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873852U - 一种电池包用液冷板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池包用液冷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873852U
CN208873852U CN201821633523.XU CN201821633523U CN208873852U CN 208873852 U CN208873852 U CN 208873852U CN 201821633523 U CN201821633523 U CN 201821633523U CN 208873852 U CN208873852 U CN 20887385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oling zone
outlet
cold plate
runner
cool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633523.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邱阳
韩宁
黄文雪
方向阳
曹明伟
张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fei Gotion High Tech Power Ener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fei Guoxuan High Tech Power Ener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fei Guoxuan High Tech Power Ener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fei Guoxuan High Tech Power Ener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633523.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87385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87385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87385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池包用液冷板,包括下层冷板和上层冷板,下层冷板内依次划分为冷却区一、冷却区二及冷却区三,上层冷板即冷却区四,位于冷却区三的上方,冷却区一为单进出口并式流道,冷却区二为三进出口并式流道,冷却区三为串式流道,冷却区四为单进出口并式流道;冷却区一的外端两边分别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进水口处分流为进水流道一和进水流道二,出水口处分流为出水流道一和出水流道二,各分流流道连接各冷却区内部流道构成并联的四个冷却区;本实用新型的液冷板设计具有压降较小,不同冷却区流量分配合理的优点;同时大大减少了管路和接头的使用,空间占用少、结构简单、降低系统重量、节约成本,而且大大降低了漏液的风险。

