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949658U - 一种单轨交通固结式双轨道梁 - Google Patents

一种单轨交通固结式双轨道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949658U
CN208949658U CN201820229564.6U CN201820229564U CN208949658U CN 208949658 U CN208949658 U CN 208949658U CN 201820229564 U CN201820229564 U CN 201820229564U CN 208949658 U CN208949658 U CN 20894965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eb
bottom plate
orbit beam
orbit
s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229564.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尔玉
王铮
宋鹏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Jiaotong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Jiaotong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Jiaotong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Beijing Jiaotong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820229564.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94965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94965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94965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ridges Or Land Bridges (AREA)

Abstract

本专利公开了一种单轨交通固结式双轨道梁,属于单轨交通领域。本专利通过提供一种由两个腹板和一个底板组合而成,底板位于两个腹板最下端处的双轨道梁,起到增加轨道梁整体的刚度的作用,同时有横向底板连接的双轨道梁可以避免在地震发生时单一轨道梁易于落梁的问题,大大提高了轨道梁桥结构的抗震能力。

Description

一种单轨交通固结式双轨道梁
技术领域
本专利涉及一种单轨交通固结式双轨道梁,应用于单轨交通领域。
背景技术
单轨交通是车辆跨骑于轨道梁上,轨道梁既是车辆行驶时的承载结构又是导向结构。如本文所用,术语“双轨道梁”是指一个独立梁体上具有两个单轨轨道梁。术语“一梁一轨”是指一个独立梁体上只有一个单轨轨道梁,这是传统的轨道梁。
常规的轨道梁多采用一梁一轨的形式,轨道梁单独架设在桥墩之上,左右相邻两轨道梁之间无横向联系。如专利号CN205576650U公开的一种轨道梁,单独的轨道梁通过支座简支于桥墩上,这种结构的整体刚度不足,使得单轨列车在其上运行时容易产生晃动,这将影响列车的行驶速度,以及行驶的舒适性,并且会加大列车轮胎的损耗等。而且这种传统的轨道梁结构还会易于倾覆,地震时可能发生落梁等问题。
中国专利申请号CN205688287U公开了一种U型轨道梁,将两个腹板底部使用底板连接形成整体结构,U型轨道梁简支于桥墩上。当U型轨道梁简支于桥墩上时,其受到的外部弯矩只由U型轨道梁承担。这种简支的轨道梁虽然增加了单轨轨道梁之间的刚度,但在结构受力方面这并不是最优的技术方案。如图37所示,U型轨道梁左侧腹板线刚度为i11,右侧腹板线刚度为i21,底板线刚度为i31,U型轨道梁受到的外部荷载弯矩为M1,则根据力矩分配法,U型轨道梁左侧腹板受到的弯矩M11为:U型轨道梁右侧腹板受到的弯矩M21为:U型轨道梁底板板受到的弯矩M31为:
针对上述问题,结合传统的单轨交通一梁一轨形式的轨道梁刚度较小、抗倾覆性差、地震时易于发生落梁等问题的实际情况,发明人经过分析,根据现有理论和实际经验,从轨道梁受力力学原理出发,进行研究、开发,最终提出本专利申请。
