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898632U - 一种一体化给水处理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一体化给水处理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898632U
CN208898632U CN201821013254.7U CN201821013254U CN208898632U CN 208898632 U CN208898632 U CN 208898632U CN 201821013254 U CN201821013254 U CN 201821013254U CN 208898632 U CN208898632 U CN 20889863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udge
water
pond
flocculation basin
bas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013254.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忠锋
焦明明
左磊
安君
程章
杨月
张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o Ru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Of Beijing Zhongke
Original Assignee
Guo Ru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Of Beijing Zhongk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o Ru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Of Beijing Zhongke filed Critical Guo Ru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Of Beijing Zhongke
Priority to CN201821013254.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89863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89863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89863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eparation Of Suspended Particles By Flocculating Ag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水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一体化给水处理设备。一种一体化给水处理设备,包括污泥池、均质池、絮凝池、沉淀池、过滤池,五个工艺单元集成化,集成在一个长方体箱内。一种一体化给水处理设备,包括污泥池、絮凝池、沉淀池、过滤池,四个工艺单元集成化,集成在一个长方体箱内。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一体化给水处理设备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低温低浊度给水处理达标率高;2、排泥流畅且可以连续排泥,防止积泥堵塞,改善水质处理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一体化给水处理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水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一体化给水处理设备。
背景技术
生活用水的水源通常为地表水,如江河湖泊、水库水等。地表水经处理达标后方可作为饮用水送至用户。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许多农村及乡镇建设水质净化厂,但是我国北方地区冬季气温低,水源浊度低,常规技术设备常常不能很好处理,并且排泥不能做到连续排泥,影响排泥效果及出水效果。
申请号为201620584107.X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集成式一体化净水设备,其中只有网格絮凝池、斜管沉淀池、均质过滤池。该设备的问题是,一、对低温低浊度的水,没有很好的处置效果,二、排泥采用间歇排泥,容易使污泥沉积,影响排泥效果,进而影响出水效果。
