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989275U - 一种肝脏y型支架输送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肝脏y型支架输送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989275U
CN208989275U CN201820467147.5U CN201820467147U CN208989275U CN 208989275 U CN208989275 U CN 208989275U CN 201820467147 U CN201820467147 U CN 201820467147U CN 208989275 U CN208989275 U CN 20898927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duit
conehead
guide line
wire
brack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467147.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焦德超
韩新巍
李宗明
朱明�
张全会
任克伟
王艳丽
任建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820467147.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98927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98927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989275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rosthe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肝脏Y型支架输送装置,将引导管伸入第一导管中,然后操作引导管从第一导管的第一豁口伸出引导锥头,操作输送管将引导线锥头释放后安装在引导锥头上,控制引导管将引导线锥头通过第一豁口收缩至第一导管中,第一导管内部的引导管带动引导线锥头撤出体外,此时引导线组从右肝管遍布至左肝管直至体外完成排线,之后Y型支架束紧后安装在第二导管内且引导线组穿过第二豁口,拉动支架拉动线将Y型支架拉动到指定位置,并通过第一导丝、第二导丝对Y型支架进行撑开引导,拉动束紧拉线对Y型支架进行释放,完成Y型支架的输送安装,解决了现有技术中Y型支架无法便利安放的技术难题。

Description

一种肝脏Y型支架输送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肝脏Y型支架输送装置。
背景技术
肝门部胆管癌 (hilar cholangiocarcinoma) 是指发生在左肝管、右肝管、左右肝管分叉部和肝总管上段的癌。Klaskin于1965年详细地描述了此类肿瘤的临床特征,故常称为Klaskin瘤。据报道Klaskin瘤约占肝外胆管癌的58%~75%。因肿瘤生长部位隐蔽,早期诊断极其困难,常被误诊为传染性肝炎,患者多以进行性黄疽伴消瘦为主要主要临床表现而就诊,且大多数患者就诊时已为晚期。目前肝门部恶性胆道梗阻的治疗手段有限,外科根治性或扩大切除是唯一可治愈的治疗方式,但由于肿瘤位置深、周围解剖复杂及肿瘤浸润等因素患者丧失手术根治切除机会,肿瘤整体手术切除率仍较低,甚至有时连姑息性胆肠吻合手术亦无法进行。且即使手术,术后发生肝功能衰竭及肿瘤复发的几率仍较大,远期效果不理想,5年生存率为5%以下。
