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933070U - 一种曝气池 - Google Patents

一种曝气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933070U
CN208933070U CN201821485865.1U CN201821485865U CN208933070U CN 208933070 U CN208933070 U CN 208933070U CN 201821485865 U CN201821485865 U CN 201821485865U CN 208933070 U CN208933070 U CN 20893307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nd body
agitating shaft
aeration tank
activated sludge
sew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485865.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钱忠
钱国荣
薛文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xing Tianlun Nano Dyeing And Finish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xing Tianlun Nano Dyeing And Finish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xing Tianlun Nano Dyeing And Finish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xing Tianlun Nano Dyeing And Finish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485865.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93307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93307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93307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10/00Technologie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 Y02W10/1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Landscapes

  • Aeration Devices For Treatment Of Activated Polluted Sludge (AREA)
  • Mixers Of The Rotary Stirring Typ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曝气池,涉及污水处理设备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池体,所述池体内设置有曝气装置,所述池体内设置有搅拌装置,所述搅拌装置包括安装固定在池体上方的搅拌电机,所述搅拌电机的输出端上设有搅拌轴,所述搅拌轴位于所述池体内,搅拌轴上固定连接有沿轴线分布的螺旋叶片;所述搅拌轴的外部套设有循环套筒,所述循环套筒上下两端敞口设置,且下端通过若干支杆支撑在池体内。本实用新型的曝气池能够使活性污泥充分地与气体接触,从而促进活性污泥的活性,增强活性污泥和污水的反应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曝气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曝气池。
背景技术
曝气池是人们按照微生物的特性所设计的生化反应器,有机污染质的降解程度主要取决于人们所设计的曝气反应条件。曝气池利用活性污泥法进行污水处理,池内提供一定污水停留时间,满足好氧微生物所需要的氧量以及污水与活性污泥充分接触的混合条件。曝气池主要由池体、曝气系统和进出水口三个部分组成。池体一般用钢筋混凝土筑成,平面形状有长方形、方形和圆形等。
例如公告号为CN203639248U的专利,公开了一种用于曝气池的易拆换的曝气装置及曝气池,包括供气主管,所述供气主管上连接有多根供气支管,各供气支管的底部均连接有曝气管,所述供气支管与曝气池池壁之间均设置有与供气支管平行的导向滑轨,所述供气支管通过导向环扣与所述导向滑轨滑动连接。
如同上述现有技术,现有的曝气池都是设置曝气装置进行曝气,曝气装置的曝气管设置在池底,由曝气管喷出气体以对池水进行曝气,但是,曝气管在安装时不会完全覆盖池底,一般为间隔式排列,所以在曝气管喷出气体进行曝气时,气泡上浮,位于曝气管正上方的污水,受到曝气管喷出的气体影响,能够充分地与气体接触,而位于曝气管之间的间隔空白处正上方的污水由于无法直接受到曝气管喷出的气体影响,所以这部分的污水无法充分地与气体接触,从而会导致各部分污水内的活性污泥的活性不同,使得有些污水已经充分地与活性污泥反应,而有些污水则未充分与活性污泥反应,从而导致污水与活性污泥之间的反应效果不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曝气池,它能够使活性污泥充分地与气体接触,充分促进活性污泥的活性,从而使得活性污泥和污水之间的反应效果更好。