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966169U - 内置式电动门窗 - Google Patents

内置式电动门窗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966169U
CN208966169U CN201821238338.0U CN201821238338U CN208966169U CN 208966169 U CN208966169 U CN 208966169U CN 201821238338 U CN201821238338 U CN 201821238338U CN 208966169 U CN208966169 U CN 20896616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ash
built
window
electric door
sliding blo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238338.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贵荣
戴海金
陈延龙
陈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men Schmidt Intelligent Doors And Window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men Schmidt Intelligent Doors And Window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men Schmidt Intelligent Doors And Windows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men Schmidt Intelligent Doors And Window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238338.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96616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96616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96616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AREA)

Abstract

一种内置式电动门窗,其通过使用蜗轮蜗杆带动长杆旋转,使窗扇打开,以完成窗扇的自动开合,包括:驱动单元,其设置在窗框内部,用以输出动力;从动单元,其设置在窗扇内部,用以带动窗扇旋转;连接杆,其两端分别与所述驱动单元和从动单元连接。所述内置式电动门窗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广泛应用于各种门窗中,且各零件内置,使门窗更加整洁和美观。

Description

内置式电动门窗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门窗自动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内置式电动门窗。
背景技术
电动门窗装置应用广泛,现在的电动门窗装置外置,不够美观,且大部分电动门窗装置结构较复杂,成本高,维护不便,适配性亦不佳,不利于推广使用。有鉴于此,对于如何寻找到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工作稳定且使用范围广的电动门窗结构就显得尤为重要。
中国专利公开号:CN207177580U公开了一种电动门窗装置,包括电动驱动机构,其中设有电机、驱动杆、驱动盘和手柄,所述电机的输出端与驱动杆的一端连接,所述驱动杆另一端安装有手柄,所述驱动杆上带有螺纹槽,所述驱动杆的螺纹槽与驱动盘上的齿轮啮合,所述驱动盘通过传动机构与门窗主体连接,所述电机启动时通过驱动杆、驱动盘、传动机构逐步带动门窗主体相对门窗框架运动。由此可见,所述电动门窗装置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所述电动门窗装置仅适用于推拉窗,无法应用于平开窗、倒窗或其他种类的窗户中,适用性不广。
第二,所述门窗装置中所有零件均设置在窗扇外部和墙壁上,影响窗户的美观,且零件暴露在外部环境,容易被氧化和腐蚀,降低了所述门窗装置的使用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内置式电动门窗,用以克服现有技术中使用效率低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内置式电动门窗,其通过使用蜗轮蜗杆带动长杆旋转,使窗扇打开,以完成窗扇的自动开合,包括:驱动单元,其设置在窗框内部,用以输出动力;从动单元,其设置在窗扇内部,用以带动窗扇旋转;连接杆,其两端分别与所述驱动单元和从动单元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窗框和窗扇通过铰链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单元包括:设置在所述窗框内部,用以提供动力的电机;与所述电机输出端相连的蜗杆;与所述蜗杆配合的蜗轮。
进一步地,所述蜗轮固定在所述窗扇内部且能够进行旋转。
进一步地,所述从动单元包括:设置在所述窗扇底部的导轨;设置在所述导轨上并能够在其表面进行移动的滑块。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杆为一长杆,其两端分别与所述蜗轮和滑块连接,用以将电机输出的动力传递至滑块中。
进一步地,所述长杆与所述蜗轮固定连接,并能够随之转动。
进一步地,所述长杆与所述滑块活动连接并能够在连接处旋转。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所述内置式电动门窗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广泛应用于各种门窗中,且各零件内置,使门窗更加整洁和美观。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单元设有电机、蜗杆和蜗轮,利用蜗轮蜗杆原理使所述窗扇能够平稳且匀速的进行开合,进一步提高了所述内置电动门窗的使用效率。
进一步地,所述窗扇上设有从动单元,其能够在窗扇上按指定轨迹移动,并以此对窗扇施加约束,使其进行开合动作,进一步提高了所述内置电动门窗的使用效率。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单元和从动单元之间设有连接杆,其能够将屈从单元中的动力传输至从动单元,进一步提高了所述内置电动门窗的使用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内置式电动门窗俯视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和另外的技术特征和优点作更详细的说明。
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并非在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阅图1所示,其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内置式电动门窗俯视的结构示意图,包括窗框1、窗扇2、驱动单元3、从动单元4和连接杆5,其中驱动单元3设置在窗框1内部,从动单元4设置在窗扇上,连接杆5设置在驱动单元3和从动单元4之间且其两端分别与驱动单元3和从动单元4相连。
在使用所述内置式电动门窗时,操纵所述驱动单元3,使其运作并输出动力,并通过连接杆5将动力传输至所述从动单元4中,从动单元4受力开始移动并带动所述窗扇5移动,以此使窗户打开或闭合。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内置式电动门窗不仅可应用于平开窗,也可用于推拉窗,倒窗或其他种类的窗户,只要能够满足所述内置式电动门窗能够达到其工作状态即可。
