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918875U - 无叶风扇 - Google Patents

无叶风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918875U
CN208918875U CN201821410999.7U CN201821410999U CN208918875U CN 208918875 U CN208918875 U CN 208918875U CN 201821410999 U CN201821410999 U CN 201821410999U CN 208918875 U CN208918875 U CN 20891887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heater
communicating pipe
bladeless fan
ba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410999.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叶似锦
罗伟锦
宋坪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Environment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Environment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Environment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410999.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91887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91887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91887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无叶风扇,所述无叶风扇包括:机座,所述机座内具有进风通道,且所述机座上设有进风口;机头,所述机头内具有出风通道,所述机头上设有出风口,所述出风通道与所述进风通道连通;发热体,所述发热体设在所述机座上并用于加热所述进风通道内的空间;风机,所述风机被构造成驱动气流从所述进风口送往所述出风口。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无叶风扇,发热体设于机座上,气流在进入出风风道前便被加热,机头的温度较低,发热体也不会影响风道体积及气流的变化,可保证气流平稳吹出。

Description

无叶风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风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无叶风扇。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产品的要求越来越多,家电产品在使用过程中占据较大空间,在风扇上增加取暖功能,以满足人们的需求显得非常必要。
相关技术中,如专利号CN201010129960.X中所述无叶风扇中,增加加热装置,其加热装置部分位于喷嘴的内部通道中,或者在出风口下游进行加热。其加工工艺复杂,风道外壳表面温度高。加热装置设置在喷嘴内部通道中,会影响气流喷出速度,设置在出风口下游,影响整体美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对机头温度较低、吹风气流平稳的无叶风扇。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无叶风扇,包括:机座,所述机座内具有进风通道,且所述机座上设有进风口;机头,所述机头内具有出风通道,所述机头上设有出风口,所述出风通道与所述进风通道连通;风机,所述风机被构造成驱动气流从所述进风口送往所述出风口;发热体,所述发热体设在所述机座上并用于加热所述进风通道内的空间,所述发热体设于所述风机的下游。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无叶风扇,发热体设于机座上,气流在进入出风风道前便被加热,机头的温度较低,发热体也不会影响风道体积及气流的变化,可保证气流平稳吹出。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无叶风扇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所述机座包括:连通管,所述连通管具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进风口连通,所述第二开口与出风通道连通,所述发热体连接在所述连通管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连通管的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中的至少一个内设有所述发热体。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连通管包括多个所述第二开口,且所述机头内设有与多个所述第二开口一一对应的多个所述出风通道,所述第一开口内设有所述发热体;和/或多个所述第二开口中的至少一个内设有所述发热体。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连通管具有两个所述第二开口,且两个所述第二开口呈沿直线方向贯通的通道,所述第一开口沿垂直于所述通道的方向延伸。