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126841U - 汽车扩散器以及汽车 - Google Patents

汽车扩散器以及汽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126841U
CN209126841U CN201821426921.4U CN201821426921U CN209126841U CN 209126841 U CN209126841 U CN 209126841U CN 201821426921 U CN201821426921 U CN 201821426921U CN 209126841 U CN209126841 U CN 20912684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arc
diffuser
automobile
side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426921.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泽霖
吴承祺
黄三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Haizhid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Haizhid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Haizhid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Haizhid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426921.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12684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12684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126841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汽车扩散器以及汽车,其中,汽车扩散器包括用于安装在车身尾部下方的扩散器本体,扩散器本体之背对车身的底部设有凹腔,凹腔具有朝向车身前方的进风端、具有朝向车身后方的出风端和连通进风端与出风端的导流槽,凹腔以横截面积先减小后增大的方式从进风端延伸至出风端。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汽车扩散器通过设置凹腔以横截面积先减小后增大的方式从进风端延伸至出风端,这样,气流从进风端进入凹腔后先经过挤压然后在靠近出风端处由于凹腔横截面积增大被释放出来,形成大量的低压区,使得汽车获得较好的下压力,从而提升了汽车轮胎抓地的极限,使得汽车在过弯时能获得较好的操控性能。

Description

汽车扩散器以及汽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配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扩散器以及一种采用该汽车扩散器的汽车。
背景技术
现有汽车扩散器设计简单,只能在汽车备胎坑的位置产生一片很小的低压区,使得汽车在尾部区域不能获得很好的下压力,也即不能很好地提升汽车轮胎的抓地极限,使得汽车在过弯时操控性能不佳。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公开一种汽车扩散器,用以解决现有的汽车在过弯时操控性能不佳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二公开一种汽车,所述汽车采用如上所述的汽车扩散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汽车扩散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安装在车身尾部下方的扩散器本体,所述扩散器本体之背对所述车身的底部设有凹腔,所述凹腔具有朝向所述车身前方的进风端、具有朝向所述车身后方的出风端和连通所述进风端与所述出风端的导流槽,所述凹腔以横截面积先减小后增大的方式从所述进风端延伸至所述出风端。
优选地,所述扩散器本体包括顶板、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分别从所述顶板的两侧向下弧形弯曲延伸,所述顶板、所述第一侧板以及所述第二侧板围合形成所述凹腔。
优选地,所述顶板包括曲面板体和竖向延伸板体,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分别设于所述曲面板体的两侧并与所述曲面板体的底面围合形成所述凹腔,所述竖向延伸板体从所述曲面板体之靠近所述进风端的端部竖直向上延伸,所述曲面板体由若干个圆弧板依次光滑连接形成。
优选地,所述曲面板体从所述进风端到所述出风端依次由第一圆弧板、第二圆弧板、第三圆弧板、第四圆弧板、第五圆弧板、第六圆弧板、第七圆弧板以及第八圆弧板光滑连接形成,且所述第一圆弧板、第二圆弧板、第三圆弧板、第四圆弧板、第五圆弧板、第六圆弧板、第七圆弧板以及第八圆弧板在竖直方向上以先下凹后上扬的方式从所述进风端往所述出风端延伸。
优选地,所述第一圆弧板的半径为39±1mm,所述第二圆弧板的半径为471 ±1mm,所述第三圆弧板的半径为573±1mm,所述第四圆弧板的半径为1986 ±1mm,所述第五圆弧板的半径为4237±1mm,所述第六圆弧板的半径为1193 ±1mm,所述第七圆弧板的半径为485±1mm,所述第八圆弧板的半径为352± 1mm。
优选地,所述汽车扩散器还包括分别设置于所述扩散器本体两侧以用于将所述扩散器本体固定在车身上的安装座,每个所述安装座上贯穿开设有安装孔;且/或,
