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036133U - 车顶行李架固定组件及汽车车身 - Google Patents

车顶行李架固定组件及汽车车身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036133U
CN208036133U CN201820172055.4U CN201820172055U CN208036133U CN 208036133 U CN208036133 U CN 208036133U CN 201820172055 U CN201820172055 U CN 201820172055U CN 208036133 U CN208036133 U CN 20803613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of
rack
luggage carrier
head cover
carrier moun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172055.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秀林
彭斌
林茂森
唐君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izhou Jili New Energy Automobile Co Ltd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Geely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Ningbo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izhou Jili New Energy Automobile Co Ltd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Geely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Ningbo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izhou Jili New Energy Automobile Co Ltd,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Geely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Ningbo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izhou Jili New Energy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172055.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03613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03613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03613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Fittings On The Vehicle Exterior For Carrying Loads, And Device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车顶行李架固定组件及汽车车身,涉及车顶行李架优化设计技术领域,以缓解现有的车顶行李架固定方式,需要在不同的安装点分别设置不同行李架安装支架从而导致模具开发成本上升,并且焊接现场工人不易通过行李架安装支架的形状直接辨识,从而导致现场操作难度大、浪费工时、装配出错概率增加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顶行李架固定组件中,包括车顶行李架、行李架安装支架以及顶盖外板;顶盖外板上对应多个安装位置均设置有凸台,各凸台与行李架安装支架的两个焊脚均贴合设置。本实用新型主要应用于车顶行李架结构优化设计中。

Description

车顶行李架固定组件及汽车车身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顶行李架优化设计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车顶行李架固定组件及汽车车身。
背景技术
随着自驾游的兴起,人们在进行长途旅行时,往往需要携带大量的行李或一些运动装备(例如:自行车、皮划艇等),车辆内部的存储空间无法满足存放这些行李的需求,车顶行李架作为装饰兼具承载功能的部件越来越多的出现在SUV(SportUtility Vehicle-运动型多用途汽车)和MPV(Multi-Purpose Vehicles-多用途汽车)等两厢车上。
现有技术中的车顶行李架一般设置在顶盖外板和侧围外板之间的凹槽中,通过行李架安装支架与顶盖外板以及侧围外板连接,行李架安装支架呈“几”字型,包括:设置在“几”字型行李架安装支架顶部的连接螺纹孔,以及设置在“几”字型行李架安装支架底部的两个焊脚,行李架安装支架通过顶部的连接螺纹孔与行李架连接,两个焊脚分别与顶盖外板的外轮廓曲面贴合,并焊接在顶盖外板上,从而实现将行李架安装支架固定在顶盖外板上。
