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266280B - 送风装置 - Google Patents

送风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266280B
CN104266280B CN201410071395.4A CN201410071395A CN104266280B CN 104266280 B CN104266280 B CN 104266280B CN 201410071395 A CN201410071395 A CN 201410071395A CN 104266280 B CN104266280 B CN 10426628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fan
tributary
refrigerating
heating combin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071395.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266280A (zh
Inventor
朱振学
庄佳兰
臧元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Haier Grou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Haier Grou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Haier Group Corp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071395.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266280B/zh
Publication of CN1042662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6628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26628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6628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5/00Air-conditioning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F24F1/00 or F24F3/00, e.g. using solar heat or combined with household units such as an oven or water heater
    • F24F5/0042Air-conditioning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F24F1/00 or F24F3/00, e.g. using solar heat or combined with household units such as an oven or water heater characterised by the application of thermo-electric units or the Peltier effec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3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heat-exchang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221/00Details or featur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4F2221/54Heating and cooling, simultaneously or alternativel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Other Air-Conditioning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送风装置。该送风装置包括:第一风扇,配置成从其第一进风区吸入气流并吹送出;第二风扇,配置成从其第二进风区吸入气流并吹送出;具有半导体制冷片的制冷制热装置,配置成将所述第二风扇吹送出的气流分流为第一支流和第二支流,且使得所述第一支流和第二支流分别与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第一变温表面和第二变温表面直接或间接地进行热交换而改变温度;和导流风道,配置成接收从所述制冷制热装置中流出的所述第一支流,将其导引到所述第一进风区。本发明的送风装置能够吹送出冷风或热风,并且其送风量大和进风阻力小。

Description

送风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送风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能够吹出冷/热风的送风装置。