对于无法外科手术切除的胆管梗阻患者,胆道支架植入术是非手术姑息性治疗的首选方案,支架植入后可以迅速缓解患者黄疽、疼痛、瘙痒等症状,防治胆管炎和胆汁淤积性肝功能衰竭。由于肿瘤侵犯双侧胆道及胆总管的三叉口结构,为了实现Y型支架结构国内外主要采用背靠背技术(side by side)或者支架内支架技术(stent in stent)来实现。背靠背技术是采用两个管状支架(直径8mm)分别经左右胆管穿刺,两者平行分布于胆总管内,由于胆总管正常为8mm,两个支架之间相互作用影响支架膨胀,容易导致胆管炎等情况发生。支架内支架技术是分别经双侧胆管穿刺,其中一枚支架经另外一枚支架的网眼中穿过去,并在胆总管部分重叠而构成Y型结构,但由于支架金属丝的阻挡等原因容易导致支架再狭窄发生,且一旦发生再梗阻,后续治疗非常棘手。目前市面上有一体化的Y型支架,但没有一体化Y型支架释放装置。如何将符合肝门区三叉口结构的Y型支架置入肝门区胆管内仍然是一个临床难题。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实施安装的肝脏Y型支架输送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肝脏Y型支架输送装置,包括:第一导管、引导管、引导线锥头、引导线组、输送管、第二导管、第二束紧拉线、第一导丝、第一收紧环、第二收紧环、第三收紧环;引导管呈两折状并安装在第一导管内,第一导管上开设有便于引导管的一端部伸出的第一豁口,引导管的一端部上设置有引导锥头,引导线组与引导线锥头连接,引导线锥头活动安装在输送管上并经输送管操作可将引导线锥头释放后安装在引导锥头上;
引导线组包括第一束紧拉线、第二导丝、支架拉动线、第三束紧拉线,第一收紧环、第二收紧环、第三收紧环分别设置在Y型支架的下端口、左端口、右端口上,第一束紧拉线、第二束紧拉线及第三束紧拉线分别与第一收紧环、第二收紧环、第三收紧环连接用于对下端口、左端口及右端口进行拉动束紧或释放,支架拉动线的一端部安装在右端口内用于将Y型支架拉动到指定位置,左端口及下端口内贯穿第一导丝,左端口及右端口内贯穿第二导丝,第二导管上开设有开到第二导管端部的第二豁口,Y型支架束紧后安装在第二导管内且引导线组穿过第二豁口;
拉动支架拉动线将Y型支架拉动到指定位置后将第二导管移除,并通过第一导丝、第二导丝对Y型支架进行撑开引导,拉动第一束紧拉线、第二束紧拉线及第三束紧拉线对Y型支架进行释放,取出引导线组、第二导管、第二束紧拉线、第一导丝、第一收紧环、第二收紧环后完成Y型支架的输送安装。
进一步地,引导锥头包括有圆锥段,引导线锥头上开设有锥形空腔,引导线锥头通过锥形空腔容置圆锥段安装在引导锥头上。
进一步地,引导锥头还包括与圆锥段连接的卡位槽段,卡位槽段上开设有卡位槽,锥形空腔上设置有卡位弹片,锥形空腔容置圆锥段时卡位弹片卡扣在卡位槽内。
进一步地,引导线锥头包括有锥形头,输送管包括有输送夹、操作线、操作端及活动端头,输送管上开设有容置锥形腔,活动端头夹持在输送夹上,输送夹、活动端头设置在容置锥形腔内,操作线的两端分别连接活动端头、操作端,引导线锥头还开设有夹槽,引导线锥头安装在输送管时容置锥形腔容置锥形头且输送夹卡扣在夹槽内,输送管通过操作端拉动操作线由活动端头撑开输送夹释放引导线锥头。
进一步地,引导管前段呈180度回转折弯,引导管前段上已回转部分与未回转部分之间固定且具有相互分离外撑的弹性。
进一步地,第一豁口为椭圆形豁口。
进一步地,第一收紧环、第二收紧环、第三收紧环为螺旋弹性收紧环。
进一步地,支架拉动线的一端部设置有锥形圆头,锥形圆头安装在右端口内。
进一步地,第一导管、第二导管为两折状,其折弯处角度为钝角。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应用上述肝脏Y型支架输送装置的肝脏Y型支架输送安装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第一导管从左肝管伸入肝脏中,并从肝总管中伸出,将两折状的引导管从左肝管中伸入第一导管中,然后操作引导管从第一导管的第一豁口伸出引导锥头至右肝管;
在右肝管内操作输送管将引导线锥头释放后安装在引导锥头上,将输送管从右肝管撤出体外;
控制引导管将引导线锥头通过第一豁口收缩至第一导管中,将第一导管从左肝管原路撤出体外,第一导管内部的引导管带动引导线锥头从左肝管撤出体外,此时引导线组从右肝管遍布至左肝管直至体外;
Y型支架束紧后安装在第二导管内且引导线组穿过第二豁口;将第二导管从左肝管伸入肝脏中,并从肝总管中伸出;
拉动支架拉动线将Y型支架拉动到指定位置后将第二导管从左肝管原路撤出体外,拉动第一导丝、第二导丝对Y型支架进行撑开引导,并拉动第一束紧拉线、第二束紧拉线及第三束紧拉线对Y型支架进行释放,取出引导线组、第二导管、第二束紧拉线、第一导丝、第一收紧环、第二收紧环后完成Y型支架的输送安装。
