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002287U - 一种用于智能终端的操作设备及智能终端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智能终端的操作设备及智能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002287U
CN209002287U CN201820833544.XU CN201820833544U CN209002287U CN 209002287 U CN209002287 U CN 209002287U CN 201820833544 U CN201820833544 U CN 201820833544U CN 209002287 U CN209002287 U CN 20900228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telligent terminal
face
heat
operation equipment
heat dissip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833544.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于桂洋
李荣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Myg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chang Black Shark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chang Black Shark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chang Black Shark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833544.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00228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00228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00228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智能终端的操作设备及智能终端。操作设备,包括设备本体,设备本体具有容置空间,用于收容智能终端,设备本体还包括形成容置空间的侧边的限位端面,限位端面面向容置空间;限位端面安装有散热元件,散热元件包括互相热传递的接触单元及传导单元;接触单元与智能终端内的发热元件接触,吸收发热元件的热量;传导单元向远离接触单元的方向延伸,接收接触单元的热量并消散热量至智能终端外。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操作设备即可作为智能终端外接的设备,又可为智能终端的散热问题提供解决方案。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智能终端的操作设备及智能终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智能终端的操作设备及智能终端。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终端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智能终端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对智能终端的期冀在于可将其他所有器件的功能都集成在一台智能终端上,例如摄像机、摄影机的摄像功能,游戏主机的娱乐功能,录音设备的录音功能,投影设备的投影功能等。对于上述功能的需求,部分已实现在智能终端上。例如,手机游戏的快速发展,甚至使得智能终端延伸出专业的游戏手机。而为了让用户在体验这些功能时,更具有代入感,用户体验更佳,会为智能终端配备专用的外接操作设备,用来辅助这些功能的实现。比如,在手机外使用外接的游戏手柄,帮助用户进行操作;在手机外套设专用的摄像头,用于呈现更佳的摄影效果。
但这些外部硬件设备的增加,并无法解决智能终端本身具有的缺陷。以使用游戏手柄为例,由于游戏带来的手机发热问题越来越严重,手机本体的散热已经满足不了用户的要求,游戏手柄作为游戏手机外设,因为其便携性和操控性,慢慢被游戏玩家所青睐。现有的手机游戏手柄,目在装配在手机上之后,使得手机整体散热更加困难,影响手机正常使用。
因此,需要一种即可作为智能终端外接的设备,又可为智能终端的散热问题提供解决方案的操作设备,使得其在实现自身原有功能的同时,为智能终端散热。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技术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智能终端的操作设备及智能终端,以不增加额外器件的方式为智能终端提供又一种散热方案。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智能终端的操作设备,包括设备本体,所述设备本体具有容置空间,用于收容所述智能终端,
所述设备本体还包括形成所述容置空间的侧边的限位端面,所述限位端面面向所述容置空间;
所述限位端面安装有散热元件,所述散热元件包括互相热传递的接触单元及传导单元;
所述接触单元与所述智能终端内的发热元件接触,吸收所述发热元件的热量;
所述传导单元向远离所述接触单元的方向延伸,接收接触单元的热量并消散所述热量至所述智能终端外。
优选地,所述限位端面的表面设有安装槽;
所述散热元件卡合入所述安装槽内。
优选地,所述限位端面包括延伸部及限位部;
