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102119U - 自动检测装置及设有该装置的车辆 - Google Patents

自动检测装置及设有该装置的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102119U
CN209102119U CN201821248049.9U CN201821248049U CN209102119U CN 209102119 U CN209102119 U CN 209102119U CN 201821248049 U CN201821248049 U CN 201821248049U CN 209102119 U CN209102119 U CN 20910211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tected
detection
test section
controller
detection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248049.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宏涛
刘海明
沈海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hui Singularity Intelligent New Energy Automobi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eauto Intelligent Technology Beij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eauto Intelligent Technology Beij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Leauto Intelligent Technology Beij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248049.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10211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10211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10211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raffic Control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自动检测装置及设有该装置的车辆,其中,自动检测装置包括:第一检测部,可拆卸地安装于待检测装置的前方;驱动部,与第一检测部可拆卸地连接,驱动第一检测部在检测位置与收纳位置之间移动,其中第一检测部在检测位置遮挡待检测装置,对待检测装置是否损坏进行检测,第一检测部在收纳位置暴露出待检测装置;控制器,与驱动部连接,发出控制驱动部驱动第一检测部移动的控制指令,控制器还与待检测装置连接,接收对待检测装置是否损坏进行检测获得的检测信号。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以保证车辆的安全性。

Description

自动检测装置及设有该装置的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安全技术,尤其是一种自动检测装置及设有该装置的车辆。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繁荣发展,汽车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人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汽车的安全性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目前,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vanced DriverAssistance Systems,简称ADAS)已经在越来越多的汽车中被广泛使用,ADAS是通过在汽车上安装的各种摄像头、雷达等设备采集车外的环境数据,实现对危险的预警和辅助驾驶的功能,提高汽车驾驶的安全性的技术。因此各种摄像头、雷达等设备是否能够正常工作对于ADAS的功能是否可以顺利实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实际使用中,各种摄像头、雷达等设备会由于各种原因造成设备损坏,从而导致ADAS的相关功能失效,严重影响驾驶的安全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自动检测装置及设置有该装置的车辆,可以自动检测各种摄像头、雷达等设备是否损坏。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自动检测装置,包括:
第一检测部,可拆卸地安装于待检测装置的前方;
