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857478U - 袖侧加工设备 - Google Patents

袖侧加工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857478U
CN208857478U CN201821489385.2U CN201821489385U CN208857478U CN 208857478 U CN208857478 U CN 208857478U CN 201821489385 U CN201821489385 U CN 201821489385U CN 208857478 U CN208857478 U CN 20885747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able top
air draught
positioning
actuator
positioning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489385.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邱璨
张润明
黄淑菲
陈晓升
彭家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Esquel Textiles Co Ltd
Guilin Esquel Textil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Esquel Textiles Co Ltd
Guilin Esquel Textil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Esquel Textiles Co Ltd, Guilin Esquel Textil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Esquel Textil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489385.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85747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85747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85747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ewing Machines And Sew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袖侧加工设备,包括台面和设于台面上的定位装置、折叠装置、移料装置和车缝装置,折叠装置用于折叠位于折叠工位的物料,移料装置用于将物料从折叠工位移动至车缝工位,车缝装置用于车缝位于车缝工位的物料;定位装置包括定位组件及压料组件,定位组件包括第一驱动件和定位柱,第一驱动件安装于台面上,定位柱可在第一驱动件的驱动下靠近台面,以用于根据定位柱的位置确定折叠工位的位置;压料组件包括第二驱动件和压块,第二驱动件安装于台面上,压块可在第二驱动件的驱动下靠近台面,以用于固定位于折叠工位的物料。通过该袖侧加工设备可使每次加工处理时织物的摆放定位都更加准确且稳定,从而提高了而产品的质量和良品率。

Description

袖侧加工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袖侧加工设备。
背景技术
在服装制造业中,每件长袖衬衫的袖侧是其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而袖侧在制作的过程中,首先需要将袖侧裁片准确地摆放在工作台面的目标位置上,以确保后续的加工处理如折叠、车缝等工序的质量。然而,一般的袖侧加工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工人很难对袖侧裁片的摆放位置进行准确定位,这就造成实际摆放位置容易偏离目标位置的问题,从而导致产品质量参差不齐,良品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有助于准确定位织物的摆放位置的袖侧加工设备。
一种袖侧加工设备,包括工作台和设于所述工作台上的定位装置、折叠装置、移料装置和车缝装置,所述工作台具有台面,所述台面上具有折叠工位和车缝工位,所述折叠装置用于折叠位于所述折叠工位的物料,所述移料装置用于将物料从所述折叠工位移动至所述车缝工位,所述车缝装置用于车缝位于所述车缝工位的物料;所述定位装置包括定位组件及压料组件,所述定位组件包括第一驱动件和定位柱,所述第一驱动件安装于所述台面上,所述定位柱能够在所述第一驱动件的驱动下靠近或远离所述台面,以用于根据所述定位柱的位置确定所述折叠工位的位置;所述压料组件包括第二驱动件和压块,所述第二驱动件安装于所述台面上,所述压块能够在所述第二驱动件的驱动下靠近或远离所述台面,以用于固定位于所述折叠工位的物料。