然而,本申请发明人发现,使用现有的车顶行李架固定方式,行李架安装支架与顶盖外板匹配焊接面通常为弧面,每个安装点处车顶行李架与顶盖外板之间的法向高度不同,且每个安装点处行李架安装支架的焊脚与顶盖外板匹配的焊接弧面各不相同(如图1-图7所示),则每个安装点均需匹配不同的行李架安装支架,从而导致模具开发成本上升,并且焊接现场工人不易通过形状直接辨识,不易防错,现场操作难度大,浪费工时,出错概率增加。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顶行李架固定组件及汽车车身,以缓解现有的车顶行李架固定方式,需要在不同的安装点分别设置不同行李架安装支架从而导致模具开发成本上升,并且焊接现场工人不易通过行李架安装支架的形状直接辨识,从而导致现场操作难度大、浪费工时、装配出错概率增加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顶行李架固定组件,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车顶行李架、行李架安装支架以及顶盖外板;所述车顶行李架包括两个,且两个所述车顶行李架对称设置在所述顶盖外板的两侧;所述行李架安装支架包括多个,多个所述行李架安装支架沿所述车顶行李架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行李架安装支架包括连接部以及分别设置在所述连接部两端的焊脚,所述连接部以及对称设置在其两端的两个所述焊脚呈“几”字型设置;多个所述行李架安装支架的连接部分别与所述车顶行李架固定连接,多个所述行李架安装支架的两个所述焊脚分别与所述顶盖外板固定连接;在多个所述行李架安装支架的安装位置,各所述行李架安装支架的形状均相同,所述顶盖外板上对应多个所述安装位置均设置有凸台,各所述凸台与所述行李架安装支架的两个所述焊脚均贴合设置。
实际应用时,所述连接部的外轮廓沿顺时针方向依次为:第一侧楞、第二侧楞、第三侧楞和第四侧楞,所述第一侧楞和所述第三侧楞分别与所述焊脚连接,所述第二侧楞或所述第四侧楞上向所述连接部的外轮廓的外侧设置有凸起。
其中,两个所述焊脚位于同一平面内。
具体地,在多个所述行李架安装支架的安装位置,所述车顶行李架的底部与所述连接部贴合设置,所述连接部和所述车顶行李架的底部匹配设置有连接孔。
进一步地,所述行李架安装支架为自身镜像对称结构。
实际应用时,所述顶盖外板的两侧边缘处向下凹陷,多个所述凸台均设置在所述凹陷内。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顶行李架固定组件具有以下优势: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顶行李架固定组件中,通过行李架安装支架分别将车顶行李架与顶盖外板固定,行李架安装支架的连接部和两个焊脚呈“几”字型设置,连接部与车顶行李架固定连接,两个焊脚分别与顶盖外板固定连接,由于顶盖外板上各个安装位置的弧度各不相同,为了能够在不同的安装位置使用相同形状的行李架安装支架,在顶盖外板上设置与行李架安装支架的焊脚贴合的凸台,基于上述设置,从而能够将每个行李架安装支架均设置成相同的形状,并且能够使每个行李架安装支架均与车顶行李架和顶盖外板相匹配,因此使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顶行李架固定组件,能够缓解现有的车顶行李架固定方式,需要在不同的安装点分别设置不同行李架安装支架从而导致模具开发成本上升,并且焊接现场工人不易通过行李架安装支架的形状直接辨识,从而导致现场操作难度大、浪费工时、装配出错概率增加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汽车车身,包括: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顶行李架固定组件,以及对称设置在所述顶盖外板两侧的侧围外板。
实际应用时,所述顶盖外板边缘处搭设在所述侧围外板上,所述顶盖外板和所述侧围外板的连接处形成凹槽,所述车顶行李架匹配设置在所述凹槽内。
其中,所述凸台的边界与所述顶盖外板的边缘之间留有距离。
具体地,所述车顶行李架与所述顶盖外板之间、所述车顶行李架与所述侧围外板之间均设置有用于填补缝隙的密封件。
所述汽车车身与上述车顶行李架固定组件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中车顶行李架与汽车车身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方向断面图;
图3为图1中B-B方向断面图;
图4为图1中C-C方向断面图;
图5为图1中D-D方向断面图;
图6为图1中E-E方向断面图;
图7为图1中F-F方向断面图;
图8为本实施例提供的车顶行李架固定组件及汽车车身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中G-G方向断面图;
图10为图8中H-H方向断面图;
图11为图8中I-I方向断面图;
图12为图8中J-J方向断面图;
图13为图8中K-K方向断面图;
图14为图8中L-L方向断面图;
图15为本实施例提供的车顶行李架固定组件中行李架安装支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标:10-车顶行李架;11-连接件;20-行李架安装支架;21-连接部;211-凸起;212-连接孔;213-第一侧楞;214-第二侧楞;215-第三侧楞;216-第四侧楞;22-焊脚;30-顶盖外板;31-凸台;32-凹陷;40-侧围外板;41-凹槽;50-密封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图1为现有技术中车顶行李架与汽车车身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A方向断面图;图3为图1中B-B方向断面图;图4为图1中C-C方向断面图;图5为图1中D-D方向断面图;图6为图1中E