驱动部,与所述第一检测部可拆卸地连接,驱动所述第一检测部在检测位置与收纳位置之间移动,其中所述第一检测部在所述检测位置遮挡所述待检测装置,对所述待检测装置是否损坏进行检测,所述第一检测部在所述收纳位置暴露出所述待检测装置;
控制器,与所述驱动部连接,发出控制所述驱动部驱动所述第一检测部移动的控制指令,所述控制器还与所述待检测装置连接,接收对所述待检测装置是否损坏进行检测获得的检测信号。
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上述装置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检测部包括第一检测板,在所述第一检测板朝向所述待检测装置一侧的表面上设有色彩测试图案。
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上述任一装置的实施例中,还包括:至少一个LED灯,所述至少一个LED灯设置于所述待检测装置的外周,与所述控制器连接接收点亮或熄灭所述至少一个LED灯的控制信号。
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上述任一装置的实施例中,所述待检测装置包括摄像头,所述第一检测板在所述检测位置遮挡所述摄像头的镜头,所述第一检测板在所述收纳位置暴露出所述摄像头的镜头。
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上述任一装置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检测部包括第二检测板和第三检测板,所述第二检测板和所述第三检测板不同时位于所述检测位置,所述待检测装置发出的信号经所述第二检测板被反射回所述待检测装置,所述待检测装置发出的信号经所述第三检测板被吸收或者被反射至除所述待检测装置外的其它位置。
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上述任一装置的实施例中,所述待检测装置包括雷达,所述第二检测板或所述第三检测板在所述检测位置遮挡所述雷达的发射器和接收器,所述第二检测板或所述第三检测板在所述收纳位置暴露出所述雷达的发射器和接收器。
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上述任一装置的实施例中,还包括:
第二检测部,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待检测装置上,对所述待检测装置是否被遮挡进行检测;所述控制器还与所述第二检测部连接接收对所述待检测装置是否被遮挡进行检测获得的检测信号。
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上述任一装置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检测部包括:多个接近传感器,所述多个接近传感器围绕所述待检测装置等间距地设置于所述待检测装置上。
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上述任一装置的实施例中,还包括:
至少一个清洗喷头,设置于所述待检测装置的外周,与所述控制器连接接收启动或者停止所述至少一个清洗喷头对所述待检测装置进行清洗的控制信号。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车辆,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自动检测装置。
基于上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自动检测装置及设有该装置的车辆,通过在待检测装置的前方设置第一检测部,利用第一检测部与驱动部连接,驱动部与控制器连接,由控制器控制驱动部驱动第一检测部在检测位置与收纳位置之间移动,使第一检测部在检测位置遮挡待检测装置,用于对待检测装置是否损坏进行检测,使第一检测部在收纳位置暴露出待监测装置,以便于待检测装置的正常工作或者维修或更换,其中控制器还用于接收对待检测装置是否损坏进行检测获得的检测信号,并根据检测信号获得待检测装置是否损坏的检测结果,通过对待检测装置是否损坏进行检测,可以及时发现由于待检测装置损坏而造成的对应功能的失效,避免由此产生的安全问题,保证车辆的安全性,可以使车辆满足安全等级的要求。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且连同描述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
参照附图,根据下面的详细描述,可以更加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自动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自动检测装置的检测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自动检测装置安装于待检测装置的LED灯和接近传感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另一些实施例的自动检测装置的检测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另一些实施例的自动检测装置安装于待检测装置的接近传感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
