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990086U - 防撞组件、放射治疗仪 - Google Patents

防撞组件、放射治疗仪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990086U
CN208990086U CN201820518547.4U CN201820518547U CN208990086U CN 208990086 U CN208990086 U CN 208990086U CN 201820518547 U CN201820518547 U CN 201820518547U CN 208990086 U CN208990086 U CN 20899008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witch
spring
bumper assembly
hole
support shaf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518547.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晓峰
李鹏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ybermed Radiotherapy Technologies Co ltd
SHENZHEN AOWO MEDICAL NEW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Our United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AOWO MEDICAL NEW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Xi'an Grand Medical Digi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AOWO MEDICAL NEW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Xi'an Grand Medical Digit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AOWO MEDICAL NEW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518547.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99008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99008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99008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adiation-Therapy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撞组件、放射治疗仪,属于机械技术领域。所述防撞组件包括:固定座、碰撞单元、开关和响应单元,碰撞单元和开关均设置在固定座上,且碰撞单元与开关之间具有间隙,响应单元与开关连接;碰撞单元用于在其远离开关的一端受到预设方向集合中任一方向的力时,控制其靠近开关的一端向开关移动,以触发开关;响应单元用于在开关被触发时进行响应;其中,预设方向集合包括:碰撞单元朝向开关的第一方向,以及与第一方向的夹角大于零的第二方向。本实用新型用于预防碰撞。

Description

防撞组件、放射治疗仪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防撞组件、放射治疗仪。
背景技术
放射治疗技术已经成为现代治疗肿瘤的重要手段之一,其利用射线、电子线、质子束及其他粒子束等对病灶进行治疗。
在采用放射治疗技术对病灶治疗时,患者平躺在治疗床上,治疗床运动,将其上的患者送入放射治疗仪的治疗位;之后,放射治疗仪的治疗头绕患者旋转,对患者的病灶进行治疗。
在治疗过程中,由于患者距离治疗头的距离很近,且治疗头需要绕患者旋转,在治疗头旋转过程中,治疗头很可能会触碰到患者身体或治疗床,进而造成医疗事故或放射治疗仪的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防撞组件、放射治疗仪,可以解决相关技术中放射治疗仪容易损坏的问题,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一方面,提供一种防撞组件,所述防撞组件包括:固定座、碰撞单元、开关和响应单元,所述碰撞单元和所述开关均设置在所述固定座上,且所述碰撞单元与所述开关之间具有间隙,所述响应单元与所述开关连接;所述碰撞单元用于在其远离所述开关的一端受到预设方向集合中任一方向的力时,控制其靠近所述开关的一端向所述开关移动,以触发所述开关;所述响应单元用于在所述开关被触发时进行响应;其中,所述预设方向集合包括:所述碰撞单元朝向所述开关的第一方向,以及与所述第一方向的夹角大于零的第二方向。
可选的,所述防撞组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碰撞单元远离所述开关的一端的保护罩。
