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105130U - 功率放大电路 - Google Patents

功率放大电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105130U
CN209105130U CN201821776256.1U CN201821776256U CN209105130U CN 209105130 U CN209105130 U CN 209105130U CN 201821776256 U CN201821776256 U CN 201821776256U CN 209105130 U CN209105130 U CN 20910513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l
capacitor
power amplification
amplification circuit
switc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776256.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石原翔太
冈部宽
山本靖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10513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10513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FAMPLIFIERS
    • H03F3/00Amplifiers with only discharge tubes or only semiconductor devices as amplifying elements
    • H03F3/20Power amplifiers, e.g. Class B amplifiers, Class C amplifiers
    • H03F3/24Power amplifiers, e.g. Class B amplifiers, Class C amplifiers of transmitter output stages
    • H03F3/245Power amplifiers, e.g. Class B amplifiers, Class C amplifiers of transmitter output stages with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FAMPLIFIERS
    • H03F1/00Details of amplifiers with only discharge tubes, only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nly unspecified devices as amplifying elements
    • H03F1/56Modifications of input or output impedan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3F1/565Modifications of input or output impedan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using inductive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FAMPLIFIERS
    • H03F3/00Amplifiers with only discharge tubes or only semiconductor devices as amplifying elements
    • H03F3/189High frequency amplifiers, e.g. radio frequency amplifiers
    • H03F3/19High frequency amplifiers, e.g. radio frequency amplifiers with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 H03F3/195High frequency amplifiers, e.g. radio frequency amplifiers with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in integrated circuit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FAMPLIFIERS
    • H03F2200/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amplifiers
    • H03F2200/387A circuit being added at the output of an amplifier to adapt the output impedance of the amplifier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FAMPLIFIERS
    • H03F2200/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amplifiers
    • H03F2200/39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amplifiers the output circuit of an amplifying stage comprising an LC-network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FAMPLIFIERS
    • H03F2200/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amplifiers
    • H03F2200/421Multiple switches coupled in the output circuit of an amplifier are controlled by a circuit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FAMPLIFIERS
    • H03F2200/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amplifiers
    • H03F2200/45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amplifiers the amplifier being a radio frequency amplifier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够谋求功率增益的改善的功率放大电路。功率放大电路具备:功率放大器,能够对第一信号以及频率比第一信号高的第二信号的双方进行放大;第一滤波器部,具备成为在功率放大器中被放大的第一信号的路径的第一电感器,并使在功率放大器中被放大的第二信号衰减;第二滤波器部,具备成为在功率放大器中被放大的第二信号的路径的第一电容器,并使在功率放大器中被放大的第一信号衰减;第一输出路径,被供给从第一滤波器部输出的第一信号;以及第二输出路径,被供给从第二滤波器部输出的第二信号。

Description

功率放大电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具备输出匹配电路的功率放大电路。
背景技术
在便携式电话等移动通信终端中,为了放大向基站发送的信号的功率而使用功率放大电路(功率放大器)。移动通信终端有时具备能够发送频带(波段)相互不同的多个信号的应对多波段的功率放大电路。
可是,在移动通信终端中,以伴随着高功能化的高密度安装为背景,正在研究通过对天线、开关、分配器、功率放大器等各种部件进行共用而削减部件件数。例如,在专利文献1公开了对相互不同的第一频率以及第二频率的信号进行放大的功率放大电路。该功率放大电路具备对第一频率以及第二频率的传输信号进行放大的功率放大器,在功率放大器的输出侧,并联连接有第一LC并联谐振电路和第二LC并联谐振电路,第一LC并联谐振电路将第一频率作为谐振频率,并包含开关,第二LC并联谐振电路将第二频率作为谐振频率,并包含开关。而且,在功率放大器对第一频率的信号进行放大时,第一LC并联谐振电路侧的开关成为接通状态,第二LC并联谐振电路侧的开关成为断开状态。此外,在功率放大器对第二频率的信号进行放大时,第一LC并联谐振电路的开关成为断开状态,第二LC并联谐振电路的开关成为接通状态。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2/105534号
然而,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功率放大电路中,开关与电感器串联连接并将电容器作为信号的主路径。因此,在第一频率比第二频率低的情况下,为了使第二频率的信号衰减,第一LC并联谐振电路需要具备电容小的电容器。但是,若第一LC并联谐振电路的电容器的电容小,则通过第一LC并联谐振电路的电容器的第一频率的信号的损耗会增加。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要解决的课题
