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856048U - 一种可折叠收纳的箱体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折叠收纳的箱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856048U
CN208856048U CN201821611805.XU CN201821611805U CN208856048U CN 208856048 U CN208856048 U CN 208856048U CN 201821611805 U CN201821611805 U CN 201821611805U CN 208856048 U CN208856048 U CN 20885604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
plate
cabinet
frame portion
folding stor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611805.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杞健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maidian Enterpris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maidian Enterpris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maidian Enterprise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maidian Enterpris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611805.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85604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85604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85604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ssembled Shelv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折叠收纳的箱体,包括框体、基座、两个端板及两个折叠板。当可折叠收纳的箱体折叠时,所述两个端板可相对框体往内朝上旋转至所述两个端板平行于底板为止,使得所述两个端板的底部分别远离第一侧边的内侧和第二侧边的内侧,同时所述两个折叠板可相对框体与基座旋转至所述两个折叠板分别折叠成双层状或至少三层的多层状并且抵靠于底板的顶面为止。当本实用新型的可折叠收纳的箱体闲置时,可将其折叠,缩小体积,减少所占据的空间,进而让仓库或货车有更多的存放空间,提升仓库或货车实质上有收纳货物的本实用新型的可折叠收纳的箱体的数量。

Description

一种可折叠收纳的箱体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一种箱体,特别是一种可折叠收纳的箱体。
背景技术
为了便于仓储管理及运输,大宗货物通常是收纳在箱体内,利于储藏、分类和搬运。因此,仓储企业或者是货运企业通常会准备大量的箱体,依照分类将货物放置在箱体中。
早期的箱体为纸箱,优点在于,轻巧、便宜、易于制作、闲置时可将其压扁不占空间;缺点在于,易破损,不耐用。
塑料制的箱体成本虽然较纸箱贵,但是不易破损,相当耐用。可惜的是,塑料制的箱体无法被压扁,十分占空间。尤其是当仓库或货车有过多的闲置箱体时,将会压缩到仓库或货车可供实质上有收纳货物的箱体的存放空间,进而造成仓库或货车实质上有收纳货物的箱体的数量减少。
再者,多个箱体堆放在一起时,箱体很难整齐垂直堆放,往往交错堆放,位于较上层的箱体容易重心不稳而掉落,十分危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折叠收纳的箱体,当其闲置时,可将其折叠,缩小体积,减少所占据的空间。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折叠收纳的箱体,多个本实用新型的可折叠收纳的箱体堆放在一起时可整齐垂直堆放,较上层的本实用新型的可折叠收纳的箱体因而不会掉落,十分安全。
为了达成前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将提供一种可折叠收纳的箱体,包括:一框体,包括一第一边框、一第二边框、一第三边框以及一第四边框,所述第一边框的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三边框的一第一端与所述第四边框的一第一端,所述第二边框的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三边框的一第二端及所述第四边框的一第二端,所述第一边框位于所述第二边框的相反侧,所述第三边框位于所述第四边框的相反侧;
一基座,包括一第一侧边、一第二侧边、一第三侧边、一第四侧边以及一底板,所述第一侧边凸设于所述底板的一第一端,所述第二侧边凸设于所述底板的一第二端,所述第三侧边凸设于所述底板的一第一侧,所述第四侧边凸设于所述底板的一第二侧,所述第一侧边位于所述第二侧边的相反侧,所述第三侧边位于所述第四侧边的相反侧,所述第一至第四侧边分别对应所述第一至第四边框;
两个端板,其顶部分别枢设于所述第一边框和所述第二边框,使得所述两个端板可相对所述框体旋转;以及
两个折叠板,其顶部分别枢设于所述第三边框和所述第四边框,其底部分别枢设于所述第三侧边和该第四侧边,使得所述两个折叠板可相对所述框体与所述基座旋转并且可选择性地折叠成双层状或至少三层的多层状;
其中,当所述可折叠收纳的箱体折叠时,所述两个端板可相对所述框体往内朝上旋转至所述两个端板平行于所述底板为止,使得所述两个端板的底部分别远离所述第一侧边的内侧和所述第二侧边的内侧,同时所述两个折叠板可相对所述框体与所述基座旋转至所述两个折叠板分别折叠成双层状或至少三层的多层状并且抵靠于所述底板的顶面为止;
其中,当所述可折叠收纳的箱体展开时,所述两个端板可相对所述框体往外朝下旋转至所述两个端板垂直于所述底板为止,使得所述两个端板的底部分别抵靠所述第一侧边的内侧和所述第二侧边的内侧,同时所述两个折叠板可相对所述框体与所述基座旋转至所述两个折叠板垂直于所述底板为止。
