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051482U - 可在单人座与双人座之间转换的婴儿车 - Google Patents

可在单人座与双人座之间转换的婴儿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051482U
CN209051482U CN201820887471.2U CN201820887471U CN209051482U CN 209051482 U CN209051482 U CN 209051482U CN 201820887471 U CN201820887471 U CN 201820887471U CN 209051482 U CN209051482 U CN 20905148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
bottom tube
seat
tube
lock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887471.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祎敏
闵远超
江方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Child's Song Mother And Baby Articles For Us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Child's Song Mother And Baby Articles For Us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Child's Song Mother And Baby Articles For Use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Child's Song Mother And Baby Articles For Us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887471.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05148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05148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05148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揭露了一种可在单人座与双人座之间转换的婴儿车,其包括前支架与后支架,所述前支架包括前底管、下端枢接于前底管前端的前支撑管、前端枢接于前支撑管的后支撑管;所述后支架包括后底管、下端枢接于后底管的后支撑架;所述后支撑管后端与后底管枢接并可相对后底管前后移动,所述前底管后端可相对前后移动地连接于后底管前端;所述车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后支撑管后端与后底管之间的用于限制两者相对前后移动的第一锁定装置或/和设置于前后底管之间的用于限制两者相对前后移动的第三锁定装置;通过释锁第一、第三锁定装置,即可将本实用新型由双人座模式转换为单人座模式。

Description

可在单人座与双人座之间转换的婴儿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婴儿产品领域,尤其涉及婴儿车。
背景技术
婴儿车一般用于承载婴幼儿外出用,传统的婴儿车中,有专门供一个孩子乘坐的单人座婴儿车,也有专门供两个孩子同时乘坐的双人座婴儿车,但是没有可在单人座与双人座之间转换的婴儿车,这就造成了使用的不方便。因为若双胞胎家庭父母购买了双人座婴儿车后,当只带一个孩子出去时,双人座婴儿车就显得特别笨重庞大,而且传统的双人座婴儿车收合后材积也是特别大,不方便储存携带;而购买两台单人座婴儿车,一个人没法同时推动两台车,起码需要两个人。