申请号为201120037525.4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高效吸附一体化净水设备,只涉及到絮凝室、沉淀室、过滤室、吸附室,该设备对除浊、除色、除藻、除异味效果好,但对低温低浊度的水的处理能力有限,而且对排泥也没有叙述。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一体化给水处理设备,其将污泥收集、污泥均质、絮凝、沉淀、过滤五个水处理单元集成化,解决低温低浊度给水处理难达标问题及排泥不流畅影响水质处理效果的问题。
技术方案:一种一体化给水处理设备,包括污泥池、均质池、絮凝池、沉淀池、过滤池,五个工艺单元集成化,集成在一个长方体箱内。
进一步地,所述污泥池为一长方体敞口池,所述污泥池的侧壁上部设有上出水口,所述污泥池的侧壁的下部设有下出泥口和污泥进口,所述下出泥口外接一三通连接头的第一端,该三通连接头的第三端与大气相通;
所述均质池为一长方体敞口池,所述均质池的侧壁设有回流口和进水口,与下出泥口相连的三通连接头的第二端通过管道与回流口相连,所述均质池中布设有搅拌器,均质池与絮凝池通过连通口相通;
所述絮凝池包括多个面积大致相等的竖井,每个竖井内设有多个网格,每个竖井的底部设有集泥槽和絮凝池排泥管,相邻的两个竖井之间通过连通口相连通,絮凝池排泥管通过管道与污泥进口相连通;
沉淀池为一个长方体敞口池,与絮凝池相邻的沉淀池的内腔的底侧设有配水区,配水区与絮凝池通过连通口相连通,配水区采用穿孔墙整流布水,使水流均匀扩散,沉淀池的内腔的底部布设有集泥槽和沉淀池排泥管,沉淀池排泥管通过管道与污泥进口相连通,沉淀池内腔的中部均与布设有多个斜管,沉淀池内腔的上部布设有溢流堰,沉淀池的水通过溢流堰进入过滤池;
过滤池为一长方体敞口池,过滤池的侧壁下部设有反洗进气口、反洗出水口和出水口,过滤池的内腔的中下部设有滤板,滤板上布设有多个长柄滤头,滤板的上方设有均质滤料,过滤池的内腔的上部设有溢流堰,该溢流堰凹设有多个排水槽,该排水槽与反洗排水管的顶部相连,反洗排水管的尾部与反洗出水口相连。
更进一步地,絮凝池排泥管、沉淀池排泥管均为穿孔排泥管。
进一步地,污泥池、絮凝池、沉淀池、均质池、过滤池的上沿水平高度一致。
进一步地,絮凝池排泥管、沉淀池排泥管与污泥进口标高一样。
一种一体化给水处理设备,包括污泥池、絮凝池、沉淀池、过滤池,四个工艺单元集成化,集成在一个长方体箱内。
进一步地,所述污泥池为一长方体敞口池,所述污泥池的侧壁上部设有上出水口,所述污泥池的侧壁的下部设有下出泥口和污泥进口,所述下出泥口外接一三通连接头的第一端,该三通连接头的第三端与大气相通;
所述絮凝池包括多个面积大致相等的竖井,每个竖井内设有多个网格,每个竖井的底部设有集泥槽和絮凝池排泥管,相邻的两个竖井之间通过连通口相连通,絮凝池排泥管通过管道与污泥进口相连通,所述絮凝池的侧壁设有回流口和进水口,与下出泥口相连的三通连接头的第二端通过管道与回流口相连,
沉淀池为一个长方体敞口池,与絮凝池相邻的沉淀池的内腔的底侧设有配水区,配水区与絮凝池通过连通口相连通,配水区采用穿孔墙整流布水,使水流均匀扩散,沉淀池的内腔的底部布设有集泥槽和沉淀池排泥管,沉淀池排泥管通过管道与污泥进口相连通,沉淀池内腔的中部均与布设有多个斜管,沉淀池内腔的上部布设有溢流堰,沉淀池的水通过溢流堰进入过滤池;
过滤池为一长方体敞口池,过滤池的侧壁下部设有反洗进气口、反洗出水口和出水口,过滤池的内腔的中下部设有滤板,滤板上布设有多个长柄滤头,滤板的上方设有均质滤料,过滤池的内腔的上部设有溢流堰,该溢流堰凹设有多个排水槽,该排水槽与反洗排水管的顶部相连,反洗排水管的尾部与反洗出水口相连。
更进一步地,絮凝池排泥管、沉淀池排泥管均为穿孔排泥管。
进一步地,污泥池、絮凝池、沉淀池、过滤池的上沿水平高度一致。
进一步地,絮凝池排泥管、沉淀池排泥管与污泥进口标高一样。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一体化给水处理设备具有以下
有益效果:
1、低温低浊度给水处理达标率高;
2、排泥流畅且可以连续排泥,防止积泥堵塞,改善水质处理效果。
附图说明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一体化给水处理设备一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一体化给水处理设备一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一体化给水处理设备一实施例的内部一侧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一体化给水处理设备一实施例的内部另一侧的示意图。
图6~7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一体化给水处理设备另一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一体化给水处理设备另一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一体化给水处理设备另一实施例的内部一侧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一体化给水处理设备另一实施例的内部另一侧的示意图;
