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032749U - 一种脊柱侧路椎间固定融合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脊柱侧路椎间固定融合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032749U
CN209032749U CN201820903584.7U CN201820903584U CN209032749U CN 209032749 U CN209032749 U CN 209032749U CN 201820903584 U CN201820903584 U CN 201820903584U CN 209032749 U CN209032749 U CN 20903274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using device
backbone
locking
intervertebral
dypa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903584.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凌强
王静
王兵
杨晋
龚志强
董俊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Kunming Medical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Kunming Medical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Kunming Medical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Kunming Medical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820903584.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03274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03274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032749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rosthe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脊柱侧路椎间固定融合装置,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脊柱侧路椎间固定融合装置,包括融合装置主体和锁定装置,锁定装置可从融合装置主体前后侧的上下端弹出实现锁定,但又不会脱离融合装置主体。本实用新型脊柱侧路椎间固定融合装置,从脊柱侧方进入椎间隙进行融合,且实现较大接触面积的支撑固定,同时植入的融合装置的初始稳定性增加,提高融合率,其结构设计合理、适合脊柱椎间融合推广使用。

Description

一种脊柱侧路椎间固定融合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脊柱侧路椎间固定融合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在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中,椎间盘和关节突退变而继发出现的成人退变性脊柱侧凸已成为常见的疾病,这一病症还往往伴有腰椎椎管狭窄与节段不稳,虽然该病程进展缓慢,但是腰腿痛会逐年加重,给病患造成困扰。特别是下胸椎及胸腰椎段(T10-T12)椎间盘突出症的检出率目前有着明显的上升的趋势,临床上一旦发病,常伴脊髓,圆锥和马尾神经的损害,严重者可导致瘫痪。目前针对这类疾病有两种治疗方法,一种是药物治疗,一种是手术治疗,药物治疗虽然可以临时缓解症状,但不能解决根本问题。手术治疗是解除疼痛、矫正畸形、重建脊柱稳定的唯一有效手段。而椎间融合术则是最直接、最有效减轻病痛的方法。
腰椎后路椎间融合器融合术,又称后路腰椎椎间融合器融合术,是一种骨科脊柱融合术外科手术。腰椎后路椎间融合器融合术适用于:各种原因的腰椎退变性不稳,合并椎间盘突出或椎管狭窄需行后路减压者;手术后腰椎不稳,需同时行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者;椎间盘源性腰痛,前路手术受限者;各种原因的腰椎滑脱,需同时行椎管减压及复位固定者。但是由于后路植入双枚椎间融合器的创伤较大,出血多,容易损伤脊髓神经,老年患者难以耐受,需切除双侧一半甚至以上的关节突关节,影响脊柱稳定性,并增加了马尾神经及神经根牵拉的几率,医疗工作着采用了侧后方斜向植入单枚椎间融合器的椎体间融合术。一方面减少了对后部结构的损伤,增加了稳定性,同时减少了对马尾神经及神经根的牵拉,并降低了治疗费用。该术式适用于腰椎滑脱伴单侧下肢神经症状者,手术时自一侧斜向植入单枚融合器即可。侧路椎间融合术对手术技术的要求较高,但是该术式与传统开放手术相比,其众多优点使其成为一个更好的选择。其中最大的优点在于可植入足够大的椎间融合器,可明显纠正脊柱冠状位畸形以及提供更好的融合环境。在处理腰椎管狭窄症时,该术式还可以达到间接减压的效果。