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曝气池,包括池体,所述池体内设置有曝气装置,所述池体内设置有搅拌装置,所述搅拌装置包括安装固定在池体上方的搅拌电机,所述搅拌电机的输出端上设有搅拌轴,所述搅拌轴位于所述池体内,搅拌轴上固定连接有沿轴线分布的螺旋叶片;所述搅拌轴的外部套设有循环套筒,所述循环套筒两端敞口设置、支撑固定在所述池体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污水进行曝气处理时,将污水从管道处排入到池体内,再向池体内加入处理用的活性污泥,然后通过曝气装置对排到池体内的污水进行曝气,曝气的同时启动搅拌电机,搅拌电机驱使搅拌轴转动,螺旋叶片随之转动对污水和活性污泥进行搅拌,搅拌的同时将污水和活性污泥沿着螺旋叶片的螺旋走向输送到循环套筒内,循环套筒对污水和活性污泥起到挤压的作用,从而将污水中的气泡挤破,从而使得池水中的活性污泥能够充分地与气体接触,增强活性污泥和污水的反应效果;且向上输送的污水和活性污泥会逐渐从循环套筒的顶部溢出,再回落到池体内,实现污水和活性污泥的上下循环混合,回落的过程中又会激起气泡、将一部分空气带回到污水中,增加活性污泥与空气接触的程度,使污水和活性污泥反应的更加充分。曝气完成后关闭空压机,静置池水,使得活性污泥沉淀在池底,再通过管道排出清水,之后再通过管道排出水和活性污泥的混合物。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循环套筒的外周面上均匀开设有多个通孔,所述通孔内设有可旋转的叶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搅拌轴搅拌时,污水和活性污泥在池体内上下翻动,同时又从循环套筒的通孔中穿过,污水和活性污泥的反作用力会驱使叶轮旋转,而叶轮对物料进行二次搅拌,从而使上下翻动的物料中又形成多个连续的小涡流,涡流之间碰撞在池体中形成湍流,以加速气泡的破裂,进而促进活性污泥与气体的混合。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叶轮包括转轴和呈圆周分布在转轴外侧面的拨块,所述转轴的轴线与所述搅拌轴的轴线平行。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水和活性污泥沿螺旋叶片的走向上下翻动,转轴的轴线与搅拌轴的轴线平行,使沿螺旋叶片走向流动的水和活性污泥更容易从通孔中穿过,并带动叶轮转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循环套筒的上端设置有弧形的翻边结构,翻边结构朝向远离搅拌轴的轴线方向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翻边结构使污水和活性污泥从循环套筒的顶部穿出时更加平缓流畅,提升循环效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池体内部的底面上设置有支撑架,所述搅拌轴转动连接在支撑架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搅拌轴的下端与支撑架转动配合,支撑架对搅拌轴起到支撑限位的作用,从而提高搅拌轴的整体刚性,使搅拌轴的搅拌过程更流畅稳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池体上布置有挡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挡板对翻动中的污水和活性污泥进行适当阻拦,以消除因搅拌产生的打旋现象,提高活性污泥上下翻动的程度,从而达到更均匀的混合。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曝气装置包括供气主管和为所述供气主管供气的空压机,所述供气主管设置于所述池体的池底,所述供气主管上连通有多根供气支管,各所述供气支管上均连接有曝气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铺设在池底的供气主管、供气支管以及曝气管组成曝气管网,空压机工作时将空气通入到曝气管网中,以对池体中的污水进行更全面的曝气处理。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在池体内设置搅拌装置,搅拌装置带动池内的污水和活性污泥上下翻动,从而使得池水中的活性污泥能够充分地与气体接触,增强活性污泥和污水的反应效果;
2、通过在循环套筒上开设通孔,并在通孔内转动设置有叶轮,叶轮进行二次搅拌以加速气泡的破裂,进而促进活性污泥与气体的混合。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中曝气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中搅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池体;11、固定柱;12、支撑架;13、挡板;2、曝气装置;21、空压机;22、供气主管;23、供气支管;24、曝气管;3、搅拌装置;31、搅拌电机;32、搅拌轴;33、螺旋叶片;34、循环套筒;341、支杆;342、翻边结构;343、通孔;4、叶轮;41、转轴;42、拨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种曝气池,如图1所示, 包括池体1,池体1上设置有多根管道用以进水、排水和排污,在池体1上还设置有曝气装置2,曝气装置2包括空压机21和由空压机21供气的供气主管22,供气主管22铺设在池体1的底部、并连通设置有多个供气支管23,每个供气支管23均连接有曝气管24,供气主管22、供气支管23以及曝气管24组成曝气管网。
