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902379U - 一种测试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测试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902379U
CN208902379U CN201821689113.7U CN201821689113U CN208902379U CN 208902379 U CN208902379 U CN 208902379U CN 201821689113 U CN201821689113 U CN 201821689113U CN 208902379 U CN208902379 U CN 20890237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uld group
tested
chassis
litter
displa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689113.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马洋
苗改利
耿晓鹏
王月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angjiagang Kangdexin Optronics Mate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angjiagang Kangdexin Optronics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angjiagang Kangdexin Optronics Mate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angjiagang Kangdexin Optronics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689113.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90237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90237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90237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Eye Examination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测试装置。该测试装置包括底盘、支架、滑竿和滑针;底盘用于放置待测试3D显示模组;支架垂直固定于底盘上,且沿垂直于底盘所在平面的方向,在支架上设置有第一刻度标识;滑竿与支架滑动连接,且滑竿与底盘所在平面平行;在沿垂直于底盘所在平面的方向上,滑竿可沿支架滑动;滑竿上设置有第二刻度标识;滑针与滑竿滑动连接;在平行于底盘所在平面的方向上,滑针可沿滑竿滑动;第一刻度标识以及第二刻度标识用于定位待测试3D显示模组的最佳3D效果的位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快速评价待测试3D显示模组的3D效果,减少测量时间,从而可适用于产线中对各个制程的立体显示效果的测试,可满足量产化的质检需求。

Description

一种测试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测试治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测试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技术的发展,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正在从二维显示(平面显示)到立体显示(三维显示)过渡。立体显示技术已经成为显示技术领域发展的新趋势,越来越多的显示装置开始整合立体显示技术。立体显示技术是利用一系列的光学方法使人左眼和右眼产生视差,通过将左眼画面与右眼画面合成,以形成立体显示效果。为提高用户体验,裸眼立体显示技术逐渐成为研究热点。
目前,裸眼立体显示模组的立体显示效果评价方式主要分为研发级评价和应用者级评价。研发级评价方式中评价一片裸眼立体显示模组的立体显示效果所用的时间约为2小时,由于该评价方式耗时较长,无法适用于产线中对各个制程的立体显示效果的测试,导致无法满足量产化质检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测试装置,以减少测量裸眼立体显示模组(待测试3D显示模组)的立体显示效果的时间,可适用于产线中对各个制程的立体显示效果的测试,从而可满足量产化的质检需求。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测试装置,该测试装置包括:底盘、支架、滑竿和滑针;
所述底盘用于放置待测试3D显示模组;
所述支架垂直固定于所述底盘上,且沿垂直于所述底盘所在平面的方向,在所述支架上设置有第一刻度标识;所述滑竿与所述支架滑动连接,且所述滑竿与所述底盘所在平面平行;在沿垂直于所述底盘所在平面的方向上,所述滑竿可沿所述支架滑动;