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缺点,提供一种可在单人座与双人座之间转换的婴儿车,而且收合后材积小,方便储存携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可在单人座与双人座之间转换的婴儿车,包括车架以及分别设置于所述车架前下部与后下部的前轮、后轮,所述车架包括前支架与后支架、设置于所述前支架上的前座椅、设置于所述后支架上的后座椅;所述前支架包括前后延伸的前底管、下端枢接于所述前底管前端的前支撑管、前端枢接于所述前支撑管的后支撑管;所述后支架包括前后延伸的后底管、下端枢接于所述后底管的后支撑架;所述后支撑管后端与所述后底管枢接并可相对所述后底管前后移动,所述前底管后端可相对前后移动地连接于所述后底管前端;所述车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后支撑管后端与后底管之间的用于限制两者相对前后移动的第一锁定装置或/和设置于所述前支架上的用于限制所述前底管、前支撑管、后支撑管相对旋转的第二锁定机构或/和设置于述前底管与后底管之间的用于限制两者相对前后移动的第三锁定装置;所述车架上还设置有用于限制所述后支撑架与后底管相对旋转的第四锁定装置。
所述前支撑管包括前后平行设置的前支管、后支管,所述前支架还包括前枢接座,所述前支管与后支管上端分别枢接于所述前枢接座的前后两端,所述前支管与后支管下端均枢接于所述前底管,所述后支撑管前端枢接于所述后支管;所述前座椅包括前座管,所述前座管固定连接于所述前枢接座。
所述后支撑架包括前脚、推把杆、后脚,所述前脚下端枢接于所述后底管,上端枢接于所述推把杆下侧,所述后脚下端枢接于后底管,上端枢接于所述推把杆下端。
所述可在单人座模式与双人座模式之间转换的婴儿车还包括联动杆,所述联动杆后端枢接于所述后脚上侧,所述后底管上连接有挡块、第一联动块与第二联动块,所述挡块固定连接于所述后底管前端,所述第一联动块与第二联动块均可相对后底管前后移动;所述联动杆前端与第一联动块枢接,所述后支撑管后端枢接于所述第二联动块,所述第一锁定装置设置于第一联动块与第二联动块之间;在所述第一锁定装置处于锁定状态时,所述第一联动块前端抵靠于所述挡块后端,第一联动块后端抵靠于所述第二联动块前端或抵靠于所述第二联动块一侧前端。
所述后底管包括上底管与下底管,所述上底管的前后两端固定连接于所述下底管,中间与所述下底管上下平行间隔设置,所述后支架的前脚与后脚下端枢接于所述上底管,所述挡块、第一联动块与第二联动块连接于所述下底管。
所述挡块包括套设于所述下底管前端的第一套筒部、一体形成于所述第一套筒部下端一侧的第一配合部;对应的,所述第一联动块包括套设于所述下底管的第二套筒部、一体形成于所述第二套筒部下端一侧的第二配合部;所述第二联动块包括套设于所述下底管的第三套筒部、一体形成于所述第三套筒部下端一侧的第三配合部,所述第二配合部包括与所述第一配合部配合的倒L形前分部以及与所述第三配合部配合的后分部,所述倒L形前分部的横向部分位于第一配合部上端,倒L 形前分部的竖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配合部远离第一套筒部的一侧;所述后分部上端面设置为斜面,所述第三配合部下端面设置为与所述后分部上端面配合的斜面,所述第三配合部下端面抵靠于所述后分部上端面上。
所述前支架包括左右两前侧支架,每一所述前侧支架均包括所述前底管、前支撑管、后支撑管;所述后支架包括左右两后侧支架,每一所述后侧支架均包括所述后底管、推把杆、前脚、后脚,每一侧后底管上均连接有所述挡块、第一联动块、第二联动块,所述联动杆也设置有左右两根;所述前支架还包括一横向管,所述左右两前侧支架的后支撑管的后端连接于所述横向管,所述横向管左右两端分别枢接于左右两前侧支架的第二联动块。
所述第一联动块朝向第三配合部的一侧设置有锁定孔,所述第一锁定装置包括套接于所述横向管外的驱动件、设置于所述横向管内的锁定销,所述驱动件与所述锁定销连接并且两者一起可相对所述横向管左右移动,所述第一锁定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所述锁定销与横向管之间的用于驱动所述锁定销往锁定孔方向移动的弹簧,在所述弹簧的作用下,所述锁定销被驱使往第一联动块7方向移动,从而锁定销朝向第一联动块的一端伸出于所述第三配合部外并插入所述锁定孔内。
所述后座椅包括第一后座管、第二后座管,所述第一后座管的后端枢接于后脚上端,所述第二后座管上端枢接于所述第一后座管的前端,第二后座管下端枢接于所述前脚。
所述车架设置有所述第一锁定装置和第三锁定装置;或,所述后支撑管前端枢接于所述前支撑管并可相对所述前支撑管上下移动,所述车架设置有所述第一锁定装置或第三锁定装置,且所述车架还设置有所述第二锁定装置,所述第二锁定装置设置于所述前底管、前支撑管、后支撑管任意相连接的两者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婴儿车可在单人座与双人座之间转换,从而要供乘坐两个小孩时,将本实用新型转换到双人座模式即可,且此模式下只要一个看护者推车;当只需要带一个小孩出去时,将本实用新型转换为单人座模式即可,单人座模式下的婴儿车显得没有双人座时笨重庞大;此外,本实用新型完全收合后,其前后长度差不多是单人座模式下的前后长度,也明显小于双人座时的前后长度,如此,即是大大减少了收