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146573U - 管接头装置及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管接头装置及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146573U
CN209146573U CN201821879829.3U CN201821879829U CN209146573U CN 209146573 U CN209146573 U CN 209146573U CN 201821879829 U CN201821879829 U CN 201821879829U CN 209146573 U CN209146573 U CN 20914657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ube body
tube
pipe joint
sealing ring
joint arrange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879829.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鹏
陈志伟
陈英强
王现林
吴俊鸿
张兴钰
向新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1821879829.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14657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14657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14657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Quick-Acting Or Multi-Walled Pipe Joi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管件通过附加件密封连接技术领域,提供的管接头装置及空调器包括第一管体、第二管体、限位体、连接管和密封圈;第一管体的外壁上设有限位槽;第二管体的管壁上设有通孔;第一管体插接于第二管体中,连接管可滑动地套于第二管体的外壁上;限位体穿设于通孔中,连接管将限位体限定于限位槽中;密封圈挤压于第一管体的外侧壁面与第二管体的内侧壁面之间,第一管体插于第二管体内的一端悬空。密封圈不干涉限位体与限位槽的轴向配合,有利于降低第一管体与第二管体轴向安装配合的难度,即使第一管体与第二管体沿轴向有窜动也不影响密封圈的密封性能,也能保证第一管体与第二管体之间密封良好。

Description

管接头装置及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管件通过附加件密封连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管接头装置及空调器。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空调室内机制冷时都会产生冷凝水,室内机的底壳上设计有排放冷凝水的排水口,并通过为排水口连接排水管,将冷凝水通过排水管排到室外。
然而,排水管与排水口的连接容易脱落,为了防止排水管脱落,现有技术采用金属卡勾连接排水管与排水口,这就导致排水管与排水口的安装操作难度加大,而且还会带来维修拆卸的不便。
此外,为了防止插接配合的两管件在连接处漏水,现有技术中在密封连接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时,在第二管体的内侧壁上设置密封圈,并采用第一管体的端部抵接密封圈的方式进行密封;然而,在这种密封方式下,一旦第一管体与第二管体沿插接方向稍有松动,就可能造成第一管体的端部不能与密封圈良好抵接,就不能实现密封良好;并且,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的轴向定位连接容易同第一管体的端部和密封圈的抵接形成干涉,造成第一管体与第二管体的轴向定位连接不良。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便于自动化快速拆装且密封连接性能良好的管接头装置。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管接头装置包括第一管体、第二管体、限位体、连接管和密封圈;第一管体的外壁上设有限位槽;第二管体的管壁上设有与限位槽对应的通孔;第一管体插接于第二管体中,连接管可滑动地套于第二管体的外壁上;限位体穿设于通孔中,连接管将限位体限定于限位槽中;密封圈挤压于第一管体的外侧壁面与第二管体的内侧壁面之间,第一管体的插于第二管体内的一端悬空。
