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916200U - 医院物流输送系统 - Google Patents

医院物流输送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916200U
CN208916200U CN201821311837.8U CN201821311837U CN208916200U CN 208916200 U CN208916200 U CN 208916200U CN 201821311837 U CN201821311837 U CN 201821311837U CN 208916200 U CN208916200 U CN 20891620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ear unit
hospital
transfer position
conveyer system
turnover box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311837.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许瑾誉
伊成龙
陆峰
孙海浪
万帮杰
马秋莉
李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utian Logistic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utian Logist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utian Logistic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Putian Logist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311837.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91620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91620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91620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物流输送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一种医院物流输送系统。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现有的医院物流输送系统输送效率低、实用性差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医院物流输送系统包括吊舱和输送工作站,输送工作站包括输送轨道,吊舱包括至少一个存储层,存储层具有第一输送位置和第二输送位置以及第一输送装置和第二输送装置,第一输送装置能够与输送轨道对接;第一输送装置能够将周转箱在第一输送位置和输送轨道之间移动;第二输送装置能够将周转箱在第一输送位置和第二输送位置之间移动。通过这样的设置,在不扩大吊舱占用空间的情形下,提高了吊舱的单次输送效率,从而使医院物流输送系统的整体输送效率增大,提高了医院物流输送系统的实用性。

