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916097U - 螺旋输送机及生物质气化系统 - Google Patents

螺旋输送机及生物质气化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916097U
CN208916097U CN201821144539.4U CN201821144539U CN208916097U CN 208916097 U CN208916097 U CN 208916097U CN 201821144539 U CN201821144539 U CN 201821144539U CN 208916097 U CN208916097 U CN 20891609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lade
helical
helical blade
pipeline section
clo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144539.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广健
邓发利
陈保歧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XINGUANG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XINGUANG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XINGUANG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XINGUANG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144539.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91609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91609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916097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crew Convey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螺旋输送机及生物质气化系统。该螺旋输送机包括:管体组件,开设有进料口和出料口;螺旋组件包括转轴、第一螺旋叶片及第二螺旋叶片,转轴自进料口延伸至出料口,第一螺旋叶片及第二螺旋叶片均与转轴固接且均绕转轴螺旋延伸,第一螺旋叶片的一端靠近进料口,另一端与第二螺旋叶片的一端固接,第二螺旋叶片的另一端延伸至靠近出料口,第二螺旋叶片的外径小于第一螺旋叶片的外径,第二螺旋叶片靠近第一螺旋叶片的一端的螺距大于其远离第一螺旋叶片的一端的螺距;出料管与出料口连通且朝远离管体组件的方向延伸,出料管的内径自靠近出料口的一端到远离出料口的一端逐渐减小。上述螺旋输送机能够有效地避免气化炉的漏气或窜气。

Description

螺旋输送机及生物质气化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输送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螺旋输送机及生物质气化系统。
背景技术
我国的生物质资源丰富,包括各种植物、微生物、以植物或微生物为食物的动物及其生产的废弃物等。例如农作物、农作物废弃物、木材和木材废弃物等。目前,主要通过将生物质输送入气化炉中燃烧而产生大料的燃气,以实现生物质的高效能源化利用。
螺旋输送机主要是通过螺纹回转而推移物料,以实现物料输送目的。当螺旋输送机给气化炉送料时,需要使螺旋输送机的出料口伸入气化炉中。由于常规的螺旋输送机的出料口没有密封措施,当其给气化炉送料时,受到炉内高温和正压的影响,导致气化炉的气体能够进入螺旋输送机的物料缝隙中,导致气化炉出现漏气或窜气的现象,影响气化炉的正常运行。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螺旋输送机及生物质气化系统。该螺旋输送机具有自密封效果,能够有效地避免气化炉的漏气或窜气。
一种螺旋输送机,包括:
管体组件,开设有进料口和出料口;
螺旋组件,能够转动地收容于所述管体组件,所述螺旋组件包括转轴、第一螺旋叶片及第二螺旋叶片,所述转轴能够转动,所述转轴自所述进料口延伸至所述出料口,所述第一螺旋叶片及所述第二螺旋叶片均与所述转轴固接,所述第一螺旋叶片及所述第二螺旋叶片均绕所述转轴螺旋延伸,所述第一螺旋叶片的一端靠近所述进料口,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螺旋叶片的一端固接,所述第二螺旋叶片的另一端延伸至靠近所述出料口,所述第二螺旋叶片的外径小于所述第一螺旋叶片的外径,所述第二螺旋叶片为变距螺旋叶片,所述第二螺旋叶片靠近所述第一螺旋叶片的一端的螺距大于所述第二螺旋叶片远离所述第一螺旋叶片的一端的螺距;及
