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161533U - 出水组件和水处理装置 - Google Patents

出水组件和水处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161533U
CN209161533U CN201820811954.4U CN201820811954U CN209161533U CN 209161533 U CN209161533 U CN 209161533U CN 201820811954 U CN201820811954 U CN 201820811954U CN 209161533 U CN209161533 U CN 20916153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flow
outlet
pedestal
stea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811954.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曾振杰
杨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Foshan Shunde Midea Water Dispenser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Foshan Shunde Midea Water Dispenser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Foshan Shunde Midea Water Dispenser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811954.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16153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16153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16153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Nozz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出水组件和水处理装置。其中,出水组件,用于水处理装置,包括:底座,及与底座限定出流道腔的上盖;进水管,设置在上盖上,与流道腔相连通;蒸汽腔室,由上盖限定而成,并向背离底座的方向突出;蒸汽管道,穿设在底座上,蒸汽管道的一端与大气相通,蒸汽通道的另一端伸入蒸汽腔室;出水口,开置在底座上,并位于蒸汽管道背离进水管的一侧;出水管,设置在底座上,并与出水口相连通。本实用新型通过合理设置出水组件的结构,实现了水流与蒸汽的分离,减少了混合在水流中的蒸汽的量,在减缓产生蒸汽的同时使得水流可以平缓且集中的流出出水组件,进而降低了蒸汽对水流的影响,避免了安全事故的发生。

Description

出水组件和水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处理装置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出水组件和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当利用水处理装置处理热水(尤其是水的温度较高)时,在水处理装置内就会产生大量蒸汽,热水与蒸汽相混合,就会造成水处理装置的出水不连续、出水水流飘动,喷水汽等现象,使得用户体验变差,甚至有烫伤的危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出水组件。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种水处理装置。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出水组件,用于水处理装置,包括:底座,及与底座限定出流道腔的上盖;进水管,设置在上盖上,与流道腔相连通;蒸汽腔室,由上盖限定而成,并向背离底座的方向突出;蒸汽管道,穿设在底座上,蒸汽管道的一端与大气相通,蒸汽管道的另一端伸入蒸汽腔室;出水口,开置在底座上,并位于蒸汽管道背离进水管的一侧;出水管,设置在底座上,并与出水口相连通。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出水组件包括:底座、进水管、蒸汽腔室、蒸汽管道、出水口和出水管。通过合理设置出水组件的结构,使得含有蒸汽的水流(特别是热水)由进水管流入流道腔,由于蒸汽腔室向背离流道腔的方向突出,且蒸汽的密度比空气小,蒸汽飘向上方进而进入蒸汽腔室,蒸汽管道与蒸汽腔室相连通,故,蒸汽腔室内的蒸汽流入蒸汽管道的另一端,由蒸汽管道的一端排出出水组件。同时,水流在流道腔内流转,进而借由出水口和出水管流出出水组件,该结构设置实现了水流与蒸汽的分离,减少了混合在水流中的蒸汽的量,进而减缓了水流中的分子的碰撞,降低了液面附近的分子的动能,在减缓产生蒸汽的同时使得水流可以平缓且集中的流出出水组件,进而降低了蒸汽对水流的影响,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因水流中混有大量蒸汽而导致出水不连续、出水水流飘动,喷水汽的问题,实现了出水组件出水的流畅性及连续性,避免了安全事故的发生,提升了产品的使用可靠性及稳定性。同时,蒸汽腔室由上盖限定而成,向背离底座的方向突出,即,合理利用水处理装置的现有内部结构,在保证单位时间内的水流的流量的同时,实现了对蒸汽的流通路径的限定,避免了对出水组件的结构的大规模改进及新的部件的投入,降低了改造成本,提升了产品的使用性能。