背景技术
电风扇一般只能吹出与室温温度相同的自然风,不能改变风的温度。因此,在需要降温时,电风扇不能起到很好的降温效果;在需要热量时,电风扇因不能产生热风被闲置。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市场上还存在一些利用半导体制冷片的制冷制热原理而设计的冷热风扇。一类冷热风扇把半导体制冷片的冷端/热端置于风扇的吹出路线上,改变了部分气流的行进路线,虽然能够产生冷风/热风,但影响了冷热风扇集中向前送风的效果。另一类冷热风扇把半导体制冷片的冷端/热端置于风扇的吸风路线上,导致冷热风扇的冷热风效果不理想;部分冷热风扇为了提高制冷/制热效果,尽可能地缩小冷热风扇的吸风区域的空间,例如把冷热风扇的吸风区域变为一个吸风通道,半导体制冷片的冷端/热端置于吸风通道内,导致冷热风扇进风不畅/进风阻力大和送风量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可提供冷风或热风的送风装置。
本发明的一个进一步的目的是要尽量提高送风装置的送风量、降低其进风阻力。
本发明的另一个进一步的目的是要尽量减小送风装置的体积,提供一种结构新颖的送风装置。
本发明的再一个进一步的目的是要尽量提高半导体制冷片与气流之间进行热交换的效率。
为了实现上述至少一个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送风装置,其包括:
第一风扇,配置成从其第一进风区吸入气流并吹送出;
第二风扇,配置成从其第二进风区吸入气流并吹送出;
具有半导体制冷片的制冷制热装置,配置成将所述第二风扇吹送出的气流分流为第一支流和第二支流,且使得所述第一支流和第二支流分别与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第一变温表面和第二变温表面直接或间接地进行热交换而改变温度;和
导流风道,配置成接收从所述制冷制热装置中流出的所述第一支流,将其导引到所述第一进风区。
可选地,送风装置还包括排风口,其配置成将流出所述制冷制热装置的所述第二支流排出到周围环境中。
可选地,所述第一风扇和所述第二风扇均为轴流风扇;而且,所述第一风扇配置成从其扇叶后方的第一进风区吸入气流并向扇叶前方吹送出;所述第二风扇配置成从其扇叶下方的第二进风区吸入气流并向扇叶上方吹送出。
可选地,送风装置还包括底座和固定在所述底座上的支撑臂;所述第一风扇安装在所述支撑臂的顶端;所述第二风扇安装在所述底座上且处于所述支撑臂的中央空腔中,所述支撑臂的中央空腔的底部侧壁上具有进风口;所述制冷制热装置安装在所述支撑臂的中央空腔中处于所述第二风扇的上方。
可选地,所述制冷制热装置包括具有中央开口的分流隔板;所述半导体制冷片设置在所述中央开口中,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第一变温表面和第二变温表面分别凸出于所述分流隔板的两个竖向侧面。
可选地,所述制冷制热装置还包括两个将所述分流隔板和所述半导体制冷片夹置于其间的热交换器;所述热交换器包括基板和安装在所述基板上的多个翅片;两个所述热交换器的基板分别与所述第一变温表面和所述第二变温表面接触。
可选地,所述制冷制热装置还包括筒状隔热罩,其将两个所述热交换器以及其间夹置的所述分流隔板和所述半导体制冷片包围在所述隔热罩的筒形通道中,而且,所述分流隔板的两个竖向端面与所述隔热罩的内壁抵靠或密封连接,将所述隔热罩的通道分隔成第一支流通道和第二支流通道,从而使得两个所述热交换器分别处于所述第一支流通道和第二支流通道中。
可选地,所述分流隔板的上侧横向端面与所述中央空腔的顶壁抵靠或密封连接,以分隔从所述制冷制热装置中流出的所述第一支流和所述第二支流。
可选地,所述导流风道形成在所述支撑臂中且倾斜向上延伸,其入口连通到所述中央空腔的顶部,出口通向所述第一风扇的第一进风区,以接收从所述制冷制热装置中流出的第一支流,并将其导流到所述第一风扇的第一进风区;而且,所述排风口形成在所述中央空腔的后侧顶部腔壁中,以将从所述制冷制热装置中流出的第二支流排放到所述支撑臂的后方。
可选地,送风装置还包括排风管道,其与所述排风口连接,以接收从所述排风口排放出的第二支流并导引到与所述支撑臂间隔的位置处。
本发明的送风装置因为具有第二风扇和制冷制热装置,能够使第一风扇吸入并吹出足够的冷风或者热风;且半导体制冷片与气流之间的热交换效率高,能够充分利用半导体制冷片的冷量/热量,也可防止半导体制冷片的热端过热。
进一步地,由于本发明的送风装置把第二风扇和制冷制热装置安装在支撑臂内,因而可使送风装置的结构紧凑、新颖。
进一步地,由于本发明的送风装置的制冷制热装置具有特定的结构,显著提高了半导体制冷片与气流之间的热交换效率。
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发明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
附图说明
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送风装置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送风装置的制冷制热装置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3是图2所示制冷制热装置的示意性爆炸图。
附图中使用的附图标记如下:
10 第一风扇,
20 第二风扇,
30 制冷制热装置,