出料管,一端与所述管体组件固接,并与所述出料口连通,另一端朝远离所述管体组件的方向延伸,所述出料管的内径自靠近所述出料口的一端到远离所述出料口的一端逐渐减小。
上述螺旋输送机的第一螺旋叶片靠近进料口设置,使得物料经进料口进入管体组件后,能够直接在第一螺旋叶片的作用下沿轴向输送;第二螺旋叶片的外径小于第一螺旋叶片的外径,使得物料输送至第二螺旋叶片时,在外径差的作用下受到初步挤压而变得紧实;由于第二螺旋叶片为变距螺旋叶片,第二螺旋叶片靠近第一螺旋叶片的一端的螺距大于第二螺旋叶片远离第一螺旋叶片的一端的螺距,使得物料输在第二螺旋叶片的作用下输送的过程中,在螺距差的作用下受到进一步地挤压而更加紧实;由于出料管与出料口连通,出料管的内径自靠近出料口的一端到远离出料口的一端逐渐减小,使得物料经第二螺旋叶片输送至出料管中,在出料管渐变的内径作用下受到再一次的挤压而非常紧实;经过多次挤压使得在出料管中的物料被挤压地非常紧实,避免了物料之间存在间隙,当出料管伸入气化炉时,气化炉中的气体不能穿透压紧的物料,进而避免了因螺旋输送机的出料口没有密封措施而导致气化炉的漏气或窜气,保证气化炉的正常运行。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螺旋叶片为等距螺旋叶片,所述第二螺旋叶片的螺距自靠近所述第一螺旋叶片的一端到靠近出料口的一端逐渐减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螺旋叶片为等径螺旋叶片,所述第二螺旋叶片的螺距自靠近所述第一螺旋叶片的一端到靠近出料口的一端以预设值等差递减,所述预设值与所述第二螺旋叶片的外径之比为1:60~1:30。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螺旋叶片为等距螺旋叶片,所述第二螺旋叶片包括沿所述转轴的延伸方向依次连接的第一螺旋叶片段、第二螺旋叶片段及第三螺旋叶片段,所述第一螺旋叶片段远离所述第二螺旋叶片段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螺旋叶片固接,所述第一螺旋叶片段、所述第二螺旋叶片段及所述第三螺旋叶片段均为等距螺旋叶片段,所述第一螺旋叶片段的螺距与所述第一螺旋叶片的螺距相等,且所述第一螺旋叶片段、所述第二螺旋叶片段及所述第三螺旋叶片段的螺距依次减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管体组件包括管体及连接管,所述管体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一管段、第二管段及第三管段,所述进料口开设于所述第一管段,所述第一管段为等径管,所述第二管段的内径自靠近所述第一管段的一端到远离所述第一管段的一端逐渐减小,所述第三管段为等径管,所述第三管段的内径小于所述第一管段的内径,所述连接管与所述第三管段远离所述第二管段的一端连通,所述连接管为等径管,且所述连接管的内径与所述第三管段的内径相等,所述出料口开设于所述连接管远离所述第三管段的一端,所述转轴部分收容于所述管体,且部分收容于所述连接管,所述第一螺旋叶片收容于所述第一管段中,所述所述第二螺旋叶片部分收容于所述第二管段,并部分收容于所述第三管段,且部分收容于所述连接管中,所述出料管的一端与所述连接管远离所述第三管段的一端固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三管段与所述第一管段的内径之比为28:35~31:35。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螺旋叶片为等径螺旋叶片,所述第二螺旋叶片为等径螺旋叶片,所述第二螺旋叶片与所述第一螺旋叶片的外径之比为28:35~31:35。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出料管的内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比为2:1~6:5。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转轴传动连接,以使所述驱动装置能够驱动所述转轴转动。
一种生物质气化系统,包括上述实施例任一项所述的螺旋输送机及气化炉,所述气化炉与所述出料管远离所述管体组件的一端连通。
附图说明
