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876022U - 烹饪设备及其上盖 - Google Patents
烹饪设备及其上盖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8876022U CN208876022U CN201820756995.8U CN201820756995U CN208876022U CN 208876022 U CN208876022 U CN 208876022U CN 201820756995 U CN201820756995 U CN 201820756995U CN 208876022 U CN208876022 U CN 20887602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loating lever
- locking closure
- cover plate
- cooking equipment
- upper cov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烹饪设备及其上盖,烹饪设备的上盖包括:盖板组件,其上设有盖板密封圈和浮动杆,且浮动杆能够在触压盖板密封圈的触压位置和与盖板密封圈分离的分离位置之间运动;锁盖,并能够在合盖位置和开盖位置之间转动,且锁盖在转动至开盖位置时能够与浮动杆配合,并驱动浮动杆至触压位置。本方案提供的烹饪设备的上盖,合盖时,浮动杆触压盖板密封圈,会使得盖板密封圈与内锅之间产生缝隙,以供内锅的锅内容腔对外排气或引入外部空气进入锅内容腔,则无需控制打开排气阀或增设通道即可有效解决开盖吸锅问题,实现提升开盖操作体验,同时具有结构简单,可靠性强等优点。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房器具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烹饪设备的上盖及一种烹饪设备。
背景技术
现有如电压力锅、电饭煲等烹饪设备,尤其对于具有负压功能的这些烹饪设备,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吸锅现象,会造成旋合、开盖操作难或打不开盖等不良体验。针对该技术问题,传统技术方案中,采用控制打开排气阀或增设排气通道的手段来解决吸锅问题,但是,传统的控制打开排气阀或增设排气通道的手段在实现上结构较为复杂,会引起产品结构复杂化,组装不便,成本升高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至少之一,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烹饪设备的上盖。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上述烹饪设备的上盖的烹饪设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烹饪设备的上盖,包括:盖板组件,所述盖板组件上设有盖板密封圈和浮动杆,且所述浮动杆能够在触压所述盖板密封圈的触压位置和与所述盖板密封圈分离的分离位置之间运动,所述盖板密封圈受所述浮动杆触压时产生形变;锁盖,能够在合盖位置和开盖位置之间转动,且所述锁盖在转动至所述开盖位置时能够与所述浮动杆配合,并驱动所述浮动杆至所述触压位置。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锁盖上设有盖牙,煲体外锅或内锅上设有锅牙,开盖位置可为使盖牙与锅牙相分离以实现开盖动作的位置,合盖位置可为使盖牙与锅牙相扣合以实现合盖动作的位置。
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烹饪设备的上盖,盖板组件设有可活动的浮动杆,且锁盖转动至实现开盖动作的开盖位置时能驱动浮动杆至触压位置,其中,浮动杆运动至触压位置时,会形成浮动杆触压盖板密封圈的动作,这样可以使盖板密封圈被触压处产生形变量,对于原本盖板密封圈与内锅之间良好贴合的密封配合结构来说,这会使得盖板密封圈因局部形变而与内锅之间产生缝隙,利用产生的缝隙实现内锅的锅内容腔对外排气或引入外部空气进入锅内容腔,则无需控制打开排气阀或增设通道即可有效解决开盖吸锅问题,实现提升开盖操作体验,同时具有结构简单,可靠性强等优点。