31 半导体制冷片,
32 分流隔板,
33 热交换器,
40 导流通道,
50 底座,
60 支撑臂,
61 进风口,
62 排风口。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送风装置的示意性结构图。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吹送出冷风或热风的送风装置,其包括第一风扇10、第二风扇20和具有半导体制冷片31的制冷制热装置30以及导流通道40。具体地,第一风扇10配置成从其第一进风区吸入气流并吹送出。第二风扇20配置成从其第二进风区吸入气流并吹送出。制冷制热装置30配置成将第二风扇20吹送出的气流分流为第一支流和第二支流。
半导体制冷片31连接直流电,其具有产生冷量/热量的第一变温表面和产生热量/冷量的第二变温表面。第一支流和第二支流分别与第一变温表面和第二变温表面直接或间接地进行热交换而改变温度。也就是说,经过制冷制热装置30后的第一支流的温度下降/上升变成冷风气流/热风气流,第二支流的温度上升/下降变为热风气流/冷风气流。
导流风道40配置成接收从制冷制热装置30中流出的第一支流,将其导引到第一进风区,以使第一风扇10能够从背面吸入第二风扇20吹送来的经半导体制冷片31变温后的第一支流,并将其与第一风扇10从环境空气中吸入的气流混合形成温度适宜的混合气流吹送出。例如,在夏天时,第一风扇10可吹出冷风气流,即能够吹出低于室温的舒适风,为人体迅速降温,而又不会因风过冷带来“空调病”。
本发明实施例的送风装置还包括排风口62,其配置成将流出制冷制热装置30的第二支流排出到周围环境中,以防止不被第一风扇10需要的第二支流进入到第一进风区。如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知的,也可采用排风通道引导流出制冷制热装置30的第二支流至排风口62(其为排风通道的出口)。
具体地,本发明实施例的送风装置还包括底座50和固定在底座50上的支撑臂60。第一风扇10为轴流风扇,其安装在支撑臂60的顶端,配置成从其扇叶后方的第一进风区吸入气流并向扇叶前方吹送出,也可以说是第一风扇10横向布置。第二风扇20均轴流风扇,其安装在底座50上且处于支撑臂60的中央空腔中,配置成从其扇叶下方的第二进风区吸入气流并向扇叶上方吹送出,即第二风扇20竖向布置。通向第二进风区的进风口61设置支撑臂的中央空腔的底部侧壁上。
制冷制热装置30安装在支撑臂60的中央空腔中,且处于第二风扇20的上方。图2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送风装置的制冷制热装置的示意性结构图,图3是图2所示制冷制热装置的示意性爆炸图。特别地,如图2和图3所示,制冷制热装置30包括具有中央开口的分流隔板32。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分流隔板32可选为隔热密封胶垫。半导体制冷片31设置在中央开口中。半导体制冷片31的第一变温表面和第二变温表面分别凸出于分流隔板32的两个竖向侧面,以便其与气流之间进行换热。
为了进一步提高气流和半导体制冷片31之间的热交换效率,制冷制热装置30还包括两个将分流隔板32和半导体制冷片31夹置于其间的热交换器33。热交换器33包括基板和垂直安装在基板上的多个翅片。例如可选择宽度不同的多个翅片,使热交换器33在整体上呈近似于半圆柱体状。两个热交换器33的基板分别与第一变温表面和第二变温表面接触。例如,可采用在第一变温表面和第二变温表面涂抹导热硅胶使基板和变温表面接触,以提高换热效率。也可通过摩擦焊的形式把基板直接焊接在第一变温表面和第二变温表面上,以使传热界面实现零热阻。
在本发明的一个进一步的实施例中,制冷制热装置30还包括筒状隔热罩,其将两个热交换器33以及其间夹置的分流隔板32和半导体制冷片31包围在隔热罩的筒形通道中。而且,分流隔板32的两个竖向端面与隔热罩的内壁抵靠或密封连接,将隔热罩的通道分隔成通过第一支流的第一支流通道和通过第二支流的第二支流通道,从而使得两个热交换器分别处于第一支流通道和第二支流通道中。
分流隔板32的上侧横向端面和筒状隔热罩的上端面均与中央空腔的顶壁抵靠或密封连接,以分隔从制冷制热装置30中流出的第一支流和第二支流。
在本发明的另一可选实施例中,可将分流隔板32的两个竖向端面与中央空腔的侧壁抵靠或密封连接;同时,也可使翅片的竖向端面(与翅片在基板上固定的端面相对的端面)与中央空腔的侧壁抵靠或密封连接。制冷制热装置30省略了使用隔热罩,以减少制冷制热装置30的构件数量,同时充分利用中央空腔的内壁。
导流风道40形成在支撑臂60中且倾斜向上延伸,其入口连通到中央空腔的顶部,出口通向第一风扇10的第一进风区,以接收从制冷制热装置30中流出的第一支流,并将其导流到第一风扇10的第一进风区。排风口62形成在中央空腔的后侧顶部腔壁中,以将从制冷制热装置30中流出的第二支流排放到支撑臂的后方。由于第二支流不被用户使用,可设置一排风管道,其与排风口62连接,以接收从排风口62排放出的第二支流并导引到与支撑臂60间隔的位置处,即将第二支流导引至距离送风装置较远的位置处。
此外,本发明实施例的送风装置既可采用市电供电,也可采用蓄电池供电,即本发明实施例的送风装置可在野外等没有市电的地方和不方便接入市电的情况下使用,显著提高了送风装置的应用范围。