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出水组件,还可以具有以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底座的底壁呈倾斜设置,底壁设置有出水管的一侧低于底壁相对于进水管的另一侧。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合理设置底座的底壁的结构,使得底座的底壁呈倾斜设置,且使底壁设置有出水管的一侧低于底壁相对于进水管的另一侧,避免了动力装置的投入,借由重力的作用作为水流的流动动力,使得水流由进水管向出水管方向流动,即,限定了水流由高往低的流动方向,保证了水流流动的顺畅性及持续性,不会出现水流飘动的情况。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出水组件还包括:凸出部,设置在底座相对于进水管的位置处,以使自进水管流入的水流冲击在凸出部上。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底座相对于进水管的位置处设置凸出部,当水流由进水管流入流道腔内时,水流第一时间与凸出部相碰撞,使得进入的水流的冲击力被分散,这样,加速了液面附近的分子的碰撞,增大了该处的分子的动能,加速了蒸汽与水流相分离,且由于凸出部与进水管相对而设,故,使得水流与凸出部的碰撞处位于流道腔的前端,因而提早了蒸汽与水流分离的时间,使得蒸汽与水流分离的更彻底,进而降低了蒸汽对水流的影响。具体地,凸出部的外壁可为圆滑过渡的曲面亦可为具有多个棱角的曲面,该结构设置增大了凸出部与水流的接触面积,使得水流被分散的更彻底,进而保证了蒸汽与水流分离的可靠性。当然,凸出部的数量可为一个或多个。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出水组件还包括:至少两个限流板,设置在底座上并向上盖方向延伸;至少两个限流板间隔设置,至少两个限流板中的任两个之间形成导流通道。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底座上设置至少两个限流板,使得至少两个限流板间隔设置,至少两个限流板中的任两个之间形成导流通道,导流通道使得水流的流动路径变窄,进而增加了水流的折转,减小了水流的流动动能,减缓了水流的流速,为蒸汽与水流的分离提供了时间和空间,有利于水流和蒸汽的分离;进一步地,该导流通道的设置可以起到集流的作用,减少了水流的流动分离、脱流、旋涡等现象的出现的频次,进而降低了水流的流动噪声,提升了产品的使用性能,同时,该至少两个限流板的设置增强了底座的结构强度,减轻了流道腔的振动,有利于降噪。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至少两个限流板位于蒸汽管道与进水管之间。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合理设置至少两个限流板的位置,使得至少两个限流板位于蒸汽管道与进水管之间,延长了水流的流动路径,这样由进水管进入的含有蒸汽的水流与流道腔的内壁及至少两个限流板相碰撞,进而增强了水流中的分子的碰撞,提高了液面附近的分子的动能,加速了蒸汽与水流的分离,保证了蒸汽与水流的有效分离。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出水组件还包括:限位板,限位板设置在上盖上,并向底座的方向延伸,限位板与底壁不相接触;限位板位于蒸汽管道与至少两个限流板之间。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上盖上设置限位板,并使限位板向底座的方向延伸,由于蒸汽的密度比空气小,蒸汽会漂浮在上方,限位板对蒸汽起到阻挡的作用,以减少水流中的蒸汽量,减缓刚进入到流道腔中的蒸汽带动水流造成的冲击,保证了水流流动的稳定性及平缓性;进一步地,限位板位于蒸汽管道与至少两个限流板之间,限位板与至少两个限流板实现了对蒸汽和水流进行全方位、多角度及多维度的接触,进而保证了二者分离的彻底性,同时,限位板的结构设置可使得部分蒸汽由于与限位板的碰撞而液化成水滴,最终重新汇流至水流中。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出水组件还包括:中心出水管,位于出水管内;中心出水管穿过出水口并伸入流道腔,中心出水管伸入流道腔的一端朝向水流方向的一侧设置有进水缺口;两个挡流板,位于出水口朝向水流方向的一侧,两个挡流板设置在底座上并分别连接进水缺口的两侧,两个挡流板分别向底座的两个相对侧壁的方向延伸,水流被两个挡流板导向自中心出水管流出形成第一出水流道。