上述袖侧加工设备在使用时,可先将捆条摆放在折叠工位,将其两侧边缘部分折叠后通过第一驱动件使定位柱靠近台面,定位柱与预设的袖侧裁片的开叉口位置对应,然后将袖侧裁片放在台面上并通过袖侧裁片的开叉口与定位柱抵接,从而确定袖侧裁片的摆放位置。再通过第二驱动件使压块靠近台面以压住袖侧裁片使其位置固定,此时可方便地将袖侧裁片的其他部分铺展平整而不会使其位置发生偏离。接着通过第一驱动件和第二驱动件使定位柱和压块远离台面后,通过折叠装置将捆条和袖侧裁片对折,移料装置将对折后的捆条和袖侧裁片移动至车缝工位,最后由车缝装置进行车缝即可。使用该袖侧加工设备可使每次加工处理时物料的摆放定位都更加准确且稳定,从而提高了而产品的整体质量,增加了良品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台面上具有与所述折叠工位位置对应的第一吸风区,所述第一吸风区内具有多个第一吸风孔,所述折叠装置包括第一定位板及第二定位板,所述第一定位板及所述第二定位板分别设在所述台面上且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吸风区的两侧,所述第一定位板远离所述第一吸风区的边缘形成第一定位边缘,所述第二定位板远离所述第一吸风区的边缘形成第二定位边缘,所述第二定位板靠近所述第一吸风区的边缘可转动连接于所述台面,所述第二定位板能够相对于所述台面转动至覆盖所述第一吸风区且与所述第一定位板至少部分贴合,所述第二定位板上具有第二吸风区,所述第二吸风区内具有多个第二吸风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折叠装置还包括安装于所述台面的吹风组件,所述吹风组件具有吹气嘴,所述吹气嘴位于所述第二定位边缘远离所述第二吸风区的一侧且朝向所述第二定位边缘。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定位板在所述台面上的位置可调。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折叠装置还包括第一紧固件,所述第一紧固件用于将所述第一定位板固定在所述台面的不同的位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台面上具有第一限位孔,所述第一定位板上具有长条形的第一调节孔,所述第一调节孔由所述第一定位边缘向所述第一吸风区延伸,所述第一调节孔与所述第一限位孔相对,所述第一紧固件用于穿过所述第一调节孔并插入所述第一限位孔内以实现将所述第一定位板固定于所述台面的不同位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折叠装置还包括调节板,所述调节板连接在所述台面上,所述调节板与所述第一定位板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吸风区的两侧,所述调节板在所述台面上的位置可调,所述第二定位板可转动连接在所述调节板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折叠装置还包括吸风盒,所述吸风盒呈三棱柱状,所述吸风盒具有吸风腔,所述吸风盒连接在所述台面上,所述吸风盒与所述第一定位板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吸风区的两侧,所述吸风盒的其中一个侧棱可转动连接于所述台面,所述第二定位板连接在所述吸风盒朝上的外表面且靠近于所述第一吸风区,所述第二吸风孔与所述吸风腔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定位组件还包括定位块,所述定位块与所述第一驱动件连接,所述定位柱安装于所述定位块的远离所述第一驱动件的一侧,所述定位块上设有缺口,所述压块能够在所述第二驱动件的驱动下通过所述缺口靠近或远离所述台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移料装置包括移动件、压板和压板驱动件,所述压板能够在所述压板驱动件的驱动下靠近或远离所述台面,所述移动件与所述压板驱动件连接以用于带动所述压板从所述折叠工位运动至所述车缝工位。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例的袖侧加工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袖侧加工设备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的袖侧加工设备的另一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5为图3所示的袖侧加工设备的折叠装置在另一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并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袖侧加工设备100,包括具有台面10的工作台和设于工作台上的定位装置20、折叠装置30、移料装置40和车缝装置50。
台面10上具有折叠工位和车缝工位,折叠装置30用于折叠位于折叠工位的物料,移料装置40用于将物料从折叠工位移动至车缝工位,车缝装置50用于车缝位于车缝工位的物料。
定位装置20包括定位组件及压料组件,定位组件包括第一驱动件21和定位柱22,第一驱动件21安装于台面10上,定位柱22能够在第一驱动件21的驱动下靠近或远离台面10,以用于根据定位柱22的位置确定折叠工位的位置。压料组件包括第二驱动件23和压块24,第二驱动件23安装于台面10上,压块24能够在第二驱动件23的驱动下靠近或远离台面10,以用于固定位于折叠工位的物料。
本实施例的袖侧加工设备100在使用时,可先将捆条摆放在折叠工位,将其两侧边缘部分折叠后通过第一驱动件21使定位柱22靠近台面,定位柱22与预设的袖侧裁片的开叉口位置对应,然后将袖侧裁片放在台面10上并通过袖侧裁片的开叉口与定位柱22抵接,从而确定袖侧裁片的摆放位置。再通过第二驱动件23使压块24靠近台面10以压住袖侧裁片使其位置固定,此时可方便地将袖侧裁片的其他部分铺展平整而不会使其位置发生偏离。接着通过第一驱动件21和第二驱动件23使定位柱22和压块24远离台面后,通过折叠装置30将捆条和袖侧裁片对折,移料装置40将对折后的捆条和袖侧裁片移动至车缝工位,最后由车缝装置50进行车缝即可。使用该袖侧加工设备100可使每次加工处理时物料的摆放定位都更加准确且稳定,从而提高了而产品的整体质量,增加了良品率。
