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678588U - 具有新型结构的雾化加湿器 - Google Patents

具有新型结构的雾化加湿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678588U
CN204678588U CN201520250586.7U CN201520250586U CN204678588U CN 204678588 U CN204678588 U CN 204678588U CN 201520250586 U CN201520250586 U CN 201520250586U CN 204678588 U CN204678588 U CN 20467858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ist passage
window
lead
cavity volume
atomizing humidifi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250586.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勇雄
冯锦云
陈国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NANHAI KERI ELECTRON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NANHAI KERI 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NANHAI KERI ELECTRON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NANHAI KERI 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250586.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67858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67858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678588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具有新型结构的雾化加湿器,包括盛液容腔、能够对所述盛液容腔内液体予以雾化的超声雾化发生器、设置在所述盛液容腔中的导雾通道和与所述导雾通道连通的出雾口,所述超声雾化发生器位于所述导雾通道的进口部的投影区域内;所述导雾通道的壁体上设置有能够过风的窗口,所述窗口的顶壁呈拱形。根据上述的技术方案,在所述导雾通道的壁体上设置有能够过风的窗口,并且所述窗口的顶壁呈拱形的结构,为实现尽可能消除液滴的噪音提供了可能。由于具有上述特点和优点,为此可以应用到雾化加湿器等类似产品中。

Description

具有新型结构的雾化加湿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对空气予以加湿的雾化加湿器,特别涉及通过超声雾化方式对水或类似液体予以雾化从而可以对室内空气予以加湿的设备。
背景技术
在干燥的冬季或干燥的地区,空气中的水分一般比较少,人们如果长期居住在这种环境中,往往会觉得不舒适,为了增加空气中的湿度,人们会往往使用到雾化加湿器。比较典型的加湿器的结构从申请人的在先申请的发明专利201410037099.2所披露的技术方案中可以得知。该专利披露了一种具有新型出雾结构的超声雾化加湿器,具体见图1,所述加湿器包括外壳体1,所述外壳体1内设置有盛液容腔2、设置在所述盛液容腔2的底部并能够对盛液容腔2中的液体予以雾化的超声雾化发生器32,以及设置在所述盛液容腔2右侧的储水箱3,所述盛液容腔2和所述储水箱3之间设置有同样收容于所述外壳体1内的连通管6,所述连通管6把所述盛液容腔2和储水箱3连接为连通器,为此,所述储水箱3能够及时地为所述盛液容腔2补给液体。在所述盛液容腔2的正上方还设置有呈筒状的导雾通道4,所述导雾通道4与喷嘴5相通。大部分的雾化气体都能够通过所述导雾通道4由风输送出所述外壳体1外,而小部分雾化气体会粘附在所述导雾通道4的内壁上,并逐渐汇集而形成水珠。水珠依靠自身的重力沿所述导雾通道4的内壁往下爬行,最后脱离所述导雾通道4直接坠落到所述盛液容腔2内。而由于所述导雾通道4的下端区域远离所述盛液容腔2内的液面,为此当所述水珠坠落到所述盛液容腔2内并撞击所述盛液容腔2内的液面时会产生一定规律的“滴、滴、滴”噪音,而且在更深人静的夜晚会更加明显,非常烦人。
