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143136U - 一种出料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出料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143136U
CN209143136U CN201821816655.6U CN201821816655U CN209143136U CN 209143136 U CN209143136 U CN 209143136U CN 201821816655 U CN201821816655 U CN 201821816655U CN 209143136 U CN209143136 U CN 20914313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charge port
transfer assembly
wobble
electric pushrod
connecting r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816655.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崔艳慧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anhua Hexiang Board Industry Liny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anhua Ecoboar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anhua Ecoboard Co Ltd filed Critical Wanhua Ecoboar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816655.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14313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14313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14313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ranching, Merging, And Special Transfer Between Convey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出料装置,涉及物料分离设备技术领域。该出料装置包括壳体和设置在壳体上方的进料口,多个出料口设置在壳体下方;多组传送组件设置在壳体内靠近进料口的一侧,传送组件能转动以传送物料;多组摆动组件设置在壳体内靠近出料口的一侧,摆动组件能摆动以改变传送组件传送过来的物料的运动方向,且能选择性封堵任意一个出料口;控制器分别与传送组件和摆动组件电连接。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出料装置能够提供多个出料口,既能同时为多条生产线同时传输物料,也能分别为每条生产线传输物料,结构简单,可靠性高,效率高。

Description

一种出料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物料分离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出料装置。
背景技术
在秸秆板(包括稻草板、麦草板)生产线上,为了对处理好的物料进行传输,通常每条生产线对应设置一套出料装置。现有技术中,以三条生产线传输物料为例,且要做到每条生产线之间互不影响,就需要设置三套出料装置,每套出料装置对应一条生产线三套出料装置分别对应3套控制系统,每套控制系统控制对应的出料装置的开启和关闭,调节出料量的大小。
现有技术中这种多条生产线对应多套出料装置,每套出料装置再对应设置一套控制装置的结构,增加了占地面积,成本高,效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出一种出料装置,能够提供多个出料口,既能同时为多条生产线同时传输物料,也能分别为每条生产线传输物料,结构简单,可靠性高,效率高。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出料装置,包括壳体和设置在壳体上方的进料口,还包括:
出料口,多个出料口设置在壳体下方;
传送组件,多组传送组件设置在壳体内靠近进料口的一侧,传送组件能转动以传送物料;
摆动组件,多组摆动组件设置在壳体内靠近出料口的一侧,摆动组件能摆动以改变传送组件传送过来的物料的运动方向,且能选择性封堵任意一个出料口;