Description

医院物流输送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物流输送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一种医院物流输送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有这样的需求,在局部范围内需要完成物资的运送,如在医院内需要在各个楼层之间运送药品等物资。传统的方式为人工搬运或者借助于手动操作的推车等。不过随着物流输送量的扩大,自动或者半自动的医院物流系统被引入以提高输送效率。
如,现有的一种医院物流系统包括吊舱结构,吊舱内设置有上下两层存储层,分别放置满周转箱和空周转箱。由于医院建筑物可以提供给物流输送设备的空间有限,因此通常向吊舱输送周转箱的工作线为上下两层单线,相应地,吊舱内也只针对两条单线分别设置有一个相应的放置周转箱的位置。这样一来,运输效率还是比较低,造成很多引入的物流输送设备闲置成为摆设,浪费大量资金。
相应地,本领域需要一种新的医院物流输送系统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即为了解决现有的医院物流输送系统输送效率低、实用性差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医院物流输送系统,所述输送系统包括吊舱和设置于建筑物楼层内的输送工作站,所述输送工作站配置有输送轨道,所述吊舱内设置有至少一个存储层,所述存储层具有能够放置周转箱的第一输送位置和第二输送位置,所述输送系统还包括设置于存储层内的第一输送装置和第二输送装置,所述第一输送装置能够与所述输送轨道对接;其中,所述第一输送装置能够将周转箱在所述第一输送位置和所述输送轨道之间移动;其中,所述第二输送装置能够将周转箱在所述第一输送位置和所述第二输送位置之间移动。
在上述医院物流输送系统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输送装置包括第一传动单元,所述第一传动单元能够使周转箱以沿前后水平方向移动的方式在所述第一输送位置和所述输送轨道之间移动;所述第二输送装置包括第二传动单元和缓存机构,通过所述第二传动单元和所述缓存机构的协作能够使周转箱以沿左右水平方向移动的方式在所述第一输送位置和所述第二输送位置之间移动。
在上述医院物流输送系统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传动单元和所述第二传动单元均位于所述第一输送位置,并且所述第二传动单元在完成周转箱在所述第一输送位置和所述第二输送位置之间移动的状态时与所述第一传动单元无干涉。
在上述医院物流输送系统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传动单元包括多个沿所述前后水平方向排布的辊筒或者滚轮组,所述滚轮组包括多个滚轮,相应地所述第二传动单元包括多个沿所述左右水平方向排布的滚轮组或者辊筒。
在上述医院物流输送系统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传动单元包括多个沿所述前后水平方向排布的辊筒,所述第二传动单元包括多个沿所述左右水平方向排布的滚轮组,并且每个相邻的所述辊筒之间设置有所述滚轮组。
在上述医院物流输送系统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缓存机构包括滚轮组、辊筒或者传送带机构。
在上述医院物流输送系统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缓存机构设置成能够与所述第二传动单元同步转动。
在上述医院物流输送系统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输送系统包括升降单元,所述升降单元设置成能够使所述第一传动单元和所述第二传动单元处于不同的高度。
在上述医院物流输送系统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升降单元包括支撑结构和设置于所述支撑结构下方的升降结构,所述第一传动单元或者所述第二传动单元设置于支撑结构,通过所述升降结构带动所述支撑结构在竖直方向的移动以便改变所述第一传动单元或者所述第二传动单元的高度。
在上述医院物流输送系统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输送系统包括吊绳输送机构,所述吊舱的顶部和底部设置有吊轮,所述吊绳输送机构设置成能够通过所述吊轮使所述吊舱在建筑物各个楼层的输送工作站之间上下移动。
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医院物流输送系统包括吊舱和设置于建筑物楼层内的输送工作站,输送工作站配置有输送轨道,吊舱内设置有至少一个存储层,存储层具有能够放置周转箱的第一输送位置和第二输送位置,所述输送系统还包括第一输送装置和第二输送装置,第一输送装置能够与输送轨道对接;其中,第一输送装置能够将周转箱在第一输送位置和输送轨道之间移动;其中,第二输送装置能够将周转箱在第一输送位置和第二输送位置之间移动。通过第二输送装置将第一输送位置上的周转箱转移至第二输送位置,使得第一输送位置上还可以盛放一个周转箱,在不扩大吊舱占用空间的情形下,提高了吊舱的单次输送效率,从而使医院物流输送系统的整体输送效率增大,提高了医院物流输送系统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附图中:
图1是现有的医院物流输送系统的吊舱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医院物流输送系统的吊舱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医院物流输送系统的吊舱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医院物流输送系统的简要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列表:
1、吊舱;11、第一输送位置;12、第二输送位置;2、第一传动单元;21、辊筒;3、第二传动单元;31、滚轮组;4、升降单元; 41、支撑结构;42、升降结构;5、缓存机构;6、输送轨道;7、周转箱。
具体实施方式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本节实施方式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并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例如,虽然附图中的各部件之间是按一定比例关系绘制的,但是这种比例关系并非一成不变,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对其作出调整,以便适应具体的应用场合,调整后的技术方案仍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所示,图1是现有的医院物流输送系统的吊舱的结构示意图。参照图1,现有的医院物流输送系统的吊舱包括上下两层存储层,每层存储层上设置有一个存储位。通常上方的存储层放置满周转箱,下方的存储层放置空周转箱。每次吊舱的单次运输量只有两个周转箱,输送效率较低。