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
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自动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些本实施例的自动检测装置包括:第一检测部、驱动部和控制器,其中,第一检测部可拆卸地安装于待检测装置1的前方,驱动部与第一检测部可拆卸地连接,驱动第一检测部在检测位置2与收纳位置3之间移动,其中第一检测部在检测位置2遮挡待检测装置1,对待检测装置1是否损坏进行检测,第一检测部在收纳位置3暴露出待检测装置1,控制器与驱动部连接,发出控制驱动部驱动第一检测部移动的控制指令,控制器还与待检测装置1连接,接收对待检测装置1是否损坏进行检测获得的检测信号。
在本实施例中,在待检测装置1上电后或者需要对待检测装置1进行检测时,可以通过控制器发出的控制指令,控制驱动部驱动第一检测部从收纳位置3伸出到达检测位置2,即第一检测部在待检测装置1的前方遮挡待检测装置1,利用第一检测部对待检测装置1是否损坏进行检测,待检测装置1会将检测获得的检测信号发送回控制器,由控制器对检测信号进行分析,获得待检测装置1是否损坏的检测结果。在检测完成后,可以通过控制器再次发出的控制指令,控制驱动部再次驱动第一检测部由检测位置2回收至收纳位置3,即使第一检测部在待检测装置1的前方暴露出待检测装置1,从而可以在待检测装置1未损坏时保证待检测装置1的正常工作,在待检测装置1损坏时便于对待检测装置1进行维修或更换。
其中,待检测装置1可以包括车辆上使用的各种传感器、摄像头和雷达等设备,本实施例对待检测装置1的种类不作限定,控制器可以包括车辆中控台等控制设备,本实施例对控制器的种类不作限定,驱动部可以包括电动机等动力设备,本实施例对驱动部的种类不作限定,第一检测部可以根据待检测装置1不同的工作原理而采用不同的结构。控制器控制驱动部驱动第一检测部从收纳位置3伸出到达检测位置2的控制指令,可以由控制器在自动检测装置上电后自动发出,也可以由控制器按照预设的时间间隔周期性发出,还可以根据驾驶员触发控制器上相应的机械按键或者控制器人机交互界面上相应的虚拟按键发出,本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控制器控制驱动部驱动第一检测部由检测位置2回收至收纳位置3的控制指令,可以由控制器根据获得的检测结果自动发出。控制器还可以根据待检测装置1损坏的检测结果提示驾驶员,或者禁止待检测装置1对应的相关功能,例如:可以在人机交互界面以文字和/或语音的形式提醒驾驶员,也可以发出警报音提示驾驶员,本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本实施例提供的自动检测装置,通过在待检测装置1的前方设置第一检测部,利用第一检测部与驱动部连接,驱动部与控制器连接,由控制器控制驱动部驱动第一检测部在检测位置2与收纳位置3之间移动,使第一检测部在检测位置2遮挡待检测装置1,用于对待检测装置1是否损坏进行检测,使第一检测部在收纳位置3暴露出待监测装置1,以便于待检测装置1的正常工作或者维修或更换,其中控制器还用于接收对待检测装置1是否损坏进行检测获得的检测信号,并根据检测信号获得待检测装置1是否损坏的检测结果,通过对待检测装置1是否损坏进行检测,可以及时发现由于待检测装置1损坏而造成的对应功能的失效,避免由此产生的安全问题,保证车辆的安全性,可以使车辆满足安全等级的要求。
下面将结合图2和图4的实施例,详细描述利用第一检测部对待检测装置1进行检测的过程。
如图2所示,第一检测部包括第一检测板13,在第一检测板13朝向待检测装置1一侧的表面上设有色彩测试图案。此时,当第一检测部在检测位置2时,第一检测板13遮挡待检测装置1,待检测装置1可以采集到第一检测板13表面上色彩测试图案的图像,并将采集到的图像转换为检测信号发送至控制器,控制器根据收到的检测信号获得待检测装置1采集到的图像,并将待检测装置1采集到的图像与预存的色彩测试图案的图像进行色彩比对,获得待检测装置1是否损坏的检测结果,其中,若待检测装置1采集到的图像与预存的色彩测试图案的图像两者色彩之间的差异小于第一预设阈值,则表明待检测装置1的功能正常,获得待检测装置1并未损坏的检测结果,若待检测装置1采集到的图像与预存的色彩测试图案的图像两者色彩之间的差异大于第一预设阈值,则表明待检测装置1的功能异常,获得待检测装置1已经损坏的检测结果。本实施例对第一检测板13上色彩测试图案的图案和色彩不作限定。
进一步地,为了保证自动检测装置在光线不足的情况下能够对待检测装置1进行检测,可以在待检测装置1的外周设置至少一个LED灯,并使至少一个LED灯与控制器连接,接收控制器发出的点亮或者熄灭至少一个LED灯的控制信号,使至少一个LED灯在控制信号的作用下点亮或者熄灭,通过至少一个LED灯的设置,可以增强自动检测装置的适应性。本实施例对LED灯的数量和设置位置不作限定。其中,当需要设置多个LED灯时,多个LED灯可以等间距地设置于待检测装置1的外周,以保证第一检测板受到来自各个方向均匀的光照,避免由于光照不均对检测结果造成的影响。
在一个可选的例子中,待检测装置1为车辆上使用的摄像头,第一检测板在检测位置2遮挡摄像头的镜头,第一检测板在收纳位置3暴露出摄像头的镜头。