可选的,所述碰撞单元包括:第一基座、第一碰撞杆以及一端设置有半球形结构的传动杆,所述第一基座固定设置在所述固定座上,所述第一基座中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碰撞杆远离所述开关的一端与所述半球形结构依次排布在所述第一通孔中,所述半球形结构与所述第一通孔中的所述半球形结构所在的区域形状匹配;
所述第一碰撞杆远离所述开关的一端与所述半球形结构的平面接触,所述第一碰撞杆与所述传动杆的长度方向均平行于所述第一方向,所述传动杆远离所述开关的一端能够在所述任一方向的力的作用下向所述任一方向移动。
可选的,所述第一碰撞杆为T形柱,所述T形柱包括连接的柱帽和柱身,所述柱身由大径段和小径段组成,且所述柱帽和所述小径段分别位于所述大径段的两端;所述第一基座靠近所述开关的一端设置有挡板,所述挡板上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小径段穿过所述第二通孔;所述大径段外套接有第一弹簧,且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与所述挡板接触,另一端与所述柱帽接触。
可选的,所述碰撞单元包括:第二碰撞杆和连接组件,所述第二碰撞杆通过所述连接组件与所述固定座连接,且所述第二碰撞杆远离所述开关的一端能够在所述任一方向的力的作用下向所述任一方向移动;所述第二碰撞杆靠近所述开关的一端设置有开口朝向所述开关的V形槽,所述开关的触头位于所述V形槽内,并与所述V形槽之间具有间隙。
可选的,所述连接组件包括:第二基座、支撑轴、第二弹簧和第三弹簧,所述第二基座固定设置在所述固定座上,所述第二基座中设置有交叉的容纳孔和第三通孔,所述容纳孔的延伸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三通孔的延伸方向平行于所述第一方向;所述支撑轴位于所述容纳孔内,且所述支撑轴平行于所述容纳孔的延伸方向,所述支撑轴中设置有平行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四通孔,所述第二碰撞杆穿过所述第四通孔并与所述支撑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和所述第三弹簧分别与所述支撑轴的两端连接,且所述第二弹簧和所述第三弹簧远离所述支撑轴的一端均固定在所述容纳孔内;所述支撑轴能够在所述容纳孔内移动,以带动所述第二弹簧和所述第三弹簧在所述容纳孔内伸缩或弯曲。
可选的,所述容纳孔的两端封闭,所述第二弹簧和所述第三弹簧远离所述支撑轴的一端分别抵在所述容纳孔的两端;
或,所述连接组件还包括:第一压盖;所述容纳孔为盲孔,所述第一压盖封闭所述盲孔的开口,所述第二弹簧位于所述第一压盖与所述支撑轴之间的区域,所述第二弹簧远离所述支撑轴的一端抵在所述第一压盖上,所述第三弹簧远离所述支撑轴的一端抵在所述盲孔的底端;
或,所述连接组件还包括:第二压盖和第三压盖;所述容纳孔为通孔,所述第二压盖和所述第三压盖分别封闭所述容纳孔的两端,所述第二弹簧靠近所述第二压盖设置,所述第三弹簧靠近所述第三压盖设置,且所述第二弹簧远离所述支撑轴的一端抵在所述第二压盖上,所述第三弹簧远离所述支撑轴的一端抵在所述第三压盖上。
可选的,所述支撑轴为阶梯轴,所述阶梯轴包括大轴以及位于所述大轴两端的两个小轴;所述第四通孔设置在所述大轴上,所述第二弹簧与所述第三弹簧靠近所述支撑轴的一端分别套接在所述两个小轴外。
可选的,所述开关为微动开关。
另一方面,提供一种放射治疗仪,所述放射治疗仪包括:治疗床、治疗头和防撞组件,所述防撞组件为上述防撞组件,且所述防撞组件设置在所述治疗头靠近所述治疗床的一端。
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防撞组件在受到预设方向集合中任一方向的力时,会控制其靠近开关的一端向开关移动,以触发开关使得响应单元响应,从而可以提醒工作人员设置有防撞组件的放射治疗仪被碰撞,进而可以预防医疗事故或者放射治疗仪的损坏。
进一步的,由于该预设方向集合包括碰撞单元朝向开关的第一方向,以及与第一方向的夹角大于零的第二方向,也即该防撞组件能够检测放射治疗仪在除第一方向外的第二方向是否被碰撞,提高了防撞组件的性能。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相关技术提供的一种防撞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防撞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的防撞组件中的保护罩受到第一方向的力时,T形柱与开关的位置关系;
图4为图2所示的防撞组件中的保护罩受到第二方向的力时,T形柱与开关的位置关系;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防撞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防撞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防撞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所示的防撞组件中的保护罩受到第一方向的力时,第二碰撞杆上的V形槽与开关的位置;
图9为图7所示的防撞组件中的保护罩受到第二方向的力时,第二碰撞杆上的V形槽与开关的位置。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份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采用放射治疗技术对病灶治疗的过程中,放射治疗设备中的治疗头很可能因触碰到患者身体或治疗床而造成医疗事故或放射治疗仪的损坏。相关技术中,通过在治疗头上固定设置防撞组件以保护治疗头。
