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翅片蒸发器蛇形管的压扁及扭管一体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翅片蒸发器蛇形管的压扁及扭管一体机。
背景技术
冰箱翅片蒸发器主要包括:若干依次排列的散热翅片及穿装入散热翅片内的蛇形管,蛇形管用于冷媒的通过,蛇形管一般采用铝或铜管材制造而成。
蛇形管在插装到散热翅片之前,需要作以下处理:
1、初始状态下,蛇形管的管径要大于散热翅片的孔径,为了能够保证蛇形管能够顺利地穿入散热翅片,需要对蛇形管单边的U管(一侧的U形转角段)进行压扁处理,使压扁位置尺寸小于散热翅片孔的尺寸,蛇形管能够顺利穿入散热翅片中,压扁处理并不是完全压扁蛇形管单边的U管,只是对U管的上面和下面进行一定程度的压缩,不影响冷媒的通过;
2、蛇形管进行30度扭斜(扭管)处理,使蛇形管能够与散热翅片上的孔位70对齐,如图15所示,散热翅片上的孔位70呈倾斜状设置;
3、蛇形管进行180度叠管处理,如图15所示,散热翅片上的孔位70整体呈双层排列的结构,蛇形管经过180度叠管处理后同样呈双层排列的结构。
现有技术中,对蛇形管进行扭斜处理的扭管机操作麻烦,扭管处理效率低下,蛇形管的初始定位麻烦,蛇形管的U管定位不稳定,扭管过程中蛇形管容易发生脱离;扭斜处理和压扁处理分别需要在两台设备上完成,由两名作业人员完成操作,由于是两道工序、两台设备、两名作业人员作业,因此,占用车间场地较大、电力消耗大、人工费用高、生产效率低、产品一致性差,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因此,需要进一步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翅片蒸发器蛇形管的压扁及扭管一体机,其对蛇形管的扭管处理操作简单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翅片蒸发器蛇形管的压扁及扭管一体机,包括机台、用于定位蛇形管左侧的扭管模总成组件、用于定位蛇形管右侧的扭压管模总成组件及用于驱动扭管模总成组件和扭压管模总成组件相互靠近和相互远离的第一驱动装置;
所述扭管模总成组件、扭压管模总成组件及第一驱动装置均设置在机台上;
所述扭管模总成组件和扭压管模总成组件相对设置;
所述扭管模总成组件包括第一固定板及设置在第一固定板上的若干第一定位套,若干第一定位套沿第一固定板的长度方向等距水平排列;
所述扭压管模总成组件包括第二固定板、设置在第二固定板上的若干第二定位套及用于驱动第二定位套转动的第二扭管驱动装置,若干第二定位套沿第二固定板的长度方向等距水平排列;
所述第一定位套内侧端面上设有用于蛇形管左侧U形转角段伸入的第一定位槽;
所述第二定位套内侧端面上设有用于蛇形管右侧U形转角段伸入的第二定位槽。
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包括分别布设在机台表面左右两边的两第一导轨、移动式设置在第一导轨上的第一平板及第二平板;
所述第一固定板设置在第一平板上,第二固定板设置在第二平板上。
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包括设置在机台表面并位于两第一导轨之间的丝杆驱动组件,第二平板底面通过传动座与丝杆驱动组件传动连接,丝杆驱动组件驱动扭压管模总成组件沿第一导轨的长度方向前后移动;
和/或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包括设置在机台表面下方的驱动油缸组件,第一平板底部设有连接杆,连接杆向下穿过机台表面并与驱动油缸组件传动连接,驱动油缸组件驱动扭管模总成组件沿第一导轨的长度方向前后移动。
所述第一平板上设有第一升降气缸,第一升降气缸的传动杆上设有第一升降托管架,第一升降气缸和第一升降托管架位于第一定位套前方,第一升降托管架上沿其长度方向等距设置有若干第一隔板,两相邻第一隔板之间构成第一定位区间,第一定位区间与对应的第一定位槽相对设置;