针对上述的技术问题,在专利201310410656.6所披露的加湿器中披露了一种解决方案,所述加湿器,包括雾化片、水槽和用于排放雾化水滴的风道,其中,该加湿器还包括设置在水槽与风道之间,且其集液面用于对水滴进行收集并导向回流至水槽的导液板,该导液板的集液面沿靠近水槽的方向逐渐向风道的轴线倾斜。这样通过增加倾斜的导液板,将无法通过风道排出的雾化水滴进行收集,即可通过集液面收集部分回落水滴,同时,对于粘附在风道壁上的水滴进行汇集并最终导向回流至水槽中。由于增加倾斜的导液板可对水滴的回流进行缓冲,减少水滴直接滴落至水中的噪音。
发明内容
虽然专利201310410656.6所披露的加湿器通过增设所述导液板能够减少水滴所产生的噪音量,但是,所述导液板却引发另一个问题的产生。由于所述导液板沿靠近水槽的方向逐渐向风道的轴线倾斜设置,为此,所述导液板会延伸到所述风道的进口区域从而不仅影响到空气的流动,而且遮挡向水面上冲出的气泡,大大降低了空化效能,所述导液板成为所述雾化气体顺利进入到所述风道的阻碍物,从而大大影响到所述雾化器的成雾效果及出雾量。其次,由于所述导液板与风道具有过风间隙,为此当水滴从所述风道滴落到所述导液板的过程中,从所述间隙中流过的空气会吹散部分大水滴成小水滴,而这些未雾化的小水滴不仅非常容易被风带出出雾口进而污染环境,而且即使没有被带出所述出雾口也容易在所述雾化通道内形成二次凝结或者说循环凝结。
鉴于上述技术问题,我们的发明目的在于设置一种引流结构达到有效地降低滴落的液珠碰撞所述盛液容腔内的液面而产生烦人噪音的效果;进一步的还能对雾化器的内部结构进行优化,使其能够保持原有丰富的出雾量的同时,还能够对滞留在所述导雾通道内的液珠进行有效的引流,减少二次凝结。
 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具有新型结构的雾化加湿器,包括盛液容腔、能够对所述盛液容腔内液体予以雾化的超声雾化发生器、设置在所述盛液容腔中的导雾通道和与所述导雾通道连通的出雾口,所述超声雾化发生器位于所述导雾通道的进口部的投影区域内;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雾通道的壁体上设置有能够过风的窗口,所述窗口的顶壁呈拱形。
其中,所述盛液容腔是能够装载被雾化液体如水、油的容纳腔,它一般设置在所述雾化加湿器的外壳体内并与腔外的鼓风通道连通;为了雾化所述盛液容腔内的液体,所述超声雾化发生器一般设置在所述盛液容腔的底部或者说底壁上,并位于所述导雾通道的进口部的投影区域内,这样所述超声雾化发生器所产生的雾柱及雾化汽能够被收集在所述导雾通道内进而从所述出雾口排出。所述投影区域是指所述导雾通道的进口部的从上往下看的正投影区域。
其中,所述出雾口是能够导出所述导雾通道内的雾化汽到机器外的通道,它一般设置在所述雾化加湿器的外壳体上并连通所述导雾通道。其中,所述导雾通道能够把由所述超声雾化发生器雾化而成的雾化汽体进行收集并通过其自身的通道走向对所述雾化汽体的飘移方向进行引导,最终把雾化汽体输送到出雾口外,而小部分未雾化的液珠以及雾气重新凝结成的液珠会粘附在所述导雾通道的内壁上并顺着所述导雾通道的内壁往下回流。所述导雾通道可以是一个整体结构,也可以是分段制造后拼接在一起的结构。
其中,所述窗口,首先主要用于过风,即让位于所述导雾通道外围的风能够进入到所述导雾通道内进而带走所述导雾通道内被雾化的汽体,从而不会像现有技术那样让风主要从所述导雾通道的进口部流入;为此与现有技术对比,所述窗口首先改变了风的流动路径。所述窗口可以是封闭的环形结构,也可以是下部敞口的半环形结构。所述导雾通道的进口部,也是所述导雾通道的入口部位,它由所述导雾通道的非窗口部位的底边构成。在所述窗口是封闭的环形结构时,所述窗口区域与所述进口部具有一定的间距高度,而当所述窗口是下部敞口的结构时,所述窗口区域一直延伸到所述进口部位置,所述窗口类似于例如半圆、半椭圆、倒U型或倒V型结构等。但不管是哪种结构,所述窗口可以完全位于液面之上,也可以部分地沉入到液面之下,沉入到液面下的窗口还可以传导所述盛液容腔内的液体的流动。一个所述窗口的过风面积或多个所述窗口的累计过风面积大小,保证不要对过风形成实质性障碍即可。其次,为了不对雾化效果构成实质性的影响,最好的方案是所述窗口低于爆破点位置,最坏的设计也尽量不要高过爆破点位置太多。所述爆破点是空化气泡因超声振动而冲出液面后爆破的位置,所述爆破点的高低与雾化片的功率、雾化片的水深等多种因素有关,这些可以通过实测大致地确定和计算得到。