所述滑竿上设置有第二刻度标识;所述滑针与所述滑竿滑动连接;在平行于所述底盘所在平面的方向上,所述滑针可沿所述滑竿滑动;
所述第一刻度标识以及所述第二刻度标识用于定位所述待测试3D显示模组的最佳3D效果的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刻度标识的零刻度线与所述待测试3D显示模组的出光侧表面平齐;所述第一刻度标识的刻度间隔A1满足A1≤|OVD1-OVD2|,其中,OVD1为所述待测试3D显示模组的光学视距上限值,OVD2为所述待测试3D显示模组的光学视距下限值。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刻度标识的最大刻度值等于所述待测试3D显示模组的光学视距上限值。
进一步地,所述底盘包括模组放置区,所述待测试3D显示模组位于所述模组放置区,所述滑竿在所述底盘上的垂直投影在所述模组放置区之外。
进一步地,所述底盘上设置有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用于固定所述待测试3D显示模组。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结构包括限位凹槽,所述待测试3D显示模组放置于所述限位凹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凹槽的深度与所述待测试3D显示模组的厚度相同;所述第一刻度标识的零刻度线与所述限位凹槽在所述底盘的开口所在的平面平齐。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结构包括至少一个定位挡块,所述定位挡块用于固定所述待测试3D显示模组。
进一步地,所述待测试3D显示模组包括显示区域,所述第二刻度标识的零刻度线与所述显示区域的任一边界对齐;所述第二刻度标识的刻度间隔A2满足A2≤|2Ad|,其中,Ad为所述待测试3D显示模组的自由度。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刻度标识的最大刻度值等于所述待测试3D显示模组的所述显示区域的长边的长度。
进一步地,沿垂直于所述底盘所在平面的方向,在所述支架上设置有滑轨;
所述测试装置还包括滑轮单元;
所述滑轮单元用于连接所述滑竿与所述支架的滑轨,所述滑轮单元还用于与所述滑竿同步滑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测试装置包括底盘、支架、滑竿和滑针,通过设置底盘用于放置待测试3D显示模组;支架垂直固定于底盘上,且沿垂直于底盘所在平面的方向,在支架上设置有第一刻度标识;滑竿与支架滑动连接,且滑竿与底盘所在平面平行;在沿垂直于底盘所在平面的方向上,滑竿可沿支架滑动;滑竿上设置有第二刻度标识;滑针与滑竿滑动连接;在平行于底盘所在平面的方向上,滑针可沿滑竿滑动;第一刻度标识以及第二刻度标识用于定位待测试3D显示模组的最佳3D效果的位置。由此,可快速评价待测试3D显示模组的3D效果,减少测量时间,从而可适用于产线中对各个制程的立体显示效果的测试,可满足量产化的质检需求。解决了现有的研发级的评价方法耗时较长,无法应用于量产化的质检需求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测试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视距测试原理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自由度测试原理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测试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测试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测试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测试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测试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测试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参照图1,该测试装置10包括:底盘101、支架102、滑竿103和滑针104;底盘101用于放置待测试3D显示模组20;支架102垂直固定于底盘101上,且沿垂直于底盘101所在平面的方向,在支架102上设置有第一刻度标识1021;滑竿103与支架102滑动连接,且滑竿103与底盘101所在平面平行;在沿垂直于底盘101所在平面的方向上,滑竿103可沿支架102滑动;滑竿103上设置有第二刻度标识1031;滑针104与滑竿103滑动连接;在平行于底盘101所在平面的方向上,滑针104可沿滑竿103滑动;第一刻度标识1021以及第二刻度标识1031用于定位待测试3D显示模组20的最佳3D效果的位置。