其中:
1-污泥池 2-均质池
3-絮凝池 4-沉淀池
5-过滤池 6-回流口
7-进水口 8-上出水口
9-下出泥口 10-污泥进口
11-絮凝池排泥管 12-沉淀池排泥管
13-反洗进气口 14-反洗出水口
15-出水口 16-搅拌器
17-连通口 18-网格
19-配水区 20-溢流堰
21-斜管 22-集泥槽
23-均质滤料 24-长柄滤头
25-反洗排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说明。
具体实施例1
如图1~5所示一种一体化给水处理设备,包括污泥池1、均质池2、絮凝池3、沉淀池4、过滤池5,五个工艺单元集成化,集成在一个长方体箱内。
进一步地,污泥池1为一长方体敞口池,污泥池1的侧壁上部设有上出水口8,污泥池1的侧壁的下部设有下出泥口9和污泥进口10,下出泥口9外接一三通连接头的第一端,该三通连接头的第三端与大气相通;
均质池2为一长方体敞口池,均质池2的侧壁设有回流口6和进水口7,与下出泥口9相连的三通连接头的第二端通过管道与回流口6相连,均质池2中布设有搅拌器16,均质池2与絮凝池3通过连通口17相通;
絮凝池3包括多个面积大致相等的竖井,每个竖井内设有多个网格18,每个竖井的底部设有集泥槽22和絮凝池排泥管11,相邻的两个竖井之间通过连通口17相连通,絮凝池排泥管11通过管道与污泥进口10相连通;
沉淀池4为一个长方体敞口池,与絮凝池3相邻的沉淀池4的内腔的底侧设有配水区19,配水区19与絮凝池3通过连通口17相连通,配水区19采用穿孔墙整流布水,使水流均匀扩散,沉淀池4的内腔的底部布设有集泥槽22和沉淀池排泥管12,沉淀池排泥管12通过管道与污泥进口10相连通,沉淀池4内腔的中部均与布设有多个斜管21,沉淀池4内腔的上部布设有溢流堰20,沉淀池4的水通过溢流堰20进入过滤池5;
过滤池5为一长方体敞口池,过滤池5的侧壁下部设有反洗进气口13、反洗出水口14和出水口15,过滤池5的内腔的中下部设有滤板,滤板上布设有多个长柄滤头24,滤板的上方设有均质滤料23,过滤池5的内腔的上部设有溢流堰20,该溢流堰20凹设有多个排水槽,该排水槽与反洗排水管25的顶部相连,反洗排水管25的尾部与反洗出水口14相连。
更进一步地,絮凝池排泥管11、沉淀池排泥管12均为穿孔排泥管。
进一步地,污泥池1、絮凝池3、沉淀池4、均质池2、过滤池5的上沿水平高度一致。
进一步地,絮凝池排泥管11、沉淀池排泥管12与污泥进口10标高一样。
安装使用时:
絮凝池排泥管11、沉淀池排泥管12与污泥进口10标高一样。当污泥池1的污泥较少时,通过关闭下出泥口9的控制阀,打开上出水口8的控制阀,用泵将污泥池1的上清液回流到均质池2,由于絮凝池3及沉淀池4与污泥池1等高,靠压力作用可进行连续排泥,防止污泥堵塞。当污泥池1的污泥较多时,打开下出泥口9的控制阀,关闭上出水口8的控制阀,可排出污泥。若水质为低温低浊度时,可选择将污泥回流至均质池2。
混入药剂的原水进入均质池2,若此时原水为低温低浊度水质,可采用污泥回流方式使污泥进入均质池2,增强原水中浊度去除效果。在均质池2中通过搅拌器16使泥水混合均匀,若此时原水为正常地表水,可不采用污泥回流方式,搅拌器16也不用打开,原水通过均质池2进去絮凝池3。
絮凝池3采用网格絮凝的方式,絮凝池3分为6-20个竖井,每格竖井之间通过进水口与出水口采用对角交错的方式,絮凝池3中设置多个网格18,使水混合均匀。每格竖井的出水口是逐渐增大的,流速逐渐减小,絮凝体逐渐增大,有很好的絮凝效果,絮凝池3的底部设有絮凝池排泥管11,可排泥至污泥池1,最后一个竖井出水进入沉淀池4。
沉淀池4采用斜管沉淀的方式,絮凝池3出水通过配水区采用穿孔墙整流布水,使水均匀通过蜂窝状的斜管21,蜂窝状的斜管21与池壁间隙处设有阻流挡板,防止水流短路,斜管21与沉淀池4底面成夹角60°,斜管21中的泥通过重力作用滑至集泥槽22,通过底部的沉淀池排泥管12排泥至污泥池1。上清液则沿斜管21逐渐上升至溢流堰20流入过滤池5。
过滤池5采用均质滤料23铺设,滤层包括滤板,滤板上安装长柄滤头24;铺设承托层,粒径2~4mm;铺设石英砂滤料,粒径0.8~1.3mm。过滤时,水自上向下流动,通过滤料的截留过滤作用,去除水中悬浮物,过滤后的清水通过出水口15排出设备。过滤池5的水位一直保持恒定水位,滤速保持不变。
当滤速明显下降,过滤池5的液位达到反冲洗液位时,开启反冲洗程序。停止原水进水,关闭出水阀。反冲洗采用气水联合反冲洗方式,当关闭进水阀时仍有一部分水流入过滤池5。首先打开进气阀,开启反洗风机,气流经反洗进气口13进入过滤池5,由长柄滤头24喷出,冲刷清除滤料表面杂质;杂质被表面扫洗水冲入溢流堰20进而流入排水槽。然后,再打开反洗水阀,开启反洗泵,进行气水同时反洗,气水经长柄滤头24均匀进入过滤池5,去除滤料内部杂质,反洗水冲入溢流堰20进而排至排水槽。最后停止进气,单独水反冲洗,最后滤料中杂质全部冲入排水槽,通过反洗出水口14排出。
具体实施例2
如图6-10所示,一种一体化给水处理设备,包括污泥池1、絮凝池3、沉淀池4、过滤池5,四个工艺单元集成化,集成在一个长方体箱内。
进一步地,污泥池1为一长方体敞口池,污泥池1的侧壁上部设有上出水口8,污泥池1的侧壁的下部设有下出泥口9和污泥进口10,下出泥口9外接一三通连接头的第一端,该三通连接头的第三端与大气相通;