本实用新型是鉴于这样的情形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谋求功率增益的改善的功率放大电路。
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1)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式涉及的功率放大电路具备:功率放大器,能够对第一信号以及频率比第一信号高的第二信号的双方进行放大;第一滤波器部,具备成为在功率放大器中被放大的第一信号的路径的第一电感器,并使在功率放大器中被放大的第二信号衰减;第二滤波器部,具备成为在功率放大器中被放大的第二信号的路径的第一电容器,并使在功率放大器中被放大的第一信号衰减;第一输出路径,被供给从第一滤波器部输出的第一信号;以及第二输出路径,被供给从第二滤波器部输出的第二信号。
(2)优选地,在上述(1)中,
所述第一滤波器部还具备与所述第一电感器并联连接的第二电容器,
所述第二滤波器部还具备与所述第一电容器并联连接的第二电感器。
(3)优选地,在上述(2)中,
所述第二电感器的电感大于所述第一电感器的电感。
(4)优选地,在上述(2)或(3)中,
所述第二电容器的电容小于所述第一电容器的电容。
(5)优选地,在上述(1)至(4)中的任一项中,
所述第一滤波器部还具备连接在所述第一输出路径与接地之间的第三电容器。
(6)优选地,在上述(1)至(5)中的任一项中,
所述第二滤波器部还具备连接在所述第二输出路径与接地之间的第三电感器。
(7)优选地,在上述(5)中,
所述第三电容器的电容大于所述第一电容器的电容。
(8)优选地,在上述(2)中,
所述第一滤波器部还具备与所述第二电容器串联连接的第一开关。
(9)优选地,在上述(2)或(8)中,
所述第二滤波器部还具备与所述第二电感器串联连接的第二开关。
(10)优选地,在上述(1)至(9)中的任一项中,
还具备:第四电容器,连接在所述功率放大器与所述第二滤波器部之间。
(11)优选地,在上述(1)至(10)中的任一项中,
还具备:输出开关,将供给到所述第一输出路径的所述第一信号或供给到所述第二输出路径的所述第二信号中的任一者输出。
(12)优选地,在上述(1)至(11)中的任一项中,
还具备:第一高次谐波终止部,连接在所述功率放大器与所述第二滤波器部之间的路径和接地之间,并使所述第一信号或所述第二信号的高次谐波衰减。
(13)优选地,在上述(12)中,
所述第一高次谐波终止部具备:
第五电容器;
第四电感器,与所述第五电容器连接;以及
第三开关,连接在所述第五电容器与接地之间。
(14)优选地,在上述(10)中,
还具备:第一高次谐波终止部,连接在所述第四电容器与所述第二滤波器部之间的路径和接地之间,使所述第一信号或所述第二信号的高次谐波衰减,
所述第一高次谐波终止部具备:
第五电容器;
第四电感器,与所述第五电容器连接;以及
第三开关,与所述第五电容器连接。
(15)优选地,在上述(13)或(14)中,
所述第一高次谐波终止部还具备与所述第五电容器并联连接的第六电容器。
(16)优选地,在上述(13)至(15)中的任一项中,
所述第一高次谐波终止部还具备与所述第四电感器并联连接的第五电感器。
(17)优选地,在上述(1)至(16)中的任一项中,
还具备:第二高次谐波终止部,具备连接在所述第二输出路径与接地之间的第四开关、第七电容器、以及第六电感器,并使所述第一信号的高次谐波衰减。
(18)优选地,在上述(2)中,
所述第一滤波器部还具备与所述第二电容器串联连接的第一电阻元件。
(19)优选地,在上述(2)或(18)中,
所述第二滤波器部还具备与所述第二电感器串联连接的第二电阻元件。
(20)优选地,在上述(2)中,
所述第一滤波器部还具备与所述第二电容器并联连接的第八电容器。
(21)优选地,在上述(2)或(20)中,
所述第二滤波器部还具备与所述第二电感器并联连接的第七电感器。
(22)优选地,在上述(1)至(21)中的任一项中,
还具备:第一匹配电路,与所述第一输出路径连接,并使所述第二信号衰减。
(23)优选地,在上述(1)至(22)中的任一项中,
具备:第二匹配电路,与所述第二输出路径连接,并使所述第一信号的高次谐波衰减。
实用新型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能够提供一种能够谋求功率增益的改善的功率放大电路。
附图说明
图1是概略性地示出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功率放大电路的电路结构的图。
图2是概略性地示出第一信号以及第二信号的匹配电路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3是概略性地示出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功率放大电路的电路结构的图。
图4是概略性地示出在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功率放大电路中对第一信号进行放大的动作的图。
图5是概略性地示出在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功率放大电路中对第二信号进行放大的动作的图。
图6是概略性地示出第三实施方式涉及的功率放大电路的电路结构的图。
图7是概略性地示出第四实施方式涉及的功率放大电路的电路结构的图。
图8是概略性地示出第五实施方式涉及的功率放大电路的电路结构的图。
图9是概略性地示出第六实施方式涉及的功率放大电路的电路结构的图。
图10是概略性地示出第七实施方式涉及的功率放大电路的电路结构的图。
图11是概略性地示出第八实施方式涉及的功率放大电路的电路结构的图。
图12是概略性地示出第九实施方式涉及的功率放大电路的电路结构的图。
图13是概略性地示出第十实施方式涉及的功率放大电路的电路结构的图。
图14是概略性地示出第十一实施方式涉及的功率放大电路的电路结构的图。
图15是概略性地示出第十二实施方式涉及的功率放大电路中的功率放大部的电路结构的图。
图16是概略性地示出第十三实施方式涉及的功率放大电路中的功率放大部的电路结构的图。
图17是概略性地示出第十四实施方式涉及的功率放大电路中的功率放大部以及高次谐波终止部的电路结构的图。
图18是概略性地示出第十五实施方式涉及的功率放大电路中的功率放大部的电路结构的图。
图19是概略性地示出第十六实施方式涉及的功率放大电路中的功率放大部的电路结构的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功率放大电路,LB:第一信号,HB:第二信号,LBin:第一输入端子,HBin:第二输入端子,LBout:第一输出端子,HBout:第二输出端子,AMP:功率放大部,PA1:第一功率放大器,PA2:第二功率放大器,FLT:滤波器部,FLi:第一滤波器部,FL2:第二滤波器部,TN1:第一高次谐波终止部,LBMN、HBMN:匹配电路,SW11、SW12、SW13、SW14、SW1、SW2、SW3:开关,C11、C12、C1、C2、C3、C4、C5:电容器,L11、L12、L13、L1、L2、L3、L4:电感器,ANT-SW:输出开关,ANTout:天线端子。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但是,在第二实施方式以后,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或类似的构成要素用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或类似的附图标记表示,并适当地省略详细的说明。此外,关于在第二实施方式以后的实施方式中得到的效果,对于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将适当地省略说明。各实施方式的附图是例示,各部分的尺寸、形状是示意性的,不应将本申请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限定于该实施方式进行解释。
<第一实施方式>
首先,参照图1以及图2对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功率放大电路1的结构进行说明。图1是概略性地示出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功率放大电路的电路结构的图。图2是概略性地示出第一信号以及第二信号的匹配电路的一个例子的图。
功率放大电路1是如下的高频电路,即,在便携式电话等移动通信终端中,将频率相互不同的第一信号LB以及第二信号HB的功率放大至发送到基站所需的等级。在此,第一信号LB以及第二信号HB例如是通过RFIC(Radio Frequency Integrated Circuit,射频集成电路)等根据给定的通信方式进行了调制的RF(Radio Frequency,射频)信号。第二信号HB所属的频带比第一信号LB所属的频带高。但是,关于功率放大电路1,只要是对第一信号LB以及第二信号HB的功率进行放大,则并不限定于安装到移动通信终端,也可以安装到固定通信终端。
功率放大电路1具备第一输入端子LBin、第二输入端子HBin、第一输出端子LBout、第二输出端子HBout。在功率放大电路1中,第一信号LB从第一输入端子LBin输入,并从第一输出端子LBout输出。在功率放大电路1中,第二信号HB从第二输入端子HBin输入,并从第二输出端子HBout输出。