控制器,控制器分别与传送组件和摆动组件电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出料口包括第一出料口、第二出料口和第三出料口,第一出料口与进料口正对设置,第二出料口和第三出料口对称设置在第一出料口的两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传送组件包括相对且间隔设置第一传送组件和第二传送组件,进料口中的物料由第一传送组件和/或第二传送组件驱动,从第一传送组件和第二传送组件驱动之间形成的通道传送。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第一传送组件包括第一驱动电机和由第一驱动电机驱动而转动的多个第一耙子;第二传送组件包括第二驱动电机和由第二驱动电机驱动而转动的多个第二耙子。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摆动组件包括相对且间隔设置第一摆动组件和第二摆动组件,第一摆动组件能选择性封堵第二出料口,第二摆动组件能选择性封堵第三出料口,第一摆动组件和第二摆动组件配合以选择性封堵第一出料口。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第一摆动组件包括第一电动推杆、第一连杆、第一转轴和第一摆板,第一电动推杆与壳体连接,第一转轴设置在第一出料口和第二出料口的连接处,第一电动推杆的输出端与第一连杆的一端铰接,第一连杆的另一端与第一转轴键连接,第一摆板与第一转轴键连接并由第一连杆驱动而摆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第二摆动组件包括第二电动推杆、第二连杆、第二转轴和第二摆板,第二电动推杆与壳体连接,第二转轴设置在第一出料口和第三出料口的连接处,第二电动推杆的输出端与第二连杆的一端铰接,第二连杆的另一端与第二转轴键连接,第二摆板与第二转轴键连接并由第二连杆驱动而摆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当第一电动推杆和第二电动推杆全部伸出时,在壳体上对应第一电动推杆和第一连杆的铰接处、第二电动推杆和第二连杆的铰接处均设置有第一行程开关;当第一电动推杆和第二电动推杆全部缩回时,在壳体上对应第一电动推杆和第一连杆的铰接处、第二电动推杆和第二连杆的铰接处均设置有第二行程开关。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当第一电动推杆和第二电动推杆部分伸出使得第一摆板的自由端和第二摆板自由端搭接时,在自由端搭接处设置有第一感应开关;在壳体上对应第一电动推杆和第一连杆的铰接处,以及在壳体上对应第二电动推杆和第二连杆的铰接处设置有第二感应开关。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出料装置,控制器分别与传送组件和摆动组件电连接以控制装置的动作,通过在在壳体下方设置多个出料口,多组传送组件设置在壳体内靠近进料口的一侧用来传送物料,多组摆动组件设置在壳体内靠近出料口的一侧以改变传送组件传送过来的物料的运动方向,使得任意一个出料口能够被打开或关闭,进而实现对任意一个出料口的物料传输的控制,既能同时为多条生产线同时传输物料,也能分别为每条生产线传输物料,使得整个出料装置结构简单,可靠性高,效率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出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出料装置仅从第一出料口出料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出料装置仅从第二出料口出料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出料装置仅从第三出料口出料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出料装置同时从第一出料口和第二出料口出料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出料装置同时从第一出料口和第三出料口出料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出料装置同时从第二出料口和第三出料口出料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出料装置同时从第一出料口、第二出料口和第三出料口出料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壳体;2、进料口;
3、出料口;31、第一出料口;32、第二出料口;33、第三出料口;
4、传送组件;
41、第一传送组件;411、第一驱动电机;412、第一耙子;
42、第二传送组件;421、第二驱动电机;422、第二耙子;
5、摆动组件;