如图4所示,第一检测部包括第二检测板A和第三检测板B或C,第二检测板A和第三检测板B或C不同时位于检测位置2,待检测装置1发出的信号经第二检测板A被反射回待检测装置1,例如:第二检测板A为全反射板,待检测装置1发出的信号经第三检测板B被吸收,或者经第三检测板C被反射至除待检测装置1外的其它位置,例如:第三检测板B为吸收板,第三检测板C为将信号反射到特定方向的反射板。其中,当第一检测部在检测位置2时,可以通过控制器发出控制指令,控制驱动部分别驱动第二检测板A和第三检测板B或C到达检测位置2,并且在第二检测板A位于检测位置2时,第三检测板B或C位于收纳位置3,在第三检测板B或C位于检测位置2时,第二检测板A位于收纳位置3。
此时,可以首先让第三检测板B或C收纳于收纳位置3,而让第二检测板A在检测位置2遮挡待检测装置1,待检测装置1发出的信号,经第二检测板A被全部反射回待检测装置1,待检测装置1将会接收到第二检测板A反射回的一个相对较强的信号,并将该信号作为检测信号发送至控制器,然后让第二检测板A收纳于收纳位置3,而第三检测板B或C在检测位置2遮挡待检测装置1,待检测装置1发出的信号,经第三检测板B被吸收或者经第三检测板C被反射至除待检测装置1外的其它位置,待检测装置1会接收到第三检测板B或C反射回的一个相对较弱的信号,并将该信号作为检测信号发送至控制器。若在上述过程中,即第二检测板A在检测位置2而第三检测板B或C在收纳位置3时,控制器接收到的检测信号大于第二预设阈值,第二检测板A在收纳位置3而第三检测板B或C在检测位置2时,控制器接收到的检测信号小于第三预设阈值,则表明待检测装置1的功能正常,获得待检测装置1并未损坏的检测结果,若在上述过程中,即第二检测板A在检测位置2而第三检测板B或C收纳于收纳位置3时,控制器接收到的检测信号小于第二预设阈值,和/或第二检测板A在收纳位置3而第三检测板B或C在检测位置2时,控制器接收到的检测信号大于第三预设阈值,则表明待检测装置1的功能异常,获得待检测装置1已经损坏的检测结果。本实施例对第二检测板A和第三检测板B或C位于检测位置2的先后顺序不作限定。
在一个可选的例子中,待检测装置1为车辆上使用的雷达,例如:雷达包括激光雷达(lidar)和/或毫米波雷达,第二检测板A或第三检测板B或C在检测位置2遮挡雷达的发射器和接收器,第二检测板A或第三检测板B或C在收纳位置3暴露出雷达的发射器和接收器。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的自动检测装置还包括第二检测部,第二检测部可拆卸安装于待检测装置1上,对待检测装置1是否被遮挡进行检测,控制器还与第二检测部连接,接收对待检测装置1是否被遮挡进行检测获得的检测信号。在本实施例中,在待检测装置1上电后或者需要对待检测装置1进行检测时,可以通过控制器发出的控制指令启动第二检测部,利用第二检测部对待检测装置1是否被遮挡进行检测,第二检测部会将检测获得的检测信号发送回控制器,由控制器对检测信号进行分析,获得待检测装置1是否被遮挡的检测结果。在检测完成后,可以通过控制器再次发出的控制指令关闭第二检测部。
其中,控制器启动第二检测部的控制指令,可以由控制器在自动检测装置利用第一检测部完成对待检测装置1是否损坏的检测,并获得待检测装置并1未损坏的检测结果后自动发出,控制器关闭第二检测部的控制指令,可以由控制器根据获得的检测结果自动发出。控制器还可以根据待检测装置1被遮挡的检测结果提示驾驶员,或者禁止待检测装置1对应的相关功能,例如:可以在人机交互界面以文字和/或语音的形式提醒驾驶员,也可以发出警报音提示驾驶员,本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本实施例提供的自动检测装置,通过在待检测装置1上设置第二检测部,利用第二检测部与控制器连接,将第二检测部对待检测装置1是否被遮挡进行检测获得的检测信号发送至控制器,由控制器根据检测信号获得待检测装置是否被遮挡的检测结果,通过在待检测装置1并未损坏的情况下,对待检测装置1是否被遮挡进行检测,可以及时发现由于待检测装置1被遮挡而造成的对应功能的失效,避免由此产生的安全问题,保证车辆的安全性,可以使车辆满足安全等级的要求。
本实施例对第二检测部的结构不作限定。在一个可选的例中,如图3和图5所示,第二检测部包括多个接近传感器12,多个接近传感器12围绕待检测装置1等间距地设置于待检测装置1上,其中多个接近传感器12发出的信号可以基本覆盖待检测装置1的工作表面。例如:当待检测装置1为摄像头时,如图3所示,多个接近传感器12可以与多个LED灯11围绕待检测装置1等间距地设置于待检测装置1上,其中多个接近传感器12和多个LED灯11分别间距地设置,多个接近传感器12发出的信号可以基本覆盖摄像头的镜头;如图5所示,当待检测装置1为雷达,多个接近传感器12围绕待检测装置1等间距地设置于待检测装置1上,多个接近传感器12发出的信号可以基本覆盖雷达的发射器和接收器。
此时,在多个接近传感器12启动后,控制器会接收到多个接近传感器12对待检测装置1是否被遮挡进行检测获得的检测信号,根据多个接近传感器12的检测信号可以得到多个接近传感器12的读数,若多个接近传感器12的读数均小于第四预设阈值,则表明待检测装置1并未被遮挡,获得待检测装置1并未被遮挡的检测结果,若多个接近传感器12中有传感器的读数大于第四预设阈值,则表明待检测装置1被遮挡,获得待检测装置1被遮挡的检测结果。其中,接近传感器12可以是对无需接触检测对象进行检测的一类传感器的总称,在本实施例中,接近传感器12可以采用自身发出信号并通过接收自身发出的信号在一定距离内反射回的信号,对前方物体进行检测的传感器,例如:接近传感器12自身发出的信号在一定距离内未遇到遮挡物时,反射回的信号相对较小,接近传感器12的读数也较小,而在一定距离内遇到遮挡物时,反射回的信号相对较大,接近传感器12的读数也较大。