由上可见,本实用新型通过对管接头装置的设置和结构设计,在第一管体与第二管体连接状态下,连接管将限位体限定于限位槽中,以防止第一管体从第二管体脱落;在需要将第一管体从第二管体上拆卸或需要将第一管体插入第二管体时,只需滑动连接管,使连接管不再将限位体限定于限位槽中,然后将第一管体从第二管体拔出即可,安装操作简便;此外,由于限位槽与限位体在轴向上的配合并不一定完全贴合,导致在轴向上第一管体相对第二管体仍然可能有一定的活动余量,第一管体仍然可能相对第二管体沿轴向移动,因此,将密封圈设于第一管体的外侧壁面与第二管体的内侧壁面之间,这样尽管第一管体相对第二管体沿轴向可能有少许移动,只要密封圈仍然处于第一管体的外侧壁面与第二管体的内侧壁面之间,就能避免第一管体与第二管体之间的连接位置出现泄漏现象,就能保证第一管体与第二管体之间密封良好;此外,由于第一管体与第二管体的轴向定位依靠限位体与限位槽的配合实现,如果再将第一管体的插于第二管体内的一端设置为与第二管体上的结构接触配合,可能造成第一管体与第二管体在轴向上的配合出现干涉,造成第一管体与第二管体轴向定位出现异常,并增加轴向配合的精度要求,增加第一管体与第二管体连接的轴向配合难度,因此将第一管体的插于第二管体内的一端设为悬空,这样能保证限位体与限位槽的轴向配合良好,保证第一管体与第二管体在轴向上定位连接良好;本实用新型的密封圈不干涉限位体与限位槽的轴向配合,有利于降低第一管体与第二管体轴向安装配合的难度,即使第一管体与第二管体沿轴向有少许窜动也不影响密封圈的密封性能,也能保证第一管体与第二管体之间密封良好。
一个优选的方案是,第一管体的外侧壁面上设有第一锥面,沿第一管体插入第二管体中的方向,第一锥面的小端位于第一锥面的大端的前方。
由上可见,为了保证第一管体与第二管体之间密封效果更好,需要设置第一管体的外侧壁与密封圈之间以及密封圈与第二管体的内侧壁之间均为过盈配合,这就导致在第一管体插入第二管体之前,密封圈的最小内径小于第一管体的最大内径,因此为第一管体设置第一锥面,第一锥面的小端先插入密封圈的内圈中,而后随着第一管体的继续插入,逐渐加大对密封圈的挤压,并最终实现第一管体与第二管体的连接,实现密封圈挤压于第一管体的外侧壁与第二管体的内侧壁之间。
另一个优选的方案是,密封圈的内侧壁面上设有第二锥面,沿第一管体插入第二管体中的方向,第二锥面的开口较小的一端位于第二锥面的开口较大的一端的前方。
由上可见,为了保证第一管体与第二管体之间密封效果更好,需要设置第一管体的外侧壁与密封圈之间以及密封圈与第二管体的内侧壁之间均为过盈配合,这就导致在第一管体插入第二管体之前,密封圈的最小内径小于第一管体的最大内径,因此为密封圈的内侧壁面设置第二锥面,第一管体先与第二锥面的内侧壁面的开口较大的一端配合,而后随着第一管体的继续插入,第一管体逐渐与第二锥面的内侧壁面的开口较小的部分配合,第一管体与密封圈之间的挤压力逐渐加大,并最终实现第一管体与第二管体的连接,实现密封圈挤压于第一管体的外侧壁与第二管体的内侧壁之间。
再一个优选的方案是,第一管体的插入第二管体的端部外缘设有倒角。
由上可见,为了保证第一管体与第二管体之间密封效果更好,需要设置第一管体的外侧壁与密封圈之间以及密封圈与第二管体的内侧壁之间均为过盈配合,这就导致在第一管体插入第二管体之前,密封圈的最小内径小于第一管体的最大内径,因此为第一管体设置倒角,倒角部分先插入密封圈的内圈中,以引导第一管体逐步通过密封圈,并最终实现第一管体与第二管体的连接,实现密封圈挤压于第一管体的外侧壁与第二管体的内侧壁之间。
又一个优选的方案是,第二管体的内侧壁上设有第一限位件,沿第一管体插入第二管体中的方向,第一限位件抵接于密封圈的前端。
由上可见,在第一管体插入第二管体之前,密封圈固定与第二管体的内侧壁面上,由于第一管体插入第二管体的过程中对密封圈有较大挤压和摩擦作用,可能导致密封圈随第一管体的插入而移位,因此设置第一限位件,限制密封圈的位置,壁面密封圈跟随第一管体滑动,保证密封圈能顺利安装于第一管体的外侧壁面与第二管体的内侧壁面之间。
又一个优选的方案是,第二管体的内侧壁上还设有第二限位件,沿第一管体插入第二管体中的方向,第二限位件抵接于密封圈的后端。
由上可见,在第一管体插入第二管体的过程中,第一管体首先接触并挤压密封圈的一端,此时密封圈的接触了第一管体的一端在受第一管体的摩擦和挤压力的作用下可能发生卷曲,进而导致第一管体插入第二管体的过程受阻,甚至导致第一管体插入第二管体失败,因此,设置第二限位件,第二限位件抵接于密封圈的先接触第一管体的一端,第二限位件限制密封圈发生卷曲,避免密封圈因局部受摩擦挤压而卷曲,有利于第一管体的插接安装的顺利进行。
又一个优选的方案是,管接头装置还包括弹性件,弹性件的一端连接于第二管体上,弹性件的另一端连接于连接管上,在弹性件的作用下,连接管保持于将限位体限制在限位槽中的状态。