在该技术方案中,出水组件还包括:中心出水管和两个挡流板。当水流流到出水管处时,水流借由中心出水管的缺口流出出水组件,两个挡流板地设置起到阻挡水流的作用,使得水流向缺口方向聚集,进而限制流水在第一出水流道内的流动方向,以保证水流排出的连续性及彻底性;进一步地,通过在中心出水管伸入流道腔的一端朝向水流方向的一侧设置进水缺口,使得缺口朝向水流的流动方向,进而保证水流借由重力作用流向出水管时,水流可第一时间与缺口相接触,进而使得了水流被及时排出,不会造成断流,且可避免出水组件内积水的情况发生。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进水缺口由顶至底贯穿中心出水管伸入流道腔的部分,并朝向蒸汽管道。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合理设置缺口的位置,使得进水缺口由顶至底贯穿中心出水管伸入流道腔的部分,增大了缺口与水流的接触面积,进而增大了单位时间内由缺口排出的水流的量,加速了水流的排出,同时,该结构设置便于加工,可一次成型,生产成本低。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两个挡流板自底座向上盖延伸且与上盖之间不相接触,水流经两个挡流板与上盖之间的间隙流至出水口并经出水管流出形成第二出水流道。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使得两个挡流板与上盖之间不相接触,这样,当出水组件的进水量较多,且缺口无法满足当前的排水需求时,两个挡流板处的水流的水位逐渐上升,当上升至两个挡流板与上盖间的间隙处时,水流经由第二出水流道排出出水组件,第二出水流道与第一出水流道相配合,第一出水流道为主出水流道,第二出水流道为辅助出水流道,该结构设置避免了出水组件积水的情况发生,保证出水组件出水的顺畅性。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中心出水管的出水端面位于出水管的出水端面之上。
在该技术方案中,中心出水管的出水端面位于出水管的出水端面之上,这样,从中心出水管路流出的水流可与从出水管流出的水流聚集在一起,使得水流的水柱稳定,不会出现分叉及水流飘动的情况,保证了出水组件出水的集中性及连续性。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出水管还包括:导流部,围设在出水管的内管壁上,并位于出水管的出水端,导流部的内径不大于中心出水管的内径。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使导流部围设在出水管的内管壁上,并位于出水管的出水端,同时通过设置使得导流部的内径不大于中心出水管的内径,限制了由中心出水管和出水管流出的水流的流动路径,使得水流被聚拢、交汇在一起,减缓了水流的动能,避免水流分叉甚至是喷射出出水组件的情况发生。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种水处理装置,包括:如第一方面中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出水组件。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水处理装置,因包括如第一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出水组件,因此具有上述出水组件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做一一陈述。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水处理装置还包括:加热体,用于加热水,与出水组件的进水口相连通;水处理装置可以为以下任一种:净饮机、饮水机、净水机、直饮机。
在该技术方案中,水处理装置还包括:加热体,通过设置加热体,使得可根据用户的实际使用需求利用加热体实现对水流的加热,以保证出水组件流出的水为热水。具体地,水处理装置可以为以下任一种:净饮机、饮水机、净水机、直饮机。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出水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出水组件的主视图;
图3为图2所示实施例的出水组件的右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出水组件的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出水组件的第一角度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出水组件的第二角度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出水组件的第三角度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7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出水组件,10底座,20上盖,30进水管,40蒸汽腔室,50蒸汽管道,60出水口,70出水管,80凸出部,90限流板,100限位板,110中心出水管,120进水缺口,130挡流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7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所述出水组件1 和水处理装置。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出水组件1,用于水处理装置,包括:底座10,及与底座10限定出流道腔的上盖20;进水管30,设置在上盖20上,与流道腔相连通;蒸汽腔室40,由上盖20限定而成,并向背离底座10的方向突出;蒸汽管道50,穿设在底座 10上,蒸汽管道50的一端与大气相通,蒸汽管道50的另一端伸入蒸汽腔室40;出水口60,开置在底座10上,并位于蒸汽管道50背离进水管30 的一侧;出水管70,设置在底座10上,并与出水口60相连通。