至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认识到,虽然本文已详尽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多个示例性实施例,但是,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仍可根据本发明公开的内容直接确定或推导出符合本发明原理的许多其他变型或修改。因此,本发明的范围应被理解和认定为覆盖了所有这些其他变型或修改。

Claims (7)

1.一种送风装置,包括:
第一风扇,配置成从其第一进风区吸入气流并吹送出;
第二风扇,配置成从其第二进风区吸入气流并吹送出;
具有半导体制冷片的制冷制热装置,配置成将所述第二风扇吹送出的气流分流为第一支流和第二支流,且使得所述第一支流和第二支流分别与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第一变温表面和第二变温表面直接或间接地进行热交换而改变温度;和
导流风道,配置成接收从所述制冷制热装置中流出的所述第一支流,将其导引到所述第一进风区;
排风口,配置成将流出所述制冷制热装置的所述第二支流排出到周围环境中;以及
底座和固定在所述底座上的支撑臂,所述第一风扇安装在所述支撑臂的顶端;所述第二风扇安装在所述底座上且处于所述支撑臂的中央空腔中,所述支撑臂的中央空腔的底部侧壁上具有进风口;所述制冷制热装置安装在所述支撑臂的中央空腔中处于所述第二风扇的上方;且
所述导流风道形成在所述支撑臂中且倾斜向上延伸,其入口连通到所述中央空腔的顶部,出口通向所述第一风扇的第一进风区,以接收从所述制冷制热装置中流出的第一支流,并将其导流到所述第一风扇的第一进风区;
所述排风口形成在所述中央空腔的后侧顶部腔壁中,以将从所述制冷制热装置中流出的第二支流排放到所述支撑臂的后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风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风扇和所述第二风扇均为轴流风扇;而且
所述第一风扇配置成从其扇叶后方的第一进风区吸入气流并向扇叶前方吹送出;
所述第二风扇配置成从其扇叶下方的第二进风区吸入气流并向扇叶上方吹送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风装置,其中
所述制冷制热装置包括具有中央开口的分流隔板;
所述半导体制冷片设置在所述中央开口中,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第一变温表面和第二变温表面分别凸出于所述分流隔板的两个竖向侧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送风装置,其中
所述制冷制热装置还包括两个将所述分流隔板和所述半导体制冷片夹置于其间的热交换器;
所述热交换器包括基板和安装在所述基板上的多个翅片;
两个所述热交换器的基板分别与所述第一变温表面和所述第二变温表面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送风装置,其中
所述制冷制热装置还包括筒状隔热罩,其将两个所述热交换器以及其间夹置的所述分流隔板和所述半导体制冷片包围在所述隔热罩的筒形通道中,而且所述分流隔板的两个竖向端面与所述隔热罩的内壁抵靠或密封连接,将所述隔热罩的通道分隔成第一支流通道和第二支流通道,从而使得两个所述热交换器分别处于所述第一支流通道和第二支流通道中。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送风装置,其中
所述分流隔板的上侧横向端面与所述中央空腔的顶壁抵靠或密封连接,以分隔从所述制冷制热装置中流出的所述第一支流和所述第二支流。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风装置,还包括:
排风管道,与所述排风口连接,以接收从所述排风口排放出的第二支流并导引到与所述支撑臂间隔的位置处。
CN201410071395.4A 2014-02-28 2014-02-28 送风装置 Active CN10426628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071395.4A CN104266280B (zh) 2014-02-28 2014-02-28 送风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071395.4A CN104266280B (zh) 2014-02-28 2014-02-28 送风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266280A CN104266280A (zh) 2015-01-07
CN104266280B true CN104266280B (zh) 2017-08-01

Family

ID=521578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071395.4A Active CN104266280B (zh) 2014-02-28 2014-02-28 送风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26628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88014B (zh) * 2016-09-30 2022-02-25 芜湖美智空调设备有限公司 桌面空调的壳体组件及桌面空调