絮凝池3包括多个面积大致相等的竖井,每个竖井内设有多个网格18,每个竖井的底部设有集泥槽22和絮凝池排泥管11,相邻的两个竖井之间通过连通口17相连通,絮凝池排泥管11通过管道与污泥进口10相连通,絮凝池3的的侧壁设有回流口6和进水口7,与下出泥口9相连的三通连接头的第二端通过管道与回流口6相连,
沉淀池4为一个长方体敞口池,与絮凝池3相邻的沉淀池4的内腔的底侧设有配水区19,配水区19与絮凝池3通过连通口17相连通,配水区19采用穿孔墙整流布水,使水流均匀扩散,沉淀池4的内腔的底部布设有集泥槽22和沉淀池排泥管12,沉淀池排泥管12通过管道与污泥进口10相连通,沉淀池4内腔的中部均与布设有多个斜管21,沉淀池4内腔的上部布设有溢流堰20,沉淀池4的水通过溢流堰20进入过滤池5;
过滤池5为一长方体敞口池,过滤池5的侧壁下部设有反洗进气口13、反洗出水口14和出水口15,过滤池5的内腔的中下部设有滤板,滤板上布设有多个长柄滤头24,滤板的上方设有均质滤料23,过滤池5的内腔的上部设有溢流堰20,该溢流堰20凹设有多个排水槽,该排水槽与反洗排水管25的顶部相连,反洗排水管25的尾部与反洗出水口14相连。
更进一步地,絮凝池排泥管11、沉淀池排泥管12均为穿孔排泥管。
进一步地,污泥池1、絮凝池3、沉淀池4、过滤池5的上沿水平高度一致。
进一步地,絮凝池排泥管11、沉淀池排泥管12与污泥进口10标高一样。
上面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做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所属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

Claims (8)

1.一种一体化给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污泥池、均质池、絮凝池、沉淀池、过滤池,五个工艺单元集成化,集成在一个长方体箱内,其中:
所述污泥池为一长方体敞口池,所述污泥池的侧壁上部设有上出水口,所述污泥池的侧壁的下部设有下出泥口和污泥进口,所述下出泥口外接一三通连接头的第一端,该三通连接头的第三端与大气相通;
所述均质池为一长方体敞口池,所述均质池的侧壁设有回流口和进水口,与下出泥口相连的三通连接头的第二端通过管道与回流口相连,所述均质池中布设有搅拌器,均质池与絮凝池通过连通口相通;
所述絮凝池包括多个面积大致相等的竖井,每个竖井内设有多个网格,每个竖井的底部设有集泥槽和絮凝池排泥管,相邻的两个竖井之间通过连通口相连通,絮凝池排泥管通过管道与污泥进口相连通;
沉淀池为一个长方体敞口池,与絮凝池相邻的沉淀池的内腔的底侧设有配水区,配水区与絮凝池通过连通口相连通,配水区采用穿孔墙整流布水,使水流均匀扩散,沉淀池的内腔的底部布设有集泥槽和沉淀池排泥管,沉淀池排泥管通过管道与污泥进口相连通,沉淀池内腔的中部均与布设有多个斜管,沉淀池内腔的上部布设有溢流堰,沉淀池的水通过溢流堰进入过滤池;
过滤池为一长方体敞口池,过滤池的侧壁下部设有反洗进气口、反洗出水口和出水口,过滤池的内腔的中下部设有滤板,滤板上布设有多个长柄滤头,滤板的上方设有均质滤料,过滤池的内腔的上部设有溢流堰,该溢流堰凹设有多个排水槽,该排水槽与反洗排水管的顶部相连,反洗排水管的尾部与反洗出水口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一体化给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絮凝池排泥管、沉淀池排泥管均为穿孔排泥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一体化给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污泥池、絮凝池、沉淀池、均质池、过滤池的上沿水平高度一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一体化给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絮凝池排泥管、沉淀池排泥管与污泥进口标高一样。
5.一种一体化给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污泥池、絮凝池、沉淀池、过滤池,四个工艺单元集成化,集成在一个长方体箱内,其中:
所述污泥池为一长方体敞口池,所述污泥池的侧壁上部设有上出水口,所述污泥池的侧壁的下部设有下出泥口和污泥进口,所述下出泥口外接一三通连接头的第一端,该三通连接头的第三端与大气相通;
所述絮凝池包括多个面积大致相等的竖井,每个竖井内设有多个网格,每个竖井的底部设有集泥槽和絮凝池排泥管,相邻的两个竖井之间通过连通口相连通,絮凝池排泥管通过管道与污泥进口相连通,所述絮凝池的侧壁设有回流口和进水口,与下出泥口相连的三通连接头的第二端通过管道与回流口相连,
沉淀池为一个长方体敞口池,与絮凝池相邻的沉淀池的内腔的底侧设有配水区,配水区与絮凝池通过连通口相连通,配水区采用穿孔墙整流布水,使水流均匀扩散,沉淀池的内腔的底部布设有集泥槽和沉淀池排泥管,沉淀池排泥管通过管道与污泥进口相连通,沉淀池内腔的中部均与布设有多个斜管,沉淀池内腔的上部布设有溢流堰,沉淀池的水通过溢流堰进入过滤池;