由于液面相对于雾化发生器过高则导致成雾效果差,过低则导致雾化片发热较高而损坏,为此在实际的雾化加湿器产品中,被雾化的液体需要控制在一定的液位范围内,一般最理想的高位位置称为额定最高水位线,最理想的低位位置称为最低水位线。为此,所述导雾通道的进口部设置在所述盛液容腔中的高度,可以根据产品的实际结构情况及以尽可能地降低噪音的目的方面予以设置和调整。而所述导雾通道的壁体上设置有能够过风的窗口结构,才能为实现尽可能消除液滴的噪音提供了可能;进一步的,为了降低噪音,所述导雾通道的进口部可以设置在接近额定最高水位线的位置(此时通过减少液滴的降落行程而降低噪音)或直接沉入到额定最高水位线或最低水位线以下的悬空设置方案,或直接搁置在所述盛液容腔的底壁上的方案(此时盛装液体后就会淹没所述导雾通道的进口部)。其中当所述导雾通道的进口部直接沉入到液面下时,所述窗口的未被液体淹没的部分空间能够让位于所述导雾通道外围的空气进入到所述导雾通道内的空间,而所述窗口外围的壁体能够引导液珠慢慢地流入到液体中而不会从比较高的位置直接滴落到液面上。为此所述导雾通道的进口部具体所处的位置,可以根据产品的使用特性予以调整,不是本发明重点谈论的问题,本发明主要在于为降低噪音提供一种基本的形状结构方案。
另外,在上述结构中,所述窗口的顶壁形状设置为拱形,类似于隧道的顶部形状,可以是向上突出的弧形拱,也可以是向上突出的锥形拱等类似结构。所述拱形顶壁能够引导位于所述窗口上方的水滴向窗口的两边流动,位于所述窗口的顶壁上的液滴不会直接滴落到液面上,从而降低了滴落的噪音。该结构也是利用本发明所主要发现的一种物理现象,暂且称之为拱形分流现象而设计。在该结构中,即使在所述拱形壁上集聚了小液滴,也会马上被所述窗口中流过的空气吹到所述窗口外周壁体的内侧位置,不会继续集聚成大液滴进而直接从窗口部位的顶壁上滴落下来。
根据本发明的上述结构,其有益的技术效果在于:
1.由于所述导雾通道的壁体上设置有窗口,所述窗口能够成为外部引导风的过道,为此在保证通风功能的同时,所述导雾通道的进口部的位置就可以设置在比较低的位置(例如接近液面或直接进入到液体中),甚至可以直接搁置或连接在所述盛液容腔的底壁上,所述窗口周围的壁体能直接将所述导雾通道内侧壁上的液珠直接引导至液体中进而降低甚至消除了滴落的噪音,为此与现有专利201310410656.6对比,既不用设置倾斜的引液板而影响雾化效率,也不用因单独设置所述引液板而增加制造成本。所述导雾通道的进口部的口径与所述导雾通道主体段的口径可以完全一致,即所述导雾通道可以设置为直筒状。
2.由于集聚的大液滴被收藏在所述窗口周围的壁体内侧,流过所述窗口的风不会轻易地吹散这些大液滴,这些液滴也就不会容易被风再次带到出雾口。为此与现有专利201310410656.6对比,大大降低了液滴在所述雾化通道内的二次循环的数量。
3.所述窗口的顶壁呈拱形,特别是拱形跨度比较大的窗口,所述拱形结构能够引导所述窗口上方的液滴沿着拱形壁流动到所述窗口两边的壁体上,特别是在所述窗口中存在气流的情况下更加能够让液滴流向所述窗口的两边壁体上流动,即巧妙地利用了本发明所发现的拱形分流现象,让位于所述窗口上方的液滴不易在所述窗口的顶壁位置集聚并直接滴落到液面上而产生噪音。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导雾通道的进口部往下至少延伸到所述盛液容腔的额定最高水位线之下。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导雾通道的进口部搁置在所述盛液容腔的底壁上。进一步的在分段制造所述导雾通道的情况下,下段的导雾通道还可以直接连接在所述盛液容腔的底壁上,此时所述进口部被所述底壁所遮挡或掩盖。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窗口区域延伸到所述导雾通道的进口部位置从而呈敞口状。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多个所述窗口分布在所述导雾通道的壁体上。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至少在所述窗口的顶壁位置设置向所述导雾通道的内侧方向突出的翻边或凸起。所述翻边或凸起可以直接衔接所述窗口的顶壁,也可以稍高于所述窗口的顶壁,这样可以利用所述翻边或凸起进一步引导水流向所述窗口的两边流动。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导雾通道的内侧壁体上设置有从上往下方向延伸的导流槽,所述导流槽绕开所述窗口的顶壁。这样,集聚在所述导雾通道的内侧壁体上的液珠能够被收集在所述导流槽内并沿所述导流槽往下流动,大大减少液珠四处流窜。所述导流槽可以是绕开所述窗口的顶壁的局部槽段,也可以是从上到下方向设置并绕开所述窗口的顶壁的槽。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导雾通道的内侧壁体呈倾斜状,其中下部的口径稍小于上部的口径,倾斜的角度为3°到10°。这样能够进一步保证液珠不会直接滴落到液面上,其中,倾斜的角度过大不仅会导致上部液滴直接滴落到液面,而且也导致所述导雾通道占用过大的径向空间。该倾斜的角度是指所述导雾通道的内侧壁体与所述导雾通道的轴线之间的夹角。
