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978188U - 一种注塑模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注塑模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978188U
CN208978188U CN201821764542.6U CN201821764542U CN208978188U CN 208978188 U CN208978188 U CN 208978188U CN 201821764542 U CN201821764542 U CN 201821764542U CN 208978188 U CN208978188 U CN 20897818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re
slide block
pulling slide
die
guide r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764542.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许涛
贾玉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eshida Shanghai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Shanghai Kostal Huayang Automotive Electric Co Ltd
Kostal Shanghai Manage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Kostal Huayang Automotive Electric Co Ltd
Kostal Shanghai Manage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Kostal Huayang Automotive Electric Co Ltd, Kostal Shanghai Manage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Kostal Huayang Automotive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764542.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97818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97818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97818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注塑模具,包括上模、下模、抽芯滑块、弹簧销、拨杆以及导杆,抽芯滑块能够在合模位置及开模位置间往复滑动地设置于下模,弹簧销设置于下模,用于将抽芯滑块锁定于开模位置;拨杆以及导杆分别设置于上模的,拨杆与抽芯滑块上的导向斜槽配合以推动抽芯滑块在合模位置与开模位置间往复滑动;导杆用于在拨杆与导向斜槽配合前推动弹簧销与抽芯滑块脱离;上述注塑模具中抽芯滑块的移动都是在拨杆的控制下进行的,整个移动过程可控,且当拨杆与抽芯滑块脱离时,弹簧销立即与抽芯滑块配合对其进行限位,因此,抽芯滑块不会发生不受控的自由滑动,从而达到防止抽芯滑块的自运动,保证模具的安全性,避免模具损坏的目的。