另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实施例中的烹饪设备的上盖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烹饪设备的上盖还包括:复位驱动件,与所述浮动杆配合,并能够在所述锁盖从所述开盖位置向所述合盖位置转动时,驱动所述浮动杆向所述分离位置运动。
在本方案中,设置复位驱动件用于驱动浮动杆向分离位置运动,利于实现在锁盖执行合盖动作时自动、及时地驱动浮动杆复位至分离位置,这样可以确保合盖之后盖板密封圈对内锅有效密封,避免漏气问题。
当然,本方案也并不局限于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需求也可不增设复位驱动件,具体如,为实现在锁盖从开盖位置向合盖位置转动时,驱动浮动杆运动至分离位置使浮动杆复位的目的,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设计锁盖与浮动杆通过拉绳、连杆、磁铁等形成牵引配合,使锁盖从开盖位置向合盖位置转动同时,只要实现锁盖能牵引浮动杆至分离位置使浮动杆复位即可。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复位驱动件为弹性件,所述弹性件设置在所述浮动杆的外周,其中,所述浮动杆从所述分离位置向所述触压位置运动时,所述弹性件被压缩,所述弹性件回弹时提供用于驱动所述浮动杆向所述分离位置运动的力。
在本方案中,设置复位驱动件为弹性件,更具体如为弹簧、弹片或弹性体(如硅胶、橡胶)等,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等优点,且利用浮动杆从分离位置向触压位置运动时压缩弹性件使之蓄能,而当锁盖离开开盖位置使浮动杆不再压缩弹性件时,利用弹性件回弹能实现快速地驱动浮动杆至分离位置,具有自动及时性和可靠性,能有效避免漏气问题。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锁盖设有凸台,所述凸台与所述浮动杆抵靠时,能将所述浮动杆推至所述触压位置,其中,所述锁盖转动至所述开盖位置时,所述凸台与所述浮动杆对应并抵靠,所述锁盖转动至所述合盖位置时,所述浮动杆避开所述凸台。
在本方案中,在锁盖上设置凸台,使锁盖转动至使凸台抵靠浮动杆的位置(也即锁盖转动至开盖位置)时,实现凸台挤压浮动杆使浮动杆运动至触压位置,具有结构简单、控制可靠的优点,而锁盖转动至合盖位置时,浮动杆避开凸台以对浮动杆形成有效避让,可保证浮动杆能及时回到分离位置,能有效避免漏气问题。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锁盖设有凹台,所述凹台内形成有避让空间,所述避让空间用于供所述浮动杆伸入以使所述浮动杆能活动至所述分离位置,其中,所述锁盖转动至所述合盖位置时,所述浮动杆与所述凹台对应,且所述浮动杆的部分伸入所述避让空间中,所述锁盖转动至所述开盖位置时,所述浮动杆避开所述凹台并被所述锁盖驱动至所述触压位置。
在本方案中,在锁盖上设置凹台,凹台与浮动杆对应时(也即对应锁盖转动至合盖位置时),凹台可避让出供浮动杆运动至分离位置的活动空间,这样,一旦锁盖转动至使凹台与浮动杆对应的位置时,浮动杆即可回到分离位置实现停止触压盖板密封圈,避免漏气问题,而浮动杆避开凹台时,由于没有避让空间的避让作用,浮动杆会受锁盖非凹台部位的压紧作用而保持在触压位置,实现开盖时控制浮动杆相应触压盖板密封圈以解除密封,具有结构简单、控制可靠的优点。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锁盖设有用于与所述浮动杆配合的抵靠斜面,所述抵靠斜面内具有位置较低的第一面区和位置较高的第二面区,所述锁盖转动至所述开盖位置时,所述第一面区与所述浮动杆抵靠并驱动所述浮动杆下浮至所述触压位置,所述锁盖转动至所述合盖位置时,所述第二面区与所述浮动杆对应,使所述浮动杆能上浮至所述分离位置。
在本方案中,设置抵靠斜面,且锁盖在开盖位置和合盖位置之间转动时,浮动杆沿抵靠斜面在第一面区和第二面区之间滑动,其中,第一面区的位置低于第二面区,这样,浮动杆与第一面区抵靠时受到的下压程度大,实现使第一面区将浮动杆向下推挤至触压位置,而浮动杆从第一面区向第二面区滑动过程中,由于第二面区较高使得受到的下压程度逐渐减小,可以对浮动杆向上的浮动运动起到一定程度的避让作用,这样,浮动杆可以逐渐上浮实现从触压位置运动到分离位置,本结构简单,且在实现驱动浮动杆的目的上具有精准性和可靠性,另外,抵靠斜面的设计使得浮动杆沿锁盖表面的运动具有连续性,这样,浮动杆在触压位置与分离位置之间切换过程中不会出现突跳问题,对排气控制更加精准,且浮动杆与锁盖之间不会出现明显的干涉现象,配合损伤小,利于对浮动杆和锁盖防护。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锁盖上设有下凸的凸台,所述凸台的下顶面内形成有所述抵靠斜面,或所述锁盖上设有上凹的凹台,所述凹台的凹面内形成有所述抵靠斜面。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盖板密封圈包括:密封圈本体;外裙边,其一端与所述密封圈本体连接,另一端向外延伸,所述外裙边用于在所述上盖与所述烹饪设备的煲体盖合时搭靠在所述烹饪设备的内锅上,其中,所述浮动杆位于所述触压位置时,触压在所述外裙边邻近所述密封圈本体的部位,或触压在所述外裙边与所述密封圈本体的连接处,以解除所述盖板密封圈与所述内锅之间的密封。
