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079813U - 一种发动机护板及机动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发动机护板及机动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079813U
CN209079813U CN201821636728.3U CN201821636728U CN209079813U CN 209079813 U CN209079813 U CN 209079813U CN 201821636728 U CN201821636728 U CN 201821636728U CN 209079813 U CN209079813 U CN 20907981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ckplate
engine
flow
guiding channel
engine protec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636728.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马李斌
龙云朗
赵慰
杨紫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unnan Lifan Junma Vehicl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unnan Lifan Junma Vehicl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unnan Lifan Junma Vehicl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Yunnan Lifan Junma Vehicl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636728.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07981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07981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07981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oling, Air Intake And Gas Exhaust, And Fuel Tank Arrangements In Propulsion Uni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发动机护板及机动车,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发动机护板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护板、第二护板和下护板,第一护板和第二护板安装在发动机散热器底部,下护板安装在发动机底部,第二护板和下护板可拆卸地连接;第一护板具有间隔设置的第一导流通道和散热孔;第二护板具有与第一导流通道平行设置的第二导流通道;下护板具有与发动机倾斜设置的散热通道。发动机护板可解决机动车传统发动机护板散热差、不易维修和保护性不强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发动机护板及机动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发动机护板及机动车。
背景技术
发动机护板是根据各种不同车型定身设计的引擎防护装置,其设计理念首要是防止路面突起的石块撞击而造成发动机损坏,其次是为了防止在行驶过程中泥土和污水侵入发动机舱导致发动机故障。现有的发动机护板容易出现散热差、维修困难以及造成发动机底壳损坏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动机护板,解决机动车传统发动机护板散热差、不易维修和保护性不强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机动车,解决传统机动车发动机故障率高、易损坏和安全性能低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发动机护板,发动机护板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护板、第二护板和下护板,第一护板和第二护板被构造为安装在发动机散热器底部,第二护板和下护板可拆卸地连接,第一护板具有第一导流通道和散热孔,第一导流通道和散热孔间隔设置,第二护板具有第二导流通道,第二导流通道与第一导流通道平行设置,下护板被构造为安装在发动机底部,下护板具有与发动机倾斜设置的散热通道。
发明人发现:现有的发动机护板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防止托底对发动机底壳造成损坏,但是加装护板使得整个发动机机舱的气体流动性变差,影响发动机的散热;另一方面,加装护板常常与发动机底壳固定连接,不易拆卸更换,也会影响发动机的下沉而造成安全事故。
为此,发明人设计了上述发动机护板,发动机护板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护板、第二护板和下护板,其中第二护板和下护板可拆卸地连接,第一护板和第二护板安装在发动机散热器底部,下护板安装在发动机底部,第一护板具有间隔设置的第一导流通道和散热孔,第二护板具有与第一导流通道平行设置的第二导流通道,下护板具有与发动机倾斜设置的散热通道。