其中,待测试3D显示模组20的3D效果主要通过三个因素来衡量,分别为最佳光学视距(Optimum View Distance,OVD)、自由度和串扰。其中,OVD值是观察者可观测到待测试3D显示模组20的最佳3D效果时,观察者距离待测试3D显示模组20的出光侧表面的距离。自由度可理解为,观察者在观测待测试3D显示模组20的3D效果时,眼睛在某个值的范围内移动均能观测到3D效果,该值即为自由度。串扰是从应用层对待测试3D显示模组20进行评价,用于评价待测试3D显示模组20在显示3D效果时影像重影的程度。上述三个因素中,串扰可由观察者直观感受到,可不利用测试装置10评价;最佳光学视距和自由度可利用本实施例提供的测试装置10评价。
底盘101主要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是放置待测试3D显示模组20;二是承重,该作用可理解为使整个测试装置10保持平衡,避免测试装置10由于支架102、滑竿103和滑针104的重量过重而翻到。
支架102可为刚性支架,以确保在使用该测试装置10测试待测试3D显示模组20的3D效果的过程中,支架102不发生形变,即支架102稳定,从而确保测试结果准确性。待测试3D显示模组20平放于底座101上,即待测试3D显示模组20的出光侧表面与底座101所在的平面平行时,支架102垂直于待测试3D显示模组20的出光侧表面,第一刻度标识1021用于评价待测试3D显示模组20的最佳光学视距。
滑竿103可为刚性滑竿,结合底座101和支架102,共同确保该测试装置10的整体稳定性,从而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待测试3D显示模组20平放于底座101上,即待测试3D显示模组20的出光侧表面与底座101所在的平面平行时,滑竿103平行于待测试3D显示模组20的出光侧表面,第二刻度标识1031用于评价待测试3D显示模组20的自由度。
示例性的,底盘101、支架102和滑竿103的材料可为亚克力、铝合金、铁、铁合金或者其他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知的其他刚性材料,三者可相同,也可不同,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示例性的,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视距测试原理示意图。结合图1和图2,观察者的眼睛30的位置包括左眼30L和右眼30R的位置,眼睛30所在的平面与待测试3D显示模组20所在的平面平行。眼睛30沿垂直于待测试3D显示模组20所在平面的方向上下移动,当观测到最佳3D效果时,将滑竿102沿支架101滑动至与眼睛30平齐的位置,即滑竿102与待测试3D显示模组20所在平面之间的距离等于眼睛30与待测试3D显示模组20所在平面之间的距离,此时,滑竿102指向支架102上的第一刻度标识1021中的某个刻度值,通过该刻度值与待测试3D显示模组20所在平面所对齐的刻度值相减,所得差值的绝对值即为待测试3D显示模组20的最佳光学视距值。
通常,待测试3D显示模组20的最佳光学视距值在其光学视距预设阈值范围内时,则判定该待测试3D显示模组20的最佳光学视距合格。示例性的,OVD1代表待测试3D显示模组20的光学视距上限值,OVD2代表待测试3D显示模组20的光学视距下限值,当上述过程获得的待测试3D显示模组20的最佳光学视距值在OVD1~OVD2之间时,该待测试3D显示模组20的最佳光学视距合格。
示例性的,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自由度测试原理示意图。参照图3,待测试3D显示模组20可包括显示面板201和驱动电路202。显示面板201包括显示区域20A,以及包围显示区域20A的非显示区,显示面板201可为液晶显示面板或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或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知的其他类型的显示面板;驱动电路202可为柔性电路板或驱动芯片,或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知的其他类型的驱动电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均不作限定。
示例性的,显示面板201的显示区域20A的长度为L1,其长度的中心位置,即L1/2的位置为自由度评价时的“零点”位置,若待测试3D显示模组20的自由度为Ad,则可观测到3D效果的范围为L1/2±Ad。
下面,结合图1、图2和图3说明自由度测试原理。观察者的眼睛30在平行于待测试3D显示模组20所在平面的平面内(该平面可为最佳光学视距值决定的平面)左右移动,当观测到最佳3D效果时,将滑针104沿滑竿103滑动至与眼睛平齐的位置,即在平行于待测试3D显示模组20所在平面的平面内,滑针104与待测试3D显示模组20的显示区域20A的一短边之间的距离等于眼睛30的中心位置(也可理解为观察者的眉心的位置)与待测试3D显示模组20的显示区域20A的该短边之间的距离,此时,滑针104指向滑竿103上的第二刻度标识1031中的某个刻度值,通过该刻度值与待测试3D显示模组20的显示区域20A的该短边平齐的刻度值相减,所的差值的绝对值即为待测试3D显示模组20的自由度测试值。
若该自由度测试值与“零点”之间的差值的绝对值小于或等于自由度值Ad,该待测试3D显示模组20的自由度合格。