在本方案中,设计浮动杆位于触压位置时触压外裙边邻近密封圈本体的部位,或触压在外裙边与密封圈本体的连接处,这样,外群边受触压时容易在其延伸端部位(也即其外端或其自由端)出现翘起现象,变形明显,对实现解除盖板密封圈与内锅之间密封的作用效果好,且实现触压变形目的同时需要的触压力较小,更容易实现,对盖板密封圈的损伤小,同时,通过外群边的边沿翘起可利于空气进入盖板密封圈与内锅之间,可促进缝隙产生,对解决吸锅问题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盖板组件包括:固定环,设有第一孔;盖板,所述盖板的周边部位搭靠在所述固定环上,所述盖板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孔对应并连通的第二孔,所述浮动杆穿接于所述第一孔及所述第二孔,并能够沿所述第一孔及所述第二孔的轴向活动。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浮动杆上设有凸耳,所述第一孔的内壁设有台阶,所述凸耳与所述台阶之间设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两端与所述凸耳和所述台阶抵靠。
在本方案中,设置弹性件的一端与凸耳抵靠,另一端与台阶抵靠,以使弹性件在凸耳与台阶之间形成弹性支撑,实现将浮动杆通过弹性件浮动安装在盖板组件上,这样,浮动杆向触压位置运动时,其凸耳可直接触压弹性件使弹性件压缩储能,而弹性件释放弹性势能时能直接推动凸耳使浮动杆反向复位至分离位置,对浮动杆弹性驱动准确性好,且具有结构简单、组装方便,成本低的优点,且本结构中弹性件位于第一孔内的部位可被第一孔导向和限位,对弹性件的压缩和回弹方向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有利于对弹性件防护。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烹饪设备,包括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烹饪设备的上盖。
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所述的烹饪设备,通过设置有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烹饪设备的上盖,从而具有以上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可选地,所述烹饪设备为电压力锅、微压饭煲或电蒸炉。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所述上盖部分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所述上盖在第一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所述上盖在第二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所述锁盖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所述烹饪设备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5中的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0盖板组件,110固定环,111第一孔,112台阶,120盖板,121第二孔,130浮动杆,131凸耳,200盖板密封圈,211连接部,212下凸环,220外裙边,300锁盖,310抵靠斜面,311第一面区,312第二面区,313第二凹台,400弹簧,510内盖,520面盖,600联动滑块,700煲体,710内锅,800抽气系统,810抽气元件,820进气管,830排气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4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所述烹饪设备的上盖。