由上可见,在第一管体与第二管体处于连接状态下时,在弹性件的作用下连接管保持于将限位体限制在限位槽中的状态,并通过限位体限制第一管体相对第二管体沿轴向移动,避免因连接管相对第二管体滑动而导致不能将限位体限制在限位槽中,保证第一管体与第二管体的连接可靠;此外,在需要将第一管体从第二管体上拆卸或需要将第一管体插入第二管体时,克服弹性件的弹力拨动连接管,使连接管不再将限位体限制于限位槽中,然后再插拔第一管体,使得安装和拆卸过程简便。
进一步的方案是,第二管体的外侧壁上设有第三限位件,在弹性件的作用下,连接管抵触至第三限位件上。
由上可见,这样在第一管体与第二管体处于连接状态下时,能够更好地保证连接管的位置状态稳定,进一步保证第一管体与第二管体的连接可靠。
进一步的方案是,第二管体的外侧壁上还设有第四限位件,弹性件的一端连接于第四限位件上,弹性件的另一端连接于连接管上。
由上可见,第四限位件的设置便于弹性件的安装连接。
又一个优选的方案是,沿第二管体的径向,限位体的最大截面尺寸大于通孔的最小截面尺寸,且限位体的截面尺寸最大的部分位于通孔的截面尺寸最小的部分的靠近连接管的一侧。
由上可见,由于限位体穿设于通孔中,若设置限位体能够完全穿过通孔,那么在第一管体未插入第二管体中时,限位体很可能通过通孔二完全进入到第二管体中,造成管接头装置的零件散落;因此设置限位体的最大截面尺寸大于通孔的最小截面尺寸,且设置限位体的截面尺寸最大的部分位于通孔的截面尺寸最小的部分的靠近连接管的一侧,这样有利于将限位体始终保持于第二管体与连接管之间,避免限位体通过通孔完全进入到第二管体中,保证管接头装置的各零部件均能保持于各自对应的位置上。
又一个优选的方案是,连接管的外侧壁上设有凸台。
由上可见,由于在安装或拆解管接头装置时需要先滑动连接管,然后再进行第一管体相对于第二管体的插拔操作,因此即使在第一管体与第二管体中的一个固定设置的情况下,例如第一管体固定,仍然需要一只手滑动连接管至未将限位体限制在限位槽中的状态,同时另一只手持活动的第二管体进行插拔操作,操作较为不便;尤其是在第一管体与第二管体均需要手持的情况下,甚至可能造成一个操作人员不能完成安装与拆卸管接头装置的情况;因此在连接管的外侧壁上设置凸台,这样在第一管体固定的情况下,操作人员的持拿第二管体的同一只手能够通过扣动凸台操作连接管滑动,便于操作人员能够单手完成管接头装置的安装与拆卸操作;即使在第一管体与第二管体均需要手持的情况下,一个操作人员也能完成管接头装置的安装与拆卸。
还一个优选的方案是,连接管的内侧设有向第二管体的方向凸出的凸环,凸环将限位体限制于限位槽中。
由上可见,当连接管滑动至凸环的内侧壁面与限位体配合时,凸环将限位体限制于限位槽中,第一管体与第二管体不能相对移动;当连接管滑动至凸环的内侧壁面不与限位体配合时,不能将限位体限制于限位槽中,第一管体与第二管体能够相对移动。
进一步的方案是,限位体为球状体。
由上可见,球状体能够沿各个方向滚动,使得在第一管体插入第二管体的过程中,球状体能够更敏捷地在第一管体的挤压作用下向背离第一管体的一侧运动,避免限位体对第一管体的插入造成阻碍
进一步的方案是,连接管上还设有防脱环,防脱环位于凸环的一端,防脱环包括沿第二管体的轴向朝背离凸环的方向延伸的第一环体,第一环体与第二管体之间的距离值不小于球状体的直径值。
由上可见,防脱环的设置,使得在凸环的内侧壁面不再抵触限制球状体时,第一环体与第二管体之间的距离值不小于球状体的直径值使得球状体能够活动值第一环体与第二管体之间的区域,避免球状体影响第一管体与第二管体的插接或拆卸过程,此外,第一环体限制球状体沿第二管体的径向从第二管体与第一环体之间脱落。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防脱环还包括从第一环体的背离凸环的一端向第二管体方向凸出的第二环体,第二环体与第二管体之间的距离值小于球状体的直径值。
由上可见,由于第一环体与第二管体之间的距离值不小于球状体的直径值,因此球状体可能从第一环体与第二管体之间的空间脱落,因此设置第二环体,第二环体与第二管体之间的距离值小于球状体的直径值,这样能够避免球状体沿第二管体的轴向从第二管体与第一环体之间脱落。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便于自动化快速拆装且密封连接性能优异的空调器。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调器包括前述的管接头装置。