Description

一种电池包用液冷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电池包用液冷板。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因具有较高的比容量、充放电性能好、循环寿命较高等,综合性能优于其它类型电池,从而被广泛应用于汽车、电子产品和储能领域。随着电动汽车行业对提高续航里程的需求越来越强烈,这就要求提升电池包的能量密度,电池包内空间变得更加紧凑,而留给电池冷却系统的空间也越来越小。
温度对锂离子电池使用性能影响大,液冷方式因其散热效率高而普遍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电池包冷却系统;目前国内电池包液冷系统常采用冷板冷却,冷板与冷板的连接方式一般为并连,以获得较小的系统压降和电池温差,而不同冷板之间通常通过管路并连起来,对各冷板进行分流。管路并连方式在行业内已被广泛采用,技术成熟,可灵活根据冷板位置进行连接,但其占用电池包内空间大、结构相对复杂、提高成本和系统重量、漏液风险增大,同时也会增大系统压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电池包用液冷板,以节省空间、节约成本、提高能量密度、降低漏液风险。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池包用液冷板,包括:下层冷板和上层冷板。
下层冷板,所述下层冷板内依次划分为冷却区一、冷却区二及冷却区三,所述冷却区一的外端两边分别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下层冷板内于所述冷却区一和冷却区二的一边设有分别与进水口连通的进水流道一和进水流道二,于所述冷却区一和冷却区二的另一边分别设有与出水口连通的出水流道一和出水流道二;所述冷却区一内布设有并式流道一,所述并式流道一通过一个进口和一个出口分别与进水流道一和出水流道一连通;所述冷却区二内布设有并式流道二,所述并式流道二通过三个进口和三个出口分别与进水流道一和出水流道一连通;所述冷却区三内布设有串式流道,所述串式流道的进口和出口分别与进水流道二和出水流道二连通;
上层冷板,所述上层冷板位于冷却区三的上方,上层冷板内布设有并式流道三,所述并式流道三通过一个进口和一个出口分别与进水流道二和出水流道二连通。
进一步,所述冷却区一、冷却区二及冷却区三之间均设有模组固定预留口。
进一步,所述上层冷板与下层冷板之间通过连接管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的液冷板由下层冷板和上层冷板组成,下层冷板采用大冷板设计,内部划分三个冷却区,上层冷板位单独的第四个冷却区,各冷却区内都设计有流道流通冷却液;下层冷板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各只有一个,冷却液集中从进水口和出水口进出,会造成过大的压降,而冷板的加工工艺对流道宽度的限制导致进、出水口流道无法直接加宽以降低压降;故本实用新型在下层冷板的内部两侧设计有进、出水分流流道,用以替代传统在冷板外用管路进行分流的形式,以另一种形式增大了进、出水口流道宽度,降低了系统压降,同时替代传统在冷板外用管路进行分流的形式,节约了分流管路和接头所占用的空间,使得系统结构更为简单,同时还可降低系统重量,降低成本,大大减小漏液风险。
进、出水流道一同时连接下层冷板的三个冷却区内的流道,形成并连的三个冷却区,进、出水流道二连接上层冷板内的流道形成并连的第四个冷却区;同时,流量均匀性是衡量电池包液冷系统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本实用新型的冷板流道设计通过在不同冷却区内采用不同流道形式来获得较好的流量均匀性能;冷却区一为单进出口的并式流道,冷却区二为三进出口的并式流道,冷却区三为串式流道,冷却区四为单进出口的并式流道,该不同冷却区的流道形式安排有利于获得整体液冷板较好的流量均匀性。
本实用新型的液冷板设计具有压降较小,不同冷却区流量分配合理的优点;同时大大减少了管路和接头的使用,空间占用少、结构简单、降低系统重量、节约成本,而且大大降低了漏液的风险。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冷却区划分及液体分流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下层冷板、2-上层冷板、3-进水管、4-出水管、5-进水连接管、6-出水连接管、7-模组固定预留口、101-冷却区一、102-冷却区二、103-冷却区三、104-冷却区四、201-并式流道一、202-并式流道二、203-串式流道、204-并式流道三、301-进水流道一、302-进水流道二、303-出水流道一、304-出水流道二、305-进口、306-出口、307-进口、308-进口、309-进口、310-出口、311-出口、312-出口、313-进口、314-出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参照图1和图2所示的一种电池包用液冷板,包括:下层冷板1和上层冷板2。
所述下层冷板1内依次划分为冷却区一101、冷却区二102及冷却区三103;所述冷却区一101、冷却区二102及冷却区三103之间均设有模组固定预留口7,用以安放模组固定结构件。
所述冷却区一101的外端两边分别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进水口上安装进水管3,出水口上安装出水管4。
参照图3所示,下层冷板1内于所述冷却区一101和冷却区二102的一边设有分别与进水管3连通的进水流道一301和进水流道二302,于所述冷却区一101和冷却区二102的另一边分别设有与出水管4连通的出水流道一303和出水流道二304。
下层冷板1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各只有一个,冷却液集中从进水口和出水口进出,会造成过大的压降,而冷板的加工工艺对流道宽度的限制导致进、出水口流道无法直接加宽以降低压降;本实用新型在下层冷板1的内部两侧设计进水流道一301、进水流道二302、出水流道一303和出水流道二304,用以替代传统在冷板外用管路进行分流的形式,以另一种形式增大了进、出水口流道宽度,降低了系统压降,同时替代传统在冷板外用管路进行分流的形式,节约了分流管路和接头所占用的空间,使得系统结构更为简单,同时还可降低系统重量,降低成本,大大减小漏液风险。
本实施中,冷却区一101内布设有并式流道一201,并式流道一201由六个并列的流道并联组成,并式流道一201通过一个进口305与进水流道一301连通,通过一个出口306与出水流道一303连通。
冷却区二102内布设有并式流道二202,并式流道二202同样包括六个流道,六个流道两两一组并联,再整体并联,三组流道有三个进口307、308、309和三个出口310、311、312,进口307、进口308和进口309与进水流道一301连通,出口310、出口311、出口312与出水流道一303连通。
冷却区三103内布设有串式流道203,串式流道203的进口313和出口314分别与进水流道二302和出水流道二304连通。
所述上层冷板2位于冷却区三103的上方,上层冷板2即为冷却区四104,内布设有并式流道三204,所述并式流道三204通过竖直的进水连接管5与进水流道二302连通,通过竖直的出水连接管6和出水流道二304连通。
进水连接管5和出水连接管6同时起到连接上层冷板2和下层冷板1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安装在电池包后,各冷却区的流道中的冷却液对其上的模组进行冷却,通过在上述不同冷却区内采用不同流道形式可以获得整体液冷板较好的流量均匀性能,同时减小压降,保证各冷却区的温差较小。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3)