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烹饪设备的上盖,包括:内盖510、盖板组件100和锁盖300。
具体地,盖板组件100设置在内盖510上,盖板组件100上设有浮动杆130和盖板密封圈200,且浮动杆130能够在触压盖板密封圈200的触压位置(如图3所示)和与盖板密封圈200分离的分离位置(如图2所示)之间运动;盖板密封圈200设在盖板组件100上,且盖板密封圈200受浮动杆130触压时产生形变;锁盖300设在内盖510上,并能够在合盖位置和开盖位置之间转动,且如图3所示,锁盖300在转动至开盖位置时能够与浮动杆130配合,并驱动浮动杆130至触压位置。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锁盖300上设有盖牙,煲体700外锅或内锅710上设有锅牙,开盖位置可为使盖牙与锅牙相分离以实现开盖动作的位置,合盖位置可为使盖牙与锅牙相扣合以实现合盖动作的位置。
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烹饪设备的上盖,盖板组件100设有可活动的浮动杆130,且锁盖300转动至实现开盖动作的开盖位置时能驱动浮动杆130至触压位置,其中,浮动杆130运动至触压位置时,会形成浮动杆130触压盖板密封圈200的动作,这样可以使盖板密封圈200被触压处产生形变量,对于原本盖板密封圈200与内锅710之间良好贴合的密封配合结构来说,这会使得盖板密封圈200因局部形变而与内锅710之间产生缝隙,利用产生的缝隙实现内锅710的锅内容腔对外排气或引入外部空气进入锅内容腔(如图3中虚线箭头所示意的流动方向),则无需控制打开排气阀或增设通道即可有效解决开盖吸锅问题,实现提升开盖操作体验,同时具有结构简单,可靠性强等优点。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烹饪设备的上盖还包括复位驱动件,复位驱动件与浮动杆130配合,并能够在锁盖300从开盖位置向合盖位置转动时,驱动浮动杆130向分离位置运动,这样可利于实现在锁盖300执行合盖动作时自动、及时地驱动浮动杆130复位至分离位置,可以确保合盖之后盖板密封圈200对内锅710有效密封,避免漏气问题。
当然,本方案也并不局限于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需求也可不增设复位驱动件,具体如,为实现在锁盖300从开盖位置向合盖位置转动时,驱动浮动杆130运动至分离位置使浮动杆130复位的目的,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设计锁盖300与浮动杆130通过拉绳、连杆、磁铁等形成牵引配合,使锁盖300从开盖位置向合盖位置转动同时,只要实现锁盖300能牵引浮动杆130至分离位置使浮动杆130复位即可。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复位驱动件为弹性件,更具体如弹性件为弹簧400(如图2和图3所示)、弹片或弹性体(如硅胶、橡胶)等,弹性件弹性支撑浮动杆130并位于浮动杆130的外周,其中,浮动杆130从分离位置向触压位置运动时,弹性件被压缩,弹性件回弹时提供用于驱动浮动杆130向分离位置运动的力。
在本方案中,设置复位驱动件为弹性件,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等优点,且利用浮动杆130从分离位置向触压位置运动时压缩弹性件使之蓄能,而当锁盖300离开开盖位置使浮动杆130不再压缩弹性件时,利用弹性件回弹能实现快速地驱动浮动杆130至分离位置,具有自动及时性和可靠性,能有效避免漏气问题。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锁盖300设有凸台,凸台与浮动杆130抵靠时,能将浮动杆130推至触压位置,其中,锁盖300转动至开盖位置时,凸台与浮动杆130对应并抵靠,锁盖300转动至合盖位置时,浮动杆130避开凸台,这时,浮动杆130不被凸台推抵到触压位置。