优选地,各所述折叠板包括一上层板以及一下层板,两个所述上层板的顶部分别枢设于所述第三边框和所述第四边框,两个所述下层板的底部分别枢设于所述第三侧边和所述第四侧边,两个所述上层板的底部分别枢设于两个所述下层板的顶部,从而两个所述上层板可相对所述框体与两个所述下层板旋转,两个所述下层板可相对所述基座与两个所述上层板旋转;其中,当所述可折叠收纳的箱体折叠时,两个所述上层板和两个所述下层板同时旋转,直至两个所述上层板分别叠设于两个所述下层板为止,从而两个所述折叠板分别折叠成双层状并且两个所述下层板的内侧面朝下抵靠于所述底板的顶面;其中,当所述可折叠收纳的箱体展开时,两个所述上层板和两个所述下层板同时旋转,直至两个所述上层板和两个所述下层板一起垂直于所述底板为止。
优选地,所述第三边框包括一第一框部及一第二框部,所述第四边框包括一第一框部及一第二框部,所述第一边框的第一端及第二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三边框的第一框部的一第一端及所述第四边框的第一框部的一第一端,所述第二边框的第一端及第二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三边框的第二框部的一第一端及所述第四边框的第二框部的一第一端,所述第三边框的第一框部的一第二端枢设于所述第三边框的第二框部的一第二端,所述第四边框的第一框部的一第二端枢设于所述第四边框的第二框部的一第二端;
其中,所述底板包括一第一板体及一第二板体,所述第一侧边凸设于所述第一板体的一第一端,所述第二侧边凸设于所述第二板体的一第一端,所述第一板体的一第二端和所述第二板体的一第二端互相分离,所述第三侧边包括一第一侧部及一第二侧部,所述第四侧边包括一第一侧部及一第二侧部,所述第三侧边的第一侧部和所述第四侧边的第一侧部分别设于所述第一板体的一第一侧及一第二侧,所述第三侧边的第二侧部和所述第四侧边的第二侧部分别设于所述第二板体的一第一侧及一第二侧,所述第三侧边的第一侧部和第二侧部相邻的一端互相分离,所述第四侧边的第一侧部和第二侧部相邻的一端互相分离;
其中,各所述上层板包括一第一侧板及一第二侧板,各所述上层板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相邻的一端互相分离,两个所述上层板的第一侧板的顶部分别枢设于所述第三边框的第一框部和所述第四边框的第一框部,两个所述上层板的第二侧板的顶部分别枢设于所述第三边框的第二框部和所述第四边框的第二框部,各所述下层板包括一第一侧板及一第二侧板,各所述下层板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相邻的一端互相分离,两个所述下层板的第一侧板的底部分别枢设于所述第三侧边的第一侧部和所述第四侧边的第一侧部,两个所述下层板的第二侧板的底部分别枢设于所述第三侧边的第二侧部和所述第四侧边的第二侧部,两个所述上层板的第一侧板的底部分别枢设于两个所述下层板的第一侧板的顶部,两个所述上层板的第二侧板的底部分别枢设于两个所述下层板的第二侧板的顶部;
其中,在所述可折叠收纳的箱体折叠以后,所述第三边框的第二框部相对所述第三边框的第一框部往内旋转,所述第四边框的第二框部相对所述第四边框的第一框部往内旋转,从而所述第三边框的第一框部的顶面抵靠于所述第三边框的第二框部的顶面,所述第四边框的第一框部的顶面抵靠于所述第四边框的第二框部的顶面,同时所述第二板体、两个所述上层板的第二侧板及两个所述下层板的第二侧板跟随着所述第三边框的第二框部和所述第四边框的第二框部移动至所述第一板体、两个所述上层板的第一侧板及两个所述下层板的第一侧板的相反侧,从而所述可折叠收纳的箱体进一步对折。
优选地,各所述折叠板包括一上层板、一下层板以及至少一中间层板,两个所述上层板的顶部分别枢设于所述第三边框及所述第四边框,两个所述下层板的底部分别枢设于所述第三侧边和所述第四侧边,两个所述上层板的底部分别枢设于两个所述折叠板的至少一中间层板的顶部,两个所述折叠板的至少一中间层板的底部分别枢设于两个所述下层板的顶部,从而两个所述上层板可相对所述框体与两个所述折叠板的至少一中间层板旋转,两个所述下层板可相对所述基座与两个所述折叠板的至少一中间层板旋转;其中,当所述可折叠收纳的箱体折叠时,两个所述上层板、两个所述下层板和两个所述折叠板的至少一中间层板同时旋转,直至两个所述上层板分别叠设于两个所述折叠板的至少一中间层板以及两个所述折叠板的至少一中间层板分别叠设于两个所述下层板为止,从而两个所述折叠板分别折叠成至少三层的多层状并且两个所述下层板的内侧面朝下抵靠于所述底板的顶面;其中,当所述可折叠收纳的箱体展开时,两个所述上层板、两个所述下层板和两个所述折叠板的至少一中间层板同时旋转,直至两个所述上层板、两个所述下层板和两个所述折叠板的至少一中间层板一起垂直于所述底板为止。
优选地,所述第三边框包括一第一框部及一第二框部,所述第四边框包括一第一框部及一第二框部,所述第一边框的第一端及第二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三边框的第一框部的一第一端及所述第四边框的第一框部的一第一端,所述第二边框的第一端及第二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三边框的第二框部的一第一端及所述第四边框的第二框部的一第一端,所述第三边框的第一框部的一第二端枢设于所述第三边框的第二框部的一第二端,所述第四边框的第一框部的一第二端枢设于所述第四边框的第二框部的一第二端;
其中,所述底板包括一第一板体及一第二板体,所述第一侧边凸设于所述第一板体的一第一端,所述第二侧边凸设于所述第二板体的一第一端,所述第一板体的一第二端和所述第二板体的一第二端互相分离,所述第三侧边包括一第一侧部及一第二侧部,所述第四侧边包括一第一侧部及一第二侧部,所述第三侧边的第一侧部和所述第四侧边的第一侧部分别设于所述第一板体的一第一侧及一第二侧,所述第三侧边的第二侧部和所述第四侧边的第二侧部分别设于所述第二板体的一第一侧及一第二侧,所述第三侧边的第一侧部和第二侧部相邻的一端互相分离,所述第四侧边的第一侧部和第二侧部相邻的一端互相分离;
其中,各所述上层板包括一第一侧板及一第二侧板,各所述上层板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相邻的一端互相分离,两个所述上层板的第一侧板的顶部分别枢设于所述第三边框的第一框部和所述第四边框的第一框部,两个所述上层板的第二侧板的顶部分别枢设于所述第三边框的第二框部和所述第四边框的第二框部,各所述下层板包括一第一侧板及一第二侧板,各所述下层板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相邻的一端互相分离,两个所述下层板的第一侧板的底部分别枢设于所述第三侧边的第一侧部和所述第四侧边的第一侧部,两个所述下层板的第二侧板的底部分别枢设于所述第三侧边的第二侧部和所述第四侧边的第二侧部,各所述折叠板的至少一中间层板包括一第一侧板及一第二侧板,各所述折叠板的至少一中间层板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相邻的一端互相分离,两个所述上层板的第一侧板的底部分别枢设于两个所述折叠板的至少一中间层板的第一侧板的顶部,两个所述折叠板的至少一中间层板的第一侧板的底部分别枢设于两个所述下层板的第一侧板的顶部,两个所述上层板的第二侧板的底部分别枢设于两个所述折叠板的至少一中间层板的第二侧板的顶部,两个所述折叠板的至少一中间层板的第二侧板的底部分别枢设于两个所述下层板的第二侧板的顶部;