51、第一摆动组件;511、第一电动推杆;512、第一连杆;513、第一转轴; 514、第一摆板;
52、第二摆动组件;521、第二电动推杆;522、第二连杆;523、第二转轴; 524、第二摆板;
61、第一行程开关;62、第二行程开关;
71、第一感应开关;72、第二感应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出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出料装置主要包括壳体1、进料口2、多个出料口3、多组传送组件4和多组摆动组件5,为了更清楚的显示,图1中显示了所有的开关。其中,壳体1用于容纳物料和各个部件;进料口2的数量是一个且设置在壳体1的上方;多个出料口3设置在壳体1下方;传送组件4设置在壳体1内靠近进料口2的一侧,传送组件4 能转动以传送物料;摆动组件5设置在壳体1内靠近出料口3的一侧,摆动组件5能摆动以改变传送组件4传送过来的物料的运动方向,且能选择性封堵任意一个出料口3。通过传送组件4的转动传送物料,通过摆动组件5的摆动以改变传送组件4传送过来的物料的运动方向,使得物料选择性从全部或任意一个或任意多个出料口3排出,既能同时为多条生产线同时传输物料,也能分别为每条生产线传输物料,结构简单,可靠性高,效率高。还包括控制器(未示出),控制器分别与传送组件4和摆动组件5电连接,控制器用于实现自动化控制。
如图1所示,出料口3包括第一出料口31、第二出料口32和第三出料口 33,第一出料口31与进料口2正对设置,第二出料口32和第三出料口33对称设置在第一出料口31的两侧。可以预计地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具体限定多个出料口3的具体数量和位置,优选保护上述结构。
对应的,传送组件4包括第一传送组件41和第二传送组件42,且第一传送组件41和第二传送组件42相对且间隔设置,两者之间能够形成一个物料的传送通道。进料口2中的物料能由第一传送组件41和/或第二传送组件42驱动,从第一传送组件41和第二传送组件42驱动之间形成的传送通道传送,即第一传送组件41动作时,第二传送组件42不动作,也可以动作,对应多种传送方式。
进一步地,第一传送组件41包括第一驱动电机411和由第一驱动电机411 驱动而转动的多个第一耙子412。优选将多个第一耙子412设置在一个与第一驱动电机411输出端连接的辊子上,多个第一耙子412在辊子上呈周向均匀间隔分布。第一驱动电机411输出端转动,带动多个第一耙子412转动,多个第一耙子412能将进料口2中的物料向第一传送组件41一侧耙过来,即第一传送组件41动作时,进料口2中的物料会更多地向靠近第一传送组件41的一侧传送。
同样地,第二传送组件42优选与第一传送组件41的结构相同,包括第二驱动电机421和由第二驱动电机421驱动而转动的多个第二耙子422。第二传送组件42动作时,进料口2中的物料会更多地向靠近第二传送组件42的一侧传送。
可以预计地是,第一传送组件41和第二传送组件42分别动作或同时动作,能够对进料口2中物料的传送方向产生影响。同时,第一传送组件41和第二传送组件42的动作的快慢也会对进料口2中物料产生影响。以第一传送组件41 中的第一驱动电机411转速比第二传送组件42中的第二驱动电机421转速快,那么进料口2中物料一定会更多地向靠近第一传送组件41的一侧传送。
进一步地,摆动组件5包括相对且间隔设置第一摆动组件51和第二摆动组件52,其中,第一摆动组件51包括了第一摆板514,第二摆动组件52包括了第二摆板524,通过第一摆板514和第二摆板524的摆动,实现对多个出料口开闭的控制。具体地,将第一摆动组件51设置在靠近第二出料口32的一侧,第一摆动组件51单独动作就能选择性封堵第二出料口32;将第二摆动组件52设置在靠近第三出料口33的一侧,第二摆动组件52单独动作就能选择性封堵第三出料口33;第一摆动组件51和第二摆动组件52需要配合,以选择性封堵第一出料口31。
具体地,第一摆动组件51包括第一电动推杆511、第一连杆512、第一转轴513和第一摆板514。其中,第一电动推杆511与壳体1连接,具体为可转动连接;第一转轴513设置在第一出料口31和第二出料口32的连接处,第一转轴513在壳体1内部的位置不动;第一电动推杆511的输出端与第一连杆512 的一端铰接,第一连杆512的另一端与第一转轴513键连接,第一摆板514与第一转轴513键连接并由第一连杆512驱动而摆动。本实施例并不限定具体的传动结构,只要能实现上述的动力传递的结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进一步地,优选第二摆动组件52与第一摆动组件51的结构相同,包括第二电动推杆521、第二连杆522、第二转轴523和第二摆板524,第二电动推杆 521与壳体1连接,第二转轴523设置在第一出料口31和第三出料口33的连接处,第二电动推杆521的输出端与第二连杆522的一端铰接,第二连杆522的另一端与第二转轴523键连接,第二摆板524与第二转轴523键连接并由第二连杆522驱动而摆动。