如图2、图3和图4所示,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医院物流输送系统的吊舱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医院物流输送系统的吊舱的侧面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医院物流输送系统的简要结构示意图。
参照图2、图3和图4,并按照图2中的方位,医院物流输送系统包括吊绳输送机构、吊舱1和设置于建筑物楼层内的输送工作站。其中吊舱1的上下端面上设置有吊轮,吊绳输送机构能够通过吊轮使吊舱1在建筑物各个楼层的输送工作站之间上下移动。
其中,吊舱1包括上下两层存储层,每层存储层具有能够放置周转箱7的第一输送位置11和第二输送位置12,以及每层存储层内设置有第一输送装置和第二输送装置。其中输送工作站包括与上下两层存储层相对应的上下两个单线输送轨道6。第一输送装置能够将周转箱7在第一输送位置11和输送轨道6之间移动;第二输送装置能够将周转箱7 在第一输送位置11和第二输送位置12之间移动。
示例性的,上层存储层放置满周转箱,下层存储层放置空周转箱。在吊舱1停止在某个楼层的输送工作站时,上下两个单线输送轨道6恰好分别与上下两层存储层内的第一输送装置对接。
由于上下两层存储层的构成相同,以下实施例均以上层存储层为例来进行描述和说明。在输送轨道6将满周转箱输送至输送轨道6 与第一输送装置对接的位置时,第一输送装置能够将输送轨道6上的满周转箱运送至上层存储层内并缓存在第一输送位置11上;第一输送装置还能够将缓存在第一输送位置11上的满周转箱运送出上层存储层,直至运送至与其对接的输送轨道6上。
第二输送装置能够将缓存在第一输送位置11上的满周转箱移载至第二输送位置12上,从而将第一输送位置11空出来,以便第一输送装置将下一个满周转箱运送至第一输送位置11,提高了吊舱1的单次运输效率;第二输送装置还能够将缓存在第二输送位置12上的满周转箱运送至第一输送位置11上,使第一输送装置可以将该满周转箱运送至输送轨道6上,实现满周转箱的输出。
相较于图1中所示的现有的医院物流输送系统的吊舱1的结构,这样的设置,不仅在不扩大吊舱1的占用空间的情形下,提高了吊舱1的单次运输量,而且实现高效自动化,操作比较便捷,大大提高了医院物流输送系统的实用性。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吊舱1的上层存储层放置满周转箱,下层存储层放置空周转箱只是一种示例性的描述,并不是对上下层存储层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合理的设置上下两层存储层的储存物资。如上层存储层放置空周转箱,下层存储层放置满周转箱等。还可以理解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合理的设置吊舱1内存储层的层数。
继续参照图2、图3和图4,第一输送装置包括第一传动单元2,第二输送装置包括第二传动单元3、升降单元4和缓存机构5。其中,第一传动单元2和第二传动单元3均位于第一输送位置11,缓存机构5位于第二输送位置12,升降单元4设置在第二传动单元3的下方。第一传动单元2能够使周转箱以沿前后水平方向移动的方式在第一输送位置11和输送轨道6之间移动;第二传动单元3、升降单元4和缓存机构5的协作能够使周转箱以沿左右水平方向移动的方式在第一输送位置 11和第二输送位置12之间移动。并且第一传动单元2和第二传动单元3 的工作互不干涉。
示例性的,升降单元4可以将第二传动单元3升高至高于第一传动单元2,从而将缓存在第一输送位置11上的满周转箱顶起、远离第一传动单元2,缓存机构5与第二传动单元3的驱动装置驱使两者同步向右转动,第二传动单元3上的满周转箱被移动至缓存机构5。示例性的,缓存机构5与第二传动单元3的驱动装置驱使两者同步向左转动,缓存机构5上的满周转箱被移动至第二传动单元3,升降单元4可以将第二传动单元3降低至低于第二传动单元3,从而将第二传动单元3上的满周转箱放置在第一传动单元2,以便之后第一传动单元2将满周转箱运送出吊舱1。这样的设置,实现了对满周转箱的自动化移载。
需要说明的是,升降单元4不仅仅可以设置在第二传动单元 3的下方,还可以设置在第一传动单元2的下方或者在第一传动单元2和第二传动单元3均设置升降单元4。在升降单元4设置在第一传动单元2 时,升降单元4驱动第一传动单元2高出或者低于第二传动单元3,同样可以实现满周转箱在第一传动单元2和第二传动单元3上的移载。可以理解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在合适的位置设置升降单元4。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二传动单元3的长度足够时,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缓存机构5可以舍去。参照图2并按照图2中的方位,示例性的,第二传动单元3的左端与第一传动单元2的左端对齐,第二传动单元3的右端延伸至靠近吊舱1的右壁。在升降单元4驱动第二传动单元3将满周转箱从第一传动单元2上顶起之后,第二传动单元3 将满周转箱输送至第二传动单元3的右半部、远离第一传动单元2,然后升降单元4驱动第二传动单元3下降至低于第一传动单元2。可以理解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选择对否设置缓存机构5。
继续参照图2、图3和图4,并按照图2中的方位,优选地,第一传动单元2包括多个沿前后方向排布的辊筒21,可以实现对满周转箱前后方向的移动。第二传动单元3包括多个沿左右方向排布的滚轮组 31,且滚轮组31设置在辊筒21之间形成的间隙中,可以实现对满周转箱左右方向的移动。缓存机构5包括传送带机构,传送带机构包括多个支撑辊筒21以及包裹在支撑辊筒21外部的传送带,可以实现对满周转箱左右方向的移动。升降单元4包括支撑结构41和设置在支撑结构41 下方的升降结构42,第二传动单元3的滚轮组31设置在支撑结构41上,升降结构42驱动支撑结构41上下活动从而带动滚轮组31上下活动。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传动单元2也可以由多个滚轮组31组成,实现对满周转箱前后方向的移动;第二传动单元3也可以由多个辊筒21组成,实现对满周转箱左右方向的移动;且滚轮设置在辊筒21之间形成的间隙中。此时升降单元4的支撑结构41可以设置为两个连接杆、升降结构42设置为在两个连接杆下方的升降支撑杆,第二传动单元3的辊筒21设置在两个连接杆之间,升降支撑杆驱动连接杆上下活动从而带动辊筒21上下活动。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合理的设置第一传动单元2、第二传动单元3和升降单元4。还可以理解的是,滚轮组31和辊筒21可以如上所述的滚轮设置在每两个辊筒21之间,即交叉设置,也可以每隔两个辊筒21再设置一个滚轮组31,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合理的设置滚轮组31和辊筒21的分布。
此外,可以理解的是,缓存机构5也可以由多个滚轮或者多个辊筒21组成,只要能够实现对满周转箱左右方向的移动即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合理的设置缓存机构5。
