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884756U - 空腔吸声板 - Google Patents

空腔吸声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884756U
CN208884756U CN201821391615.1U CN201821391615U CN208884756U CN 208884756 U CN208884756 U CN 208884756U CN 201821391615 U CN201821391615 U CN 201821391615U CN 208884756 U CN208884756 U CN 20888475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ing rod
cavity
acoustic board
outer side
frame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391615.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孟思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hui Yuanmingji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nhui Yuanmingji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hui Yuanmingji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Anhui Yuanmingji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391615.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88475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88475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88475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uilding Environ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板材,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空腔吸声板。一种空腔吸声板,其优势在于厚度更薄。一种空腔吸声板,包括依次设置的面板、中间架和底板,所述中间架包括与面板外侧面相吻合的外侧框体,所述外侧框体的内部设有吸音棉,所述面板上设有多个连通到中间架的通孔。在面板的表面设置通孔使得声波更容易进入中间架内,被中间架内的吸音棉吸收。由于是直接在两侧板材的中部空腔内设置吸音棉来吸声,而不需要花费大量的空间来设置钢骨架,因此板材的整体厚度要更小。

Description

空腔吸声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板材,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空腔吸声板。
背景技术
噪声的控制问题越来越多受到人们的重视,环境噪声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活质量,对人的生理和心理健康亦有很大的影响。
授权公告号为CN202767358U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空腔式吸声墙板,该实用新型通过钢骨架和支架配合构成吸声空腔来起到吸音的效果,同时设置吸音板等结构进一步加强吸音效果。
但是该方案存在以下问题:由于是通过钢骨架和支架配合形成吸声空腔以及在其外部增加的其他增加其吸声功能的部件,因此该吸声板的厚度较厚。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在于提供一种空腔吸声板,其优势在于厚度更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空腔吸声板,包括依次设置的面板、中间架和底板,所述中间架包括与面板外侧面相吻合的外侧框体,所述外侧框体的内部设有吸音棉,所述面板上设有多个连通到中间架的通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面板的表面设置通孔使得声波更容易进入中间架内,被中间架内的吸音棉吸收。由于是直接在两侧板材的中部空腔内设置吸音棉来吸声,而不需要花费大量的空间来设置钢骨架,因此板材的整体厚度要更小。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外侧框体的内部设有多根连接杆,多根所述连接杆于外侧框体内斜向交错设置,所述吸音棉位于交错的连接杆形成的空腔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外侧框体的内部设置连接杆将外侧框体内的较大空腔分隔成一个个小的空腔,连接杆起到良好的支撑作用,避免面板受力形变下陷。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每个空腔的形状大小均相等。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每个空腔的形状大小均相等,使得每个连接杆围成的菱形空腔内都可以使用同样的吸音棉,通过统一设计保证安装方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杆与外侧框体连接的位置为两根连接杆相交的位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连接杆在交接的位置与外侧框体相连,使得连接杆与外侧框体同一侧边形成的空腔形状尽可能统一,减少需要采购的吸音棉的尺寸类型。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吸音棉面向面板一侧正对每个通孔的位置均设有半球型的凹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声音进入空腔内的时候会在吸音棉之间多次反射,增强吸音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通孔的直径为凹槽直径的二分之一。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通孔较小,避免通孔过大导致较大的杂质进入空腔内,影响吸音棉的吸音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杆的横截面与外侧框体的横截面为大小相等的正方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连接杆与外侧框体配合时,能够两侧表面同时与面板以及底板相抵接配合,使得连接杆能够起到更好地加强支撑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每根所述连接杆在中部与其他连接杆相交处均设有两侧壁贯通的卡接槽,所述卡接槽的宽度与连接杆的宽度相等,所述卡接槽的深度为连接杆宽度的一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卡接槽使得连接杆相连接的部分卡接配合在一起。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每根所述连接杆端部的一侧均设有互补槽,所述互补槽的深度为连接杆宽度的一半,且在连接杆上于互补槽处切断形成能够与外侧框体内壁相贴合的断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互补槽并切断,使得连接杆的两端都能够与外侧框体的内壁相抵接配合。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通孔远离中间架的一端与面板之间圆弧过渡,并在面板背向中间架的侧面和通孔的内壁上涂有虫胶清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圆弧过渡来避免尖锐处划伤手,同时通过虫胶清漆保护面板的表面不易被划损,且能够保持原木色泽。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在面板的表面设置通孔使得声波更容易进入中间架内,被中间架内的吸音棉吸收;由于是直接在两侧板材的中部空腔内设置吸音棉来吸声,而不需要花费大量的空间来设置钢骨架,因此板材的整体厚度要更小;
2、在外侧框体的内部设置连接杆将外侧框体内的较大空腔分隔成一个个小的空腔,连接杆起到良好的支撑作用,避免面板受力形变下陷。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的剖视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的实施例隐藏面板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中连接杆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面板;2、中间架;3、底板;4、外侧框体;5、连接杆;6、吸音棉;7、凹槽;8、卡接槽;9、互补槽;10、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空腔吸声板,包括面板1、中间架2和底板3,该面板1、中间架2和底板3均为木质。
如图2和图3所示,其中中间架2包括外侧框体4和内部的多根连接杆5,外侧框体4由四根长方体木杆首尾相连形成,连接杆5同样为长方体状,连接杆5的横截面和外侧框体4的横截面相同且均为正方形。多根连接杆5于外侧框体4内斜向交错设置。交错设置的连接杆5形成多个正面为菱形的空腔,每个空腔的形状大小均相等,每个空腔的内部安装有形状与空腔相契合的吸音棉6,吸音棉6面向面板1一侧的表面开有多个半球型的凹槽7。通过凹槽7的设置使得声音进入空腔内的时候会在吸音棉6之间多次反射,增强吸音的效果。由于吸音棉6的表面没有直接贯穿的孔,因此声音不会无损直接穿过吸音棉6到达底板3的位置。
如图3和图3所示,连接杆5与外侧框体4连接的位置均为两根连接杆5相交的位置。每根连接杆5在中部与其他连接杆5相交处均设有两侧壁贯通的卡接槽8,卡接槽8的宽度与连接杆5的宽度相等,卡接槽8的深度为连接杆5宽度的一半。在两根连接杆5通过卡接槽8拼接时,两根连接杆5的卡接槽8对合卡接在一起。在每根连接杆5端部的一侧均开有互补槽9,互补槽9的深度为连接杆5宽度的一半,且在连接杆5上于互补槽9处沿着与外侧框体4内侧边切断,使得两根连接杆5的端部互补槽9贴合互补后,将连接杆5端部以贴合外侧框体4内壁的状态与外侧框体4粘合。
如图2所示,面板1上对应每个凹槽7的位置均开有通孔10,通孔10的直径为凹槽7直径的二分之一,避免通孔10过大导致较大的杂质进入空腔内,影响吸音棉6的吸音效果。通孔10远离中间架2的一端与面板1表面之间圆弧过渡,并在面板1背向中间架2的一面和通孔10的内壁上均涂有虫胶清漆。通过虫胶清漆保护面板1的表面不易被划损,且能够保持原木色泽。
本具体实施例中的指定方向仅仅是为了便于表述各部件之间位置关系以及相互配合的关系。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Claims (10)