由于本发明具有上述特点和优点,为此可以应用到雾化加湿器等类似产品中。
附图说明
图1  是现有技术中的其中一种雾化加湿器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  是应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具有新型结构的雾化加湿器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  是所述导雾通道4的展开结构示意图,图中所示的窗口采用的是半环形结构并且图面所示的是内侧壁;
图4  是所述导雾通道4的展开结构示意图,图中所示的窗口采用的是封闭环形结构并且图面所示的是内侧壁;
图5  是所述导雾通道4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为了能够清楚看清所述导雾通道4的结构,我们把所述导雾通道4倒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应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具有新型结构的雾化加湿器的结构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2所示,是应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具有新型结构的雾化加湿器的剖视结构示意图,所述加湿器包括外壳体1,所述外壳体1内设置有盛液容腔2,设置在所述盛液容腔2的底壁上并能够对所述盛液容腔2中的液体予以雾化的超声雾化发生器32,设置在所述盛液容腔2右侧的储水箱3,以及设置在所述储水箱3的底部的缓存水箱31。在所述盛液容腔2的左侧还设置由与所述盛液容腔2相通的鼓风通道9。在所述储水箱3和缓存水箱31之间设置有补水装置30,所述补水装置30能够密封所述储水箱3底部的出水口;所述盛液容腔2和所述缓存水箱31之间设置有同样收容于所述外壳体1内的连通管6,所述连通管6把所述盛液容腔2和缓存水箱31连接为连通器。这样,当所述盛液容腔2中的水位下降到预设高度时,所述缓存水箱31中的水位也处于同一高度,此时自动打开所述补水装置30,所述储水箱3中的水通过所述补水装置30进入所述缓存水箱31,水经过所述缓存水箱31补进到所述盛液容腔2内从而使所述盛液容腔2的液位保持在或者说不要超过额定最高水位线A的位置,也不要低于额定最低水位。由于液面相对于所述雾化发生器32过高则导致成雾效果差,过低则导致雾化片发热较高而损坏而且雾化效果也差,为此在实际的雾化加湿器产品中,被雾化的液体需要控制在一定的液位范围内,一般最理想的高位位置称为额定最高水位线A,最理想的低位位置称为最低水位线。为此,所述额定最高水位线A可以根据产品的实际结构情况以及所述超声雾化发生器32的额定参数确定。
如图2所示,在所述外壳体1的顶部还设置有喷嘴5,所述喷嘴5上设置有用于导出雾化气体的出雾口50,而在所述喷嘴5的内部设置有与所述出雾口50连通的雾气排出通道41。而为了能够把由所述超声雾化发生器32雾化而成的雾化汽体进行收集,在所述外壳体1内还设置有呈直筒状的导雾通道4,所述导雾通道4的首端部与所述喷嘴5的尾端部连接,所述导雾通道4的尾端部悬空设置在所述盛液容腔2的上方。在所述导雾通道4的内部具有成雾空间42,所述成雾空间42与雾气排出通道41对接一起形成雾化汽的流通通道。所述超声雾化发生器32位于所述导雾通道4的进口部43的投影区域内,这样所述超声雾化发生器32所产生的雾柱及雾化汽能够被收集在所述导雾通道4中进而从所述出雾口50排出。所述投影区域是指所述导雾通道4的进口部43的从上往下看的正投影区域。这样,由所述超声雾化发生器32雾化所产生的雾柱及雾化汽能够被收集在所述导雾通道4内,大部分的雾化汽依靠所述导雾通道4自身的通道走向进行引导,最终由所述出雾口50排出到所述外壳体1外,而小部分未雾化的液珠a以及雾气重新凝结成的液珠a会粘附在所述导雾通道4的内壁上并顺着所述导雾通道4的内壁往下回流。当然,所述导雾通道4采用整体结构也是可行的方案。
如图2、图3和图4所示,所述导雾通道4的壁体上设置有多个能够过风的窗口44。多个所述窗口44分布在所述导雾通道4的壁体上。图3和图5所示的所述窗口44采用的是半环形结构,即上部具有呈拱形的顶壁45,而下部延伸到所述导雾通道4的进口部43位置从而呈敞口状,此时,所述窗口44的区域一直延伸到所述进口部43位置。所述导雾通道4的进口部43,也是所述导雾通道4的入口部位,它由所述导雾通道4的非窗口部位的底边构成。所述顶壁45 类似于隧道的顶部形状,为向上突出的弧形拱例如图3所示的半椭圆形顶壁;按照上述技术方案给予的启示,所述顶壁45还可以采用向上突出的锥形拱等例如类似倒V型结构。同样地,所述窗口44还可以采用如图4所示的封闭环形结构,此时所述窗口44的区域与所述进口部43具有一定的间距高度。