继续参照图2并按照图2中的方位,作为一种示例,满周转箱运进和运出吊舱1的流程如下所述。
满周转箱运进吊舱1的流程:楼层内运输工作站的输送轨道 6向吊舱1内的第一输送装置运送满周转箱;第一输送装置的第一传动单元2的辊筒21向吊舱1内转动从而接收满周转箱;升降单元4驱动第二输送装置的第二传动单元3升起从而将满周转箱从第一传动单元2上顶起;第二传动单元3的滚轮向右转动将满周转箱向缓存机构5运送;缓存机构5的辊筒21和传送带向右转动接收满周转箱;满周转箱运送到缓存机构5的中部时缓存机构5停止运行。
满周转箱运出吊舱1的流程:升降单元4驱动第二传动单元 3升起;缓存机构5的辊筒21和传送带向左转动将满周转箱向第二传动单元3运送;第二传动单元3的滚轮向左转动接收满周转箱;升降单元4 驱动第二传动单元3降落从而将满周转箱放置于第一传动单元2;第一传动单元2的辊筒21向外转动将满周转箱向输送轨道6运送;输送轨道6 接收满周转箱。
可以理解的是,下层的空周转箱运出和运进吊舱1的流程与上述满周转箱运出和运进吊舱1的流程相同,因此,在此不再赘述。
从上述描述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的医院物流输送系统包括吊舱和输送工作站,吊舱包括至少一个存储层,存储层具有第一输送位置和第二输送位置以及第一输送装置和第二输送装置,输送工作站包括输送轨道。这样的设置,提高了吊舱的单次输送效率和医院物流输送系统的实用性。优选地,第一输送装置包括第一传动单元,第二输送装置包括第二传动单元、升降单元和缓存机构。这样的设置,第一传动单元和第二传动单元的协助交替工作,实现对周转箱的自动化移载。优选地,第一传动单元由多个辊筒组成,第二传动单元由多个滚轮组成,缓存机构由传送带机构组成。这样的设置,不仅实现对周转箱的自动化移载,而且结构简单,操作便捷。
至此,已经结合附图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显然不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相关技术特征作出等同的更改或替换,这些更改或替换之后的技术方案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医院物流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系统包括吊舱和设置于建筑物楼层内的输送工作站,所述输送工作站配置有输送轨道,所述吊舱内设置有至少一个存储层,所述存储层具有能够放置周转箱的第一输送位置和第二输送位置,
所述输送系统还包括设置于存储层内的第一输送装置和第二输送装置,所述第一输送装置能够与所述输送轨道对接;
其中,所述第一输送装置能够将周转箱在所述第一输送位置和所述输送轨道之间移动;
其中,所述第二输送装置能够将周转箱在所述第一输送位置和所述第二输送位置之间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院物流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送装置包括第一传动单元,所述第一传动单元能够使周转箱以沿前后水平方向移动的方式在所述第一输送位置和所述输送轨道之间移动;
所述第二输送装置包括第二传动单元和缓存机构,通过所述第二传动单元和所述缓存机构的协作能够使周转箱以沿左右水平方向移动的方式在所述第一输送位置和所述第二输送位置之间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医院物流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单元和所述第二传动单元均位于所述第一输送位置,并且
所述第二传动单元在完成周转箱在所述第一输送位置和所述第二输送位置之间移动的状态时与所述第一传动单元无干涉。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医院物流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单元包括多个沿所述前后水平方向排布的辊筒或者滚轮组,所述滚轮组包括多个滚轮,相应地
所述第二传动单元包括多个沿所述左右水平方向排布的滚轮组或者辊筒。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医院物流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单元包括多个沿所述前后水平方向排布的辊筒,所述第二传动单元包括多个沿所述左右水平方向排布的滚轮组,并且
每个相邻的所述辊筒之间设置有所述滚轮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医院物流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存机构包括滚轮组、辊筒或者传送带机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医院物流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存机构设置成能够与所述第二传动单元同步转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医院物流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系统包括升降单元,所述升降单元设置成能够使所述第一传动单元和所述第二传动单元处于不同的高度。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医院物流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单元包括支撑结构和设置于所述支撑结构下方的升降结构,所述第一传动单元或者所述第二传动单元设置于支撑结构,
通过所述升降结构带动所述支撑结构在竖直方向的移动以便改变所述第一传动单元或者所述第二传动单元的高度。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医院物流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系统包括吊绳输送机构,所述吊舱的顶部和底部设置有吊轮,所述吊绳输送机构能够通过所述吊轮使所述吊舱在建筑物各个楼层的输送工作站之间上下移动。
CN201821311837.8U 2018-08-14 2018-08-14 医院物流输送系统 Active CN20891620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311837.8U CN208916200U (zh) 2018-08-14 2018-08-14 医院物流输送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311837.8U CN208916200U (zh) 2018-08-14 2018-08-14 医院物流输送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916200U true CN208916200U (zh) 2019-05-31