示例的,图1为相关技术提供的一种防撞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防撞组件包括固定架10、开关11、螺栓12、螺母13、弹簧(图1中未示出)、保护罩14以及响应单元(图1中未示出);开关11固定设置在固定架10上,保护罩14通过螺栓12和螺母13设置在固定架10上,螺栓12的螺杆(图1中未示出)上套接有弹簧,保护罩14和开关11之间存在间隙,响应单元与开关11连接。响应单元用于在开关11被触发时进行响应。
在放射治疗设备中治疗头运行的过程中,若保护罩14受到预设方向P1(也即保护罩14朝向开关11的方向)的力时,则保护罩14会压缩弹簧,并向开关11移动;在保护罩14接触开关11上的接触头111时,开关11被触发,使得响应单元响应。
由于现有技术中防撞组件仅能检测放射治疗仪在预设方向P1上是否发生碰撞,因此现有技术中防撞组件的性能较差。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防撞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防撞组件可以包括:固定座20、碰撞单元21、开关22和响应单元(图2中未示出)。碰撞单元21和开关22均设置在固定座20上,且碰撞单元21与开关22之间具有间隙,响应单元与开关22连接。
碰撞单元21用于在其远离开关22的一端受到预设方向集合中任一方向的力时,控制其靠近开关22的一端向开关22移动,以触发开关22;响应单元用于在开关22被触发时进行响应;其中,预设方向集合包括:碰撞单元21朝向开关22的第一方向P2,以及与第一方向P2的夹角大于零的第二方向P3。
综上所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防撞组件中,防撞组件在受到预设方向集合中任一方向的力时,会控制其靠近开关的一端向开关移动,以触发开关使得响应单元响应,从而可以提醒工作人员设置有防撞组件的放射治疗仪被碰撞,进而可以预防医疗事故或者放射治疗仪的损坏。
进一步的,由于该预设方向集合包括碰撞单元朝向开关的第一方向,以及与第一方向的夹角大于零的第二方向,也即该防撞组件能够检测放射治疗仪在除第一方向外的第二方向是否被碰撞,提高了防撞组件的性能。
示例的,响应单元可以为报警单元和/或放射治疗仪的电源控制单元。在响应单元包括报警单元时,且在开关22被触发时该报警单元能够报警;在响应单元包括放射治疗仪的电源控制单元时,且在开关22被触发时该电源控制单元能够关闭放射治疗仪的电源,使得放射治疗仪停止运行。
请继续参考图2,防撞组件还可以包括:设置在碰撞单元21远离开关22的一端的保护罩24。可选的,开关22可以为微动开关。
可选的,防撞组件还可以包括:支撑架A1和两个螺钉A2,且支撑架A1上设置有两个通孔(图2中未示出),固定座20上设置有两个螺纹孔(图2中未示出),两个螺钉A2能够分别穿过两个通孔并与两个螺纹孔配合;开关22可以通过支撑架A1、两个螺钉A2、两个通孔以及两个螺纹孔固定设置在固定座20上。
需要说明的是,图2示出了碰撞单元的剖视图。如图2所示,碰撞单元21可以包括:第一基座211、第一碰撞杆212以及一端设置有半球形结构2131的传动杆213;第一基座211固定设置在固定座20上,第一基座211中设置有第一通孔2111,第一碰撞杆212远离开关22的一端与半球形结构2131依次排布在第一通孔2111中,半球形结构2131与第一通孔2111中的半球形结构2131所在的区域(图2中未标出)形状匹配。第一碰撞杆212远离开关22的一端与半球形结构2131的平面(图2中未标出)接触,第一碰撞杆212与传动杆213的长度方向均平行于第一方向P2,且传动杆213远离开关22的一端能够在任一方向的力的作用下向任一方向移动。
可选的,第一碰撞杆212为T形柱,该T形柱212包括连接的柱帽2121和柱身2122,柱身2122由大径段和小径段组成,优选地,所述柱身由同轴的大圆柱21221和小圆柱21222组成,且柱帽2121和小圆柱21222(小径段)分别位于大圆柱21221(大径段)的两端。第一基座211靠近开关22的一端设置有挡板214,挡板214上设置有第二通孔(图2中未标出),小圆柱21222(小径段)穿过第二通孔;大圆柱21221外套接有第一弹簧215,且第一弹簧215的一端与挡板214接触,另一端与柱帽2121接触。
在使用图2所示的防撞组件时,传动杆213远离开关22的一端可以通过多种可实现方式移动,下面以该多种可实现方式中的两种可实现方式对该防撞组件的使用过程进行说明:
在第一种可实现方式中,请结合图2和图3,当防撞组件处于图2所示的状态时,若保护罩24受到第一方向P2的力,则传动杆213远离开关22的一端向第一方向P2移动,以推动与传动杆213中的半球形结构2131的平面接触的T形柱212沿第一方向P2移动。使得T形柱212的大圆柱21221外套接的第一弹簧215被压缩,且T形柱212向开关22移动并接触开关22的触头221,以触发开关22使响应单元响应,此时防撞组件处于图3所示的状态。在防撞组件处于图3所示的状态时,若作用在保护罩24的第一方向P2上的力消除,则弹簧215借助回复力恢复至自由状态,使得T形柱212沿与第一方向P2相反的方向移动。此时,T形柱212离开开关22,开关22未被触发,防撞组件恢复至图2所示的状态。