实用新型内容
本专利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由两个腹板和一个底板组合而成,底板位于两个腹板最下端处的双轨道梁,起到增加轨道梁整体的刚度的作用,同时有横向底板连接的双轨道梁可以避免在地震发生时单一轨道梁易于落梁的问题,大大提高了轨道梁桥结构的抗震能力。
本专利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单轨交通固结式双轨道梁,其特征在于:单轨交通固结式双轨道梁由两个腹板和一个底板组合而成,底板位于两个腹板最下端处。
所述的一种跨座式单轨交通固结式双轨道梁,其特征在于:双轨道梁的腹板为等高度腹板;或双轨道梁的腹板为变高度腹板。
所述的一种单轨交通固结式双轨道梁,其特征在于:双轨道梁的线形为直线线形;或双轨道梁的线形为曲线线形。
所述的一种单轨交通固结式双轨道梁,其特征在于:双轨道梁的底板在直线段是等宽度的;双轨道梁的底板在圆曲线段是等宽度的;双轨道梁的底板在缓和曲线段是变宽度的。
所述的一种单轨交通固结式双轨道梁,其特征在于:双轨道梁的底板是实心截面;或双轨道梁的底板是空心截面。
所述的一种单轨交通固结式双轨道梁,其特征在于:双轨道梁的底板是开孔底板;或双轨道梁的底板是整体底板。
所述的一种单轨交通固结式双轨道梁,其特征在于:双轨道梁的腹板是实心截面;或双轨道梁的腹板是空心截面。
所述的一种单轨交通固结式双轨道梁,其特征在于:双轨道梁的腹板是矩形截面;或双轨道梁的腹板是垭口型截面。
所述的一种单轨交通固结式双轨道梁,其特征在于:双轨道梁固结于桥墩的盖梁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的有益效果是:
本专利通过使用一种两个腹板之间连接一个底板的双轨道梁结构,与传统的一梁一轨形式的轨道梁仅通过支座简支于桥墩上相比,使得两个单独的单轨梁之间有了横向联系,避免了在地震时单一的轨道梁容易发生落梁的问题,底板的加入使得即使一个轨道梁有了落梁的趋势,底板和另一个轨道梁可以约束这种落梁趋势,大大提高了轨道梁桥结构的抗震能力;墩梁固结体系的使用,使得双轨道梁与桥墩作为一个整体共同承担外荷载弯矩,提高了整体结构的抗弯承载力。
附图说明
图1直线段等高度实心矩形截面固结式双轨道梁立体图
图2直线段等高度实心矩形截面固结式双轨道梁侧视图
图3直线段等高度实心矩形截面固结式双轨道梁正视图
图4直线段等高度实心矩形截面固结式双轨道梁俯视图
图5直线段变高度实心矩形截面固结式双轨道梁立体图
图6直线段变高度实心矩形截面固结式双轨道梁侧视图
图7直线段变高度实心矩形截面固结式双轨道梁正视图
图8直线段变高度实心矩形截面固结式双轨道梁俯视图
图9圆曲线段等高度实心矩形截面固结式双轨道梁立体图
图10圆曲线段等高度实心矩形截面固结式双轨道梁侧视图
图11圆曲线段等高度实心矩形截面固结式双轨道梁正视图
图12圆曲线段等高度实心矩形截面固结式双轨道梁俯视图
图13圆曲线段变高度实心矩形截面固结式双轨道梁立体图
图14圆曲线段变高度实心矩形截面固结式双轨道梁侧视图
图15圆曲线段变高度实心矩形截面固结式双轨道梁正视图
图16圆曲线段变高度实心矩形截面固结式双轨道梁俯视图
图17缓和曲线段变高度实心矩形截面固结式双轨道梁立体图
图18缓和曲线段变高度实心矩形截面固结式双轨道梁正视图
图19缓和曲线段变高度实心矩形截面固结式双轨道梁俯视图
图20缓和曲线段等高度实心矩形截面固结式双轨道梁立体图
图21缓和曲线段等高度实心矩形截面固结式双轨道梁正视图
图22缓和曲线段等高度实心矩形截面固结式双轨道梁俯视图
图23缓和曲线段变高度空心矩形截面固结式双轨道梁立体图
图24缓和曲线段变高度空心矩形截面固结式双轨道梁正视图
图25缓和曲线段变高度空心矩形截面固结式双轨道梁俯视图
图26缓和曲线段等高度空心矩形截面固结式双轨道梁立体图
图27缓和曲线段等高度空心矩形截面固结式双轨道梁正视图
图28缓和曲线段等高度空心矩形截面固结式双轨道梁俯视图
图29直线段变高度空心垭口截面固结式双轨道梁立体图
图30直线段变高度空心垭口截面固结式双轨道梁侧视图
图31直线段变高度空心垭口截面固结式双轨道梁正视图
图32直线段变高度空心垭口截面固结式双轨道梁俯视图
图33直线段变高度实心矩形截面底板开孔固结式双轨道梁立体图
图34直线段变高度实心矩形截面底板开孔固结式双轨道梁侧体图
图35直线段变高度实心矩形截面底板开孔固结式双轨道梁正体图
图36直线段变高度实心矩形截面底板开孔固结式双轨道梁俯体图
图37 U型轨道梁受力原理分析图
图38单轨交通固结式双轨道梁受力原理分析图