在本方案中,在锁盖300上设置凸台,使锁盖300转动至使凸台抵靠浮动杆130的位置(也即对应锁盖300转动至开盖位置)时,实现凸台挤压浮动杆130使浮动杆130运动至触压位置,具有结构简单、控制可靠的优点,而锁盖300转动至合盖位置时,浮动杆130避开凸台以对浮动杆130形成有效避让,可保证浮动杆130能及时回到分离位置,能有效避免漏气问题。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锁盖300设有第一凹台,第一凹台内形成有避让空间,避让空间用于供浮动杆130伸入以使浮动杆130能活动至分离位置,其中,锁盖300转动至合盖位置时,浮动杆130与第一凹台对应,且浮动杆130的部分伸入避让空间中,锁盖300转动至开盖位置时,浮动杆130避开第一凹台并被锁盖300驱动至触压位置。
在本方案中,在锁盖300上设置第一凹台,第一凹台与浮动杆130对应时(也即对应锁盖300转动至合盖位置时),第一凹台可避让出供浮动杆130运动至分离位置的活动空间,这样,一旦锁盖300转动至使第一凹台与浮动杆130对应的位置时,第一凹台即可对浮动杆130让位使浮动杆130能及时回到分离位置实现停止触压盖板密封圈200,避免漏气问题,而浮动杆130避开第一凹台时,由于没有避让空间的避让作用,浮动杆130会受锁盖300非第一凹台部位的压紧作用而保持在触压位置,实现开盖时控制浮动杆130相应触压盖板密封圈200以解除密封,具有结构简单、控制可靠的优点。
可以理解的是,以上两个实施例也可结合,也即在锁盖300上设置凸台和第一凹台,锁盖300转动至开盖位置时,凸台对应浮动杆130并推顶浮动杆130至触压位置,锁盖300转动至合盖位置时,第一凹台对应浮动杆130,以避让出供浮动杆130移动至分离位置的活动空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锁盖300设有用于与浮动杆130配合的抵靠斜面310,抵靠斜面310内具有位置较低的第一面区311和位置较高的第二面区312,也即如图4所示,第一面区311相对于第二面区312而言,位置更靠下,如图3所示,锁盖300转动至开盖位置时,第一面区311与浮动杆130抵靠并驱动浮动杆130下浮至触压位置,如图2所示,锁盖300转动至合盖位置时,第二面区312与浮动杆130对应,使浮动杆130能上浮至分离位置,也即第二面区312处的向上凹陷程度较大,以实现避让出供浮动杆130向上活动至分离位置空间。
在本方案中,设置抵靠斜面310,且锁盖300在开盖位置和合盖位置之间转动时,浮动杆130沿抵靠斜面310在第一面区311和第二面区312之间滑动,其中,第一面区311的位置低于第二面区312,这样,浮动杆130与第一面区311抵靠时受到的下压程度大,实现使第一面区311将浮动杆130向下推挤至触压位置,而浮动杆130从第一面区311向第二面区312滑动过程中,由于第二面区312较高使得受到的下压程度逐渐减小,可以对浮动杆130向上的浮动运动起到一定程度的避让作用,这样,浮动杆130可以逐渐上浮实现从触压位置运动到分离位置,本结构简单,且在实现驱动浮动杆130的目的上具有精准性和可靠性,另外,抵靠斜面310的设计使得浮动杆130沿锁盖300表面的运动具有连续性,这样,浮动杆130在触压位置与分离位置之间切换过程中不会出现突跳问题,对排气控制更加精准,且浮动杆130与锁盖300之间不会出现明显的干涉现象,配合损伤小,利于对浮动杆130和锁盖300防护。
进一步,如图2和图4所示,锁盖300上设有上凹的第二凹台313,第二凹台313的凹面内形成有抵靠斜面310,当然,本方案并不局限于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需求也可设计锁盖300上设有下凸的凸台,凸台的下顶面内形成有抵靠斜面310。
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更具体地,如图2和图3所示,盖板密封圈200包括:密封圈本体和外裙边220,外裙边220的一端与密封圈本体连接,外裙边220的另一端向外延伸,外裙边220用于在上盖与烹饪设备的煲体700盖合时搭靠在烹饪设备的内锅710上,其中,浮动杆130位于触压位置时,触压在外裙边220邻近密封圈本体的部位,或触压在外裙边220与密封圈本体的连接处,以解除盖板密封圈200与内锅710之间的密封。
更进一步地,如图2和图3所示,密封圈本体包括:连接部211和下凸环212,其中,连接部211与盖板组件100连接;下凸环212与连接部211相连并向下凸伸,下凸环212用于在上盖与内锅710盖合时嵌插入内锅710中。