在第二种可实现方式中,请结合图2和图4,当防撞组件处于图2所示的状态时,若保护罩24受到第二方向P3的力,则传动杆213远离开关22的一端沿第二方向P3移动,以使得传动杆213中的半球形结构2131转动。使得半球形结构2131的平面上的棱边21311推动T形柱212向第一方向P2移动,进而使得第一弹簧215被压缩,且T形柱212向开关22移动并接触开关22的触头221,以触发开关22使得响应单元响应,此时防撞组件处于图4所示的状态。当防撞组件处于图4所示的状态时,若作用在保护罩24上的第二方向P3的力消除,则弹簧215借助回复力恢复至自由状态,使得T形柱212沿与第一方向P2相反的方向移动,以使得半球形结构2131转动,恢复至初始状态。此时,T形柱212离开开关22,开关22未被触发,防撞组件恢复至图2所示的状态。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防撞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且图5示出了该防撞组件中碰撞单元的剖视图。如图5所示,该碰撞单元21可以包括:第二碰撞杆216和连接组件217,第二碰撞杆216通过连接组件217与固定座20连接,且第二碰撞杆216远离开关22的一端能够在任一方向的力的作用下向任一方向移动;且第二碰撞杆216靠近开关22的一端设置有开口朝向开关的V形槽2161,且开关22的触头221位于V形槽2161内,并与V形槽2161之间具有间隙。需要说明的是,保护罩24可以固定设置在第二碰撞杆216远离开关22的一端。
可选的,连接组件217可以包括:第二基座2171、支撑轴2172、第二弹簧2173和第三弹簧2174;其中,第二基座2171固定设置在固定座20上,第二基座2171中设置有交叉的容纳孔21711和第三通孔(图5中未标出);容纳孔21711的延伸方向(图5中未标出)垂直于第一方向P2,第三通孔的延伸方向平行于第一方向P2。
进一步的,支撑轴2172位于容纳孔21711内,且支撑轴2172平行于容纳孔21711的延伸方向,支撑轴2172中设置有平行于第一方向P2的第四通孔(图5中未标出),第二碰撞杆216穿过第四通孔并与支撑轴2172固定连接。第二弹簧2173和第三弹簧2174分别与支撑轴2172的两端连接,且第二弹簧2173和第三弹簧2174远离支撑轴2172的一端均固定在容纳孔21711内;支撑轴2172能够在容纳孔21711内移动,以带动第二弹簧2173和第三弹簧2174在容纳孔21711内伸缩或弯曲。
示例的,容纳孔21711的两端封闭,第二弹簧2173和第三弹簧2174远离支撑轴2172的一端分别抵在容纳孔21711的两端。
可选的,支撑轴2172可以为阶梯轴,该阶梯轴2172可以包括大轴(图5中未标出)以及位于大轴两端的两个小轴(图5中未标出),大轴的直径大于小轴的直径。第四通孔设置在大轴上,第二弹簧2173与第三弹簧2174靠近支撑轴2172的一端分别套接在两个小轴外。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防撞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且图6示出了该防撞组件中碰撞单元的剖视图,在图5的基础上,如图6所示,连接组件217还可以包括:第一压盖2175;容纳孔21711可以为盲孔,第一压盖2175封闭盲孔21711的开口(图6中未标出),第二弹簧2173位于第一压盖2175与支撑轴2172之间的区域,第二弹簧2173远离支撑轴2172的一端抵在第一压盖2175上,第三弹簧2174远离支撑轴2172的一端抵在盲孔21711的底端。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防撞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且图7示出了该防撞组件中碰撞单元的剖视图,在图5的基础上,如图7所示,连接组件217还可以包括:第二压盖2176和第三压盖2177;容纳孔21711为通孔,第二压盖2176和第三压盖2177分别封闭容纳孔21711的两端,第二弹簧2173靠近第二压盖2176设置,第三弹簧2174靠近第三压盖2177设置,且第二弹簧2173远离支撑轴2172的一端抵在第二压盖2176上,第三弹簧2174远离支撑轴2172的一端抵在第三压盖2177上。
在使用图7所示的防撞组件时,第二碰撞杆216远离开关22的一端可以通过多种可实现方式移动,下面以该多种可实现方式中的两种可实现方式对该防撞组件的使用过程进行说明:
在第一种可实现方式中,请结合图7和图8,当防撞组件处于图7所示的状态时,若保护罩24受到第一方向P2的力,则第二碰撞杆216和支撑轴2172沿第一方向P2移动,以带动第二弹簧2173和第三弹簧2174均向第一方向P2弯曲;且第二碰撞杆216上的V形槽2161沿第一方向P2向开关22的触头221移动,并接触触头221以触发开关22,以使得响应单元响应,此时防撞组件处于图8所示的状态。在防撞组件处于图8所示的状态时,若作用在保护罩24的第一方向P2上的力消除,则第二弹簧2173和第三弹簧2174均向与第一方向P2相反的方向反弹,以带动支撑轴2172和第二碰撞杆216沿与第一方向P2相反的方向移动。此时,第二碰撞杆216上的V形槽2161离开开关22的触头221,开关22未被触发,防撞组件恢复至图7所示的状态。
在第二种可实现方式中,请结合图7和图9,当防撞组件处于图7所示的状态时,若保护罩24受到第二方向P3的力,则第二碰撞杆216和支撑轴2172沿第二方向P3移动,以带动第二弹簧2173沿第二方向P3压缩,第三弹簧2174沿第二方向P3伸张;且第二碰撞杆216上的V形槽2161沿第二方向P3向开关22的触头221移动,并接触触头221以触发开关22,以使得响应单元响应,此时防撞组件处于图9所示的状态。在防撞组件处于图9所示的状态时,若作用在保护罩24的第一方向P3上的力消除,则第二弹簧2173沿与第二方向P3相反的方向伸张,第三弹簧2174沿与第二方向P3相反的方向压缩,以带动支撑轴2172和第二碰撞杆216沿与第二方向P3相反的方向移动。此时,第二碰撞杆216上的V形槽2161离开开关22的触头221,开关22未被触发,防撞组件恢复至图7所示的状态。