通过上述对第一摆动组件51和第二摆动组件52的结构分析可知,通过第一摆板514和第二摆板524的摆动,能够实现对多个出料口开闭的控制。但是为了实现每一步动作的准确化,进而实现采用本实用新型体提出的出料装置的高精度控制,第一摆动组件51和第二摆动组件52的动作由控制系统控制,具备几个特殊的位置,对应设置了几个开关,控制器通过接受开关反馈的信号,控制摆动组件5和传送组件4的动作,进而实现自动化控制。
如图1中所示,用于感应位置的开关分别包括以第一出料口31为中心呈对称设置的一组第一行程开关61、一组第二行程开关62和一组第二感应开关72,以及设置在靠近传送组件4一侧的第一感应开关71。其中,第一行程开关61和第二行程开关62优选为接触式的触发开关,第一感应开关71和第二感应开关 72优选为非接触式的感应开关。其中,一组第一行程开关61相对第二行程开关 62处于下方的位置。第一感应开关71只有第一摆板514和第二摆板524都对中时才起作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出料装置,一共能够实现七种不同的出料方式,分别包括仅从第一出料口31的出料、仅从第二出料口32出料和仅从第三出料口33出料,同时从第一出料口31和第二出料口32出料、同时从第一出料口31和第三出料口33出料和同时从第二出料口32和第三出料口33出料,以及同时从第一出料口31、第二出料口32和第三出料口33出料。
(1)仅从第一出料口31出料
如图2所示,箭头方向为物料的流通方向,即物料从进料口2内进入,仅从第一出料口31出料。
具体地,图2中第一传送组件41和第二传送组件42均不动作,第一摆动组件51中的第一摆板514处于竖直方向,第二摆动组件52中的第二摆板524 处于竖直方向,第一摆板514和第二摆板524均处于竖直方向就能够阻挡物料进入第二出料口32和第三出料口33。因此,物料从第一传送组件41和第二传送组件42之间的通道穿过,受到第一摆板514和第二摆板524的阻挡作用,仅第一出料口31出料。
进一步地,使得第一摆板514和第二摆板524均处于竖直方向状态,是由两个第一行程开关61控制的。如图2中可以看出,此时第一电动推杆511的输出端为最长的状态,第二电动推杆521的输出端同样为最长的状态,当第一电动推杆511和第二电动推杆521的输出端分别抵接在对应的第一行程开关61上时,控制器控制第一摆动组件51和第二摆动组件52停止动作,最终实现了第一摆板514和第二摆板524均处于竖直方向状态,并保持不动。
上述过程可知,仅从第一出料口31出料的情况下,当摆动组件5动作完毕后,整个出料装置处于不再动作的状态,物料源源不断地从进料口2内进入,仅从第一出料口31出料。
(2)仅从第二出料口32出料
如图3所示,其中一种箭头方向为物料的流通方向,另一种箭头的方向表示第一传送组件41的动作方向(顺时针转动),即物料从进料口2内进入,仅从第二出料口32出料。
具体地,图3中第一传送组件41动作,且第二传送组件42不动作,即第一驱动电机411输出端转动,带动多个第一耙子412沿着顺时针方向转动,多个第一耙子412能将进料口2中的物料向第一传送组件41一侧耙过来,即进料口2中的物料会更多地向靠近第一传送组件41的一侧传送。
进一步地,第二摆动组件52中的第二摆板524处于竖直方向,第一摆动组件51中的第一摆板514处于顺时针摆动最大角度的位置,此时的第一摆板514 与处于竖直方向的第二摆板524搭接上。第二摆板524处于竖直方向,能够阻挡物料进入第三出料口33,而第一摆板514与处于竖直方向的第二摆板524搭接上的位置,一方面能够阻挡物料进入第一出料口31,另一方面倾斜的第一摆板514还有导向的作用,能将物料导向第二出料口32,实现仅从第二出料口32 出料。
从图3中可以看出,此时的第一摆板514和第二摆板524的动作状态是由第一行程开关61和第二行程开关62共同控制的。此时第一电动推杆511的输出端为最短的状态,第二电动推杆521的输出端为最长的状态,当第一电动推杆511的输出端抵接在对应的第二行程开关62上时,控制器控制第一摆动组件 51停止动作,最终实现了第一摆板514与第二摆板524搭接上的状态,并保持不动;第二电动推杆521的输出端抵接在对应的第一行程开关61上时,控制器控制第二摆动组件52停止动作,最终实现了第二摆板524均处于竖直方向状态,并保持不动。
上述过程可知,仅从第二出料口32出料的情况下,当摆动组件5动作完毕后,整个出料装置处于不再动作的状态,物料源源不断地从进料口2内进入,仅从第二出料口32出料。
(3)仅从第三出料口33出料
如图4所示,其中一种箭头方向为物料的流通方向,另一种箭头的方向表示第二传送组件42的动作方向(逆时针转动),即物料从进料口2内进入,仅从第三出料口33出料。
仅从第三出料口33出料,与上述仅从第二出料口32出料的工作原理相似,相同的特征不再赘述。
不同点在于,图4中第二传送组件42动作,且第一传送组件41不动作,即第二驱动电机421输出端转动,带动多个第二耙子422沿着逆时针方向转动,多个第二耙子422能将进料口2中的物料向第二传送组件42一侧耙过来,即进料口2中的物料会更多地向靠近第二传送组件42的一侧传送。