需要说明的是,上文中的“左右移动”可理解为沿显示区域20A的长边所在的方向正向移动或负向移动。此外,应用该测试装置10测试待测试3D显示模组20的3D效果的实际测试过程中,可先测试最佳3D效果的最佳光学视距值,也可先测试最佳3D效果的自由度;或者同时测试最佳光学视距值和自由度,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可选的,继续参照图1和图2,第一刻度标识1021的零刻度线1021K0与待测试3D显示模组20的出光侧表面平齐;第一刻度标识1021的刻度间隔A1满足A1≤|OVD1-OVD2|,其中,OVD1为待测试3D显示模组20的光学视距上限值,OVD2为待测试3D显示模组20的光学视距下限值。
如此设置,可使待测试3D显示模组20的最佳光学视距值即为最佳3D效果位置滑竿102所指的第一刻度标识1021中的刻度值。由此,可简化最佳光学视距值的计算过程,从而,简化最佳光学视距值测试过程。
同时,上述第一刻度标识1021的刻度间隔A1为可判断最佳光学视距值是否合格的最小刻度间隔,由此可降低第一刻度标识1021的设计难度,进而简化支架102的制作过程。
示例性的,待测试3D显示模组20的光学视距下限值OVD2为200mm,待测试3D显示模组20的光学视距上限值OVD1为300mm时,第一刻度标识1021的刻度间隔A1可为100mm。当然,还可以设置第一刻度标识1021的刻度间隔A1为小于100mm的任一值,此外,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理解,第一刻度标识1021的刻度间隔A1越小,测试所得的最佳光学视距值越精确,可根据最佳光学视距值的测试精确度要求设置第一刻度标识1021的刻度间隔A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可选的,第一刻度标识1021的最大刻度值1021KM等于待测试3D显示模组20的光学视距上限值OVD1。
其中,若待测试3D显示模组20的最佳光学视距值超出其光学视距上限值OVD1,则可判定待测试3D显示模组20的最佳光学视距不合格。基于此,该设置可使测试装置10在能够正常测试待测试3D显示模组的最佳光学视距是否合格的前提下,减少第一刻度标识1021在支架102上所占用的长度,进而可减少支架102的整体长度(该长度理解为沿垂直于底盘101所在平面的方向的长度)。由此,在降低第一刻度标识1021的设计和制作难度的同时,可减少支架102的耗材,从而降低支架102的成本,进而降低整个测试装置10的成本。
需要说明的是,在此基础上,第一刻度标识1021的刻度间隔A1可均相等(示例性的,刻度间隔A1为5mm),也可不等。示例性的,待测试3D显示模组20的光学视距下限值OVD2为200mm,光学视距上限值OVD1为300mm时,第一刻度标识1021的各刻度值由小到大可依次为:0mm、100mm、200mm、300mm;也可依次为:0mm、100mm、200mm、220mm、240mm、260mm、280mm、300mm;还可依次为:0mm、50mm、100mm、150mm、200mm、250mm、300mm。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理解,第一刻度标识1021的各刻度值的设置还可包括其他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可选的,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测试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参照图4,底盘101包括模组放置区101M,待测试3D显示模组20位于模组放置区101M,滑竿103在底盘101上的垂直投影在模组放置区101M之外。
其中,观察者在观看待测试3D显示模组20的3D效果时,在垂直于待测试3D显示模组20的方向上,且由待测试3D显示模组的显示区域20A的边界包围的空间内,不可存在遮挡物。
上述滑竿103与模组放置区101M的相对位置关系,可避免滑竿103遮挡由待测试3D显示模组20发出的光线,从而确保观察者可正常观看待测试3D显示模组20的3D效果,进而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需要说明的是,图4中仅示例性的示出了底盘101的平面形状为矩形,模组放置区101M的形状为矩形,但并非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测试装置10的限定。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还可以根据待测试3D显示模组20的平面形状以及测试装置10的实际需求设置底盘101和模组放置区101M的平面形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可选的,底盘上设置有限位结构,限位结构用于固定待测试3D显示模组。
如此设置,可使测试过程中,待测试3D显示模组的位置固定不变,即待测试3D显示模组与测试装置的相对位置不变,从而待测试3D显示模组与第一刻度标识的相对位置不变,从而确保3D效果的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可选的,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测试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参照图5,限位结构包括限位凹槽101C,待测试3D显示模组20放置于限位凹槽101C内。
