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889742B - 一种潜水式底部推流增氧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潜水式底部推流增氧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889742B
CN112889742B CN202110264380.XA CN202110264380A CN112889742B CN 112889742 B CN112889742 B CN 112889742B CN 202110264380 A CN202110264380 A CN 202110264380A CN 112889742 B CN112889742 B CN 11288974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nd
aeration
air
oxygenation
air in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264380.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889742A (zh
Inventor
刘仲清
武鑫
苏纪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an Yunqi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jian Yunqi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an Yunqi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jian Yunqi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264380.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889742B/zh
Publication of CN1128897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88974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88974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88974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63/00Receptacles for live fish, e.g. aquaria; Terraria
    • A01K63/04Arrangements for treating water specially adapted to receptacles for live fish
    • A01K63/042Introducing gases into the water, e.g. aerators, air pump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10/00Technologie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 Y02W10/1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Marine Sciences & Fisheries (AREA)
  • Animal Husbandry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Aeration Devices For Treatment Of Activated Polluted Sludg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池塘增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潜水式底部推流增氧方法,该方法是通过曝气增氧系统对池塘中的池水进行增氧处理;所述曝气增氧系统包括曝气装置、进气管、潜水电机、固定底座;根据池塘的大小均匀布置曝气增氧系统;所述潜水电机驱动曝气叶轮转动,使空气沿进气管进入气室中,再从出气口打出与池水混合,对池水进行增氧处理。本发明通过曝气增氧系统对池塘中的池水进行增氧处理;根据池塘的大小均匀布置曝气增氧系统,对池塘进行较为全面且均匀的增氧处理,通过固定底座将曝气装置和潜水电机安装在池塘底部,以打破水体温跃层供氧,提高供氧效率,并且,曝气装置能在水底形成漩涡,具有较强的集污能力,改善水质。

Description

一种潜水式底部推流增氧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池塘增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潜水式底部推流增氧方法。
背景技术
“水、种、饵”是水产养殖基本三要素。“水”列首位,而“水”中溶解氧是鱼、虾、蟹等赖以生存的水环境的重要影响的关键因素之一。池水溶氧量与鱼、虾、蟹等水生动物的摄食率、饵料系数和生长率、抗病能力等有密切关系。池水溶氧量的不足不仅使鱼、虾、蟹等水生动物的食欲不振、生长缓慢,降低鱼类的抗病力,严重缺氧时,会直接导致养殖水生动物窒息死亡;池塘溶氧量充足,有力地促进微生物的大量繁殖,从而使有机物质的迅速分解成各种营养盐类,既实现水体物质良性循环,又能保证水体微生态平衡,对营造养殖对象正常生长的生态环境极为重要,同时各种营养盐类又为池中饵料生物大量繁殖创造有利条件。饵料生物量增加,促使养殖水生动物生长迅速,致使池塘产量不断地提高。
目前增氧方法的分类有生物增氧法、化学增氧法、物理-机械增氧法等。按装置结构上的特点,又分为向空中送水的:喷泉式、滴水式、气液式;向水中送气的:注入式、喷射式等。但这些增氧方法均存在一定的不足:或是难以达到整个水域全面均匀增氧,尤其是在基本处于不流动的养殖水塘,水体溶氧不均匀,影响养殖水生动植物的均衡生长。
如申请号为CN201510721154.4的专利中公开了一种用于自来水厂生物预处理的增氧方法,该方法是通过增氧曝气装置对微污染的原水进行处理;该装置包含池塘、进气管、可调式曝气系统以及可调式进气阀组;池塘沿水流方向等分为若干格,单格的长深比为1:0.75-1:1.3。进气管包含进气总管以及若干进气支管;每个进气支管进入一格池塘并分出若干配气支管;每个进气支管上分别设有可调式进气阀组;每格池塘中设置一套可调式曝气系统,每套分别包含若干段曝气管;每段曝气管分别连接一个配气支管。本发明提供的用于自来水厂生物预处理的增氧方法,可广泛应用于悬浮填料生物接触氧化池内,根据生物预处理工艺需要,各段曝气强度通过调节组合可形成定向水力环流,优化水力条件。
