题,从而有效地提高燃烧率,降低能源损耗。由于引射管为独立零件,方便加工,加工精度高,去除引射管的燃烧器座,加工方式灵活,不需要考虑引射管的斜度,有利于降低成本;本技术方案充分考虑压铸工艺不能满足引射管外小内大的抽芯工艺,采用引射管活动安装,燃烧器座可采用压铸加工工艺,降低生产成本。
作为优选技术手段:所述的引射部包括外环引射部,外环引射部中开设外环引射腔,所述的外环引射腔中嵌入外环引射管,所述的混气腔包括位于燃烧器座一侧的第一混气腔、位于燃烧器座另一侧的第二混气腔,所述的第一混气腔设有空气进口,第一混气腔的侧壁设有与外环引射管相对的外环喷嘴,第二混气腔与外环燃气槽相通,所述的外环引射管位于混气腔、第二混气腔之间并连通第一混气腔、第二混气腔。第一混气腔、第二混气腔前后设置,外引射部位于两者之间,结构简单,工作可靠。
作为优选技术手段:所述的外环引射管的内孔包括第一锥孔和与第一锥孔同轴设置的第二锥孔;外环引射管的第一锥孔的前端与喷嘴相对,外环引射管的第一锥孔的前端直径大于后端直径;外环引射管的第二锥孔的前端直径小于后端直径。第一锥孔前端大,可以最大的进入混合气体;第二锥孔后端大,可以增加外环引射管内负压,增多进气量。第一锥孔与第二锥孔的长度之比为1:5~1:7;第一锥孔与第二锥孔之间可间隔设置,也可直接相连。
作为优选技术手段:所述的引射部还包括内环引射部,内环引射部中开设内环引射腔,内环引射腔中嵌入内环引射管,所述的混气腔还包括内环混气腔,第一混气腔的侧壁设有与内环引射管相对的内环喷嘴,内环引射管前端与第一混气腔相通,内环引射管后端与内环混合腔相通。内环引射部连接内环引射腔及第一混气腔,提高连接强度。
作为优选技术手段:所述的内环引射管的内孔包括第三锥孔和与第三锥孔同轴设置的第四锥孔,第三锥孔的前端与喷嘴相对,第三锥孔的前端直径大于后端直径;第四锥孔的前端直径小于后端直径。第三锥孔与第四锥孔的长度之比为1:4~1:7;第三锥孔的长度可为2~4mm;第三锥孔与第四锥孔之间可间隔设置,也可直接相连。
作为优选技术手段:所述的燃烧器对称设有两外环引射部,两外环引射部之间设有内环引射部,两外环引射部和一内环引射部以倒置的“品”字型设置。两外环引射部、一内环引射部可分开平行设置,有利于节约材料,同时制造方便,两外环引射部既作为第一混气腔和第二混气腔的结构连接件,外环引射部又作为通气通道;同样内环引射部既作为第一混气腔和内环混气腔的结构连接件,内环引射部又作为通气通道。
作为优选技术手段:所述的第一混气腔的外侧壁设有喷嘴座,所述的喷嘴座为一体式结构,所述的喷嘴座设有第一通道、第二通道,所述的第一通道与外环喷嘴相通,所述的第二通道与内环喷嘴相通。
作为优选技术手段:所述的第一通道左右方向设置,其一端设有接口,外环喷嘴与第一通道垂直设置,所述的第二通道前后方向设置,其前端设有接口,其后端设有所述的内环喷嘴,所述的第二通道位于第一通道的下方。喷嘴座为一体式结构,其结构简单,方便加工,且两接口位置错开,接口之间不发生干涉,方便装配。
作为优选技术手段:所述的燃烧器座包括下燃烧器座和上燃烧器座,所述的第一混气腔、第二混气腔、外环引射腔、内环引射腔、内环混气腔均位于下燃烧器座中,所述的外环燃气槽设于上燃烧器座中,所述的火盖包括内环火盖和外环火盖,所述的外环燃气槽上方设有所述的外环火盖,所述的内环混气腔上方设有所述的内环火盖。
作为优选技术手段:所述的外环火盖设有至少一个径向设置的引火部,引火部中开设贯通火盖内圈和外圈的引火孔,所述的引火部位于外环火盖上表面的下方。引火部内置,表面平整,避免因杂物覆盖设于表面的引火槽而起不到引火的作用,提高工作的可靠性。
作为优选技术手段:所述的内环火盖的中部开设向下开口的与内环混气腔相对的内环混气室,内环火盖的周向上间隔开设若干个主火通道,主火通道的一端均与内环混气室相通,其另一端均开口于内环火盖外侧立面上,并形成相互间隔开的至少一圈主焰孔,主焰孔下方的侧壁上开设一圈稳焰通道,所述的稳焰通道的外端开口于火盖外侧立表面,以形成一圈稳焰环,稳焰通道的内端通过辅焰通道与内环混气室连通,稳焰通道的外端低于内端。避免杂物、汤水等进入稳焰环,提高工作的有效性。
作为优选技术手段:稳焰通道与火盖底平面夹角为4~6°, 稳焰通道的内端与主火通道相通。稳焰通道的斜向下设置,既不会使杂物进入,特别是液体的进行,又不会发生离火的情况。
作为优选技术手段:外环引射部、内环引射部上设有螺纹孔以与紧顶螺钉连接,紧顶螺钉的头部与引射管相抵以将引射管固定在引射腔中。提高了连接的可靠性。
有益效果:
1、本技术方案通过能调节引射管与喷嘴的距离,以适应不同的气源及相对应的气压,获得合适的混合比,从而有效地提高燃烧率,节约成本,有助于降低能源损耗。由于引射管为独立零件,方便加工,加工精度高,去除引射管的燃烧器座,加工方式灵活,不需要考虑引射管的斜度,有利于降低成本。
2、第一混气腔、第二混气腔前后设置,外引射部位于两者之间,结构简单,工作可靠。
3、第一锥孔前端大,可以最大的进入混合气体;第二锥孔后端大,可以增加外环引射管内负压,增多进气量。
4、两外环引射部、一内环引射部可分开平行设置,有利于节约材料,同时制造方便,两外环引射部既作为第一混气腔和第二混气腔的结构连接件,外环引射部又作为通气通道;同样内环引射部既作为第一混气腔和内环混气腔的结构连接件,内环引射部又作为通气通道。