但是,脊柱椎间融合器目前已有众多类型产品,但是设计上大同小异,此类产品均是从后路进行植入,且因为设计的问题存在稳定性较差,容易导致诸多并发症;并不适合于脊柱侧路椎间植入使用。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脊柱侧路椎间固定融合装置,从脊柱侧方进入椎间隙进行融合,且实现较大接触面积的支撑固定,同时植入的融合装置的初始稳定性增加,提高融合率,其结构设计合理、适合脊柱椎间融合推广使用。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脊柱侧路椎间固定融合装置,包括融合装置主体和锁定装置,锁定装置可从融合装置主体前后侧的上下端弹出实现锁定,但又不会脱离融合装置主体;
所述融合装置主体形状近似长方体,内部为竖直的中空腔,中空腔中间设有分隔体,融合装置主体的前侧壁的厚度大于后侧壁,前侧壁和后侧壁的中间位置设有方形空腔,方形空腔内置有锁定装置;
所述锁定装置包括弹性元件,弹性元件两上下端与分别固定安装一个锁定基座,锁定基座置于方形空腔内,间隙小于1mm,锁定基座上固定有尖锐锁定端,锁定基座右侧均开设有功能通孔可插入弹性元件的压缩装置的压缩杆,左右侧均安装有弹簧锁定珠。
优选的,所述融合装置主体上下端面及分隔体上下侧均设有棘状突起;
所述分隔体位于中空腔的中心位置,将中空腔分隔为两个均匀的植骨腔,融合装置主体的前侧壁和后侧壁上设有植骨通孔。
优选的,所述融合装置主体右侧的前侧壁和后侧壁开设有两个孔道,压缩装置的压缩杆从孔道插入到达锁定基座右侧开设的功能通孔,压缩弹性元件,尖锐锁定端的尖端此时不超过融合装置主体上下端面;
所述压缩杆的后端固定安装压缩杆基座。
优选的,所述锁定基座左右侧均安装有弹簧锁定珠,在方形空腔内壁左右侧设有可匹配锁定的锁定槽。
优选的,所述融合装置主体的左侧为圆润端头。
优选的,所述融合装置主体和锁定装置均采用聚醚醚酮材料。
优选的,所述弹性元件为压缩弹簧。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脊柱侧路椎间固定融合装置的操作方法,压缩杆后端的压缩杆基座与融合装置主体右侧贴合,压缩杆从孔道插入到达锁定基座右侧开设的功能通孔,压缩弹性元件,尖锐锁定端的锁定端此时不超过融合装置主体上下端面;将融合装置主体从脊柱侧方进入椎间隙进行融合,植骨填充在植骨腔内,融合装置主体从脊柱侧方进入椎间隙到达合适位置后,通过压缩杆基座将压缩杆与锁定基座分离并从融合装置主体抽出,锁定装置的锁定基座在弹性元件作用下向两侧撑开,其中弹簧锁定珠到达位于方形空腔内壁左右侧的锁定槽锁定,尖锐锁定端的尖端此时从融合装置主体上下端面穿出并插入脊柱椎间上下端面。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在脊柱侧路椎间固定融合时,将植骨填充在植骨腔内,并将融合装置主体从脊柱侧方进入椎间隙进行融合,融合装置主体的前侧壁的厚度大于后侧壁、中空腔中间设有分隔体并且融合装置主体上下端面及分隔体上下侧均设有棘状突起,使得融合装置主体有较高的强度防止融合后陷入椎体,同时又极大地增加了与脊柱椎间的接触面积,进一步降低应力抵挡,加速融合进度,提高融合率;同时,设计的锁定装置在移除压缩杆后,锁定装置的锁定基座在弹性元件作用下向两侧撑开,其中弹簧锁定珠到达位于方形空腔内壁左右侧的锁定槽锁定,尖锐锁定端的尖端此时从融合装置主体上下端面穿出并插入脊柱椎间上下端面,即能将融合装置主体与脊柱椎间固定,植入的融合装置的初始稳定性增加,以此减少移位等并发症的产生;同时侧路椎间融合也能避开腰神经根;其结构设计合理、适合脊柱椎间融合推广使用。
当然,实施本实用新型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脊柱侧路椎间固定融合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融合装置主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融合装置主体的局部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锁定装置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锁定装置锁定后的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融合装置主体,101-分隔体,102-前侧壁,103-后侧壁,104-方形空腔,1041-锁定槽,105-圆润端头,106-棘状突起,107-植骨腔,108-植骨通孔,109-孔道,2-锁定装置,201-弹性元件,202-锁定基座,203-尖锐锁定端,204-功能通孔,205-压缩杆,206-压缩杆基座,207-弹簧锁定珠。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5所示,一种脊柱侧路椎间固定融合装置,包括融合装置主体1和锁定装置2,锁定装置2可从融合装置主体1前后侧的上下端弹出实现锁定,但又不会脱离融合装置主体1;