上述专利的增氧方法通过增氧曝气装置对微污染的原水进行增氧处理,优化水力条件。但是,该专利的增氧方法采用的增氧曝气装置,结构较为复杂,布置成本较高,不适合应用到养殖水塘中,并且,该专利的增氧方法能耗较高,功能较单一。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提供一种潜水式底部推流增氧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潜水式底部推流增氧方法,该方法是通过曝气增氧系统对池塘中的池水进行增氧处理;所述曝气增氧系统包括曝气装置、进气管、潜水电机、固定底座;
根据池塘的大小均匀布置曝气增氧系统;
将固定底座安装在池塘底部,将曝气装置和潜水电机安装在固定底座上,曝气装置连接进气管;
所述曝气装置包括气室和曝气叶轮,曝气叶轮设置在气室内,气室上设置有进气口和出气口,进气管一端与进气口连通、另一端向外伸出池塘的水面;
所述潜水电机驱动曝气叶轮转动,使空气沿进气管进入气室中,再从出气口打出与池水混合,对池水进行增氧处理。
进一步的,所述曝气装置安装在距离池塘池底的20-25厘米处。
进一步的,所述出气口的出气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0-15度。
进一步的,所述曝气叶轮包括转轴和曝气叶片,所述曝气叶片呈螺旋状结构环绕在转轴上,所述转轴与潜水电机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曝气叶片包括推气叶片和分散叶片,所述推气叶片与分散叶片交错的分布在转轴上,所述推气叶片用于向空气施加动力,使空气从出气口喷出,所述分散叶片用于打散空气,使空气分散成若干小气泡。
进一步的,所述出气口处设置有辅助叶轮,所述辅助叶轮用于快速混合空气和池水。
进一步的,所述池塘为泥底池塘,在泥底池塘的底部插设硬质安装管,将固定底座安装在在硬质安装管上,以将固定底座安装在泥底池塘的底部。
进一步的,所述池塘为高位池,对固定底座做配重处理,将固定底座压在高位池的底部。
进一步的,所述进气管为硬质管道,将硬质管道一端与进气口固定连接,另一端伸出至水面外。
进一步的,所述进气管为软质管道,将软质管道一端与进气口固定连接,另一端连接漂浮件以使端口与空气连通。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由上述对本发明的描述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潜水式底部推流增氧方法通过曝气增氧系统对池塘中的池水进行增氧处理;所述曝气增氧系统包括曝气装置、进气管、潜水电机、固定底座;根据池塘的大小均匀布置曝气增氧系统,对池塘进行较为全面且均匀的增氧处理,通过固定底座将曝气装置和潜水电机安装在池塘底部,以打破水体温跃层供氧,提高供氧效率,并且,曝气装置能在水底形成漩涡,具有较强的集污能力,改善水质;本发明通过潜水电机驱动曝气叶轮转动,曝气叶轮对空气产生负压吸力,使空气沿进气管进入气室中,再从出气口打出与池水混合,对池水进行增氧处理,整体结构更为简单,耗能较低,便于安装,减少布置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优选实施例中曝气增氧系统安装在池塘时的主视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优选实施例中曝气增氧系统的部分结构的测试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优选实施例中曝气装置的内部结构的主视示意图;
附图标记:1、曝气装置;2、进气管;3、潜水电机;4、固定底座;11、气室;12、曝气叶轮;13、辅助叶轮;111、进气口;112、出气口;121、转轴;122、曝气叶片;1221、推气叶片;1222、分散叶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参照图1-3所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一种潜水式底部推流增氧方法,该方法是通过曝气增氧系统对池塘中的池水进行增氧处理;所述曝气增氧系统包括曝气装置1、进气管2、潜水电机3、固定底座4;根据池塘的大小均匀布置曝气增氧系统;将固定底座4安装在池塘底部,将曝气装置1和潜水电机3安装在固定底座4上,曝气装置1连接进气管2;所述曝气装置1包括气室11和曝气叶轮12,曝气叶轮12设置在气室11内,气室11上设置有进气口111和出气口112,进气管2一端与进气口111连通、另一端向外伸出池塘的水面;所述潜水电机3驱动曝气叶轮12转动,使空气沿进气管2进入气室11中,再从出气口112打出与池水混合,对池水进行增氧处理。
本发明的潜水式底部推流增氧方法通过曝气增氧系统对池塘中的池水进行增氧处理;所述曝气增氧系统包括曝气装置1、进气管2、潜水电机3、固定底座4;根据池塘的大小均匀布置曝气增氧系统,对池塘进行较为全面且均匀的增氧处理,通过固定底座4将曝气装置1和潜水电机3安装在池塘底部,以打破水体温跃层供氧,提高供氧效率,并且,曝气装置1能在水底形成漩涡,具有较强的集污能力,改善水质;本发明通过潜水电机3驱动曝气叶轮12转动,曝气叶轮12对空气产生负压吸力,使空气沿进气管2进入气室11中,再从出气口112打出与池水混合,对池水进行增氧处理,整体结构更为简单,耗能较低,便于安装,减少布置成本。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其还可具有以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曝气装置1安装在距离池塘池底的20-25厘米处。将曝气装置1安装池塘底部,以打破水体温跃层供氧,提高供氧效率,并且,曝气装置1距离池底20-25厘米,留有一定高度,避免曝气装置1太靠近池底而把池水搅浑。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出气口112的出气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0-15度。出气口112的出气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0-15度,出气方向基本呈水平方向,空气从出气口112打出后,具有一定速度,在水中呈抛物线的运动轨迹上升,在水中运动的轨迹较长,增氧效果较好。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曝气叶轮12包括转轴121和曝气叶片122,所述曝气叶片122呈螺旋状结构环绕在转轴121上,所述转轴121与潜水电机3连接。通过潜水电机3驱动转轴121转动,转轴121带动螺旋状结构的曝气叶片122转动,以将空气从出气口112打出。