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096836U - 一种车身顶盖结构及整车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车身顶盖结构及整车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096836U
CN209096836U CN201821981085.6U CN201821981085U CN209096836U CN 209096836 U CN209096836 U CN 209096836U CN 201821981085 U CN201821981085 U CN 201821981085U CN 209096836 U CN209096836 U CN 20909683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c
covering
car body
air
sealing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981085.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何旭天
林伟民
吴广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inlong New Energy Co Ltd
Zhuhai Guangtong Automobi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inlong New Energy Co Ltd
Zhuhai Guangtong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inlong New Energy Co Ltd, Zhuhai Guangtong Automobi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Yinlong New Ener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981085.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09683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09683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09683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身顶盖结构及整车结构,涉及交通工具领域。该车身顶盖结构包括纵梁、第一跨接梁以及第二跨接梁。第一跨接梁和第二跨接梁分别跨接在纵梁上。第一跨接梁到纵梁所在平面的最大距离为第一距离,第二跨接梁到纵梁所在平面的最大距离为第二距离,第一距离大于第二距离。该车身顶盖结构有效降低了空调安装区的高度,同时也降低了整车结构的高度。

Description

一种车身顶盖结构及整车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交通工具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车身顶盖结构及整车结构。
背景技术
交通运输方式快速发展的今天,立交桥、高架桥、涵洞和隧道的出现,对通行车辆的整车高度有了明确的要求。降低整车高度对于城市交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通常,客车的整车高度较高,设计客车整车高度时,尤其需要考虑客车通过有限高要求地区的情况。这就对客车整车高度的设计提出了高要求。
空调安装区域通常是影响客车整车高度的区域,因此,设计一种能有效降低客车空调安装区高度的顶盖结构,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包括提供一种车身顶盖结构,其有效减低了空调安装区的高度。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包括提供一种整车结构,其通过降低空调安装区的高度,整体上降低了整车的高度。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一种技术方案:
一种车身顶盖结构,包括纵梁、第一跨接梁以及第二跨接梁;所述纵梁沿车身前后方向布置,所述纵梁包括两个边纵梁;所述第一跨接梁为多个,且间隔设置于非空调安装区;所述第一跨接梁包括第一弧梁、第一弯梁以及第二弯梁;所述第一弧梁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弯梁和所述第二弯梁连接;所述第一弯梁和所述第二弯梁分别跨接在两个不同的所述边纵梁上;