合后的材积,从而方便储存携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婴儿车处于双人座模式时的平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婴儿车处于双人座模式时的立体放大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婴儿车处于双人座模式时的后立体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婴儿车处于单人座模式时的平面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婴儿车处于单人座模式时的立体放大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婴儿车的剖面示意图;
图7为根据图6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8为根据图6中A部分的爆炸放大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婴儿车的第一锁定装置部分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婴儿车处于双人座模式下收合过程中的平面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婴儿车处于双人座模式下收合过程中的立体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婴儿车处于完全收合后的平面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婴儿车处于完全收合后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3所示,本实用新型可在单人座与双人座之间转换的婴儿车包括车架10以及分别设置于所述车架10前下部与后下部的前轮20、后轮30,所述车架10包括前支架1与后支架2、设置于所述前支架1上的前座椅3、设置于所述后支架2上的后座椅4;所述前支架1包括前后延伸的前底管11、下端枢接于所述前底管11前端的前支撑管12、前端枢接于所述前支撑管12的后支撑管13;所述后支架2包括前后延伸的后底管21、下端枢接于所述后底管21的后支撑架22;所述后支撑管13后端与所述后底管21枢接并可相对所述后底管21前后移动,所述前底管11后端可相对前后移动地连接于所述后底管21前端;所述车架10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后支撑管13后端与后底管21之间的用于限制两者相对前后移动的第一锁定装置或/和设置于所述前支架1上的用于限制所述前底管11、前支撑管12、后支撑管13相对旋转的第二锁定机构或/和设置于述前底管11与后底管21之间的用于限制两者相对前后移动的第三锁定装置;所述车架10上还设置有用于限制所述后支撑架22与后底管21相对旋转的第四锁定装置。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车架10设置有所述第一锁定装置与第三锁定装置,在第一锁定装置处于锁定状态时,所述后支撑管13后端不能沿着后底管21往后移动,所以前支撑管12也不能相对前底管11旋转,从而前支架1被锁定于展开使用状态,且在该状态下,所述前底管11也不能相对后底管21前后移动。释锁所述第一锁定装置,使得后支撑管13后端可相对后底管21移动,此时,往后推后支撑管13,后支撑管13后端会沿着后底管21往后移动,从而拉动所述前支撑管12往后下方旋转,直至后支撑管13不能再移动位置,此时,后支撑管13相对平行靠近所述后底管21,所述前支撑管12也旋转靠近前底管11,前支架1收合。在这种收合状态下,再释锁所述第三锁定装置,使得前底管11可相对后底管21前后移动,此时,再往后推收合后的前支架1,前底管11相对后底管21往后移动,直至不能再移动为止,此时,整个收合后的前支架1位于所述后座椅4下方。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前支架1上还设置有用于释锁所述第三锁定装置的第三释锁装置,所述第三释锁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前底管11前端的第三操作部111、连接所述第三操作部111与第三释锁装置的第三钢线(图未示),通过操作所述第三操作部111,拉动第三钢线,从而联动所述第三释锁装置释锁。所述第三锁定机构与第三释锁机构可以为任意公知可行的结构,且不是本实用新型的重点,故不在此详细赘述。