在一个具体示例中,定位柱22的数量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定位柱22平行间隔设置。由于袖侧裁片的开叉口末端往往具有一定的宽度,因此可设置两个定位柱22,并调整其间隔的距离与袖侧裁片的开叉口末端的宽度相匹配,从而可以通过使袖侧裁片的开叉口末端与两个定位柱22抵接,以更快速准确地确定袖侧裁片的摆放位置。
在一个具体示例中,定位组件还包括定位块25,定位块25与第一驱动件21连接,定位柱22安装于定位块25的远离第一驱动件21的一侧,定位柱22可根据需要固定于定位块25的不同位置上,以适用不同开叉口末端宽度或形状的袖侧裁片。
在一个具体示例中,定位块25上设有缺口,压块24能够在第二驱动件23的驱动下通过上述缺口靠近或远离台面10。如此,压块24下压固定的部位可尽量靠近定位柱22,从而更有效地固定织物的位置,减小发生偏离的可能性,同时也便于进行操作将袖侧裁片的其他部分铺展平整。在一个具体示例中,至少两个定位柱12分布于上述缺口的相对两侧。
在一个具体示例中,台面10上设有支架11,第一驱动件21和第二驱动件23与支架11连接。在一个具体示例中,定位柱22能够在第一驱动件21的驱动下沿垂直于台面10的方向运动,压块24能够在第二驱动件23的驱动下沿垂直于台面10的方向运动。
在一个具体示例中,如图3所示,台面10上具有与折叠工位位置对应的第一吸风区14,第一吸风区14内具有多个第一吸风孔。折叠装置30包括第一定位板31及第二定位板32,第一定位板31及第二定位板32分别设在台面10上且分别位于第一吸风区14的两侧,第一定位板31远离第一吸风区14的边缘形成第一定位边缘311,第二定位板32远离第一吸风区14的边缘形成第二定位边缘321。第二定位板32靠近第一吸风区14的边缘可转动连接于台面10,第二定位板32能够相对于台面10转动至覆盖第一吸风区14且与第一定位板31至少部分贴合,第二定位板32上具有第二吸风区322,第二吸风区322内具有多个第二吸风孔。
上述折叠装置30能够实现在免烫条件下直接对袖侧裁片进行对折,操作简便,节省了传统生产中的烫机的使用,降低生产成本。在袖侧加工时,人工将捆条置于第一吸风区14且袖侧裁片的两侧分别铺在第一定位板31与第二定位板32上,采用外接吸风机通过第一吸风区14以及第二吸风区322吸风以实现对捆条的吸风固定,人工将捆条的两侧朝内部分折叠并且两侧的折叠边分别与第一定位边缘311、第二定位边缘321对齐,第二定位板32上反向折叠回来的边缘被第二吸风区322吸附固定,避免第二定位板32上的折叠回来的边缘移动,人工或者通过外接的驱动机构翻转第二定位板32,第二定位板32朝向第一定位板31方向翻转并压在第一定位板31上以实现对折。
优选地,第一吸风区14呈长条形,第一定位板31呈长条形,第二定位板32呈长条形,第一定位板31与第二定位板32平行,且第一定位板31与第二定位板32均平行于第一吸风区14。第二吸风区322呈长条形,第二吸风区322平行于第一吸风区14。进一步地,第一吸风区14由第一吸风孔组成多行多列,第二吸风区322由第二吸风孔组成一行。
在一个具体示例中,结合图1所示,折叠装置30还包括安装于台面10的吹风组件33,吹风组件33具有吹气嘴331,吹气嘴331位于第二定位边缘321远离第二吸风区322的一侧且朝向第二定位边缘321。如此,可通过吹气嘴331朝第二定位边缘321吹气从而使捆条的边缘翻转折叠,而折叠回来的边缘则被第二吸风区322吸附固定,从而实现该步骤的自动化,无需人工操作。可选地,吹气嘴331的数量为多个且沿第二吸风区322的延伸方向间隔分布,从而可均匀地吹气以使捆条的边缘翻转折叠。
在一个具体示例中,第一定位板31在台面10上的位置可调。如此,折叠机构30通过设置第一定位板31在台面10上的位置可调以实现第一定位板31能够远离或者靠近第一吸风区14,并实现适应于多种尺寸的袖侧的加工,提高适用范围。
在一个具体示例中,折叠装置30还包括第一紧固件,第一紧固件用于将第一定位板31固定台面10上的不同位置。
进一步地,结合图4所示,台面10上具有第一限位孔101,第一定位板31上具有长条形的第一调节孔312,第一调节孔312由第一定位边缘311向第一吸风区14延伸,第一调节孔312与第一限位孔101相对,第一紧固件用于穿过第一调节孔312并插入第一限位孔101以实现第一定位板31固定于台面10。
优选地,第一限位孔101与第一调节孔312的数量均为两个,两个第一调节孔312分别位于第一定位板31的两端部。进一步地,第一限位孔101为螺纹孔,第一紧固件为螺杆,第一紧固件与第一限位孔101螺纹配合。
在一个具体示例中,折叠装置30还包括调节板34,调节板34连接在台面10上,调节板34与第一定位板31分别位于第一吸风区14的两侧,调节板34在台面10上的位置可调以实现调节板34能够远离或者靠近第一吸风区14,第二定位板32可转动连接在调节板34上。同理,上述折叠装置30通过设置调节板34在台面10上的位置可调实现第二定位板32能够远离或者靠近第一吸风区14,并实现适应于多种尺寸的袖侧的加工,提高适用范围。
在一个具体示例中,折叠机构30还包括第二紧固件,第二紧固件用于将调节板34固定在台面10上的不同位置。
进一步地,台面10上具有第二限位孔102,调节板34上具有长条形的第二调节孔341,第二调节孔341由调节板34上远离第一吸风区14的一侧向第一吸风区14延伸,第二调节孔341与第二限位孔102相对,第二紧固件用于穿过第二调节孔341并插入第二限位孔102以实现调节板34固定于台面10的不同位置。
优选地,第二限位孔102与第二调节孔341的数量均为两个,两个第二调节孔341分别位于调节板34的两端部。进一步地,第二限位孔102为螺纹孔,第二紧固件为螺杆,第二紧固件与第二限位孔102螺纹配合。