所述延伸部的自由端向靠近所述发热元件的方向延伸;
所述限位部相较所述延伸部远离于所述发热元件,并承托所述智能终端。
优选地,所述安装槽成条状,靠近于所述延伸部或所述延伸部及限位部的端部布设。
优选地,所述安装槽呈梯台状;
布设在所述延伸部的安装槽部分的宽度小于布设在所述限位部的安装槽部分的宽度。
优选地,所述安装槽以所述限位端面的中线呈轴对称,并延伸至所述限位端面的宽度方向的两边缘。
优选地,所述限位端面设有通孔;
所述接触单元设于所述限位端面的内表面;
所述传导单元与所述接触单元连接并穿过所述通孔,延伸至所述限位端面的外表面。
优选地,所述散热元件由热管或石墨中的一种制成。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智能终端,所述智能终端包括如上所述的操作设备,所述散热元件与所述智能终端的背壳接触。
优选地,所述发热元件为所述智能终端的处理单元。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以原有的操作设备为基础,直接构件新型的散热结构,不影响操作设备的安装;
2.外部设备不仅可实现自身功能,同时可为智能终端提供另一种散热方案。
附图说明
图1为符合本实用新型第一优选实施例中操作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符合本实用新型第一优选实施例中具有散热元件的操作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符合本实用新型第二优选实施例中操作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符合本实用新型第二优选实施例中具有散热元件的操作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具有本实用新型第一优选实施例的操作设备的智能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具有本实用新型第二优选实施例的操作设备的智能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操作设备;
110-设备本体、111-容置空间、112-限位端面、113-散热元件、114-接触单元、115-传导单元、116-安装槽、117-延伸部、118-限位部;
200-智能终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的优点。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公开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公开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在本公开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公开。在本公开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
应当理解,尽管在本公开可能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公开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地,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取决于语境,如在此所使用的词语“如果”可以被解释成为“在……时”或“当……时”或“响应于确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规定和限定,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在后续的描述中,使用用于表示元件的诸如“模块”、“部件”或“单元”的后缀仅为了有利于本实用新型的说明,其本身并没有特定的意义。因此,“模块”与“部件”可以混合地使用。
本实用新型中,操作设备100作为与智能终端200外接的设备,可以是与智能终端200一体成型的装置,也可以是与智能终端200可安装/拆卸的装置,例如外接在摄像头的光学设备、外接在手机部分或全部壳体的游戏手柄等,这类操作设备100通常包括有设备主体,设备主体形成操作设备100的整体轮廓,且为了安装在智能终端200外,其内部或某些部位开设有容置空间111,可收容智能终端200的部分外壳,通过智能终端200与容置空间111内用于安装的器件配合,相互固定智能终端200与操作设备100。例如,操作设备100为光学设备时,具有与智能终端200的摄像头卡合的部件及腔体,操作设备100为游戏手柄时,游戏手柄内部开有具有开口的空腔作为容置空间111,智能终端200,如手机从开口插入空腔内,游戏手柄结合。
为利用上述操作设备100对智能终端200进行散热,设备本体110上具有一限位端面112,该限位端面112为形成容置空间111的侧边的一个端面,即容置空间111的侧壁也用作上述的限位端面112,防止智能终端200从容置空间111内移出。同时,该限位端面112面向容置空间111,使得限位端面112形成为设备本体110的内表面。在该限位端面112上,安装有散热元件113,散热元件113可通过固定元件固定在限位端面112的表面,也可通过粘结、卡合等方式固定。该散热元件113本身由接触单元114和传导单元115组成,接触单元114和传导单元115可进行可逆的热传递,即当接触单元114的温度大于传导单元115时,接触单元114上的热量将被传导至传导单元115上,反之,当传导单元115的温度大于接触单元114时,传导单元115上的热量将被传导至接触单元114上。对于散热元件113的成型,接触单元114和传导单元115可以是采用同种材料一体制成,也可采用不同材料连接制成,也可采用同种材料制成,但两者间具有一缝隙,该缝隙的存在使得接触单元114与传导单元115不直接接触,但可通过该缝隙进行热传递,亦或是接触单元114和传导单元115采用不同材料,且两者间具有上述缝隙。无论上述何种结构下的接触单元114及传导单元115,均可构成为本实用新型中的散热元件113。