所述第一平板上设有第三升降气缸,第三升降气缸的传动杆上设有退脱管架,第三升降气缸位于第一升降气缸和第一固定板之间,退脱管架上沿其长度方向等距设有若干柱杆,柱杆沿其轴向竖直设置,退脱管架和柱杆位于第一升降托管架和第一定位套之间,柱杆位于对应的第一定位槽中心的前方;
所述第一固定板前面的左右两边分别设有第二导轨,退脱管架后面的左右两边分别通过滑块传动设置在第二导轨上;
所述第二平板上设有第二升降气缸,第二升降气缸的传动杆上设有第二升降托管架,第二升降气缸和第二升降托管架位于第二定位套前方,第二升降托管架上沿其长度方向等距设置有若干第二隔板,两相邻第二隔板之间构成第二定位区间,第二定位区间与对应的第二定位槽相对设置;
所述第二固定板上设有辅助压管组件,辅助压管组件包括两个圆弧状转动臂、两个压管气缸及压管;
所述两个转动臂分别设置在第二固定板的左右两侧面上,压管两端分别连接在两个转动臂的上端,压管位于第二固定板前方,压管气缸底部连接有铰接座,铰接座设置在第二平板上,压管气缸的杆部与对应的转动臂的中部铰接;
所述第二隔板上设有用于压管进入和承托压管的限位缺口;
所述压管气缸用于驱动转动臂转动并使压管向下压入限位缺口或者向上脱离限位缺口。
所述第二定位套外侧端面上同轴设有第二转轴,第二转轴上套装有第二转轴套,第二转轴后端穿出第二转轴套,第二转轴后端连接有第二连接臂;
所述第二转轴和第二转轴套向后穿出第二固定板,第二连接臂位于第二固定板后方;
所述第二扭管驱动装置包括设置在第二平板上并位于第二固定板长度方向一侧的第二固定座、设置在第二固定座上且沿竖直方向排布的第二竖向导轨、移动式设置在第二竖向导轨上的第二竖向调整板、设置在第二竖向调整板上的第二扭压油缸组件及与第二扭压油缸组件传动杆传动连接的第二传动板;
所述第二连接臂的下端均连接在第二传动板上,第二传动板位于第二固定板后方;
所述第二扭压油缸组件驱动第二传动板沿第二固定板长度方向前后移动从而带动第二连接臂的摆动,并实现第二定位套的转动。
所述第一定位套外侧端面上同轴设有第一转轴,第一转轴上套装有第一转轴套,第一转轴后端穿出第一转轴套,第一转轴后端连接有第一连接臂;
所述第一转轴和第一转轴套向后穿出第一固定板,第一连接臂位于第一固定板后方;
所述扭管模总成组件连接有第一扭管驱动装置;
所述第一扭管驱动装置包括设置在第一平板上并位于第一固定板长度方向一侧的第一固定座、设置在第一固定座上且沿竖直方向排布的第一竖向导轨、移动式设置在第一竖向导轨上的第一竖向调整板、设置在第一竖向调整板上的第一扭压油缸组件及与第一扭压油缸组件传动杆传动连接的第一传动板,第一固定座和第二固定座分别位于机台的左右两侧;
所述第一连接臂的下端均连接在第一传动板上,第一传动板位于第一固定板后方;
所述第一扭压油缸组件驱动第一传动板沿第一固定板长度方向前后移动从而带动第一连接臂的摆动,并实现第一定位套的转动。
所述第二定位套侧面的相对两侧分别设有与第二定位槽连通的上凹槽和下凹槽,上凹槽内设有用于压扁相应U形转角段上面的上压块,下凹槽内设有用于压扁相应U形转角段下面的下压块,第二定位套上设有用于驱动上压块和下压块压入第二定位槽内的压扁驱动组件;
所述上压块和下压块的前后两端均设有耳部,上凹槽和下凹槽的前后两端对应耳部均设有限位槽,限位槽的深度均小于上凹槽和下凹槽的深度且不贯通至第二定位槽,耳部嵌入对应的限位槽内,耳部和对应的限位槽之间设有分别与两者抵靠接触的弹簧。
所述压扁驱动组件包括上压轮及下压轮;
所述每一第二定位套的上压块上方均设有一上压轮,每一第二定位套的下压块下方均设有一下压轮;
所述上压块上表面和下压块下表面均为弧形面,弧形面包括位于中心的凸出部及由凸出部向左右两侧分别延伸的左倾斜部及右倾斜部;
所述上压轮和下压轮与对应的弧形面传动连接;
未进行扭管的状态时,上压块的凸出部朝向上方,下压块的凸出部朝向下方,上压轮与上压块的右倾斜部传动接触,下压轮与下压块的左倾斜部传动接触;
扭管状态时,第二定位套正向转动,上压块的右倾斜部、凸出部及左倾斜部依次与上压轮传动接触,上压块的凸出部最顶端与上压轮传动接触时,上压块达到压入第二定位槽的最大位置;下压块的左倾斜部、凸出部及右倾斜部依次与下压轮传动接触,下压块的凸出部最顶端与下压轮传动接触时,下压块达到压入第二定位槽的最大位置。
所述第二固定板顶部设有第一安装板,第一安装板位于第二定位套上方,第一安装板底面对应每一上压轮均设有一上安装座,上压轮设置在对应的上安装座上;