在另一实施例中,只在所述后支撑管13后端与后底管21之间设置有所述第一锁定装置,从而在释锁所述第一锁定装置并收合前支架1后,直接往后推收合后的前支架1,即可推动使得整个收合后的前支架1位于所述后座椅4下方,这样操作更方便。
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车架10设置有所述第一锁定装置与第二锁定装置,在第一、第二锁定装置处于锁定状态下,前支架1不能收合也不能相对后底管21往后移动;释锁第一、第二锁定装置,即可收合前支架1并在之后将收合后的前支架1往后推动使得整个收合后的前支架1位于所述后座椅4下方。所述第二锁定装置可以为任意公知可行的机构。
再一实施例中,所述后支撑管13前端枢接于所述前支撑管12并可相对所述前支撑管12上下移动,所述车架10设置有所述第一锁定装置或第三锁定装置,且所述车架10还设置有所述第二锁定装置,所述第二锁定装置设置于所述前底管11、前支撑管12、后支撑管13任意相连接的两者之间。释锁第二锁定装置后,所述后支撑管13前端沿着所述前支撑管12往前下方移动并同时旋转,从而前支撑管12被带动往后下方旋转,直至所述前支撑管12与后支撑管13上下叠在一起并靠近所述后底管21,前支架1收合;然后释锁所述第一锁定装置或第三锁定装置,将收合后的前支架1往后推即可。
较佳的,所述前支撑管12包括前后平行设置的前支管121、后支管122,所述前支架1还包括前枢接座123,所述前支管121与后支管122上端分别枢接于所述前枢接座123的前后两端,所述前支管121与后支管122下端均枢接于所述前底管11,所述后支撑管13前端枢接于所述后支管122;所述前座椅3包括前座管31,所述前座管31固定连接于所述前枢接座123。从而在前支架1处于展开使用状态时,所述前座椅3被很稳定地支撑于所述前支撑管12上;当前支架1在收合时,所述前座椅3也随之往下移动而与前支架1一起收合,从而使得收合操作更简便,而且还能减少收合材积。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前支撑管12也可以只设置为一根支管,所述前座椅3通过其他可行的机构设置于该支管上。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后支管122上连接有一连接座124,所述后支撑管13前端枢接于所述连接座124。即是说,当该连接座124固定连接于后支管122上时,后支撑管13前端只能相对前支撑管12旋转;当该连接座124是可相对上下移动地连接于所述后支管122,所述后支撑管13前端不但能相对前支撑管12旋转还能相对前支撑管12上下移动。
较佳的,所述前底管11后端可相对前后移动地连接于所述后底管21前端内。
所述后支撑架22包括前脚221、推把杆222、后脚223,所述前脚221下端枢接于所述后底管21,上端枢接于所述推把杆222下侧,所述后脚223下端枢接于后底管21,上端枢接于所述推把杆222下端。
所述第四锁定装置设置于所述后底管21、前脚221、推把杆222、后脚223中任意相连接的两者之间并限制该两者相对旋转。从而当所述第四锁定装置处于锁定状态时,所述前脚221、推把杆222、后脚223不能相对后底管21旋转,即所述后支撑架22不能相对后底管21旋转,从而后支架2处于相对稳固的展开状态,设置于后支架2上的后座椅4也被稳固地支撑于使用状态;当释锁第四锁定装置后,前脚221、推把杆222、后脚223可相对后底管21旋转,此时,往前下方旋转推把杆222,所述前脚221被带动往后下方旋转,所述后脚223也被带动往后下方旋转,直至所述推把杆222、前脚221、后脚223均旋转往下靠近所述后底管21,后支架2被收合;因为后座椅4设置于后支撑架22上,所以在后支撑架22各组件往下方旋转收合后,所述后座椅4也随之往下移动,不能再使用。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后支架2上还设置有用于释锁所述第四锁定装置的第四释锁装置,所述第四释锁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推把杆222上端的第四操作部224、连接所述第四操作部224与第四锁定装置的第四钢线,通过操作所述第四操作部224,拉动第四钢线,从而联动所述第四锁定装置释锁。所述第四锁定装置与第四释锁机构可以为任意公知可行的结构,且不是本实用新型的重点,故不在此详细赘述。
当所述前支架1、后支架2均处于展开状态时,前座椅3、后座椅4均处于可使用状态,此时,本实用新型处于前后双人座模式,可以供两个小孩前后乘坐,方便两个小孩互动,而且也只需一个人推本实用新型婴儿车(如图1、2、3所示);当收合前支架1并将收合后的前支架1推到后座椅4下方后,前座椅3不能再供小孩乘坐,只有后座椅4能供小孩乘坐,即本实用新型被转换为单人座使用模式(如图4、5所示)。相对双人座模式,单人座模式下的本实用新型婴儿车整体的前后长度大大变小,差不多就是后支架2的长度,所以单人座模式下的婴儿车整体相对显得小巧,方便带一个小孩时使用;此时,再释锁所述第四锁定机构即可收合所述后支架2,从而使得本实用新型婴儿车整体收合(如图12所示),收合后的整个车架10的前后长度也明显小于双人座时的前后长度,如此,即是大大减少了收合后的材积,从而方便储存携带。