综上所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防撞组件中,防撞组件在受到预设方向集合中任一方向的力时,会控制其靠近开关的一端向开关移动,以触发开关使得响应单元响应,从而可以提醒工作人员设置有防撞组件的放射治疗仪被碰撞,进而可以预防医疗事故或者放射治疗仪的损坏。
进一步的,由于该预设方向集合包括碰撞单元朝向开关的第一方向,以及与第一方向的夹角大于零的第二方向,也即该防撞组件能够检测放射治疗仪在除第一方向外的第二方向是否被碰撞,提高了防撞组件的性能。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放射治疗仪,该放射治疗仪可以包括:治疗床、治疗头和和图2至图9任一所示的防撞组件,且防撞组件设置在治疗头靠近治疗床的一端。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实用新型后,将容易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实用新型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实用新型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实用新型未实用新型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实用新型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10)

1.一种防撞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撞组件包括:固定座、碰撞单元、开关和响应单元,所述碰撞单元和所述开关均设置在所述固定座上,且所述碰撞单元与所述开关之间具有间隙,所述响应单元与所述开关连接;
所述碰撞单元用于在其远离所述开关的一端受到预设方向集合中任一方向的力时,控制其靠近所述开关的一端向所述开关移动,以触发所述开关;所述响应单元用于在所述开关被触发时进行响应;
其中,所述预设方向集合包括:所述碰撞单元朝向所述开关的第一方向,以及与所述第一方向的夹角大于零的第二方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撞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撞组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碰撞单元远离所述开关的一端的保护罩。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防撞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碰撞单元包括:第一基座、第一碰撞杆以及一端设置有半球形结构的传动杆,
所述第一基座固定设置在所述固定座上,所述第一基座中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碰撞杆远离所述开关的一端与所述半球形结构依次排布在所述第一通孔中,所述半球形结构与所述第一通孔中的所述半球形结构所在的区域形状匹配;
所述第一碰撞杆远离所述开关的一端与所述半球形结构的平面接触,所述第一碰撞杆与所述传动杆的长度方向均平行于所述第一方向,所述传动杆远离所述开关的一端能够在所述任一方向的力的作用下向所述任一方向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撞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碰撞杆为T形柱,所述T形柱包括连接的柱帽和柱身,所述柱身由大径段和小径段组成,且所述柱帽和所述小径段分别位于所述大径段的两端;
所述第一基座靠近所述开关的一端设置有挡板,所述挡板上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小径段穿过所述第二通孔;
所述大径段外套接有第一弹簧,且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与所述挡板接触,另一端与所述柱帽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防撞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碰撞单元包括:第二碰撞杆和连接组件,
所述第二碰撞杆通过所述连接组件与所述固定座连接,且所述第二碰撞杆远离所述开关的一端能够在所述任一方向的力的作用下向所述任一方向移动;
所述第二碰撞杆靠近所述开关的一端设置有开口朝向所述开关的V形槽,所述开关的触头位于所述V形槽内,并与所述V形槽之间具有间隙。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撞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包括:第二基座、支撑轴、第二弹簧和第三弹簧,
所述第二基座固定设置在所述固定座上,所述第二基座中设置有交叉的容纳孔和第三通孔,所述容纳孔的延伸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三通孔的延伸方向平行于所述第一方向;