所述第二跨接梁间隔设置于空调安装区;所述第二跨接梁包括第二弧梁、第三弯梁和第四弯梁;所述第二弧梁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三弯梁和所述第四弯梁连接;所述第三弯梁与所述第四弯梁分别跨接在不同的所述边纵梁上;所述第一弧梁到所述边纵梁所在平面的最大距离为第一距离,所述第二弧梁到所述边纵梁所在平面的最大距离为第二距离,所述第一距离大于所述第二距离。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距离与所述第二距离之差不小于110mm,且不大于144mm。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距离与所述第二距离之差为110mm。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弧梁包括第一弧段和第二弧段;所述第一弧段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弧段的一端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三弯梁连接;所述第二弧段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四弯梁连接;所述第一弧段的半径与所述第二弧段的半径相同,且所述第一弧段的弧长与所述第二弧段的弧长相同。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弯梁为圆弧,所述第四弯梁为圆弧;所述三弯梁与所述第四弯梁的结构相同。
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一蒙皮、第二蒙皮、第三蒙皮、第一立面封板以及第二立面封板;所述第一蒙皮和所述第三蒙皮均设置于所述非空调安装区;所述第二蒙皮设置于所述空调安装区;所述第二蒙皮与所述第一蒙皮通过所述第一立面封板搭接,所述第二蒙皮与所述第三蒙皮通过所述第二立面封板搭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立面封板与所述第一蒙皮的搭接结构同所述第二立面封板与所述第三蒙皮的搭接结构相同,所述第一立面封板与所述第二蒙皮的搭接结构与所述第二立面封板与所述第二蒙皮的搭接结构相同。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蒙皮靠近所述空调安装区的一端向所述空调安装区延伸,并向靠近所述第二弧梁的方向弯折,形成第一搭接部;所述第一立面封板靠近所述第一蒙皮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搭接部搭接,且所述第一立面封板位于靠近所述第一弧梁的一侧;
所述第二蒙皮靠近所述非空调安装区的一端向所述非空调安装区延伸,并向靠近所述第一弧梁的方向弯折,形成第二搭接部;所述第一立面封板靠近所述第二蒙皮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搭接部搭接,且所述第一立面封板位于远离所述第一弧梁的一侧。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搭接部与所述第一立面封板的搭接处采用密封胶密封;所述第二搭接部与所述第一立面封板的搭接处采用密封胶密封。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二种技术方案:
一种整车结构,包括车体、空调系统以及第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的车身顶盖结构;所述车身顶盖与所述车体连接;所述空调系统设置于所述空调安装区。
相比现有的车身顶盖结构及整车结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车身顶盖结构及整车结构的有益效果是:
车身顶盖结构在空调安装区域采用改进后的第二跨接梁作为支撑空调的结构,与第一跨接梁相比高度下降了很多,使安装空调后的空调安装区高度得到有效的降低,并且第二跨接梁的结构简单,且稳定性强。
整车结构采用改进后的车身顶盖结构,降低了空调安装区的高度,整体上使整车的高度得到有效的降低。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车身顶盖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车身顶盖结构的第一跨接梁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车身顶盖结构的第二跨接梁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车身顶盖结构的第一蒙皮、第一立面封板以及第二蒙皮搭接结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车身顶盖结构的第三蒙皮、第二立面封板以及第二蒙皮搭接结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标:100-车身顶盖结构;01-第一跨接梁;11-第一弧梁;12-第一弯梁;13-第二弯梁;02-第二跨接梁;21-第二弧梁;211-第一弧段;212-第二弧段;22-第三弯梁;23-第四弯梁;03-纵梁;31-边纵梁;32-内纵梁;04-非空调安装区;05-空调安装区;61-第一蒙皮;611-第一搭接部;62-第二蒙皮;621-第二搭接部;622-第四搭接部;63-第三蒙皮;631-第三搭接部;71-第一立面封板;72-第二立面封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惯常理解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
请参阅图1,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身顶盖结构100,该车身顶盖结构100包括第一跨接梁01、第二跨接梁02以及纵梁03。纵梁03包括设置于外侧的两个边纵梁31和设置于两个边纵梁31之间的内纵梁32。第一跨接梁01跨接在两个边纵梁31之间,第二跨接梁02也跨接在两个边纵梁31之间。第一跨接梁01和第二跨接梁02的结构不同,分别设置于不同的区域。具体地,第一跨接梁01设置于非空调安装区04,第二跨接梁02设置于空调安装区05。