较佳的,所述后座椅4包括第一后座管41、第二后座管42,所述第一后座管41的后端枢接于后脚223上端,所述第二后座管42上端枢接于所述第一后座管41的前端,第二后座管42下端枢接于所述前脚221。从而在后支架2收合后脚223往后下方旋转时,会带动第一后座管41往后下方移动,从而拉动第二后座管42上端也往后下方移动,直至最后第一、第二后座管41、42也随后支架2收合而一起收合,即后座椅4能随着后支架2一起收合,从而不但进一步减少整体的收合材积,而且还使得收合操作更简便。
在本实施例中,较佳的,本实用新型婴儿车还包括联动杆5,所述联动杆5后端枢接于所述后脚223上侧,所述后底管21上连接有挡块6、第一联动块7与第二联动块8,所述挡块6固定连接于所述后底管21前端,所述第一联动块7与第二联动块8均可相对后底管21前后移动;所述联动杆5前端与第一联动块7枢接,所述后支撑管13后端枢接于所述第二联动块8,所述第一锁定装置设置于第一联动块7与第二联动块8之间;在所述第一锁定装置处于锁定状态时,所述第一联动块7前端抵靠于所述挡块6后端,第一联动块7后端抵靠于所述第二联动块8前端或抵靠于所述第二联动块8一侧前端。
在后支架2处于展开状态下时,当第一锁定装置处于锁定状态时,所述第二联动块8与第一联动块7处于相对锁定状态,第二联动块8不能相对第一联动块7前后移动,即所述后支撑管13后端不能沿着后底管21前后移动,从而本实用新型处于前后双人座模式下;释锁所述第一锁定装置,即可使得所述第二联动块8脱离与第一联动块的锁定,第二联动块8可单独沿着后底管21往后移动,此时,往后推后支撑管13,所述第二联动块8即带动后支撑管13一起沿着后底管21往后移动,从而收合前支架1,再将收合后的前支架1往后推,即可使得实用新型转换到单人座模式;当本实用新型在双人座模式下要进行整车的收合时,只需释锁所述第四锁定机构,然后收合后支架2,收合过程中后脚223往后下方旋转时会拉动所述联动杆5往后移动,从而带动第一联动块7拉着第二联动块8一起往后移动,即后支撑管13后端被拉着往后移动,从而收合前支架1(如图10、11所示)。即是说,本实用新型在双人座模式下,因为联动杆5、第一联动块7、第二联动块8的设置,前支架1可与后支架2一起收合。一起收合后,再将前支架1往后推,即可将本实用新型完全收合(如图12、13所示)。如此设置,使得本实用新型的整车收合操作更简便。
在本实施例中,较佳的,所述后底管21包括上底管211与下底管212,所述上底管211的前后两端固定连接于所述下底管212,中间与所述下底管212上下平行间隔设置,所述后支架2的前脚221与后脚223下端枢接于所述上底管211,所述挡块6、第一联动块7与第二联动块8连接于所述下底管212。这样设置,可以避免第一、第二联动块7、8前后移动时与后支架2的前脚221、后脚223产生干涉。在其他实施例,所述后底管21也可以只设置为一根管,第一、第二联动块7、8连接于后底管21一侧,前脚221、后脚223枢接于后底管21的另一侧,也可避开干涉。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挡块6包括套设于所述下底管212前端的第一套筒部61、一体形成于所述第一套筒部61下端一侧的第一配合部62;对应的,所述第一联动块7包括套设于所述下底管212的第二套筒部71、一体形成于所述第二套筒部71下端一侧的第二配合部72;所述第二联动块8包括套设于所述下底管212的第三套筒部81、一体形成于所述第三套筒部81下端一侧的第三配合部82,所述第二配合部72包括与所述第一配合部62配合的倒L形前分部721以及与所述第三配合部82配合的后分部722,所述倒L形前分部721的横向部分位于第一配合部62上端,倒L 形前分部721的竖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配合部62远离第一套筒部61的一侧;所述后分部722上端面设置为斜面,所述第三配合部82下端面设置为与所述后分部722上端面配合的斜面83,所述第三配合部82下端面抵靠于所述后分部722上端面上。这样设置,使得在双人座模式下,挡块6、第一联动块、第二联动块7、8的配合更好,车架10也更稳固。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前支架1包括左右两前侧支架100,每一所述前侧支架100均包括所述前底管11、前支撑管12、后支撑管13;所述后支架2包括左右两后侧支架200,每一所述后侧支架200均包括所述后底管21、推把杆222、前脚221、后脚223,每一侧后底管21上均连接有所述挡块6、第一联动块7、第二联动块8,所述联动杆5也设置有左右两根;所述前支架1还包括一横向管14,所述左右两前侧支架100的后支撑管13的后端连接于所述横向管14,所述横向管14左右两端分别枢接于左右两前侧支架100的第二联动块8的第三配合部82。