在本方案中,设计浮动杆130位于触压位置时触压外裙边220邻近密封圈本体的部位,或触压在外裙边220与密封圈本体的连接处,这样,外群边受触压时容易在其延伸端部位(也即其外端或其自由端)出现翘起现象,变形明显,对实现解除盖板密封圈200与内锅710之间密封的作用效果好,且实现触压变形目的同时需要的触压力较小,更容易实现,对盖板密封圈200的损伤小,同时,通过外群边的边沿翘起可利于空气进入盖板密封圈200与内锅710之间,可促进缝隙产生,对解决吸锅问题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更具体地,如图2和图3所示,盖板组件100包括:固定环110和盖板120,固定环110设有第一孔111;盖板120的周边部位搭靠在固定环110上,盖板120上设有与第一孔111对应并连通的第二孔121,浮动杆130穿接于第一孔111及第二孔121,并能够沿第一孔111及第二孔121的轴向活动。
更进一步地,如图2和图3所示,对于设有弹簧400作为复位驱动件用于驱动浮动杆130至分离位置的情况,可在第一孔111内设有台阶112,在浮动杆130上设有凸耳131,使弹簧400两端与台阶112和凸耳131抵靠实现弹性支撑浮动杆130,以使浮动杆130能沿弹簧400压缩和回弹方向上浮动。
上述任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优选烹饪设备的上盖还包括能旋转的联动滑块600,锁盖300与联动滑块600相连并受联动滑块600驱动,其中,烹饪设备的上盖中设有操作旋手,操作旋手被旋动时驱动联动滑块600运动,且联动滑块600运动时带动锁盖300做相应的转动。
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和图5所示,烹饪设备的上盖还包括抽气系统800,抽气系统800被配置为用于对该上盖与烹饪设备的煲体700盖合时所围设出的烹饪腔抽气,实现使烹饪腔内形成负压,实现烹饪设备的负压功能。
更具体地,抽气系统800包括抽气元件810(例如为抽气泵或吸风风扇等)、进气管820和排气管830,进气管820的一端连通烹饪腔,另一端与抽气元件810的吸风口连接,排气管830的一端与抽气元件810的排风口连接,另一端与大气环境连通,抽气元件810工作时沿进气管820从烹饪腔抽气,并将从烹饪腔抽出的气体沿排气管830排出。除此之外,根据需求还可在进气管820和/或排气管830处设置阀进行导通或截止的控制。
更优选地,盖板组件100的盖板120上穿接有抽气头,抽气头内形成抽气通道,抽气通道与烹饪腔相通,进气管820用于接入烹饪腔的一端与抽气头连接,以利用抽气通道将烹饪腔与进气管820连通。
如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烹饪设备,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所述的烹饪设备的上盖。
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所述的烹饪设备,通过设置有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所述的烹饪设备的上盖,从而具有以上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可选地,所述烹饪设备为电压力锅、微压饭煲或电蒸炉。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5所示,以电压力锅为例进行说明,烹饪设备包括上盖和煲体700,上盖与煲体700能盖合,煲体700中设有内锅710,上盖包括面盖520、内盖510、盖板组件100、盖板密封圈200及锁盖300,上盖与煲体700盖合时,上盖的盖板组件100封盖内锅710,且盖板组件100上的盖板密封圈200与内锅710锅口部位密封配合,另外,内盖510上设有联动滑块600,联动滑块600带动锁盖300转动以实现控制压力锅开合盖,其中,锁盖300上设有第二凹台313,盖板组件100包括固定环110和盖板120,固定环110上装配有盖板密封圈200及该盖板120,且固定环110上装配有浮动杆130及弹簧400,浮动杆130可实现在盖板组件100上自由上下活动。
其中,当锁盖300处于合盖位置处时,第二凹台313内的位置较高处(也即第二凹台313内凹面的第二面区312处)与浮动杆130对应,这时,第二凹台313不顶死浮动杆130,浮动杆130处于自由状态,此时,浮动杆130下端与盖板密封圈200之间不接触,也即浮动杆130处于与盖板密封圈200相分离的分离位置,盖板密封圈200与内锅710内壁自由贴合,当锅内起压及负压时,盖板密封圈200与内锅710内壁之间可以处于良好的密封状态。