本实用新型的肝脏Y型支架输送装置及肝脏Y型支架输送安装方法中,首先将两折状的引导管伸入第一导管中,然后操作引导管从第一导管的第一豁口伸出引导锥头,操作输送管将引导线锥头释放后安装在引导锥头上,控制引导管将引导线锥头通过第一豁口收缩至第一导管中,第一导管内部的引导管带动引导线锥头撤出体外,此时引导线组从右肝管遍布至左肝管直至体外完成排线,之后Y型支架束紧后安装在第二导管内且引导线组穿过第二豁口,拉动支架拉动线将Y型支架拉动到指定位置,并通过第一导丝、第二导丝对Y型支架进行撑开引导,拉动第一束紧拉线、第二束紧拉线及第三束紧拉线对Y型支架进行释放,取出多余结构件后完成Y型支架的输送安装,操作简单方便,便于安装实施,解决了现有技术中Y型支架无法便利安放的技术难题。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肝脏Y型支架输送装置状态1时的结构图;
图2是图1所示结构的立体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肝脏Y型支架输送装置状态2时的结构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肝脏Y型支架输送装置中引导锥头的结构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肝脏Y型支架输送装置中引导线锥头的结构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肝脏Y型支架输送装置中输送管的结构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肝脏Y型支架输送装置中引导锥头与输送管未连接时结构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肝脏Y型支架输送装置中引导锥头与输送管连接时的结构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肝脏Y型支架输送装置状态3时的结构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肝脏Y型支架输送装置状态4时的结构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肝脏Y型支架输送装置状态5时的结构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肝脏Y型支架输送装置状态6时的结构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肝脏Y型支架输送装置中Y型支架的结构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肝脏Y型支架输送装置中Y型支架的内部结构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肝脏Y型支架输送装置状态7时的结构图;
图16是图15的局部结构图;
图17是本实用新型肝脏Y型支架输送装置状态8时的结构图;
图18是图17的局部结构图;
图19是本实用新型肝脏Y型支架输送装置状态9时的结构图;
图20是图19的局部结构图;
图21是本实用新型肝脏Y型支架输送装置状态10时的结构图;
图22是本实用新型肝脏Y型支架输送装置状态11时的结构图;
其中附图标记为:1、第一导管;2、引导管;3、引导线锥头;4、引导线组;5、输送管;6、第二导管;7、第二束紧拉线;8、第一导丝;9、第一收紧环;10、第二收紧环;11、第三收紧环;12、第一豁口;13、引导锥头;14、第一束紧拉线;15、第二导丝;16、支架拉动线;17、第三束紧拉线;18、Y型支架;19、第二豁口;20、圆锥段;21、锥形空腔;22、卡位槽段;23、卡位槽;24、卡位弹片;25、锥形头;26、输送夹;27、操作线;28、操作端;29、活动端头;30、锥形腔;31、夹槽;32、锥形圆头;33、左肝管;34、右肝管;35、肝总管;36、肝脏。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至2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肝脏Y型支架输送装置,包括:第一导管1、引导管2、引导线锥头3、引导线组4、输送管5、第二导管6、第二束紧拉线7、第一导丝8、第一收紧环9、第二收紧环10、第三收紧环11;引导管2呈两折状并安装在第一导管1内,第一导管1上开设有便于引导管2的一端部伸出的第一豁口12,引导管2的一端部上设置有引导锥头13,引导线组4与引导线锥头3连接,引导线锥头3活动安装在输送管5上并经输送管5操作可将引导线锥头3释放后安装在引导锥头13上;