所述第一联动块7朝向第三配合部82的一侧设置有锁定孔70,所述第一锁定装置包括套接于所述横向管14外的驱动件141、设置于所述横向管14内的锁定销142,所述驱动件141与所述锁定销142连接并且两者一起可相对所述横向管14左右移动,所述第一锁定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所述锁定销142与横向管14之间的用于驱动所述锁定销142往锁定孔70方向移动的弹簧(图未示),在所述弹簧的作用下,所述锁定销142被驱使往第一联动块7的方向移动,从而锁定销142朝向第一联动块7的一端伸出于所述第三配合部82外并插入所述锁定孔70内,第一锁定装置处于锁定状态,第二联动块8不能相对第一联动块7前后移动。往远离第二联动块8的一侧推动所述驱动件141,锁定销142被带动一起往远离第二联动块8的一侧移动,从而脱离与锁定孔70的卡合,此时,第二联动块8可相对第一联动块7前后移动,第一锁定装置释锁。为使得操作更方便,所述横向管14上还固定套设有操作定位块143,所述操作定位块143与所述驱动件141间隔设置,且所述操作定位块143与所述第二联动块8分别位于所述驱动件141的左右两侧,从而要释锁第一锁定装置时,可以以所述操作定位块143为着力点,拉着所述驱动件朝靠近操作定位块143的方向移动即可。
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锁定装置可以为其他任意公知可行的结构,只要能达到技术效果就可以。
在本实施例中,每一所述前侧支架100均包括所述前枢接座123,所述前座椅3包括左右两所述前座管31,每一所述前座管31的后端分别固定连接于对应侧的前枢接座123。
所述后座椅4包括左右两所述第一后座管41、左右两所述第二后座管42,所述后座椅4还包括后第一横管43以及后第二横管44,左右两所述第一后座管41的前端均连接所述后第一横管43,左右两所述第一后座管41的后端均连接所述后第二横管44,所述后第二横管44的左右两端分别与对应侧的后脚223、推把杆222枢接,所述第二后座管42的上端分别枢接于后第一横管43的左右两端(如图3所示)。较佳的,为使得所述座椅更稳固,所述座椅还包括左右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左右两第二后座管42的后第三横管45。
所述后支架2还包括左右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左右两侧支架推把杆222上端的推把横杆225,所述第四操作部224设置于所述推把横杆225上。
上述方位描述中,以推把杆222所在为上,以后底管21所在为下,以所述前支架1所在为前,以后支架2所在为后,以所述两前侧支架100所在为左右。

Claims (11)

1.一种可在单人座与双人座之间转换的婴儿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车架以及分别设置于所述车架前下部与后下部的前轮、后轮,所述车架包括前支架与后支架、设置于所述前支架上的前座椅、设置于所述后支架上的后座椅;所述前支架包括前后延伸的前底管、下端枢接于所述前底管前端的前支撑管、前端枢接于所述前支撑管的后支撑管;所述后支架包括前后延伸的后底管、下端枢接于所述后底管的后支撑架;所述后支撑管后端与所述后底管枢接并可相对所述后底管前后移动,所述前底管后端可相对前后移动地连接于所述后底管前端;所述车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后支撑管后端与后底管之间的用于限制两者相对前后移动的第一锁定装置或/和设置于所述前支架上的用于限制所述前底管、前支撑管、后支撑管相对旋转的第二锁定机构或/和设置于述前底管与后底管之间的用于限制两者相对前后移动的第三锁定装置;所述车架上还设置有用于限制所述后支撑架与后底管相对旋转的第四锁定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在单人座与双人座之间转换的婴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支撑管包括前后平行设置的前支管、后支管,所述前支架还包括前枢接座,所述前支管与后支管上端分别枢接于所述前枢接座的前后两端,所述前支管与后支管下端均枢接于所述前底管,所述后支撑管前端枢接于所述后支管;所述前座椅包括前座管,所述前座管固定连接于所述前枢接座。