本领域技术人员结合以下实施例不难理解图中编号所示的特征,因此不再赘述。
具体实施方式
本专利作用原理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38对一种单轨交通固结式双轨道梁的作用原理作进一步说明,在此之前应当指出,通过附图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作为示范进行原理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结合图38对基于本专利的所述双轨道梁的作用原理进行示范说明。如图38 所示,双轨道梁左侧腹板线刚度为i12,右侧腹板线刚度为i22,底板线刚度为i32,桥墩部分的线刚度为i42,双轨道梁受到的外部荷载弯矩为M2,则根据力矩分配法,双轨道梁左侧腹板受到的弯矩M12为:双轨道梁右侧腹板受到的弯矩M22为:双轨道梁底板板受到的弯矩M32为:桥墩受到的弯矩M42为:
显然可以看出,当双轨道梁各腹板和底板以及桥墩各部分不变时,双轨道梁各部分受到的弯矩明显小于U型轨道梁相同部分受到的弯矩,即:M12<M11,M22<M21,M32<M31,M42<M41,固结于桥墩的盖梁上可以大大减少轨道梁腹板与底板受到的外荷载弯矩,桥墩可以分担轨道梁受到的外荷载弯矩。
上述实施例在详细阐述了一种单轨交通固结式双轨道梁的具体实施方式,以及其对应的作用原理与功能。应当指明的是,此作用原理对于底板和腹板不同形式与尺寸的双轨道梁也同样适用,以上作用原理在后面的实施例中就不再赘述。
实施例1
结合图1~图4对基于本专利的一个直线段等高度实心矩形截面固结式双轨道梁进行示范说明。所述的双轨道梁包括腹板1a-L、腹板1a-R、底板2a、盖梁 3a、桥墩4a、湿接缝5a。由腹板1a-L、腹板1a-R和底板2a组成的双轨道梁结构固结于盖梁3a上。
该段双轨道梁位于直线段上,线形为直线,腹板为等高度截面,底板为等宽度结构,底板和腹板均为实心截面,腹板为矩形截面,底板位于两个腹板最下端处。
腹板1a-L和腹板1a-R为主要受力结构,单轨车辆在其上运行,底板2a将腹板1a-L和腹板1a-R连接起来,底板2a主要起到横向联系功能和承载弯矩、增加结构抗弯刚度的功能,双轨道梁固结于盖梁3a上。
底板的使用增加了双轨道梁整体的抗弯刚度,使得两个单独的单轨梁之间有了横向联系,避免了在地震时单一的轨道梁容易发生落梁的问题,底板的加入使得即使一个轨道梁有了落梁的趋势,底板和另一个轨道梁可以约束这种落梁趋势,大大提高了轨道梁桥结构的抗震能力。
实施例2
结合图5~图8对基于本专利的一个直线段变高度实心矩形截面固结式双轨道梁进行示范说明。所述的双轨道梁包括腹板1b-R、腹板1b-L、底板2b、盖梁 3b、桥墩4b、湿接缝5b。由腹板1b-R、腹板1b-L和底板2b组成的双轨道梁结构结于盖梁3b上。
该段双轨道梁位于直线段上,线形为直线,腹板为变高度截面,底板为等宽度结构,底板和腹板均为实心截面,腹板为矩形截面,底板位于两个腹板最下端处。
腹板1b-R和腹板1b-L为主要受力结构,单轨车辆在其上运行,底板2b将腹板1b-R和腹板1b-L连接起来,底板2b主要起到横向联系功能和承载弯矩、增加结构抗弯刚度的功能,双轨道梁固结于盖梁3b上。
底板的使用增加了双轨道梁整体的抗弯刚度,使得两个单独的单轨梁之间有了横向联系,避免了在地震时单一的轨道梁容易发生落梁的问题,底板的加入使得即使一个轨道梁有了落梁的趋势,底板和另一个轨道梁可以约束这种落梁趋势,大大提高了轨道梁桥结构的抗震能力。
实施例3
结合图9~图12对基于本专利的一个圆曲线段等高度实心矩形截面固结式双轨道梁进行示范说明。所述的双轨道梁包括腹板1c-L、腹板1c-R、底板2c、盖梁3c、桥墩4c、湿接缝5c。由腹板1c-L、腹板1c-R和底板2c组成的双轨道梁结构固结于盖梁3c上。
该段双轨道梁位于曲线段上,线形为圆曲线,腹板为等高度截面,底板为等宽度结构,底板和腹板均为实心截面,腹板为矩形截面,底板位于两个腹板最下端处。
腹板1c-L和腹板1c-R为主要受力结构,单轨车辆在其上运行,底板2c将腹板1c-L和腹板1c-R连接起来,底板2c主要起到横向联系功能和承载弯矩、增加结构抗弯刚度的功能,双轨道梁固结于盖梁3c上。
底板的使用增加了双轨道梁整体的抗弯刚度,使得两个单独的单轨梁之间有了横向联系,避免了在地震时单一的轨道梁容易发生落梁的问题,底板的加入使得即使一个轨道梁有了落梁的趋势,底板和另一个轨道梁可以约束这种落梁趋势,大大提高了轨道梁桥结构的抗震能力。
实施例4
结合图13~图16对基于本专利的一个圆曲线段变高度实心矩形截面固结式双轨道梁进行示范说明。所述的双轨道梁包括腹板1d-L、腹板1d-R、底板2d、盖梁3d、桥墩4d、湿接缝5d。由腹板1d-L、腹板1d-R和底板2d组成的双轨道梁结构固结于盖梁3d上。