请继续参阅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窗框1为一矩形框,且在其内部为镂空结构,以此装载所述驱动单元3,在所述窗框1底部的侧面开设有通槽,这样当所述窗扇2闭合时,所述通槽能够收纳所述连接杆5。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窗框1的材料可以为铁、铝合金或其他种类的金属或合金,只要满足所述窗框能够达到指定强度即可。
请继续参阅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窗扇2与所述窗框1连接并能够进行开合,当所述驱动单元3开始运作后,带动所述连接杆5旋转,所述连接杆5在旋转时带动所述从动单元4移动,并以此使所述窗扇2进行开合。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窗扇2与所述窗框的连接方式可以为铰接、机械配合或其他种类的连接方式,只要满足所述窗扇2在与所述窗框1连接的同时能够进行开合即可;当然,所述窗扇2的材料可以为铁、铝合金或其他种类的金属或合金,只要满足所述窗扇2能够达到指定强度即可。
请继续参阅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驱动单元3设置在所述所述和窗框1内部,用以输出动力,包括:电机31、蜗杆32和蜗轮33,其中,电机设置在所述窗框1内部并与其连接,所述蜗杆32与所述电机1的输出轴相连,所述蜗轮33设置在所述窗框内部并与其相连,使其能够进行旋转运动且与所述蜗杆中的螺纹相配合。
当使用所述驱动单元3时,启动所述电机31,使其开始运作,此时电机31输出轴带动所述蜗杆32旋转,当蜗杆32开始旋转后,带动所述蜗轮33进行旋转并使所述连接杆5随之转动。
具体而言,所述电机31设置在所述窗框1内部底端并与其连接,用以输出动力。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电机31与所述窗框1的连接方式可以为螺栓连接、焊接或其他种类的连接方式,只要满足所述电机能够稳固连接在所述窗框1内部即可。
具体而言,所述蜗杆32为一根带有螺纹的长杆,其端部与所述电机31的输出轴相连,用以将动力传输至所述蜗轮33,当电机31开始转动时,所述蜗杆32受力旋转并通过其表面的螺纹将动力传输至所述蜗轮33.可以理解的是,所述蜗杆32与所述输出轴的连接方式可以为通过联轴器连接、焊接、一体连接或其他种类的连接方式,只要满足所述蜗杆32能够稳固连接在所述输出轴上并能够随之旋转即可;当然,所述蜗杆32的长度本实施例不作具体限制,只要所述蜗杆32能够将动力传输至所述蜗轮33即可。
具体而言,所述蜗轮33设置在所述窗框1内部底端并与其连接,使所述蜗轮33能够进行旋转,且所述蜗轮33与所述蜗杆32外侧的螺纹相配合,使所述蜗轮33能够随所述蜗轮32的转动而旋转,并以此带动所述连接杆5转动。可以理解的是,所述蜗轮33的尺寸本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制,只要满足所述蜗轮33能够装载在所述窗框1内部即可。
请继续参阅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从动单元4设置在所述窗扇2上,用以带动所述窗扇2移动,包括导轨41、滑块42和旋转件43,其中所述导轨41设置在所述窗扇2上,用以为所述滑块42提供移动路径,所述滑块42设置在所述导轨41上并能够在其表面移动,所述旋转件43设置在所述滑块42上方并能够水平旋转,用以与所述连接杆5相连。当所述连接杆5受力转动时,带动所述滑块42沿所述导轨41移动,并对所述窗扇2施加压力,使窗扇2开合。
具体而言,所述导轨41为一表面表面还设有轨道的长杆,其设置在所述窗扇2上并与其相连,用以使所述滑块42在其表面移动。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导轨41的材料可以为铁、碳钢、铝合金或其他种类的金属或合金,只要所述导轨41能够达到指定的工作状态即可。
具体而言,所述滑块42设置在所述导轨41上并能够在其表面移动,通过在所述导轨41上移动对所述窗扇2进行约束,以此使所述窗扇2进行开合动作,当所述连接杆5受力转动时,所述滑块42受所述连接杆5约束开始位移,并将所述窗扇2移动至指定位置。可以理解的是,所述滑块42的形状可以为矩形、梯形、三角形或其他形状,只要满足所述滑块42能够在所述导轨41上移动即可。
具体而言,所述旋转件43设置在所述滑块42上并能够进行水平旋转,且所述旋转件43与所述连接杆5一端连接,当所述连接杆5转动时,所述旋转件43会随之转动,以此保证所述滑块42与所述导轨41能够稳定连接。可以理解的是,所述旋转件43与所述连接杆5的的连接方式可以为键连接、焊接、一体连接或者其他种类的连接方式,只要满足所述转动件43能够随着所述连接杆5的转动而旋转即可。
请继续参阅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连接杆5设置在所述驱动单元3和从动单元4之间且其两端分别与所述蜗轮33和旋转件43相连,用以将所述蜗轮43中的动力传输至所述旋转件43中,并以此带动所述滑块42位移,使所述窗扇2开合。可以理解的是,所述连接杆5的材料可以为铁、碳钢、铝合金或其他种类的金属或合金,只要满足所述连接杆5能够达到指定强度即可;当然,所述连接杆5与所述蜗轮33的连接方式可以为键连接、焊接、一体连接或其他种类的连接方式,只要满足所述连接杆5在所述蜗轮33旋转时能够随之转动即可。
至此,已经结合附图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显然不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相关技术特征做出等同的更改或替换,这些更改或替换之后的技术方案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内置式电动门窗,其特征在于,通过使用蜗轮蜗杆带动长杆旋转,使窗扇打开,以完成窗扇的自动开合,包括:
驱动单元,其设置在窗框内部,用以输出动力;
从动单元,其设置在窗扇内部,用以带动窗扇旋转;
连接杆,其两端分别与所述驱动单元和从动单元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置式电动门窗,其特征在于,所述窗框和窗扇通过铰链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置式电动门窗,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单元包括:
设置在所述窗框内部,用以提供动力的电机;
与所述电机输出端相连的蜗杆;
与所述蜗杆配合的蜗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置式电动门窗,其特征在于,所述蜗轮固定在所述窗扇内部且能够进行旋转。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置式电动门窗,其特征在于,所述从动单元包括:
设置在所述窗扇底部的导轨;
设置在所述导轨上并能够在其表面进行移动的滑块。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置式电动门窗,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为一长杆,其两端分别与所述蜗轮和滑块连接,用以将电机输出的动力传递至滑块中。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内置式电动门窗,其特征在于,所述长杆与所述蜗轮固定连接,并能够随之转动。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内置式电动门窗,其特征在于,所述长杆与所述滑块活动连接并能够在连接处旋转。
CN201821238338.0U 2018-08-02 2018-08-02 内置式电动门窗 Active CN20896616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238338.0U CN208966169U (zh) 2018-08-02 2018-08-02 内置式电动门窗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238338.0U CN208966169U (zh) 2018-08-02 2018-08-02 内置式电动门窗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966169U true CN208966169U (zh) 2019-06-11