当需要开盖时,驱动锁盖300从合盖位置旋转至开盖位置,其中,锁盖300旋转时,浮动杆130沿着锁盖300上的第二凹台313的轨迹滑动,当锁盖300处于开盖位置时,第二凹台313内的位置较低处(也即第二凹台313内凹面的第一面区311处)向下抵紧浮动杆130,可压死浮动杆130,使浮动杆130向下位移至触压位置,浮动杆130处于该触压位置时,浮动杆130推顶下方的盖板密封圈200使盖板密封圈200变形,这样,盖板密封圈200不能与内锅710有效贴合,盖板密封圈200与内锅710相对表面之间产生缝隙,该缝隙处能实现内锅710向外排气或供空气进入内锅710。
另外,如图1和图5所示,烹饪设备设有抽气系统800用于对烹饪腔抽气,具体地,抽气系统800包括抽气元件810、进气管820和排气管830,抽气元件810具有吸风口和排风口,抽气元件810的吸风口通过进气管820接入烹饪腔,抽气元件810的排风口与进气管820连接并通过进气管820与外界大气连通,抽气元件810工作时沿进气管820从烹饪腔抽气,并将从烹饪腔抽出的气体沿排气管830排出。
本实施例中的烹饪设备,可以简易有效的实现开盖,且可以防止高压热态开合盖困难或负压时难开盖等问题。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单元必须具有特定的方向、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1)
1.一种烹饪设备的上盖,其特征在于,包括:
盖板组件,所述盖板组件上设有盖板密封圈和浮动杆,且所述浮动杆能够在触压所述盖板密封圈的触压位置和与所述盖板密封圈分离的分离位置之间运动,所述盖板密封圈受所述浮动杆触压时产生形变;
锁盖,能够在合盖位置和开盖位置之间转动,且所述锁盖在转动至所述开盖位置时能够与所述浮动杆配合,并驱动所述浮动杆至所述触压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设备的上盖,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复位驱动件,与所述浮动杆配合,并能够在所述锁盖从所述开盖位置向所述合盖位置转动时,驱动所述浮动杆向所述分离位置运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烹饪设备的上盖,其特征在于,
所述复位驱动件为弹性件,所述弹性件设置在所述浮动杆的外周,其中,所述浮动杆从所述分离位置向所述触压位置运动时,所述弹性件被压缩,所述弹性件回弹时提供用于驱动所述浮动杆向所述分离位置运动的力。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烹饪设备的上盖,其特征在于,
所述锁盖设有凸台,所述凸台与所述浮动杆抵靠时,能将所述浮动杆推至所述触压位置,其中,所述锁盖转动至所述开盖位置时,所述凸台与所述浮动杆对应并抵靠,所述锁盖转动至所述合盖位置时,所述浮动杆避开所述凸台。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烹饪设备的上盖,其特征在于,
所述锁盖设有凹台,所述凹台内形成有避让空间,所述避让空间用于供所述浮动杆伸入以使所述浮动杆能活动至所述分离位置,其中,所述锁盖转动至所述合盖位置时,所述浮动杆与所述凹台对应,且所述浮动杆的部分伸入所述避让空间中,所述锁盖转动至所述开盖位置时,所述浮动杆避开所述凹台并被所述锁盖驱动至所述触压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烹饪设备的上盖,其特征在于,
所述锁盖设有用于与所述浮动杆配合的抵靠斜面,所述抵靠斜面内具有位置较低的第一面区和位置较高的第二面区,所述锁盖转动至所述开盖位置时,所述第一面区与所述浮动杆抵靠并驱动所述浮动杆下浮至所述触压位置,所述锁盖转动至所述合盖位置时,所述第二面区与所述浮动杆对应,使所述浮动杆能上浮至所述分离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烹饪设备的上盖,其特征在于,
所述锁盖上设有下凸的凸台,所述凸台的下顶面内形成有所述抵靠斜面,或所述锁盖上设有上凹的凹台,所述凹台的凹面内形成有所述抵靠斜面。
8.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烹饪设备的上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密封圈包括:
密封圈本体;
外裙边,其一端与所述密封圈本体连接,另一端向外延伸,所述外裙边用于在所述上盖与所述烹饪设备的煲体盖合时搭靠在所述烹饪设备的内锅上,其中,所述浮动杆位于所述触压位置时,触压在所述外裙边邻近所述密封圈本体的部位,或触压在所述外裙边与所述密封圈本体的连接处,以解除所述盖板密封圈与所述内锅之间的密封。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设备的上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组件包括:
固定环,设有第一孔;
盖板,所述盖板的周边部位搭靠在所述固定环上,所述盖板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孔对应并连通的第二孔,所述浮动杆穿接于所述第一孔及所述第二孔,并能够沿所述第一孔及所述第二孔的轴向活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烹饪设备的上盖,其特征在于,
所述浮动杆上设有凸耳,所述第一孔的内壁设有台阶,所述凸耳与所述台阶之间设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两端与所述凸耳和所述台阶抵靠。
11.一种烹饪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烹饪设备的上盖。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0756995.8U CN208876022U (zh) | 2018-05-21 | 2018-05-21 | 烹饪设备及其上盖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0756995.8U CN208876022U (zh) | 2018-05-21 | 2018-05-21 | 烹饪设备及其上盖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8876022U true CN208876022U (zh) | 2019-05-21 |
Family
ID=665048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20756995.8U Active CN208876022U (zh) | 2018-05-21 | 2018-05-21 | 烹饪设备及其上盖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8876022U (zh) |
-
2018
- 2018-05-21 CN CN201820756995.8U patent/CN208876022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1200295Y (zh) | 一种真空低压电饭煲 | |
CN108261056A (zh) | 食物制备器具 | |
CN103405147A (zh) | 一种易于合盖的电压力锅 | |
CN110507152A (zh) | 烹饪设备及其上盖 | |
CN203591162U (zh) | 电压力锅的泄压阀合盖自锁机构 | |
CN201585842U (zh) | 一种电压力锅 | |
CN108926242B (zh) | 烹饪器具及其控制方法 | |
CN208709457U (zh) | 烹饪设备及其上盖 | |
CN109431258A (zh) | 烹饪器具 | |
CN208876022U (zh) | 烹饪设备及其上盖 | |
CN208876070U (zh) | 密封圈、上盖和烹饪设备 | |
CN208876023U (zh) | 烹饪设备及其上盖 | |
CN208957642U (zh) | 烹饪设备及其上盖 | |
CN203447078U (zh) | 一种易于合盖的电压力锅 | |
CN110507169A (zh) | 烹饪设备及其上盖 | |
CN206761433U (zh) | 食物制备器具 | |
CN203749174U (zh) | 一种高压锅的锅体及密封圈 | |
CN208658704U (zh) | 烹饪器具 | |
CN207285914U (zh) | 烹饪器具的锅盖组件和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 |
CN208876069U (zh) | 烹饪设备及其上盖 | |
CN204445365U (zh) | 电压力锅 | |
CN208876073U (zh) | 烹饪设备及其上盖 | |
CN208192898U (zh) | 蒸汽阀组件及烹饪器具 | |
CN209284998U (zh) | 方便开盖的真空电饭煲 | |
CN220937765U (zh) | 一种空气炸锅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