该段双轨道梁位于曲线段上,线形为圆曲线,腹板为变高度截面,底板为等宽度结构,底板和腹板均为实心截面,腹板为矩形截面,底板位于两个腹板最下端处。
腹板1d-L和腹板1d-R为主要受力结构,单轨车辆在其上运行,底板2d将腹板1d-L和腹板1d-R连接起来,底板2d主要起到横向联系功能和承载弯矩、增加结构抗弯刚度的功能,双轨道梁固结盖梁3d上。
底板的使用增加了双轨道梁整体的抗弯刚度,使得两个单独的单轨梁之间有了横向联系,避免了在地震时单一的轨道梁容易发生落梁的问题,底板的加入使得即使一个轨道梁有了落梁的趋势,底板和另一个轨道梁可以约束这种落梁趋势,大大提高了轨道梁桥结构的抗震能力。
实施例5
结合图17~图19对基于本专利的一个缓和曲线段变高度实心矩形截面固结式双轨道梁进行示范说明。所述的双轨道梁包括腹板1e-L、腹板1e-R、底板2e、盖梁3e、桥墩4e、湿接缝5e。由腹板1e-L、腹板1e-R和底板2e组成的双轨道梁结构固结于盖梁3e上。
该段双轨道梁位于直线段与圆曲线段交接的缓和曲线段上,线形为缓和曲线,腹板为变高度截面,底板为变宽度结构,底板和腹板均为实心截面,腹板为矩形截面,底板位于两个腹板最下端处。
腹板1e-L和腹板1e-R为主要受力结构,单轨车辆在其上运行,底板2e将腹板1e-L和腹板1e-R连接起来,底板2e主要起到横向联系功能和承载弯矩、增加结构抗弯刚度的功能,双轨道梁固结于盖梁3e上。
底板的使用增加了双轨道梁整体的抗弯刚度,使得两个单独的单轨梁之间有了横向联系,避免了在地震时单一的轨道梁容易发生落梁的问题,底板的加入使得即使一个轨道梁有了落梁的趋势,底板和另一个轨道梁可以约束这种落梁趋势,大大提高了轨道梁桥结构的抗震能力。
实施例6
结合图20~图22对基于本专利的一个缓和曲线段等高度实心矩形截面固结式双轨道梁进行示范说明。所述的双轨道梁包括腹板1f-L、腹板1f-R、底板2f、盖梁3f、桥墩4f、湿接缝5f。由腹板1f-L、腹板1f-R和底板2f组成的双轨道梁结构固结于盖梁3f上。
该段双轨道梁位于直线段与圆曲线段交接的缓和曲线段上,线形为缓和曲线,腹板为等高度截面,底板为变宽度结构,底板和腹板均为实心截面,腹板为矩形截面,底板位于两个腹板最下端处。
腹板1f-L和腹板1f-R为主要受力结构,单轨车辆在其上运行,底板2f将腹板1f-L和腹板1f-R连接起来,底板2f主要起到横向联系功能和承载弯矩、增加结构抗弯刚度的功能,双轨道梁固结于盖梁3f上。
底板的使用增加了双轨道梁整体的抗弯刚度,使得两个单独的单轨梁之间有了横向联系,避免了在地震时单一的轨道梁容易发生落梁的问题,底板的加入使得即使一个轨道梁有了落梁的趋势,底板和另一个轨道梁可以约束这种落梁趋势,大大提高了轨道梁桥结构的抗震能力。
实施例7
结合图23~图25对基于本专利的一个缓和曲线段变高度空心矩形截面固结式双轨道梁进行示范说明。所述的双轨道梁包括腹板1g-L、腹板1g-R、底板2g、盖梁3g、桥墩4g、湿接缝5g。由腹板1g-L、腹板1g-R和底板2g组成的双轨道梁结构固结于盖梁3g上。
该段双轨道梁位于直线段与圆曲线段交接的缓和曲线段上,线形为缓和曲线,腹板为变高度截面,底板为变宽度结构,底板和腹板均为空心截面,腹板为矩形截面,底板位于两个腹板最下端处。
腹板1g-L和腹板1g-R为主要受力结构,单轨车辆在其上运行,底板2g将腹板1g-L和腹板1g-R连接起来,底板2g主要起到横向联系功能和承载弯矩、增加结构抗弯刚度的功能,双轨道梁固结于盖梁3g上。
底板的使用增加了双轨道梁整体的抗弯刚度,使得两个单独的单轨梁之间有了横向联系,避免了在地震时单一的轨道梁容易发生落梁的问题,底板的加入使得即使一个轨道梁有了落梁的趋势,底板和另一个轨道梁可以约束这种落梁趋势,大大提高了轨道梁桥结构的抗震能力。
实施例8
结合图26~图28对基于本专利的一个缓和曲线段等高度空心矩形截面固结式双轨道梁进行示范说明。所述的双轨道梁包括腹板1h-L、腹板1h-R、底板2h、盖梁3h、桥墩4h、湿接缝5h。由腹板1h-L、腹板1h-R和底板2h组成的双轨道梁结构固结于盖梁3h上。
该段双轨道梁位于直线段与圆曲线段交接的缓和曲线段上,线形为缓和曲线,腹板为等高度截面,底板为变宽度结构,底板和腹板均为空心截面,腹板为矩形截面,底板位于两个腹板最下端处。
腹板1h-L和腹板1h-R为主要受力结构,单轨车辆在其上运行,底板2h将腹板1h-L和腹板1h-R连接起来,底板2h主要起到横向联系功能和承载弯矩、增加结构抗弯刚度的功能,双轨道梁固结于盖梁3h上。