值得说明的是,为了保证车身顶盖结构100的稳定性以及满足设计的需要,内纵梁32的数目、长度以及形状不做限制,内纵梁32与边纵梁31均沿车身前后方向设置,只要内纵梁32和边纵梁31能够满足整个结构的设计需要,内纵梁32的数量、形状和长度都是可取的。
另外,为了进一步保证车身顶盖结构100的稳定性,第一跨接梁01的数量为多个,并且多个第一跨接梁01间隔跨接在两个边纵梁31上后,还与同第一跨接梁01相交的内纵梁32连接,增加车身顶盖结构100的稳定性。同样地,第二跨接梁02的数量为多个,并且多个第二跨接梁02间隔跨接在两个边纵梁31上后,还与同第二跨接梁02相交的内纵梁32连接,增加车身顶盖结构100的稳定性。这里,第一跨接梁01和第二跨接梁02的数量不限,根据实际设计需要来确定。
下面,请参阅图2和图3,具体介绍第一跨接梁01和第二跨接梁02的具体结构。
第一跨接梁01包括第一弧梁11、第一弯梁12以及第二弯梁13。第一弧梁11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弯梁12和第二弯梁13连接。第一弯梁12上远离第一弧梁11的一端与边纵梁31连接;第二弯梁13上远离第一弧梁11的一端与另一边纵梁31连接。
第二跨接梁02包括第二弧梁21、第三弯梁22以及第四弯梁23。第二弧梁21的两端分别与第三弯梁22和第四弯梁23连接。第三弯梁22上远离第二弧梁21的一端与边纵梁31连接;第四弯梁23上远离第二弧梁21的一端与另一边纵梁31连接。
请结合图1,第一弧梁11到边纵梁31所在平面的最大距离为第一距离d1,第二弧梁21到边纵梁31所在平面的最大距离为第二距离d2。第二跨接梁02设置于空调安装区05,为了降低空调安装区05的安装高度,第一距离d1与第二距离d2相比,第一距离d1要大于第二距离d2。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距离d1与第二距离d2的距离差的大小决定了整个车身顶盖结构100最后安装上空调后的整体高度的高低。因此,尽量加大距离差能够有效降低车身顶盖结构100安装上空调后的整体高度。本实施例中,第一距离d1与第二距离d2的距离差不小于110mm,不大于144mm。优选地,第一距离d1与第二距离d2的距离差为110mm。
本实施例中,对第二跨接梁02的结构进行了有效的改进,改进后的第二跨接梁02的结构简单且稳定性强。这里,第二弧梁21包括第一弧段211和第二弧段212。第一弧段211的一端与第二弧段212的一端连接,另一端与第三弯梁22连接,第二弧段212的另一端与第四弯梁23连接。优选地,为了方便加工并且使车身顶盖结构100受力均匀,第一弧段211和第二弧段212的结构相同,即第一弧段211的半径与第二弧段212的半径相同,且第一弧段211的弧长与第二弧段212的弧长相同。
另外,本实施例中,第三弯梁22和第四弯梁23的结构也相同,即第二跨接梁02呈中心对称结构。第三弯梁22为圆弧,第四弯梁23为圆弧,且第三弯梁22的弧长与第四弯梁23的弧长相同。
下面,本实施例提供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来说明第一跨接梁01与第二跨接梁02的具体结构设计。
第一跨接梁01跨接在两个边纵梁31之间,第一跨接梁01的整体宽度L1为2452mm,第一弧梁11的半径R1为12050mm,第一弯梁12和第二弯梁13的半径R2均为135mm,这样,形成的第一跨接梁01的高度H1为208mm。第二跨接梁02跨接在两个边纵梁31上,第二跨接梁02的整体宽度L2为2452mm,第二弧梁21的半径R3为11940mm,第三弯梁22和第四弯梁23的半径R4均为136mm,这样,形成的第二跨接梁02的高度H2为98mm。因此,第一跨接梁01与第二跨接梁02的高度差为110mm。
进一步地,由于对第二跨接梁02作出了改进,使空调安装区05的整体高度相对非空调安装区04下降了,因此,车身顶盖结构100的其他部件需要作出相应的改进。
请参阅图4和图5,车身顶盖结构100还包括第一蒙皮61、第二蒙皮62、第三蒙皮63、第一立面封板71以及第二立面封板72。第一蒙皮61和第三蒙皮63均设置于非空调安装区04。第二蒙皮62设置于空调安装区05。第一蒙皮61与第二蒙皮62通过第一立面封板71连接,第三蒙皮63和第二蒙皮62通过第二立面封板72连接。
具体地,第一蒙皮61靠近空调安装区05的一端朝空调安装区05延伸,且向靠近第二弧梁21的方向弯折形成第一搭接部611。第一立面封板71靠近第一搭接部611的一端与第一搭接部611连接,且第一立面封板71位于靠近第一弧梁11的一侧。
第二蒙皮62靠近非空调安装区04的一端向非空调安装区04延伸,且向靠近第一弧梁11的方向弯折形成第二搭接部621,第一立面封板71靠近第二搭接部621的一端与第二搭接部621连接,且第一立面封板71位于远离第一弧梁11的一侧。
第二蒙皮62通过第二立面封板72与第三蒙皮63连接的形式同第二蒙皮62通过第一立面封板71与第一蒙皮61的连接形式相同。
具体地,第三蒙皮63靠近空调安装区05的一端向空调安装区05延伸,且向靠近第二弧梁21的一侧弯折形成第三搭接部631。第二立面封板72靠近第三搭接部631的一端与第三搭接部631连接,且第二立面封板72位于靠近第一弧梁11的一侧。
第二蒙皮62靠近非空调安装区04的一端向非空调安装区04延伸,且向靠近第二弧梁21的一侧弯折形成第四搭接部622。第二立面封板72靠近第四搭接部622的一端与第二立面封板72连接,且第二立面封板72位于远离第一弧梁11的一侧。