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可在单人座与双人座之间转换的婴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支撑架包括前脚、推把杆、后脚,所述前脚下端枢接于所述后底管,上端枢接于所述推把杆下侧,所述后脚下端枢接于后底管,上端枢接于所述推把杆下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在单人座与双人座之间转换的婴儿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联动杆,所述联动杆后端枢接于所述后脚上侧,所述后底管上连接有挡块、第一联动块与第二联动块,所述挡块固定连接于所述后底管前端,所述第一联动块与第二联动块均可相对后底管前后移动;所述联动杆前端与第一联动块枢接,所述后支撑管后端枢接于所述第二联动块,所述第一锁定装置设置于第一联动块与第二联动块之间;在所述第一锁定装置处于锁定状态时,所述第一联动块前端抵靠于所述挡块后端,第一联动块后端抵靠于所述第二联动块前端或抵靠于所述第二联动块一侧前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在单人座与双人座之间转换的婴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底管包括上底管与下底管,所述上底管的前后两端固定连接于所述下底管,中间与所述下底管上下平行间隔设置,所述后支架的前脚与后脚下端枢接于所述上底管,所述挡块、第一联动块与第二联动块连接于所述下底管。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在单人座与双人座之间转换的婴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挡块包括套设于所述下底管前端的第一套筒部、一体形成于所述第一套筒部下端一侧的第一配合部;对应的,所述第一联动块包括套设于所述下底管的第二套筒部、一体形成于所述第二套筒部下端一侧的第二配合部;所述第二联动块包括套设于所述下底管的第三套筒部、一体形成于所述第三套筒部下端一侧的第三配合部,所述第二配合部包括与所述第一配合部配合的倒L形前分部以及与所述第三配合部配合的后分部,所述倒L形前分部的横向部分位于第一配合部上端,倒L 形前分部的竖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配合部远离第一套筒部的一侧;所述后分部上端面设置为斜面,所述第三配合部下端面设置为与所述后分部上端面配合的斜面,所述第三配合部下端面抵靠于所述后分部上端面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在单人座与双人座之间转换的婴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支架包括左右两前侧支架,每一所述前侧支架均包括所述前底管、前支撑管、后支撑管;所述后支架包括左右两后侧支架,每一所述后侧支架均包括所述后底管、推把杆、前脚、后脚,每一侧后底管上均连接有所述挡块、第一联动块、第二联动块,所述联动杆也设置有左右两根;所述前支架还包括一横向管,所述左右两前侧支架的后支撑管的后端连接于所述横向管,所述横向管左右两端分别枢接于左右两前侧支架的第二联动块。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在单人座与双人座之间转换的婴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联动块朝向第三配合部的一侧设置有锁定孔,所述第一锁定装置包括套接于所述横向管外的驱动件、设置于所述横向管内的锁定销,所述驱动件与所述锁定销连接并且两者一起可相对所述横向管左右移动,所述第一锁定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所述锁定销与横向管之间的用于驱动所述锁定销往锁定孔方向移动的弹簧,在所述弹簧的作用下,所述锁定销被驱使往第一联动块7方向移动,从而锁定销朝向第一联动块的一端伸出于所述第三配合部外并插入所述锁定孔内。