底板的使用增加了双轨道梁整体的抗弯刚度,使得两个单独的单轨梁之间有了横向联系,避免了在地震时单一的轨道梁容易发生落梁的问题,底板的加入使得即使一个轨道梁有了落梁的趋势,底板和另一个轨道梁可以约束这种落梁趋势,大大提高了轨道梁桥结构的抗震能力。
实施例9
结合图29~图32对基于本专利的一个直线段变高度空心垭口截面固结式双轨道梁进行示范说明。所述的双轨道梁包括腹板1i-R、腹板1i-L、底板2i、盖梁3i、桥墩4i、湿接缝5i。由腹板1i-R、腹板1i-L和底板2i组成的双轨道梁结构固结于盖梁3i上,底板位于两个腹板最下端处。
该段双轨道梁位于直线段上,线形为直线,腹板为变高度截面,底板为等宽度结构,底板和腹板均为空心截面,腹板为垭口型截面。
腹板1i-R和腹板1i-L为主要受力结构,单轨车辆在其上运行,底板2i将腹板1i-R和腹板1i-L连接起来,底板2i主要起到横向联系功能和承载弯矩、增加结构抗弯刚度的功能,双轨道梁固结于盖梁3i上。
底板的使用增加了双轨道梁整体的抗弯刚度,使得两个单独的单轨梁之间有了横向联系,避免了在地震时单一的轨道梁容易发生落梁的问题,底板的加入使得即使一个轨道梁有了落梁的趋势,底板和另一个轨道梁可以约束这种落梁趋势,大大提高了轨道梁桥结构的抗震能力。
实施例10
结合图33~图36对基于本专利的一个直线段变高度实心矩形截面底板开孔固结式双轨道梁进行示范说明。所述的双轨道梁包括腹板1j-R、腹板1j-L、开孔底板2j、盖梁3j、桥墩4j、湿接缝5j。由腹板1j-R、腹板1j-L和开孔底板2j 组成的双轨道梁结构结于盖梁3j上,底板位于两个腹板最下端处。。
该段双轨道梁位于直线段上,线形为直线,腹板为变高度截面,底板为等宽度结构,底板和腹板均为实心截面,腹板为矩形截面。
腹板1j-R和腹板1j-L为主要受力结构,单轨车辆在其上运行,开孔底板2j 将腹板1j-R和腹板1j-L连接起来,开孔底板2j主要起到横向联系功能和承载弯矩、增加结构抗弯刚度的功能,双轨道梁固结于盖梁3j上。
底板的使用增加了双轨道梁整体的抗弯刚度,使得两个单独的单轨梁之间有了横向联系,避免了在地震时单一的轨道梁容易发生落梁的问题,底板的加入使得即使一个轨道梁有了落梁的趋势,底板和另一个轨道梁可以约束这种落梁趋势,大大提高了轨道梁桥结构的抗震能力。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法,对本专利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说明。所应强调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能用于限制本专利的范围。凡在本专利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或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专利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单轨交通固结式双轨道梁,其特征在于:单轨交通固结式双轨道梁由两个腹板和一个底板组合而成,底板位于两个腹板最下端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单轨交通固结式双轨道梁,其特征在于:双轨道梁的腹板为等高度腹板;或双轨道梁的腹板为变高度腹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单轨交通固结式双轨道梁,其特征在于:双轨道梁的线形为直线线形;或双轨道梁的线形为曲线线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单轨交通固结式双轨道梁,其特征在于:双轨道梁的底板在直线段是等宽度的;双轨道梁的底板在圆曲线段是等宽度的;双轨道梁的底板在缓和曲线段是变宽度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单轨交通固结式双轨道梁,其特征在于:双轨道梁的底板是实心截面;或双轨道梁的底板是空心截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单轨交通固结式双轨道梁,其特征在于:双轨道梁的底板是开孔底板;或双轨道梁的底板是整体底板。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单轨交通固结式双轨道梁,其特征在于:双轨道梁的腹板是实心截面;或双轨道梁的腹板是空心截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单轨交通固结式双轨道梁,其特征在于:双轨道梁的腹板是矩形截面;或双轨道梁的腹板是垭口型截面。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单轨交通固结式双轨道梁,其特征在于:双轨道梁固结于桥墩的盖梁上。