池体1的顶部设置有固定柱11,通过固定柱11安装有搅拌装置3,搅拌装置3包括固定在固定柱11上的搅拌电机31,搅拌电机31的输出端竖直向下设置且固定连接有搅拌轴32(参照图2),搅拌轴32伸入到池体1内,搅拌轴32的外周面上固定连接有沿其轴线分布的螺旋叶片33,通过螺旋叶片33进行搅拌;池体1的底面上固定设置有支撑架12,搅拌轴32的下端与支撑架12转动配合,支撑架12对搅拌轴32起到支撑限位的作用,从而提高搅拌轴32的整体刚性,使搅拌轴32的搅拌过程更流畅稳定。
搅拌轴32的外部套设有循环套筒34,循环套筒34为上下两端敞口设置的圆筒状结构,循环套筒34的下端设置有三个圆周分布的支杆341,支杆341的另一端固定在池体1的内壁上;循环套筒34的上端设置有弧形的翻边结构342,翻边结构342朝向远离搅拌轴32的轴线方向设置。
对污水进行曝气处理时,将污水从管道处排入到池体1内,再向池体1内加入处理用的活性污泥,之后空压机21将曝气用的气体打入供气主管22内,再由供气主管22导入供气支管23内,供气支管23再将气体导入到曝气管24,最终气体由曝气管24排到池水内进行曝气;曝气的同时启动搅拌电机31,搅拌电机31驱使搅拌轴32转动,螺旋叶片33随之转动对污水和活性污泥进行搅拌,搅拌的同时将污水和活性污泥沿着螺旋叶片33的螺旋走向输送到循环套筒34内,循环套筒34对污水和活性污泥起到挤压的作用,从而将污水中的气泡挤破,从而使得池水中的活性污泥能够充分地与气体接触,增强活性污泥和污水的反应效果;且向上输送的污水和活性污泥会逐渐从循环套筒34的顶部溢出,再回落到池体1内,实现污水和活性污泥的上下循环混合,回落的过程中又会激起气泡、将一部分空气带回到污水中,增加活性污泥与空气接触的程度,使污水和活性污泥反应的更加充分。曝气完成后关闭空压机21,静置池水,使得活性污泥沉淀在池底,再通过管道排出清水,之后再通过管道排出水和活性污泥的混合物。
如图2所示,在循环套筒34的外周面上均匀开设有多个通孔343,通孔343内转动设置有叶轮4,叶轮4由转轴41和圆周分布在转轴41外周面上的拨块42组成,叶轮4通过转轴41回转连接在通孔343内,且转轴41的轴线与搅拌轴32的轴线平行。搅拌轴32搅拌时,污水和活性污泥在池体1内上下翻动,同时又从循环套筒34的通孔343中穿过,污水和活性污泥的反作用力会驱使叶轮4旋转,而叶轮4对物料进行二次搅拌,从而使上下翻动的物料中又形成多个连续的小涡流,涡流之间碰撞在池体1中形成湍流,以加速气泡的破裂,进而促进活性污泥与气体的混合。
如图1所示,在池体1的内壁上竖直布置有挡板13,通过挡板13对翻动中的污水和活性污泥进行适当阻拦,以消除因搅拌产生的打旋现象,提高活性污泥上下翻动的程度,从而达到更均匀的混合。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Claims (8)

1.一种曝气池,包括池体(1),所述池体(1)内设置有曝气装置(2),其特征在于:所述池体(1)内设置有搅拌装置(3),所述搅拌装置(3)包括安装固定在池体(1)上方的搅拌电机(31),所述搅拌电机(31)的输出端上设有搅拌轴(32),所述搅拌轴(32)位于所述池体(1)内,搅拌轴(32)上固定连接有沿轴线分布的螺旋叶片(33);所述搅拌轴(32)的外部套设有循环套筒(34),所述循环套筒(34)两端敞口设置、支撑固定在所述池体(1)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曝气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套筒(34)的外周面上均匀开设有多个通孔(343),所述通孔(343)内设有可旋转的叶轮(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曝气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叶轮(4)包括转轴(41)和呈圆周分布在转轴(41)外侧面的拨块(42),所述转轴(41)的轴线与所述搅拌轴(32)的轴线平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曝气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套筒(34)的上端设置有弧形的翻边结构(342),翻边结构(342)朝向远离搅拌轴(32)的轴线方向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曝气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池体(1)上设置有固定柱(11),所述搅拌电机(31)安装在固定柱(11)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曝气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池体(1)内部的底面上设置有支撑架(12),所述搅拌轴(32)转动连接在支撑架(12)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曝气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池体(1)上布置有挡板(13)。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曝气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曝气装置(2)包括供气主管(22)和为所述供气主管(22)供气的空压机(21),所述供气主管(22)设置于所述池体(1)的池底,所述供气主管(22)上连通有多根供气支管(23),各所述供气支管(23)上均连接有曝气管(24)。