由上可见,由于采用前述的管接头装置,尽管第一管体相对第二管体沿轴向可能有少许移动,只要密封圈仍然处于第一管体的外侧壁面与第二管体的内侧壁面之间,就能避免第一管体与第二管体之间的连接位置出现泄漏现象,就能保证第一管体与第二管体之间密封良好;此外,由于第一管体与第二管体的轴向定位依靠限位体与限位槽的配合实现,如果再将第一管体的插于第二管体内的一端设置为与第二管体上的结构接触配合,可能造成第一管体与第二管体在轴向上的配合出现干涉,造成第一管体与第二管体轴向定位出现异常,因此将第一管体的插于第二管体内的一端设为悬空,这样能保证限位体与限位槽的轴向配合良好,保证第一管体与第二管体在轴向上定位连接良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管接头装置实施例的第一管体与第二管体处于连接状态下的剖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管接头装置实施例的凸环内侧壁面对球状体脱离限制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管接头装置实施例的拆除了第一管体的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管接头装置实施例的拆除了第一管体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管接头装置实施例:
请参照图1至图4,本实施例提供的管接头装置包括第一管体1、第二管体2、球状体3、连接管4、压簧5和密封圈6。
第一管体1的外壁上设有限位槽11,第二管体2的管壁上设有与限位槽11对应的通孔21,连接管4可滑动地套于第二管体2的外壁上,通孔21的位于第二管体2的内侧壁面的一端的直径最小,通孔21的最小直径小于球状体3的直径,球状体3穿设于通孔21中,球状体3的主体部分位于第二管体2的内侧壁面的靠近连接管4的一侧,连接管4的内侧壁上设有凸环41。
第二管体2上设有第一限位件22、第二限位件23、第三限位件24和第四限位件25,密封圈6环设于第二管体2的内侧壁上,沿第一管体1插入第二管体2中的方向,第一限位件22抵接于密封圈6的前端,第二限位件23抵接于密封圈6的后端。
第一管体1与第二管体2处于连接状态时,第一管体1插接于第二管体2内,密封圈6挤压于第一管体1的外侧壁面与第二管体2的内侧壁面之间;压簧5的一端抵接于第四限位件25上,压簧5的另一端抵接于凸环41的一端,凸环41的另一端抵接于第三限位件24上,凸环41的内侧壁面沿第二管体2的径向抵接球状体3,并将球状体3限定于限位槽11中;此时在球状体3与限位槽11的配合限制下,第一管体1与第二管体2不能沿轴向相对运动,并且由于密封圈6设于第一管体1的外侧壁面与第二管体2的内侧壁面之间,尽管第一管体1相对第二管体2沿轴向可能有少许移动,只要密封圈6仍然处于第一管体1的外侧壁面与第二管体2的内侧壁面之间,就能避免第一管体1与第二管体2之间的连接位置出现泄漏现象,就能保证第一管体1与第二管体2之间密封良好;此外,由于第一管体1与第二管体2的轴向定位依靠球状体3与限位槽11的配合实现,如果再将第一管体1的插于第二管体2内的一端设置为与第二管体2上的结构接触配合,可能造成第一管体1与第二管体2在轴向上的配合出现干涉,造成第一管体1与第二管体2轴向定位出现异常,因此将第一管体1的插于第二管体2内的一端设为悬空,这样能保证球状体3与限位槽11的轴向配合良好,保证第一管体1与第二管体2在轴向上定位连接良好。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所说的抵接也应当属于连接的一种,应当在权利要求中的保护范围之内。
第一管体1与第二管体2插接安装时,连接管4首先克服压簧5的弹力,沿第二管体2的轴向滑动,使凸环41的内侧壁面不再沿第二管体2的径向抵接球状体3,然后再沿第二管体2的轴向将第一管体1插入第二管体2,这时由于没有凸环41的限制作用,球状体3在限位槽11的侧壁的挤压力作用下沿第二管体2的径向朝第二管体2外侧的方向移动,球状体3不能阻挡第一管体1的插入,并且球状体3在第四限位件25与连接管4限制下不能脱离第二管体2,第一管体1逐渐通过密封圈6,并将密封圈6挤压于第一管体1的外侧壁面和第二管体2的内侧壁面之间,待第一管体1插入至限位槽11与通孔21对应时,再放开连接管4,连接管4在压簧5的作用下回位至凸环41的内侧壁面抵触至球状体3的状态,此时球状体3在凸环41的限制下抵触于限位槽11中,在限位槽11与球状体3的限制作用下第一管体1与第二管体2不能再沿轴向相对运动,完成第一管体1与第二管体2的插接。
第一管体1与第二管体2拔取拆卸时,首先操作连接管4沿第二管体2的轴向滑动,使凸环41的内侧壁面不再沿第二管体2的径向抵接球状体3,然后再从第一管体1上沿第二管体2的轴向拔取第二管体2,这时由于没有凸环41的限制作用,球状体3在限位槽11的侧壁的挤压力作用下沿第二管体2的径向朝远离限位槽11的方向移动,球状体3不能再对限位槽11进行轴向限位,第一管体1与第二管体2在拔取力的作用下分离。
优选地,通孔21设为多个,球状体3也设为多个,各通孔21沿第二管体2的周向分布,各通孔21与各球状体3一一对应;这样有利于第一管体1与第二管体2的连接可靠。
可选择地,在多个球状体3的情况下,可以在第一管体1的外周上设置多个独立的槽限位,一个限位槽11对应一个或多个球状体3,也可以将限位槽11设为环形槽,环形槽的设置不用考虑第一管体1与第二管体2的沿周向上的角度,有利于第一管体1与第二管体2的连接操作。
优选地,限位槽11的沿轴向的前后两侧壁为倾斜壁,这样有利于在插装第一管体1与第二管体2以及拔取第一管体1与第二管体2时,球状体3能够更容易通过限位槽11的轴向上的前后侧壁,使安装和拆卸操作更容易。