在一个具体示例中,结合图5所示,折叠机构30还包括吸风盒35,吸风盒35呈三棱柱状,吸风盒35具有吸风腔,吸风盒35连接在台面10上,吸风盒35与第一定位板31分别位于第一吸风区14的两侧,吸风盒35的其中一个侧棱可转动连接于台面10,第二定位板32连接在吸风盒35朝上的外表面且靠近于第一吸风区14,第二吸风孔与吸风腔连通。吸风盒35的设置是便于第二定位板32在转动时保持持续吸风,便于折叠装置30的设计和加工。
在一个具体示例中,移料装置40包括移动件41、压板42和压板驱动件43,压板42能够在压板驱动件43的驱动下靠近或远离台面10,移动件41与压板驱动件43连接以用于带动压板42从折叠工位运动至车缝工位。如此,在折叠装置30完成折叠工序后,压板42靠近台面10以压住物料,然后在移动件41的带动下将物料拖动至车缝工位,接着由车缝装置50进行车缝即可。可选地,压板42靠近台面的一侧设有缓冲棉,可有效带动物料运动并可有效避免将物料压坏磨损。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袖侧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工作台和设于所述工作台上的定位装置、折叠装置、移料装置和车缝装置,所述工作台具有台面,所述台面上具有折叠工位和车缝工位,所述折叠装置用于折叠位于所述折叠工位的物料,所述移料装置用于将物料从所述折叠工位移动至所述车缝工位,所述车缝装置用于车缝位于所述车缝工位的物料;所述定位装置包括定位组件及压料组件,所述定位组件包括第一驱动件和定位柱,所述第一驱动件安装于所述台面上,所述定位柱能够在所述第一驱动件的驱动下靠近或远离所述台面,以用于根据所述定位柱的位置确定所述折叠工位的位置;所述压料组件包括第二驱动件和压块,所述第二驱动件安装于所述台面上,所述压块能够在所述第二驱动件的驱动下靠近或远离所述台面,以用于固定位于所述折叠工位的物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袖侧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台面上具有与所述折叠工位位置对应的第一吸风区,所述第一吸风区内具有多个第一吸风孔,所述折叠装置包括第一定位板及第二定位板,所述第一定位板及所述第二定位板分别设在所述台面上且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吸风区的两侧,所述第一定位板远离所述第一吸风区的边缘形成第一定位边缘,所述第二定位板远离所述第一吸风区的边缘形成第二定位边缘,所述第二定位板靠近所述第一吸风区的边缘可转动连接于所述台面,所述第二定位板能够相对于所述台面转动至覆盖所述第一吸风区且与所述第一定位板至少部分贴合,所述第二定位板上具有第二吸风区,所述第二吸风区内具有多个第二吸风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袖侧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装置还包括安装于所述台面的吹风组件,所述吹风组件具有吹气嘴,所述吹气嘴位于所述第二定位边缘远离所述第二吸风区的一侧且朝向所述第二定位边缘。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袖侧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板在所述台面上的位置可调。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袖侧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装置还包括第一紧固件,所述第一紧固件用于将所述第一定位板固定在所述台面的不同的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袖侧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台面上具有第一限位孔,所述第一定位板上具有长条形的第一调节孔,所述第一调节孔由所述第一定位边缘向所述第一吸风区延伸,所述第一调节孔与所述第一限位孔相对,所述第一紧固件用于穿过所述第一调节孔并插入所述第一限位孔内以实现将所述第一定位板固定于所述台面的不同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袖侧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装置还包括调节板,所述调节板连接在所述台面上,所述调节板与所述第一定位板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吸风区的两侧,所述调节板在所述台面上的位置可调,所述第二定位板可转动连接在所述调节板上。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袖侧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装置还包括吸风盒,所述吸风盒呈三棱柱状,所述吸风盒具有吸风腔,所述吸风盒连接在所述台面上,所述吸风盒与所述第一定位板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吸风区的两侧,所述吸风盒的其中一个侧棱可转动连接于所述台面,所述第二定位板连接在所述吸风盒朝上的外表面且靠近于所述第一吸风区,所述第二吸风孔与所述吸风腔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袖侧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组件还包括定位块,所述定位块与所述第一驱动件连接,所述定位柱安装于所述定位块的远离所述第一驱动件的一侧,所述定位块上设有缺口,所述压块能够在所述第二驱动件的驱动下通过所述缺口靠近或远离所述台面。