所述第二固定板前面设有第二安装板,第二安装板位于第二定位套下方,第二安装板表面对应每一下压轮均设有一下安装座,下压轮设置在对应的下安装座上。
所述第一定位套和第二定位套均呈柱状,第一定位槽和第二定位槽均呈条状,第一定位槽和第二定位槽均包括长方体段及设置在长方体段左右两侧的半圆段。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以及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A部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图1B部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图1C部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扭压管模总成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扭压管模总成组件的分解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扭压管模总成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扭压管模总成组件的剖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扭管模总成组件的分解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局部视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局部视图。
图14为图13D部的局部放大图。
图15为散热翅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未进行压扁及扭管处理的蛇形管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参见图1-图16,本翅片蒸发器蛇形管的压扁及扭管一体机,包括机台1、用于定位蛇形管64左侧的扭管模总成组件、用于定位蛇形管64右侧的扭压管模总成组件及用于驱动扭管模总成组件和扭压管模总成组件相互靠近和相互远离的第一驱动装置;
所述扭管模总成组件、扭压管模总成组件及第一驱动装置均设置在机台1上;
所述扭管模总成组件和扭压管模总成组件相对设置;
所述扭管模总成组件包括第一固定板2及设置在第一固定板2上的若干第一定位套3,若干第一定位套3沿第一固定板2的长度方向等距水平排列;
所述扭压管模总成组件包括第二固定板4、设置在第二固定板4上的若干第二定位套5及用于驱动第二定位套5转动的第二扭管驱动装置,若干第二定位套5沿第二固定板4的长度方向等距水平排列;
如图15所示,未进行压扁及扭管处理的蛇形管整体呈平面状。
鉴于蛇形管64左侧和右侧的U形转角段65均为多个,因此,第一定位套3和第二定位套5同样为若干个;同时,为了提高压扁及扭管一体机的通用性,适配具有更多U形转角段65的蛇形管64,或者,同时加工两个以上的蛇形管64,第一定位套3和第二定位套5的数量可为更多,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均可理解。
所述第一定位套3内侧端面上设有用于蛇形管64左侧U形转角段65伸入的第一定位槽6;实现蛇形管64左侧的定位。
所述第二定位套5内侧端面上设有用于蛇形管64右侧U形转角段65伸入的第二定位槽7,实现蛇形管64右侧的定位。
第一定位槽6和第二定位槽7的结构便于蛇形管64左右两侧的定位,同时,第一定位槽6和第二定位槽7与蛇形管64的U形转角段65形状契合,保证蛇形管64定位的稳定性,有效避免其扭管过程中蛇形管64的脱离。
扭管模总成组件和扭压管模总成组件相对靠近实现蛇形管64的定位后,第二扭管驱动装置驱动第二定位套5转动,实现蛇形管64的扭管处理,使扭管处理的操作简单方便。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包括分别布设在机台1表面左右两边的两第一导轨8、移动式设置在第一导轨8上的第一平板9及第二平板10;