优选地,第一管体1的外侧壁面上设有第一锥面,沿第一管体1插入第二管体2中的方向,第一锥面的横截面积较小的一端位于第一锥面的横截面积较大的一端的前方。为了保证第一管体1与第二管体2之间密封效果更好,需要设置第一管体1的外侧壁与密封圈6之间以及密封圈6与第二管体2的内侧壁之间均为过盈配合,这就导致在第一管体1插入第二管体2之前,密封圈6的最小内径小于第一管体1的最大内径,因此在第一管体1的外侧壁面上设置第一锥面,第一锥面的横截面积较小的一端先插入密封圈6的内圈中,而后随着第一管体1的继续插入,第一锥面的与密封圈6配合的横截面积逐渐增大,逐渐加大对密封圈6的挤压,并最终实现第一管体1与第二管体2的连接,实现密封圈6挤压于第一管体1的外侧壁面与第二管体2的内侧壁面之间的装配关系。
当然,可以是第一锥面就与密封圈6配合,也可以是第一锥面只起引导作用,第一锥面完全通过密封圈6后由第一管体1的外侧壁面的柱面部分与密封圈6配合。
优选地,密封圈6的内侧壁面上设有第二锥面,沿第一管体1插入第二管体2中的方向,第二锥面的开口较小的一端位于第二锥面的开口较大的一端的前方。为了保证第一管体1与第二管体2之间密封效果更好,需要设置第一管体1的外侧壁与密封圈6之间以及密封圈6与第二管体2的内侧壁之间均为过盈配合,这就导致在第一管体1插入第二管体2之前,密封圈6的最小内径小于第一管体1的最大内径,因此为密封圈6的内侧壁面设置第二锥面,第一管体1先与第二锥面的内侧壁面的开口较大的一端配合,而后随着第一管体1的继续插入,第一管体1逐渐与第二锥面的内侧壁面的开口较小的部分配合,第一管体1与密封圈6之间的挤压力逐渐加大,并最终实现第一管体1与第二管体2的连接,实现密封圈6挤压于第一管体1的外侧壁与第二管体2的内侧壁之间。
优选地,第一管体1的插入第二管体2的端部外缘设有倒角12。为了保证第一管体1与第二管体2之间密封效果更好,需要设置第一管体1的外侧壁与密封圈6之间以及密封圈6与第二管体2的内侧壁之间均为过盈配合,这就导致在第一管体1插入第二管体2之前,密封圈6的最小内径小于第一管体1的最大内径,因此为第一管体1设置倒角12,倒角12部分先插入密封圈6的内圈中,以引导第一管体1逐步通过密封圈6,并最终实现第一管体1与第二管体2的连接,实现密封圈6挤压于第一管体1的外侧壁面与第二管体2的内侧壁面之间。
在第一管体1插入第二管体2之前,密封圈6固定于第二管体2的内侧壁面上,由于第一管体1插入第二管体2的过程中对密封圈6有较大挤压和摩擦作用,可能导致密封圈6随第一管体1的插入而移位,因此设置第一限位件22,限制密封圈6的位置,壁面密封圈6跟随第一管体1滑动,保证密封圈6能顺利安装于第一管体1的外侧壁面与第二管体2的内侧壁面之间。
在第一管体1插入第二管体2的过程中,第一管体1首先接触并挤压密封圈6的一端,此时密封圈6的接触了第一管体1的一端在受第一管体1的摩擦和挤压力的作用下可能发生卷曲,进而导致第一管体1插入第二管体2的过程受阻,甚至导致第一管体1插入第二管体2失败,因此,设置第二限位件23,第二限位件23抵接于密封圈6的先接触第一管体1的一端,第二限位件23限制密封圈6发生卷曲,避免密封圈6因局部受摩擦挤压而卷曲,有利于第一管体1的插接安装的顺利进行。
在第一管体1与第二管体2处于连接状态下时,在压簧5的作用下连接管4保持于将限位体限制在限位槽11中的状态,并通过限位体限制第一管体1相对第二管体2沿轴向移动,避免因连接管4相对第二管体2滑动而导致不能将限位体限制在限位槽11中,保证第一管体1与第二管体2的连接可靠;此外,在需要将第一管体1从第二管体2上拆卸或需要将第一管体1插入第二管体2时,克服压簧5的弹力拨动连接管4,使连接管4不再将限位体限制于限位槽11中,然后再插拔第一管体1,使得安装和拆卸过程简便。
在压簧5的作用下,连接管4抵触至第三限位件24上,这样在第一管体1与第二管体2处于连接状态下时,能够更好地保证连接管4的位置状态稳定,进一步保证第一管体1与第二管体2的连接可靠。
沿第二管体2的径向,限位体的最大截面尺寸大于通孔21的最小截面尺寸,且限位体的截面尺寸最大的部分位于通孔21的截面尺寸最小的部分的靠近连接管4的一侧。当然,这里的截面尺寸对于形状规则的限位体和通孔21而言,可以是直径、横截面积,只需要保证限位体不能通过通孔21进入到第二管体2的内部即可;对于形状不规则的限位体和通孔21而言,可以是同一截面上任意相同方向的最大尺寸,限位体只要在该截面上有一个方向上的尺寸大于通孔21在该方向上的尺寸,限位体就不能通过通孔21进入到第二管体2的内部。由于限位体穿设于通孔21中,若设置限位体能够完全穿过通孔21,那么在第一管体1未插入第二管体2中时,限位体很可能通过通孔21而完全进入到第二管体2中,造成管接头装置的零件散落;因此设置限位体的最大截面尺寸大于通孔21的最小截面尺寸,且设置限位体的截面尺寸最大的部分位于通孔21的截面尺寸最小的部分的靠近连接管4的一侧,这样有利于将限位体始终保持于第二管体2与连接管4之间,避免限位体通过通孔21完全进入到第二管体2中,保证管接头装置的各零部件均能保持于各自对应的位置上。