本实施例通过在待检测装置1的外周,设置覆盖待检测装置1的工作表面的多个接近传感器12,可以有效防止对待检测装置1是否被遮挡进行检测时,待检测装置1的前方出现漏检的区域,避免由于漏检对检测结果造成的影响。
进一步地,第二检测部还可以与第一检测部配合进行相互验证。在一个可选的例中,第一检测部包括第一检测板13,第二检测部包括多个接近传感器12,此时,在第一检测板13在检测位置2遮挡待检测装置1时,第一检测板13还同时遮挡多个接近传感器12,在控制器利用第一检测板13获得对待检测装置1是否损坏的检测结果时,控制器还会从多个接近传感器12获得多个接近传感器12的读数,此时多个接近传感器12的读数应为待检测装置1被遮挡时的读数,在第一检测板13在收纳位置3暴露出待检测装置1时,第一检测板13还同时暴露出多个接近传感器12,此时控制器从多个接近传感器12获得的多个接近传感器12的读数应为待检测装置1未被遮挡时的读数。
在另一个可选的例中,第一检测部包括第二检测板A和第三检测板B或C,第二检测部包括多个接近传感器12,此时,在第三检测板B或C在收纳位置3暴露出待检测装置1,而第二检测板A在检测位置2遮挡待检测装置1时,第三检测板B或C还同时暴露出多个接近传感器12,而第二检测板A还同时遮挡多个接近传感器12,在控制器利用第二检测板A获得对待检测装置1是否损坏的检测信号时,控制器还会从多个接近传感器12获得多个接近传感器12的读数,此时多个接近传感器12的读数应为待检测装置1被遮挡时的读数,在第二检测板A在收纳位置3暴露出待检测装置1,而第三检测板B或C在检测位置2遮挡待检测装置1时,第二检测板A还同时暴露出多个接近传感器12,而第三检测板B或C还同时遮挡多个接近传感器12,在控制器利用第三检测板B或C获得对待检测装置1是否损坏的检测信号时,控制器还会从多个接近传感器12获得多个接近传感器12的读数,此时多个接近传感器12的读数应为待检测装置1未被遮挡时的读数,在第二检测板A和第三检测板B或C均在收纳位置3暴露出待检测装置1时,第二检测板A和第三检测板B或C还同时暴露出多个接近传感器12,此时控制器从多个接近传感器12获得的多个接近传感器12的读数应为待检测装置1未被遮挡时的读数。
在本实施例中,控制器可以控制第二检测部与第一检测部同时启动,例如:在自动检测装置上电后,控制器自动发出启动第一检测部与第二检测部的控制指令,控制器也可以按照预设的时间间隔周期性发出启动第一检测部与第二检测部的控制指令,控制器还可以根据驾驶员触发控制器上相应的机械按键或者控制器人机交互界面上相应的虚拟按键发出启动第一检测部与第二检测部的控制指令,本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本实施例通过第一检测部与第二检测部相互配合,相互验证,可以进一步保证利用第一检测部对待检测装置1是否损坏的检测和利用第二检测部对待检测装置1是否被遮挡的检测,两个检测过程获得的检测结果的正确性。
进一步地,自动检测装置还可以包括至少一个清洗喷头,至少一个清洗喷头设置于待检测装置1的外周,与控制器连接,接收控制器发出的启动或者停止至少一个清洗喷头对待检测装置1进行清洗的控制信号。
在本实施例中,当第一次通过第二检测部对待检测装置1是否被遮挡进行检测,得到待检测装置1被遮挡的检测结果后,控制器可以发出控制至少一个清洗喷头启动的控制信号,利用至少一个清洗喷头对待检测装置1进行清洗,在对待检测装置1进行预设时间的清洗后,控制器可以发出控制至少一个清洗喷头停止清洗的控制信号,从而完成对待处理装置1的一次清洗,在对待检测装置1进行一次清洗后,可以再通过第二检测部对待检测装置1是否被遮挡进行检测,若仍然得到待检测装置1被遮挡的检测结果,控制器可以再次发出控制至少一个清洗喷头启动的控制信号,利用至少一个清洗喷头对待检测装置1进行清洗,如此循环往复,当通过第二检测部对待检测装置1是否被遮挡进行检测,得到待检测装置1未被遮挡的检测结果时,可以结束本次对待检测装置1的检测,当经过预设次数对待处理装置1的清洗后,通过第二检测部对待检测装置1是否被遮挡进行检测,仍然得到待检测装置1被遮挡的检测结果,控制器可以提示驾驶员,或者禁止待检测装置1对应的相关功能,例如:可以在人机交互界面以文字和/或语音的形式提醒驾驶员,也可以发出警报音提示驾驶员,本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本实施例通过设置清洗喷头,并使清洗喷头与控制器连接,可以在控制器得到待处理装置1被遮挡的检测结果后,利用清洗喷头自动对待检测装1进行清洗,可以增强自动检测装置的功能。
另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在该车辆上设有上述任一实施例的自动检测装置。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它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或相似的部分相互参见即可。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是为了示例和描述起见而给出的,而并不是无遗漏的或者将本实用新型限于所公开的形式。很多修改和变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显然的。选择和描述实施例是为了更好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并且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实用新型从而设计适于特定用途的带有各种修改的各种实施例。