所述凹腔之凹设深度以先减小后增大的方式从所述进风端延伸至所述出风端。
优选地,所述汽车扩散器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扩散器本体一侧的第一侧翼以及设置于所述扩散器本体另一侧的第二侧翼,所述第一侧翼的一侧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侧板,所述第二侧翼的一侧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侧板。
优选地,所述第一侧翼包括第一弧形顶板和第三侧板,所述第一弧形顶板从所述第一侧板之靠近所述进风端的一端弧形延伸至所述第一侧板之靠近所述出风端一端,所述第三侧板从所述第一弧形顶板之远离所述扩散器本体的一侧向下弧形弯曲;所述第二侧翼包括第二弧形顶板和第四侧板,所述第二弧形顶板从所述第二侧板之靠近所述进风端的一端弧形延伸至所述第二侧板之靠近所述出风端一端,所述第四侧板从所述第二弧形顶板之远离所述扩散器本体的一侧向下弧形弯曲。
优选地,所述扩散器本体、所述第一侧翼以及所述第二侧翼一体成型;且/ 或,
所述第一弧形顶板包括从第一侧板之靠近所述进风端的一端往所述第一侧板之靠近所述出风端一端延伸的第一延伸部以及与所述第一延伸部连接并延伸至所述第一侧板之靠近所述出风端一端的第二延伸部,所述第一延伸部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二延伸部的宽度,所述第三侧板从所述第二延伸部之远离所述扩散器本体的一侧向下弧形弯曲;所述第二弧形顶板包括从第二侧板之靠近所述进风端的一端往所述第二侧板之靠近所述出风端一端延伸的第三延伸部以及与所述第三延伸部连接并延伸至所述第二侧板之靠近所述出风端一端的第四延伸部,所述第三延伸部的宽度小于所述第四延伸部的宽度,所述第四侧板从所述第四延伸部之远离所述扩散器本体的一侧向下弧形弯曲。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二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汽车,包括车身和如上所述的汽车扩散器,所述汽车扩散器安装于所述车身尾部的下方。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扩散器通过设置扩散器本体背对车身的底部设有凹腔,凹腔包括朝向车身前方的进风端、朝向车身后方的出风端以及两端分别连通进风端和出风端的导流槽,并通过设置凹腔以横截面积先减小后增大的方式从进风端延伸至出风端,这样,气流从进风端进入凹腔后先经过挤压然后在靠近出风端处由于凹腔横截面积增大被释放出来,形成大量的低压区,使得汽车获得较好的下压力,从而提升了汽车轮胎抓地的极限,使得汽车在过弯时能获得较好的操控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扩散器和车身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汽车扩散器的第一视角示意图;
图3为汽车扩散器的第二视角示意图;
图4为汽车扩散器的第三视角示意图;
图5为图4中A-A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至图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汽车扩散器10,包括用于安装在车身20尾部下方的扩散器本体11,扩散器本体11之背对车身20的底部设有凹腔111,凹腔111具有朝向车身20前方的进风端1111、具有朝向车身20 后方的出风端1112和连通进风端1111与出风端1112的导流槽1113,凹腔111 以横截面积先减小后增大的方式从进风端1111延伸至出风端1112。
以该设计方式,通过设置扩散器本体11背对车身20的底部设有凹腔111,凹腔111包括朝向车身20前方的进风端1111、朝向车身20后方的出风端1112 以及两端分别连通进风端1111和出风端1112的导流槽1113,并通过设置凹腔 111以横截面积先减小后增大的方式从进风端1111延伸至出风端1112。这样气流从进风端1111进入凹腔111后先经过挤压然后在靠近出风端处1112由于凹腔 111横截面积增大被释放出来,形成大量的低压区,使得汽车获得较好的下压力,从而提升了汽车轮胎抓地的极限,使得汽车在过弯时能获得较好的操控性能。
优选地,凹腔111之凹设深度以先减小后增大的方式从进风端1111延伸至出风端1112。
优选地,扩散器本体11包括顶板112、第一侧板113和第二侧板114,第一侧板113和第二侧板114分别从顶板112的两侧向下弧形弯曲延伸,顶板112、第一侧板113以及第二侧板114围合形成凹腔111。以该设计方式,通过设置第一侧板113和第二侧板114,气流可以在第一侧板113内侧和第二侧板114的内侧处形成气涡,从而在扩散器本体11的两侧产生大量的低压,使得汽车获得较好的下压力。
优选地,顶板112包括曲面板体1121和竖向延伸板体1122,第一侧板113 和第二侧板114分别设于曲面板体1121的两侧并与曲面板体1121的底面围合形成凹腔111,竖向延伸板体1122从曲面板体1121之靠近进风端1111的端部竖直向上延伸,曲面板体1121由若干个圆弧板依次光滑连接形成。该竖向延伸板体1122用于和汽车备胎坑紧固连接,具体地,竖向延伸板1122上设置有若干个紧固孔,可以通过螺栓紧固的方式,将竖向延伸板体1122紧固安装于汽车的备胎坑。
优选地,曲面板体1121从进风端1111到出风端1112依次由第一圆弧板 1123、第二圆弧板1124、第三圆弧板1125、第四圆弧板1126、第五圆弧板1127、第六圆弧板1128、第七圆弧板1129以及第八圆弧板1130光滑连接形成,且第一圆弧板1123、第二圆弧板1124、第三圆弧板1125、第四圆弧板1126、第五圆弧板1127、第六圆弧板1128、第七圆弧板1129以及第八圆弧板1130在竖直方向上以先下凹后上扬的方式从进风端1111往出风端延伸1112。