如此设置,可利用限位凹槽101C固定待测试3D显示模组20,使待测试3D显示模组20与测试装置10的相对位置不变,从而确保3D效果的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可选的,限位凹槽101C的深度与待测试3D显示模组20的厚度相同;第一刻度标识1021的零刻度线1021K0与限位凹槽101C在底盘101的开口所在的平面平齐。
如此设置,可使待测试3D显示模组20的出光面与限位凹槽101C在底盘101的开口所在的平面平齐,从而待测试3D显示模组20的出光面与第一刻度标识1021的零刻度线1021K0平齐,从而在观测待测试3D显示模组20的3D效果时,待测试3D显示模组20的最佳光学视距值即为最佳3D效果位置滑竿102所指的第一刻度标识1021中的刻度值。由此,可简化最佳光学视距值的计算过程,从而,简化最佳光学视距值的测试过程。
可选的,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测试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测试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参照图6或图7,限位结构包括至少一个定位挡块101D,定位挡块101D用于固定待测试3D显示模组20。
其中,定位挡块101D的数量为一个时(参照图6),将待测试3D显示模组20的一直边与该定位挡块101D的直边对齐,由此,可利用该定位挡块101D定位待测试3D显示模组20。
其中,定位挡块101D的数量为两个时(参照图7),将待测试3D显示模组20的相邻的两直边分别与两个定位挡块101D的直边对齐,由此,可利用该两个定位挡块101D定位待测试3D显示模组20。
需要说明的是,图6中仅示例性的示出了定位挡块101D的数量为1个,图7中仅是理性的示出了定位挡块101D的数量为2个,且定位挡块101D的形状均为矩形,但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测试装置10的限定。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可根据测试装置10的实际需求设置定位挡块101D的数量、形状和相对位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可选的,继续参照图3和图5,待测试3D显示模组20包括显示区域20A,第二刻度标识1031的零刻度线1031K0与显示区域20A的任一边界对齐;第二刻度标识1031的刻度间隔A2满足A2≤|2Ad|,其中,Ad为待测试3D显示模组20的自由度。
如此设置,可使待测试3D显示模组20的自由度测试值即为最佳3D效果位置处滑针104所指的第二刻度标识1031中的刻度值。由此,可简化自由度测试值的计算过程,从而,简化自由度测试值的测试过程。
同时,上述第二刻度标识1031的刻度间隔A2为可判断自由度测试值是否合格的最小刻度间隔,由此可降低第二刻度标识1031的设计难度,进而简化滑竿103的制作过程。
示例性的,待测试3D显示模组20的显示区域20A的长度L1可为151.5mm,宽度可为94.8mm,自由度Ad可为±25mm。此时,第二刻度标识1301的刻度间隔A2可为50mm。当然,还可以设置第二刻度标识1301的刻度间隔A2为小于50mm的任一值,此外,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第二刻度标识1031的刻度间隔A2越小,测试所得的自由度测试值越精确,可根据自由度测试值的测试精确度要求设置第二次度标识1031的刻度间隔A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图5中仅示例性的示出了显示区域20A靠近支架102的边界与第二刻度标识1031的零刻度线1031K0对齐,但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测试装置10的限定。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还可以设置显示区域20A远离支架102的边界与第二刻度标识1031的零刻度线1031K0对齐,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可选的,继续参照图3和图5,第二刻度标识1031的最大刻度值1031KM等于待测试3D显示模组20的显示区域20A的长边的长度L1。
其中,待测试3D显示模组20的最佳3D效果的观看位置通常在垂直于该待测试3D显示模组所在的平面,且由其显示区域20A包围的空间内。若非如此,则可判定待测试3D显示模组20的自由度不合格。基于此,该设置可使测试装置10在能够正常测试待测试3D显示模组的自由度测试值是否合格的前提下,减少第二刻度标识1031在滑竿103上所占用的长度,进而可减少滑竿103的整体长度(该长度理解为沿平行于底盘101所在平面的方向,且垂直于支架102的方向的长度)。由此,在降低第二刻度标识1031的设计和制作难度的同时,可减少滑竿130的耗材,从而降低滑竿103的成本,进而降低整个测试装置10的成本。