引导线组4包括第一束紧拉线14、第二导丝15、支架拉动线16、第三束紧拉线17,第一收紧环9、第二收紧环10、第三收紧环11分别设置在Y型支架18的下端口、左端口、右端口上,第一束紧拉线14、第二束紧拉线7及第三束紧拉线17分别与第一收紧环9、第二收紧环10、第三收紧环11连接用于对下端口、左端口及右端口进行拉动束紧或释放,支架拉动线16的一端部安装在右端口内用于将Y型支架18拉动到指定位置,左端口及下端口内贯穿第一导丝8,左端口及右端口内贯穿第二导丝15,第二导管6上开设有开到第二导管6端部的第二豁口19,Y型支架18束紧后安装在第二导管6内且引导线组4穿过第二豁口19;
拉动支架拉动线16将Y型支架18拉动到指定位置后将第二导管6移除,并通过第一导丝8、第二导丝15对Y型支架18进行撑开引导,拉动第一束紧拉线14、第二束紧拉线7及第三束紧拉线17对Y型支架18进行释放,取出引导线组4、第二导管6、第二束紧拉线7、第一导丝8、第一收紧环9、第二收紧环10后完成Y型支架18的输送安装。
本实用新型的肝脏Y型支架输送装置及肝脏Y型支架输送安装方法中,首先将两折状的引导管2伸入第一导管1中,然后操作引导管2从第一导管1的第一豁口12伸出引导锥头13,操作输送管5将引导线锥头3释放后安装在引导锥头13上,控制引导管2将引导线锥头3通过第一豁口12收缩至第一导管1中,第一导管1内部的引导管2带动引导线锥头3撤出体外,此时引导线组4从右肝管34遍布至左肝管33直至体外完成排线,之后Y型支架18束紧后安装在第二导管6内且引导线组4穿过第二豁口19,拉动支架拉动线16将Y型支架18拉动到指定位置,并通过第一导丝8、第二导丝15对Y型支架18进行撑开引导,拉动第一束紧拉线14、第二束紧拉线7及第三束紧拉线17对Y型支架18进行释放,取出多余结构件后完成Y型支架18的输送安装,操作简单方便,便于安装实施,解决了现有技术中Y型支架18无法便利安放的技术难题。
作为优选,参见图4-8,引导锥头13包括有圆锥段20,引导线锥头3上开设有锥形空腔21,引导线锥头3通过锥形空腔21容置圆锥段20安装在引导锥头13上。引导锥头13还包括与圆锥段20连接的卡位槽段22,卡位槽段22上开设有卡位槽23,锥形空腔21上设置有卡位弹片24,锥形空腔21容置圆锥段20时卡位弹片24卡扣在卡位槽23内。引导线锥头3包括有锥形头25,输送管5包括有输送夹26、操作线27、操作端28及活动端头29,输送管5上开设有容置锥形腔30,活动端头29夹持在输送夹26上,输送夹26、活动端头29设置在容置锥形腔30内,操作线27的两端分别连接活动端头29、操作端28,引导线锥头3还开设有夹槽31,引导线锥头3安装在输送管5时容置锥形腔30容置锥形头25且输送夹26卡扣在夹槽31内,输送管5通过操作端28拉动操作线27由活动端头29撑开输送夹26释放引导线锥头3,可有效进行转接,将引导线锥头3转接到引导锥头13。
下面以操作步骤顺序对本装置进行详细说明:
状态1:将第一导管1从左肝管33伸入肝脏36中,从肝总管35中伸出,将引导管2从左肝管33伸入第一导管1中,然后操作引导管2从第一导管1右侧的第一豁口12处伸出,引导管2前段呈180度回转折弯,并且折弯位置为电焊固定,引导管2前段已回转部分与未回转部分之间具有相互分离外撑的弹性,使得引导锥头13在经过第一导管1右侧第一豁口12时,能够弹性伸出,并且能够伸入至右肝管34中,见状态1的图1-2所示。第一豁口12设置在第一导管1侧面,为椭圆形,因为引导管2不垂直于第一导管1侧面,因此第一豁口12设置为椭圆形,便于引导管2伸出,并伸入至右肝管34中。引导管2前端设置有引导锥头13,引导锥头13由圆柱段、卡位槽23、圆锥段20组成,第一导管1为两折状,其折弯处角度为钝角。
状态2:引导线组4一端固定在引导线锥头3上,输送管5前端的输送夹26夹持住引导线锥头3,输送管5将引导线锥头3从右肝管34输送至与引导管2的引导锥头13卡位固定住,引导线锥头3一端为锥形头25,与输送管5对应结合,另一端为锥形空腔21,与引导锥头13对应结合;输送管5前端设置输送夹26,其为弹性夹,并可以通过输送管5的操作端28和操作线27控制输送夹26的开合;引导线锥头3的锥形空腔21中设置卡位弹片24,整体冲压形成。然后通过输送管5的操作端28将输送夹26打开,使得输送管5脱离引导线锥头3,将输送管5从右肝管34撤出体内。