第一平板9及第二平板10均通过滑块设置在第一导轨8,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均可理解。
第一导轨8的端部设有挡板66,用于防止第一平板9及第二平板10的掉落;挡板66亦可不设置,只需作业人员操作过程中避免第一平板9及第二平板10超出第一导轨8的活动范围即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均可理解。
所述第一固定板2设置在第一平板9上,第二固定板4设置在第二平板10上。实现第一固定板2和第二固定板4的布局。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包括设置在机台1表面并位于两第一导轨8之间的丝杆驱动组件11,第二平板10底面通过传动座12与丝杆驱动组件11传动连接,丝杆驱动组件11驱动扭压管模总成组件沿第一导轨8的长度方向前后移动;
丝杆驱动组件11可为手轮驱动型或者电机驱动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均可理解,本实施例中,丝杆驱动组件11前端设有手轮,手轮位于机台1的前方,手轮用于驱动丝杆驱动组件11转动,从而带动第二平板10的前后移动。
通过第一驱动装置可调整扭压管模总成组件和扭管模总成组件之间的距离,从而实现蛇形管64的定位。
和/或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包括设置在机台1表面下方的驱动油缸组件13,第一平板9底部设有连接杆14,连接杆14向下穿过机台1表面并与驱动油缸组件13传动连接,驱动油缸组件13驱动扭管模总成组件沿第一导轨8的长度方向前后移动。本实施例中,第一驱动装置还包括前述的驱动油缸组件13,即扭压管模总成组件和扭管模总成组件通过不同的动力装置驱动,通过驱动油缸组件13可调整扭压管模总成组件和扭管模总成组件之间的距离,从而实现蛇形管64的定位。
更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单一规格蛇形管64加工前,根据蛇形管64的宽度尺寸调整扭压管模总成组件的前后位置,蛇形管64在定位、扭管和压扁处理的过程中,扭压管模总成组件的前后位置不变,仅是扭管模总成组件的前后位置改变。在更换另外一种规格(简称换型)的蛇形管64加工时,根据蛇形管64的宽度尺寸重新调整扭压管模总成组件的前后位置,调整完成后,扭压管模总成组件即保持不变,直至下一次蛇形管64的换型。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平板9上设有第一升降气缸15,第一升降气缸15的传动杆上设有第一升降托管架16,第一升降气缸15和第一升降托管架16位于第一定位套3前方,第一升降托管架16上沿其长度方向等距设置有若干第一隔板17,两相邻第一隔板17之间构成第一定位区间,第一定位区间与对应的第一定位槽6相对设置;实现蛇形管64左侧的定位,有效限定蛇形管64左侧的位置。
所述第一平板9上设有第三升降气缸18,第三升降气缸18的传动杆上设有退脱管架19,第三升降气缸18位于第一升降气缸15和第一固定板2之间,退脱管架19上沿其长度方向等距设有若干柱杆20,柱杆20沿其轴向竖直设置,退脱管架19和柱杆20位于第一升降托管架16和第一定位套3之间,柱杆20位于对应的第一定位槽6中心的前方;
蛇形管64的扭管处理完成后,第三升降气缸18驱动柱杆20上升,柱杆20向上穿过蛇形管64,扭管模总成组件和扭压管模总成组件相对远离,蛇形管64左侧和右侧分别脱离扭管模总成组件和扭压管模总成组件,柱杆20与相应的蛇形管64的U形转角段65内侧抵靠,柱杆20的设置保证蛇形管64右侧能够从扭压管模总成组件中拉出,同时,拉出后的蛇形管64靠近扭管模总成组件的一侧,实现加工完成后蛇形管64的定位,作业人员只需要站在扭管模总成组件的一侧,即可取出蛇形管64,便于作业人员的操作。
所述第一固定板2前面的左右两边分别设有第二导轨21,退脱管架19后面的左右两边分别通过滑块63传动设置在第二导轨21上;