其中,在所述可折叠收纳的箱体折叠以后,所述第三边框的第二框部相对所述第三边框的第一框部往内旋转,所述第四边框的第二框部相对所述第四边框的第一框部往内旋转,从而所述第三边框的第一框部的顶面抵靠于所述第三边框的第二框部的顶面,所述第四边框的第一框部的顶面抵靠于所述第四边框的第二框部的顶面,同时所述第二板体、两个所述上层板的第二侧板、两个所述下层板的第二侧板及两个所述折叠板的至少一中间层板的第二侧板跟随着所述第三边框的第二框部与所述第四边框的第二框部移动至第一板体、两个所述上层板的第一侧板、两个所述下层板的第一侧板及两个所述折叠板的至少一中间层板的第一侧板的相反侧,从而所述可折叠收纳的箱体进一步对折。
优选地,可折叠收纳的箱体还包括两个提把,各所述提把的两端分别枢设于所述第三边框及第四边框。
优选地,可折叠收纳的箱体还包括多个第一结合件及多个第二结合件,所述第一结合件设于所述底板的底面周围,所述第二结合件分别设于两个所述提把,其中一可折叠收纳的箱体的所述第一结合件结合于另一可折叠收纳的箱体的所述第二结合件,使得所述其中一可折叠收纳的箱体堆栈固定于另一可折叠收纳的箱体的上方。
优选地,可折叠收纳的箱体,还包括一盖体,设于所述框体,并且可开启或关闭所述可折叠收纳的箱体的一容置空间。
优选地,各所述端板的底部内侧具有两个第一卡扣部,所述底板的顶面靠近所述第一侧边之处设有两个第二卡扣部,所述底板的顶面靠近所述第二侧边之处设有两个第二卡扣部;其中,当所述可折叠收纳的箱体展开时,四个所述第一卡扣部分别扣合于四个所述第二卡扣部;其中,当所述可折叠收纳的箱体折叠时,四个所述第一卡扣部分别脱离四个所述第二卡扣部。
优选地,各所述端板的一第一侧及一第二侧分别开设两个嵌孔,各所述折叠板的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分别凸设两个钩部;其中,当所述可折叠收纳的箱体展开时,四个所述钩部分别嵌设于四个所述嵌孔中;其中,当所述可折叠收纳的箱体折叠时,四个所述钩部分别脱离四个所述嵌孔。
本实用新型的功效在于,当本实用新型的可折叠收纳的箱体闲置(即,无货物收纳于本实用新型的可折叠收纳的箱体)时,可将其折叠,缩小体积,减少所占据的空间,进而让仓库或货车有更多的存放空间,提升仓库或货车实质上有收纳货物的本实用新型的可折叠收纳的箱体的数量。
再者,无论本实用新型的可折叠收纳的箱体折叠或展开,多个本实用新型的可折叠收纳的箱体堆放固定在一起时可整齐垂直堆放,较上层的本实用新型的可折叠收纳的箱体因而不会掉落,十分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可折叠收纳的箱体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可折叠收纳的箱体的第一实施例的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可折叠收纳的箱体的第一实施例的两个端板可相对框体旋转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可折叠收纳的箱体的第一实施例的折叠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可折叠收纳的箱体的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可折叠收纳的箱体的第二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可折叠收纳的箱体的第二实施例的折叠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可折叠收纳的箱体的第二实施例的对折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可折叠收纳的箱体的第三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可折叠收纳的箱体的第三实施例的折叠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可折叠收纳的箱体的第四实施例的两个箱体堆放固定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的可折叠收纳的箱体的第五实施例的两个盖体共同开启的立体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的可折叠收纳的箱体的第五实施例的两个盖体共同关闭的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的可折叠收纳的箱体的第六实施例的单一盖体关闭的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的可折叠收纳的箱体的第七实施例的端板扣合示意图。
1、1A~1F 箱体
10 框体
11、11A 第一边框
12、12A 第二边框
13、13A、13B 第三边框
131A 第一框部
132A 第二框部
14、14A、14B 第四边框
141A 第一框部
142A 第二框部
15、15A 容置空间
20 基座
21 第一侧边
22 第二侧边
23、23A 第三侧边
231A 第一侧部
232A 第二侧部
24 第四侧边
25、25A~25D 底板
251A 第一板体
252A 第二板体
30、30A 端板
31、31A 穿孔
32、32A 嵌孔
40、40A、40B、40C 折叠板
41、41A~41E 上层板
411B、411C 第一侧板
412B、412C 第二侧板
42、42A~42E 下层板
421B、421C 第一侧板
422B、422C 第二侧板
43、43A 钩部
44、44A、45、45A 中间层板
50、50A、50B、50C 提把
60 第一结合件
61 第二结合件
70、71、72 盖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配合图式及组件符号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做更详细的说明,俾使熟习该项技艺者在研读本说明书后能据以实施。
请参阅图1及图2,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可折叠收纳的箱体1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可折叠收纳的箱体1的第一实施例的分解图。本实用新型系提供一种可折叠收纳的箱体1,包括一框体10、一基座20、两个端板30、30A以及两个折叠板40、40A。