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曝气叶片122包括推气叶片1221和分散叶片1222,所述推气叶片1221与分散叶片1222交错的分布在转轴121上,所述推气叶片1221用于向空气施加动力,使空气从出气口112喷出,所述分散叶片1222用于打散空气,使空气分散成若干小气泡。曝气叶片122包括推气叶片1221和分散叶片1222,推气叶片1221与分散叶片1222交错分布,推气叶片1221主要负责对空气施加推动力,分散叶片1222主要负责打散空气,以使空气在从出气口112喷出时,分散成若干小气泡,使空气较为充分的和池水接触,提高增氧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出气口112处设置有辅助叶轮13,所述辅助叶轮13用于快速混合空气和池水。在出气口112设置辅助叶轮13,通过辅助叶轮13快速混合空气和水,提高增氧效果,并且,辅助叶轮13能够增大曝气装置1在水底形成的漩涡,以提高集污能力。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池塘为泥底池塘,在泥底池塘的底部插设硬质安装管,将固定底座4安装在在硬质安装管上,以将固定底座4安装在泥底池塘的底部。当池塘为泥底池塘时,通过在泥底池塘的底部插设硬质安装管,以通过硬质安装管对固定底座4进行安装,可较为方便的将固定底座4安装在泥底池塘的底部,降低安装成本。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池塘为高位池,对固定底座4做配重处理,将固定底座4压在高位池的底部。当池塘为高位池时,即塑料膜覆盖池底或水泥池塘时,高位池的底部不方便插设硬质安装管,因此,对固定底座4做配重处理,也就是利用重物将固定底座4压在高位池的底部,完成固定底座4在高位池底部的固定。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进气管2为硬质管道,将硬质管道一端与进气口111固定连接,另一端伸出至水面外。若进气管2采用硬质管道,由于进气管2的受力较小,因此只需要将硬质管道固定连接在进气口111上,即可完成硬质管道的安装固定,水上部分不需要再进行额外的固定,安装较为方便。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进气管2为软质管道,将软质管道一端与进气口111固定连接,另一端连接漂浮件以使端口与空气连通。若进气管2采用软质管道,软质管道的一端固定在进气口111上,另一端连接漂浮件,以使端口浮在水面上与空气连通,以完成软质管道的安装。
在不出现冲突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将上述附加技术特征自由组合以及叠加使用。
可以理解,本发明是通过一些实施例进行描述的,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悉的,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特征和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变或等效替换。另外,在本发明的教导下,可以对这些特征和实施例进行修改以适应具体的情况及材料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因此,本发明不受此处所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所有落入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内的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所保护的范围内。

Claims (7)

1.一种潜水式底部推流增氧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是通过曝气增氧系统对池塘中的池水进行增氧处理;所述曝气增氧系统包括曝气装置(1)、进气管(2)、潜水电机(3)、固定底座(4);
根据池塘的大小均匀布置曝气增氧系统;
将固定底座(4)安装在池塘底部,将曝气装置(1)和潜水电机(3)安装在固定底座(4)上,曝气装置(1)连接进气管(2);
所述曝气装置(1)包括气室(11)和曝气叶轮(12),曝气叶轮(12)设置在气室(11)内,气室(11)上设置有进气口(111)和出气口(112),进气管(2)一端与进气口(111)连通、另一端向外伸出池塘的水面;
所述潜水电机(3)驱动曝气叶轮(12)转动,使空气沿进气管(2)进入气室(11)中,再从出气口(112)打出与池水混合,对池水进行增氧处理;
所述曝气叶轮(12)包括转轴(121)和曝气叶片(122),所述曝气叶片(122)呈螺旋状结构环绕在转轴(121)上,所述转轴(121)与潜水电机(3)连接;
所述曝气叶片(122)包括推气叶片(1221)和分散叶片(1222),所述推气叶片(1221)与分散叶片(1222)交错的分布在转轴(121)上,所述推气叶片(1221)用于向空气施加动力,使空气从出气口(112)喷出,所述分散叶片(1222)用于打散空气,使空气分散成若干小气泡;
所述出气口(112)处设置有辅助叶轮(13),所述辅助叶轮(13)用于快速混合空气和池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潜水式底部推流增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曝气装置(1)安装在距离池塘池底的20-25厘米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潜水式底部推流增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气口(112)的出气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0-15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潜水式底部推流增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池塘为泥底池塘,在泥底池塘的底部插设硬质安装管,将固定底座(4)安装在硬质安装管上,以将固定底座(4)安装在泥底池塘的底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潜水式底部推流增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池塘为高位池,对固定底座(4)做配重处理,将固定底座(4)压在高位池的底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潜水式底部推流增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2)为硬质管道,将硬质管道一端与进气口(111)固定连接,另一端伸出至水面外。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潜水式底部推流增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2)为软质管道,将软质管道一端与进气口(111)固定连接,另一端连接漂浮件以使端口与空气连通。