退脱管架19上的柱杆20在拉出蛇形管64时,需要承受一定的横向作用力,长期使用时,会损伤第三升降气缸18,通过第二导轨21和滑块63的设置,有效地保持退脱管架19的状态,避免其因横向作用力而弯曲,延长第三升降气缸18的使用寿命,同时,第二导轨21和滑块63起到引导的作用。
所述第二平板10上设有第二升降气缸22,第二升降气缸22的传动杆上设有第二升降托管架23,第二升降气缸22和第二升降托管架23位于第二定位套5前方,第二升降托管架23上沿其长度方向等距设置有若干第二隔板24,两相邻第二隔板24之间构成第二定位区间,第二定位区间与对应的第二定位槽7相对设置;实现蛇形管64右侧的定位,有效限定蛇形管64右侧的位置。
第一定位区间和第二定位区间用于定位相应的一U形转角段65。
所述第二固定板4上设有辅助压管组件,辅助压管组件包括两个圆弧状转动臂58、两个压管气缸59及压管60;
所述两个转动臂58分别设置在第二固定板4的左右两侧面上,压管60两端分别连接在两个转动臂58的上端,压管60位于第二固定板4前方,压管气缸59底部连接有铰接座61,铰接座61设置在第二平板10上,压管气缸59的杆部与对应的转动臂58的中部铰接;
所述第二隔板24上设有用于压管60进入和承托压管60的限位缺口62;
所述压管气缸59用于驱动转动臂58转动并使压管60向下压入限位缺口62或者向上脱离限位缺口62。
压管60向下压入限位缺口62时,并不直接压在蛇形管64上,压管60用于防止在蛇形管64加工过程中蛇形管64弹起移位,避免危险情况的发生,同时保证加工过程蛇形管64的位置。
蛇形管64固定过程中,将蛇形管64两侧分别放置于第一升降托管架16、第二升降托管架23上,使蛇形管64的U形转角段65置于相应的第一定位区间和第二定位区间内,扭管模总成组件和扭压管模总成组件相对靠近,在第一定位区间和第二定位区间的导向作用下,蛇形管64的U形转角段65顺利进入到相应的第一定位槽6和第二定位槽7内;
或者,首先将蛇形管64的左侧U形转角段65伸入到第一定位槽6内,蛇形管64的右侧置于第二升降托管架23上,管模总成组件和扭压管模总成组件相对靠近,在第一定位区间和第二定位区间的导向作用下,蛇形管64的右侧U形转角段65第二定位槽7内;
或者,第一定位套3和第二定位套5两者内侧端面之间的距离小于蛇形管64左右两侧的距离,首先将蛇形管64的左侧U形转角段65伸入到第一定位槽6内,并为蛇形管64的右侧U形转角段65和第二定位套5内侧端面之间腾出空间,蛇形管64的右侧U形转角段65能够顺利伸入到第二定位槽7内,实现蛇形管64左右两侧的初步定位。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定位套5外侧端面上同轴设有第二转轴25,第二转轴25上套装有第二转轴套26,第二转轴25后端穿出第二转轴套26,第二转轴25后端连接有第二连接臂27;
所述第二转轴25和第二转轴25套向后穿出第二固定板4,第二连接臂27位于第二固定板4后方;
所述第二扭管驱动装置包括设置在第二平板10上并位于第二固定板4长度方向一侧的第二固定座28、设置在第二固定座28上且沿竖直方向排布的第二竖向导轨29、移动式设置在第二竖向导轨29上的第二竖向调整板30、设置在第二竖向调整板30上的第二扭压油缸组件31及与第二扭压油缸组件31传动杆传动连接的第二传动板32;
所述第二连接臂27的下端均连接在第二传动板32上,第二传动板32位于第二固定板4后方;
所述第二扭压油缸组件31驱动第二传动板32沿第二固定板4长度方向前后移动从而带动第二连接臂27的摆动,并实现第二定位套5的转动。
第二连接臂27的摆动的过程中,第二连接臂27下端的高度位置不断变化,通过设置第二竖向导轨29和第二竖向调整板30,使第二传动板32和第二扭压油缸组件31能够跟随第二连接臂27的摆动进行位置的调整。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定位套3外侧端面上同轴设有第一转轴33,第一转轴33上套装有第一转轴套34,第一转轴33后端穿出第一转轴套34,第一转轴33后端连接有第一连接臂35;
所述第一转轴33和第一转轴套34向后穿出第一固定板2,第一连接臂35位于第一固定板2后方;