需要说明的是,在此基础上,第二刻度标识1031的刻度间隔A2可均相等(示例性的,刻度间隔A2为10mm),也可不等。示例性的,待测试3D显示模组20的自由度Ad为±25mm;显示区域20A的长度L1可为151.5mm,宽度可为94.8mm。此时,第二刻度标识1031的各刻度值由小到大可依次为:0mm、25mm、50.75mm、75.75mm、100.75mm、125mm、151.5mm;也可依次为:0mm、20mm、40mm、50.75mm、60mm、70mm、75.75mm、80mm、90mm、100.75mm、125mm、151.5mm。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理解,第二刻度标识1031的各刻度值的设置还可包括其他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图5中仅示例性的标示出了第一刻度标识1021的各刻度值沿远离底盘101的方向由小到大排列,第二刻度标识1031的各刻度值沿远离支架102的方向由小到大排列,但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测试装置10的限定。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还可以设置第一刻度标识2021的各刻度值沿远离底盘101的方向由大到小排列,第二刻度标识1031的各刻度值沿远离支架102的方向由大到小排列,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可选的,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测试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参照图8,沿垂直于底盘101所在平面的方向,在支架102上设置有滑轨1022;测试装置10还包括滑轮单元105;滑轮单元105用于连接滑竿103与支架102的滑轨1022,滑轮单元105还用于与滑竿103同步滑动。
如此设置,可使滑轮单元105将滑竿103的一端与滑轨1022滑动连接,滑竿103可沿滑轨1022的轨道滑动,从而有利于定位最佳3D效果位置所对应的第一刻度标识1021中的刻度值,从而测得最佳光学视距值。
基于上述测试装置10的结构,下面示例性的说明该测试装置的应用过程:
第一步,将待测试3D显示模组20放置在底盘101上,并点亮(可理解为驱动电路202通电,待测试3D显示模组20发光显示)。
第二步,将滑针104归位至“零点”位置,即将滑针104沿滑竿103滑动至L1/2的位置。
其中,L1/2±Ad为优选的眼睛30左右移动的范围,此步骤可在平行于底盘101的平面内,大致定位眼睛30移动的空间范围,缩短找到最佳3D效果的位置的时间。
第三步,眼睛30左右移动,找到最佳3D效果的水平位置,并从下往上移动,找到最佳3D效果的垂直位置。
其中,待测试3D显示模组20发光显示时,眼睛30能够看到3D效果最佳的位置,从而便于后续确定自由度测试值和最佳光学视距值。
需要说明的是,该步骤中的“水平位置”和“垂直位置”仅是基于附图5中示出的测试装置10的方位以及待测试3D显示模组20与测试装置10的相对位置关系而言的,并不构成对本实施例的限定。
第四步,移动滑竿103,使滑竿103与眼睛30平齐,并锁死滑竿103;移动滑针104,使滑针104与眉心对齐。
此时,滑竿103指向第一刻度标识1021中的某一刻度值;滑针104指向第二刻度标识1031中的某一刻度值。
第五步,记录滑竿103指向的第一刻度标识1021中的刻度值,可记为最佳光学视距值OVDC;记录滑针104指向的第二刻度标识1031中的刻度值,可记为自由度测试值AC。
第六步,将记录值与预设阈值(可理解为规格值)对比,若在预设阈值范围内,则待测试3D显示模组20合格。
其中,最佳光学视距值OVDC满足OVD1≤OVDC≤OVD2,其中,OVD1为待测试3D显示模组20的光学视距上限值,OVD2为待测试3D显示模组20的光学视距下限值;同时,自由度测试值AC满足|AC-L1/2|≤Ad,其中,Ad为待测试3D显示模组20的自由度,则待测试3D显示模组20合格。
通过上述测试装置10的应用过程可看出,利用该测试装置10评价待测试3D显示模组20的3D效果,其测量周期短,使得3D显示模组的光学(即3D效果)评价时效性较高,具备量产性。
注意,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实用新型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任意组合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Claims (11)

1.一种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盘、支架、滑竿和滑针;
所述底盘用于放置待测试3D显示模组;
所述支架垂直固定于所述底盘上,且沿垂直于所述底盘所在平面的方向,在所述支架上设置有第一刻度标识;所述滑竿与所述支架滑动连接,且所述滑竿与所述底盘所在平面平行;在沿垂直于所述底盘所在平面的方向上,所述滑竿可沿所述支架滑动;
所述滑竿上设置有第二刻度标识;所述滑针与所述滑竿滑动连接;在平行于所述底盘所在平面的方向上,所述滑针可沿所述滑竿滑动;