所述支撑轴位于所述容纳孔内,且所述支撑轴平行于所述容纳孔的延伸方向,所述支撑轴中设置有平行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四通孔,所述第二碰撞杆穿过所述第四通孔并与所述支撑轴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弹簧和所述第三弹簧分别与所述支撑轴的两端连接,且所述第二弹簧和所述第三弹簧远离所述支撑轴的一端均固定在所述容纳孔内;所述支撑轴能够在所述容纳孔内移动,以带动所述第二弹簧和所述第三弹簧在所述容纳孔内伸缩或弯曲。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防撞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容纳孔的两端封闭,所述第二弹簧和所述第三弹簧远离所述支撑轴的一端分别抵在所述容纳孔的两端;
或,所述连接组件还包括:第一压盖;所述容纳孔为盲孔,所述第一压盖封闭所述盲孔的开口,所述第二弹簧位于所述第一压盖与所述支撑轴之间的区域,所述第二弹簧远离所述支撑轴的一端抵在所述第一压盖上,所述第三弹簧远离所述支撑轴的一端抵在所述盲孔的底端;
或,所述连接组件还包括:第二压盖和第三压盖;所述容纳孔为通孔,所述第二压盖和所述第三压盖分别封闭所述容纳孔的两端,所述第二弹簧靠近所述第二压盖设置,所述第三弹簧靠近所述第三压盖设置,且所述第二弹簧远离所述支撑轴的一端抵在所述第二压盖上,所述第三弹簧远离所述支撑轴的一端抵在所述第三压盖上。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防撞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轴为阶梯轴,所述阶梯轴包括大轴以及位于所述大轴两端的两个小轴;
所述第四通孔设置在所述大轴上,所述第二弹簧与所述第三弹簧靠近所述支撑轴的一端分别套接在所述两个小轴外。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撞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为微动开关。
10.一种放射治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放射治疗仪包括:治疗床、治疗头和防撞组件,所述防撞组件为权利要求1至9任一所述的防撞组件,且所述防撞组件设置在所述治疗头靠近所述治疗床的一端。
CN201820518547.4U 2018-04-12 2018-04-12 防撞组件、放射治疗仪 Active CN20899008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518547.4U CN208990086U (zh) 2018-04-12 2018-04-12 防撞组件、放射治疗仪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518547.4U CN208990086U (zh) 2018-04-12 2018-04-12 防撞组件、放射治疗仪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990086U true CN208990086U (zh) 2019-06-18

Family

ID=667955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518547.4U Active CN208990086U (zh) 2018-04-12 2018-04-12 防撞组件、放射治疗仪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990086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03648A (zh) * 2019-07-10 2019-11-05 北京唯迈医疗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介入设备万向防碰撞机构
WO2021051891A1 (zh) * 2019-09-20 2021-03-25 西安大医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防碰撞装置及放疗设备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03648A (zh) * 2019-07-10 2019-11-05 北京唯迈医疗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介入设备万向防碰撞机构
WO2021051891A1 (zh) * 2019-09-20 2021-03-25 西安大医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防碰撞装置及放疗设备
US11963804B2 (en) 2019-09-20 2024-04-23 Our United Corporation Anti-collision apparatus and radiotherapy devic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990086U (zh) 防撞组件、放射治疗仪
EP0712170A1 (en) Piezoelectric motor unit