-E方向断面图;图7为图1中F-F方向断面图;图8为本实施例提供的车顶行李架固定组件及汽车车身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图8中G-G方向断面图;图10为图8中H-H方向断面图;图11为图8中I-I方向断面图;图12为图8中J-J方向断面图;图13为图8中K-K方向断面图;图14为图8中L-L方向断面图;图15为本实施例提供的车顶行李架固定组件中行李架安装支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车顶行李架固定组件,如图8-图14所示,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车顶行李架10、行李架安装支架20以及顶盖外板30;车顶行李架10包括两个,且两个车顶行李架10对称设置在顶盖外板30的两侧;行李架安装支架20包括多个,多个行李架安装支架20沿车顶行李架10的长度方向设置;如图15所示,行李架安装支架20包括连接部21以及分别设置在连接部21两端的焊脚22,连接部21以及对称设置在其两端的两个焊脚22呈“几”字型设置;多个行李架安装支架20的连接部21分别与车顶行李架10固定连接,多个行李架安装支架20的两个焊脚22分别与顶盖外板30固定连接;在多个行李架安装支架20的安装位置,各行李架安装支架20的形状均相同,顶盖外板30上对应多个安装位置均设置有凸台31,各凸台31与行李架安装支架20的两个焊脚22均贴合设置。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车顶行李架固定组件具有以下优势: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车顶行李架固定组件中,通过行李架安装支架20分别将车顶行李架10与顶盖外板30固定,行李架安装支架20的连接部21和两个焊脚22呈“几”字型设置,连接部21与车顶行李架10固定连接,两个焊脚22分别与顶盖外板30固定连接,由于顶盖外板30上各个安装位置的弧度各不相同,为了能够在不同的安装位置使用相同形状的行李架安装支架20,在顶盖外板30上设置与行李架安装支架20的焊脚22贴合的凸台31,基于上述设置,从而能够将每个行李架安装支架20均设置成相同的形状,并且能够使每个行李架安装支架20均与车顶行李架10和顶盖外板30相匹配,因此使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车顶行李架固定组件,能够缓解现有的车顶行李架固定方式,需要在不同的安装点分别设置不同行李架安装支架从而导致模具开发成本上升,并且焊接现场工人不易通过行李架安装支架的形状直接辨识,从而导致现场操作难度大、浪费工时、装配出错概率增加的技术问题。
实际应用时,为了进一步降低工作人员的装配难度,如图15所示,连接部21的外轮廓沿顺时针方向依次为:第一侧楞213、第二侧楞214、第三侧楞215和第四侧楞216,第一侧楞213和第三侧楞215分别与焊脚22连接,第二侧楞214或第四侧楞216上向连接部21的外轮廓的外侧设置有凸起211,在工作人员对行李架安装支架20进行装配时,可根据行李架安装支架20的形状,将凸起211统一设置在第二侧楞214或第四侧楞216上,通过凸起211即可辨别行李架安装支架20的安装方向,从而进一步简化了装配流程,降低装配的出错几率。
其中,为了降低凸台31与焊脚22的匹配难度,如图10、图12和图14所示,两个焊脚22位于同一平面内,在实际生产中,需要根据两个焊脚22的底面制作凸台31,若两个焊脚22为弧面或不在同一平面内,均会导致焊脚22与凸台31之间装配的容错率降低,导致装配难度上升,为了缓解这一情况,将两个焊脚22设置在同一平面内,从而使凸台31的上表面为平面,提高了凸台31与行李架安装支架20的适配性。
此处需要补充说明的是,在多个行李架安装支架20的安装位置,应尽量使车顶行李架10相对于顶盖外板30之间的法向高度相等,从而更便于使用相同尺寸的行李架安装支架20在不同的安装位置对车顶行李架10与顶盖外板30进行固定连接。
具体地,为了提高车顶行李架10与行李架安装支架20之间的稳定性,如图9-图15所示,在多个行李架安装支架20的安装位置,车顶行李架10的底部与连接部21贴合设置,连接部21和车顶行李架10的底部匹配设置有连接孔212,通过螺栓螺母等紧固件能够将连接部21和车顶行李架10通过连接孔212固定连接,并且由于车顶行李架10的底部与连接部21贴合设置,从而能够增大车顶行李架10与连接部21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车顶行李架10与连接部21之间的稳定性。
此处需要补充说明的是,实际应用时,为了提高车顶行李架10与连接部21之间的匹配程度,如图9-图14所示,可以在车顶行李架10的底部对应多个安装位置处设置多个连接件11,连接件11与行李架安装支架20接触的一面均设置呈与行李架安装支架20相同的弧度,从而能够提高车顶行李架10与连接部21之间的匹配程度。
进一步地,为了进一步简化行李架安装支架20的加工难度,如图15所示,行李架安装支架20为自身镜像对称结构,采用此种设置,能够降低行李架安装支架20模具的制作难度,从而进一步降低行李架安装支架20的制作难度。
实际应用时,为了提高车顶行李架10的装载能力,如图9、图11和图13所示,顶盖外板30的两侧边缘处向下凹陷,多个凸台31均设置在凹陷32内,采用此种设置,车顶行李架10下沉至顶盖外板30内,降低车顶行李架10外露的高度,从而提高了车顶行李架10的稳定性,进而提高了车顶行李架10的装载能力。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汽车车身,如图8-图14所示,包括: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车顶行李架固定组件,以及对称设置在顶盖外板30两侧的侧围外板40。