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出水组件1包括:底座10、进水管30、蒸汽腔室40、蒸汽管道50、出水口60和出水管70。通过合理设置出水组件1的结构,使得含有蒸汽的水流(特别是热水)由进水管30流入流道腔,由于蒸汽腔室40向背离流道腔的方向突出,且蒸汽的密度比空气小,蒸汽飘向上方进而进入蒸汽腔室40,蒸汽管道50与蒸汽腔室40相连通,故,蒸汽腔室40内的蒸汽流入蒸汽管道50的另一端,由蒸汽管道50的一端排出出水组件1。同时,水流在流道腔内流转,进而借由出水口60和出水管70 流出出水组件1,该结构设置实现了水流与蒸汽的分离,减少了混合在水流中的蒸汽的量,进而减缓了水流中的分子的碰撞,降低了液面附近的分子的动能,在减缓产生蒸汽的同时使得水流可以平缓且集中的流出出水组件1,进而降低了蒸汽对水流的影响,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因水流中混有大量蒸汽而导致出水不连续、出水水流飘动,喷水汽的问题,实现了出水组件1出水的流畅性及连续性,避免了安全事故的发生,提升了产品的使用可靠性及稳定性。同时,蒸汽腔室40由上盖20限定而成,向背离底座10 的方向突出,即,合理利用水处理装置的现有内部结构,在保证单位时间内的水流的流量的同时,实现了对蒸汽的流通路径的限定,避免了对出水组件1的结构的大规模改进及新的部件的投入,降低了改造成本,提升了产品的使用性能。具体地,如图4所示,实线箭头指示了水流的流动方向,虚线箭头指示了蒸汽的流动方向。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4所示,底座10的底壁呈倾斜设置,底壁设置有出水管70的一侧低于底壁相对于进水管30的另一侧。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合理设置底座10的底壁的结构,使得底座10的底壁呈倾斜设置,且使底壁设置有出水管70的一侧低于底壁相对于进水管 30的另一侧,避免了动力装置的投入,借由重力的作用作为水流的流动动力,使得水流由进水管30向出水管70方向流动,即,限定了水流由高往低的流动方向,保证了水流流动的顺畅性及持续性,不会出现水流飘动的情况。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4至图7所示,出水组件1还包括:凸出部80,设置在底座10相对于进水管30的位置处,以使自进水管30流入的水流冲击在凸出部80上。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在底座10相对于进水管30的位置处设置凸出部 80,当水流由进水管30流入流道腔内时,水流第一时间与凸出部80相碰撞,使得进入的水流的冲击力被分散,这样,加速了液面附近的分子的碰撞,增大了该处的分子的动能,加速了蒸汽与水流相分离,且由于凸出部 80与进水管30相对而设,故,使得水流与凸出部80的碰撞处位于流道腔的前端,因而提早了蒸汽与水流分离的时间,使得蒸汽与水流分离的更彻底,进而降低了蒸汽对水流的影响。具体地,凸出部80的外壁可为圆滑过渡的曲面亦可为具有多个棱角的曲面,该结构设置增大了凸出部80与水流的接触面积,使得水流被分散的更彻底,进而保证了蒸汽与水流分离的可靠性。当然,凸出部80的数量可为一个或多个。具体地,如图5所示,实线箭头指示了水流的流动方向,虚线箭头指示了蒸汽的流动方向。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4至图7所示,出水组件1还包括:至少两个限流板90,设置在底座10上并向上盖20方向延伸;至少两个限流板90间隔设置,至少两个限流板90中的任两个之间形成导流通道。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在底座10上设置至少两个限流板90,使得至少两个限流板90间隔设置,至少两个限流板90中的任两个之间形成导流通道,导流通道使得水流的流动路径变窄,进而增加了水流的折转,减小了水流的流动动能,减缓了水流的流速,为蒸汽与水流的分离提供了时间和空间,有利于水流和蒸汽的分离;进一步地,该导流通道的设置可以起到集流的作用,减少了水流的流动分离、脱流、旋涡等现象的出现的频次,进而降低了水流的流动噪声,提升了产品的使用性能,同时,该至少两个限流板90地设置增强了底座10的结构强度,减轻了流道腔的振动,有利于降噪。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4所示,至少两个限流板90位于蒸汽管道50与进水管30之间。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合理设置至少两个限流板90的位置,使得至少两个限流板90位于蒸汽管道50与进水管30之间,延长了水流的流动路径,这样由进水管30进入的含有蒸汽的水流与流道腔的内壁及至少两个限流板90相碰撞,进而增强了水流中的分子的碰撞,提高了液面附近的分子的动能,加速了蒸汽与水流的分离,保证了蒸汽与水流的有效分离。