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发热体具有连接耳,所述发热体嵌入所述连通管内,所述连接耳与所述连通管的端面贴合并螺钉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发热体与所述连通管卡扣配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发热体的侧面或所述连通管的内表面中的其中一个具有卡勾,所述发热体的侧面或所述连通管的内表面中的另一个具有凸块,所述发热体插入所述连通管内且所述卡勾与所述凸块卡扣配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发热体为格栅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机头呈开口向下的U形,所述机头的下端连接所述机座,所述机头包括左右间隔布置的第一风道壳和第二风道壳,所述第一风道壳与所述第二风道壳的上端相连,所述第一风道壳的下端与所述机座相连,所述第二风道壳的下端与所述机座相连,其中,所述第一风道壳和所述第二风道壳均限定出所述出风通道。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风道壳的前边沿和/或后边沿设有所述出风口,所述第二风道壳的前边沿和/或后边沿设有所述出风口。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无叶风扇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无叶风扇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发热体与连通管的连接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发热图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无叶风扇100,
机座10,连通管11,第二开口111,
机头20,出风通道201,第一风道壳21,第二风道壳22,U形连接件23,
发热体30,连接耳31,卡勾32,
风机4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参照附图1-4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无叶风扇100。
如图所示,无叶风扇100大体可以包括机座10、机头20、发热体30和风机40。
具体而言,机座10内具有进风通道(图中未示出),且机座10上设有进风口,气流从机座10的进风口进入所述进风通道内。
机头20内具有出风通道201,机头20上设有出风口,出风通道201与所述进风通道连通。由于出风通道201与所述进风通道连通,进入所述进风通道内的气流进入出风通道201内,并经过机头20的出风口排出机头20向外出风。
发热体30设在机座10上并用于加热所述进风通道内的空间。可以理解的是,所述进风通道位于机座10内,发热体30设在机座10上,发热体30可以加热所述进风通道内的空间,这样,气流进入所述进风通道内便被加热,之后气流流向机头20的出风通道201,并通过出风口吹出。也就是说,气流在进入出风风道前便被加热,加热体不直接加热机头20,机头20的温度较低,这样,机头20的工艺要求(例如耐热性)较低。此外,将发热体30设置在机座10上,不会导致出风通道201的风道体积变化从而影响气流流速,可以保证气流均匀吹出。
风机40被构造成驱动气流从进风口送往出风口。换言之,风机40用于将驱动气流从进风口进入机座10的所述进风通道内,进入所述进风通道内的气流被发热体30加热,加热后的气流被风机40驱动流往机头20的出风通道201后通过出风口吹出。
而且,发热体30设于风机40的下游。这样,发热体30不会对风机40加热。可以理解的是,风机40运行过程中,本身会产生热量,一旦发热体30对风机40加热,风机40过热会影响风机40的性能和使用寿命等。本申请中,发热体30不会对风机40加热,风机410运行时,只存在自身产热,风机40性能稳定,使用寿命较长。
其中,根据用户的需求,可以选择发热体30的打开和关闭,例如,用户需要吹冷风时,可以关闭发热体30,用户需要吹热风时,可以打开发热体30。
由此,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无叶风扇100,通过将发热体30设于机座10上,气流在进入出风风道前便被加热,机头20的温度较低,机头20的工艺要求较低,发热体30也不会影响风道体积及气流的变化,可保证气流平稳吹出。
一些实施例中,机座10包括连通管11,连通管11具有第一开口(图中未示出)和第二开口111,所述第一开口与进风口连通,第二开口111与出风通道201连通,发热体30连接在连通管11上。这样,风机40驱动气流从进风口通过连通管11的所述第一开口进入连通管11内,发热体30与连通管11相连,发热体30可以用于加热连通管11的内部空间,这样,进入连通管11内的气流被加热,被加热后的气流通过第二开口111离开连通管11并进入出风通道201内。之后,气流从出风口吹出。
一些可选实施例中,连通管11的所述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111中的至少一个内设有发热体30。换言之,可以是连通管11的所述第一开口内设有发热体30,这样,气流进入连通管11时便被加热;也可以是连通管11的第二开口111内设有发热体30,这样,气流流出连通管11时才被加热;还可以是连通管11的所述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111内均设有发热体30,其中,设于所述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111内的发热体30相互独立,这样,连通管11内的气流可以被加热成不同的温度,吹出气流的温度也不相同,可以满足用户不同温度吹风的需求。
一些可选实施例中,连通管11包括多个第二开口111,且机头20内设有与多个第二开口111一一对应的多个出风通道201,所述第一开口内设有发热体30。这样,只需设置一个发热体30,进入多个出风通道201内的气流均被加热。通过设置多个出风通道201,可以使出风范围更大,用户吹风更全面。