所述汽车车身与上述车顶行李架固定组件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实际应用时,为了进一步提高车顶行李架10的稳定性,如图9、图11和图13所示,顶盖外板30边缘处搭设在侧围外板40上,顶盖外板30和侧围外板40的连接处形成凹槽41,车顶行李架10匹配设置在凹槽41内,凹槽41对车顶行李架10起到保护作用,在车顶行李架10与凹槽41的两侧壁之间设置固定件,能够进一步提高车顶行李架10的稳定性。
其中,为了提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汽车车身的防水性能,如图9、图11和图13所示,凸台31的边界与顶盖外板30的边缘之间留有距离,实际操作中,需要通过冲压成型等方式,在顶盖外板30上加工凸台31,若凸台31设置在顶盖外板30的边缘处,容易导致顶盖外板30的边缘翘起,从而使顶盖外板30与侧围外板40之间出现空隙,在雨水天气或洗车时,水流就会从空隙处流入车体内,导致车体漏水,为了降低上述情况发生的几率,凸台31的边界与顶盖外板30的边缘之间留有距离,顶盖外板30搭设在侧围外板40上后,顶盖外板30与侧围外板40的连接处始终有一定宽度完全贴合,从而使顶盖外板30与侧围外板40的连接处不容易出现空隙,进而提高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汽车车身的防水性能。
具体地,为了延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汽车车身的使用寿命,如图9、图11和图13所示,车顶行李架10与顶盖外板30之间、车顶行李架10与侧围外板40之间均设置有用于填补缝隙的密封件50,实际应用中,由于顶盖外板30和侧围外板40之间设置有凹槽41,雨水等液体容易存留在凹槽41中,长时间使用后,容易导致顶盖外板30、侧围外板40以及行李架安装支架20等生锈,为了缓解这一情况,在车顶行李架10与顶盖外板30之间、车顶行李架10与侧围外板40之间均设置密封件50,通过密封件50使凹槽41形成封闭空间,从而降低凹槽41内存水的几率,进而延长凹槽41内各零部件的使用寿命,并且通过密封件50能够对车顶行李架10起到固定作用,提高车顶行李架10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顶行李架固定组件的结构优化过程如下:
1.定义每个行李架安装支架20的安装位置顶盖外板30相对车顶行李架10底部的法向等高,且满足螺栓的装配空间;
2.制作自身对称的“几”字型行李架安装支架20,修边时朝向顶盖外板30的一侧凸出形成凸起211,朝向侧围外板40的一侧修平齐,便于现场工人辨识支架放置姿态,行李架安装支架20的两个焊脚22在同一平面;
3.将一个行李架安装支架20固定到左侧的车顶行李架10底部,用焊脚22所在平面在顶盖外板30上制作凸台31,为保证密封,凸台31不超过顶盖外板30的侧边界;
4.把左侧做好的一处行李架安装支架20放到左侧其他安装位置,先保证车顶行李架10的底面与行李架安装支架20的连接部21的安装面匹配正确,然后配合行李架安装支架20的焊脚22在顶盖外板30上制作凸台31;
5、把顶盖外板30上的凸台31特征左右对称,再将行李架安装支架20左右对称后即可实现全车通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车顶行李架固定组件,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车顶行李架(10)、行李架安装支架(20)以及顶盖外板(30);
所述车顶行李架(10)包括两个,且两个所述车顶行李架(10)对称设置在所述顶盖外板(30)的两侧;
所述行李架安装支架(20)包括多个,多个所述行李架安装支架(20)沿所述车顶行李架(10)的长度方向设置;
所述行李架安装支架(20)包括连接部(21)以及分别设置在所述连接部(21)两端的焊脚(22),所述连接部(21)以及对称设置在其两端的两个所述焊脚(22)呈“几”字型设置;
多个所述行李架安装支架(20)的连接部(21)分别与所述车顶行李架(10)固定连接,多个所述行李架安装支架(20)的两个所述焊脚(22)分别与所述顶盖外板(30)固定连接;
其特征在于,在多个所述行李架安装支架(20)的安装位置,各所述行李架安装支架(20)的形状均相同,所述顶盖外板(30)上对应多个所述安装位置均设置有凸台(31),各所述凸台(31)与所述行李架安装支架(20)的两个所述焊脚(22)均贴合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顶行李架固定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21)的外轮廓沿顺时针方向依次为:第一侧楞(213)、第二侧楞(214)、第三侧楞(215)和第四侧楞(216),所述第一侧楞(213)和所述第三侧楞(215)分别与所述焊脚(22)连接,所述第二侧楞(214)或所述第四侧楞(216)上向所述连接部(21)的外轮廓的外侧设置有凸起(21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顶行李架固定组件,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焊脚(22)位于同一平面内。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车顶行李架固定组件,其特征在于,在多个所述行李架安装支架(20)的安装位置,所述车顶行李架(10)的底部与所述连接部(21)贴合设置,所述连接部(21)和所述车顶行李架(10)的底部匹配设置有连接孔(21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顶行李架固定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行李架安装支架(20)为自身镜像对称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顶行李架固定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外板(30)的两侧边缘处向下凹陷(32),多个所述凸台(31)均设置在所述凹陷(32)内。