10.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袖侧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移料装置包括移动件、压板和压板驱动件,所述压板能够在所述压板驱动件的驱动下靠近或远离所述台面,所述移动件与所述压板驱动件连接以用于带动所述压板从所述折叠工位运动至所述车缝工位。
CN201821489385.2U 2018-09-12 2018-09-12 袖侧加工设备 Active CN20885747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489385.2U CN208857478U (zh) 2018-09-12 2018-09-12 袖侧加工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489385.2U CN208857478U (zh) 2018-09-12 2018-09-12 袖侧加工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857478U true CN208857478U (zh) 2019-05-14

Family

ID=664176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489385.2U Active CN208857478U (zh) 2018-09-12 2018-09-12 袖侧加工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85747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23027A (zh) * 2021-04-21 2021-07-16 南通迈威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全自动门襟缝制机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23027A (zh) * 2021-04-21 2021-07-16 南通迈威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全自动门襟缝制机
CN113123027B (zh) * 2021-04-21 2022-05-20 南通迈威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全自动门襟缝制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714482B (zh) 自动车缝袋口系统
CN105177875B (zh) 衬衣里襟机自动化设备
US6834603B1 (en) Attachment gusset with ruffled corners and system for automated manufacture of same
CN208857478U (zh) 袖侧加工设备
CN106081676A (zh) 裁片自动铺放机构
CN108505229A (zh) 一种自动袖叉机
US5074444A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olding a long sleeve shirt
CN105568571B (zh) 自动车缝系统
CN107217398A (zh) 自动包朴折叠及车缝机构
US7543364B1 (en) Border flanging and attachment gusset forming system
CN209082158U (zh) 一种调节式缝纫机
CN207109277U (zh) 自动包朴折叠及车缝机构
CN207227706U (zh) 连续缝制下的裁片对边装置
CN206090001U (zh) 一种服装面料气助式下折边卷边器
US4016822A (en) Seam folding and pressing attachment for sewing machines
CN107687050B (zh) 一种裤子的制作方法
US2874772A (en) French pleats and device for forming french pleats in draperies
US3099234A (en) Manufacture of baglike structures
CN208884115U (zh) 织物定位装置及袖侧加工设备
CN105780320B (zh) 压筒贴机构及压筒贴方法
CN208909182U (zh) 压烫设备
US4778438A (en) Fabric stacking device
CN208762685U (zh) 口袋拉链模板
JPH05317549A (ja) 袖の連続縫製装置
ITBO970049A1 (it) Dispoitivo per posizionare ed unire ad angolo i bordi di due panni da cucire in una macchina cucitrice, in particolare per la realizzazion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