所述扭管模总成组件连接有第一扭管驱动装置;扭管模总成组件同样可进行主动扭管,第一定位套3和第二定位套5朝相反方向转动,即可实现蛇形管64的扭管处理。而本实施例中,仅采用扭压管模总成组件进行扭管即可满足要求。
所述第一扭管驱动装置包括设置在第一平板9上并位于第一固定板2长度方向一侧的第一固定座36、设置在第一固定座36上且沿竖直方向排布的第一竖向导轨37、移动式设置在第一竖向导轨37上的第一竖向调整板38、设置在第一竖向调整板38上的第一扭压油缸组件39及与第一扭压油缸组件39传动杆传动连接的第一传动板40,第一固定座36和第二固定座28分别位于机台1的左右两侧;
所述第一连接臂35的下端均连接在第一传动板40上,第一传动板40位于第一固定板2后方;
所述第一扭压油缸组件39驱动第一传动板40沿第一固定板2长度方向前后移动从而带动第一连接臂35的摆动,并实现第一定位套3的转动。
第一连接臂35的摆动的过程中,第一连接臂35下端的高度位置不断变化,通过设置第一竖向导轨37和第一竖向调整板38,使第一传动板40和第一扭压油缸组件39能够跟随第一连接臂35的摆动进行位置的调整。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定位套5侧面的相对两侧分别设有与第二定位槽7连通的上凹槽41和下凹槽42,上凹槽41内设有用于压扁相应U形转角段65上面的上压块43,下凹槽42内设有用于压扁相应U形转角段65下面的下压块44,第二定位套5上设有用于驱动上压块43和下压块44压入第二定位槽7内的压扁驱动组件;
相当于扭管机的基础上,借助扭管机的扭管模具结构(扭管模总成组件和扭压管模总成组件)并对扭管模具进行改造,增加压扁驱动组件,依据机械凸轮原理(上压块43、下压块44和第二定位套5、压扁驱动组件)液压驱动(第二扭压油缸组件31)实现扭管、压扁同步完成产品加工。
所述上压块43和下压块44的前后两端均设有耳部45,上凹槽41和下凹槽42的前后两端对应耳部45均设有限位槽46,限位槽46的深度均小于上凹槽41和下凹槽42的深度且不贯通至第二定位槽7,耳部45嵌入对应的限位槽46内,耳部45和对应的限位槽46之间设有分别与两者抵靠接触的弹簧。
耳部45在压扁驱动组件的驱动下到达限位槽46的最内侧时,上压块43和下压块44到达压入的最大位置,当压扁驱动组件释放上压块43和下压块44时,上压块43和下压块44在弹簧的作用下复位,使后续加工的U形转角段65能够顺利进入到第二定位槽7内。
第二定位套5沿其自身的轴心方向进行转动,转动扭管处理的过程中,同时进行U形转角段65的压扁处理,即蛇形管64的扭管处理和压扁处理可同时进行并协同处理。
进一步地,所述压扁驱动组件包括上压轮47及下压轮48;
所述每一第二定位套5的上压块43上方均设有一上压轮47,每一第二定位套5的下压块44下方均设有一下压轮48;
所述上压块43上表面和下压块44下表面均为弧形面,弧形面包括位于中心的凸出部49及由凸出部49向左右两侧分别延伸的左倾斜部50及右倾斜部51;
所述上压轮47和下压轮48与对应的弧形面传动连接;
未进行扭管的状态时,上压块43的凸出部49朝向上方,下压块44的凸出部49朝向下方,上压轮47与上压块43的右倾斜部51传动接触,下压轮48与下压块44的左倾斜部50传动接触;
扭管状态时,第二定位套5正向转动,上压块43的右倾斜部51、凸出部49及左倾斜部50依次与上压轮47传动接触,上压块43的凸出部49最顶端与上压轮47传动接触时,上压块43达到压入第二定位槽7的最大位置;下压块44的左倾斜部50、凸出部49及右倾斜部51依次与下压轮48传动接触,下压块44的凸出部49最顶端与下压轮48传动接触时,下压块44达到压入第二定位槽7的最大位置。
上压轮47由上压块43的凸出部49最顶端朝上压块43左倾斜部50方向移动时,上压块43被逐渐释放,上压块43在弹簧的作用下向上移动,下压轮48由下压块44的凸出部49最顶端朝下压块44右倾斜部51方向移动时,下压块44被逐渐释放,下压块44在弹簧的作用下向下移动,使蛇形管64处于非压紧状态,便于后续蛇形管64的取出。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固定板4顶部设有第一安装板52,第一安装板52位于第二定位套5上方,第一安装板52底面对应每一上压轮47均设有一上安装座53,上压轮47设置在对应的上安装座53上;上压轮47通过转轴设置在上安装座53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均可理解,实现上压轮47的定位。