功率放大电路1具备功率放大部AMP以及滤波器部FLT。第一信号LB以及第二信号HB在功率放大部AMP中被放大。被放大的第一信号LB以及第二信号HB通过滤波器部FLT并输出。功率放大电路1在滤波器部FLT与第一输出端子LBout之间具备第一匹配电路LBMN,在滤波器部FLT与第二输出端子HBout之间具备第二匹配电路HBMN。
功率放大部AMP例如由两级的放大电路构成,具备第一功率放大器PA1、第二功率放大器PA2(功率放大器)。功率放大部AMP对第一信号LB或第二信号HB进行放大。第一功率放大器PA1以及第二功率放大器PA2例如形成在一个半导体芯片(PA裸片(Die))。第一功率放大器PA1以及第二功率放大器PA2例如包含双极晶体管(例如,异质结双极晶体管)而构成,将输入的信号放大并输出。第一功率放大器PA1以及第二功率放大器PA2例如是发射极接地型放大电路,基于供给到集电极的电源电压Vcc对输入到基极的信号进行放大。另外,构成功率放大部AMP的放大电路的级数并不限于两级,也可以是一级,还可以是三级以上。
第一功率放大器PA1相当于驱动级放大电路。第一功率放大器PA1接受给定等级的电源电压Vcc(例如,电池电压或稳压器电压)的供给而对第一信号LB或第二信号HB进行放大。
在第一输入端子LBin与第一功率放大器PA1之间设置有开关SW11,在第二输入端子HBin与第一功率放大器PA1之间设置有开关SW12。开关SW11对第一信号LB向第一功率放大器PA1的输入进行接通/断开。开关SW12对第二信号HB向第一功率放大器PA1的输入进行接通/断开。在供给电源电压Vcc的电源线VL与第一功率放大器PA1之间连接有电感器L11。此外,在电感器L11并联连接有进行了串联连接的电感器L12以及开关SW13。开关SW13对通过了电感器L12的电源电压Vcc向第一功率放大器PA1的供给进行接通/断开。也就是说,在开关SW13打开的状态下,电源电压Vcc将电感器L11作为路径而供给到第一功率放大器PA1。在开关SW13闭合的状态下,电源电压Vcc将电感器L11以及电感器L12作为路径而供给到第一功率放大器PA1。
在第一功率放大器PA1与第二功率放大器PA2之间连接有电容器C12。此外,在电容器C12并联连接有进行了串联连接的电容器C11以及开关SW14。开关SW14对第一功率放大器PA1与第二功率放大器PA2之间的、通过了电容器C11的RF信号的传递进行接通/断开。也就是说,在开关SW14打开的状态下,从第一功率放大器PA1输出的RF信号将电容器C12作为路径而输入到第二功率放大器PA2。在开关SW14闭合的状态下,从第一功率放大器PA1输出的RF信号将电容器C11以及电容器C12作为路径而输入到第二功率放大器PA2。电容器C11以及电容器C12是对第一功率放大器PA1与第二功率放大器PA2之间的阻抗的匹配状态进行调整的级间匹配电路。级间匹配电路也可以具备电感器、电阻元件等其它元件。
第二功率放大器PA2相当于输出级的放大电路。第二功率放大器PA2接受电源电压Vcc(例如,电池电压或稳压器电压)的供给,对在第一功率放大器PA1中被放大的第一信号LB或第二信号HB进一步进行放大。在供给电源电压Vcc的电源线VL与第二功率放大器PA2之间连接有电感器L13。
另外,第一功率放大器PA1以及第二功率放大器PA2可以用接受被控制为与输入的第一信号LB或第二信号HB的振幅等级相应的等级的电源电压Vcc的供给的、所谓的包络跟踪方式进行控制。此外,第一功率放大器PA1以及第二功率放大器PA2也可以用平均功率跟踪方式进行控制。
滤波器部FLT具备第一滤波器部FL1和第二滤波器部FL2,第一滤波器部FL1设置在第二功率放大器PA2的输出与第一输出端子LBout之间,第二滤波器部FL2设置在第二功率放大器PA2的输出与第二输出端子HBout之间。
第一滤波器部FL1具备并联连接了电感器L1(第一电感器)以及电容器C2(第二电容器)的LC并联谐振电路。电感器L1成为第一信号LB的路径。第一滤波器部FL1的LC并联谐振电路作为使输入到功率放大电路1的RF信号中的比较高频带的RF信号衰减的带阻滤波器HBR而发挥功能,使第二信号HB衰减。
第二滤波器部FL2具备并联连接了电容器C1(第一电容器)以及电感器L2(第二电感器)的LC并联谐振电路。电容器C1成为第二信号HB的路径。第二滤波器部FL2的LC并联谐振电路作为使输入到功率放大电路1的RF信号中的比较低频带的RF信号衰减的带阻滤波器LBR而发挥功能,使第一信号LB衰减。
从第二功率放大器PA2输出的第一信号LB通过第一滤波器部FL1并输出,从第二功率放大器PA2输出的第二信号HB通过第二滤波器部FL2并输出。具体地,在功率放大电路1中,第一信号LB在第二滤波器部FL2中被反射以及衰减,另一方面,将第一滤波器部FL1的电感器L1作为传递路径而被输出。此外,在功率放大电路1中,第二信号HB在第一滤波器部FL1中被反射以及衰减,另一方面,将第二滤波器部FL2的电容器C1作为传递路径而被输出。
像这样,通过与第二信号HB相比为低频的第一信号LB将电感器L1作为路径而被输出,从而能够降低第一信号LB的损耗。此外,通过与第一信号LB相比为高频的第二信号HB将电容器C1作为路径而被输出,从而能够降低第二信号HB的损耗。功率放大电路1能够用一个功率放大部AMP对两个信号(第一信号LB以及第二信号HB)进行放大,因此能够降低功率放大电路的面积。在功率放大电路1中,在从第二功率放大器PA2到第一输出端子LBout之间的第一信号LB的传递路径未配置开关,在从第二功率放大器PA2到第二输出端子HBout之间的第二信号HB的传递路径未配置开关。因此,能够降低功率放大电路1的面积,能够降低第一信号LB以及第二信号HB的损耗。
电感器L2的电感可以大于电感器L1的电感。据此,能够使在第二滤波器部FL2的带阻滤波器LBR中被衰减的频带的宽度窄。电容器C2的电容可以小于电容器C1的电容。据此,能够使在第一滤波器部FL1的带阻滤波器HBR中被衰减的频带的宽度窄。因此,功率放大电路1能够降低第一滤波器部FL1中的第一信号LB的损耗,且能够降低第二滤波器部FL2中的第二信号HB的损耗。
第一匹配电路LBMN形成在被供给从第一滤波器部FL1输出的第一信号LB的第一输出路径。第一匹配电路LBMN对第一输出路径中的第一信号LB的阻抗的匹配状态进行调整。第一匹配电路LBMN也可以对第二信号HB进行衰减。据此,第一匹配电路LBMN能够使第一滤波器部FL1中的衰减不充分而漏出到第一输出路径的第二信号HB衰减,因此能够降低第二信号HB从第一输出端子LBout的漏出。此外,在第一信号LB的高次谐波属于能够通过第一滤波器部FL1的频带的情况下,第一匹配电路LBMN也可以形成为对第一信号LB的该高次谐波进行衰减。
第二匹配电路HBMN形成在被供给从第二滤波器部FL2输出的第二信号HB的第二输出路径。第二匹配电路HBMN对第二输出路径中的第二信号HB的阻抗的匹配状态进行调整。第二匹配电路HBMN也可以对第一信号LB的高次谐波进行衰减。据此,即使第一信号LB的该高次谐波属于能够通过第二滤波器部FL2的波长带,也因为第二匹配电路HBMN能够使第一信号LB的该高次谐波衰减,所以能够降低第一信号LB的该高次谐波从第二输出端子HBout的漏出。此外,第二匹配电路HBMN也可以形成为对第一信号LB进行衰减。
如图2所示,例如,第一匹配电路LBMN具备电感器Lm11、Lm12以及电容器Cm11、Cm12。电感器Lm11、Lm12与第一输出路径串联地连接。电容器Cmll在电感器Lm11与电感器Lm12之间连接于第一输出路径与接地之间。电容器Cm12在电感器Lm12与第一输出端子LBout之间连接于第一输出路径与接地之间。同样地,第二匹配电路HBMN具备与第二输出路径串联连接的电感器Lm21、Lm22、Lm23和连接在第二输出路径与接地之间的电容器Cm21、Cm22、Cm23。另外,第一匹配电路LBMN以及第二匹配电路HBMN并不限定于上述的结构。
<第二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图3对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功率放大电路2的结构进行说明。图3是概略性地示出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功率放大电路的电路结构的图。
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功率放大电路2与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功率放大电路1的不同点在于,具备开关SW1(第一开关)、电容器C3(第三电容器)、开关SW2(第二开关)、电感器L3(第三电感器)、以及电容器C4(第四电容器)。
开关SW1以及电容器C3具备于第一滤波器部FL1。开关SW1与电容器C2串联连接,并与电感器L1并联连接。电容器C3连接在第一输出路径与接地之间。电容器C3连接为,从电感器L1与第一匹配电路LBMN之间的第一输出路径分岔。在开关SW1为“接通”时,功率放大电路2作为第二信号HB的功率放大电路进行动作。在开关SW1为“断开”时,功率放大电路2作为第一信号LB的功率放大电路进行动作。以下,将对第二信号HB的功率进行放大的动作称为HB动作,将对第一信号LB的功率进行放大的动作称为LB动作。