所述融合装置主1体形状近似长方体,内部为竖直的中空腔,中空腔中间设有分隔体101,融合装置主体1的前侧壁102的厚度大于后侧壁103,前侧壁102和后侧壁103的中间位置设有方形空腔104,方形空腔104内置有锁定装置2;
所述锁定装置2包括弹性元件201,弹性元件201两上下端与分别固定安装一个锁定基座202,锁定基座202置于方形空腔104内,间隙小于1mm,锁定基座202上固定有尖锐锁定端203,锁定基座202右侧均开设有功能通孔204可插入弹性元件201的压缩装置的压缩杆205,左右侧均安装有弹簧锁定珠207;
所述融合装置主体1上下端面及分隔体101上下侧均设有棘状突起106;
所述分隔体101位于中空腔的中心位置,将中空腔分隔为两个均匀的植骨腔107,融合装置主体1的前侧壁102和后侧壁103上设有植骨通孔108;
所述融合装置主体1右侧的前侧壁102和后侧壁103开设有两个孔道109,压缩装置的压缩杆205从孔道109插入到达锁定基座202右侧开设的功能通孔204,压缩弹性元件201,尖锐锁定端203的尖端此时不超过融合装置主体1上下端面;
所述压缩杆205的后端固定安装压缩杆基座206;
所述锁定基座202左右侧均安装有弹簧锁定珠207,在方形空腔104内壁左右侧设有可匹配锁定的锁定槽1041;
所述融合装置主体1的左侧为圆润端头105;
所述融合装置主体1和锁定装置2均采用聚醚醚酮材料。
所述弹性元件201为压缩弹簧。
实施例2
如图1-5所示的一种脊柱侧路椎间固定融合装置,其操作方法为:压缩杆205后端的压缩杆基座206与融合装置主体1右侧贴合,压缩杆205从孔道109插入到达锁定基座202右侧开设的功能通孔204,压缩弹性元件201,尖锐锁定端的锁定端此时不超过融合装置主体上下端面;操作时:
患者气管插管及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后采取侧卧位,采用可折叠和旋转的手术床,腋窝垫和适量的棉垫可以减少压疮及神经损伤的发生;将用双面胶带卷起的毛毯分别置于患者躯干的前后方这样可以帮助增加侧卧位的稳定性。当行脊柱侧弯矫正时,从凹侧入路进行手术操作会更容易;同时从凹侧进行手术矫正,可以采用更小的切口进行更多节段的融合;宽胶布固定大转子和胸廓以进一步稳定患者体位,将手术床折叠以增加髂嵴与胸腔的距离。位于上方的腿需要屈曲以使腰大肌处于松弛状态,因为整个手术过程依赖透视,所以在消毒铺单之前需要预透视以确保术中可以获得合适的图像,在透视正位时,需要调整手术床位置以确保患者处于准确的前后位;相应的侧位透视影像应该确定椎间盘位置,需要对手术床进行微调来保证准确的侧位;
患者摆好体位并无菌铺单后,开始侧位透视,确认不透射线的标记物是否位于椎间盘中心,确定好椎间盘中心位置后画一长约2cm的标记线。此处可选择横切口,也可选择纵切口,二者各有利弊。横切口相对比较美观,但多节段融合时,可能需要多个横切口;而纵切口可以上下延长至多个节段。第二个标记线位于第一条标记线的后侧,在拟融合节段水平的竖脊肌与腹外斜肌边界之间,画一条可以容纳术者食指、长约2cm的横行标记线,沿第一条标记线切开皮肤并分离至腰背筋膜,用血管钳穿刺通过筋膜及肌纤维进入腹膜后间隙。食指伸入切口内将腹膜往前推并触及腰大肌,食指可向下分离触及髂嵴内侧面(在低位腰椎时)及横突以确定是否在腹腔内。一旦确定腰大肌的位置后,用食指分离前方软组织,其可直接作为侧方的标志。沿第二条标记线做长约2cm的手术切口,分离腹外斜肌、腹内斜肌及腹横肌后置入扩张器。在置入扩张器的过程中,食指最初需在腹膜后间隙引导扩张器至腰大肌,在神经监测的帮助下用扩张器分离腰大肌纤维。为了减少潜在的肠腔脏器及血管损伤,越来越多的外科医师选择在直视下置入扩张器至腰大肌处。侧位透视以确定扩张器的中心是否在需要手术的椎间盘位置上;置入克氏针,穿过扩张器到达椎间盘,只要监测确定初始扩张器位置安全后,就可以在神经监测下逐级使用更大的扩张器分离腰大肌,然后置入可扩张的牵开器。一旦监测确定牵开器位置安全后,取出各级扩张器以提供至椎间盘的通道路径。小心撑开牵开器,不能撑开过大,否则容易增加神经损伤的风险,一般建议在进行椎间盘切除时尽量使撑开器最低限度撑开,以降低神经损伤的风险。神经监测探针可以监测横穿撑开器操作区域内的任何神经。如果探测到神经,克氏针应该远离神经重新置入,腰大肌则要需重新分离扩大。如果重新置入失败,应该考虑其他融合方法,因为反复置入撑开器或者压到神经都有可能导致术后感觉异常或麻木。
此时应该通过正侧位透视确定撑开器是否位于椎间盘区域和椎间盘中心位置;适当调整位置后应当再次进行神经监测以确保撑开器在安全区域。然后使用刮刀、刮勺及锉刀等进行标准的侧路椎间盘切除术;应该先进行椎间盘切除术,后使用Cobb的骨膜剥离器将对侧椎间盘松解,因为这样可以降低将椎间盘或髓核等推挤到对侧腰大肌内的风险。一般常用Cobb骨膜分离器在冠状面松懈对侧纤维环,这有助于纠正冠状面的畸形;在松解过程中注意不要穿刺太深,否则容易损伤对侧肌肉和神经。