所述第二固定板4前面设有第二安装板54,第二安装板54位于第二定位套5下方,第二安装板54表面对应每一下压轮48均设有一下安装座55,下压轮48设置在对应的下安装座55上,下压轮48通过转轴设置在下安装座55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均可理解,实现下压轮48的的定位。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定位套3和第二定位套5均呈柱状,第一定位槽6和第二定位槽7均呈条状,第一定位槽6和第二定位槽7均包括长方体段56及设置在长方体段56左右两侧的半圆段57,实现U形转角段65的定位。
压扁及扭管一体机还包括控制装置,控制装置设置在机台1下方或者外置与机台1外部,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均可理解。
压扁及扭管一体机还包括操作面板,操作面板设置在机台1的一侧或者外置与机台1,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均可理解。
控制装置通过线路分别与驱动油缸组件13、第一升降气缸15、第三升降气缸18、第二升降气缸22、压管气缸59、第二扭压油缸组件31、第一扭压油缸组件39及操作面板电连接,实现压扁及扭管一体机的控制。
压扁及扭管一体机的工作步骤如下:
(1)作业人员人工上料,对待加工的蛇形管64进行摆料,蛇形管64左侧U形转角段65伸入到第一定位槽6中,蛇形管64右侧置于第二升降托管架23上;
(2)驱动油缸组件13驱动扭管模总成组件向扭压管模总成组件靠近,蛇形管64右侧的U形转角段65伸入的第二定位槽7中,完成蛇形管64左右两侧的最终定位;
(3)第二扭压油缸组件31驱动第二定位套5顺时针转动,第二定位套5转动的过程中实现蛇形管64的扭管处理,同时,压扁驱动组件驱动上压块43和下压块44压入第二定位槽7内,实现蛇形管64的压扁处理;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第二定位套5转动20°时,上压轮47到达上压块43的凸出部49最顶端,下压轮48到达下压块44的凸出部49最顶端,上压块43和下压块44达到压入第二定位槽7的最大位置,第二定位套5继续转动10°,上压块43和下压块44逐渐释放,便于后续蛇形管64的取出,即第二定位套5转动到20°时,完成蛇形管64的压扁处理,第二定位套5转动到30°时,完成蛇形管64的扭管处理,此时第二定位套5保持住转动了30°的状态。
(4)第三升降气缸18驱动柱杆20上升,驱动油缸组件13驱动扭管模总成组件远离扭压管模总成组件,使蛇形管64脱离扭管模总成组件和扭压管模总成组件(即第一定位槽6和第二定位槽7);
(5)作业人员人工取出加工完成的蛇形管64,扭管模总成组件、扭压管模总成组件和柱杆20恢复初始状态,等待下一次加工。
本翅片蒸发器蛇形管的压扁及扭管一体机的有益之处在于:
1、蛇形管64扭管处理的操作简单方便,同时,实现了工序(扭管处理和压扁处理)合并,缩减工作场地、减少设备投资;
2、蛇形管64扭管处理和压扁处理同步进行,生产效率提高了一倍;
3、多个蛇形管64可同时加工,提高生产效率;
4、仅需要配置一名作业人员,减少了作业人员的数量,降低了人工成本。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而非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依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内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