一些可选实施例中,连通管11包括多个第二开口111,且机头20内设有与多个第二开口111一一对应的多个出风通道201,多个第二开口111中的至少一个内设有发热体30。这样,进入连通管11内的气流流往不同的出风通道201时,不同出风通道201内的气流可以是全部被加热,也可以是其中一部分被加热,另一部分不加热,这样,可以给用户更多选择。
一些实施例中,连通管11具有两个第二开口111,且两个第二开口111呈沿直线方向贯通的通道,所述第一开口沿垂直于通道的方向延伸。也就是说,连通管11为三通管,且所述第一开口垂直于两个第二开口111的连线,两个第二开口111分别连通两个不同的出风通道201,这样,气流从所述第一开口进入连通管11,并从两侧流出第二开口111,之后流向与第二开口111联通的不同的出风通道201,可以实现两侧出风,送风范围更大。
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发热体30具有连接耳31,发热体30嵌入连通管11内,连接耳31与连通管11的端面贴合并螺钉连接。一方面,连接耳31可以避免发热体30整体嵌入连通管11内,起到限位的作用;另一方面,连接耳31用于与连通管11连接,可以使发热体30稳定的安装于连通管11内。
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发热体30与连通管11卡扣配合。发热体30与连通管11卡扣配合,这种连接方式简单,可以提高安装效率。
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发热体30的侧面或连通管11的内表面中的其中一个具有卡勾32,发热体30的侧面或连通管11的内表面中的另一个具有凸块(图中未示出),发热体30插入连通管11内且卡勾32与所述凸块卡扣配合。例如,发热体30的侧面具有卡勾32,连通管11的内表面具有所述凸块,发热体30插入连通管11内时,卡勾32与所述凸块卡扣配合。发热体30与连通管11通过连接耳31螺钉连接时,发热体30的一端通过螺钉与连通管11连接,另一端通过卡扣与连通管11连接,发热管的两端均被固定,连接稳定,不易脱落。
优选地,发热体30为格栅状。这样,发热体30可以嵌入所述进风通道内,格栅状的发热体30可以允许气流通过,且加热更均匀。
当然,上述实施例仅是示意性的,并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例如,发热体30还可以是发热管、发热盘等。
一些实施例中,机头20呈开口向下的U形,机头20的下端连接机座10,机头20包括左右间隔布置的第一风道壳21和第二风道壳22,第一风道壳21与第二风道壳22的上端相连,第一风道壳21的下端与机座10相连,第二风道壳22的下端与机座10相连,其中,第一风道壳21和第二风道壳22均限定出出风通道201。
这样,无叶风扇100可以通过机头20的左右两侧的第一风道壳21和第二风道壳22出风,从第一风道壳21和第二风道壳22内吹出的气流更加集中,可以实现长距离的送风。
一些可选实施例中,第一风道壳21的前边沿和/或后边沿设有出风口,第二风道壳22的前边沿和/或后边沿设有出风口。也就是说,第一风道壳21的前后两侧均可以出风,第二风道壳22的前后两侧均可以出风,这样,可以对前后两侧送风,送风范围更大,可以对位于无叶风扇100不同位置的人吹风。其中,前后方向为垂直于图1、图2的纸面向外或向前的方向。
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风道壳21的出风通道201的上端与第二风道壳22的出风通道201的上端隔开。举例而言,第一风道壳21的出风通道201与第二风道壳22的出风通道201之间具有开口向下的U形连接件23,U形连接件23内可以设置麦克风或其它部件。第一风道壳21与第二风道壳22竖直设置,也就是说,气流从第一风道壳21和第二风道壳22的两侧竖直出风,避免了无效风的产生,提高了吹风气流的利用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1)

1.一种无叶风扇,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座,所述机座内具有进风通道,且所述机座上设有进风口;
机头,所述机头内具有出风通道,所述机头上设有出风口,所述出风通道与所述进风通道连通;
风机,所述风机被构造成驱动气流从所述进风口送往所述出风口;
发热体,所述发热体设在所述机座上并用于加热所述进风通道内的空间,所述发热体设于所述风机的下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叶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座包括:
连通管,所述连通管具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进风口连通,所述第二开口与出风通道连通,所述发热体连接在所述连通管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叶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管的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中的至少一个内设有所述发热体。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叶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管包括多个所述第二开口,且所述机头内设有与多个所述第二开口一一对应的多个所述出风通道,
所述第一开口内设有所述发热体;和/或
多个所述第二开口中的至少一个内设有所述发热体。