第一摆动组件51中的第一摆板514处于竖直方向,第二摆动组件52中的第二摆板524处于逆时针摆动最大角度的位置。
当第二电动推杆521的输出端抵接在对应的第二行程开关62上时,控制器控制第二摆动组件52停止动作,最终实现了第二摆板524与第一摆板514搭接上的状态,并保持不动;第一电动推杆511的输出端抵接在对应的第一行程开关61上时,控制器控制第一摆动组件51停止动作,最终实现了第一摆板514 均处于竖直方向状态,并保持不动。当摆动组件5动作完毕后,整个出料装置处于不再动作的状态,物料源源不断地从进料口2内进入,仅从第三出料口33 出料。
(4)同时从第一出料口31和第二出料口32出料
如图5所示,其中一种箭头方向为物料的流通方向,另一种箭头的方向表示第一传送组件41的动作方向(顺时针转动),即物料从进料口2内进入,同时从第一出料口31和第二出料口32出料。
具体地,图5中第一传送组件41动作,且第二传送组件42不动作,即第一驱动电机411输出端转动,带动多个第一耙子412沿着顺时针方向转动,多个第一耙子412能将进料口2中的物料向第一传送组件41一侧耙过来,即进料口2中的物料会更多地向靠近第一传送组件41的一侧传送。
进一步地,第二摆动组件52中的第二摆板524处于竖直方向,能够阻挡物料进入第三出料口33;第一摆动组件51中的第一摆板514从竖直方向开始朝向第二摆动组件52进行摆动,摆动的角度不会使得第一摆板514与处于竖直方向的第二摆板524搭接,且优选第一摆板514摆动到第一摆动组件51和第二摆动组件52中心对称平面上。第一摆板514按一定的角度进行摆动,就能够调节从进料口2内进入的物料,分别向从第一出料口31和第二出料口32出料的比例。
从图5中可以看出,第二摆板524的动作状态是由第一行程开关61控制的,在此不再赘述;当第一摆板514处于竖直方向状态时,是由第一行程开关61控制的,在此不再赘述;第一摆板514的摆动状态是由第二感应开关72作用的。第二感应开关72设置在靠近传送组件4的一侧,当第一电动推杆511的输出端转动到第二感应开关72的位置,控制器控制第一摆动组件51停止动作并反向运动,使得第一摆板514转动沿着逆时针方向转向竖直方向,形成一个摆动的角度范围,因此,这个摆动的角度范围是由第二感应开关72和第一行程开关61 共同控制完成的。
上述过程可知,摆动组件5中第二摆动组件52动作完毕后处于不再动作的状态;第一摆动组件51不断摆动,使得物料源源不断地从进料口2内进入,同时从第一出料口31和第二出料口32出料。
(5)同时从第一出料口31和第三出料口33出料
如图6所示,其中一种箭头方向为物料的流通方向,另一种箭头的方向表示第二传送组件42的动作方向(逆时针转动),即物料从进料口2内进入,同时从第一出料口31和第三出料口33出料。
同时从第一出料口31和第三出料口33出料,与上述同时从第一出料口31 和第二出料口32出料的工作原理相似,相同的特征不再赘述。
不同点在于,图6中第二传送组件42动作,且第一传送组件41不动作,即第二驱动电机421输出端转动,带动多个第二耙子422沿着逆时针方向转动,多个第二耙子422能将进料口2中的物料向第二传送组件42一侧耙过来,即进料口2中的物料会更多地向靠近第二传送组件42的一侧传送。进一步地,第一摆动组件51中的第一摆板514处于竖直方向,能够阻挡物料进入第二出料口32;第二摆动组件52中的第二摆板524从竖直方向开始朝向第一摆动组件51进行摆动,摆动的角度不会使得第二摆板524与处于竖直方向的第一摆板514搭接,且优选第二摆板524摆动到第一摆动组件51和第二摆动组件52中心对称平面上。第二摆板524按一定的角度进行摆动,就能够调节从进料口2内进入的物料,分别向从第一出料口31和第三出料口33出料的比例。
上述过程可知,摆动组件5中第一摆动组件51动作完毕后处于不再动作的状态;第二摆动组件52不断摆动,使得物料源源不断地从进料口2内进入,同时从第一出料口31和第三出料口33出料。
(6)同时从第二出料口32和第三出料口33出料
如图7所示,其中一种箭头方向为物料的流通方向,另一种箭头的方向表示第一传送组件41的动作方向(顺时针转动)和第二传送组件42动作方向(逆时针转动),即物料从进料口2内进入,同时从第二出料口32和第三出料口33 出料。
具体地,图7中第一传送组件41和第二传送组件42同时动作,即第一驱动电机411输出端转动,带动多个第一耙子412沿着顺时针方向转动,第二驱动电机421输出端转动,带动多个第二耙子422沿着逆时针方向转动,即第一耙子412和第二耙子422分别将进料口2中的物料向第一传送组件41和向第二传送组件42一侧耙过来,即进料口2中的物料会分成两路,一路更多地向靠近第一传送组件41的一侧传送,另一路更多地向靠近第二传送组件42的一侧传送。
进一步地,第二摆动组件52中的第二摆板524和第一摆动组件51中的第一摆板514,在第一摆动组件51和第二摆动组件52的中心对称位置处搭接在一起,即第一摆板514和第二摆板524共同作用将第一出料口31封闭,倾斜的第一摆板514和第二摆板524用于对物料进行导向。