然后选用合适的试模以确定植入融合装置主体1的最佳尺寸;将融合装置主体1从脊柱侧方进入椎间隙进行融合,植骨填充在植骨腔107内,融合装置主体1从脊柱侧方进入椎间隙到达合适位置后,通过压缩杆基座206将压缩杆205与锁定基座202分离并从融合装置主体1抽出,锁定装置2的锁定基座202在弹性元件201作用下向两侧撑开,其中弹簧锁定珠207到达位于方形空腔104内壁左右侧的锁定槽锁定1041,尖锐锁定端203的尖端此时从融合装置主体1上下端面穿出并插入脊柱椎间上下端面,即能将融合装置主体1与脊柱椎间在锁定装置2的作用下固定,植入的融合装置的初始稳定性增加,以此减少移位等并发症的产生;另外,融合装置主体1的前侧壁102的厚度大于后侧壁103、中空腔中间设有分隔体101并且融合装置主体1上下端面及分隔体101上下侧均设有棘状突起106,使得融合装置主体1有较高的强度防止融合后陷入椎体,同时又极大地增加了与脊柱椎间的接触面积,进一步降低应力抵挡,加速融合进度,提高融合率;其结构设计合理、适合脊柱椎间融合推广使用。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公开的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发明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发明。本发明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Claims (9)

1.一种脊柱侧路椎间固定融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融合装置主体和锁定装置,锁定装置可从融合装置主体前后侧的上下端弹出实现锁定,但又不会脱离融合装置主体;
所述融合装置主体形状近似长方体,内部为竖直的中空腔,中空腔中间设有分隔体,融合装置主体的前侧壁的厚度大于后侧壁,前侧壁和后侧壁的中间位置设有方形空腔,方形空腔内置有锁定装置;
所述锁定装置包括弹性元件,弹性元件两上下端与分别固定安装一个锁定基座,锁定基座置于方形空腔内,间隙小于1mm,锁定基座上固定有尖锐锁定端,锁定基座右侧均开设有功能通孔可插入弹性元件的压缩装置的压缩杆,左右侧均安装有弹簧锁定珠。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脊柱侧路椎间固定融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融合装置主体上下端面及分隔体上下侧均设有棘状突起。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脊柱侧路椎间固定融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体位于中空腔的中心位置,将中空腔分隔为两个均匀的植骨腔,融合装置主体的前侧壁和后侧壁上设有植骨通孔。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脊柱侧路椎间固定融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融合装置主体右侧的前侧壁和后侧壁开设有两个孔道,压缩装置的压缩杆从孔道插入到达锁定基座右侧开设的功能通孔,压缩弹性元件,尖锐锁定端的尖端此时不超过融合装置主体上下端面。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脊柱侧路椎间固定融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杆的后端固定安装压缩杆基座。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脊柱侧路椎间固定融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基座左右侧均安装有弹簧锁定珠,在方形空腔内壁左右侧设有可匹配锁定的锁定槽。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脊柱侧路椎间固定融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融合装置主体的左侧为圆润端头。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脊柱侧路椎间固定融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融合装置主体和锁定装置均采用聚醚醚酮材料。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脊柱侧路椎间固定融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元件为压缩弹簧。
CN201820903584.7U 2018-06-12 2018-06-12 一种脊柱侧路椎间固定融合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903274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903584.7U CN209032749U (zh) 2018-06-12 2018-06-12 一种脊柱侧路椎间固定融合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903584.7U CN209032749U (zh) 2018-06-12 2018-06-12 一种脊柱侧路椎间固定融合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032749U true CN209032749U (zh) 2019-06-28