CN201820229564.6U 2018-02-09 2018-02-09 一种单轨交通固结式双轨道梁 Active CN20894965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229564.6U CN208949658U (zh) 2018-02-09 2018-02-09 一种单轨交通固结式双轨道梁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229564.6U CN208949658U (zh) 2018-02-09 2018-02-09 一种单轨交通固结式双轨道梁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949658U true CN208949658U (zh) 2019-06-07

Family

ID=667293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229564.6U Active CN208949658U (zh) 2018-02-09 2018-02-09 一种单轨交通固结式双轨道梁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94965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853827A (zh) * 2021-01-14 2021-05-28 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连续刚构轨道梁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853827A (zh) * 2021-01-14 2021-05-28 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连续刚构轨道梁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DE102006012423B3 (de) Magnetschwebebahnsystem mit Aufhängeschiene und Permanentmagneten
CN100436718C (zh) 漂浮型斜拉桥主梁纵向振动反应的混合控制系统
CN103556566B (zh) 大跨度铁路斜拉桥主梁结构
CN208472484U (zh) 一种减振型磁浮系统轨道伸缩调节结构
CN107600080A (zh) 一种跨座式单轨列车及其单牵引杆式转向架
CN108725495A (zh) 一种轻轨车辆转向架
CN107554547A (zh) 一种跨座式单轨列车及其门架式转向架
CN203639802U (zh) 大跨度铁路斜拉桥主梁结构
CN102359036B (zh) 一种滑槽安装式悬浮钢轨减振扣件
CN201671050U (zh) 城际铁路下承式系杆刚架拱桥
CN208949658U (zh) 一种单轨交通固结式双轨道梁
CN208309308U (zh) 一种中低速磁浮交通系统曲线段承轨梁
CN207919259U (zh) 一种跨座式单轨交通固结式双轨道梁
CN207659804U (zh) 一种高过岔速度柔性单轨道岔
CN208151773U (zh) 一种跨座式单轨交通铰接式双轨道梁
CN109235167A (zh) 一种梁-轨一体化中低速磁浮轨道梁
CN106948260B (zh) 跨座式单轨交通轨道梁承拉支座
CN207274706U (zh) 一种跨座式单轨列车及其门架式转向架
CN202730569U (zh) 一种简支梁轨排铺设车
CN108203901A (zh) 一种跨座式单轨交通固结式双轨道梁
CN107738659A (zh) 一种高舒适空轨车辆转向架
CN201933368U (zh) 用于单轨悬挂轨道的型材轨道
CN109930437B (zh) 一种跨座式单轨区间道岔梁接车站的过渡系统
CN208151774U (zh) 一种带肋板的跨座式单轨交通预制轨道梁
CN205839483U (zh) 曲线轨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