在LB动作时,开关SW1为“断开”状态,第一信号LB通过电感器L1并从第一输出端子LBout输出。另一方面,在HB动作时,开关SW1为“接通”状态,第一滤波器部FL1通过电容器C2和电感器L1形成并联谐振电路,能够提高谐振频率附近的阻抗。因而,即使开关SW1为“接通”时的电阻分量大,也因为基于第一滤波器部FL1的并联谐振电路的阻抗变高,所以能够忽略开关SW1的电阻分量的影响。因此,能够将开关SW1小型化。在LB动作时,第一滤波器部FL1作为具有电感器L1和电容器C3的低通滤波器结构的匹配电路发挥作用,作为第一信号LB的路径不使用开关SW1。因此,在LB动作时,第一滤波器部FL1可以不考虑由开关SW1的“接通”时的电阻分量造成的第一信号LB的损耗,能够作为使第一信号LB不经由开关的匹配电路来对待。据此,功率放大电路2能够抑制功率增益的降低。
在图3所示的结构例中,在第二功率放大器PA2与电容器C2之间设置有开关SW1。但是,只要开关SW1能够对第一滤波器部FL1的作为并联谐振电路的功能进行开启/关闭,则开关SW1以及电容器C2的连接的顺序也可以相反。也就是说,也可以在第二功率放大器PA2与开关SW1之间连接电容器C2。
开关SW2以及电感器L3具备于第二滤波器部FL2。开关SW2与电感器L2串联连接,并与电容器C1并联连接。电感器L3连接在第二输出路径与接地之间。电感器L3连接为从电容器C1与第二匹配电路HBMN之间的第二输出路径分岔。在开关SW2“接通”时,功率放大电路2进行LB动作,在“断开”时,功率放大电路2进行HB动作。
在HB动作时,开关SW2为“断开”状态,第二信号HB通过电容器C1并从第二输出端子HBout输出。另一方面,在LB动作时,开关SW2为“接通”状态,第二滤波器部FL2通过电容器C1和电感器L2形成有并联谐振电路,能够在谐振频率附近提高阻抗。即使开关SW2为“接通”时的电阻分量大,也由于基于第二滤波器部FL2的并联谐振电路的阻抗变高,所以能够忽略开关SW2的电阻分量的影响。因此,能够将开关SW2小型化。在HB动作时,第二滤波器部FL2作为具有电容器C1和电感器L3的高通滤波器结构的匹配电路发挥作用,作为第二信号HB的路径不使用开关SW2。因此,在HB动作时,第二滤波器部LFL2可以不考虑由开关SW2的“接通”时的电阻分量造成的第二信号HB的损耗,能够作为使第二信号HB不经由开关的匹配电路来对待。据此,功率放大电路2能够抑制功率增益的降低。
在图3所示的结构例中,在第二功率放大器PA2与电感器L2之间设置有开关SW2。但是,只要开关SW2能够对第二滤波器部FL2的作为并联谐振电路的功能进行开启/关闭,则开关SW2以及电感器L2的连接的顺序也可以相反。也就是说,也可以在第二功率放大器PA2与开关SW2之间连接电感器L2。
电容器C4连接在功率放大部AMP与滤波器部FLT之间。此时,开关SW1连接在电容器C4与电容器C2之间,开关SW2连接在电容器C4与电感器L2之间。据此,能够通过电容器C4阻隔来自第二功率放大器PA2的DC电压。因此,电容器C4能够使施加于开关SW1以及开关SW2的电压仅为不包含直流分量的RF信号。因此,开关SW1以及开关SW2能够使振幅大的RF信号通过。
在图3所示的结构例中,开关SW1设置在电容器C4与电容器C2之间,开关SW2设置在电容器C4与电感器L2之间。据此,能够将开关SW1以及开关SW2小型化,能够降低第一信号LB的开关SW1中的损耗以及第二信号HB的开关SW2中的损耗。另外,电容器C4只要连接在第二功率放大器PA2与第二滤波器部FL2之间即可。据此,至少能够将开关SW2小型化,能够降低开关SW2中的第二信号HB的损耗。此外,设在未在第二功率放大器PA2与开关SW1之间连接有电容器C4的情况下,电容器C2被连接在开关SW1与第二功率放大器PA2之间。此时,施加于开关SW1的DC电压被电容器C2阻隔,施加于开关SW2的DC电压被电容器C4阻隔。即,能够将开关SW1以及开关SW2小型化,能够降低第一信号LB的开关SW1中的损耗以及第二信号HB的开关SW2中的损耗。
接着,参照图4以及图5对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功率放大电路2的动作进行说明。图4是概略性地示出在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功率放大电路中对第一信号进行放大的动作的图。图5是概略性地示出在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功率放大电路中对第二信号进行放大的动作的图。
如图4所示,在对第一信号LB进行放大的情况下,将开关SW11、SW14以及SW2闭合,并将开关SW12、SW13以及SW1打开。第一信号LB从第一输入端子LBin通过开关SW11并输入到第一功率放大器PA1。在第一功率放大器PA1,从电源线VL通过电感器L11被施加电源电压Vcc。被第一功率放大器PA1放大的第一信号LB通过电容器C11以及电容器C12,并输入到第二功率放大器PA2。在第二功率放大器PA2,从电源线VL通过电感器L13被施加电源电压Vcc。
被第二功率放大器PA2放大的第一信号LB通过电感器L1以及第一匹配电路LBMN,并从第一输出端子LBout输出。此时,混在从第二功率放大器PA2输出的第一信号LB中的直流分量(DC电压)在电容器C4处被阻隔。第二功率放大器PA2能够通过由电容器C1以及电感器L2构成的并联谐振电路提高第一信号LB的阻抗。因此,第一信号LB不会输出到第二输出端子HBout。
如图5所示,在对第二信号HB进行放大的情况下,将开关SW12、SW13以及SW1闭合,并打开开关SW11、SW14以及SW2。第二信号HB从第二输入端子HBin通过开关SW12并输入到第一功率放大器PA1。在第一功率放大器PA1,从电源线VL通过电感器L11以及L12被施加电源电压Vcc。被第一功率放大器PA1放大的第二信号HB通过电容器C12,并输入到第二功率放大器PA2。在第二功率放大器PA2,从电源线VL通过电感器L13被施加电源电压Vcc。
被第二功率放大器PA2放大的第二信号HB通过电容器C1以及第二匹配电路HBMN,并从第二输出端子HBout输出。此时,混在从第二功率放大器PA2输出的第二信号HB中的直流分量(DC电压)在电容器C4处被阻隔。此外,从第二功率放大器PA2输出的高次谐波被由电容器C2以及电感器L1形成的带阻滤波器HBR衰减。第二功率放大器PA2能够通过由电容器C2以及电感器L1构成的并联谐振电路提高第二信号HB的阻抗。因此,第二信号HB不会输出到第一输出端子LBout。
<第三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图6对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方式涉及的功率放大电路3的结构进行说明。图6是概略性地示出第三实施方式涉及的功率放大电路的电路结构的图。
第三实施方式涉及的功率放大电路3与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功率放大电路2的不同点在于,还具备天线开关ANT-SW(输出开关)以及第一高次谐波终止部TN1。
天线开关ANT-SW将供给到第一输出路径的第一信号LB或供给到第二输出路径的第二信号HB中的任一者输出。天线开关ANT-SW对第一输出端子LBout以及第二输出端子HBout与天线端子ANTout的电连接状态进行切换。天线端子ANTout是与外部的天线电连接的端子。也就是说,第一信号LB以及第二信号HB的双方通过天线端子ANTout并输出。在输出第一信号LB的情况下,天线开关ANT-SW使第二输出端子HBout与天线端子ANTout之间的电连接开路,在输出第二信号HB的情况下,天线开关ANT-SW使第一输出端子LBout与天线端子ANTout之间的电连接开路。据此,功率放大电路2能够在对第一信号LB进行放大时降低通过第二输出端子HBout漏出的第一信号LB的高次谐波、基波。
第一高次谐波终止部TN1使在功率放大部AMP中产生的第一信号LB的高次谐波或第二信号HB的高次谐波衰减。因此,功率放大电路3能够在对第一信号LB进行放大时降低从第二输出端子HBout漏出的第一信号LB的高次谐波。第一高次谐波终止部TN1连接在第二功率放大器PA2与电容器C4之间的路径和接地之间。
第一高次谐波终止部TN1具备电容器C5(第五电容器)、开关SW3(第三开关)以及电感器L4(第四电感器)。开关SW3连接在电容器C5与接地之间。开关SW3对第一高次谐波终止部TN1的动作进行开启/关闭。也就是说,在开关SW3闭合的状态下,形成由电容器C5以及电感器L4形成的LC串联谐振电路,LC串联谐振电路被接地。因而,作为使成为LC串联谐振电路的谐振频率的高次谐波信号接地的路径而发挥功能。在开关SW3打开的状态下,电容器C5不与电感器L4连接,因此不作为LC串联谐振电路发挥作用,因此不作为使高次谐波信号接地的路径而发挥功能。据此,能够通过电容器C5阻隔DC电压。因此,开关SW3能够使振幅大的RF信号通过。电感器L4连接在开关SW3与接地之间。但是,电感器L4只要与电容器C5串联连接,则不限定其位置,也可以连接在电容器C5与开关SW3之间。
另外,第一高次谐波终止部TN1只要连接在第二功率放大器PA2与第二滤波器部FL2之间的路径和接地之间,则其连接位置并不限定于上述连接位置。
<第四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图7对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实施方式涉及的功率放大电路4的结构进行说明。图7是概略性地示出第四实施方式涉及的功率放大电路的电路结构的图。
第四实施方式涉及的功率放大电路4与第三实施方式涉及的功率放大电路3的不同点在于,第一高次谐波终止部TN1的开关SW3连接在电容器C4与第二滤波器部FL2之间的路径和接地之间。
在第三实施方式中,开关SW3经由电容器C5与第二功率放大器PA2连接。在第四实施方式中,开关SW3经由电容器C4与第二功率放大器PA2连接。电容器C4能够阻隔从第二功率放大器PA2输出的DC电压。因此,在开关SW3被施加除DC电压以外的RF信号的电压。因而,不像第三实施方式那样在开关SW3需要用于除去DC电压的电容器C5。因而,功率放大电路4能够在第一高次谐波终止部TN1内对各元件自由地进行布局。