所述第一刻度标识以及所述第二刻度标识用于定位所述待测试3D显示模组的最佳3D效果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刻度标识的零刻度线与所述待测试3D显示模组的出光侧表面平齐;所述第一刻度标识的刻度间隔A1满足A1≤|OVD1-OVD2|,其中,OVD1为所述待测试3D显示模组的光学视距上限值,OVD2为所述待测试3D显示模组的光学视距下限值。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刻度标识的最大刻度值等于所述待测试3D显示模组的光学视距上限值。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盘包括模组放置区,所述待测试3D显示模组位于所述模组放置区,所述滑竿在所述底盘上的垂直投影在所述模组放置区之外。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盘上设置有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用于固定所述待测试3D显示模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结构包括限位凹槽,所述待测试3D显示模组放置于所述限位凹槽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凹槽的深度与所述待测试3D显示模组的厚度相同;所述第一刻度标识的零刻度线与所述限位凹槽在所述底盘的开口所在的平面平齐。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结构包括至少一个定位挡块,所述定位挡块用于固定所述待测试3D显示模组。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待测试3D显示模组包括显示区域,所述第二刻度标识的零刻度线与所述显示区域的任一边界对齐;所述第二刻度标识的刻度间隔A2满足A2≤|2Ad|,其中,Ad为所述待测试3D显示模组的自由度。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刻度标识的最大刻度值等于所述待测试3D显示模组的所述显示区域的长边的长度。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沿垂直于所述底盘所在平面的方向,在所述支架上设置有滑轨;
所述测试装置还包括滑轮单元;
所述滑轮单元用于连接所述滑竿与所述支架的滑轨,所述滑轮单元还用于与所述滑竿同步滑动。
CN201821689113.7U 2018-10-16 2018-10-16 一种测试装置 Active CN20890237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689113.7U CN208902379U (zh) 2018-10-16 2018-10-16 一种测试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689113.7U CN208902379U (zh) 2018-10-16 2018-10-16 一种测试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902379U true CN208902379U (zh) 2019-05-24

Family

ID=665760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689113.7U Active CN208902379U (zh) 2018-10-16 2018-10-16 一种测试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90237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884316B (zh) 一种自校准的双工位激光水平测高仪
CN107462227B (zh) 一种调平及水平误差测试设备
CN203490010U (zh) 一种用于检测钢化玻璃表面应力的应力仪
CN205002748U (zh) 一种混凝土墙体平整度检测装置
CN208206040U (zh) 一种电路板电子元器件高度检测设备
CN105066939B (zh) 球棒球心距检测装置
CN104236487A (zh) 一种平面度检测装置及方法
CN107870445B (zh) 基于相机成像的光轴对准装置及光轴对准方法
CN103528526B (zh) 形貌补偿式三光轴线位移激光干涉仪校准方法与装置
CN205580318U (zh) 测量装置
CN113701677A (zh) 一种基于红外探测的墙体平整度检测方法
CN208902379U (zh) 一种测试装置
CN103018103B (zh) 一种测量金属丝杨氏模量的综合设计性实验设备及方法
CN202057555U (zh) 等光程法杨氏模量测量仪
CN201094015Y (zh) 自动目标识别与照准的全站仪
CN209416650U (zh) 裸眼3d显示器光学测试装置
KR101358983B1 (ko) 수준측량에서 수준노선 형성을 위한 수준점 정밀 측량시스템
CN203949773U (zh) 一种用于大视场光学镜头的视场检测装置
CN203298974U (zh) 数字式白光瞄准镜综合校正仪
CN216283307U (zh) 翘曲度检测装置
CN213579744U (zh) 适用于亮度计检测光路的校正装置
CN107101599A (zh) 用于检测墙体平整度的设备
CN209459573U (zh) 一种深盲孔测量装置
CN209043171U (zh) 相对高度测量仪
CN213067442U (zh) 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可调尺寸测量仪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