Claims (10)

1.一种自动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检测部,可拆卸地安装于待检测装置的前方;
驱动部,与所述第一检测部可拆卸地连接,驱动所述第一检测部在检测位置与收纳位置之间移动,其中所述第一检测部在所述检测位置遮挡所述待检测装置,对所述待检测装置是否损坏进行检测,所述第一检测部在所述收纳位置暴露出所述待检测装置;
控制器,与所述驱动部连接,发出控制所述驱动部驱动所述第一检测部移动的控制指令,所述控制器还与所述待检测装置连接,接收对所述待检测装置是否损坏进行检测获得的检测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检测部包括第一检测板,在所述第一检测板朝向所述待检测装置一侧的表面上设有色彩测试图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一个LED灯,所述至少一个LED灯设置于所述待检测装置的外周,与所述控制器连接接收点亮或熄灭所述至少一个LED灯的控制信号。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待检测装置包括摄像头,所述第一检测板在所述检测位置遮挡所述摄像头的镜头,所述第一检测板在所述收纳位置暴露出所述摄像头的镜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检测部包括第二检测板和第三检测板,所述第二检测板和所述第三检测板不同时位于所述检测位置,所述待检测装置发出的信号经所述第二检测板被反射回所述待检测装置,所述待检测装置发出的信号经所述第三检测板被吸收或者被反射至除所述待检测装置外的其它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待检测装置包括雷达,所述第二检测板或所述第三检测板在所述检测位置遮挡所述雷达的发射器和接收器,所述第二检测板或所述第三检测板在所述收纳位置暴露出所述雷达的发射器和接收器。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检测部,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待检测装置上,对所述待检测装置是否被遮挡进行检测;所述控制器还与所述第二检测部连接接收对所述待检测装置是否被遮挡进行检测获得的检测信号。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检测部包括:多个接近传感器,所述多个接近传感器围绕所述待检测装置等间距地设置于所述待检测装置上。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至少一个清洗喷头,设置于所述待检测装置的外周,与所述控制器连接接收启动或者停止所述至少一个清洗喷头对所述待检测装置进行清洗的控制信号。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自动检测装置。
CN201821248049.9U 2018-08-03 2018-08-03 自动检测装置及设有该装置的车辆 Active CN20910211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248049.9U CN209102119U (zh) 2018-08-03 2018-08-03 自动检测装置及设有该装置的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248049.9U CN209102119U (zh) 2018-08-03 2018-08-03 自动检测装置及设有该装置的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102119U true CN209102119U (zh) 2019-07-12