5、喷嘴座为一体式结构,喷嘴座结构简单,方便加工,且两接口位置错开,接口之间不发生干涉,方便装配。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去除外火盖后的F-F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2的去除外火盖后的E-E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爆破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外环火盖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内环火盖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内环火盖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内环火盖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下燃烧器座;101、第一混气腔;102、第二混气腔;103、外环引射腔;104、内环引射腔;105、外环引射部;106、内环引射部;107、内环混气腔;2、上燃烧器座;201、外环燃气槽;3、外环喷嘴;4、内环喷嘴;5、外环引射管;501、第一锥孔;502、第二锥孔;6、内环引射管;601、第三锥孔;602、第四锥孔;7、喷嘴座;701、第一通道;702、第二通道;8、外环火盖;801、引火部;802、引火孔;9、内环火盖;901、内环混气室;902、主火通道;903、稳焰通道;904、主焰孔;905、稳焰环;906、辅焰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燃烧器座及设于燃烧器座上的火盖,燃烧器座上具有进气通道并内置有混气腔;燃烧器座的顶部开设外环燃气槽201,燃烧器座设有内设引射腔的引射部,引射管插入引射腔中,并能在引射腔中轴向移动以调节引射管与喷嘴的距离。本技术方案的引射管活动,可以通过调整引射管位置的来调节空气的多少,调节燃气和空气的混合比例,可以解决各地燃气差异引起的燃烧器适用性的问题,从而有效地提高燃烧率,降低能源损耗。由于引射管为独立零件,方便加工,加工精度高,去除引射管的燃烧器座,加工方式灵活,不需要考虑引射管的斜度,有利于降低成本;本技术方案充分考虑压铸工艺不能满足引射管外小内大的抽芯工艺,采用引射管活动安装,燃烧器座可采用压铸加工工艺,降低生产成本。
其中,引射部包括外环引射部105,外环引射部105中开设外环引射腔103,外环引射腔103中嵌入外环引射管5,混气腔包括位于燃烧器座一侧的第一混气腔101、位于燃烧器座另一侧的第二混气腔102,第一混气腔101设有空气进口,第一混气腔101的侧壁设有与外环引射管5相对的外环喷嘴3,第二混气腔102与外环燃气槽201相通,外环引射管5位于混气腔、第二混气腔102之间并连通第一混气腔101、第二混气腔102。第一混气腔101、第二混气腔102前后设置,外引射部位于两者之间,结构简单,工作可靠。
为实现外环引射管5可靠的输气:外环引射管5的内孔包括第一锥孔501和与第一锥孔501同轴设置的第二锥孔502;外环引射管5的第一锥孔501的前端与喷嘴相对,外环引射管5的第一锥孔501的前端直径大于后端直径;外环引射管5的第二锥孔502的前端直径小于后端直径。第一锥孔501前端大,可以最大的进入混合气体;第二锥孔502后端大,可以增加外环引射管5内负压,增多进气量。第一锥孔501与第二锥孔502的长度之比为1:5~1:7;第一锥孔501与第二锥孔502之间可间隔设置,也可直接相连。在本实施例中,外环引射管5内孔分为三段,第一锥孔501与第二锥孔502之间设有等径孔。
引射部还包括内环引射部106,内环引射部106中开设内环引射腔104,内环引射腔104中嵌入内环引射管6,混气腔还包括内环混气腔107,第一混气腔101的侧壁设有与内环引射管6相对的内环喷嘴4,内环引射管6前端与第一混气腔101相通,内环引射管6后端与内环混合腔相通。内环引射部106连接内环引射腔104及第一混气腔101,提高连接强度。
为实现内环引射管6可靠的输气:内环引射管6的内孔包括第三锥孔601和与第三锥孔601同轴设置的第四锥孔602,第三锥孔601的前端与喷嘴相对,第三锥孔601的前端直径大于后端直径;第四锥孔602的前端直径小于后端直径。其中,第三锥孔601与第四锥孔602的长度之比为1:4~1:7,以在保证可靠输气的同时,有利于混气、进气、出气。在本实施例中第三锥孔602的长度为3mm;第三锥孔601与第四锥孔602之间可间隔设置,也可直接相连,在本实施例中,内环引射管6内孔分为三段,第三锥孔601与第四锥孔602之间设有等径孔。