CN202110264380.XA 2021-03-11 2021-03-11 一种潜水式底部推流增氧方法 Active CN11288974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264380.XA CN112889742B (zh) 2021-03-11 2021-03-11 一种潜水式底部推流增氧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264380.XA CN112889742B (zh) 2021-03-11 2021-03-11 一种潜水式底部推流增氧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889742A CN112889742A (zh) 2021-06-04
CN112889742B true CN112889742B (zh) 2022-08-09

Family

ID=761048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264380.XA Active CN112889742B (zh) 2021-03-11 2021-03-11 一种潜水式底部推流增氧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88974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75501B (zh) * 2021-08-27 2023-09-29 湖南农业大学 一种推水增氧装置及其养殖槽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411391Y (zh) * 2009-03-24 2010-02-24 何祖汉 具有双层叶轮的曝气搅拌装置
CN201686555U (zh) * 2010-04-15 2010-12-29 上海欧保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潜水推流曝气机
CN102583798A (zh) * 2012-03-12 2012-07-18 南京贝莱德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低速推流曝气搅拌两用机
KR20150090510A (ko) * 2014-01-29 2015-08-06 (주)황산 폭기장치
CN205803069U (zh) * 2016-07-11 2016-12-14 广州蓝碧环境科学工程顾问有限公司 新型水下推流曝气净化一体机
CN207072854U (zh) * 2017-08-03 2018-03-06 张文永 一种潜水式曝气增氧机
CN208933070U (zh) * 2018-09-11 2019-06-04 嘉兴市天伦纳米染整有限公司 一种曝气池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411391Y (zh) * 2009-03-24 2010-02-24 何祖汉 具有双层叶轮的曝气搅拌装置
CN201686555U (zh) * 2010-04-15 2010-12-29 上海欧保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潜水推流曝气机
CN102583798A (zh) * 2012-03-12 2012-07-18 南京贝莱德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低速推流曝气搅拌两用机
KR20150090510A (ko) * 2014-01-29 2015-08-06 (주)황산 폭기장치
CN205803069U (zh) * 2016-07-11 2016-12-14 广州蓝碧环境科学工程顾问有限公司 新型水下推流曝气净化一体机
CN207072854U (zh) * 2017-08-03 2018-03-06 张文永 一种潜水式曝气增氧机
CN208933070U (zh) * 2018-09-11 2019-06-04 嘉兴市天伦纳米染整有限公司 一种曝气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889742A (zh) 2021-06-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259137B (zh) 一种跑道式高密度封闭水产养殖系统及养殖水产的方法
CN106719270B (zh) 一种水产养殖维生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CN112889742B (zh) 一种潜水式底部推流增氧方法
CN206525351U (zh) 一种水产养殖用投料装置
CN108293947A (zh) 一种水产养殖增氧设备
CN107853239B (zh) 一种养殖池推水增氧装置
CN2694747Y (zh) 立体多层式高密度养虾的设备
CN206390044U (zh) 一种用于水产养殖的增氧投饲一体装置
CN210746778U (zh) 一种水携微泡的池塘河蟹水气一体辅助养殖装置
CN209105954U (zh) 一种高效节能养鱼装置
CN208402911U (zh) 一种基于模拟自然水流环境鱼池的水排放处理生产线
CN102499171B (zh) 运动式环保型表里增氧机
CN105918209A (zh) 一种水产生态高效养殖设施
CN111517442A (zh) 一种螺旋移动式水体生态修复装置
CN221059287U (zh) 一种养殖池及池内输水管路
CN215602695U (zh) 一种多功能水产养殖池增氧设备
TWI789319B (zh) 密集養殖之循環水系統
CN213306957U (zh) 一种用于鱼塘换水的增氧净化装置
CN216164516U (zh) 一种新型循环水养殖装置
CN206333208U (zh) 一种水产养殖维生系统
CN216906450U (zh) 一种农业水产养殖的增氧投饲混料设备
CN216961165U (zh) 一种海区养殖筏地物料自动添充与分发装置
CN201986543U (zh) 吸水曝气式增氧机
CN215530965U (zh) 一种水产养殖用旋转增氧装置
CN105941262A (zh) 一种生态环保水循环养殖设施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