具体地,将第一护板和第二护板连接后安装在发动机散热器的底部,再将下护板与第二护板连接后安装在发动机的底部。当机动车在行驶过程时,从发动机下方流过的气流一方面由倾斜设置的散热通道向上流向发动机机体的四周,另一方面由第二导流通道和第一导流通道引导流向发动机散热器上方,由于下护板和第二护板可拆卸地连接保证第二护板与下护板可调节成合适的倾斜位置从而便于热气流的整体流通,同时散热孔利于热气流的扩散,从而增强了发动机机舱的气体流动性,便于发动机散热。当机动车出现撞击事故发动机下沉时,由于与发动机连接的下护板一端与第二护板可拆卸地连接,该连接处能被发动机本身重量破坏,利于发动机的快速下沉。另外,下护板与第二护板可拆卸连接方便拆卸维修更换,下护板也具有防止路面突起的石块撞击以及泥土和污水侵入发动机舱的作用。发动机护板有效解决了机动车传统发动机护板散热差、不易维修和保护性不强的问题。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
下护板倾斜设置有挡板,下护板在靠近挡板的一侧开设有导流孔,挡板和导流孔共同限定散热通道。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
挡板、第二导流通道和第一导流通道的朝向一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
下护板具有多个导流孔和多个挡板,多个导流孔和多个挡板数量相同且均匀排列分布。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
下护板靠近第二护板的一端设置有卡扣,第二护板靠近下护板的一端设置有卡槽,下护板与第二护板通过卡扣和卡槽的配合可拆卸地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
第一护板和下护板相对第二护板倾斜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
第二护板的宽度大于第一护板的宽度,第一护板两侧与第二护板之间形成散热空腔。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
第一护板沿散热通道方向开设有第一凹槽,第一凹槽限定第一导流通道。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
第二护板沿散热通道方向开设有第二凹槽,第二凹槽限定第二导流通道。
一种机动车,机动车具有上述发动机护板。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发动机护板,解决机动车传统发动机护板散热差、不易维修和保护性不强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机动车,解决传统机动车发动机故障率高、易损坏和安全性能低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发动机护板在第一视角下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发动机护板在第二视角下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第一护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第二护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下护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0-发动机护板;12-散热空腔;200-第一护板;210-第一导流通道;220-第一凹槽;230-散热孔;240-安装孔;250-第一连接孔;260-滑槽;300-第二护板;310-第二导流通道;320-第二凹槽;330-卡槽;340-第二连接孔;350-嵌板;400-下护板;410-散热通道;420-挡板;430-导流孔;440-卡扣;450-第三连接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内”、“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发动机护板10,发动机护板10用于解决机动车传统发动机护板散热差、不易维修和保护性不强的问题。
请参考图1和图2,图1示出了本具体实施例提供的发动机护板10在第一视角下的具体结构,图2示出了本具体实施例提供的发动机护板10在第二视角下的具体结构。
发动机护板10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护板200、第二护板300和下护板400,第二护板300的宽度大于第一护板200的宽度,第一护板200和下护板400相对第二护板300倾斜设置。第一护板200两侧与第二护板300之间形成散热空腔12,第一护板200具有两个对称设置的第一导流通道210,第二护板300两端具有两个对称设置的第二导流通道310,第一导流通道210与第二导流通道310的朝向一致,同一侧的第一导流通道210和第二导流通道310连通散热空腔12。下护板400开设有八个大致呈矩形状的导流孔430,八个导流孔430平行间隔设置,其中每一个导流孔430的一侧设置有与下护板400倾斜的挡板420,挡板420朝向与第一导流通道210及第二导流通道310的朝向一致,导流孔430和挡板420共同限定散热通道410。
请参考图3,图3示出了本实施例中第一护板200的具体结构。
第一护板200沿散热通道410的方向开设有两个对称平行的第一凹槽220,第一凹槽220限定第一导流通道210,第一护板200在两个第一凹槽220之间设置有用于与第二护板300(请参考图4)连接的滑槽260。第一护板200另开设有与第一导流通道210间隔设置的十六个散热孔230,十六个散热孔230均匀分布在第一护板200上,其中两个第一凹槽220内各开设有一个散热孔230。第一护板200通过开设的三个安装孔240和两个第一连接孔250安装在发动机散热器的底部。
请参考图4,图4示出了本实施例中第二护板300的具体结构。
第二护板300在两端沿散热通道410的方向开设有两个对称平行的第二凹槽320,第二凹槽320限定第二导流通道310,第二护板300在两个第二凹槽320之间设置有用于连接第一护板200(请参考图3)的嵌板350,第二护板300在两端远离第二凹槽320处设置有两个卡槽330。第二护板300通过开设的四个第二连接孔340安装在发动机散热器的底部。
请参考图5,图5示出了本实施例中下护板400的具体结构。
下护板400在靠近第二护板300(请参考图1)的一侧设置有两个卡扣440,两个卡扣440之间留有空隙便于下护板400与第二护板300可拆卸地连接。下护板400在远离卡扣440的一侧开设有两个第三连接孔450,下护板400通过两个第三连接孔450安装在发动机的底部。