过滤池为一长方体敞口池,过滤池的侧壁下部设有反洗进气口、反洗出水口和出水口,过滤池的内腔的中下部设有滤板,滤板上布设有多个长柄滤头,滤板的上方设有均质滤料,过滤池的内腔的上部设有溢流堰,该溢流堰凹设有多个排水槽,该排水槽与反洗排水管的顶部相连,反洗排水管的尾部与反洗出水口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一体化给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絮凝池排泥管、沉淀池排泥管均为穿孔排泥管。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一体化给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污泥池、絮凝池、沉淀池、过滤池的上沿水平高度一致。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一体化给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絮凝池排泥管、沉淀池排泥管与污泥进口标高一样。
CN201821013254.7U 2018-06-28 2018-06-28 一种一体化给水处理设备 Active CN20889863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013254.7U CN208898632U (zh) 2018-06-28 2018-06-28 一种一体化给水处理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013254.7U CN208898632U (zh) 2018-06-28 2018-06-28 一种一体化给水处理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898632U true CN208898632U (zh) 2019-05-24

Family

ID=665670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013254.7U Active CN208898632U (zh) 2018-06-28 2018-06-28 一种一体化给水处理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89863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55231A (zh) * 2019-10-12 2020-01-07 云南树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一体化水处理设备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55231A (zh) * 2019-10-12 2020-01-07 云南树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一体化水处理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523968B (zh) 一种一体化净水设备
CN206069575U (zh) 一种集成式一体化净水装置
CN207137521U (zh) 一种沉淀及过滤一体化的污水处理设备
CN203429011U (zh) 一体化净水处理装置
CN211069312U (zh) 一种高效污水处理设备
CN207175619U (zh) 一种给水处理过滤装置
CN208898632U (zh) 一种一体化给水处理设备
CN107151085A (zh) 一种污水一体化处理装置
CN204779170U (zh) 一种除色净水设备
CN213977269U (zh) 一种农村饮用水过滤系统
CN209210534U (zh) 高效污水处理设备
CN208980453U (zh) 一种泥沙分离的水处理装置
CN102336480B (zh) 沉淀过滤箱
CN110204103A (zh) 基于水力流态成层的悬浮介质层过滤系统
CN206985980U (zh) 一种污水处理系统
CN202715311U (zh) 一体化净水器
CN215841760U (zh) 一种疏干水处理用曝气式斜板沉淀池
CN103100258A (zh) 沉淀过滤箱
CN205295036U (zh) 采用浑浊水源的工业水处理系统
CN108714323A (zh) 一种水处理用石英砂过滤器
CN209853875U (zh) 一体化净水装置
CN203558932U (zh) 一种一体化净水设备
CN203079771U (zh) 一体化全自动净水器
CN206955827U (zh) 一种高效双层滤料滤池
CN202682928U (zh) 一体化微涡旋净水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