具体实施例中,至少两个限流板90位于凸出部80与蒸汽管道50之间,这样由进水管30进入的含有蒸汽的水流首先与凸出部80相碰撞,进而再与流道腔的内壁及至少两个限流板90相碰撞,增强了水流中的分子的碰撞,提高了液面附近的分子的动能,加速了蒸汽与水流的分离,保证了蒸汽与水流的有效分离。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4所示,出水组件1还包括:限位板100,限位板100设置在上盖20上,并向底座10的方向延伸,限位板100与底壁不相接触;限位板100位于蒸汽管道50与至少两个限流板90之间。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在上盖20上设置限位板100,并使限位板100向底座10的方向延伸,由于蒸汽的密度比空气小,蒸汽会漂浮在上方,限位板100对蒸汽起到阻挡的作用,以减少水流中的蒸汽量,减缓刚进入到流道腔中的蒸汽带动水流造成的冲击,保证了水流流动的稳定性及平缓性;进一步地,限位板100位于蒸汽管道50与至少两个限流板90之间,限位板100与至少两个限流板90实现了对蒸汽和水流进行全方位、多角度及多维度的接触,进而保证了二者分离的彻底性,同时,限位板100的结构设置可使得部分蒸汽由于与限位板100的碰撞而液化成水滴,最终重新汇流至水流中。
具体实施例中,限位板100位于蒸汽管道50与凸出部80之间,这样由进水管30进入的含有蒸汽的水流首先与凸出部80相碰撞,进而再与流道腔的内壁及限位板100相碰撞,增强了水流中的分子的碰撞,提高了液面附近的分子的动能,加速了蒸汽与水流的分离,保证了蒸汽与水流的有效分离。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4至图7所示,出水组件1还包括:中心出水管110,位于出水管70内;中心出水管110穿过出水口60并伸入流道腔,中心出水管110伸入流道腔的一端朝向水流方向的一侧设置有进水缺口120;两个挡流板130,位于出水口60朝向水流方向的一侧,两个挡流板130设置在底座10上并分别连接进水缺口120的两侧,两个挡流板130分别向底座10的两个相对侧壁的方向延伸,水流被两个挡流板130导向自中心出水管110流出形成第一出水流道。
在该实施例中,出水组件1还包括:中心出水管110和两个挡流板130。当水流流到出水管70处时,水流借由中心出水管110的进水缺口120流出出水组件1,两个挡流板130地设置起到阻挡水流的作用,使得水流向缺口方向聚集,进而限制流水在第一出水流道内的流动方向,以保证水流排出的连续性及彻底性;进一步地,通过在中心出水管110伸入流道腔的一端朝向水流方向的一侧设置进水缺口120,使得进水缺口120朝向水流的流动方向,进而保证水流借由重力作用流向出水管70时,水流可第一时间与进水缺口120相接触,进而使得了水流被及时排出,不会造成断流,且可避免出水组件1内积水的情况发生。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进水缺口120由顶至底贯穿中心出水管110伸入流道腔的部分,并朝向蒸汽管道50。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合理设置进水缺口120的位置,使得进水缺口120 由顶至底贯穿中心出水管110伸入流道腔的部分,增大了进水缺口120与水流的接触面积,进而增大了单位时间内由进水缺口120排出的水流的量,加速了水流的排出,同时,该结构设置便于加工,可一次成型,生产成本低。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两个挡流板130自底座10向上盖20延伸且与上盖20之间不相接触,水流经两个挡流板130与上盖20 之间的间隙流至出水口60并经出水管70流出形成第二出水流道。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设置使得两个挡流板130与上盖20之间不相接触,这样,当出水组件1的进水量较多,且进水缺口120无法满足当前的排水需求时,两个挡流板130处的水流的水位逐渐上升,当上升至两个挡流板 130与上盖20间的间隙处时,水流经由第二出水流道排出出水组件1,第二出水流道与第一出水流道相配合,第一出水流道为主出水流道,第二出水流道为辅助出水流道,该结构设置避免了出水组件1积水的情况发生,保证出水组件1出水的顺畅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4所示,中心出水管110 的出水端面位于出水管70的出水端面之上。
在该实施例中,中心出水管110的出水端面位于出水管70的出水端面之上,这样,从中心出水管110路流出的水流可与从出水管70流出的水流聚集在一起,使得水流的水柱稳定,不会出现分叉及水流飘动的情况,保证了出水组件1出水的集中性及连续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出水管70还包括:导流部,围设在出水管70的内管壁上,并位于出水管70的出水端,导流部的内径不大于中心出水管110的内径。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使导流部围设在出水管70的内管壁上,并位于出水管70的出水端,同时通过设置使得导流部的内径不大于中心出水管110 的内径,限制了由中心出水管110和出水管70流出的水流的流动路径,使得水流被聚拢、交汇在一起,减缓了水流的动能,避免水流分叉甚至是喷射出出水组件1的情况发生。
具体地,导流部与出水管70为一体式结构,因为一体式结构的力学性能好,因而能够确保导流部与出水管70之间的连接强度,此外,还可将导流部与出水管70一体制成,批量生产,以提高产品的生产效率,降低产品的生产加工成本。
具体实施例中,导流部与出水管70为分体式结构,导流部以粘附或利用紧固件紧固的方式与出水管70装配在一起,该结构设置便于安装及后续的拆卸维护,生产成本低,便于量产。
具体实施例中,含有蒸汽的热水由进水管30流入流道腔后,碰到底座 10上的凸出部80,随后由于至少两个限流板90的存在,水流只能优先从其中间的导流通道流出;水流经过限位板100后,水流中的蒸汽会往上升进入到蒸汽腔室40,蒸汽通过蒸汽管道50排出,底部水流继续往前,到达两个挡流板130处时,水流被挡住,先从两个挡流板130中间的进水缺口120流出,当进水量较多时,未从进水缺口120流出的水会使得两个挡流板130前的水位逐步上升,最后越过两个挡流板130,通过环形出水口流出。