从图7中可以看出,第一摆板514和第二摆板524的位置是由第一感应开关71控制的,即当第一摆板514和第二摆板524都对中时,第一感应开关71 感应此时的位置,控制第一摆板514和第二摆板524停止动作。
上述过程可知,摆动组件5中第一摆动组件51和第二摆动组件52动作完毕后处于不再动作的状态,物料源源不断地从进料口2内进入,同时从第二出料口32和第三出料口33出料。
(7)同时从第一出料口31、第二出料口32和第三出料口33出料
如图8所示,其中一种箭头方向为物料的流通方向,另一种箭头的方向表示第一传送组件41的动作方向(顺时针转动)和第二传送组件42的动作方向 (逆时针转动),即物料从进料口2内进入,同时从第一出料口31、第二出料口32和第三出料口33出料。
同时从三个出料口出料,与上述同时从两个出料口出料的工作原理相似,相同的特征不再赘述。
不同点在于,图8中第一传送组件41和第二传送组件42同时动作。第一摆动组件51中的第一摆板514从竖直方向开始朝向第二摆动组件52进行摆动,第二摆动组件52中的第二摆板524从竖直方向开始朝向第一摆动组件51进行摆动,且两者摆动的角度均不会使得第二摆板524与第一摆板514搭接,且优选摆动到第一摆动组件51和第二摆动组件52中心对称平面上。
第一摆板514和第二摆板524同时按一定的角度进行摆动,不会存在将某一个出料口始终封闭的状态,三个出料口在第一摆板514和第二摆板524的摆动过程中,均能够接收从进料口2内进入的物料。
上述过程可知,摆动组件5中第一摆动组件51和第二摆动组件52始终处于不断摆动的状态,使得物料源源不断地从进料口2内进入,同时从第一出料口31、第二出料口32和第三出料口33出料。
本实用新型中出料装置的采用如下控制方法进行控制,具体包括:
当控制器控制摆动组件摆动到预设位置后不动时,控制器通过控制传送组件的转动速度的大小以调节任意一个出料口的出料量。
参考图3、图4和图7所示的工作过程可知,摆动组件5动作到规定位置后不再运动,仅靠传送组件4的动作实现物料的传送,因此通过控制传送组件4 就能够控制上述的工作状态,即分别控制第一驱动电机411和/或第二驱动电机 421的转速,就能控制不同出料口的出料量。
以图7为例,如果第一驱动电机411的转速和第二驱动电机421的转速相同,那么第二出料口32的出料量和第三出料口33的出料量近似相等;如果第一驱动电机411的转速大于第二驱动电机421的转速,进料口2中的物料更多地被拨向第一传送组件41,那么第二出料口32的出料量将大于第三出料口33 的出料量。
参考图5、图6和图8所示的工作过程可知,传送组件4的第一传送组件 41和/或第二传送组件42始终在动作,摆动组件5中的第一摆板514和/或第二摆板524在不停地摆动,分别控制第一驱动电机411和/或第二驱动电机421的转速,以控制各个出料口内的出料量。
注意,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实用新型不限于这里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Claims (9)

1.一种出料装置,包括壳体(1)和设置在所述壳体(1)上方的进料口(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出料口(3),多个所述出料口(3)设置在所述壳体(1)下方;
传送组件(4),多组所述传送组件(4)设置在所述壳体(1)内靠近进料口(2)的一侧,所述传送组件(4)能转动以传送物料;
摆动组件(5),多组所述摆动组件(5)设置在所述壳体(1)内靠近出料口(3)的一侧,所述摆动组件(5)能摆动以改变所述传送组件(4)传送过来的物料的运动方向,且能选择性封堵任意一个所述出料口(3);
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传送组件(4)和所述摆动组件(5)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出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料口(3)包括第一出料口(31)、第二出料口(32)和第三出料口(33),所述第一出料口(31)与所述进料口(2)正对设置,所述第二出料口(32)和第三出料口(33)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一出料口(31)的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出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组件(4)包括相对且间隔设置第一传送组件(41)和第二传送组件(42),所述进料口(2)中的物料由第一传送组件(41)和/或第二传送组件(42)驱动,并从第一传送组件(41)和第二传送组件(42)之间形成的通道传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出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送组件(41)包括第一驱动电机(411)和由所述第一驱动电机(411)驱动而转动的多个第一耙子(412);所述第二传送组件(42)包括第二驱动电机(421)和由所述第二驱动电机(421)驱动而转动的多个第二耙子(422)。