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861968U - 一种二路一体式户外形光伏防反二极管模块 - Google Patents

一种二路一体式户外形光伏防反二极管模块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861968U
CN208861968U CN201821452305.6U CN201821452305U CN208861968U CN 208861968 U CN208861968 U CN 208861968U CN 201821452305 U CN201821452305 U CN 201821452305U CN 208861968 U CN208861968 U CN 20886196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unnter attack
attack diode
diode body
radiator
l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452305.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卢博朗
卢博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Liujng Rectifi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Liujng Rectifi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Liujng Rectifi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Liujng Rectifi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452305.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86196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86196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86196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Led Device Packag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二路一体式户外形光伏防反二极管模块,包括防反二极管主体、散热器、硅胶垫、凹槽、固定孔、卡槽、紧固螺母、螺栓、引出线、接线凸端头、接线凹端头和螺钉,所述防反二极管主体下端设置有散热器,通过硅胶垫的设置,便于将防反二极管主体工作的热量传递到散热器上,从而使防反二极管主体温度得到降低;本实用新型散热器外端均匀开设有散热槽,通过散热槽的凹槽结构设置,有效的增加了散热面积,加快了工作热量的散发,从而有效的保护防反二极管主体的工作;本实用新型通过接线凸端头和接线凹端头的凹凸结构设置,使得接线凸端头和接线凹端头凹凸相对应,插头插接时具有防水效果,从而保证了模块的端头连接防水性。