图1为第一实施方式的螺旋输送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螺旋输送机省略轴承座及第一轴承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第二实施方式的螺旋输送机省略轴承座及第一轴承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生物质气化系统,包括螺旋输送机10及气化炉。螺旋输送机10用于输送物料至气化炉中,以使物料能够经螺旋输送机10输送入气化炉中而转化为燃气。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物料为生物质类物料,例如可以是各种植物、微生物、以植物或微生物为食物的动物或以植物或微生物为食物的动物生产的废弃物。具体地,物料为农作物、农作物废弃物、木材或木材废弃物等
螺旋输送机10包括固定组件100、管体组件(图未标)、螺旋组件(图未标)、出料管400、插接管500及驱动装置(图未示)。
固定组件100包括底座110、支座120及轴承座130。支座120固定于底座110的表面上。轴承座130固定于底座110靠近支座120的表面上,且支座120间隔设置。
在图示实施方式中,底座110大致为条形板状。支座120为两个,两个支座120沿底座110的延伸方向间隔排列。且两个支座120中的一个靠近底座110的一端设置。轴承座130为两个,两个轴承座130沿底座110的延伸方向间隔排列。两个轴承座130中的一个靠近底座110的另一端设置,另一个靠近两个支座120中的另一个设置。
管体组件与支座120固接,以使支座120支撑管体组件。管体组件包括管体210、连接管230及连接轴250。
管体210与支座120固接,以使支座120支撑管体210。在图示实施方式,管体210的延伸方向与底座110的延伸方向大致平行,管体210与两个支座120均固接。
进一步地,管体210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管段211、第二管段213及第三管段215。在图示实施方式,第一管段211为等径管。第一管段211与靠近轴承座130的支座120固接,且位于该支座120远离底座110的一侧。第二管段213的内径自靠近第一管段211的一端到远离第一管段211的一端逐渐减小。第三管段215为等径管。第三管段215与靠近底座110一端的支座120固接,且位于该支座120远离底座110的一侧。第三管段215的内径小于第一管段211的内径。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三管段215与第一管段211的内径之比为28:35~31:35。
管体组件开设有进料口220。进一步地,进料口220开设于第一管段211。在图示实施方式中,进料口220大致为直筒状。进料口220的一端与第一管段211的外周面连通,且位于第一管段211远离支座120的一侧。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进料口220的内径与第一管段211的长度之比为7:10~1:1。通过设置内径较宽的进料口220,使得能够一次投入较多的物料,且使得物料能够尽快进入第二管段213中,以避免物料堵塞进料口220。
连接管230与第三管段215远离第二管段211的一端连通。连接管230为等径管,连接管230的内径与第三管段215的内径相等。在图示实施方式中,连接管230为法兰管件。连接管230的延伸方向与管体210的延伸方向大致平行。连接管230与第三管段215远离第二管段213的一端连通且法兰连接。
管体组件开设有出料口(图未示)。在图示实施方式中,出料口开设与连接管230远离第三管段215的一端。
连接轴250能够部分收容于管体210中,且连接轴250能够转动。进一步地,连接轴250转动地穿设于轴承座130与第一管段211。在图示实施方式中,连接轴250的延伸方向与管体210的延伸方向大致平行。连接轴250依次穿设两个轴承座130、第一管段211远离第二管段213的一端,且与第一管段211转动连接。
进一步地,螺旋输送机10还包括第一轴承(图未示)、第二轴承(图未示)及轴承端盖600。第一轴承固定地收容于轴承座130中。管体210还包括第四管段217。第四管段217位于第一管段211远离第二管段213的一端,且与第一管段211连通。第二轴承固定地收容于第四管段217中。轴承端盖600盖设于第二轴承靠近第一轴承的一端。连接轴250依次穿设第一轴承、轴承端盖600及第二轴承而部分收容于第一管段211。
在图示实施方式中,第一轴承为两个,两个第一轴承分别固定地收容于两个第一轴承座130中。连接轴250依次穿设两个第一轴承、轴承端盖600及第二轴承而部分收容于第一管段211。
请一并参阅图2,螺旋组件能够转动地收容于管体组件。螺旋组件包括转轴310、第一螺旋叶片320及第二螺旋叶片330。
转轴310能够转动,转轴310自进料口310延伸至出料口。在图示实施方式中,转轴310的延伸方向与管体210的延伸方向大致平行。转轴310部分收容于管体210中,且部分收容于连接管230中。转轴310与连接轴250靠近第一管段211的一端固接,以使连接轴250能够带动转轴310转动。
转轴310设有阻挡片311。阻挡片311环绕转轴310的外周面设置一周,且位于转轴310靠近连接轴250的一端。通过设置阻挡片311,以避免物料进入管体组件后向靠近连接轴250的方向移动而影响连接轴250的转动。