框体10包括一第一边框11、一第二边框12、一第三边框13以及一第四边框14。第一边框11的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分别连接于第三边框13的一第一端及第四边框14的一第一端。第二边框12的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分别连接于第三边框13的一第二端及第四边框14的一第二端。换言之,第一边框11位于第二边框12的相反侧,第三边框13位于第四边框14的相反侧。
基座20包括一第一侧边21、一第二侧边22、一第三侧边23、一第四侧边24以及一底板25。第一侧边21凸设于底板25的一第一端,第二侧边22凸设于底板25的一第二端。第三侧边23凸设于底板25的一第一侧,第四侧边24凸设于底板25的一第二侧。换言之,第一侧边21位于第二侧边22的相反侧,第三侧边23位于第四侧边24的相反侧。第一至第四侧边21~24分别对应第一至第四边框11~14。换句话说,第一至第四侧边21~24恰好分别位于第一至第四边框11~14的正下方。在第一实施例中,第一侧边21的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分别连接于第三侧边23的一第一端及第四侧边24的一第一端;第二侧边22的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分别连接于第三侧边23的一第二端及第四侧边24的一第二端。也就是说,第一至第四侧边21~24为一体成型,彼此之间没有任何缝隙。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侧边21的第一端及第二端分别与第三侧边23的第一端及第四侧边24的第一端分离;第二侧边22的第一端及第二端分别与第三侧边23的第二端及第四侧边24的第二端分离。也就是说,第一至第四侧边21~24彼此分离而有缝隙。
两个所述端板30、30A的顶部分别枢设于第一边框11和第二边框12,使得两个所述端板30、30A可相对框体10旋转。
两个所述折叠板40、40A的顶部分别枢设于第三边框13和第四边框14,两个所述折叠板40、40A的底部分别枢设于第三侧边23和第四侧边24,使得两个所述折叠板40、40A可相对框体10与基座20旋转。两个所述折叠板40、40A可选择性地折叠成双层状。具体而言,各所述折叠板40、40A包括一上层板41、41A以及一下层板42、42A,两个所述上层板41、41A的顶部分别枢设于第三边框13和第四边框14,两个所述下层板42、42A的底部分别枢设于第三侧边23和第四侧边24,两个所述上层板41、41A的底部分别枢设于两个下层板42、42A的顶部,从而两个上层板41、41A可相对框体10与两个下层板42、42A旋转,两个下层板42、42A可相对基座20与两个上层板41、41A旋转。
请参阅图3及图4,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可折叠收纳的箱体1的第一实施例的两个端板30、30A可相对框体10旋转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可折叠收纳的箱体1的第一实施例的折叠示意图。当本实用新型的可折叠收纳的箱体1折叠时,两个端板30、30A可相对框体10往内朝上旋转至两个端板30、30A平行于底板25为止,使得两个所述端板30、30A的底部分别远离第一侧边21的内侧和第二侧边22的内侧;同时两个所述上层板41、41A和两个所述下层板42、42A同时旋转,直至两个上层板41、41A分别叠设于两个下层板42、42A为止,从而两个折叠板40、40A分别折叠成双层状并且两个下层板42、42A的内侧面朝下抵靠于底板25的顶面。借此,当本实用新型的可折叠收纳的箱体1闲置(即,无货物收纳于本实用新型的可折叠收纳的箱体1)时,可将其折叠,缩小体积,减少所占据的空间,进而让仓库或货车有更多的存放空间,提升仓库或货车实质上有收纳货物的本实用新型的可折叠收纳的箱体1的数量。
如图1及图3所示,当本实用新型的可折叠收纳的箱体1时,两个端板30、30A可相对框体10往外朝下旋转至两个端板30、30A垂直于底板25为止,使得两个端板30、30A的底部分别抵靠于第一侧边21的内侧和第二侧边22的内侧;同时两个上层板41、41A与两个下层板42、42A同时旋转,直至两个上层板41、41A和两个下层板42、42A一起垂直于底板25为止。借此,当使用者欲将货物收纳于本实用新型的可折叠收纳的箱体1时,可将其展开,让货物能够收纳于本实用新型的可折叠收纳的箱体1的一容置空间15。
再者,如图1及图2所示,各所述端板30、30A开设一穿孔31、31A,穿孔31、31A用以供使用者的手握持。更明确地说,穿孔31、31A实质上呈椭圆形并且靠近两个端板30、30A的顶部。当本实用新型的可折叠收纳的箱体1展开时,使用者的双手可穿过两个端板30、30A的穿孔31、31A,以握持住两个端板30、30A,并且将本实用新型的可折叠收纳的箱体1向上抬起,有助于使用者徒手搬运本实用新型的可折叠收纳的箱体1。不过,当本实用新型的可折叠收纳的箱体1折叠时,两个端板30、30A的穿孔31、31A无法提供使用者的双手穿过。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可折叠收纳的箱体1包括两个提把50、50A,各所述提把50、50A的二端分别枢设于第三边框13及第四边框14。是以,无论本实用新型的可折叠收纳的箱体1折叠或展开,两个提把50、50A始终都位在框体10上方,让使用者能够单手或双手握住两个所述提把50、50A将本实用新型的可折叠收纳的箱体1向上举起。
另外,各所述端板30、30A的一第一侧及一第二侧分别开设两个嵌孔32、32A,各所述折叠板40、40A的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分别凸设两个钩部43、43A。更清楚地说,各所述上层板41、41A的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分别凸设两个钩部43、43A。如图1所示,当本实用新型的可折叠收纳的箱体1展开时,四个所述钩部43、43A分别嵌设于四个所述嵌孔32、32A中,借以防止两个折叠板40、40A突然相对框体10与基座20旋转而折叠。如图3及图4所示,当本实用新型的可折叠收纳的箱体1折叠时,四个所述钩部43、43A分别脱离四个所述嵌孔32、32A,借以让两个折叠板40、40A可无碍地相对框体10与基座20旋转而折叠。