具体实施例中,凸出部80的作用为:进入的水流冲击力被分散;至少两个限流板90的作用为将流道变小,有利于水流和蒸汽分散;限位板100 可挡住部分蒸汽,减少水流中蒸汽量,同时,限位板100还能减缓刚进入到流道腔中的蒸汽带动水流造成的冲击;蒸汽腔室40的位置位于整个流道腔中的最高位,有利于集气;在出水前,单独设置蒸汽管道50排出蒸汽,提前将蒸汽与水分离,不让蒸汽从出水端流出,大幅减少蒸汽对出水的影响;挡流板130的设置,有利于中心出水管110内的水量充沛,不会造成断流;环形出水口保证在大进水量的情况下,出水不会限流;中心出水管 110的出水端面位于出水管70的出水端面之上,这样可以聚集由中心出水管110流出的水流和由出水管70流出的水流,使得出水水柱稳定,不会飘;底面设置成一个斜面,其特点是上游位置高于下游位置,保证出水动力和流向。
具体实施例中,出水组件1可为一体式结构,亦可出水组件1为分体式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实施例,还提出了一种水处理装置,包括:如第一方面实施例所述的出水组件1。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水处理装置,因包括如第一方面实施例所述的出水组件1,因此具有上述出水组件1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做一一陈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水处理装置还包括:加热体,用于加热水,与出水组件1的进水口相连通;水处理装置可以为以下任一种:净饮机、饮水机、净水机、直饮机。
在该实施例中,水处理装置还包括:加热体,通过设置加热体,使得可根据用户的实际使用需求利用加热体实现对水流的加热,以保证出水组件1流出的水为热水。具体地,水处理装置可以为以下任一种:净饮机、饮水机、净水机、直饮机。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3)

1.一种出水组件,用于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座,及与所述底座限定出流道腔的上盖;
进水管,设置在所述上盖上,与所述流道腔相连通;
蒸汽腔室,由所述上盖限定而成,并向背离所述底座的方向突出;
蒸汽管道,穿设在所述底座上,所述蒸汽管道的一端与大气相通,所述蒸汽管道的另一端伸入所述蒸汽腔室;
出水口,开置在所述底座上,并位于所述蒸汽管道背离所述进水管的一侧;
出水管,设置在所述底座上,并与所述出水口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出水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座的底壁呈倾斜设置,所述底壁设置有出水管的一侧低于所述底壁相对于所述进水管的另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出水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凸出部,设置在所述底座相对于所述进水管的位置处,以使自所述进水管流入的水流冲击在所述凸出部上。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出水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至少两个限流板,设置在所述底座上并向所述上盖方向延伸;
所述至少两个限流板间隔设置,所述至少两个限流板中的任两个之间形成导流通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出水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至少两个限流板位于所述蒸汽管道与所述进水管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出水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限位板,所述限位板设置在所述上盖上,并向所述底座的方向延伸,所述限位板与所述底壁不相接触;
所述限位板位于所述蒸汽管道与所述至少两个限流板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出水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中心出水管,位于所述出水管内;
所述中心出水管穿过所述出水口并伸入所述流道腔,所述中心出水管伸入所述流道腔的一端朝向水流方向的一侧设置有进水缺口;