为简化结构,方便制造,降低成本,提高成本率,燃烧器对称设有两外环引射部105,两外环引射部105之间设有内环引射部106,两外环引射部105和一内环引射部106以倒置的“品”字型设置。两外环引射部105、一内环引射部106可分开平行设置,有利于节约材料,同时制造方便,两外环引射部105既作为第一混气腔101和第二混气腔102的结构连接件,外环引射部105又作为通气通道;同样内环引射部106既作为第一混气腔101和内环混气腔107的结构连接件,内环引射部106又作为通气通道。外环喷嘴为两个,喷嘴负荷比较适宜,在燃烧器座尺寸适中下,引射管长度和流量设计匹配,燃烧所需的空气供应充足,可混合充分,燃烧完全。在本实施例中,采用两个外环引射管,燃烧所需的空气供应充足,空气混合能力好,且布置方便,当为单个外环引射管时,负荷大,燃烧所需空气量大,空气混合效果差。当采用三个外环引射管时,结构布置不方便。为方便点火枪的安装,其通过一跨接在两外环引射部105的连接板进行固定,连接方便,且易于拆卸。
第一混气腔101的外侧壁设有喷嘴座7,喷嘴座7为一体式结构,喷嘴座7设有第一通道701、第二通道702,第一通道701与外环喷嘴3相通,第二通道702与内环喷嘴4相通。一体结构,可靠性好,避免因密封不好,出现漏气的情况发生,简化装配步骤。
为提供装配的空间,第一通道701左右方向设置,其一端设有接口,外环喷嘴3与第一通道701垂直设置,第二通道702前后方向设置,其前端设有接口,其后端设有内环喷嘴4,第二通道702位于第一通道701的下方。喷嘴座7为一体式结构,其结构简单,方便加工,且两接口位置错开,接口之间不发生干涉,方便装配。
作为优选技术手段:燃烧器座包括下燃烧器座1和上燃烧器座2,第一混气腔101、第二混气腔102、外环引射腔103、内环引射腔104、内环混气腔107均位于下燃烧器座1中,外环燃气槽201设于上燃烧器座2中,火盖包括内环火盖9和外环火盖8,外环燃气槽201上方设有外环火盖8,内环混气腔107上方设有内环火盖9。
如图6所示,为减少引火失败情况的发生:外环火盖8设有至少一个径向设置的引火部801,引火部801中开设贯通火盖内圈和外圈的引火孔802,引火部801位于外环火盖8上表面的下方。引火部801内置,表面平整,避免因杂物覆盖设于表面的引火槽而起不到引火的作用,提高工作的可靠性。引火孔802的外端口与外环火盖8的主火孔均位于侧立面上,跟离近,可位于同一高度,引火可靠性得到有效提高。
如图7-9所示:为实现可靠的稳焰,内环火盖9的中部开设向下开口的与内环混气腔107相对的内环混气室901,内环火盖9的周向上间隔开设若干个主火通道902,主火通道902的一端均与内环混气室901相通,其另一端均开口于内环火盖9外侧立面上,并形成相互间隔开的至少一圈主焰孔904,主焰孔904下方的侧壁上开设一圈稳焰通道903,稳焰通道903的外端开口于火盖外侧立表面,以形成一圈稳焰环905,稳焰通道903的内端通过辅焰通道906与内环混气室901连通,稳焰通道903的外端低于内端。避免杂物、汤水等进入稳焰环905,提高工作的有效性。
稳焰通道903与火盖底平面夹角为5°, 稳焰通道903的内端与主火通道902相通。稳焰通道903的斜向下设置,既不会使杂物进入,特别是液体的进行,又不会发生离火的情况,稳焰通道903既通过主火通道902与内环混气室901连通,又通过辅焰通道906与内环混气室901连通,保证有足够的气量可以进入稳焰通道903,进一步地提高稳焰效果。
为提高引射管与引射部的连接可靠性,外环引射部105、内环引射部106上设有螺纹孔以与紧顶螺钉连接,紧顶螺钉的头部与引射管相抵以将引射管固定在引射腔中。
以上图1-9所示的一种燃烧器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已经体现出本实用新型实质性特点和进步,可根据实际的使用需要,在本发明的启示下,对其进行形状、结构等方面的等同修改,均在本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列。

Claims (13)

1.一种燃烧器,包括燃烧器座及设于燃烧器座上的火盖,所述的燃烧器座上具有进气通道并内置有混气腔;燃烧器座的顶部开设外环燃气槽(20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燃烧器座设有内设引射腔的引射部,引射管插入引射腔中,并能在引射腔中轴向移动以调节引射管与喷嘴的距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引射部包括外环引射部(105),外环引射部(105)中开设外环引射腔(103),所述的外环引射腔(103)中嵌入外环引射管(5),所述的混气腔包括位于燃烧器座一侧的第一混气腔(101)、位于燃烧器座另一侧的第二混气腔(102),所述的第一混气腔(101)设有空气进口,第一混气腔(101)的侧壁设有与外环引射管(5)相对的外环喷嘴(3),第二混气腔(102)与外环燃气槽(201)相通,所述的外环引射管(5)位于混气腔、第二混气腔(102)之间并连通第一混气腔(101)、第二混气腔(10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环引射管(5)的内孔包括第一锥孔(501)和与第一锥孔(501)同轴设置的第二锥孔(502);外环引射管(5)的第一锥孔(501)的前端与喷嘴相对,外环引射管(5)的第一锥孔(501)的前端直径大于后端直径;外环引射管(5)的第二锥孔(502)的前端直径小于后端直径。