CN107461855A (zh) * 2017-09-20 2017-12-12 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一种应用于层叠式冰雪体育建筑的地面空腔结构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86205584U (zh) * 1986-08-04 1987-10-03 梅汉城 半导体手提式空调器
EP0342166A2 (en) * 1988-05-13 1989-11-15 Urbano Barbabella Thermal conditioning device having at least one thermoelectric module with reverse thermoelectric effect
GB2241378A (en) * 1990-02-27 1991-08-28 Robert Forsyth Portable electronic air-conditioner
GB2267338A (en) * 1992-05-21 1993-12-01 Chang Pen Yen Thermoelectric air conditioning
JPH07133940A (ja) * 1993-11-09 1995-05-23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除湿器
WO2003058137A1 (de) * 2002-01-14 2003-07-17 Johann Geiger Klima-system
CN102818324A (zh) * 2012-08-09 2012-12-12 邹兵 半导体风扇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86205584U (zh) * 1986-08-04 1987-10-03 梅汉城 半导体手提式空调器
EP0342166A2 (en) * 1988-05-13 1989-11-15 Urbano Barbabella Thermal conditioning device having at least one thermoelectric module with reverse thermoelectric effect
GB2241378A (en) * 1990-02-27 1991-08-28 Robert Forsyth Portable electronic air-conditioner
GB2267338A (en) * 1992-05-21 1993-12-01 Chang Pen Yen Thermoelectric air conditioning
JPH07133940A (ja) * 1993-11-09 1995-05-23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除湿器
WO2003058137A1 (de) * 2002-01-14 2003-07-17 Johann Geiger Klima-system
CN102818324A (zh) * 2012-08-09 2012-12-12 邹兵 半导体风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266280A (zh) 2015-01-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129802Y (zh) 一种进风口和出风口可互换的分体落地式空调器
CN207350601U (zh) 一种气流冷暖调温装置
CN105371366B (zh) 空调室内机
CA2682058A1 (en) Air conditioner provided with a heater
AU2007216884A1 (en) Thermoelectric air conditioning unit & thermoelectric air conditioner thereof
CN209898330U (zh) 一种基于半导体制冷技术的空调服
CN107588458A (zh) 立式空调室内机
KR20180083279A (ko) 냉온방장치
CN104266278B (zh) 桌面空调
CN207268503U (zh) 立式空调室内机
CN104266280B (zh) 送风装置
CN107816788A (zh) 一种出风装置及空调柜机
CN108712849A (zh) 一体式机柜
CN107525171A (zh) 半导体空调扇
CN108518778A (zh) 一种半导体制冷桌面空调
JP6301170B2 (ja) 小型空調機及びこれを用いるパーソナル空調システム
CN205747171U (zh) 空调器及其空调室内机
CN209358419U (zh) 变频器
CN208418977U (zh) 柜式空调室内机
CN104266279B (zh) 桌面空调
CN109375734A (zh) 一种笔记本辅助散热装置
CN201877543U (zh) 动力蓄电池封装模块的散热系统
CN106247696A (zh) 一种换热结构、空调及其室内机和室外机
CN103615771B (zh) 空调室外机及其电控箱散热装置
CN208418967U (zh) 柜式空调室内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