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出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摆动组件(5)包括相对且间隔设置第一摆动组件(51)和第二摆动组件(52),所述第一摆动组件(51)能选择性封堵所述第二出料口(32),所述第二摆动组件(52)能选择性封堵所述第三出料口(33),所述第一摆动组件(51)和所述第二摆动组件(52)配合以选择性封堵所述第一出料口(3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出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摆动组件(51)包括第一电动推杆(511)、第一连杆(512)、第一转轴(513)和第一摆板(514),所述第一电动推杆(511)与所述壳体(1)连接,所述第一转轴(513)设置在所述第一出料口(31)和所述第二出料口(32)的连接处,所述第一电动推杆(511)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连杆(512)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一连杆(512)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转轴(513)键连接,所述第一摆板(514)与所述第一转轴(513)键连接并由所述第一连杆(512)驱动而摆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出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摆动组件(52)包括第二电动推杆(521)、第二连杆(522)、第二转轴(523)和第二摆板(524),所述第二电动推杆(521)与壳体(1)连接,所述第二转轴(523)设置在所述第一出料口(31)和所述第三出料口(33)的连接处,所述第二电动推杆(521)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连杆(522)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二连杆(522)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转轴(523)键连接,所述第二摆板(524)与所述第二转轴(523)键连接并由所述第二连杆(522)驱动而摆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出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电动推杆(511)和所述第二电动推杆(521)全部伸出时,在壳体(1)上对应所述第一电动推杆(511)和所述第一连杆(512)的铰接处、所述第二电动推杆(521)和所述第二连杆(522)的铰接处均设置有第一行程开关(61);当所述第一电动推杆(511)和所述第二电动推杆(521)全部缩回时,在壳体(1)上对应所述第一电动推杆(511)和所述第一连杆(512)的铰接处、所述第二电动推杆(521)和所述第二连杆(522)的铰接处均设置有第二行程开关(62)。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出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电动推杆(511)和所述第二电动推杆(521)部分伸出使得所述第一摆板(514)的自由端和所述第二摆板(524)的自由端搭接时,
在自由端搭接处设置有第一感应开关(71),
在壳体(1)上对应所述第一电动推杆(511)和所述第一连杆(512)的铰接处,以及在壳体(1)上对应所述第二电动推杆(521)和所述第二连杆(522)的铰接处均设置有第二感应开关(72)。
CN201821816655.6U 2018-11-05 2018-11-05 一种出料装置 Active CN20914313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816655.6U CN209143136U (zh) 2018-11-05 2018-11-05 一种出料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816655.6U CN209143136U (zh) 2018-11-05 2018-11-05 一种出料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143136U true CN209143136U (zh) 2019-07-23