第一螺旋叶片320与转轴310固接,且绕转轴310螺旋延伸。第一螺旋叶片320的一端靠近进料口220设置。通过使第一螺旋叶片320靠近进料口220设置,使得物料经进料口220进入管体组件后,能够直接在第一螺旋叶片320的作用下沿轴向输送。进一步地,第一螺旋叶片320为等距螺旋叶片。在图示实施方式中,第一螺旋叶片320为等径等距螺旋叶片。第一螺旋叶片320收容于第一管段211中。
第二螺旋叶片330与转轴310固接,且绕转轴310螺旋延伸。第二螺旋叶片330的一端与第一螺旋叶片320远离进料口220的一端固接,另一端延伸至靠近出料口。第二螺旋叶片330的外径小于第一螺旋叶片320的外径。当物料从第一螺旋叶片320输送至第二螺旋叶片330时,物料在外径差的作用下受到初步挤压而变得紧实。进一步地,第二螺旋叶片为等径螺旋叶片。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二螺旋叶片330与第一螺旋叶片320的外径之比为28:35~31:35。
第二螺旋叶片330为变距螺旋叶片。第二螺旋叶片330靠近第一螺旋叶片320的一端的螺距大于第二螺旋叶片330远离第一螺旋叶片320的一端的螺距。当物料在第二螺旋叶片330的作用下输送的过程中,物料在螺距差的作用下受到进一步地挤压而变得更加紧实。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二螺旋叶片330的螺距自靠近第一螺旋叶片320的一端到靠近出料口的一端逐渐减小。由于第二螺旋叶片330的螺距逐渐减小,使得物料在第二螺旋叶片330的输送过程中经过连续多次挤压,而使物料能够被挤压的更加紧实。进一步地,第二螺旋叶片330的螺距自靠近第一螺旋叶片320的一端到靠近出料口的一端以预设值等差递减。由于第二螺旋叶片330的螺距等差递减,使得物料在第二螺旋叶片330的输送过程中经过连续多次逐级挤压,进一步将物料压紧。更进一步地,第二螺旋叶片330为等径螺旋叶片,预设值与第二螺旋叶片330的外径之比为1:60~1:30。在此比例下,有利于将物料压紧。
第二螺旋叶片330收容于管体210中。在图示实施方式中,第二螺旋叶片330部分收容于第二管段213,并部分收容于第三管段215,且部分收容于连接管230中。
出料管400的一端与管体组件固接,并与出料口连通,另一端朝远离管体组件的方向延伸。出料管400的内径自靠近出料口的一端到远离出料口的一端逐渐减小。当物料经第二螺旋叶片330输送至出料管400中,在出料管400渐变的内径作用下受到再一次的挤压而变得非常紧实。
进一步地,出料管400的延伸方向与连接管230的延伸方向大致平行。出料管400的一端与连接管230远离第三管段215的一端固接。在图示实施方式中,出料管400与连接管230远离第三管段215的一端法兰连接。通过将连接管230设置为法兰管件,使连接管230连接出料管400与第三管段215,且使第二螺旋叶片330部分容于连接管230中,便于通过拆卸连接管230,而对转轴310和各螺旋叶片进行维修和维护。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出料管400的内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比为2:1~6:5。
插接管500与出料管400远离管体组件的一端连通且密封连接。插接管500能够与气化炉连通且密封连接,以使物料能够经螺旋输送机10输送至气化炉中。在图示实施方式中,插接管500与出料管400为一体成型结构。
驱动装置与转轴310传动连接,以使驱动装置能够驱动转轴310转动。在图示实施方式中,驱动装置为液压驱动装置。通过使驱动装置设置为液压驱动装置,使得能够恒扭矩、连续平稳地进料,还能够实现螺旋输送机10实时正反转切换,不会因为螺旋叶片卡死而导致驱动装置损坏。
进一步地,管体组件还包括联轴器260。联轴器260与连接轴250远离转轴310的一端固接。驱动装置与联轴器260传动连接,以使驱动装置能够驱动联轴器260转动而带动连接轴250转动,以带动转轴310转动。
气化炉与出料管400远离管体组件的一端连通。在图示实施方式中,插接管500能够密封地插设于气化炉中,以使物料能够经螺旋输送机10输送至气化炉中。
第一实施方式的生物质气化系统的使用过程如下:
将插接管500密封地插设于气化炉中。开启驱动装置,使转轴310转动;从进料口220加入物料,物料进入第一管段211后在第一螺旋叶片320的作用下,输送至第二管段213;接着物料在第二螺旋叶片330作用下继续轴向输送,并在外径差与第二管段213的内壁的作用下受到初步挤压,物料依次输送至第三管段215与连接管230中;物料在连接管230中受到第二螺旋叶片330的挤压而进一步压紧,且被输送至出料管400中,物料在出料管400中再次挤压而避免了物料之间存在间隙;接着物料流经插接管500而进入气化炉中,并于气化炉中燃烧而形成燃气。
第一实施方式的生物质气化系统的至少具有如下优点:
(1)第一实施方式的生物质气化系统的螺旋输送机10中,第一螺旋叶片320靠近进料口220设置,使得物料经进料口220进入管体组件后,能够直接在第一螺旋叶片320的作用下沿轴向输送;第二螺旋叶片330的外径小于第一螺旋叶片320的外径,使得物料输送至第二螺旋叶片330时,在外径差的作用下受到初步挤压而变得紧实;由于第二螺旋叶片330为变距螺旋叶片,第二螺旋叶片330靠近第一螺旋叶片320的一端的螺距大于第二螺旋叶片330远离第一螺旋叶片320的一端的螺距,使得物料输在第二螺旋叶片330的作用下输送的过程中,在螺距差的作用下受到进一步地挤压而更加紧实;由于出料管400与出料口连通,出料管400的内径自靠近出料口的一端到远离出料口的一端逐渐减小,使得物料经第二螺旋叶片330输送至出料管400中,在出料管400渐变的内径作用下受到再一次的挤压;经过多次挤压使得在出料管400中的物料被挤压的非常紧实,避免了物料间存在间隙,当出料管400伸入气化炉时,气化炉中的气体不能进入压紧的物料中,进而避免了气化炉的漏气或窜气,保证气化炉的正常运行。
(2)第一实施方式的生物质气化系统的螺旋输送机10的进料口220的内径与第一管段211的长度之比为7:10~1:1。通过设置内径较宽的进料口220,使得能够一次投入较多的物料,且使得物料能够尽快进入第二管段213中,以避免物料堵塞进料口220。
(3)第一实施方式的生物质气化系统的螺旋输送机10中,第二管段213的内径逐渐减小,且第三管段215的内径小于第一管段211的内径,使得物料经进料口220进入第二管段213中,不仅受到直径差的作用,还受到第二管段213的内壁挤压,使得物料能够被挤压的更紧。
(4)第一实施方式的生物质气化系统的螺旋输送机10中,第二螺旋叶片330的螺距自靠近第一螺旋叶片320的一端到靠近出料口的一端逐渐减小。由于第二螺旋叶片330的螺距逐渐减小,使得物料在第二螺旋叶片330的输送过程中经过连续多次挤压,而使物料能够被挤压的更加紧实。
可以理解,支座120不限于为两个,也可以为多个。当支座120为多个时,多个支座120间隔排列,且与管体210均固接,以更加平稳地支撑管体210。
可以理解,轴承座130不限于为两个,也可以为多个。当轴承座130为多个时,多个轴承座130沿底座的延伸方向间隔排列。相应地,第一轴承也不限于为两个,也可以为多个,多个第一轴承分别收容于多个轴承座130中,以使每个轴承座130均设置有第一轴承。
可以理解,连接管230与管体210不限于法兰连接,也可以为一体成型结构。可以理解,出料管400与连接管230不限于法兰连接,也可以为一体成型结构。
可以理解,驱动装置不限于为液压驱动装置,还可以为电驱动装置。
可以理解,进料口220不限于为直筒状,也可以为倒圆台形。当进料口220为倒圆台形时,进料口220的内径的最小值与与第一管段211的长度之比为7:10~1:1。
可以理解,第二螺旋叶片330’的形状不限于上述结构。请一并参阅图3,第二实施方式的螺旋输送机10’的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的螺旋输送机10的结构大致相同,不同之处在于:第二螺旋叶片330’包括沿转轴310’的延伸方向依次连接的第一螺旋叶片段331’、第二螺旋叶片段333’及第三螺旋叶片段335’。
第一螺旋叶片段331’为等距螺旋叶片段。第一螺旋叶片段331’远离第二螺旋叶片段333’的一端与第一螺旋叶片320’固接。进一步地,第一螺旋叶片段331’部分收容于第二管段213’,且部分收容于第三管段215’中。在图示实施方式中,第一螺旋叶片段331’的外径小于第一螺旋叶片320’的外径。
当物料输送至第一螺旋叶片段331’时,物料在外径差的作用下受到初步挤压而变得紧实,减小物料之间的间隙。同时,由于第二管段213’的内径自靠近第一管段211’的一端向远离第一管段211’的一端逐渐减小,且第三管段215’的内径小于第一管段211’的内径,使得物料经进料口220’进入第二管段213’中,不仅受到外径差的作用,还受到第二管段213’的内壁挤压,能够使得物料能够被挤压的更紧。
第二螺旋叶片段333’与第三螺旋叶片段335’均收容于连接管230’中。第一螺旋叶片段331’、第二螺旋叶片段333’及第三螺旋叶片段335’均为等距螺旋叶片段。第一螺旋叶片段331’的螺距与第一螺旋叶片320’的螺距相等,且第一螺旋叶片段331’、第二螺旋叶片段333’及第三螺旋叶片段335’的螺距依次减小。当物料输送至第二螺旋叶片段333’、第三螺旋叶片段335’时,物料在螺距差的作用下受到进一步地挤压而更加紧实。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螺旋叶片段331’、第二螺旋叶片段333’与第三螺旋叶片段335’的螺距之比为8:7:5~7:6:5。