为了进一步提高第一搭接部611与第一立面封板71的连接处的密封性,在第一搭接部611与第一立面封板71的连接处采用密封胶进行密封。同样地,第二搭接部621与第一立面封板71的连接处、第三搭接部631与第二立面封板72的连接处以及第四搭接部622与第二立面封板72的连接处均采用密封胶进行密封,以提高连接处的密封性。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整车结构,该整车结构包括车体、空调系统以及本实施例提供的车身顶盖结构100。车身顶盖结构100设置于车体上,空调系统安装在车身顶盖结构100的空调安装区05,由于空调安装区05相对非空调安装区04的高度降低,因此,安装空调后,空调安装区05的整体高度下降。整车结构的高度以空调安装区05的高度最高,因此,整车结构的高度也相应的下降。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车身顶盖结构100和整车结构,主要具有以下几点有益效果:
对设置于空调安装区05的第二跨接梁02的结构进行了改进,使第二跨接梁02相对第一跨接梁01的高度得到了明显的下降,这样,安装空调后,空调安装区05的整体高度下降。整车结构的高度以空调安装区05的高度最高,因此,整车结构的高度也相应的下降。
由于对空调安装区05与非空调安装区04的高度不同,因此需要对设置于两个区域上的蒙皮之间的连接结构改进,以避免结构不密封造成的漏水情况。通过设置第一立面封板71和第二立面封板72来各不同区域的蒙皮进行连接,并采用密封胶来密封连接处,有效的保证了连接结构的密封性。
需要说明的是,所有附图中带箭头的附图标记是指代虚体结构,例如孔、槽、腔等,不带箭头的附图标记是指代实体结构。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车身顶盖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纵梁、第一跨接梁以及第二跨接梁;所述纵梁沿车身前后方向布置,所述纵梁包括两个边纵梁;所述第一跨接梁为多个,且间隔设置于非空调安装区;所述第一跨接梁包括第一弧梁、第一弯梁以及第二弯梁;所述第一弧梁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弯梁和所述第二弯梁连接;所述第一弯梁和所述第二弯梁分别跨接在两个不同的所述边纵梁上;
所述第二跨接梁间隔设置于空调安装区;所述第二跨接梁包括第二弧梁、第三弯梁和第四弯梁;所述第二弧梁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三弯梁和所述第四弯梁连接;所述第三弯梁与所述第四弯梁分别跨接在不同的所述边纵梁上;所述第一弧梁到所述边纵梁所在平面的最大距离为第一距离,所述第二弧梁到所述边纵梁所在平面的最大距离为第二距离,所述第一距离大于所述第二距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顶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距离与所述第二距离之差不小于110mm,且不大于144mm。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身顶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距离与所述第二距离之差为110mm。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身顶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弧梁包括第一弧段和第二弧段;所述第一弧段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弧段的一端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三弯梁连接;所述第二弧段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四弯梁连接;所述第一弧段的半径与所述第二弧段的半径相同,且所述第一弧段的弧长与所述第二弧段的弧长相同。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身顶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弯梁为圆弧,所述第四弯梁为圆弧;所述三弯梁与所述第四弯梁的结构相同。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顶盖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蒙皮、第二蒙皮、第三蒙皮、第一立面封板以及第二立面封板;所述第一蒙皮和所述第三蒙皮均设置于所述非空调安装区;所述第二蒙皮设置于所述空调安装区;所述第二蒙皮与所述第一蒙皮通过所述第一立面封板搭接,所述第二蒙皮与所述第三蒙皮通过所述第二立面封板搭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身顶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立面封板与所述第一蒙皮的搭接结构同所述第二立面封板与所述第三蒙皮的搭接结构相同,所述第一立面封板与所述第二蒙皮的搭接结构与所述第二立面封板与所述第二蒙皮的搭接结构相同。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身顶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蒙皮靠近所述空调安装区的一端向所述空调安装区延伸,并向靠近所述第二弧梁的方向弯折,形成第一搭接部;所述第一立面封板靠近所述第一蒙皮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搭接部搭接,且所述第一立面封板位于靠近所述第一弧梁的一侧;