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引射部还包括内环引射部(106),内环引射部(106)中开设内环引射腔(104),内环引射腔(104)中嵌入内环引射管(6),所述的混气腔还包括内环混气腔(107),第一混气腔(101)的侧壁设有与内环引射管(6)相对的内环喷嘴(4),内环引射管(6)前端与第一混气腔(101)相通,内环引射管(6)后端与内环混合腔相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环引射管(6)的内孔包括第三锥孔(601)和与第三锥孔(601)同轴设置的第四锥孔(602),第三锥孔(601)的前端与喷嘴相对,第三锥孔(601)的前端直径大于后端直径;第四锥孔(602)的前端直径小于后端直径。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燃烧器对称设有两外环引射部(105),两外环引射部(105)之间设有内环引射部(106),两外环引射部(105)和一内环引射部以倒置的“品”字型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混气腔(101)的外侧壁设有喷嘴座(7),所述的喷嘴座(7)为一体式结构,所述的喷嘴座(7)设有第一通道(701)、第二通道(702),所述的第一通道(701)与外环喷嘴(3)相通,所述的第二通道(702)与内环喷嘴(4)相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通道(701)左右方向设置,其一端设有接口,外环喷嘴(3)与第一通道(701)垂直设置,所述的第二通道(702)前后方向设置,其前端设有接口,其后端设有所述的内环喷嘴(4),所述的第二通道(702)位于第一通道(701)的下方。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燃烧器座包括下燃烧器座(1)和上燃烧器座( 2),所述的第一混气腔(101)、第二混气腔(102)、外环引射腔(103)、内环引射腔(104)、内环混气腔(107)均位于下燃烧器座(1)中,所述的外环燃气槽(201)设于上燃烧器座( 2)中,所述的火盖包括内环火盖(9)和外环火盖(8),所述的外环燃气槽(201)上方设有所述的外环火盖(8),所述的内环混气腔(107)上方设有所述的内环火盖(9)。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环火盖(8)设有至少一个径向设置的引火部(801),引火部(801)中开设贯通火盖内圈和外圈的引火孔(802),所述的引火部(801)位于外环火盖(8)上表面的下方。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环火盖(9)的中部开设向下开口的与内环混气腔(107)相对的内环混气室(901),内环火盖(9)的周向上间隔开设若干个主火通道(902),主火通道(902)的一端均与内环混气室(901)相通,其另一端均开口于内环火盖(9)外侧立面上,并形成相互间隔开的至少一圈主焰孔(904),主焰孔(904)下方的侧壁上开设一圈稳焰通道(903),所述的稳焰通道(903)的外端开口于火盖外侧立表面,以形成一圈稳焰环(905),稳焰通道(903)的内端通过辅焰通道(906)与内环混气室(901)连通,稳焰通道(903)的外端低于内端。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一种燃烧器,其特征在于:稳焰通道(903)与火盖底平面夹角为4~6°, 稳焰通道(903)的内端与主火通道(902)相通。
13.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燃烧器,其特征在于:外环引射部(105)、内环引射部(106)上设有螺纹孔以与紧顶螺钉连接,紧顶螺钉的头部与引射管相抵以将引射管固定在引射腔中。
CN201821378335.7U 2018-08-24 2018-08-24 一种燃烧器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916538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378335.7U CN209165387U (zh) 2018-08-24 2018-08-24 一种燃烧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378335.7U CN209165387U (zh) 2018-08-24 2018-08-24 一种燃烧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165387U true CN209165387U (zh) 2019-07-26