5.根据权利要求2-4中任一项所述的无叶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管具有两个所述第二开口,且两个所述第二开口呈沿直线方向贯通的通道,所述第一开口沿垂直于所述通道的方向延伸。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叶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体具有连接耳,所述发热体嵌入所述连通管内,所述连接耳与所述连通管的端面贴合并螺钉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2或6所述的无叶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体与所述连通管卡扣配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无叶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体的侧面或所述连通管的内表面中的其中一个具有卡勾,所述发热体的侧面或所述连通管的内表面中的另一个具有凸块,所述发热体插入所述连通管内且所述卡勾与所述凸块卡扣配合。
9.根据权利要求1、2、3、4或6所述的无叶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体为格栅状。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叶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头呈开口向下的U形,所述机头的下端连接所述机座,所述机头包括左右间隔布置的第一风道壳和第二风道壳,所述第一风道壳与所述第二风道壳的上端相连,所述第一风道壳的下端与所述机座相连,所述第二风道壳的下端与所述机座相连,其中,所述第一风道壳和所述第二风道壳均限定出所述出风通道。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无叶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道壳的前边沿和/或后边沿设有所述出风口,所述第二风道壳的前边沿和/或后边沿设有所述出风口。
CN201821410999.7U 2018-08-28 2018-08-28 无叶风扇 Active CN20891887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410999.7U CN208918875U (zh) 2018-08-28 2018-08-28 无叶风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410999.7U CN208918875U (zh) 2018-08-28 2018-08-28 无叶风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918875U true CN208918875U (zh) 2019-05-31

Family

ID=667031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410999.7U Active CN208918875U (zh) 2018-08-28 2018-08-28 无叶风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918875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69549A (zh) * 2019-08-30 2019-11-19 浙江优美莱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风扇出风结构及具有其的无叶风扇
CN114688104A (zh) * 2020-12-28 2022-07-01 Lg电子株式会社 送风机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69549A (zh) * 2019-08-30 2019-11-19 浙江优美莱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风扇出风结构及具有其的无叶风扇
CN114688104A (zh) * 2020-12-28 2022-07-01 Lg电子株式会社 送风机
US11971049B2 (en) 2020-12-28 2024-04-30 Lg Electronics Inc. Blower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20130033435A (ko) 팬 어셈블리
KR20130045347A (ko) 팬 어셈블리
CN107131559B (zh) 一种空调室内机、空调器和一体式厨房电器
CN208918875U (zh) 无叶风扇
CN105890099B (zh) 一种送风系统及应用其的室内机和空调
CN201406374Y (zh) 对流加热钢化炉内的等压供风系统
CN201233098Y (zh) 室内加热器的内循环风道结构
CN206073221U (zh) 一种带导流板的对流式电暖器
CN106051888B (zh) 取暖器
CN209459076U (zh) 一种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08936257U (zh) 暖风机
CN109373424A (zh) 下部出风的出风结构及取暖器
CN104374008A (zh) 空调器及该空调器的送风方法
CN204227648U (zh) 空调器
CN107023886A (zh) 引流立式空调
CN204830251U (zh) 双向流热交换新风机
CN210715313U (zh) 一种带加热功能的无叶风扇
CN210035867U (zh) 暖风机
CN209229828U (zh) 一种冷热风机
CN104266280B (zh) 送风装置
CN209295266U (zh) 可切换出风的出风结构及取暖器
CN203421825U (zh) 吸风式暖风机
CN103776098B (zh) 空调器室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09246565U (zh) 一种粮食烘干装置及粮食烘干系统
CN208567143U (zh) 一种加热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