Description

一种二路一体式户外形光伏防反二极管模块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二极管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二路一体式户外形光伏防反二极管模块。
背景技术
随着新能源应用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光伏发电站的大力推广普及,光伏系统用防反二极管模块使用量越来越大,从而对光伏防反二极管模块的散热性、可靠性、使用寿命、使用便捷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现有光伏防反二极管模块都是以原电力电子器件模块借用而来,安装在光伏汇流箱内部密封环境中,系统工作时光伏防反二极管发热使密封的汇流箱内部温度升高这使汇流箱内部所有器件都工作在高温伏态下,这不利于系统的长久可靠运行,光伏防反二极管模块输入、输出端裸露,安全性差,且输入、输出端端头连接防水性较差,因此,设计一种二路一体式户外形光伏防反二极管模块是很有必要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二路一体式户外形光伏防反二极管模块,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二路一体式户外形光伏防反二极管模块,包括防反二极管主体、散热器、硅胶垫、凹槽、固定孔、卡槽、紧固螺母、螺栓、引出线、接线凸端头、接线凹端头和螺钉,所述防反二极管主体下端设置有散热器,且防反二极管主体下端与散热器上端接触面设置有硅胶垫,所述防反二极管主体包括外壳、铜底板、绝缘陶瓷片、电极、芯片、联桥和盖板,所述外壳内部底端设置有铜底板,所述铜底板上端两侧均焊接有绝缘陶瓷片,所述绝缘陶瓷片上端焊接有电极,所述电极上端中部焊接有芯片,所述芯片上端焊接有联桥,所述外壳上端设置有盖板,所述散热器包括散热底座、散热槽和散热片,所述散热底座外端均匀开设有散热槽,所述散热槽之间设置有散热片,所述防反二极管主体上端四角均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下端开设有固定孔,所述散热器上端四角均开设有卡槽,所述卡槽内部设置有紧固螺母,所述防反二极管主体通过螺栓与散热器连接,且螺栓下端与紧固螺母螺纹连接,所述防反二极管主体一端通过引出线连接有接线凸端头,所述防反二极管主体另一端通过引出线连接有接线凹端头。
进一步的,所述铜底板通过螺钉与散热底座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电极上端一侧设置有折边,且折边上端中部开设有卡接端口。
进一步的,所述防反二极管主体两侧端与引出线连接端开设有引出孔,且引出孔内部设置有密封圈。
进一步的,所述外壳内部灌注有填充材料。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硅胶垫的设置,便于将防反二极管主体工作的热量传递到散热器上,从而使防反二极管主体温度得到降低;
2.本实用新型散热器外端均匀开设有散热槽,通过散热槽的凹槽结构设置,有效的增加了散热面积,加快了工作热量的散发,从而有效的保护防反二极管主体的工作;
3.本实用新型通过接线凸端头和接线凹端头的凹凸结构设置,使得接线凸端头和接线凹端头凹凸相对应,插头插接时具有防水效果,从而保证了模块的端头连接防水性。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硅胶垫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散热槽结构示意图;
图中:1、防反二极管主体;2、散热器;3、硅胶垫;4、外壳;5、铜底板;6、绝缘陶瓷片;7、电极;8、芯片;9、联桥;10、盖板;11、散热底座;12、散热槽;13、散热片;14、凹槽;15、固定孔;16、卡槽;17、紧固螺母;18、螺栓;19、引出线;20、接线凸端头;21、接线凹端头;22、螺钉。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二路一体式户外形光伏防反二极管模块,包括防反二极管主体1、散热器2、硅胶垫3、凹槽14、固定孔15、卡槽16、紧固螺母17、螺栓18、引出线19、接线凸端头20、接线凹端头21和螺钉22,防反二极管主体1下端设置有散热器2,且防反二极管主体1下端与散热器2上端接触面设置有硅胶垫3,防反二极管主体1包括外壳4、铜底板5、绝缘陶瓷片6、电极7、芯片8、联桥9 和盖板10,外壳4内部底端设置有铜底板5,铜底板5通过螺钉22与散热底座11连接,便于将铜底板5固定,铜底板5上端两侧均焊接有绝缘陶瓷片6,绝缘陶瓷片6上端焊接有电极7,电极7上端一侧设置有折边,且折边上端中部开设有卡接端口,便于将引出线 19卡接固定,电极7上端中部焊接有芯片8,芯片8上端焊接有联桥9,外壳4上端设置有盖板10,外壳4内部灌注有填充材料,便于达到防水防尘防震功能,散热器2包括散热底座11、散热槽12和散热片13,散热底座11外端均匀开设有散热槽12,散热槽12 之间设置有散热片13,防反二极管主体1上端四角均开设有凹槽14,凹槽14下端开设有固定孔15,散热器2上端四角均开设有卡槽16,卡槽16内部设置有紧固螺母17,防反二极管主体1通过螺栓18与散热器2连接,且螺栓18下端与紧固螺母17螺纹连接,防反二极管主体1一端通过引出线19连接有接线凸端头20,防反二极管主体1另一端通过引出线19连接有接线凹端头21,防反二极管主体1两侧端与引出线19连接端开设有引出孔,且引出孔内部设置有密封圈,便于起到密封作用,安装时,在铜底板5上端依次焊接绝缘陶瓷片6、电极7和芯片8,再通过联桥9将芯片8连接,最后将铜底板5与散热器2通过螺钉22固定连接,在外部通过螺栓18固定外壳4,且本实用新型在铜底板5下端设置硅胶垫3,通过硅胶垫3的设置,便于将防反二极管主体1工作的热量传递到散热器2上,从而使防反二极管主体1温度得到降低,同时,本实用新型散热器2外端均匀开设有散热槽12,通过散热槽12的凹槽结构设置,有效的增加了散热面积,加快了工作热量的散发,从而有效的保护防反二极管主体1的工作,另外,本实用新型通过接线凸端头 20和接线凹端头21的凹凸结构设置,使得接线凸端头20和接线凹端头21凹凸相对应,插头插接时具有防水效果,从而保证了模块的防水性。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5)