Family

ID=670288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903584.7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9032749U (zh) 2018-06-12 2018-06-12 一种脊柱侧路椎间固定融合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032749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22535A (zh) * 2019-07-02 2019-12-03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用于分区骨腱界面支架的分隔装置及其分隔方法
CN113367858A (zh) * 2021-05-21 2021-09-10 北京纳通医疗科技控股有限公司 融合器及包括该融合器的融合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22535A (zh) * 2019-07-02 2019-12-03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用于分区骨腱界面支架的分隔装置及其分隔方法
CN110522535B (zh) * 2019-07-02 2021-10-26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用于分区骨腱界面支架的分隔装置
CN113367858A (zh) * 2021-05-21 2021-09-10 北京纳通医疗科技控股有限公司 融合器及包括该融合器的融合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416721B1 (en) Minimally invasive spine augmentation and stabilization system
US8512409B1 (en) Implant with outwardly extending fixation elements
CN103610523A (zh) 微创侧方入路椎间融合器
CN103800101B (zh) 一种防脱位式非融合人工颈椎及椎间盘系统
CN203662946U (zh) 微创侧方入路椎间融合器
CN104771251A (zh) 记忆合金自动撑开锁定式椎间融合器及使用方法
CN205007077U (zh) 一种自稳型颈椎前路融合器
CN209032749U (zh) 一种脊柱侧路椎间固定融合装置
Jain et al. Extrapleural anterolateral decompression in tuberculosis of the dorsal spine
Shawky et al. Thoracoscopically assisted corpectomy and percutaneous transpedicular instrumentation in management of burst thoracic and thoracolumbar fractures
CN108742810A (zh) 一种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系统
CN101972179B (zh) 一种可调式颈椎椎间融合器
CN203790086U (zh) 椎板融合器
Mochida et al. An innovative method using the Leeds-Keio artificial ligament in the unstable spine
CN208799304U (zh) 用于骨盆后环骨折的经皮内固定装置
CN208573808U (zh) 一种用于椎板成形术的钛板
CN112807065A (zh) 一种脊柱内镜下腰椎椎间融合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Damron et al. Long Gamma nail stabilization of pathologic and impending pathologic femur fractures
CN212326542U (zh) 一种股骨颈骨折固定装置
CN204049824U (zh) 经椎弓根经椎间盘斜向可压可撑中空螺钉
CN109875668A (zh) 组件式胸腰椎前路内固定系统
CN104323850A (zh) 经椎弓根经椎间盘斜向可压可撑中空螺钉
CN215228277U (zh) 一种颈椎后路椎板间固定装置
CN202761418U (zh) 机翼型腰椎峡部内固定器
CN203263453U (zh) 经皮穿刺置入椎体间隙撑开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628

Termination date: 20200612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