所述窗口44,首先主要用于过风,即让位于所述导雾通道4外围的风能够进入到所述导雾通道4内进而带走所述导雾通道4内被雾化的汽体,从而不会像现有技术那样让风主要从所述导雾通道4的进口部43流入。为此与现有技术对比,所述窗口44首先改变了风的流动路径。至于,所述窗口44的过风面积或多个所述窗口44的累计过风面积大小,保证不要对过风形成实质性障碍即可。其次,由于集聚的大液滴a被收藏在所述窗口44周围的壁体内侧,流过所述窗口44的风不会轻易地吹散这些大液滴,这些液滴也就不会容易被风再次带到所述出雾口50。为此与现有专利201310410656.6对比,大大降低了液滴在所述雾化通道内的二次循环的数量。另外,如图3或图4所示,当顺着所述导雾通道4的内壁往下回流的液珠a流到所述窗口44的上方时,所述顶壁45能够引导所述液珠a沿着拱形顶壁45流动到所述窗口44两边的壁体上,特别是在所述窗口44中存在气流的情况下更加能够让液滴流向所述窗口44的两边壁体上流动,位于所述窗口44的顶壁45上的液滴a不会直接滴落到液面上,从而降低了滴落的噪音。该结构也是利用本发明所主要发现的一种物理现象,暂且称之为拱形分流现象而设计。在该结构中,即使在所述拱形顶壁45上集聚了小液滴,也会马上被所述窗口44中流过的空气吹到所述窗口44外周壁体的内侧位置,不会继续集聚成大液滴进而直接从窗口部位的顶壁45上滴落到液面上而产生噪音。
由于所述导雾通道4的壁体上设置有所述窗口44,所述窗口44能够成为外部引导风的过道,在保证通风功能的情况下,为了进一步地降低噪音,所述导雾通道4的进口部43的位置就可以设置在比较低的位置。如图2所示,所述导雾通道4的进口部43直接沉入到额定最高水位线A以下的位置,并悬空设置在所述盛液容腔2的底壁上方。此时,所述窗口44部分沉入到液面下,所述窗口44的未被液体淹没的部分空间能够让位于所述导雾通道4外围的空气进入到所述导雾通道4内的空间,而所述窗口44外围的壁体能够引导液珠a慢慢地流入到液体中而不会从比较高的位置直接滴落到液面上。沉入到液面下的窗口部分还可以传导所述盛液容腔2内的液体的流动。
当然,所述导雾通道4的进口部43还可以采用另外的布置方式,例如所述导雾通道4的进口部43可以设置在接近额定最高水位线A的位置或直接沉入到最低水位线以下的悬空设置方案,或直接搁置在所述盛液容腔2的底壁上的方案。当采用搁置在所述盛液容腔2的底壁上的方案时,所述导雾通道4可以采用分段制造的方式,下端的所述导雾通道4直接连接在所述盛液容腔2的底壁上,此时所述进口部43被所述底壁所遮挡或掩盖。至于所述导雾通道4的进口部43具体所处的位置,可以根据产品的实际结构情况及以尽可能地降低噪音的目的方面予以设置和调整,这不是本发明重点谈论的问题,本发明主要在于为降低噪音提供一种基本的形状结构方案。而所述窗口44除了采用上述布局方式外,还可以完全位于液面之上。但是为了不对雾化效果构成实质性的影响,最好的方案是所述窗口44低于爆破点位置。所述爆破点是空化气泡因超声振动而冲出液面后爆破的位置,所述爆破点的高低与雾化片的功率、雾化片的水深等多种因素有关,这些可以通过实测大致地确定和计算得到。
根据上述的技术方案,在所述导雾通道4的壁体上设置有能够过风的窗口44,并且所述窗口44的顶壁45呈拱形的结构,为实现尽可能消除液滴的噪音提供了可能,与现有专利201310410656.6对比,既不用设置倾斜的引液板而影响雾化效率,也不用因单独设置所述引液板而增加制造成本。
而为了进一步提高对液珠a的引导作用,我们可以采用以下的方案对所述导雾通道4的结构进行进一步的改进:
第一种,至少在所述窗口44的顶壁45位置设置向所述导雾通道4的内侧方向突出的翻边或凸起(由于这种结构比较容易想象,为此图中未画出)。所述翻边或凸起可以直接衔接所述窗口44的顶壁45,也可以稍高于所述窗口44的顶壁45,这样可以利用所述翻边或凸起进一步引导液珠a向所述窗口44的两边流动。
第二种,如图4所示,所述导雾通道4的内侧壁体上设置有从上往下方向延伸的导流槽(46、47),所述导流槽(46、47)绕开所述窗口44的顶壁45。这样,集聚在所述导雾通道4的内侧壁体上的液珠a能够被收集在所述导流槽(46、47)内并沿所述导流槽(46、47)往下流动,大大减少液珠四处流窜。其中,所述导流槽(46、47)是从上到下方向设置并绕开所述窗口44的顶壁45的槽,实质上所述导流槽还可以说是绕开所述窗口44的顶壁45的局部槽段也是可行的方案。
第三种,所述导雾通道4的内侧壁体呈倾斜状,其中下部的口径稍小于上部的口径,倾斜的角度为3°到10°,最佳的角度在3°~5°之间。这样能够进一步保证液珠不会直接滴落到液面上,其中,倾斜的角度过大不仅会导致上部液滴直接滴落到液面,而且也导致所述导雾通道4的上部占用过大的径向空间。该倾斜的角度是指所述导雾通道4的内侧壁体与所述导雾通道4的轴线之间的夹角。