具有散热元件113后,当智能终端200插设入容置空间111内后,通过接触单元114的位置设计,接触单元114将与安装在智能终端200内部或是暴露在智能终端200的表面的发热元件接触。通常,此类发热元件为自发热元件或是智能终端200内的吸热元件,其温度高于接近环境温度的接触单元114后,发热元件上的热量将通过热传导的方式被接触单元114吸收,即发热元件上多余的热量传递至接触单元114,温度自然降低,而接触单元114温度将随之上升。进而,由于接触单元114与传导单元115可互相热传递,由发热元件产生的热量被接触单元114吸收后,将进一步传导至传导单元115,通过远离于接触单元114的方向延伸设置的传导单元115,接触单元114的热量被传导单元115接收后,进一步将热量传导至更为远离发热元件的位置,从而最终消散上述热量至智能终端200外部。
对于散热元件113的固定,一优选实施例中采用的方式为,在限位端面112的表面设置有安装槽116,安装槽116向限位端面112内部的方向凹陷,形成一可容纳散热元件113的空间。散热元件113则对应地配置为其大小与安装槽116的大小相当,或是略小,使得散热元件113可卡入安装槽116内,与安装槽116间隙配合或过盈配合。即散热元件113的安装无需借助额外的安装元件,如螺丝、螺钉等,在操作设备100的装配过程中,可简化安装工序。
在一优选实施例中,由于需要散热的智能终端200根据不同厂商、不同机型结构各不相同,为实现与不同机型的智能终端200皆可接触散热,限位端面112包括有延伸部117和限位部118,其中限位部118为限制插设入容置空间111内的智能终端200的平面,同时可承托智能终端200。延伸部117则从限位端面112延伸而出,或者成型为限位端面112的一部分,以限位端面112向外延伸的部分作为该延伸部117,且延伸部117的自由端向靠近于发热元件的方向延伸,则当延伸部117上固定有散热元件113后,散热元件113将与其一同向发热元件靠近,直至与发热元件接触。即便是针对智能终端200上的发热元件距离操作设备100较远的情况,也可通过增加延伸部117的延伸长度来扩大散热元件113可延及的位置。
此外,通过延伸部117与限位部118的设置,在需要与发热元件接触的部分增加了限位端面112的长度,而再不需要与发热元件接触,即不需要向外延伸的部分,减少了制造操作设备100的材料使用,节省制造成本。
根据不同的散热元件113的材质及结构,散热元件113、安装槽116的配置也不尽相同。以下对不同实施例进行详细介绍。
实施例一
参阅图1-2,为实施例一中操作设备100的结构。在该实施例中,散热元件113主要由热管制成,或是直接使用热管作为散热元件113。由于热管呈长条状,则安装槽116也成型为条状,且其位置靠近于延伸部117的端部,或是延伸部117及限位部118的端部布设,也就是说,更靠近于操作设备100的外部排列。由此,延伸部117的延伸长度可控制在延伸到发热元件的位置即可,减少延伸部117的延伸长度,可降低操作设备100的制造成本。
热管的工作原理,主要考虑到物体的吸热、放热是相对的,凡是有温度差存在的时候,就必然出现热从高温处向低温处传递的现象。从热传递的三种方式来看(辐射、对流、传导),其中热传导最快。热管就是利用蒸发制冷,使得热管两端温度差很大,使热量快速传导。一般热管由管壳、吸液芯和端盖组成。热管内部是被抽成负压状态,充入适当的液体,这种液体沸点低,容易挥发。管壁有吸液芯,其由毛细多孔材料构成。热管一端为蒸发端,另外一端为冷凝端,当热管一端受热时,毛细管中的液体迅速蒸发,蒸气在微小的压力差下流向另外一端,并且释放出热量,重新凝结成液体,液体再沿多孔材料靠毛细力的作用流回蒸发端,如此循环不止,热量由热管一端传至另外一端。这种循环是快速进行的,热量可以被源源不断地传导开来。
实施例二
参阅图3-4,为实施例二中操作设备100的结构。在该实施例中,散热元件113主要由石墨制成,或是直接使用石墨作为散热元件113。为扩大石墨的对外热传导能力,安装槽116呈梯台状,即类似于梯形、凸台。利用梯台状本身的一边窄一边宽的特性,较窄部分的安装槽116设置在延伸部117,较宽部分的安装槽116设置在限位部118,使得布设在延伸部117的安装槽116部分的宽度小于布设在限位部118的安装槽116部分的宽度。整体而言,散热元件113基本铺满延伸部117,以及限位部118上靠近端部的位置,当位于延伸部117上的石墨与发热元件接触吸热后,将逐渐将热量扩散至位于延伸部117上其他位置的石墨以及位于限位部118上的石墨,以将发热元件的热量排至智能终端200及操作设备100外。
石墨以导热石墨片成型,具有独特的晶粒取向,沿两个方向均匀导热,片层状结构可很好地适应任何表面,屏蔽热源与组件的同时改进消费类电子产品的性能。因此,在实施例二中,石墨的厚度可薄于实施例一中的热管的厚度,通过扩大散热面积来增强散热效果。
实施例三
在该实施例三中(未示出),散热元件113可选择热管、石墨等任意的散热材料,而取消安装槽116的设置,改为在限位端面112的内部开设有通孔,通孔穿透限位端面112后,安装在通孔内的散热元件113可从限位端面112的一面延伸至限位端面112的另一面,而散热元件113上的接触单元114设置在限位端面112的内表面,用于与发热元件接触,散热元件113上的传导单元115与接触单元114连接(直接连接或间隙),并穿过通孔后,延伸至限位端面112的外表面。
通过该实施例的设计,散热元件113自发热元件吸收的热量不会被包在操作设备100的内部,而是穿过操作设备100后,直接发散至外部空间,在用户对操作设备100操作时,不会感到操作设备100的明显升温。
无论上述何种实施例,安装槽116以限位端面112的中线为对称轴呈轴对称,并以该对称轴为中心,向两边,即限位端面112的宽度方向的两边缘延伸,使得限位端面112的中线的两侧消散热量更为均匀化,不会造成操作设备100的一部分温度高一部分温度低的温差现象。