9.根据权利要求4或5或6或7或8所述的可在单人座与双人座之间转换的婴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座椅包括第一后座管、第二后座管,所述第一后座管的后端枢接于后脚上端,所述第二后座管上端枢接于所述第一后座管的前端,第二后座管下端枢接于所述前脚。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可在单人座与双人座之间转换的婴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设置有所述第一锁定装置和第三锁定装置;或,所述后支撑管前端枢接于所述前支撑管并可相对所述前支撑管上下移动,所述车架设置有所述第一锁定装置或第三锁定装置,且所述车架还设置有所述第二锁定装置,所述第二锁定装置设置于所述前底管、前支撑管、后支撑管任意相连接的两者之间。
11.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在单人座与双人座之间转换的婴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设置有所述第一锁定装置和第三锁定装置;或,所述后支撑管前端枢接于所述前支撑管并可相对所述前支撑管上下移动,所述车架设置有所述第一锁定装置或第三锁定装置,且所述车架还设置有所述第二锁定装置,所述第二锁定装置设置于所述前底管、前支撑管、后支撑管任意相连接的两者之间。
CN201820887471.2U 2018-06-08 2018-06-08 可在单人座与双人座之间转换的婴儿车 Active CN20905148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887471.2U CN209051482U (zh) 2018-06-08 2018-06-08 可在单人座与双人座之间转换的婴儿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887471.2U CN209051482U (zh) 2018-06-08 2018-06-08 可在单人座与双人座之间转换的婴儿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051482U true CN209051482U (zh) 2019-07-02

Family

ID=670462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887471.2U Active CN209051482U (zh) 2018-06-08 2018-06-08 可在单人座与双人座之间转换的婴儿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05148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76930A (zh) * 2021-04-14 2021-08-20 好孩子儿童用品有限公司 可单双人转换的儿童推车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76930A (zh) * 2021-04-14 2021-08-20 好孩子儿童用品有限公司 可单双人转换的儿童推车
CN113276930B (zh) * 2021-04-14 2022-08-02 好孩子儿童用品有限公司 可单双人转换的儿童推车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680883U (zh) 折叠儿童推车
CN207328549U (zh) 婴儿车车架
CN205854238U (zh) 一种便于折叠展开和携带的手推车
CN101348124B (zh) 儿童推车
CN106515829B (zh) 一种儿童推车
CN115158436B (zh) 一种儿童推车
CN205327138U (zh) 一种多维度折叠的儿童手推车
CN104309674B (zh) 一种可折叠儿童车
CN103963818B (zh) 儿童推车
CN209051482U (zh) 可在单人座与双人座之间转换的婴儿车
CN103625527A (zh) 推车车架
CN110723191A (zh) 折叠儿童推车
CN206437041U (zh) 婴幼儿推车
CN207241787U (zh) 双人座婴儿车
CN208393445U (zh) 一种童车骨架
CN207157290U (zh) 一种三轮婴儿车
CN206384005U (zh) 收合体积小的婴儿车
CN206615267U (zh) 一种儿童推车
CN201538344U (zh) 一种儿童推车以及用于该儿童推车上的支撑架
CN209904854U (zh) 一种童车
CN108407876B (zh) 一种儿童推车
CN115158434A (zh) 一种童车
CN108032899A (zh) 一种婴儿车
CN211167026U (zh) 儿童推车
CN207565660U (zh) 儿童推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