Description

一种注塑模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注塑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注塑模具。
背景技术
伴随塑胶制品在各行各业的广泛应用,塑胶制品结构越来越复杂,便于产品脱模的滑条抽芯越来越多的在塑胶模具中应用,滑条抽芯往往在生产中由于自身受重力作用而自运动,导致模具损坏,造成模具维修成本增加和生产订单延误等后果。
目前通常采用弹簧波珠定位的方式解决抽芯滑块自运动的问题,但由于弹簧波珠的固定力有限,无法提供足够的阻力阻挡抽芯滑块在重力作用下自行向下运动,抽芯滑块偏离预定位置,此时模具合模就会压伤模具和抽芯滑块,导致模具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达到提供一种稳定有效的定位结构,以达到防止抽芯滑块的自运动,避免模具损坏的目的,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注塑模具,包括上模、下模以及抽芯滑块,所述抽芯滑块能够在合模位置及开模位置间往复滑动地设置于所述下模,还包括:
设置于所述下模的弹簧销,用于将所述抽芯滑块锁定于所述开模位置;
设置于所述上模的拨杆,所述拨杆与所述抽芯滑块上的导向斜槽配合以推动所述抽芯滑块在所述合模位置与所述开模位置间往复滑动;
设置于所述上模的导杆,所述导杆用于在所述拨杆与所述导向斜槽配合前推动所述弹簧销与所述抽芯滑块脱离。
优选地,所述抽芯滑块的侧部设置有滑条,所述下模上与所述抽芯滑块滑动配合的滑块槽的侧壁上形成有滑槽,所述滑条与所述滑槽配合对所述抽芯滑块进行限位。
优选地,所述滑块槽的侧壁上形成有压条槽,所述压条槽内嵌装有压条,所述压条下端与所述滑块槽底壁之间形成所述滑槽。
优选地,所述弹簧销与所述导杆的配合面中的至少一个为导向斜面,所述导杆与所述弹簧销中的一个与另一个上的导向斜面配合以推动所述弹簧销远离所述抽芯滑块。
优选地,所述弹簧销开设有贯穿其厚度方向的导向孔,所述导向孔朝向所述导杆的开口以及所述导杆的端部均形成所述导向斜面。
优选地,所述导杆上设置有第一导向斜面以及沿所述导杆长度方向设置的第一直线面,所述第一直线面与所述第一导向斜面连接,所述导向孔的内壁形成有第二导向斜面以及与所述第二导向斜面连接的第二直线面,所述第一导向斜面与所述第二导向斜面配合推动所述弹簧销远离所述抽芯滑块,所述第一直线面与所述第二直线面相互抵接以使所述弹簧销保持在与所述抽芯滑块脱离的位置。
优选地,所述下模开设有与所述导向孔连通的配合孔,所述导杆能够穿过所述导向孔插入所述配合孔。
优选地,所述下模上设置有限位安装座,所述限位安装座内设置有用于与所述弹簧销配合的限位滑槽,所述限位安装座的顶部以及底部分别开设有用于将所述导向孔与外界连通的通孔,所述弹簧销仅能沿所述限位滑槽沿直线靠近或远离所述抽芯滑块。
优选地,所述限位安装座包括嵌装于所述下模的导轨座以及与所述导轨座可拆卸连接的盖板,所述导轨座与所述盖板围成所述限位滑槽。
优选地,所述拨杆的端部与所述导向斜槽的端部开口中的至少一处设置有导向结构。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中所公开的注塑模具,包括上模、下模、抽芯滑块、弹簧销、拨杆以及导杆,抽芯滑块能够在合模位置及开模位置间往复滑动地设置于下模,弹簧销设置于下模,用于将抽芯滑块锁定于开模位置;拨杆以及导杆分别设置于上模的,拨杆与抽芯滑块上的导向斜槽配合以推动抽芯滑块在合模位置与开模位置间往复滑动;导杆用于在拨杆与导向斜槽配合前推动弹簧销与抽芯滑块脱离;
初始状态下,上模与下模分离,抽芯滑块被弹簧销锁定于开模位置,合模时,上模与下模相互靠近,导杆在拨杆与导向斜槽配合前即与弹簧销配合推动弹簧销脱离抽芯滑块,随后拨杆与抽芯滑块上的导向斜槽配合,以推动抽芯滑块从开模位置向模具内的合模位置滑动,直到上下模合模完成;开模时,上模与下模相互远离,拨杆逐渐抽离导向斜槽并在此过程中,推动抽芯滑块从合模位置向模具外的开模位置滑动,直到拨杆完全脱离抽芯滑块,抽芯滑块到达开模位置,与此同时,导杆从弹簧销中脱离,弹簧销在弹簧作用下弹出与抽芯滑块配合将抽芯滑块锁定在开模位置;
由此可见,上述注塑模具不论实在开模还是在合模过程中,抽芯滑块的移动都是在拨杆的控制下随上模与下模的相对移动进行的,整个移动过程可控,且当拨杆与抽芯滑块脱离时,弹簧销立即与抽芯滑块配合对其进行限位,因此,抽芯滑块不会发生不受控的自由滑动,从而达到防止抽芯滑块的自运动,保证模具的安全性,避免模具损坏的目的。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公开的注塑模具的上模轴测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公开的注塑模具的下模的爆炸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公开的注塑模具的局部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公开的注塑模具开模状态下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公开的注塑模具合模状态下的剖视图。
其中:
1为上模;2为拨杆;3为导杆;301为第一导向斜面;302为第一直线面;4为下模;401为配合孔;5为限位安装座;51为导轨座;52为盖板;521为通孔;6为弹簧销;601为导向孔;602为第二导向斜面;603为第二直线面;7为压条;8为抽芯滑块;801为导向斜槽;802为滑条。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是提供一种注塑模具,以达到防止抽芯滑块的自运动,避免模具损坏的目的。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图3,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公开的注塑模具的上模轴测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公开的注塑模具的下模的爆炸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公开的注塑模具的局部剖视图。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公开了一种注塑模具,该注塑模具包括上模1、下模4、抽芯滑块8、弹簧销6、拨杆2以及导杆3。
其中,抽芯滑块8能够在合模位置及开模位置间往复滑动地设置于下模4,弹簧销6设置于下模4,用于将抽芯滑块8锁定于开模位置;拨杆2以及导杆3分别设置于上模1的,拨杆2与抽芯滑块8上的导向斜槽801配合以推动抽芯滑块8在合模位置与开模位置间往复滑动;导杆3用于在拨杆2与导向斜槽801配合前推动弹簧销6与抽芯滑块8脱离。
初始状态下,上模1与下模4分离,抽芯滑块8被弹簧销6锁定于开模位置,合模时,上模1与下模4相互靠近,导杆3在拨杆2与导向斜槽801配合前即与弹簧销6配合推动弹簧销6脱离抽芯滑块8,随后拨杆2与抽芯滑块8上的导向斜槽801配合,以推动抽芯滑块8从开模位置向模具内的合模位置滑动,直到上下模4合模完成,如图5所示;开模时,上模1与下模4相互远离,拨杆2逐渐抽离导向斜槽801并在此过程中,推动抽芯滑块8从合模位置向模具外的开模位置滑动,直到拨杆2完全脱离抽芯滑块8,抽芯滑块8到达开模位置,与此同时,导杆3从弹簧销6中脱离,弹簧销6在弹簧作用下弹出与抽芯滑块8配合将抽芯滑块8锁定在开模位置,如图4所示。