当然,本实用新型不一定采用球状体3与限位槽11配合,还可以采用例如椎体等形状的限位体,椎体的直径较小的一端朝向第二管体2内,椎体的直径较大的一端朝向第二管体2外。当然优选限位体为球状体3,通孔21的截面尺寸最小的部分位于通孔21的靠近限位槽11的一端。球状体3能够沿各个方向滚动,使得在第一管体1插入第二管体2的过程中,球状体3能够更敏捷地在第一管体1的挤压作用下向背离第一管体1的一侧运动,避免限位体对第一管体1的插入造成阻碍。
例如通孔21为锥形孔,锥形孔的小端位于第二管体2的内侧壁面一侧,锥形孔的大端位于第二管体2的外侧壁面一侧。
需要说明的是球状体3并不一定与限位槽11、通孔21侧壁以及凸环41都抵触,只要能将凸环41限制于限位槽11内就能防止第一管体1与第二管体2沿轴向相对运动。
优选地,连接管4的外侧壁上设有两片半月状的凸台43。由于在安装或拆解管接头装置时需要先滑动连接管4,然后再进行第一管体1相对于第二管体2的插拔操作,因此即使在第一管体1与第二管体2中的一个固定设置的情况下,例如第一管体1固定,仍然需要一只手滑动连接管4至未将球状体3限制在限位槽11中的状态,同时另一只手持活动的第二管体2进行插拔操作,操作较为不便;尤其是在第一管体1与第二管体2均需要手持的情况下,甚至可能造成一个操作人员不能完成安装与拆卸管接头装置的情况;因此在连接管4的外侧壁上设置凸台43,这样在第一管体1固定的情况下,操作人员的持拿第二管体2的同一只手能够通过扣动凸台43操作连接管4滑动,便于操作人员能够单手完成管接头装置的安装与拆卸操作;即使在第一管体1与第二管体2均需要手持的情况下,一个操作人员也能完成管接头装置的安装与拆卸。
优选地,连接管4上还设有防脱环,防脱环位于凸环41的背离压簧5的一端,防脱环包括沿第二管体2的轴向朝背离凸环41的方向延伸的第一环体42,第一环体42与第二管体2之间的距离值不小于球状体3的直径值。防脱环的设置,使得在凸环41的内侧壁面不再抵触限制球状体3时,第一环体42与第二管体2之间的距离值不小于球状体3的直径值使得球状体3能够活动值第一环体42与第二管体2之间的区域,避免球状体3影响第一管体1与第二管体2的插接或拆卸过程,此外,第一环体42在与第三限位件24的结合下限制球状体3从第一环体42与第二管体2之间脱落。
更优选地,防脱环还包括从第一环体42的背离凸环41的一端向第二管体2方向凸出的第二环体(图中未示出),第二环体与第二管体2之间的距离值小于球状体3的直径值。由于第一环体42与第二管体2之间的距离值不小于球状体3的直径值,因此球状体3可能从第一环体42与第二管体2之间的空间脱落,因此设置第二环体,第二环体与第二管体2之间的距离值小于球状体3的直径值,这样能够避免球状体3沿第二管体2的轴向从第二管体2与第一环体42之间脱落。
当然,压簧5也可以换成拉簧,拉簧的一端连接至凸环41上,拉环的另一端连接至第四限位件25上,此时第四限位件25与第三限位件24设于凸环41的同侧,在拉簧自然状态下将连接管4保持于凸环41的内侧壁面抵接球状体3的状态,凸环41的靠近第四限位件25的一端抵触于第三限位件24上,当在第一管体1与第二管体2插接安装或拆卸时,克服拉簧的拉力将连接管4向背离第三限位件24和第四限位件25的一侧滑动,使球状体3脱离凸环41内侧壁面的抵触,凸环41能够沿第二管体2的径向脱离限位槽11,并在拉簧的限定下保持于第二管体2上。
空调器实施例:
本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包括前述的管接头装置。空调器的冷凝水排水口与排水管的连接可以采用前述的管接头装置,由于采用前述的管接头装置,在排水口的管头外周设置环形限位槽11,在排水管的侧壁上设置与环形限位槽11对应的通孔21,球状体3设于该通孔21中,且在连接管4上的凸环41的抵触下被限定于环形限位槽11内,密封圈6挤压于排水管的管头外侧壁面与排水管的内侧壁面之间,尽管排水管相对排水口沿轴向可能有少许移动,只要密封圈6仍然处于排水管的管头外侧壁面与排水管的内侧壁面之间,就能避免排水管与空调器排水口之间的连接位置出现泄漏现象,就能保证排水管与空调器排水口之间密封良好,保证空调器排水口与排水管在轴向上定位连接良好。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变化和更改,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6)

1.管接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管体、第二管体、限位体、连接管和密封圈;
所述第一管体的外壁上设有限位槽;
所述第二管体的管壁上设有与所述限位槽对应的通孔;
所述第一管体插接于所述第二管体内,所述连接管可滑动地套于所述第二管体的外壁上;
所述限位体穿设于所述通孔中,所述连接管将所述限位体限定于所述限位槽中;