请参阅图5及图6,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可折叠收纳的箱体1A的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可折叠收纳的箱体1A的第二实施例的俯视图。第二实施例的第三边框13A、第四边框14A、第三侧边23A、第四侧边(图未示)、底板25A、上层板41B、41C及下层板42B、42C等构件的结构与第一实施例略有不同,其余构件的结构则与第一实施例完全相同。更明确地说,第三边框13A包括一第一框部131A及一第二框部132A,第四边框14A包括一第一框部141A及一第二框部142A;第一边框11A的第一端及第二端分别连接第三边框13A的第一框部131A的一第一端及第四边框14A的第一框部141A的一第一端,第二边框12A的第一端及第二端分别连接第三边框13A的第二框部132A的一第一端及第四边框14A的第二框部142A的一第一端;第三边框13A的第一框部131A的一第二端枢设于第三边框13A的第二框部132A的一第二端,第四边框14A的第一框部141A的一第二端枢设于第四边框14A的第二框部142A的一第二端。底板25包括一第一板体251A及一第二板体252A,第一侧边21凸设于第一板体251A的一第一端,第二侧边22凸设于第二板体252A的一第一端,第一板体251A的一第二端和第二板体252A的一第二端互相分离。第三侧边23A包括一第一侧部231A及一第二侧部232A,第四侧边包括一第一侧部及一第二侧部,第三侧边23A的第一侧部231A和第四侧边的第一侧部分别设于第一板体251A的一第一侧及一第二侧,第三侧边23A的第二侧部232A和第四侧边的第二侧部分别设于第二板体252A的一第一侧及一第二侧;第三侧边23A的第一侧部231A和第二侧部232A相邻的一端互相分离,第四侧边的第一侧部和第二侧部相邻的一端互相分离。各所述上层板41B、41C包括一第一侧板411B、411C及一第二侧板412B、412C,各所述上层板41B、41C的第一侧板411B、411C和第二侧板412B、412C相邻的一端互相分离,两个上层板41B、41C的第一侧板411B、411C的顶部分别枢设于第三边框13A的第一框部131A和第四边框14A的第一框部141A,两个上层板41B、41C的第二侧板412B、412C的顶部分别枢设于第三边框13A的第二框部132A和第四边框14A的第二框部142A。各所述下层板42B、42C包括一第一侧板421B、421C及一第二侧板422B、422C,各所述下层板42B、42C的第一侧板421B、421C和第二侧板422B、422C相邻的一端互相分离,两个所述下层板42B、42C的第一侧板421B、421C的底部分别枢设于第三侧边23A的第一侧部231A和第四侧边的第一侧部,两个下层板42B、42C的第二侧板422B、422C的底部分别枢设于第三侧边23A的第二侧部232A和第四侧边的第二侧部。两个上层板41B、41C的第一侧板411B、411C的底部分别枢设于两个下层板42B、42C的第一侧板421B、421C的顶部,两个上层板41B、41C的第二侧板412B、412C的底部分别枢设于两个下层板42B、42C的第二侧板422B、422C的顶部。
首先,如图7所示,依照前述方式将第二实施例折叠。接着,如图8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可折叠收纳的箱体1A折叠以后,第三边框13A的第二框部132A相对第三边框13A的第一框部131A往内旋转,第四边框14A的第二框部142A相对第四边框14A的第一框部141A往内旋转,从而第三边框13A的第一框部131A的顶面抵靠于第三边框13A的第二框部132A的顶面,第四边框14A的第一框部141A的顶面抵靠于第四边框14A的第二框部142A的顶面;同时第二板体252A、两个上层板41B、41C的第二侧板412B、412C及两个下层板42B、42C的第二侧板422B、422C跟随着第三边框13A的第二框部132A和第四边框14A的第二框部142A移动至第一板体251A、两个上层板41B、41C的第一侧板411B、411C及两个下层板42B、42C的第一侧板421B、421C的相反侧,从而本实用新型的可折叠收纳的箱体1A进一步对折。对折后的本实用新型的可折叠收纳的箱体1A的体积保持不变,宽度不变,厚度增加一倍,长度减少一半。据此,对折后的本实用新型的可折叠收纳的箱体1A实际占据的空间并没有改变,多个对折后的本实用新型的可折叠收纳的箱体1A向上堆栈的数量反而因为厚度增加一倍而减少一半,但是对折后的本实用新型的可折叠收纳的箱体1A横向摆放的数量反而因为长度减少一半而增加一倍。
请参阅图9,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可折叠收纳的箱体1B的第三实施例的侧视图。第三实施例的两个折叠板40B、40C可选择性地折叠成至少三层的多层状,故其结构和第一实施例略有不同,其余构件的结构则和第一实施例完全相同。更详细的说,各所述折叠板40B、40C包括一上层板41D、41E、一下层板42D、42E以及至少一中间层板44、44A、45、45A,两个上层板41D、41E的底部分别枢设于两个折叠板40B、40C的至少一中间层板44、44A、45、45A的顶部,两个折叠板40B、40C的至少一中间层板44、44A、45、45A的底部分别枢设于两个下层板42D、42E的顶部,从而两个上层板41D、41E可相对框体10与两个折叠板40B、40C的至少一中间层板44、44A、45、45A旋转,两个下层板42D、42E可相对基座20与两个折叠板40B、40C的至少一中间层板44、44A、45、45A旋转。
如图10所示,当本实用新型的可折叠收纳的箱体1B折叠时,两个所述上层板41D、41E、两个所述下层板42D、42E和两个所述折叠板40B、40C的至少一中间层板44、44A、45、45A同时旋转,直至两个所述上层板41D、41E分别叠设于两个所述折叠板40B、40C的至少一中间层板44、44A、45、45A以及两个所述折叠板40B、40C的至少一中间层板44、44A、45、45A分别叠设于两个所述下层板42D、42E为止,从而两个折叠板40B、40C分别折叠成至少三层的多层状并且两个下层板42D、42E的内侧面朝下抵靠于底板25B的顶面。
如图9所示,当本实用新型的可折叠收纳的箱体1B展开时,两个所述上层板41D、41E、两个所述下层板42D、42E和两个所述折叠板40B、40C的至少一中间层板44、44A、45、45A同时旋转,直至两个所述上层板41D、41E、两个所述下层板42D、42E和两个所述折叠板40B、40C的至少一中间层板44、44A、45、45A一起垂直于底板25B为止。
如图10所示,在第三实施例中,各所述折叠板40B、40C实际上包含两个中间层板44、44A、45、45A,该二中间层板44、44A、45、45A彼此相互枢设。因此,当本实用新型的可折叠收纳的箱体1B折叠时,两个所述中间层板44、44A、45、45A也会相互叠设,从而两个所述折叠板40B、40C分别折叠成四层状。
重点在于,当本实用新型的可折叠收纳的箱体1B折叠成多层状时,两个所述折叠板40B、40C之间的空间会比第一实施例更大些,因而能够容纳少量货物。
需特别说明的是,第三实施例的第三边框、第四边框、第三侧边、第四侧边、底板、上层板及下层板等构件的结构亦可修饰成第二实施例的状态。此时,第三实施例的各所述折叠板的至少一中间层板亦可修饰成包括一第一侧板(图未示)及第二侧板(图未示)。各所述折叠板的至少一中间层板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相邻的一端互相分离。两个所述上层板的第一侧板的底部分别枢设于两个所述折叠板的至少一中间层板的第一侧板的顶部,两个所述折叠板的至少一中间层板的第一侧板的底部分别枢设于两个所述下层板的第一侧板的顶部。两个所述上层板的第二侧板的底部分别枢设于两个所述折叠板的至少一中间层板的第二侧板的顶部,两个所述折叠板的至少一中间层板的第二侧板的底部分别枢设于两个所述下层板的第二侧板的顶部。修饰后的第三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一样能够进一步对折。