两个挡流板,位于所述出水口朝向水流方向的一侧,所述两个挡流板设置在所述底座上并分别连接所述进水缺口的两侧,所述两个挡流板分别向所述底座的两个相对侧壁的方向延伸,水流被所述两个挡流板导向自所述中心出水管流出形成第一出水流道。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出水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进水缺口由顶至底贯穿所述中心出水管伸入所述流道腔的部分,并朝向所述蒸汽管道。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出水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两个挡流板自所述底座向所述上盖延伸且与上盖之间不相接触,水流经所述两个挡流板与所述上盖之间的间隙流至所述出水口并经所述出水管流出形成第二出水流道。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出水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心出水管的出水端面位于所述出水管的出水端面之上。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出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管还包括:
导流部,围设在所述出水管的内管壁上,并位于所述出水管的出水端,所述导流部的内径不大于所述中心出水管的内径。
12.一种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出水组件。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加热体,用于加热水,与所述出水组件的进水口相连通;
所述水处理装置可以为以下任一种:净饮机、饮水机、净水机、直饮机。
CN201820811954.4U 2018-05-29 2018-05-29 出水组件和水处理装置 Active CN20916153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811954.4U CN209161533U (zh) 2018-05-29 2018-05-29 出水组件和水处理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811954.4U CN209161533U (zh) 2018-05-29 2018-05-29 出水组件和水处理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161533U true CN209161533U (zh) 2019-07-26

Family

ID=673267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811954.4U Active CN209161533U (zh) 2018-05-29 2018-05-29 出水组件和水处理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16153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70205A (zh) * 2019-05-15 2019-08-27 宁波祈禧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水汽分离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70205A (zh) * 2019-05-15 2019-08-27 宁波祈禧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水汽分离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DK177387B1 (en) A flotation unit for purifying water, such as a CFU (Compact Flotation Unit)
RU2012120782A (ru) Картридж приготовления напитков
CN102824817B (zh) 一种无导流板的环流进料分布器
CN104971553B (zh) 一种多级复合型高效气液分离装置
CN104776540A (zh) 具有新型结构的雾化加湿器
AU2020378113B2 (en) A gas-liquid separation device for co2 flooding produced fluid
CN102671502B (zh) 气液惯性分离与分布耦合单元及应用其的分离器
CN209161533U (zh) 出水组件和水处理装置
CN107952292A (zh) 一种通量可调式文丘里-旋流耦合型高效除雾凝并器
CN104084330A (zh) 一种火电厂脱硫废水高效雾化成核的两级雾化喷嘴
CN206582922U (zh) 运水烟罩及其挡油斜板
CN204746063U (zh) 脱硫塔烟气喷嘴及脱硫装置
CN204678588U (zh) 具有新型结构的雾化加湿器
CN206071890U (zh) 一种增强自吸的旋涡复合泵
CN110496420A (zh) 一种连续式油水分离设备
CN205462757U (zh) 一种自带整流装置的反击式环空喷射吸气搅拌式浮选机
CN209438328U (zh) 用于热湿烟气吸收塔内的积液布气装置
CN203030164U (zh) 一种无导流板的环流进料分布器
CN202590549U (zh) 废气吸收除尘装置
CN206343037U (zh) 气液撞击流油烟净化装置
CN202555120U (zh) 一种气液交换装置
CN2616280Y (zh) 高效湿式脱硫除尘装置
CN217539774U (zh) 一种水龙头及净热一体装置
CN215190960U (zh) 即热式开水机水汽分离盒
CN216843375U (zh) 净水龙头的水汽分离结构和净水龙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