状态3:将输送管5从右肝管34撤出体内后,右肝管34中仅留存引导线组4。
状态4:前面已经将引导锥头13固定夹持住引导线锥头3,先控制引导线组4将引导锥头13及引导线锥头3从第一导管1的第一豁口12收缩至第一导管1中。为后续通过第一导管1拉动引导线组4做准备。
状态5:将第一导管1从左肝管33原路撤出体外,第一导管1内部的引导管2带动引导线锥头3从左肝管33伸出体外,此时引导线组4从右肝管34路径遍布至左肝管33直至体外,完成布线。
状态6:在体外准备好Y型支架18,将相关导丝以及拉动线按照图示方式穿过Y型支架18。如图12-14所示,Y型支架18三个端口分别设置螺旋弹性收紧环,即第一收紧环9、第二收紧环10、第三收紧环11。每个螺旋弹性收紧环分别对应固定连接第一束紧拉线14、第二束紧拉线7、第三束紧拉线17。Y型支架18左端口和下端口中贯穿第一导丝8。Y型支架18左端口和右端口中贯穿第二导丝15。第三束紧拉线17、第二导丝15、支架拉动线16、第一束紧拉线14为状态1~5完成的从右肝管34拉动至左肝管33的导线组4中的四根引导线。支架拉动线16前端固定设置有锥形圆头32,当Y型支架18在被螺旋弹性收紧环收紧的时候,锥形圆头32被紧包在收紧的Y型支架18中,拉动支架拉动线16能够让锥形圆头32带动Y型支架18移动到指定位置。第一束紧拉线14、第二束紧拉线7、第三束紧拉线17为束紧作用,不用于拉动控制位置。
状态7:利用螺旋弹性束紧环和第一束紧拉线14、第二束紧拉线7、第三束紧拉线17对Y型支架18进行束紧(在体外完成束紧),束紧的作用是缩小Y型支架18的体积,便于输送和安装,同时将第一导丝8从左肝管33伸入至肝总管35中起引导作用。然后将束紧后的Y型支架18塞入第二导管6中,将第二导管6伸入体内,并从左肝管33中伸入肝总管35,通过第二导管6输送Y型支架18。第二导管6右侧有第二豁口19,第二豁口19一直开到第二导管6底端,用于将第二导管6从Y型支架18中移出,并使第二导管6能够从左肝管33拉出体外。四根引导线(引导线3、第二导丝15、支架拉动线16、第一束紧拉线14)从右肝管34中伸出,第二豁口19便于让四根引导线通过第二导管6。第二导管6为两折状,其折弯处角度为钝角。
状态8:通过支架拉动线16将束紧后的Y型支架18拉动至指定位置(在第二导管6中)。
状态9:将第二导管6从左肝管33中移出体外,使得束紧后的Y型支架18从第二导管6中移出,并使Y型支架18的每个分支均伸入至对应的肝管中。
状态10:将三根螺旋弹性束紧环从Y型支架18上拉出,使Y型支架18转变为释放状态。螺旋弹性束紧环能够标记束紧位置,为束紧拉线提供束紧端头。
状态11:Y型支架18完全释放,取出所有的导丝、束紧拉线、螺旋弹性束紧环及支架拉动线16。只将Y型支架18安放在肝脏36中,完成了Y型支架18输送安放任务。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应用上述肝脏Y型支架输送装置的肝脏Y型支架输送安装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第一导管1从左肝管33伸入肝脏36中,并从肝总管35中伸出,将两折状的引导管2从左肝管33中伸入第一导管1中,然后操作引导管2从第一导管1的第一豁口12伸出引导锥头13至右肝管34;
在右肝管34内操作输送管5将引导线锥头3释放后安装在引导锥头13上,将输送管5从右肝管34撤出体外;
控制引导管2将引导线锥头3通过第一豁口12收缩至第一导管1中,将第一导管1从左肝管33原路撤出体外,第一导管1内部的引导管2带动引导线锥头3从左肝管33撤出体外,此时引导线组4从右肝管34遍布至左肝管33直至体外;
Y型支架18束紧后安装在第二导管6内且引导线组4穿过第二豁口19;将第二导管6从左肝管33伸入肝脏36中,并从肝总管35中伸出;
拉动支架拉动线16将Y型支架18拉动到指定位置后将第二导管6从左肝管33原路撤出体外,拉动第一导丝8、第二导丝15对Y型支架18进行撑开引导,并拉动第一束紧拉线14、第二束紧拉线7及第三束紧拉线17对Y型支架18进行释放,取出引导线组4、第二导管6、第二束紧拉线7、第一导丝8、第一收紧环9、第二收紧环10后完成Y型支架18的输送安装,操作简单方便,便于安装实施,解决了现有技术中Y型支架18无法便利安放的技术难题。
本实用新型的创新点在于:
1.通过前期操作,使得四根引导线从右肝管34和左肝管33中贯穿,从左肝管33伸出,完成布线。通过四根引导线与Y型支架18连接,并添加导线进行引导。对Y型支架18束紧,缩小体积,通过第二导管6送入肝脏36中。最后移出第二导管6,通过束紧拉线释放束紧的Y型支架18,最后取出第二导管6和相关导丝、束紧拉线、螺旋弹性束紧环及支架拉动线16。完全释放Y型支架18,完成输送安装。
2.布线过程。状态1:将第一导管1从左肝管33伸入肝脏36中,从肝总管35中伸出,将引导管2从左肝管33伸入第一导管1中,然后操作引导管2从第一导管1右侧的第一豁口12处伸出,引导管2前段呈180度回转折弯,并且折弯位置为电焊固定,引导管2前段已回转部分与未回转部分之间具有相互分离外撑的弹性,使得引导锥头13在经过第一导管1右侧第一豁口12时,能够弹性伸出,并且能够伸入至右肝管34中,见状态1的图1-2所示。
3.第一豁口12设置在第一导管1侧面,为椭圆形,因为引导管2不垂直于第一导管1侧面,因此第一豁口12设置为椭圆形,便于引导管2伸出,并伸入至右肝管34中。
4.状态2:引导线组4一端固定在引导线锥头3上,输送管5前端的输送夹26夹持住引导线锥头3,输送管5将引导线锥头3从右肝管34输送至与引导管2的引导锥头13卡位固定住,引导线锥头3一端为锥形头25,与输送管5对应结合,另一端为锥形空腔21,与引导锥头13对应结合;输送管5前端设置输送夹26,其为弹性夹,并可以通过输送管5的操作端28和操作线27控制输送夹26的开合;引导线锥头3的锥形空腔21中设置卡位弹片24,整体冲压形成。然后通过输送管5的操作端28将输送夹26打开,使得输送管5脱离引导线锥头3,将输送管5从右肝管34撤出体内。
5.状态4:前面已经将引导锥头13固定夹持住引导线锥头3,先控制引导线组4将引导锥头13及引导线锥头3从第一导管1的第一豁口12收缩至第一导管1中。为后续通过第一导管1拉动引导线组4做准备。
6.状态5:将第一导管1从左肝管33原路撤出体外,第一导管1内部的引导管2带动引导线锥头3从左肝管33伸出体外,此时引导线组4从右肝管34路径遍布至左肝管33直至体外,完成布线。
7.状态6:在体外准备好Y型支架18,将相关导丝以及拉动线按照图示方式穿过Y型支架18。如图12-14所示,Y型支架18三个端口分别设置螺旋弹性收紧环,即第一收紧环9、第二收紧环10、第三收紧环11。每个螺旋弹性收紧环分别对应固定连接第一束紧拉线14、第二束紧拉线7、第三束紧拉线17。Y型支架18左端口和下端口中贯穿第一导丝8。Y型支架18左端口和右端口中贯穿第二导丝15。第三束紧拉线17、第二导丝15、支架拉动线16、第一束紧拉线14为状态1~5完成的从右肝管34拉动至左肝管33的导线组4中的四根引导线。
8.支架拉动线16前端固定设置有锥形圆头32,当Y型支架18在被螺旋弹性收紧环收紧的时候,锥形圆头32被紧包在收紧的Y型支架18中,拉动支架拉动线16能够让锥形圆头32带动Y型支架18移动到指定位置。第一束紧拉线14、第二束紧拉线7、第三束紧拉线17为束紧作用,不用于拉动控制位置。
9.状态7:利用螺旋弹性束紧环和第一束紧拉线14、第二束紧拉线7、第三束紧拉线17对Y型支架18进行束紧(在体外完成束紧),束紧的作用是缩小Y型支架18的体积,便于输送和安装。
10.同时将第一导丝8从左肝管33伸入至肝总管35中起引导作用。然后将束紧后的Y型支架18塞入第二导管6中,将第二导管6伸入体内,并从左肝管33中伸入肝总管35,通过第二导管6输送Y型支架18。
11.第二导管6右侧有第二豁口19,第二豁口19一直开到第二导管6底端,用于将第二导管6从Y型支架18中移出,并使第二导管6能够从左肝管33拉出体外。四根引导线(引导线3、第二导丝15、支架拉动线16、第一束紧拉线14)从右肝管34中伸出,第二豁口19便于让四根引导线通过第二导管6。第二导管6为两折状,其折弯处角度为钝角。
12.状态8:通过支架拉动线16将束紧后的Y型支架18拉动至指定位置(在第二导管6中)。这是设置支架拉动线16的作用。
13.状态9:将第二导管6从左肝管33中移出体外,使得束紧后的Y型支架18从第二导管6中移出,并使Y型支架18的每个分支均伸入至对应的肝管中。
14.状态10:将三根螺旋弹性束紧环从Y型支架18上拉出,使Y型支架18转变为释放状态。螺旋弹性束紧环能够标记束紧位置,为束紧拉线提供束紧端头。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肝脏Y型支架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导管、引导管、引导线锥头、引导线组、输送管、第二导管、第二束紧拉线、第一导丝、第一收紧环、第二收紧环、第三收紧环;所述引导管呈两折状并安装在所述第一导管内,所述第一导管上开设有便于所述引导管的一端部伸出的第一豁口,所述引导管的一端部上设置有引导锥头,所述引导线组与所述引导线锥头连接,所述引导线锥头活动安装在所述输送管上并经所述输送管操作可将所述引导线锥头释放后安装在所述引导锥头上;