<第五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图8对本实用新型的第五实施方式涉及的功率放大电路5的结构进行说明。图8是概略性地示出第五实施方式涉及的功率放大电路的电路结构的图。
第五实施方式涉及的功率放大电路5与第四实施方式涉及的功率放大电路4的不同点在于,第一高次谐波终止部TN1还具备电容器C6(第六电容器)。
电容器C6与电容器C5以及开关SW3并联连接,并与电感器L4串联连接。即,第一高次谐波终止部TN1能够通过开关SW3来切换电容,能够变更谐振频率。据此,能够使第一高次谐波终止部TN1中的第一信号LB的高次谐波以及第二信号HB的高次谐波的衰减效率提高。
<第六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图9对本实用新型的第六实施方式涉及的功率放大电路6的结构进行说明。图9是概略性地示出第六实施方式涉及的功率放大电路的电路结构的图。
第六实施方式涉及的功率放大电路6与第四实施方式涉及的功率放大电路4的不同点在于,第一高次谐波终止部TN1还具备电感器L5(第五电感器)。
电感器L5与电感器L4以及开关SW3并联连接,并与电容器C5串联连接。即,第一高次谐波终止部TN1能够通过开关SW3来切换电感,能够变更谐振频率。据此,能够使第一高次谐波终止部TN1中的第一信号LB的高次谐波以及第二信号HB的高次谐波的衰减效率提高。
<第七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图10对本实用新型的第七实施方式涉及的功率放大电路7的结构进行说明。图10是概略性地示出第七实施方式涉及的功率放大电路的电路结构的图。
第七实施方式涉及的功率放大电路7与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功率放大电路2的不同点在于,具备天线开关ANT-SW以及第二高次谐波终止部TN2。天线开关ANT-SW与第三实施方式涉及的功率放大电路3具备的天线开关是同样的结构。因此,省略天线开关ANT-SW的详细的说明。
第二高次谐波终止部TN2使在功率放大部AMP中产生的第一信号LB的高次谐波或第二信号HB的高次谐波衰减。因此,功率放大电路7能够在对第一信号LB进行放大时降低从第二输出端子HBout漏出的第一信号LB的高次谐波。第二高次谐波终止部TN2连接在第二信号HB的第二输出路径与接地之间。
第二高次谐波终止部TN2具备开关SW4(第四开关)、电容器C7(第七电容器)以及电感器L6(第六电感器)。电容器C7连接在开关SW4与电感器L6之间。电感器L6连接在电容器C7与接地之间。功率放大电路7能够通过电容器C4阻隔DC电压,因此开关SW4能够使振幅大的RF信号通过。此外,未必一定要通过电容器C7阻隔去往开关SW4的DC电压,因此能够在第二高次谐波终止部TN2内对各元件自由地进行布局。
<第八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图11对本实用新型的第八实施方式涉及的功率放大电路8的结构进行说明。图11是概略性地示出第八实施方式涉及的功率放大电路的电路结构的图。
第八实施方式涉及的功率放大电路8与第三实施方式涉及的功率放大电路3的不同点在于,具备电阻元件R1(第一电阻元件)以及电阻元件R2(第二抗元件)。
电阻元件R1具备于第一滤波器部FL1。电阻元件R1与电容器C2以及开关SW1串联连接,并与电感器L1并联连接。据此,由电感器L1以及电容器C2构成的LC并联谐振电路的Q值下降。因此,能够使电感器L1以及电容器C2作为带阻滤波器HBR而衰减的频带宽带化。电阻元件R1连接在开关SW1与电容器C2之间。据此,在功率放大电路8对第一信号LB进行放大的情况下,即,在开关SW1打开的情况下,第一信号LB不通过电阻元件R1,因此能够降低电阻元件R1中的第一信号LB的损耗。
电阻元件R2具备于第二滤波器部FL2。电阻元件R2与电感器L2以及开关SW2串联连接,并与电容器C1并联连接。据此,由电感器L2以及电容器C1构成的LC并联谐振电路的Q值下降。因此,能够使电感器L2以及电容器C1作为带阻滤波器LBR而衰减的频带宽带化。电阻元件R2连接在开关SW2与电感器L2之间。据此,在功率放大电路8对第二信号HB进行放大的情况下,即,在开关SW2打开的情况下,第二信号HB不通过电阻元件R2,因此能够降低电阻元件R2中的第二信号HB的损耗。
<第九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图12对本实用新型的第九实施方式涉及的功率放大电路9的结构进行说明。图12是概略性地示出第九实施方式涉及的功率放大电路的电路结构的图。
第九实施方式涉及的功率放大电路9与第三实施方式涉及的功率放大电路3的不同点在于,具备电容器C8(第八电容器)、电感器L7(第七电感器)、开关SW5(第五开关)以及开关SW6(第六开关)。
电容器C8以及开关SW5具备于第一滤波器部FL1。电容器C8以及开关SW5相互串联连接,并与电容器C2以及开关SW1并联连接。由此,能够切换第一滤波器部FL1的LC并联谐振电路中的电容。即,第一滤波器部FL1的LC并联谐振电路能够切换谐振频率,因此能够使第二信号HB的衰减效率提高。也就是说,功率放大电路9能够降低从第一输出端子LBout漏出的第二信号HB。功率放大电路9能够降低从第一输出端子LBout漏出的第一信号LB的高次谐波。
电感器L7以及开关SW6具备于第二滤波器部FL2。电感器L7以及开关SW6相互串联连接,并与电感器L2以及开关SW2并联连接。由此,能够切换第二滤波器部FL2的LC并联谐振电路中的电感。即,第二滤波器部FL2的LC并联谐振电路能够切换谐振频率,因此能够使第一信号LB的衰减效率提高。也就是说,功率放大电路9能够降低从第二输出端子HBout漏出的第一信号LB。
<第十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图13对本实用新型的第十实施方式涉及的功率放大电路10的结构进行说明。图13是概略性地示出第十实施方式涉及的功率放大电路的电路结构的图。
第十实施方式涉及的功率放大电路10与第三实施方式涉及的功率放大电路3的不同点在于,不具备电容器C2、开关SW1、电感器L2、开关SW2、以及电容器C4。
第一滤波器部FL1是由电感器L1以及电容器C3形成的低通滤波器。第二滤波器部FL2是由电容器C1以及电感器L3形成的高通滤波器。即使是这样的结构,电能够得到与上述同样的效果。
<第十一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图14对本实用新型的第十一实施方式涉及的功率放大电路11的结构进行说明。图14是概略性地示出第十一实施方式涉及的功率放大电路的电路结构的图。
第十一实施方式涉及的功率放大电路11与第十实施方式涉及的功率放大电路10的不同点在于,还具备电感器L8以及电容器C9。
电感器L8连接在电容器C3与接地之间。据此,能够使第一滤波器部FL1中的第二信号HB的衰减效率提高。也就是说,功率放大电路11能够降低从第一输出端子LBout漏出的第二信号HB。功率放大电路11还能够降低从第一输出端子LBout漏出的第一信号LB的高次谐波的衰减效率。
电容器C9连接在第二信号HB的第二输出路径与电感器L3之间。据此,能够使第二滤波器部FL2中的第一信号LB的衰减效率提高。也就是说,功率放大电路11能够降低从第二输出端子HBout漏出的第一信号LB。
<第十二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图15对本实用新型的第十二实施方式涉及的功率放大电路12的结构进行说明。图15是概略性地示出第十二实施方式涉及的功率放大电路中的功率放大部的电路结构的图。
第十二实施方式涉及的功率放大电路12的功率放大部AMP以外的部分的结构与上述任一个实施方式是同样的,因此省略图示。第十二实施方式涉及的功率放大部AMP与上述任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功率放大部AMP的不同点在于,由输出级并联连接的第二功率放大器PA2以及第三功率放大器PA3构成,在第一功率放大器PA1、第二功率放大器PA2、以及第三功率放大器PA3分别连接有偏置电路BC。
据此,能够在以高功率模式动作的情况和以低功率模式动作的情况下对输出级的功率放大器的种类或放大器的数目进行切换。例如,在以高功率模式动作的情况下,第一功率放大器PA1、第二功率放大器PA2以及第三功率放大器PA3导通。此外,例如在以低功率模式动作的情况下,第一功率放大器PA1以及第二功率放大器PA2导通,第三功率放大器PA3截止。由此,功率放大电路12能够削减功率放大部AMP中的消耗电流。
<第十三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图16对本实用新型的第十三实施方式涉及的功率放大电路13的结构进行说明。图16是概略性地示出第十三实施方式涉及的功率放大电路中的功率放大部的电路结构的图。
第十三实施方式涉及的功率放大电路13的功率放大部AMP与第十二实施方式涉及的功率放大电路12的功率放大部AMP的不同点在于,后级的第三功率放大器PA3与偏置电路BC连接,并通过开关SW15对后级的第二功率放大器PA2与偏置电路BC的连接进行通断。据此,能够得到与第十二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