所述密封圈挤压于所述第一管体的外侧壁面与所述第二管体的内侧壁面之间,所述第一管体插于所述第二管体内的一端悬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接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管体的外侧壁面上设有第一锥面,沿所述第一管体插入所述第二管体中的方向,所述第一锥面横截面积较小的一端位于所述第一锥面横截面积较大的一端的前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接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密封圈的内侧壁面上设有第二锥面,沿所述第一管体插入所述第二管体中的方向,所述第二锥面的开口较小的一端位于所述第二锥面的开口较大的一端的前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接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管体的插入所述第二管体的端部外缘设有倒角。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管接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管体的内侧壁上设有第一限位件,沿所述第一管体插入所述第二管体中的方向,所述第一限位件抵接于所述密封圈的前端。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管接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管体的内侧壁上还设有第二限位件,沿所述第一管体插入所述第二管体中的方向,所述第二限位件抵接于所述密封圈的后端。
7.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管接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管接头装置还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管体上,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连接管上,在所述弹性件的作用下,所述连接管保持于将所述限位体限制在所述限位槽中的状态。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管接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管体的外侧壁上设有第三限位件,在所述弹性件的作用下,所述连接管抵触至所述第三限位件上。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管接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管体的外侧壁上还设有第四限位件,所述弹性件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四限位件上,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连接管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管接头装置,其特征在于:
沿所述第二管体的径向,所述限位体的最大截面尺寸大于所述通孔的最小截面尺寸,且所述限位体的截面尺寸最大的部分位于所述通孔的截面尺寸最小的部分的靠近所述连接管的一侧。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管接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管的外侧壁上设有凸台。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管接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管的内侧设有向所述第二管体的方向凸出的凸环,所述凸环将所述限位体限制于所述限位槽中。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管接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限位体为球状体。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管接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管上还设有防脱环,所述防脱环位于所述凸环的一端,所述防脱环包括沿第二管体的轴向朝背离所述凸环的方向延伸的第一环体,第一环体与所述第二管体之间的距离值不小于所述球状体的直径值。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管接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防脱环还包括从所述第一环体的背离所述凸环的一端向所述第二管体方向凸出的第二环体,所述第二环体与所述第二管体之间的距离值小于所述球状体的直径值。