对于智能终端200上的发热元件尺寸较大的情况,在操作设备100上,也可对限位端面112进一步优化,在限位端面112上开设有通条,穿透限位端面112,发热元件上未接触到散热元件113的部分所产生的热量将从该通条直接发散至操作设备100的外部。配合散热元件113的使用,进一步加强操作设备100的散热能力。
具有上述不同实施例的操作设备100后,当其应用至智能终端200,如智能手机、智能平板电脑上时,如图5-6所示,通常此类智能终端200的主要发热元件为处理单元,如芯片或是主板,芯片或主板安装在智能终端200内并铺设在背壳上,因此,操作设备100上额外设置的散热元件113将与智能终端200的背壳直接接触,从而实现与发热元件的接触传导。散热元件113与发热元件接触后,位于延伸部117的散热元件113将吸收发热元件的热量,并沿散热元件113的延伸的方向在散热元件113的内部进行散热,因此,散热元件113越宽,可供散热的散热路径也就越多。
智能终端可以以各种形式来实施。例如,本实用新型中描述的终端可以包括诸如移动电话、智能电话、笔记本电脑、PDA(个人数字助理)、PAD(平板电脑)、PMP(便携式多媒体播放器)、导航装置等等的智能终端以及诸如数字TV、台式计算机等等的固定终端。下面,假设终端是智能终端。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的是,除了特别用于移动目的的元件之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构造也能够应用于固定类型的终端。
应当注意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有较佳的实施性,且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该领域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变更或修饰为等同的有效实施例,但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或等同变化及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用于智能终端的操作设备,包括设备本体,所述设备本体具有容置空间,用于收容所述智能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设备本体还包括形成所述容置空间的侧边的限位端面,所述限位端面面向所述容置空间;
所述限位端面安装有散热元件,所述散热元件包括互相热传递的接触单元及传导单元;
所述接触单元与所述智能终端内的发热元件接触,吸收所述发热元件的热量;
所述传导单元向远离所述接触单元的方向延伸,接收接触单元的热量并消散所述热量至所述智能终端外。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操作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限位端面的表面设有安装槽;
所述散热元件卡合入所述安装槽内。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操作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限位端面包括延伸部及限位部;
所述延伸部的自由端向靠近所述发热元件的方向延伸;
所述限位部相较所述延伸部远离于所述发热元件,并承托所述智能终端。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操作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安装槽成条状,靠近于所述延伸部或所述延伸部及限位部的端部布设。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操作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安装槽呈梯台状;
布设在所述延伸部的安装槽部分的宽度小于布设在所述限位部的安装槽部分的宽度。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操作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安装槽以所述限位端面的中线呈轴对称,并延伸至所述限位端面的宽度方向的两边缘。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操作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限位端面设有通孔;
所述接触单元设于所述限位端面的内表面;
所述传导单元与所述接触单元连接并穿过所述通孔,延伸至所述限位端面的外表面。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操作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散热元件由热管或石墨中的一种制成。
9.一种智能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终端包括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操作设备,所述散热元件与所述智能终端的背壳接触。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智能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元件为所述智能终端的处理单元。