优选地,第一圆弧板的半径R1为39±1mm,第二圆弧板的半径R2为471 ±1mm,第三圆弧板的半径R3为573±1mm,第四圆弧板的半径R4为1986± 1mm,第五圆弧板的半径R5为4237±1mm,第六圆弧板的半径R6为1193±1mm,第七圆弧板的半径R7为485±1mm,第八圆弧板的半径R8为352±1mm。
优选地,汽车扩散器10还包括分别设置于扩散器本体11两侧以用于将扩散器本体11固定在车身上的安装座12,每个安装座12上贯穿开设有安装孔。具体地,可以通过螺栓紧固的方式,通过安装座12上的安装孔将扩散器本体11 固定于汽车备胎坑的两侧。
优选地,汽车扩散器10还包括设置于扩散器本体11一侧的第一侧翼13以及设置于扩散器本体11另一侧的第二侧翼14,第一侧翼13的一侧固定连接于第一侧板113,第二侧翼14的一侧固定连接于第二侧板114。
优选地,第一侧翼13包括第一弧形顶板131和第三侧板132,第一弧形顶板131从第一侧板113之靠近进风端1111的一端弧形延伸至第一侧板113之靠近出风端1112一端,第三侧板132从第一弧形顶板131之远离扩散器本体11 的一侧向下弧形弯曲;第二侧翼14包括第二弧形顶板141和第四侧板142,第二弧形顶板141从第二侧板114之靠近进风端的一端弧形延伸至第二侧板114 之靠近出风端1112一端,第四侧板142从第二弧形顶板141之远离扩散器本体 11的一侧向下弧形弯曲。
优选地,扩散器本体11、第一侧翼13以及第二侧翼14一体成型。
优选地,第一弧形顶板131包括从第一侧板之靠近进风端的一端往第一侧板之靠近出风端一端延伸的第一延伸部1311以及与第一延伸部1311连接并延伸至第一侧板之靠近出风端一端的第二延伸部1312,第一延伸部1311的宽度小于第二延伸部1312的宽度,第三侧板132从第二延伸部1312之远离扩散器本体11的一侧向下弧形弯曲;第二弧形顶板141包括从第二侧板之靠近进风端的一端往第二侧板之靠近出风端一端延伸的第三延伸部1411以及与第三延伸部 1411连接并延伸至第二侧板之靠近出风端一端的第四延伸部1412,第三延伸部 1411的宽度小于第四延伸部1412的宽度,第四侧板从第四延伸部1412之远离扩散器本体11的一侧向下弧形弯曲。所述的宽度指的是在汽车左右方向(图4 中所示的E-E方向)上的尺寸。
实施例二:
请参阅图1,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一种汽车100,包括车身20和如实施一中所述的汽车扩散器10,所述汽车扩散器10安装于所述车身20尾部的下方。
该汽车100由于采用了如实施例一中所述的汽车扩散器10,因而也就具有能够在车身20底部形成大量的低压区,使得汽车获得较好的下压力,从而提升了汽车轮胎抓地的极限,使得汽车在过弯时能获得较好的操控性能的优点。
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汽车扩散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安装在车身尾部下方的扩散器本体,所述扩散器本体之背对所述车身的底部设有凹腔,所述凹腔具有朝向所述车身前方的进风端、具有朝向所述车身后方的出风端和连通所述进风端与所述出风端的导流槽,所述凹腔以横截面积先减小后增大的方式从所述进风端延伸至所述出风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扩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扩散器本体包括顶板、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分别从所述顶板的两侧向下弧形弯曲延伸,所述顶板、所述第一侧板以及所述第二侧板围合形成所述凹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扩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包括曲面板体和竖向延伸板体,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分别设于所述曲面板体的两侧并与所述曲面板体的底面围合形成所述凹腔,所述竖向延伸板体从所述曲面板体之靠近所述进风端的端部竖直向上延伸,所述曲面板体由若干个圆弧板依次光滑连接形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扩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曲面板体从所述进风端到所述出风端依次由第一圆弧板、第二圆弧板、第三圆弧板、第四圆弧板、第五圆弧板、第六圆弧板、第七圆弧板以及第八圆弧板光滑连接形成,且所述第一圆弧板、第二圆弧板、第三圆弧板、第四圆弧板、第五圆弧板、第六圆弧板、第七圆弧板以及第八圆弧板在竖直方向上以先下凹后上扬的方式从所述进风端往所述出风端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扩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圆弧板的半径为39±1mm,所述第二圆弧板的半径为471±1mm,所述第三圆弧板的半径为573±1mm,所述第四圆弧板的半径为1986±1mm,所述第五圆弧板的半径为4237±1mm,所述第六圆弧板的半径为1193±1mm,所述第七圆弧板的半径为485±1mm,所述第八圆弧板的半径为352±1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扩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扩散器还包括分别设置于所述扩散器本体两侧以用于将所述扩散器本体固定在车身上的安装座,每个所述安装座上贯穿开设有安装孔;且/或,
所述凹腔之凹设深度以先减小后增大的方式从所述进风端延伸至所述出风端。