1.一种空腔吸声板,其特征是:包括依次设置的面板(1)、中间架(2)和底板(3),所述中间架(2)包括与面板(1)外侧面相吻合的外侧框体(4),所述外侧框体(4)的内部设有吸音棉(6),所述面板(1)上设有多个连通到中间架(2)的通孔(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腔吸声板,其特征是:所述外侧框体(4)的内部设有多根连接杆(5),多根所述连接杆(5)于外侧框体(4)内斜向交错设置,所述吸音棉(6)位于交错的连接杆(5)形成的空腔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腔吸声板,其特征是:每个空腔的形状大小均相等。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腔吸声板,其特征是:所述连接杆(5)与外侧框体(4)连接的位置为两根连接杆(5)相交的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腔吸声板,其特征是:所述吸音棉(6)面向面板(1)一侧正对每个通孔(10)的位置均设有半球型的凹槽(7)。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腔吸声板,其特征是:所述通孔(10)的直径为凹槽(7)直径的二分之一。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腔吸声板,其特征是:所述连接杆(5)的横截面与外侧框体(4)的横截面为大小相等的正方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腔吸声板,其特征是:每根所述连接杆(5)在中部与其他连接杆(5)相交处均设有两侧壁贯通的卡接槽(8),所述卡接槽(8)的宽度与连接杆(5)的宽度相等,所述卡接槽(8)的深度为连接杆(5)宽度的一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腔吸声板,其特征是:每根所述连接杆(5)端部的一侧均设有互补槽(9),所述互补槽(9)的深度为连接杆(5)宽度的一半,且在连接杆(5)上于互补槽(9)处切断形成能够与外侧框体(4)内壁相贴合的断口。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腔吸声板,其特征是:所述通孔(10)远离中间架(2)的一端与面板(1)之间圆弧过渡,并在面板(1)背向中间架(2)的侧面和通孔(10)的内壁上涂有虫胶清漆。
CN201821391615.1U 2018-08-27 2018-08-27 空腔吸声板 Active CN20888475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391615.1U CN208884756U (zh) 2018-08-27 2018-08-27 空腔吸声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391615.1U CN208884756U (zh) 2018-08-27 2018-08-27 空腔吸声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884756U true CN208884756U (zh) 2019-05-21

Family

ID=665101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391615.1U Active CN208884756U (zh) 2018-08-27 2018-08-27 空腔吸声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88475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1170193A (en) Loudspeaker cabinet
CN102312489A (zh) 宽频带轻质吸声板
CN208884756U (zh) 空腔吸声板
CN107580784B (zh) 层压玻璃和层压丙烯酸扬声器箱体
CN206308941U (zh) 一种具有吸音功能的木塑墙板
CN206271417U (zh) 低频吸声体
KR200402987Y1 (ko) 브이-커팅다리
CN207761225U (zh) 一种精装修工程吸音装饰隔墙安装结构
JP3096735U (ja) 竹筒リングサンドイッチ板
CN205637202U (zh) 一种隔音墙体结构
CN213359192U (zh) 一种铝质吸声装饰板
CN218541025U (zh) 一种复合型吸音体
CN204929154U (zh) 一种移动终端设备
CN219119089U (zh) 一种具有隔音保温和抗变形功能的木门
CN209277313U (zh) 一种三维艺术吸声体
JPH09244625A (ja) ピアノの響板
CN216195615U (zh) 一种便于安装的隔音板
JPH05137618A (ja) 家具用パネルの接合構造
CN211933330U (zh) 一种柜体层板
CN210439636U (zh) 一种便于竹木纤维板、硅酸钙板收口用的金属踢脚
CN2925233Y (zh) 实木抽屉
CN208806055U (zh) 一种不均匀厚度的吉他面板
TWI575961B (zh) Speaker box
CN207073225U (zh) 一种增强型隔音墙板
JPH073746Y2 (ja) スピ−カキヤビネツ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