CN201820833544.XU 2018-05-31 2018-05-31 一种用于智能终端的操作设备及智能终端 Active CN20900228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833544.XU CN209002287U (zh) 2018-05-31 2018-05-31 一种用于智能终端的操作设备及智能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833544.XU CN209002287U (zh) 2018-05-31 2018-05-31 一种用于智能终端的操作设备及智能终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002287U true CN209002287U (zh) 2019-06-18

Family

ID=667958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833544.XU Active CN209002287U (zh) 2018-05-31 2018-05-31 一种用于智能终端的操作设备及智能终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00228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074140B (zh) 具有相变材料的无源热管理系统
WO2015117440A1 (zh) 终端散热装置及移动终端
US9310139B2 (en) Vapor chambers based skin material for smartphones and mobile devices
US20200089292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To Improve Thermal Management For One Or More Heat Generating Components Within An Information Handling System
CN110178456B (zh) 热辐射结构和包括其的电子设备
KR20180105346A (ko) 카메라 방열 구조를 가지는 전자 장치
CN105556415A (zh) 用于利用热电冷却器维持恒定电话皮肤温度方法和装置以及包括用于利用热电冷却器维持恒定电话皮肤温度的代码的计算机程序产品
WO2021083142A1 (zh) 一种电子设备
KR20180126849A (ko) 방열구조를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JP2011181731A (ja) カード状部品用ソケットを備えた電子機器
US10225955B1 (en) Enclosure thermal short
US20160021786A1 (en) Electronic apparatus
TWI626523B (zh) 具裸露式散熱機制的可攜式電子產品
CN105487233B (zh) 一种vr眼镜以及其散热结构
CN105700649A (zh) 散热系统及电子设备
TWM519359U (zh) 行動電子裝置之散熱緩衝屏蔽複合結構
CN209002287U (zh) 一种用于智能终端的操作设备及智能终端
WO2016095507A1 (zh) 一种散热装置、电路板及终端
CN112638112B (zh) 电子设备、控制装置、控制方法以及记录介质
US10785893B1 (en) Heat dissipation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JP2013026229A (ja) 電子機器
US20200409437A1 (en) Heat dissipating elements
CN111902014B (zh) 散热模块及电子装置
TWI697272B (zh) 散熱模組及電子裝置
TWM510589U (zh) 具絕熱之中框結構及電子設備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427

Address after: 518055 1501, Building 1, Chongwen Park, Nanshan Zhiyuan, No. 3370, Liuxian Avenue, Fuguang Community, Taoyuan Street,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Grey Shark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330008 room 319, office building, Jiao Qiao Town, Nanchang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Qingshan Lake, Nanchang, Jiangxi

Patentee before: BLACKSHARK TECHNOLOGIES (NANCHANG)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1116

Address after: Building 3, Tongfu Industrial Zone, Shajing Street Office, Bao'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518000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MYGT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55 1501, Building 1, Chongwen Park, Nanshan Zhiyuan, No. 3370, Liuxian Avenue, Fuguang Community, Taoyuan Street,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Grey Shark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