所述引导线组包括第一束紧拉线、第二导丝、支架拉动线、第三束紧拉线,所述第一收紧环、第二收紧环、第三收紧环分别设置在所述Y型支架的下端口、左端口、右端口上,所述第一束紧拉线、第二束紧拉线及第三束紧拉线分别与所述第一收紧环、第二收紧环、第三收紧环连接用于对所述下端口、左端口及右端口进行拉动束紧或释放,所述支架拉动线的一端部安装在所述右端口内用于将所述Y型支架拉动到指定位置,所述左端口及下端口内贯穿所述第一导丝,所述左端口及右端口内贯穿所述第二导丝,所述第二导管上开设有开到所述第二导管端部的第二豁口,所述Y型支架束紧后安装在所述第二导管内且所述引导线组穿过所述第二豁口;
拉动所述支架拉动线将所述Y型支架拉动到指定位置后将所述第二导管移除,并通过所述第一导丝、第二导丝对所述Y型支架进行撑开引导,拉动所述第一束紧拉线、第二束紧拉线及第三束紧拉线对所述Y型支架进行释放,取出所述引导线组、第二导管、第二束紧拉线、第一导丝、第一收紧环、第二收紧环后完成所述Y型支架的输送安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锥头包括有圆锥段,所述引导线锥头上开设有锥形空腔,所述引导线锥头通过所述锥形空腔容置所述圆锥段安装在所述引导锥头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锥头还包括与所述圆锥段连接的卡位槽段,所述卡位槽段上开设有卡位槽,所述锥形空腔上设置有卡位弹片,所述锥形空腔容置所述圆锥段时所述卡位弹片卡扣在所述卡位槽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线锥头包括有锥形头,所述输送管包括有输送夹、操作线、操作端及活动端头,所述输送管上开设有容置锥形腔,所述活动端头夹持在所述输送夹上,所述输送夹、活动端头设置在所述容置锥形腔内,所述操作线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活动端头、操作端,所述引导线锥头还开设有夹槽,所述引导线锥头安装在所述输送管时所述容置锥形腔容置所述锥形头且所述输送夹卡扣在所述夹槽内,所述输送管通过所述操作端拉动所述操作线由所述活动端头撑开所述输送夹释放所述引导线锥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管前段呈180度回转折弯,所述引导管前段上已回转部分与未回转部分之间固定且具有相互分离外撑的弹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豁口为椭圆形豁口。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收紧环、第二收紧环、第三收紧环为螺旋弹性收紧环。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拉动线的一端部设置有锥形圆头,所述锥形圆头安装在所述右端口内。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管、第二导管为两折状,其折弯处角度为钝角。
CN201820467147.5U 2018-04-04 2018-04-04 一种肝脏y型支架输送装置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898927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467147.5U CN208989275U (zh) 2018-04-04 2018-04-04 一种肝脏y型支架输送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467147.5U CN208989275U (zh) 2018-04-04 2018-04-04 一种肝脏y型支架输送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989275U true CN208989275U (zh) 2019-06-18