请参阅图11,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可折叠收纳的箱体1C的第四实施例的两个箱体1C堆放固定的示意图。在第四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的可折叠收纳的箱体1C更包括多个第一结合件60及多个第二结合件61,多个第一结合件60设于底板25C的底面周围,多个第二结合件61分别设于两个所述提把50B、50C。其中一本实用新型的可折叠收纳的箱体1C的多个第一结合件60结合于另一本实用新型的可折叠收纳的箱体1C的多个第二结合件61,使得其中一本实用新型的可折叠收纳的箱体1C堆放固定于另一本实用新型的可折叠收纳的箱体1C的上方。是以,无论本实用新型的可折叠收纳的箱体1C折叠或展开,多个本实用新型的可折叠收纳的箱体1C堆放固定在一起时可整齐垂直堆放,较上层的本实用新型的可折叠收纳的箱体1C因而不会掉落,十分安全。
如图11所示,多个第一结合件60为凸柱,多个第二结合件61为插槽,多个第一结合件60分别插设于多个第二结合件61。在其他实施例中,多个第一结合件60亦可为插槽,多个第二结合件61亦可为凸柱,多个第二结合件61分别插设于多个第一结合件60。
请参考图12及图13,图12为本实用新型的可折叠收纳的箱体1D的第五实施例的两个盖体70、71共同开启的立体图,图13为本实用新型的可折叠收纳的箱体1D的第五实施例的两个盖体70、71共同关闭的示意图。在第五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的可折叠收纳的箱体1D不包含两个提把,但是包括两个盖体70、71。两个盖体70、71分别枢设于第三边框13B的顶部和第四边框14B的顶部,并且可共同开启或关闭本实用新型的可折叠收纳的箱体1D的容置空间15A。
请参阅图14,图14为本实用新型的可折叠收纳的箱体1E的第六实施例的单一盖体关闭的示意图。在第六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的可折叠收纳的箱体1E不包含两个提把,但是更包括一盖体72。盖体72可拆卸地设于框体,并且可开启或关闭本实用新型的可折叠收纳的箱体1E的容置空间。
请参阅图15,图15为本实用新型的可折叠收纳的箱体1F的第七实施例的端板30B、30C扣合示意图。第七实施例的端板30B、30C的结构与第一实施例略有不同。更明确地说,各所述端板30B、30C的底部内侧具有两个第一卡扣部33,底板25D的顶面靠近第一侧边之处设有二第二卡扣部253,底板25D的顶面靠近第二侧边之处设有二第二卡扣部253。当本实用新型的可折叠收纳的箱体1F展开时,四个第一卡扣部33分别扣合于四个第二卡扣部253,借以防止两个端板30B、30C突然相对框体旋转。当本实用新型的可折叠收纳的箱体1F折叠时,四个第一卡扣部33分别脱离四个第二卡扣部253,借以让两个端板30B、30C可无碍地相对框体旋转。
以上所述者仅为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企图据以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是以,凡有在相同的实用新型精神下所作有关本实用新型的任何修饰或变更,皆仍应包括在本实用新型意图保护的范畴。

Claims (10)

1.一种可折叠收纳的箱体,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框体,包括一第一边框、一第二边框、一第三边框以及一第四边框,所述第一边框的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三边框的一第一端与所述第四边框的一第一端,所述第二边框的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三边框的一第二端及所述第四边框的一第二端,所述第一边框位于所述第二边框的相反侧,所述第三边框位于所述第四边框的相反侧;
一基座,包括一第一侧边、一第二侧边、一第三侧边、一第四侧边以及一底板,所述第一侧边凸设于所述底板的一第一端,所述第二侧边凸设于所述底板的一第二端,所述第三侧边凸设于所述底板的一第一侧,所述第四侧边凸设于所述底板的一第二侧,所述第一侧边位于所述第二侧边的相反侧,所述第三侧边位于所述第四侧边的相反侧,所述第一至第四侧边分别对应所述第一至第四边框;
两个端板,其顶部分别枢设于所述第一边框和所述第二边框,使得所述两个端板可相对所述框体旋转;以及
两个折叠板,其顶部分别枢设于所述第三边框和所述第四边框,其底部分别枢设于所述第三侧边和该第四侧边,使得所述两个折叠板可相对所述框体与所述基座旋转并且可选择性地折叠成双层状或至少三层的多层状;
其中,当所述可折叠收纳的箱体折叠时,所述两个端板可相对所述框体往内朝上旋转至所述两个端板平行于所述底板为止,使得所述两个端板的底部分别远离所述第一侧边的内侧和所述第二侧边的内侧,同时所述两个折叠板可相对所述框体与所述基座旋转至所述两个折叠板分别折叠成双层状或至少三层的多层状并且抵靠于所述底板的顶面为止;
其中,当所述可折叠收纳的箱体展开时,所述两个端板可相对所述框体往外朝下旋转至所述两个端板垂直于所述底板为止,使得所述两个端板的底部分别抵靠所述第一侧边的内侧和所述第二侧边的内侧,同时所述两个折叠板可相对所述框体与所述基座旋转至所述两个折叠板垂直于所述底板为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收纳的箱体,其特征在于,各所述折叠板包括一上层板以及一下层板,两个所述上层板的顶部分别枢设于所述第三边框和所述第四边框,两个所述下层板的底部分别枢设于所述第三侧边和所述第四侧边,两个所述上层板的底部分别枢设于两个所述下层板的顶部,从而两个所述上层板可相对所述框体与两个所述下层板旋转,两个所述下层板可相对所述基座与两个所述上层板旋转;其中,当所述可折叠收纳的箱体折叠时,两个所述上层板和两个所述下层板同时旋转,直至两个所述上层板分别叠设于两个所述下层板为止,从而两个所述折叠板分别折叠成双层状并且两个所述下层板的内侧面朝下抵靠于所述底板的顶面;其中,当所述可折叠收纳的箱体展开时,两个所述上层板和两个所述下层板同时旋转,直至两个所述上层板和两个所述下层板一起垂直于所述底板为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折叠收纳的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边框包括一第一框部及一第二框部,所述第四边框包括一第一框部及一第二框部,所述第一边框的第一端及第二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三边框的第一框部的一第一端及所述第四边框的第一框部的一第一端,所述第二边框的第一端及第二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三边框的第二框部的一第一端及所述第四边框的第二框部的一第一端,所述第三边框的第一框部的一第二端枢设于所述第三边框的第二框部的一第二端,所述第四边框的第一框部的一第二端枢设于所述第四边框的第二框部的一第二端;