Family

ID=671504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248049.9U Active CN209102119U (zh) 2018-08-03 2018-08-03 自动检测装置及设有该装置的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10211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473927B (zh) 用于保障自动化工作的机器的设备和方法
CN104183152B (zh) 用于识别可能将变为空闲的停车位的系统和方法
CN105390021B (zh) 车位状态的检测方法及装置
CN103675930B (zh) 一种车载移动式辐射安全检查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1084157B (zh) 电梯安全系统及其防止人员受伤的方法
CN202264744U (zh) 一种车辆安全系统
CN105100780A (zh) 使用选择的像素阵列分析的光学安全监视
CN109747643A (zh) 一种智能车辆感知系统的信息融合方法
CN101281143B (zh) 一种汽车底盘安检系统和安检方法
CN110373861A (zh) 一种洗衣机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洗衣机
CN110024010A (zh) 用于探测位于停车场内的突起对象的方法和系统
JP2024072851A (ja) 処理システム
US20210180390A1 (en) Vehicle door opening and closing device
CN110491170A (zh) 停车位管理系统和停车位管理方法
CN109373928A (zh) 一种车辆外廓尺寸测量系统
CN106572333A (zh) 一种无人值守列车障碍物检测系统
CN107656285A (zh) 检测对象和/或确定间距的方法和传感器系统
JP2005208011A (ja) 監視システム及び監視方法
CN209102119U (zh) 自动检测装置及设有该装置的车辆
JP7455611B2 (ja) 処理システム
JPH09265585A (ja) 監視および威嚇装置
CN109577791A (zh) 一种控制车辆尾门开启的方法和装置
WO2020238159A1 (zh) 工业机器人的工作范围状态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CN116400655A (zh) 用于生产线的控制方法及控制装置、处理器及生产线
CN109154162B (zh) 用于对至少半自主地在运行环境内运动的至少一辆车辆进行控制的方法和建筑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525

Address after: Room 3704, 868 Jinqi Road, Fengxian District, Shanghai, 201403

Patentee after: ZHICHE YOUXING TECHNOLOGY (SHANGHAI) Co.,Ltd.

Address before: Floor 2, Block B, Jiaming Center, 27 North Third Ring Road, Chaoyang District, Beijing, 100020

Patentee before: ZHICHEAUTO TECHNOLOGY (BEIJING)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614

Address after: 244002 695 north section of Taishan Avenue, Tongling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Anhui

Patentee after: Anhui Singularity Intelligent New Energy Automobile Co.,Ltd.

Address before: Room 3704, 868 Jinqi Road, Fengxian District, Shanghai, 201403

Patentee before: ZHICHE YOUXING TECHNOLOGY (SHANGHAI)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PP01 Preservation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327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712

PP01 Preservation of patent right
PD01 Discharge of preservation of patent

Date of cancellation: 20230627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712

PD01 Discharge of preservation of pa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