第二实施方式的螺旋输送机10’将第二螺旋叶片330分为依次连接的第一螺旋叶片段331’、第二螺旋叶片段333’与第三螺旋叶片段335’,且均为等距螺旋叶片段,通过使第一螺旋叶片段331’、第二螺旋叶片段333’与第三螺旋叶片段335’的螺距依次减小,使得物料经过第二螺旋叶片330’时能够受到第一螺旋叶片段331’、第二螺旋叶片段333’与第三螺旋叶片段335’之间的螺距差的挤压,也能够将物料挤压的更加紧实。第二螺旋叶片330’的变距、第一螺旋叶片320’与第二螺旋叶片330’的外径差、出料管400’的变径协同作用,使得物料经过多次挤压而变得非常紧实,避免了物料间存在间隙,当出料管400’伸入气化炉时,气化炉中的气体不能进入压紧的物料中,进而避免了气化炉的漏气或窜气,保证气化炉的正常运行。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螺旋输送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管体组件,开设有进料口和出料口;
螺旋组件,能够转动地收容于所述管体组件,所述螺旋组件包括转轴、第一螺旋叶片及第二螺旋叶片,所述转轴能够转动,所述转轴自所述进料口延伸至所述出料口,所述第一螺旋叶片及所述第二螺旋叶片均与所述转轴固接,所述第一螺旋叶片及所述第二螺旋叶片均绕所述转轴螺旋延伸,所述第一螺旋叶片的一端靠近所述进料口,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螺旋叶片的一端固接,所述第二螺旋叶片的另一端延伸至靠近所述出料口,所述第二螺旋叶片的外径小于所述第一螺旋叶片的外径,所述第二螺旋叶片为变距螺旋叶片,所述第二螺旋叶片靠近所述第一螺旋叶片的一端的螺距大于所述第二螺旋叶片远离所述第一螺旋叶片的一端的螺距;及
出料管,一端与所述管体组件固接,并与所述出料口连通,另一端朝远离所述管体组件的方向延伸,所述出料管的内径自靠近所述出料口的一端到远离所述出料口的一端逐渐减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旋输送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旋叶片为等距螺旋叶片,所述第二螺旋叶片的螺距自靠近所述第一螺旋叶片的一端到靠近出料口的一端逐渐减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螺旋输送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螺旋叶片为等径螺旋叶片,所述第二螺旋叶片的螺距自靠近所述第一螺旋叶片的一端到靠近出料口的一端以预设值等差递减,所述预设值与所述第二螺旋叶片的外径之比为1:60~1:3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旋输送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旋叶片为等距螺旋叶片,所述第二螺旋叶片包括沿所述转轴的延伸方向依次连接的第一螺旋叶片段、第二螺旋叶片段及第三螺旋叶片段,所述第一螺旋叶片段远离所述第二螺旋叶片段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螺旋叶片固接,所述第一螺旋叶片段、所述第二螺旋叶片段及所述第三螺旋叶片段均为等距螺旋叶片段,所述第一螺旋叶片段的螺距与所述第一螺旋叶片的螺距相等,且所述第一螺旋叶片段、所述第二螺旋叶片段及所述第三螺旋叶片段的螺距依次减小。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旋输送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组件包括管体及连接管,所述管体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一管段、第二管段及第三管段,所述进料口开设于所述第一管段,所述第一管段为等径管,所述第二管段的内径自靠近所述第一管段的一端到远离所述第一管段的一端逐渐减小,所述第三管段为等径管,所述第三管段的内径小于所述第一管段的内径,所述连接管与所述第三管段远离所述第二管段的一端连通,所述连接管为等径管,且所述连接管的内径与所述第三管段的内径相等,所述出料口开设于所述连接管远离所述第三管段的一端,所述转轴部分收容于所述管体,且余下部分收容于所述连接管,所述第一螺旋叶片收容于所述第一管段中,所述第二螺旋叶片部分收容于所述第二管段,并部分收容于所述第三管段,且部分收容于所述连接管中,所述出料管的一端与所述连接管远离所述第三管段的一端固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螺旋输送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管段与所述第一管段的内径之比为28:35~31:35。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旋输送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旋叶片为等径螺旋叶片,所述第二螺旋叶片为等径螺旋叶片,所述第二螺旋叶片与所述第一螺旋叶片的外径之比为28:35~31:35。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旋输送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料管的内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比为2:1~6:5。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旋输送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转轴传动连接,以使所述驱动装置能够驱动所述转轴转动。