另外,虽然在第十二实施方式以及第十三实施方式中,用多个功率放大器构成了后级,但是也可以用多个功率放大器构成前级。
<第十四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图17对本实用新型的第十四实施方式涉及的功率放大电路14的结构进行说明。图17是概略性地示出第十四实施方式涉及的功率放大电路中的功率放大部的电路结构的图。
第十四实施方式涉及的功率放大电路14具备第一高次谐波终止部TN1,开关SW11、SW12、SW3形成在SOI-CMOS器件。此时,偏置电路BC的控制部CNT设置在开关SW11以及开关SW12与开关SW3之间。据此,功率放大电路14能够在SOI-CMOS器件中提高开关SW11与开关SW3之间的隔离度。此外,能够提高开关SW12与开关SW3之间的隔离度。据此,能够抑制从第一功率放大器PA1输出的RF信号再次输入到第一功率放大器PA1。功率放大电路14能够抑制第一功率放大器PA1、第二功率放大器PA2、以及第三功率放大器PA3中的振荡。此外,功率放大电路14能够改善噪声。控制部CNT并不限定于上述的位置,只要设置在连接于第一功率放大器PA1、第二功率放大器PA2、以及第三功率放大器PA3各自的输入部的开关与连接于输出部的开关之间即可。例如,控制部CNT可以在开关SW11与开关SW14之间,也可以在开关SW14与开关SW3之间。
<第十五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图18对本实用新型的第十五实施方式涉及的功率放大电路15的结构进行说明。图18是概略性地示出第十五实施方式涉及的功率放大电路中的功率放大部的电路结构的图。
在第十五实施方式涉及的功率放大电路15的功率放大部AMP中,用高通滤波器置换了开关。具体地,代替开关SW12而设置有高通滤波器HPF12,代替开关SW13而设置有高通滤波器HPF13,代替开关SW14而设置有高通滤波器HPF14。在这样的实施方式中,也能够得到与上述同样的效果。
<第十六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图19对本实用新型的第十六实施方式涉及的功率放大电路16的结构进行说明。图19是概略性地示出第十六实施方式涉及的功率放大电路中的功率放大部的电路结构的图。
第十六实施方式涉及的功率放大电路16的功率放大部AMP具备反馈电路。具体地,在对电源线VL和第一功率放大器PA1进行连接的路径与向第一功率放大器PA1输入第一信号LB或第二信号HB的路径之间设置有电阻元件R11、R12、电容器C13、C14、以及低通滤波器LPF。电阻元件R11以及电容器C13串联连接。电阻元件R12、电容器C14、以及低通滤波器LPF相互串联连接,并与电阻元件R11以及电容器C13并联连接。据此,能够在对第一信号LB进行放大的情况和对第二信号HB进行放大的情况下调整反馈量。另外,只要能够调整反馈量,则与电阻元件R12以及电容器C14连接的就不限定于低通滤波器LPF,也可以是高通滤波器。
像以上那样,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式,提供一种功率放大电路,其具备:功率放大器PA2,能够对第一信号LB以及频率比第一信号LB高的第二信号HB的双方进行放大;第一滤波器部FL1,具备成为在功率放大器PA2中被放大的第一信号LB的路径的第一电感器L1,并使在功率放大器PA2中被放大的第二信号HB衰减;第二滤波器部FL2,具备成为在功率放大器PA2中被放大的第二信号HB的路径的第一电容器C1,并使在功率放大器PA2中被放大的第一信号LB衰减;第一输出路径,被供给从第一滤波器部FL1输出的第一信号LB;以及第二输出路径,被供给从第二滤波器部FL2输出的第二信号HB。
根据上述方式,通过与第二信号相比为低频的第一信号将第一电感器作为路径而被输出,从而能够降低第一信号的损耗。此外,通过与第一信号相比为高频的第二信号将第一电容器作为路径而被输出,从而能够降低第二信号的损耗。功率放大电路能够用一个功率放大部对两个信号(第一信号以及第二信号)进行放大,因此能够降低功率放大电路的面积。功率放大电路在从第二功率放大器输出的第一信号的传递路径未配置开关,在从第二功率放大器输出的第二信号的传递路径未配置开关。因此,能够降低功率放大电路的面积,能够降低第一信号以及第二信号的损耗。
第一滤波器部FL1可以还具备与第一电感器L1并联连接的第二电容器C2,第二滤波器部FL2可以还具备与第一电容器C1并联连接的第二电感器L2。据此,能够在第一滤波器部中形成由第一电感器以及第二电容器构成的LC并联谐振电路,并通过该LC并联谐振电路使第二信号的衰减效率提高。能够在第二滤波器部中形成由第二电感器以及第一电容器构成的LC并联谐振电路,并通过该LC并联谐振电路使第一信号的衰减效率提高。
第二电感器L2的电感可以大于第一电感器L1的电感。据此,能够使在第二滤波器部的带阻滤波器中被衰减的频带的宽度窄。也就是说,功率放大电路能够降低第二滤波器部中的第二信号的损耗。
第二电容器C2的电容可以小于第一电容器C1的电容。据此,能够使在第一滤波器的带阻滤波器中被衰减的频带的宽度窄。也就是说,功率放大电路能够降低第一滤波器部中的第一信号的损耗。
第一滤波器部FL1可以还具备连接在第一输出路径与接地之间的第三电容器C3。据此,从第二功率放大器输出的高次谐波被由第一电感器以及第三电容器形成的低通滤波器衰减。因此,功率放大电路能够降低高次谐波从第一输出端子的漏出。此外,第一滤波器部FL1不仅具有低通滤波器的功能,还具有第二功率放大器与第一输出端子之间的阻抗匹配的功能。
第二滤波器部FL2可以还具备连接在第二输出路径与接地之间的第三电感器L3。据此,第二滤波器部FL2具有第二功率放大器与第二输出端子的阻抗匹配的功能。
第三电容器C3的电容可以大于第一电容器C1的电容。据此,能够使由第一电感器以及第三电容器形成的低通滤波器的能够通过的频带窄带化。即,功率放大电路能够抑制无用的频率的RF信号的漏出,能够降低噪声。
第三电感器L3的电感可以小于第一电感器L1的电感。据此,能够使由第一电容器以及第三电感器形成的高通滤波器的能够通过的频带窄带化。即,功率放大电路能够抑制无用的频率的RF信号的漏出,能够降低噪声。
第一滤波器部FL1可以还具备与第二电容器C2串联连接的第一开关SW1。据此,第一开关不是串联连接于成为第一信号的主路径的第一电感器,而是串联连接于与第一电感器一起形成LC并联谐振电路的第二电容器。第一开关在对第二信号HB进行放大的HB动作时“接通”,在对第一信号LB进行放大的LB动作时“断开”。因此,第一开关在LB动作时打开,因此能够将第一开关做小。
第二滤波器部FL2可以还具备与第二电感器L2串联连接的第二开关SW2。据此,第二开关不是串联连接于成为第二信号的主路径的第一电容器,而是串联连接于与第一电容器一起形成LC并联谐振电路的第二电感器。因此,第二开关在HB动作时打开,因此能够将第二开关做小。
功率放大电路可以还具备连接在功率放大器PA2与第二滤波器部FL2之间的第四电容器C4。据此,能够通过第四电容器阻隔来自第二功率放大器的DC电压。因此,第一开关以及第二开关能够使振幅大的RF信号通过。
功率放大电路可以还具备输出开关ANT-SW,该输出开关ANT-SW将供给到第一输出路径的第一信号或供给到第二输出路径的第二信号中的任一者输出。据此,在输出第一信号的情况下,输出开关使第二输出端子与天线端子之间的电连接开路,在输出第二信号的情况下,输出开关使第一输出端子与天线端子之间的电连接开路。据此,功率放大电路能够在对第一信号进行放大时降低通过第二输出端子而漏出的第一信号的高次谐波。
功率放大电路可以还具备第一高次谐波终止部TN1,该第一高次谐波终止部TN1连接在功率放大器PA2与第二滤波器部FL2之间的路径和接地之间,并使第一信号LB或第二信号HB的高次谐波衰减。据此,第一高次谐波终止部使第一信号的高次谐波或第二信号的高次谐波衰减。因此,功率放大电路能够在对第一信号进行放大时降低从第二输出端子漏出的第一信号的高次谐波。
第一高次谐波终止部可以具备第五电容器C5、与第五电容器C5连接的第四电感器L4、以及连接在第五电容器C5与接地之间的第三开关SW3。据此,能够通过第五电容器阻隔DC电压。因此,第三开关能够使振幅大的RF信号通过。
功率放大电路可以还具备第一高次谐波终止部TN1,该第一高次谐波终止部TN1连接在第四电容器C4与第二滤波器部FL2之间的路径和接地之间,并使第一信号或第二信号的高次谐波衰减,第一高次谐波终止部TN1可以具备第五电容器C5、与第五电容器C5连接的第四电感器L4、以及与第五电容器C5连接的第三开关SW3。据此,第四电容器阻隔DC电压。因此,第三开关能够使振幅大的RF信号通过。换言之,未必一定要通过第五电容器阻隔去往第三开关的DC电压,因此能够在第一高次谐波终止部TN1内对各元件自由地进行布局。
第一高次谐波终止部TN1可以还具备与第五电容器C5并联连接的第六电容器C6。据此,第一高次谐波终止部TN1能够通过第三开关来切换电容,能够变更谐振频率。据此,能够改善第一高次谐波终止部中的第一信号的高次谐波以及第二信号的高次谐波的衰减量。
第一高次谐波终止部TN1可以还具备与第四电感器L4并联连接的第五电感器L5。据此,第一高次谐波终止部能够通过第三开关来切换电感,能够变更谐振频率。据此,能够改善第一高次谐波终止部中的第一信号的高次谐波以及第二信号的高次谐波的衰减量。
功率放大电路可以还具备第二高次谐波终止部TN2,该第二高次谐波终止部TN2具备连接在第二输出路径与接地之间的第四开关SW4、第七电容器C7、以及第六电感器L6,并对第一信号的高次谐波进行衰减。据此,第二高次谐波终止部使在功率放大部中产生的第一信号的高次谐波或第二信号的高次谐波衰减。因此,功率放大电路能够在对第一信号进行放大时降低从第二输出端子漏出的第一信号的高次谐波。