7.一种汽车车身,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上述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车顶行李架固定组件,以及对称设置在所述顶盖外板(30)两侧的侧围外板(40)。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汽车车身,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外板(30)边缘处搭设在所述侧围外板(40)上,所述顶盖外板(30)和所述侧围外板(40)的连接处形成凹槽(41),所述车顶行李架(10)匹配设置在所述凹槽(41)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汽车车身,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台(31)的边界与所述顶盖外板(30)的边缘之间留有距离。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汽车车身,其特征在于,所述车顶行李架(10)与所述顶盖外板(30)之间、所述车顶行李架(10)与所述侧围外板(40)之间均设置有用于填补缝隙的密封件(50)。
CN201820172055.4U 2018-01-31 2018-01-31 车顶行李架固定组件及汽车车身 Active CN20803613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172055.4U CN208036133U (zh) 2018-01-31 2018-01-31 车顶行李架固定组件及汽车车身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172055.4U CN208036133U (zh) 2018-01-31 2018-01-31 车顶行李架固定组件及汽车车身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036133U true CN208036133U (zh) 2018-11-02

Family

ID=639513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172055.4U Active CN208036133U (zh) 2018-01-31 2018-01-31 车顶行李架固定组件及汽车车身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03613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274884A (zh) * 2021-12-31 2022-04-05 江苏科达车业有限公司 一种内整体拉弯式结构行李架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274884A (zh) * 2021-12-31 2022-04-05 江苏科达车业有限公司 一种内整体拉弯式结构行李架
CN114274884B (zh) * 2021-12-31 2023-11-17 江苏科达车业有限公司 一种内整体拉弯式结构行李架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036133U (zh) 车顶行李架固定组件及汽车车身
CN204095758U (zh) 一种汽车用洗涤壶
CN103101581B (zh) 一种汽车加油口总成
KR200486264Y1 (ko) 조립식 단자대
CN204793148U (zh) 一种北斗定位天线外壳卡扣式组装结构
CN209258277U (zh) 一种定位组件和汽车扰流板
CN108183184A (zh) 电芯模组安装固定结构
CN209454846U (zh) 一种隔断块
CN209274720U (zh) 用于汽车车身的d柱上外板及汽车
CN208498430U (zh) 一种汽车前部结构
CN210851901U (zh) 一种胎压监测接收器
CN206090078U (zh) 内筒组件和洗衣机
CN220199218U (zh) 一种汽车轮眉
CN219601399U (zh) 防漏雨车顶结构
CN210519193U (zh) 一种防雨水的门窗控制器外壳
CN215058029U (zh) 一种压缩机防水装置及包括其的压缩机
CN214899990U (zh) 一种卡车用过线盒
CN220884560U (zh) 车辆
CN209358007U (zh) 一体式地线及插座
CN221273260U (zh) 一种聚氨酯汽车扰流板结构
CN204077457U (zh) 一种扶手堵盖的卡接机构以及汽车
CN219534984U (zh) 一种汽车连接器用的防水栓
CN211738948U (zh) 一种用于汽车灯具的密封结构
CN111267966A (zh) 右前轮罩
CN214987631U (zh) 一种智能化集装箱组合紧密部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