具体地,装配时,将第一护板200通过安装孔240和第一连接孔250安装在发动机散热器的底部,将第二护板300一端通过嵌板350与第一护板200上的滑槽260配合连接,第二护板300再通过第二连接孔340安装在发动机散热器的底部,下护板400一端通过卡扣440与第二护板300上的卡槽330配合连接实现与发动机的底部一端贴合,下护板400另一端通过第三连接孔450安装在发动机的底部另一端。装配完成的下护板400完全贴合发动机底部,挡板420以及下护板400整体能够实现传统发动机护板防止路面突起的石块撞击以及泥土和污水侵入发动机舱的作用。此外,由于第一导流通道210、第二导流通道310和散热通道410的朝向一致,第一导流通道210和散热通道410分别与第二导流通道310倾斜,形成一个整体的散热路径,当机动车行驶时,从发动机下方流过的气流一方面由倾斜设置的散热通道410的挡板420向上引流,使得气流流向发动机机体的四周,另一方面通过散热通道410的导流孔430流向第二导流通道310和第一导流通道210,引导气流流向发动机散热器上方,散热空腔12利于下护板400上部的空气流动,由于下护板400和第二护板300可拆卸地连接保证第二护板300与下护板400可调节成合适的倾斜位置从而便于热气流的整体流通,同时散热孔230利于热气流的扩散,从而增强了发动机机舱的气体流动性,便于发动机散热。当机动车出现撞击事故发动机下沉时,由于下护板400在远离与发动机底部一端连接的另一端是通过卡扣440与第二护板300上的卡槽330配合可拆卸地连接,该连接处能被发动机本身重量破坏,利于发动机的快速下沉,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同时下护板400与第二护板300可拆卸连接也方便拆卸维修进行更换。发动机护板10有效解决了机动车传统发动机护板散热差、不易维修和保护性不强的问题。
本实施例中,安装孔240、第一连接孔250、第二连接孔340和第三连接孔450均为螺纹孔,通过安装孔240、第一连接孔250、第二连接孔340和第三连接孔450与螺栓配合实现发动机护板10的安装,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安装孔240、第一连接孔250、第二连接孔340和第三连接孔450的具体形式,在其他具体实施方式中,安装孔240、第一连接孔250、第二连接孔340和第三连接孔450也可为通孔,通过铆钉的连接方式实现发动机护板10的连接。
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孔250和第三连接孔450的数量为两个,安装孔240的数量为三个,第二连接孔340的数量为四个,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安装孔240、第一连接孔250、第二连接孔340和第三连接孔450的数量,在其他具体实施方式中,安装孔240、第一连接孔250、第二连接孔340和第三连接孔450的数量可以为多个。
本实施例中,第一导流通道210和第二导流通道310的数量为两个,散热通道410的数量为八个,散热孔230的数量为十六个,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第一导流通道210、第二导流通道310、散热通道410和散热孔230的数量,在其他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一导流通道210、第二导流通道310、散热通道410和散热孔230的数量可以为多个。
本实施例中,下护板400和第二护板300通过卡扣440与卡槽330的配合实现可拆卸连接,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下护板400和第二护板300的可拆卸连接方式,在其他具体实施方式中,下护板400和第二护板300也可为其他可拆卸连接方式。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机动车,该机动车包括上述实施例中提供的发动机护板10,通过发动机护板10的设计使得该机动车能有效解决传统机动车发动机故障率高、易损坏和安全性能低的问题。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发动机护板,其特征在于:
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护板、第二护板和下护板,所述第一护板和所述第二护板被构造为安装在发动机散热器底部,所述第二护板和所述下护板可拆卸地连接;
所述第一护板具有第一导流通道和散热孔,所述第一导流通道和所述散热孔间隔设置;
所述第二护板具有第二导流通道,所述第二导流通道与所述第一导流通道平行设置;
所述下护板被构造为安装在发动机底部,所述下护板具有与所述发动机倾斜设置的散热通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护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护板倾斜设置有挡板,所述下护板在靠近所述挡板的一侧开设有导流孔,所述挡板和所述导流孔共同限定所述散热通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动机护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挡板、所述第二导流通道和所述第一导流通道的朝向一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动机护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护板具有多个所述导流孔和多个所述挡板,多个所述导流孔和多个所述挡板数量相同且均匀排列分布。