16.空调器,其特征在于:
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5任一项所述的管接头装置。
CN201821879829.3U 2018-11-14 2018-11-14 管接头装置及空调器 Active CN20914657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879829.3U CN209146573U (zh) 2018-11-14 2018-11-14 管接头装置及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879829.3U CN209146573U (zh) 2018-11-14 2018-11-14 管接头装置及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146573U true CN209146573U (zh) 2019-07-23

Family

ID=672859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879829.3U Active CN209146573U (zh) 2018-11-14 2018-11-14 管接头装置及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146573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879698A (zh) * 2021-03-19 2021-06-01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连接装置及具有其的空调室内机
CN113606227A (zh) * 2021-07-12 2021-11-05 玉环松辽管业有限公司 高压自锁拉闸杆快速连接件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879698A (zh) * 2021-03-19 2021-06-01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连接装置及具有其的空调室内机
CN113606227A (zh) * 2021-07-12 2021-11-05 玉环松辽管业有限公司 高压自锁拉闸杆快速连接件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671562B (zh) 一种微小型带压插拔流体连接器
CN209146573U (zh) 管接头装置及空调器
CN213393955U (zh) 一种快速接头
CN110260072A (zh) 改进型直通管接头
CN211821222U (zh) 一种管道快速接头
EP2927554A1 (en) Fast detachable pipe connector
CN109114341B (zh) 一种液冷系统及其快速接头母接头
CN207906679U (zh) 一种快速接头
CN107091382B (zh) 带有内接头的自锁定硬质管接驳件
CN213144990U (zh) 内插接头组件、接头和空调器
CN213299130U (zh) 连接管组件和空调器
CN104708164A (zh) 一种接头及使用该接头的充氮焊接联接装置
CN210344632U (zh) 新型拔插阀门密封结构
CN111336298B (zh) 一种阀装置、管路连接结构
CN207406953U (zh) 一种汽车油管快速接头紧固装置
CN220957289U (zh) 具有自闭功能的液相管
CN208793867U (zh) 一种密封性能好的快速接头
CN112944084A (zh) 快速接头
CN201344334Y (zh) 安全型快速接头
CN215258410U (zh) 一种密封圈防脱型流体连接器
CN214305795U (zh) 一种易维修的气动接头
CN206112177U (zh) 一种拉断阀
CN218178041U (zh) 一种阀体装配结构及烹饪电器
KR100459005B1 (ko) 가스호스 연결구조물
CN110608325A (zh) 流体接头组件及流体母接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