第一滤波器部FL1可以还具备与第二电容器C2串联连接的第一电阻元件R1。据此,由第一电感器以及第二电容器构成的LC并联谐振电路的Q值下降。因此,能够使第一电感器以及第二电容器作为带阻滤波器而衰减的频带宽带化。
第二滤波器部FL2可以还具备与第二电感器L2串联连接的第二电阻元件R2。据此,由第二电感器以及第一电容器构成的LC并联谐振电路的Q值下降。因此,能够使第二电感器以及第一电容器作为带阻滤波器而衰减的频带宽带化。
第一滤波器部FL1可以还具备与第二电容器C2并联连接的第八电容器C8。据此,能够切换第一滤波器部的LC并联谐振电路中的电容。即,功率放大电路能够切换第一滤波器部的LC并联谐振电路的谐振频率,因此能够使第二信号的衰减效率提高。
第二滤波器部FL2可以还具备与第二电感器L2并联连接的第七电感器L7。据此,能够切换第二滤波器部的LC并联谐振电路中的电感。即,功率放大电路能够切换第二滤波器部的LC并联谐振电路的谐振频率,因此能够使第一信号的衰减效率提高。
功率放大电路可以还具备与第一输出路径连接并使第二信号衰减的第一匹配电路。据此,第一匹配电路能够使第一滤波器部中的衰减不充分而漏出到第一输出路径的第二信号衰减,因此能够降低第二信号从第一输出端子的漏出。此外,在第一信号的高次谐波属于能够通过第一滤波器部的频带的情况下,第一匹配电路能够对第一信号的该高次谐波进行衰减。
功率放大电路可以还具备与第二输出路径连接并使第一信号的高次谐波衰减的第二匹配电路。据此,即使第一信号的高次谐波属于能够通过第二滤波器部的波长带,也因为第二匹配电路能够使第一信号的该高次谐波衰减,所以能够降低第一信号的该高次谐波从第二输出端子的漏出。此外,第二匹配电路也可以形成为对第一信号进行衰减。
像以上说明的那样,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式,能够提供一种能够谋求功率增益的改善的功率放大电路。
另外,以上说明的各实施方式用于使本实用新型容易理解,并非用于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限定解释。本实用新型能够在不脱离其主旨的情况下进行变更/改良,并且本实用新型包含其等价物。即,本领域技术人员对各实施方式适当地施加了设计变更的实施方式,只要具备本实用新型的特征,也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例如,各实施方式具备的各要素及其配置、材料、条件、形状、尺寸等并不限定于例示的各要素及其配置、材料、条件、形状、尺寸等,能够适当地进行变更。此外,各实施方式为例示,能够进行在不同的实施方式中示出的结构的部分置换或组合,这是不言而喻的,且这些只要包含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就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Claims (23)

1.一种功率放大电路,其特征在于,具备:
功率放大器,能够对第一信号以及频率比所述第一信号高的第二信号的双方进行放大;
第一滤波器部,具备成为在所述功率放大器中被放大的所述第一信号的路径的第一电感器,并使在所述功率放大器中被放大的所述第二信号衰减;
第二滤波器部,具备成为在所述功率放大器中被放大的所述第二信号的路径的第一电容器,并使在所述功率放大器中被放大的所述第一信号衰减;
第一输出路径,被供给从所述第一滤波器部输出的所述第一信号;以及
第二输出路径,被供给从所述第二滤波器部输出的所述第二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功率放大电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滤波器部还具备与所述第一电感器并联连接的第二电容器,
所述第二滤波器部还具备与所述第一电容器并联连接的第二电感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功率放大电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电感器的电感大于所述第一电感器的电感。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功率放大电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电容器的电容小于所述第一电容器的电容。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功率放大电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滤波器部还具备连接在所述第一输出路径与接地之间的第三电容器。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功率放大电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滤波器部还具备连接在所述第二输出路径与接地之间的第三电感器。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功率放大电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电容器的电容大于所述第一电容器的电容。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功率放大电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滤波器部还具备与所述第二电容器串联连接的第一开关。
9.根据权利要求2或8所述的功率放大电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滤波器部还具备与所述第二电感器串联连接的第二开关。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3、7以及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功率放大电路,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第四电容器,连接在所述功率放大器与所述第二滤波器部之间。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3、7以及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功率放大电路,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输出开关,将供给到所述第一输出路径的所述第一信号或供给到所述第二输出路径的所述第二信号中的任一者输出。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3、7以及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功率放大电路,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第一高次谐波终止部,连接在所述功率放大器与所述第二滤波器部之间的路径和接地之间,并使所述第一信号或所述第二信号的高次谐波衰减。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功率放大电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高次谐波终止部具备:
第五电容器;
第四电感器,与所述第五电容器连接;以及
第三开关,连接在所述第五电容器与接地之间。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功率放大电路,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第一高次谐波终止部,连接在所述第四电容器与所述第二滤波器部之间的路径和接地之间,使所述第一信号或所述第二信号的高次谐波衰减,
所述第一高次谐波终止部具备:
第五电容器;
第四电感器,与所述第五电容器连接;以及
第三开关,与所述第五电容器连接。
15.根据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功率放大电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高次谐波终止部还具备与所述第五电容器并联连接的第六电容器。
16.根据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功率放大电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高次谐波终止部还具备与所述第四电感器并联连接的第五电感器。
17.根据权利要求1至3、7、8、13以及1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功率放大电路,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第二高次谐波终止部,具备连接在所述第二输出路径与接地之间的第四开关、第七电容器、以及第六电感器,并使所述第一信号的高次谐波衰减。
1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功率放大电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滤波器部还具备与所述第二电容器串联连接的第一电阻元件。