Family

ID=667494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238338.0U Active CN208966169U (zh) 2018-08-02 2018-08-02 内置式电动门窗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96616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21232642A1 (zh) 一种双刀传动机构以及带有该双刀传动机构的电动剪刀
CN208966169U (zh) 内置式电动门窗
CN106312525A (zh) 一种多工位旋转工作台分度装置
CN207660434U (zh) 一种舱门启闭装置及具有该启闭装置的舱门
CN207092811U (zh) 一种智能窗户
CN212924051U (zh) 一种电动开门机及电动平开门
CN108443554A (zh) 一种阀门操作机械手
CN205677430U (zh) 一种电动内摆门驱动机构
CN202814684U (zh) 家私门轴铰锁开关动作寿命检测设备
CN207526300U (zh) 正反丝杆电动开窗器
CN109098589A (zh) 智能门窗离合驱动装置
CN208123573U (zh) 一种阀门操作机械手
CN201460617U (zh) 可180度旋转平开窗支撑架及180度旋转移动式平开节能窗
CN2625522Y (zh) 自动启闭平开型窗/门的涡杆涡轮传动装置
CN104863461A (zh) 一种无死点双扇智能门
CN211058564U (zh) 一种开窗电机机构
CN110039598A (zh) 一种齿条驱动式大开口型电动剪刀
CN208106178U (zh) 电动开窗器
CN207598093U (zh) 自动门窗机驱动装置、自动门窗机及门窗
CN201831629U (zh) 手动或电动滑式数控装置
CN201460553U (zh) 自动关门装置
CN205418676U (zh) 一种混凝土吊罐的弧门开关结构
CN216768373U (zh) 一种风门的调节装置
CN219597045U (zh) 一种用于涂胶的工业机器人
CN2331263Y (zh) 整体式遥控电动窗帘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