7.根据权利要求2-5任一项所述的汽车扩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扩散器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扩散器本体一侧的第一侧翼以及设置于所述扩散器本体另一侧的第二侧翼,所述第一侧翼的一侧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侧板,所述第二侧翼的一侧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侧板。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汽车扩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翼包括第一弧形顶板和第三侧板,所述第一弧形顶板从所述第一侧板之靠近所述进风端的一端弧形延伸至所述第一侧板之靠近所述出风端一端,所述第三侧板从所述第一弧形顶板之远离所述扩散器本体的一侧向下弧形弯曲;所述第二侧翼包括第二弧形顶板和第四侧板,所述第二弧形顶板从所述第二侧板之靠近所述进风端的一端弧形延伸至所述第二侧板之靠近所述出风端一端,所述第四侧板从所述第二弧形顶板之远离所述扩散器本体的一侧向下弧形弯曲。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汽车扩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扩散器本体、所述第一侧翼以及所述第二侧翼一体成型;且/或,
所述第一弧形顶板包括从第一侧板之靠近所述进风端的一端往所述第一侧板之靠近所述出风端一端延伸的第一延伸部以及与所述第一延伸部连接并延伸至所述第一侧板之靠近所述出风端一端的第二延伸部,所述第一延伸部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二延伸部的宽度,所述第三侧板从所述第二延伸部之远离所述扩散器本体的一侧向下弧形弯曲;所述第二弧形顶板包括从第二侧板之靠近所述进风端的一端往所述第二侧板之靠近所述出风端一端延伸的第三延伸部以及与所述第三延伸部连接并延伸至所述第二侧板之靠近所述出风端一端的第四延伸部,所述第三延伸部的宽度小于所述第四延伸部的宽度,所述第四侧板从所述第四延伸部之远离所述扩散器本体的一侧向下弧形弯曲。
10.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车身和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汽车扩散器,所述汽车扩散器安装于所述车身尾部的下方。
CN201821426921.4U 2018-08-31 2018-08-31 汽车扩散器以及汽车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912684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426921.4U CN209126841U (zh) 2018-08-31 2018-08-31 汽车扩散器以及汽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426921.4U CN209126841U (zh) 2018-08-31 2018-08-31 汽车扩散器以及汽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126841U true CN209126841U (zh) 2019-07-19

Family

ID=672296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426921.4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9126841U (zh) 2018-08-31 2018-08-31 汽车扩散器以及汽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12684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669270B1 (en) Truck wind deflector
CN209126841U (zh) 汽车扩散器以及汽车
CN111055934B (zh) 一种汽车下导流板组件
CN209126838U (zh) 一种汽车
CN201198328Y (zh) 一种汽车驾驶室侧后导流板
CN206493910U (zh) 一种电动汽车控制器的安装结构
CN209142264U (zh) 汽车尾翼以及汽车
CN208559259U (zh) 一种分体式高效防护保险杠
CN202923555U (zh) 发动机护板
CN208715311U (zh) 一种汽车前端导流板
CN111469385A (zh) 一种汽车脚垫吸塑模具及基于其的吸塑方法
CN206634074U (zh) 高效抽风散热型汽车引擎盖
CN207795342U (zh) 一种共用型消声包装置
CN112319213A (zh) 一种车身油箱导流板及具有其的车辆
CN215752671U (zh) 挡泥板组件以及汽车
CN204852656U (zh) 一种汽车空调风管
CN220114561U (zh) 门槛外饰板结构及车辆
CN210437278U (zh) 一种便于安装使用的导流板
CN214084488U (zh) 一种抗老化汽车扰流板
CN202806438U (zh) 一种左前座椅后横梁外板结构
CN204003189U (zh) 一种卡车用中冷进气管
CN204869383U (zh) 汽车导流板模具结构
CN215706143U (zh) 一种汽车保险杆
CN217260360U (zh) 一种前翼气吹式主动气动平衡调节装置
CN209241024U (zh) 2018款福特f150冲压前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719

Termination date: 20200831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