19.根据权利要求2或18所述的功率放大电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滤波器部还具备与所述第二电感器串联连接的第二电阻元件。
2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功率放大电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滤波器部还具备与所述第二电容器并联连接的第八电容器。
21.根据权利要求2或20所述的功率放大电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滤波器部还具备与所述第二电感器并联连接的第七电感器。
22.根据权利要求1至3、7、8、13、14、18、以及20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功率放大电路,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第一匹配电路,与所述第一输出路径连接,并使所述第二信号衰减。
23.根据权利要求1至3、7、8、13、14、18、以及20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功率放大电路,其特征在于,
具备:第二匹配电路,与所述第二输出路径连接,并使所述第一信号的高次谐波衰减。
CN201821776256.1U 2017-10-31 2018-10-30 功率放大电路 Active CN209105130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211126A JP2019083476A (ja) 2017-10-31 2017-10-31 電力増幅回路
JP2017-211126 2017-10-31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105130U true CN209105130U (zh) 2019-07-12

Family

ID=662443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776256.1U Active CN209105130U (zh) 2017-10-31 2018-10-30 功率放大电路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2) US11088663B2 (zh)
JP (1) JP2019083476A (zh)
CN (1) CN20910513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72439A (zh) * 2020-04-28 2021-10-29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功率放大电路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6149743A (ja) * 2015-02-15 2016-08-18 スカイワークス ソリューションズ,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Skyworks Solutions, Inc. 整合ネットワークの排除によりサイズが低減された電力増幅器
JP2021150908A (ja) 2020-03-23 2021-09-27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高周波回路及び通信装置
CN115715453A (zh) * 2020-06-10 2023-02-24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高频模块以及通信装置
KR20230006953A (ko) * 2021-07-05 2023-01-1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전력 노이즈 필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원 변조기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774017A (en) * 1996-06-03 1998-06-30 Anadigics, Inc. Multiple-band amplifier
JP3336868B2 (ja) * 1996-08-09 2002-10-21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周波数の異なる複数の信号に整合する高周波増幅器
US5969582A (en) * 1997-07-03 1999-10-19 Ericsson Inc. Impedance matching circuit for power amplifier
US7440729B2 (en) * 2004-04-16 2008-10-21 M/A-Com Eurotec B.V. Apparatus, methods and articles of manufacture for output impedance matching using multi-band signal processing
JP4843455B2 (ja) * 2006-10-30 2011-12-21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整合回路、マルチバンド増幅器
WO2012105534A1 (ja) 2011-02-02 2012-08-09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電力増幅回路
US8736378B1 (en) * 2011-12-06 2014-05-27 Anadigics, Inc. Reconfigureable output matching network for multi band RF power amplifier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72439A (zh) * 2020-04-28 2021-10-29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功率放大电路
CN113572439B (zh) * 2020-04-28 2024-02-09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功率放大电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10328562A1 (en) 2021-10-21
US11088663B2 (en) 2021-08-10
US20190131941A1 (en) 2019-05-02
JP2019083476A (ja) 2019-05-30
US11616480B2 (en) 2023-03-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105130U (zh) 功率放大电路
CN1094003C (zh) 发射-接收转换装置
CN109428557A (zh) 功率放大电路
CN107404289A (zh) 功率放大模块
CN208797908U (zh) 利用可调电感和改善功率放大器线性度的电路结构
JPH04183008A (ja) 高周波増幅器
US20020021169A1 (en) Combining networks for switchable path power amplifiers
CN108768315A (zh) 一种基于精确谐波控制的高效率双频f类堆叠功率放大器
CN109787570A (zh) 一种输出匹配电路和由其构成的功率放大器
CN109194291A (zh) 一种高增益高线性带旁路功能的单片式低噪声放大器
CN115882791A (zh) 一种电压合成式Doherty功率放大器
CN209134365U (zh) 一种基于二次谐波注入技术的高效率j类堆叠功率放大器
CN106921352A (zh) 功率放大模块
CN103107795B (zh) 一种浮地有源电感
CN110034737A (zh) 功率放大电路
CN110291717A (zh) 高频放大器
CN108736847A (zh) 基于精确谐振回路控制的高效率逆d类堆叠功率放大器
CN208539858U (zh) 一种基于精确谐波控制的高效率双频f类堆叠功率放大器
CN115940850A (zh) 电流合成式新型Doherty功率放大器
CN109286376A (zh) 一种基于二次谐波控制的高效率双频j类堆叠功率放大器
CN108599730A (zh) 一种基于紧凑型谐振器的高效率f类堆叠功率放大器
CN208353301U (zh) 一种基于左右手传输线的高效率f类堆叠功率放大器
CN103166579B (zh) 放大装置
CN207399147U (zh) 一种输出匹配网络可切换的功率放大器
CN207150541U (zh) 带智能偏置的多模多频射频功率放大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