Family

ID=672846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816655.6U Active CN209143136U (zh) 2018-11-05 2018-11-05 一种出料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14313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264373A (zh) * 2018-11-05 2019-01-25 万华生态板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出料装置其控制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264373A (zh) * 2018-11-05 2019-01-25 万华生态板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出料装置其控制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336736U (zh) 一种翻板式四通切换漏斗
CN208230012U (zh) 一种混凝土废料粉碎用钢筋条筛选装置
CN209143136U (zh) 一种出料装置
CN109264373A (zh) 一种出料装置其控制方法
CN209140303U (zh) 一种飞轮盘自动生产线
CN209455574U (zh) 工件自动翻面控制系统
CN207084035U (zh) 茶叶揉捻机
CN207909740U (zh) 一种减速机式三工位慢速操作机构
CN208278883U (zh) 一种新型双输出带分料机
CN207140091U (zh) 一种混凝土搅拌站的分仓加料装置
CN208022387U (zh) 纸杯制作流水线上的输送翻转装置
CN217171984U (zh) 一种煤矸石烧结砖生产用煤矸石碎料输送装置
CN203994191U (zh) 压砖机自动送料出砖装置
CN109319493A (zh) 一种自动上料连杆结构
CN202792993U (zh) 一种高位铸板机系统的全自动加料装置
CN209009446U (zh) 一种纽扣自动供给装置
CN209601536U (zh) 升降移载机构
CN209406697U (zh) 一种加工工艺品的自动滚漆机传动装置
CN208439840U (zh) 一种耐火砖生产用原料提升机
CN209352036U (zh) 一种四通拨斗
CN106976738A (zh) 一种印刷机及其送纸机构
CN209063227U (zh) 一种单双边可调式自动进料全自动液压裁断机
CN207986246U (zh) 物料卸料机构
CN105729470B (zh) 一种混合式机器人控制装置
CN110316539A (zh) 一种胶囊下料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102200 No. 5 Spark Street, Changping Distric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 Beijing

Patentee after: Wanhua Hexiang Ecological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102200 No. 5 Spark Street, Changping Distric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 Beijing

Patentee before: WANHUA ECOBOARD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1118

Address after: No. 289 Guolu, Lizhuang Town, Tancheng County, Linyi City, Shandong Province, 276000

Patentee after: Wanhua Hexiang Board Industry (Linyi) Co.,Ltd.

Address before: 102200 Beijing Changping Distric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 Spark Street 5

Patentee before: Wanhua Hexiang Ecological Technolog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