可以看出,与现有技术相比,上述实施例中所公开的注塑模具不论实在开模还是在合模过程中,抽芯滑块8的移动都是在拨杆2的控制下随上模1与下模4的相对移动进行的,整个移动过程可控,且当拨杆2与抽芯滑块8脱离时,弹簧销6立即与抽芯滑块8配合对其进行限位,因此,抽芯滑块8不会发生不受控的自由滑动,从而达到防止抽芯滑块8的自运动,保证模具的安全性,避免模具损坏的目的。
为使抽芯滑块8能够稳定运动到位,避免抽芯滑块8上下窜动导致弹簧销6无法与抽芯滑块8顺利配合,可在抽芯滑块8的侧部设置滑条802,并在下模4上与抽芯滑块8滑动配合的滑块槽的侧壁上形成有滑槽,滑条802与滑槽配合对抽芯滑块8进行限位,通过上述结构,使得抽芯滑块8仅能够沿滑槽滑动,避免抽芯滑块8窜动。
作为优选地,为便于安装,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滑块槽的侧壁上形成有压条7槽,压条7槽内嵌装有压条7,压条7下端与滑块槽底壁之间形成滑槽,在组装时,可先将抽芯滑块8置于滑块槽中,然后再将压条7装入压条7槽,形成滑槽的同时,压条7能够压住抽芯滑块8完成抽芯滑块8的固定。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滑块槽的两侧均设置有压条7槽,每个压条7槽内均设置有压条7,抽芯滑块8的两侧的滑条802分别与两个压条7形成的滑槽配合。
当然在上述实施例中,为了便于抽芯滑块8的安装,采用了在抽芯滑块8上设置滑条802,并以压条7与下模4配合形成滑槽的结构,在其他实施例中,滑条802也可以设置于滑块槽的侧壁上,而将滑槽设置于抽芯滑块8的侧部。
作为优选地,为将上模1与下模4之间的相对运动转化为垂直于该运动方向的弹簧销6的运动,可使弹簧销6与导杆3的配合面中的至少一个为导向斜面,导杆3与弹簧销6中的一个与另一个上的导向斜面配合以推动弹簧销6远离抽芯滑块8。
具体如图2所示,弹簧销6开设有贯穿其厚度方向的导向孔601,导向孔601朝向导杆3的开口以及导杆3的端部均形成导向斜面,上模1与下模4相互靠近时,导杆3端部的导向斜面与导向孔601上的导向斜面相互抵接将上模1与下模4的相对运动转化为垂直上模1与下模4相对移动方向的弹簧销6的移动。
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3所示,导杆3上设置有第一导向斜面301以及沿导杆3长度方向设置的第一直线面302,第一直线面302与第一导向斜面301连接,导向孔601的内壁形成有第二导向斜面602以及与第二导向斜面602连接的第二直线面603,第一导向斜面301与第二导向斜面602配合推动弹簧销6远离抽芯滑块8,第一直线面302与第二直线面603相互抵接以使弹簧销6保持在与抽芯滑块8脱离的位置。
如图3-图5所示,由于导杆3需要先于拨杆2与抽芯滑块8配合之前与弹簧销6配合,导杆3的长度通常会长于拨杆2,为避免导杆3与下模4之间发生干涉,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汇总,下模4开设有与导向孔601连通的配合孔401,导杆3能够穿过导向孔601插入配合孔401,以在合模时容纳导杆3。
为保证弹簧销6能够仅沿一个方向往复滑动,以保证其能够及时与抽芯滑块8配合,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下模4上设置有限位安装座5,限位安装座5内设置有用于与弹簧销6配合的限位滑槽,限位安装座5的顶部以及底部分别开设有用于将导向孔601与外界连通的通孔521,弹簧销6仅能沿限位滑槽沿直线靠近或远离抽芯滑块8。
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如图2所示,限位安装座5包括嵌装于下模4的导轨座51以及与导轨座51可拆卸连接的盖板52,导轨座51与盖板52围成限位滑槽。
作为优选地,如图1和图3所示,拨杆2的端部与导向斜槽801的端部开口中的至少一处设置有导向结构,以便于拨杆2与导向斜槽801的配合。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注塑模具,包括上模、下模以及抽芯滑块,所述抽芯滑块能够在合模位置及开模位置间往复滑动地设置于所述下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设置于所述下模的弹簧销,用于将所述抽芯滑块锁定于所述开模位置;
设置于所述上模的拨杆,所述拨杆与所述抽芯滑块上的导向斜槽配合以推动所述抽芯滑块在所述合模位置与所述开模位置间往复滑动;
设置于所述上模的导杆,所述导杆用于在所述拨杆与所述导向斜槽配合前推动所述弹簧销与所述抽芯滑块脱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抽芯滑块的侧部设置有滑条,所述下模上与所述抽芯滑块滑动配合的滑块槽的侧壁上形成有滑槽,所述滑条与所述滑槽配合对所述抽芯滑块进行限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块槽的侧壁上形成有压条槽,所述压条槽内嵌装有压条,所述压条下端与所述滑块槽底壁之间形成所述滑槽。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销与所述导杆的配合面中的至少一个为导向斜面,所述导杆与所述弹簧销中的一个与另一个上的导向斜面配合以推动所述弹簧销远离所述抽芯滑块。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销开设有贯穿其厚度方向的导向孔,所述导向孔朝向所述导杆的开口以及所述导杆的端部均形成所述导向斜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杆上设置有第一导向斜面以及沿所述导杆长度方向设置的第一直线面,所述第一直线面与所述第一导向斜面连接,所述导向孔的内壁形成有第二导向斜面以及与所述第二导向斜面连接的第二直线面,所述第一导向斜面与所述第二导向斜面配合推动所述弹簧销远离所述抽芯滑块,所述第一直线面与所述第二直线面相互抵接以使所述弹簧销保持在与所述抽芯滑块脱离的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开设有与所述导向孔连通的配合孔,所述导杆能够穿过所述导向孔插入所述配合孔。
8.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上设置有限位安装座,所述限位安装座内设置有用于与所述弹簧销配合的限位滑槽,所述限位安装座的顶部以及底部分别开设有用于将所述导向孔与外界连通的通孔,所述弹簧销仅能沿所述限位滑槽沿直线靠近或远离所述抽芯滑块。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安装座包括嵌装于所述下模的导轨座以及与所述导轨座可拆卸连接的盖板,所述导轨座与所述盖板围成所述限位滑槽。
10.根据权利要求1-3、5-6及9任意一项所述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拨杆的端部与所述导向斜槽的端部开口中的至少一处设置有导向结构。
CN201821764542.6U 2018-10-29 2018-10-29 一种注塑模具 Active CN20897818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764542.6U CN208978188U (zh) 2018-10-29 2018-10-29 一种注塑模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764542.6U CN208978188U (zh) 2018-10-29 2018-10-29 一种注塑模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978188U true CN208978188U (zh) 2019-06-14