所述第二蒙皮靠近所述非空调安装区的一端向所述非空调安装区延伸,并向靠近所述第一弧梁的方向弯折,形成第二搭接部;所述第一立面封板靠近所述第二蒙皮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搭接部搭接,且所述第一立面封板位于远离所述第一弧梁的一侧。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身顶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搭接部与所述第一立面封板的搭接处采用密封胶密封;所述第二搭接部与所述第一立面封板的搭接处采用密封胶密封。
10.一种整车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车体、空调系统以及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车身顶盖结构;所述车身顶盖与所述车体连接;所述空调系统设置于所述空调安装区。
CN201821981085.6U 2018-11-27 2018-11-27 一种车身顶盖结构及整车结构 Active CN20909683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981085.6U CN209096836U (zh) 2018-11-27 2018-11-27 一种车身顶盖结构及整车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981085.6U CN209096836U (zh) 2018-11-27 2018-11-27 一种车身顶盖结构及整车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096836U true CN209096836U (zh) 2019-07-12

Family

ID=671618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981085.6U Active CN209096836U (zh) 2018-11-27 2018-11-27 一种车身顶盖结构及整车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09683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806481A (zh) * 2020-06-29 2020-10-23 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车顶骨架结构、车体及轨道车辆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806481A (zh) * 2020-06-29 2020-10-23 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车顶骨架结构、车体及轨道车辆
CN111806481B (zh) * 2020-06-29 2021-08-24 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车顶骨架结构、车体及轨道车辆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550510B2 (en) Vehicle bumper
CN104058011B (zh) 用于车辆的地板组件和具有其的车辆
CN209096836U (zh) 一种车身顶盖结构及整车结构
US20220389663A1 (en) Guide rail beam, track beam unit, and track beam for rail vehicle
CN103552445A (zh) 一种汽车全景天窗加强环
CN111361591B (zh) 一种双层轨道车辆及其底架
CN209667086U (zh) 轨道车辆车顶设备的安装座、轨道车辆车顶及轨道车辆
CN208604429U (zh) 轨道梁底板连接件
CN207328023U (zh) 一种车辆的下控制臂支架和具有其的车辆
CN108516051A (zh) 永久检验通道组件及船舶
CN209852426U (zh) 一种框式副车架
CN109109884B (zh) 轨道车辆的侧墙组件及轨道车辆
CN201117395Y (zh) 一种变压器油箱
CN209225255U (zh) 汽车门槛总成及汽车
CN112172483B (zh) 一种天窗顶盖总成
CN218198208U (zh) 雨刮臂安装总成以及车辆
CN214782951U (zh) 一种悬挂式轨道墩柱及悬挂式轨道交通系统
CN209336422U (zh) 一种推力杆安装结构以及汽车底盘
CN209395509U (zh) 一种通用型后轴结构
CN212373506U (zh) 一种汽车前围上部上板结构
CN218769904U (zh) 电池包及车辆
CN210912617U (zh) 支臂及拖车
CN219382624U (zh) 前翼子板加强总成及车辆
CN215553189U (zh) 一种底架边梁、车体底架及其轨道车辆
CN108891435A (zh) 一种城轨车辆的塞拉门上门框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