WO2004057630A3 (en) A mechanical limiter switch
CN109717798A (zh) 一种雷达碰撞触发组件及清洁机器人
US5231976A (en) Apparatus for triggering shock waves
CN110136576A (zh) 一种显示装置
WO1995008124A1 (en) Electrostatic discharge generator
CN106999241B (zh) 医疗设备
GB2199249A (en) Apparatus for clinical performance of extracorporeal lithotripsy
CN208851394U (zh) 一种扫地机器人底座组件及扫地机器人
CN207051426U (zh) 局部放电超声波定位仪
SE0401695D0 (sv) Collision detecting device and method
US11963804B2 (en) Anti-collision apparatus and radiotherapy device
CN110269421A (zh) 一种矫正坐姿的学习椅
CN106783427B (zh) 一种断路器动触头防回弹装置
CN209154912U (zh) 一种防碰撞复位装置
EP0215233A2 (de) Schutzeinrichtung einer Zustelleinheit
CN214712379U (zh) 碰撞检测装置及清洁机器人
CN206329622U (zh) 可控旋转角度可自动复位的结构
CN108207918A (zh) 灵敏性高的捕鼠装置
CN106333634A (zh) —种自动扫地机用触碰装置及自动扫地机
CN214849722U (zh) 一种控制柜气动开合装置
RU2157255C1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нейтрализации вредных воздействий
CN219034446U (zh) 一种开门效果控制装置及控制系统
CN113766774B (zh) 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710018 Xi'an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Shaanxi Province, No.66, Fengcheng 12 Road, No.28 Building, International City Business Center, Unit 1, Floor 3, Room 10301

Co-patentee after: Shenzhen Aowo Medical New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Patentee after: Xi'an Dayi Group Co.,Ltd.

Address before: 710018 Xi'an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Shaanxi Province, No.66, Fengcheng 12 Road, No.28 Building, International City Business Center, Unit 1, Floor 3, Room 10301

Co-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Aowo Medical New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Patentee before: CYBERMED RADIOTHERAPY TECHNOLOGIES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710018 Xi'an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Shaanxi Province, No.66, Fengcheng 12 Road, No.28 Building, International City Business Center, Unit 1, Floor 3, Room 10301

Co-patentee after: Shenzhen Aowo Medical New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Patentee after: CYBERMED RADIOTHERAPY TECHNOLOGIES Co.,Ltd.

Address before: Weiyang District of Fengcheng city of Xi'an province Shaanxi twelve road 710018 No. 66 first city business center No. 28 Building 1 unit 17

Co-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Aowo Medical New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Patentee before: CYBERMED RADIOTHERAPY TECHNOLOGIES Co.,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