其中,所述底板包括一第一板体及一第二板体,所述第一侧边凸设于所述第一板体的一第一端,所述第二侧边凸设于所述第二板体的一第一端,所述第一板体的一第二端和所述第二板体的一第二端互相分离,所述第三侧边包括一第一侧部及一第二侧部,所述第四侧边包括一第一侧部及一第二侧部,所述第三侧边的第一侧部和所述第四侧边的第一侧部分别设于所述第一板体的一第一侧及一第二侧,所述第三侧边的第二侧部和所述第四侧边的第二侧部分别设于所述第二板体的一第一侧及一第二侧,所述第三侧边的第一侧部和第二侧部相邻的一端互相分离,所述第四侧边的第一侧部和第二侧部相邻的一端互相分离;
其中,各所述上层板包括一第一侧板及一第二侧板,各所述上层板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相邻的一端互相分离,两个所述上层板的第一侧板的顶部分别枢设于所述第三边框的第一框部和所述第四边框的第一框部,两个所述上层板的第二侧板的顶部分别枢设于所述第三边框的第二框部和所述第四边框的第二框部,各所述下层板包括一第一侧板及一第二侧板,各所述下层板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相邻的一端互相分离,两个所述下层板的第一侧板的底部分别枢设于所述第三侧边的第一侧部和所述第四侧边的第一侧部,两个所述下层板的第二侧板的底部分别枢设于所述第三侧边的第二侧部和所述第四侧边的第二侧部,两个所述上层板的第一侧板的底部分别枢设于两个所述下层板的第一侧板的顶部,两个所述上层板的第二侧板的底部分别枢设于两个所述下层板的第二侧板的顶部;
其中,在所述可折叠收纳的箱体折叠以后,所述第三边框的第二框部相对所述第三边框的第一框部往内旋转,所述第四边框的第二框部相对所述第四边框的第一框部往内旋转,从而所述第三边框的第一框部的顶面抵靠于所述第三边框的第二框部的顶面,所述第四边框的第一框部的顶面抵靠于所述第四边框的第二框部的顶面,同时所述第二板体、两个所述上层板的第二侧板及两个所述下层板的第二侧板跟随着所述第三边框的第二框部和所述第四边框的第二框部移动至所述第一板体、两个所述上层板的第一侧板及两个所述下层板的第一侧板的相反侧,从而所述可折叠收纳的箱体进一步对折。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收纳的箱体,其特征在于,各所述折叠板包括一上层板、一下层板以及至少一中间层板,两个所述上层板的顶部分别枢设于所述第三边框及所述第四边框,两个所述下层板的底部分别枢设于所述第三侧边和所述第四侧边,两个所述上层板的底部分别枢设于两个所述折叠板的至少一中间层板的顶部,两个所述折叠板的至少一中间层板的底部分别枢设于两个所述下层板的顶部,从而两个所述上层板可相对所述框体与两个所述折叠板的至少一中间层板旋转,两个所述下层板可相对所述基座与两个所述折叠板的至少一中间层板旋转;其中,当所述可折叠收纳的箱体折叠时,两个所述上层板、两个所述下层板和两个所述折叠板的至少一中间层板同时旋转,直至两个所述上层板分别叠设于两个所述折叠板的至少一中间层板以及两个所述折叠板的至少一中间层板分别叠设于两个所述下层板为止,从而两个所述折叠板分别折叠成至少三层的多层状并且两个所述下层板的内侧面朝下抵靠于所述底板的顶面;其中,当所述可折叠收纳的箱体展开时,两个所述上层板、两个所述下层板和两个所述折叠板的至少一中间层板同时旋转,直至两个所述上层板、两个所述下层板和两个所述折叠板的至少一中间层板一起垂直于所述底板为止。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折叠收纳的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边框包括一第一框部及一第二框部,所述第四边框包括一第一框部及一第二框部,所述第一边框的第一端及第二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三边框的第一框部的一第一端及所述第四边框的第一框部的一第一端,所述第二边框的第一端及第二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三边框的第二框部的一第一端及所述第四边框的第二框部的一第一端,所述第三边框的第一框部的一第二端枢设于所述第三边框的第二框部的一第二端,所述第四边框的第一框部的一第二端枢设于所述第四边框的第二框部的一第二端;
其中,所述底板包括一第一板体及一第二板体,所述第一侧边凸设于所述第一板体的一第一端,所述第二侧边凸设于所述第二板体的一第一端,所述第一板体的一第二端和所述第二板体的一第二端互相分离,所述第三侧边包括一第一侧部及一第二侧部,所述第四侧边包括一第一侧部及一第二侧部,所述第三侧边的第一侧部和所述第四侧边的第一侧部分别设于所述第一板体的一第一侧及一第二侧,所述第三侧边的第二侧部和所述第四侧边的第二侧部分别设于所述第二板体的一第一侧及一第二侧,所述第三侧边的第一侧部和第二侧部相邻的一端互相分离,所述第四侧边的第一侧部和第二侧部相邻的一端互相分离;
其中,各所述上层板包括一第一侧板及一第二侧板,各所述上层板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相邻的一端互相分离,两个所述上层板的第一侧板的顶部分别枢设于所述第三边框的第一框部和所述第四边框的第一框部,两个所述上层板的第二侧板的顶部分别枢设于所述第三边框的第二框部和所述第四边框的第二框部,各所述下层板包括一第一侧板及一第二侧板,各所述下层板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相邻的一端互相分离,两个所述下层板的第一侧板的底部分别枢设于所述第三侧边的第一侧部和所述第四侧边的第一侧部,两个所述下层板的第二侧板的底部分别枢设于所述第三侧边的第二侧部和所述第四侧边的第二侧部,各所述折叠板的至少一中间层板包括一第一侧板及一第二侧板,各所述折叠板的至少一中间层板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相邻的一端互相分离,两个所述上层板的第一侧板的底部分别枢设于两个所述折叠板的至少一中间层板的第一侧板的顶部,两个所述折叠板的至少一中间层板的第一侧板的底部分别枢设于两个所述下层板的第一侧板的顶部,两个所述上层板的第二侧板的底部分别枢设于两个所述折叠板的至少一中间层板的第二侧板的顶部,两个所述折叠板的至少一中间层板的第二侧板的底部分别枢设于两个所述下层板的第二侧板的顶部;