另外,如图2所示,为了防止所述导雾通道4内的水珠直接喷射出所述出雾口50,在所述导雾通道4的上部设置有挡水片8。所述挡水片8为塑料材质,当然也可以为金属材质,并在其朝向所述超声雾化发生器32的外侧面上具有均匀排列的小凸起进而形成凹凸不平的外表面。这样,所述挡水片8不仅能够遮挡水珠,还能够借助所述凹凸不平的表面能够将冲击到其上由所述超声雾化发生器32产生的空化气泡产生漫反射从而向不同的方向无规则地反射,而不会集中并大量的反射到所述超声雾化发生器32上,也就是说,所述凹凸不平的表面能够大大减少反射到所述超声雾化发生器32的空化气泡的数量,有效减少了反射的空化气泡对所述超声雾化发生器32的影响。

Claims (8)

1.具有新型结构的雾化加湿器,包括盛液容腔、能够对所述盛液容腔内液体予以雾化的超声雾化发生器、设置在所述盛液容腔中的导雾通道和与所述导雾通道连通的出雾口,所述超声雾化发生器位于所述导雾通道的进口部的投影区域内;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雾通道的壁体上设置有能够过风的窗口,所述窗口的顶壁呈拱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加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雾通道的进口部往下至少延伸到所述盛液容腔的额定最高水位线之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雾化加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雾通道的进口部搁置在所述盛液容腔的底壁上。
4.根据权利要求1 、2或3所述的雾化加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窗口区域延伸到所述导雾通道的进口部位置从而呈敞口状。
5.根据权利要求1 、2或3所述的雾化加湿器,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窗口分布在所述导雾通道的壁体上。
6.根据权利要求1 、2或3所述的雾化加湿器,其特征在于,至少在所述窗口的顶壁位置设置向所述导雾通道的内侧方向突出的翻边或凸起。
7.根据权利要求1 、2或3所述的雾化加湿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雾通道的内侧壁体上设置有从上往下方向延伸的导流槽,所述导流槽绕开所述窗口的顶壁。
8.根据权利要求1 、2或3所述的雾化加湿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雾通道的内侧壁体呈倾斜状,其中下部的口径稍小于上部的口径,倾斜的角度在3°到10°。
CN201520250586.7U 2015-04-23 2015-04-23 具有新型结构的雾化加湿器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467858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250586.7U CN204678588U (zh) 2015-04-23 2015-04-23 具有新型结构的雾化加湿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250586.7U CN204678588U (zh) 2015-04-23 2015-04-23 具有新型结构的雾化加湿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678588U true CN204678588U (zh) 2015-09-30

Family

ID=541782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250586.7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4678588U (zh) 2015-04-23 2015-04-23 具有新型结构的雾化加湿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678588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76540A (zh) * 2015-04-23 2015-07-15 佛山市南海科日超声电子有限公司 具有新型结构的雾化加湿器