10.一种生物质气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螺旋输送机及气化炉,所述气化炉与所述出料管远离所述管体组件的一端连通。
CN201821144539.4U 2018-07-18 2018-07-18 螺旋输送机及生物质气化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91609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144539.4U CN208916097U (zh) 2018-07-18 2018-07-18 螺旋输送机及生物质气化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144539.4U CN208916097U (zh) 2018-07-18 2018-07-18 螺旋输送机及生物质气化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916097U true CN208916097U (zh) 2019-05-31

Family

ID=666943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144539.4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916097U (zh) 2018-07-18 2018-07-18 螺旋输送机及生物质气化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91609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910427A (zh) * 2018-07-18 2018-11-30 广州薪光合环保技术有限公司 螺旋输送机及生物质气化系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910427A (zh) * 2018-07-18 2018-11-30 广州薪光合环保技术有限公司 螺旋输送机及生物质气化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910427A (zh) 螺旋输送机及生物质气化系统
CN204247126U (zh) 润滑油搅拌罐
CN206749104U (zh) 一种螺旋轴及螺旋挤压固液分离机
CN208916097U (zh) 螺旋输送机及生物质气化系统
CN107754671A (zh) 一种蚊香制造用原料搅拌装置
CN209393042U (zh) 一种碾磨搅拌一体的搅拌机
CN204816268U (zh) 一种焊缝胶制备用捏合机
CN107198259B (zh) 一种饲料制粒流水线
CN201516424U (zh) 清洗机的自动出料装置
CN207632716U (zh) 一种有机肥发酵槽
CN108015279B (zh) 金属粉末的激光成型喷嘴供料装置
CN206766778U (zh) 一种进出口可兼容的料斗及自动对接料斗混合机构
CN215541289U (zh) 一种厨余餐厨垃圾无害化资源处理设备
CN204598953U (zh) 一种猪舍喂料机的输料装置
CN205683949U (zh) 石墨烯高压均质设备
CN212375132U (zh) 一种绿色环保型粪污处理设备
CN209612674U (zh) 膏状物料预处理装置
CN210457994U (zh) 一种有机肥料搅拌发酵设备架体结构
CN204233851U (zh) 通蒸汽式固液分离机
CN210009955U (zh) 一种防渗漏对羟基苯甲醚加工用反应釜
CN113459279A (zh) 一种半自动抹灰机
CN207219745U (zh) 一种绿色生态养猪喂料设备
CN206750997U (zh) 气力输送装置
CN211418296U (zh) 一种缓冲罐出料口疏通装置
CN107212446B (zh) 一种饲料成型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531

Termination date: 20210718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