CN201821485865.1U 2018-09-11 2018-09-11 一种曝气池 Active CN20893307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485865.1U CN208933070U (zh) 2018-09-11 2018-09-11 一种曝气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485865.1U CN208933070U (zh) 2018-09-11 2018-09-11 一种曝气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933070U true CN208933070U (zh) 2019-06-04

Family

ID=667206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485865.1U Active CN208933070U (zh) 2018-09-11 2018-09-11 一种曝气池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933070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17060A (zh) * 2019-06-14 2019-08-13 李静 一种环保节能曝气装置
CN110980948A (zh) * 2019-12-14 2020-04-10 浙江永续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兼氧型流动生物床反应器
CN112772546A (zh) * 2021-03-11 2021-05-11 福建云麒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潜水式底部推流增氧机的制造方法
CN112889742A (zh) * 2021-03-11 2021-06-04 福建云麒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潜水式底部推流增氧方法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17060A (zh) * 2019-06-14 2019-08-13 李静 一种环保节能曝气装置
CN110980948A (zh) * 2019-12-14 2020-04-10 浙江永续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兼氧型流动生物床反应器
CN110980948B (zh) * 2019-12-14 2022-02-18 浙江永续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兼氧型流动生物床反应器
CN112772546A (zh) * 2021-03-11 2021-05-11 福建云麒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潜水式底部推流增氧机的制造方法
CN112889742A (zh) * 2021-03-11 2021-06-04 福建云麒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潜水式底部推流增氧方法
CN112889742B (zh) * 2021-03-11 2022-08-09 福建云麒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潜水式底部推流增氧方法
CN112772546B (zh) * 2021-03-11 2022-08-09 福建云麒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潜水式底部推流增氧机的制造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933070U (zh) 一种曝气池
CN108585188A (zh) 一种具有供氧功能的污水处理快速曝气装置
CN208933071U (zh) 曝气池
CN108358364A (zh) 一种用于河道治理的水体净化搅拌装置
WO2018094621A1 (zh) 污水生化处理装置
CN208471651U (zh) 一种带有行星搅拌机构的曝气池
CN207525046U (zh) 一种污水处理装置
CN208933068U (zh) 一种高效污水处理曝气池
CN208603815U (zh) 一种农村一体化高集成污水处理用曝气装置
CN209636066U (zh) 一种循环过滤装置
CN207016551U (zh) 一种新型生物强化反应器
CN208234802U (zh) 一种气流辅助混合堆肥装置
CN208843797U (zh) 一种填料内循环流化的mbbr反应器
CN114832683B (zh) 一种便于处理药剂添加混合的污水处理装置
CN208003778U (zh) 一种聚氯化铝调浆系统
CN208218632U (zh) 一种填料式变气压强化剩余污泥臭氧减量化装置
CN206521816U (zh) 一种节能型防沉积污水蓄水池
CN206447738U (zh) 一种山水景观喷池
CN206511984U (zh) 一种防沉积污水处理池
CN110028205B (zh) 一种废水深度处理装置
CN108668924A (zh) 一种禽畜养殖用具有自动清洗功能的喂食槽
CN209906768U (zh) 一种生物饲料添加剂的发酵装置
CN208814841U (zh) 一种污水总氮处理装置
CN208776334U (zh) 一种下水道污水的除臭处理装置
CN207887158U (zh) 一种新型反应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