Family

ID=673301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378335.7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9165387U (zh) 2018-08-24 2018-08-24 一种燃烧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16538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954306A (zh) * 2018-08-24 2018-12-07 浙江帅丰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燃烧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954306A (zh) * 2018-08-24 2018-12-07 浙江帅丰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燃烧器
CN108954306B (zh) * 2018-08-24 2024-05-17 浙江帅丰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燃烧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439809B (zh) 一种上进风三环火大功率燃烧器
CN108954306A (zh) 一种燃烧器
CN209165387U (zh) 一种燃烧器
CN206247328U (zh) 一种用于燃气灶具的燃烧器
CN103175203B (zh) 上进风燃烧器
CN104896476A (zh) 一种高效节能环保式燃烧器
CN203501170U (zh) 一种大气式燃烧器
CN106439811B (zh) 一种易清洁式灶具燃烧器
CN108518678A (zh) 一种可调节一次空气的上进风三环火大功率燃烧器
CN103742909B (zh) 一种具有双引射器的上进风燃烧器
CN206556013U (zh) 一种易清洁式灶具燃烧器
CN210398910U (zh) 一种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
CN210291876U (zh) 节能燃气灶头
CN207797124U (zh) 开放式燃烧器及灶具
CN209054554U (zh) 一种低氮氧化物燃烧器
CN203907612U (zh) 一种带盖板的上进风燃烧器
CN101865480A (zh) 一种新型节能燃烧系统
CN203907609U (zh) 一种具有双引射器的上进风燃烧器
CN216591706U (zh) 一种用于上进风燃烧器的混气环及上进风燃烧器
CN207778438U (zh) 一种引射管隐藏式灶具燃烧器
CN203413631U (zh) 具有多个引射系统的完全上进风三喷燃烧器
CN214172224U (zh) 炉头、燃烧器及燃气灶具
CN205535814U (zh) 一种灶具燃烧器的炉头
CN213810613U (zh) 炉头、燃烧器及燃气灶具
CN220981333U (zh) 燃气用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312400 No. 100, Wuhe West Road, Shengzhou, Shaoxing, Zhejiang

Patentee after: ZHEJIANG SANFER ELECTRIC Co.,Ltd.

Address before: No. 157, Putian Avenue, Shengzhou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Shaoxing, Zhejiang 312400

Patentee before: ZHEJIANG SANFER ELECTRIC Co.,Lt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726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40517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726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4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