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护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护板靠近所述第二护板的一端设置有卡扣,所述第二护板靠近所述下护板的一端设置有卡槽,所述下护板与所述第二护板通过所述卡扣和所述卡槽的配合可拆卸地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护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护板和所述下护板相对所述第二护板倾斜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发动机护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护板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护板的宽度,所述第一护板两侧与所述第二护板之间形成散热空腔。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发动机护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护板沿所述散热通道方向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限定所述第一导流通道。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发动机护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护板沿所述散热通道方向开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限定所述第二导流通道。
10.一种机动车,其特征在于:
所述机动车具有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发动机护板。
CN201821636728.3U 2018-10-09 2018-10-09 一种发动机护板及机动车 Active CN20907981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636728.3U CN209079813U (zh) 2018-10-09 2018-10-09 一种发动机护板及机动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636728.3U CN209079813U (zh) 2018-10-09 2018-10-09 一种发动机护板及机动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079813U true CN209079813U (zh) 2019-07-09

Family

ID=671185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636728.3U Active CN209079813U (zh) 2018-10-09 2018-10-09 一种发动机护板及机动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079813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050436A (zh) * 2018-10-09 2018-12-21 云南力帆骏马车辆有限公司 一种发动机护板及机动车
CN112590682A (zh) * 2020-12-23 2021-04-02 刘广芝 一种汽车底盘的护板结构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050436A (zh) * 2018-10-09 2018-12-21 云南力帆骏马车辆有限公司 一种发动机护板及机动车
CN109050436B (zh) * 2018-10-09 2024-01-19 云南力帆骏马车辆有限公司 一种发动机护板及机动车
CN112590682A (zh) * 2020-12-23 2021-04-02 刘广芝 一种汽车底盘的护板结构
CN112590682B (zh) * 2020-12-23 2022-08-09 炎展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底盘的护板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079813U (zh) 一种发动机护板及机动车
JP5047267B2 (ja) 熱交換器および熱交換器の組立方法
WO2013010695A1 (de) Träger für ein displaymodul und anzeigevorrichtung mit einem derartigen träger
CN103987607A (zh) 车辆用地板下装置的冷却装置
CN109050436A (zh) 一种发动机护板及机动车
CN105888813A (zh) 用于车辆的散热器
CN203637749U (zh) 一种新型的发动机下保护板
CN201057079Y (zh) 强制空冷式引擎冷却结构
CN207728433U (zh) 一种用于汽车散热器总成的背部拼接板
CN218329511U (zh) 一种闭式冷却塔的通风防尘装置
CN203856579U (zh) 一种具有粉尘分离功能的发动机散热下护板
CN210526440U (zh) 车辆底防护板及车辆
CN209897534U (zh) 散热模块
CN109578731B (zh) 一种可调流量快插系统
CN220720978U (zh) 一种高强度汽车发动机下护板
CN206533653U (zh) 一种功率单元
EP1927737A1 (en) Air-guiding device for a motorcycle
CN218634362U (zh) 一种便于拆装的一体式x射线光源
CN216508617U (zh) 一种具有冷却通道的汽车车轮护板
CN213603038U (zh) 一种便于散热的大堂电子海报机
CN209051382U (zh) 一种具有高效散热结构的发动机护板
CN220754250U (zh) 一种可快速散热的槽式电缆桥架
CN213160960U (zh) 一种防飞溅的鹅卵石破碎装置
CN220280524U (zh) 一种3d打印机用散热结构
CN219888323U (zh) 一种用于泵机联轴器的安全保护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