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843317U - 一种输送线胶框的整箱补箱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输送线胶框的整箱补箱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843317U
CN208843317U CN201821370689.7U CN201821370689U CN208843317U CN 208843317 U CN208843317 U CN 208843317U CN 201821370689 U CN201821370689 U CN 201821370689U CN 208843317 U CN208843317 U CN 20884331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line
glue frame
fcl
mends
case syste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370689.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肖南
李家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370689.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84331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84331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84331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tacking Of Articles And Auxiliary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输送线胶框的整箱补箱系统,涉及输送线工艺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输送线胶框整理工艺需要消耗大量人力的技术问题。所述系统包括输送线(11)、设置在所述输送线(11)上方的机器人码垛装置(12)、胶框码垛机构(13)和胶框补箱机构(15),其中,所述机器人码垛装置(12)通过支架固定至所述输送线(11)的上方空间,所述胶框码垛机构(13)和所述胶框补箱机构(15)设置在所述输送线(11)的侧面。本实用新型减少了人工操作,降低了人力资源的利用率,提高了生产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输送线胶框的整箱补箱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输送线工艺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输送线胶框的整箱补箱系统。
背景技术
输送线主要是完成其物料的输送任务。在环绕库房、生产车间和包装车间的场地,设置有由许多皮带输送机、滚筒输送机等组成的一条输送链,经首尾连接形成连续的输送线。食品输送线主要是用于食品的包装生产,将食品按照一定要求从某一个工位传送到下一个工位,一次完成整个生产工序。
本申请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技术问题:目前用于食品输送线上的胶框在输送线上无法满足包装车间的需求时,通过需要人工补充胶框;而且在输送线上返回的胶框多于车间需求时,也需要人工将胶框自输送线取下,然后进行码垛,然而采用人工操作不仅耗时,还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资源,增加了生产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输送线胶框的整箱补箱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输送线胶框处理工艺需要消耗大量人力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能产生的诸多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输送线胶框的整箱补箱系统,所述系统包括输送线、设置在所述输送线上方的机器人码垛装置、胶框码垛机构和胶框补箱机构,其中,所述机器人码垛装置通过支架固定至所述输送线的上方空间,所述胶框码垛机构和所述胶框补箱机构设置在所述输送线的侧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在所述输送线上具有自包装线上返回或者补入包装线的胶框,所述胶框沿输送线运行。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胶框码垛机构包括第一运行通道和第二运行通道,其中,所述第一运行通道和所述第二运行通道平行相邻设置,且所述第一运行通道的运行方向与所述第二运行通道的运行方向相反。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一运行通道和所述第二运行通道分别连接驱动装置,驱动装置驱动所述第一运行通道和所述第二运行通道传动运行。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其中,所述机器人码垛装置的支架在所述输送线上位置靠近所述胶框码垛机构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胶框补箱机构包括第三运行通道,所述第三运行通道的末端与所述输送线相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三运行通道的运行方向朝向所述输送线的方向。