1.一种电池包用液冷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下层冷板,所述下层冷板内依次划分为冷却区一、冷却区二及冷却区三,所述冷却区一的外端两边分别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下层冷板内于所述冷却区一和冷却区二的一边设有分别与进水口连通的进水流道一和进水流道二,于所述冷却区一和冷却区二的另一边分别设有与出水口连通的出水流道一和出水流道二;所述冷却区一内布设有并式流道一,所述并式流道一通过一个进口和一个出口分别与进水流道一和出水流道一连通;所述冷却区二内布设有并式流道二,所述并式流道二通过三个进口和三个出口分别与进水流道一和出水流道一连通;所述冷却区三内布设有串式流道,所述串式流道的进口和出口分别与进水流道二和出水流道二连通;
上层冷板,所述上层冷板位于冷却区三的上方,上层冷板内布设有并式流道三,所述并式流道三通过一个进口和一个出口分别与进水流道二和出水流道二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池包用液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区一、冷却区二及冷却区三之间均设有模组固定预留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池包用液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冷板与下层冷板之间通过连接管连接。
CN201821633523.XU 2018-10-09 2018-10-09 一种电池包用液冷板 Active CN20887385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633523.XU CN208873852U (zh) 2018-10-09 2018-10-09 一种电池包用液冷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633523.XU CN208873852U (zh) 2018-10-09 2018-10-09 一种电池包用液冷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873852U true CN208873852U (zh) 2019-05-17

Family

ID=664696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633523.XU Active CN208873852U (zh) 2018-10-09 2018-10-09 一种电池包用液冷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87385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628819A (zh) * 2021-09-18 2022-06-14 万向一二三股份公司 一种电池模组液冷板及其安装结构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628819A (zh) * 2021-09-18 2022-06-14 万向一二三股份公司 一种电池模组液冷板及其安装结构
CN114628819B (zh) * 2021-09-18 2023-11-03 万向一二三股份公司 一种电池模组液冷板及其安装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900748U (zh) 动力电池系统和具有其的汽车
CN102709618B (zh) 一种用于锂电池散热的微通道冷却均温系统
CN108539307B (zh) 一种高功率密度动力电池冷却系统
CN111403845B (zh) 一种可排废气的动力电池极耳散热系统
CN108832222A (zh) 一种集成式电池包冷却装置
CN109149008B (zh) 一种集成隔热层的液冷板
CN208873852U (zh) 一种电池包用液冷板
CN109599639A (zh) 一种车用动力电池包的液冷热管理装置
CN208256862U (zh) 一种纯电动汽车电池水冷结构
CN208955148U (zh) 一种一体化液冷的流道结构
CN216288649U (zh) 一种液冷储能电池包
CN109326847A (zh) 一种电池模组液冷管道
CN208460918U (zh) 新型液冷电池包
CN209786138U (zh) 一种电池包液冷装置
CN208835137U (zh) 车辆及其电池模组
CN209001080U (zh) 一种用于动力电池组散热的l型流道冷却系统
CN208336445U (zh) 一种电池包水冷板
CN208111526U (zh) 一种纯电动汽车动力电池散热系统
CN208111627U (zh) 一种蛇形扁管液体冷却电池模块
CN207517826U (zh) 用于动力电池组散热的非等距t型流道空气冷却系统
CN206076318U (zh) 锂离子电池结构
CN208873849U (zh) 电池模组液冷管道
CN209344274U (zh) 用于车用动力电池包热管理的装置
CN206194826U (zh) 一种锂电池温度控制装置
CN208955150U (zh) 一种蛇形引流的液冷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