1.一种二路一体式户外形光伏防反二极管模块,包括防反二极管主体(1)、散热器(2)、硅胶垫(3)、凹槽(14)、固定孔(15)、卡槽(16)、紧固螺母(17)、螺栓(18)、引出线(19)、接线凸端头(20)、接线凹端头(21)和螺钉(22),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反二极管主体(1)下端设置有散热器(2),且防反二极管主体(1)下端与散热器(2)上端接触面设置有硅胶垫(3),所述防反二极管主体(1)包括外壳(4)、铜底板(5)、绝缘陶瓷片(6)、电极(7)、芯片(8)、联桥(9)和盖板(10),所述外壳(4)内部底端设置有铜底板(5),所述铜底板(5)上端两侧均焊接有绝缘陶瓷片(6),所述绝缘陶瓷片(6)上端焊接有电极(7),所述电极(7)上端中部焊接有芯片(8),所述芯片(8)上端焊接有联桥(9),所述外壳(4)上端设置有盖板(10),所述散热器(2)包括散热底座(11)、散热槽(12)和散热片(13),所述散热底座(11)外端均匀开设有散热槽(12),所述散热槽(12)之间设置有散热片(13),所述防反二极管主体(1)上端四角均开设有凹槽(14),所述凹槽(14)下端开设有固定孔(15),所述散热器(2)上端四角均开设有卡槽(16),所述卡槽(16)内部设置有紧固螺母(17),所述防反二极管主体(1)通过螺栓(18)与散热器(2)连接,且螺栓(18)下端与紧固螺母(17)螺纹连接,所述防反二极管主体(1)一端通过引出线(19)连接有接线凸端头(20),所述防反二极管主体(1)另一端通过引出线(19)连接有接线凹端头(2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二路一体式户外形光伏防反二极管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铜底板(5)通过螺钉(22)与散热底座(11)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二路一体式户外形光伏防反二极管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7)上端一侧设置有折边,且折边上端中部开设有卡接端口。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二路一体式户外形光伏防反二极管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反二极管主体(1)两侧端与引出线(19)连接端开设有引出孔,且引出孔内部设置有密封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二路一体式户外形光伏防反二极管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4)内部灌注有填充材料。
CN201821452305.6U 2018-09-06 2018-09-06 一种二路一体式户外形光伏防反二极管模块 Active CN20886196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452305.6U CN208861968U (zh) 2018-09-06 2018-09-06 一种二路一体式户外形光伏防反二极管模块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452305.6U CN208861968U (zh) 2018-09-06 2018-09-06 一种二路一体式户外形光伏防反二极管模块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861968U true CN208861968U (zh) 2019-05-14

Family

ID=664170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452305.6U Active CN208861968U (zh) 2018-09-06 2018-09-06 一种二路一体式户外形光伏防反二极管模块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861968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133853A (zh) * 2020-08-28 2020-12-25 西安中车永电电气有限公司 用于直流纯电动小火车的电路控制结构及电池柜
CN112448674A (zh) * 2020-11-16 2021-03-05 浙江柳晶整流器有限公司 一种新能源防反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133853A (zh) * 2020-08-28 2020-12-25 西安中车永电电气有限公司 用于直流纯电动小火车的电路控制结构及电池柜
CN112133853B (zh) * 2020-08-28 2023-06-02 西安中车永电电气有限公司 用于直流纯电动小火车的电路控制结构及电池柜
CN112448674A (zh) * 2020-11-16 2021-03-05 浙江柳晶整流器有限公司 一种新能源防反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861968U (zh) 一种二路一体式户外形光伏防反二极管模块
CN102683446A (zh) 太阳能光伏电池组件保护用二极管模块
CN204013385U (zh) 一种器件化的光伏接线盒旁路二极管电路模块
CN201672375U (zh) 一种大功率led照明装置
CN208142173U (zh) 一种集成式多芯片cob封装结构
CN218241826U (zh) 一种芯片封装结构
CN208348977U (zh) 一种led防水光学散热一体模组
CN104218142B (zh) 一种直插式led灯珠封装结构
WO2016149951A1 (zh) 一种光伏接线盒
CN207939469U (zh) 光伏接线盒
CN207719187U (zh) 一种散热型二极管的封装结构
CN207869062U (zh) 低温光伏接线盒
CN107240636A (zh) 一种卡扣式超薄系列散热器与芯片一体化封装光源结构
CN208874535U (zh) 热能对流散热型光伏组件
CN207011177U (zh) 一种大功率贴片的散热装置
CN208190595U (zh) 一种高散热性能的光伏接线盒
CN206846345U (zh) 一种电线不外露的led灯筒
CN206332054U (zh) 一种基于铝碳化硅散热基板的cob封装红外led光源组件
CN220067997U (zh) 一种贴片式电子元器件
CN203690280U (zh) 芯片封装用高导热金属陶瓷复合层状散热模块
CN203205429U (zh) 一种光伏旁路电路模块及包含该模块的接线盒
CN207612241U (zh) 一种智能光伏组件
CN204167293U (zh) 一种高功率电子开关模块
CN109307222A (zh) 一种风冷散热式路灯
CN220858063U (zh) 一种高效散热的光伏接线盒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