Family

ID=667894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764542.6U Active CN208978188U (zh) 2018-10-29 2018-10-29 一种注塑模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978188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28169A (zh) * 2019-07-23 2019-09-13 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双向抽芯机构及注塑模具
CN114523636A (zh) * 2022-01-30 2022-05-24 江苏立德家居园艺用品有限公司 一种塑料花盆的注射成型设备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28169A (zh) * 2019-07-23 2019-09-13 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双向抽芯机构及注塑模具
CN114523636A (zh) * 2022-01-30 2022-05-24 江苏立德家居园艺用品有限公司 一种塑料花盆的注射成型设备
CN114523636B (zh) * 2022-01-30 2022-12-13 江苏立德家居园艺用品有限公司 一种塑料花盆的注射成型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20076887A1 (en) Mould having core-pulling mechanism
US20120321742A1 (en) Injection mold
CN205326197U (zh) 汽车门板拉手盒注塑模具二次脱模机构
CN208978188U (zh) 一种注塑模具
CN110126215A (zh) 注塑模具定模侧斜导柱外抽芯机构
CN201342782Y (zh) 模具控制机构及具有该模具控制机构的模具
CN107443686B (zh) 四面同时抽芯模具
CN207549337U (zh) 一种定模滑块式模具
CN208410614U (zh) 一种平板电脑外壳模具的抽芯结构
CN105773917A (zh) 一种具有新型锁模扣的模具
CN207172649U (zh) 一种开关面板注塑模具
CN202079726U (zh) 两次开模两次抽芯机构
KR100988790B1 (ko) 슬라이드코어 어셈블리
CN211683286U (zh) 一种注塑模具的抽芯机构
CN209365281U (zh) 一种强脱机构
CN209718506U (zh) 一种滑块内抽芯的精密注塑模具结构
CN210415375U (zh) 注塑模具定模外侧弹簧斜导柱斜孔抽芯机构
CN204894386U (zh) 双分型面注塑模具
CN112356402A (zh) 一种注塑模具侧边深倒钩脱模机构
CN214645341U (zh) 一种模架
CN110355953A (zh) 一种分步开模的注塑模具
CN205705035U (zh) 一种具有新型锁模扣的模具
CN219445978U (zh) 注塑模具的带斜顶斜方向抽芯机构
CN203567112U (zh) 自动剥料机构
CN206796449U (zh) 一种倒扣成型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527

Address after: 201814 room third, building 77, 201-202 Gao Lu, Jiading District, Shanghai

Co-patentee after: SHANGHAI KOSTAL-HUAYANG AUTOMOTIVE ELECTRIC Co.,Ltd.

Patentee after: KOSTAL (SHANGHAI) MANAGEMENT Co.,Ltd.

Co-patentee after: Keshida (Shanghai)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Address before: 201814 room third, building 77, 201-202 Gao Lu, Jiading District, Shanghai

Co-patentee before: SHANGHAI KOSTAL-HUAYANG AUTOMOTIVE ELECTRIC Co.,Ltd.

Patentee before: KOSTAL (SHANGHAI) MANAGEMENT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