CN109602978A (zh) * 2018-12-29 2019-04-12 广州润尔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加热型雾化器及雾化装置
CN109964087A (zh) * 2016-11-10 2019-07-02 伸和控制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加湿器以及空调装置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76540A (zh) * 2015-04-23 2015-07-15 佛山市南海科日超声电子有限公司 具有新型结构的雾化加湿器
CN104776540B (zh) * 2015-04-23 2017-12-19 佛山市南海科日超声电子有限公司 具有新型结构的雾化加湿器
CN109964087A (zh) * 2016-11-10 2019-07-02 伸和控制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加湿器以及空调装置
CN109602978A (zh) * 2018-12-29 2019-04-12 广州润尔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加热型雾化器及雾化装置
CN109602978B (zh) * 2018-12-29 2024-04-19 广州润尔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加热型雾化器及雾化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776540A (zh) 具有新型结构的雾化加湿器
CN102095235B (zh) 加湿器
CN201954697U (zh) 防水箱提起漏水及防溢流加湿器
CN204678588U (zh) 具有新型结构的雾化加湿器
CN106091129A (zh) 竖款挂壁空调
CN108981048B (zh) 一种带加湿器的空调
CN107952292A (zh) 一种通量可调式文丘里-旋流耦合型高效除雾凝并器
CN110030652A (zh) 一种加湿器
CN208927354U (zh) 一种呼吸机的湿化罐
CN110243042A (zh) 一种上加水加湿器
CN105864946B (zh) 一种加湿器
CN106958901A (zh) 一种下水装置及冷风扇
CN209261874U (zh) 冷风扇
CN201954698U (zh) 防泄漏加湿器
CN206116966U (zh) 一种新型箱式变电站
CN205860326U (zh) 用于竖款挂壁空调的加湿装置及竖款挂壁空调
CN205299860U (zh) 一种塔式空气净化器
CN104791976A (zh) 出雾结构及加湿器
CN210128481U (zh) 一种加湿器雾化舱
CN209487143U (zh) 一种消音器及具有其消音器的排水结构
CN205351630U (zh) 超声波加湿器
CN208381434U (zh) 一种具有雾化功能的水龙头
CN205860236U (zh) 用于竖款挂壁空调的加湿装置及竖款挂壁空调
CN207554180U (zh) 一种出水管结构与一种发动机
CN207570058U (zh) 一种无声过滤件及加湿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528234, Nanhai District, Guangdong City, Foshan province lion town Shish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dustrial Park B District 13 North rhyme Road (production workshop 1, production workshop two)

Patentee after: Foshan Nanhai Keri Electronic Co., Ltd.

Address before: 528200 G, Foshan Industrial Zone, Guicheng Science Park, Nanhai District, Guangdong, China

Patentee before: Foshan Nanhai Keri Electronic Co., Lt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930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7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