Family

ID=667013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311837.8U Active CN208916200U (zh) 2018-08-14 2018-08-14 医院物流输送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916200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733844A (zh) * 2019-11-05 2020-01-31 艾信智能环境科技(无锡)有限公司 轿厢、箱式物流传输系统、箱式物流传输方法
CN112978248A (zh) * 2019-12-12 2021-06-18 菜鸟智能物流控股有限公司 物流对象运输装置
WO2022170924A1 (zh) * 2021-02-09 2022-08-18 深圳市海柔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物流系统及物流运输方法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733844A (zh) * 2019-11-05 2020-01-31 艾信智能环境科技(无锡)有限公司 轿厢、箱式物流传输系统、箱式物流传输方法
CN110733844B (zh) * 2019-11-05 2021-08-24 艾信智能环境科技(无锡)有限公司 轿厢、箱式物流传输系统、箱式物流传输方法
CN112978248A (zh) * 2019-12-12 2021-06-18 菜鸟智能物流控股有限公司 物流对象运输装置
WO2022170924A1 (zh) * 2021-02-09 2022-08-18 深圳市海柔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物流系统及物流运输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916200U (zh) 医院物流输送系统
CN113320994B (zh) 一种自动集装箱存储、处理和转移系统
WO2023097841A1 (zh) 一种轨道交通智能装卸系统及轨道车辆
CN102171132B (zh) 集装箱装卸系统和用于装卸集装箱的方法
CN108367862A (zh) 自动货仓系统和用于在所述货仓系统中存放挂装货物的方法
CN107055030A (zh) 物流派送系统以及派送方法
WO2023097842A1 (zh) 站台输送系统、车门处输送系统及轨道交通联控输送系统
WO2006136108A1 (fr) Un procede d'espace de stockage/stationnement et systeme de mise en oeuvre, systeme d'espace de stockage pour conteneurs, quai de conteneurs et procede de chargement/dechargement au niveau du quai de conteneurs
CN105172650A (zh) 大型运载火箭自动装填转载装置及转载方法
CN103826993A (zh) 集装箱处理和输送系统及其使用以及处理集装箱的方法
TWI763871B (zh) 搬運系統及搬運方法
CN114314435B (zh) 一种轨道车辆
WO2023097822A1 (zh) 列车客货混编控制方法
CN107933578A (zh) 一种运输方法及管道运输系统
CN107254815A (zh) 悬挂式架梁机
CN114249245A (zh) 一种集装箱侧面吊装转运系统
CN104648413B (zh) 铁路物流装卸系统以及方法
CN107814120A (zh) 一种轨道运输系统
WO2023097844A1 (zh) 一种轨道车辆的仓储管理方法及系统
CN111762687A (zh) 一种集装箱公铁联运侧面装卸系统及方法
CN101746509A (zh) 一种可集装箱运输的登机桥
CN102152893B (zh) 料圈架自动装卸装置及其主体结构和移动载体
CN104555318A (zh) 采用超级电容供电车的循环运输系统
CN203567950U (zh) 一种廊桥式航空集装物资连续转运装卸装备
CN104775341B (zh) 高速道岔长大部件的更换系统及更换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Xu Jinyu

Inventor after: Yi Chenglong

Inventor after: Lu Feng

Inventor after: Sun Hailang

Inventor after: Wan Bangjie

Inventor after: Ma Qiuli

Inventor after: Li Hai

Inventor before: Xu Jinyu

Inventor before: Yi Chenglong

Inventor before: Lu Feng

Inventor before: Sun Hailang

Inventor before: Wan Bangjie

Inventor before: Ma Qiuli

Inventor before: Li 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