其中,在所述可折叠收纳的箱体折叠以后,所述第三边框的第二框部相对所述第三边框的第一框部往内旋转,所述第四边框的第二框部相对所述第四边框的第一框部往内旋转,从而所述第三边框的第一框部的顶面抵靠于所述第三边框的第二框部的顶面,所述第四边框的第一框部的顶面抵靠于所述第四边框的第二框部的顶面,同时所述第二板体、两个所述上层板的第二侧板、两个所述下层板的第二侧板及两个所述折叠板的至少一中间层板的第二侧板跟随着所述第三边框的第二框部与所述第四边框的第二框部移动至第一板体、两个所述上层板的第一侧板、两个所述下层板的第一侧板及两个所述折叠板的至少一中间层板的第一侧板的相反侧,从而所述可折叠收纳的箱体进一步对折。
6.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可折叠收纳的箱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个提把,各所述提把的两端分别枢设于所述第三边框及第四边框。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折叠收纳的箱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个第一结合件及多个第二结合件,所述第一结合件设于所述底板的底面周围,所述第二结合件分别设于两个所述提把,其中一可折叠收纳的箱体的所述第一结合件结合于另一可折叠收纳的箱体的所述第二结合件,使得所述其中一可折叠收纳的箱体堆栈固定于另一可折叠收纳的箱体的上方。
8.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可折叠收纳的箱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盖体,设于所述框体,并且可开启或关闭所述可折叠收纳的箱体的一容置空间。
9.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可折叠收纳的箱体,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端板的底部内侧具有两个第一卡扣部,所述底板的顶面靠近所述第一侧边之处设有两个第二卡扣部,所述底板的顶面靠近所述第二侧边之处设有两个第二卡扣部;其中,当所述可折叠收纳的箱体展开时,四个所述第一卡扣部分别扣合于四个所述第二卡扣部;其中,当所述可折叠收纳的箱体折叠时,四个所述第一卡扣部分别脱离四个所述第二卡扣部。
10.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可折叠收纳的箱体,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端板的一第一侧及一第二侧分别开设两个嵌孔,各所述折叠板的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分别凸设两个钩部;其中,当所述可折叠收纳的箱体展开时,四个所述钩部分别嵌设于四个所述嵌孔中;其中,当所述可折叠收纳的箱体折叠时,四个所述钩部分别脱离四个所述嵌孔。
CN201821611805.XU 2018-09-26 2018-09-26 一种可折叠收纳的箱体 Active CN20885604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611805.XU CN208856048U (zh) 2018-09-26 2018-09-26 一种可折叠收纳的箱体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611805.XU CN208856048U (zh) 2018-09-26 2018-09-26 一种可折叠收纳的箱体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856048U true CN208856048U (zh) 2019-05-14

Family

ID=664200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611805.XU Active CN208856048U (zh) 2018-09-26 2018-09-26 一种可折叠收纳的箱体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85604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052444A1 (zh) * 2019-09-19 2021-03-25 丰禾生活股份有限公司 可拆分式的双层容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052444A1 (zh) * 2019-09-19 2021-03-25 丰禾生活股份有限公司 可拆分式的双层容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RE46563E1 (en) Foldable box
JP6416395B2 (ja) 運搬用組立箱
US9635916B2 (en) Hybrid modular furniture and storage container unit
EP2139357B1 (en) Foldable and/or disposable luggage
US20070199835A1 (en) Carrier capable of hanging from a back of a container
CN208856048U (zh) 一种可折叠收纳的箱体
US20070199859A1 (en) Carrier capable of hanging from a side of a container
CN207843627U (zh) 一种折叠式胶筐
US6439414B1 (en) Structure of foldable receiving bin
EP1826135B1 (en) Carrier capable of hanging from a side of a container
CN215362650U (zh) 一种具有镜面印刷效果的彩色纸盒
TWM571841U (zh) Foldable storage box
CN214525035U (zh) 一种可折叠的收纳箱
CN211494833U (zh) 一种便于运输和堆码的折叠式包装盒
CN2378305Y (zh) 可折叠多用贮物周转箱
JP3141026U (ja) 手提げ箱兼用ダンボール箱
CN207671018U (zh) 一种多功能可折叠鞋盒
KR100402809B1 (ko) 적층식 책장
CN216036056U (zh) 一种提手结构多功能展示盒
JP2008247453A (ja) コンテナ
JP2000025770A (ja) バスケット
USD527860S1 (en) Pallet container
TWM631749U (zh) 摺疊收納箱
JP2023509106A (ja) 文書の保管及び閲覧が容易なストレージトレイ
CN201260499Y (zh) 叠组式活动置物网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