Family

ID=667954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467147.5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8989275U (zh) 2018-04-04 2018-04-04 一种肝脏y型支架输送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98927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378962A (zh) * 2018-04-04 2018-08-10 韩新巍 一种肝脏y型支架输送装置及输送安装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378962A (zh) * 2018-04-04 2018-08-10 韩新巍 一种肝脏y型支架输送装置及输送安装方法
CN108378962B (zh) * 2018-04-04 2023-08-18 韩新巍 一种肝脏y型支架输送装置及输送安装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128950B1 (en) A kit for placing a bypass
EP2803340B1 (en) Bifurcated stent delivery system and guide catheter for same
WO2012159524A1 (zh) 术中支架输送装置
CN101919737A (zh) 一种医疗器械
CN103876860B (zh) 带烟囱支架支撑管道的主动脉覆膜支架
CN104622607B (zh) 腹主动脉支架的输送系统
CN103932820B (zh) 具有模块化分支的腔内假体及其部署方法
CN106214287A (zh) 主动脉夹层手术用覆膜支架、输送装置以及使用方法
CN208989275U (zh) 一种肝脏y型支架输送装置
CN110314014A (zh) 血管支架及其牵引装置
CN110495969B (zh) 主动脉弓-胸主动脉滑道调控预开窗覆膜支架
CN203710194U (zh) 腹主动脉支架的输送系统
CN108378962A (zh) 一种肝脏y型支架输送装置及输送安装方法
CN107374699A (zh) 一种支架输送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03040542A (zh) T型覆膜支架
CN209611447U (zh) Y型胆道支架内镜下经十二指肠乳头逆行植入装置
CN107080609A (zh) 一种适用于肠道支架的导入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215273611U (zh) 一种主动脉弓原位开窗专用覆膜支架
CN115957058A (zh) 一种覆膜支架、覆膜支架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CN201602915U (zh) 一种具有双小波段设计的侧支型覆膜支架
CN208851712U (zh) 血管支架及其牵引装置
CN104013380A (zh) 经口胆道镜引导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208989276U (zh) 一种组合套接式肝脏y型支架输送安装装置
CN208989273U (zh) 覆膜支架输送设备
CN209107693U (zh) 用于输送y型气道支架的多腔气道造影导丝导管套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618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30818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618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3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