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胶框补箱机构包括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所述第三运行通道的运行。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系统还包括包装线,所述包装线与所述输送线相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机器人码垛装置的支架为横跨所述输送线两侧的可移动支架,所述支架的高度不小于所述输送线的高度。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输送线胶框的整箱补箱系统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输送线胶框的整箱补箱系统,所述系统包括输送线、设置在所述输送线上方的机器人码垛装置、胶框码垛机构和胶框补箱机构,其中,所述机器人码垛装置通过支架固定至所述输送线的上方空间,所述胶框码垛机构和所述胶框补箱机构设置在所述输送线的侧面。因此,本实用新型的整箱补箱系统在输送线上返回的胶框无法满足包装车间的包装线需求时,通过开启胶框补箱机构,使得胶框能够自动补入输送线,以便通过输送线进入包装车间的包装线;当从输送线上返回的胶框多于包装车间的需求时,通过开启胶框码垛机构和机器人码垛装置从而将输送线上多余的胶框进行智能码垛。减少了人工操作,降低了人力资源的利用率,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输送线胶框的整箱补箱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1-输送线;12-机器人码垛装置;13-胶框码垛机构;14-第二运行通道;15-胶框补箱机构;16-第一运行通道;18-包装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输送线胶框的整箱补箱系统,如图1所示,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输送线胶框的整箱补箱系统的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的整箱补箱系统包括输送线11、设置在输送线11上方的机器人码垛装置12、胶框码垛机构13和胶框补箱机构15,其中,机器人码垛装置12通过支架固定至输送线11的上方空间,胶框码垛机构13和胶框补箱机构15设置在输送线11的侧面。从而本实用新型的整箱补箱系统在对输送线上的胶框进行整理时,无需人工操作,在输送线上返回的胶框无法满足包装车间的包装线需求时,通过开启胶框补箱机构,使得胶框通过胶框补箱机构自动补入输送线;当从输送线上返回的胶框多于包装车间的需求时,通过开启胶框码垛机构和机器人码垛装置从而将输送线上多余的胶框进行智能码垛。减少了人工操作,降低了人力资源的利用率,提高了生产效率。
优选的,机器人码垛装置12的支架为横跨输送线11两侧的可移动支架,所述支架的高度不小于输送线11的高度。优选的,支架的高度至少高于输送线11上的胶框的高度,以便胶框能够自支架下方穿过。优选的,机器人码垛装置12固定至支架的上方。优选的,本实用新型的机器人码垛装置为德国库卡公司生产的,型号为库卡KC-P2。
优选的,在输送线11上具有自包装线18上返回或者补入包装线18的胶框,胶框沿输送线11运行。即自包装车间的包装线18上返回或者需要补入包装线18的胶框自输送线11运送至或运送出包装车间。
优选的,胶框码垛机构13包括第一运行通道16和第二运行通道14。如图1所示,第一运行通道16和第二运行通道14用于输送待码垛的胶框。其中,优选的,第一运行通道16用于将盛放胶框的塑料栈板自第一运行通道16的外侧运送至靠近输送线11的一侧。优选的,第二运行通道14用于将机器人码垛装置在塑料栈板上码垛的胶框通过第二运行通道14自其靠近输送线11的一端运送至外侧,从而将多余的胶框及时撤离出输送线。其中,第一运行通道16和第二运行通道14平行相邻设置,且第一运行通道16的运行方向与第二运行通道14的运行方向相反。
优选的,第一运行通道16和第二运行通道14分别连接驱动装置,驱动装置驱动第一运行通道16和第二运行通道14传动运行。从而在开启胶框码垛机构时,第一运行通道16和第二运行通道14分别由不同的驱动装置来驱动以便分别产生不同的传送方向。
优选的,机器人码垛装置12的支架在输送线上位置靠近胶框码垛机构13设置。以便使得机器人码垛装置12能够与胶框码垛机构13配合,将机器人码垛装置12自输送线上取下的胶框及时放置在胶框码垛机构上。优选的,胶框码垛机构13可以设置在输送线11的两侧,如图1所示。即,在输送线11的两侧均设置胶框码垛机构13。
优选的,胶框补箱机构15包括第三运行通道,第三运行通道的末端与输送线相连接。胶框补箱机构15用于将需要补入输送线的位于塑料栈板上的胶框自动拆分后补充胶框。优选的,第三运行通道的运行方向朝向输送线11的方向。优选的,胶框补箱机构15包括驱动装置,驱动装置驱动第三运行通道的运行。
优选的,所述系统还包括包装线18,包装线18与输送线11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整箱补箱系统的运行分为以下几种状态:
1、当从输送线上返回的胶框刚好能满足包装车间对胶框的需求时,则机器人码垛装置不对胶框进行码垛操作,同时也无需开启胶框补充机构补充胶框;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胶框整箱补箱系统不影响输送线的正常工作。
2、当从输送线上返回的胶框无法满足包装车间需求时,此时需要开启胶框补充机构,由库工将放满胶框的塑料栈板利用叉车叉到胶框补充装置上,胶框补充机构自动对胶框进行拆分,从而通过胶框补充机构的第三运行通道将胶框运送至输送线上,对包装车间进行补充胶框。
3、当从输送线上返回的胶框多于包装车间需求时,此时需要开启胶框码垛机构,并将码垛模式切换为“智能选择”模式,由库工将塑料栈板利用叉车叉至运行通道上,由机器人根据胶框需求情况进行智能码垛。
4、当包装车间不生产,胶框自输送线回流,此时,将胶框码垛机构的模式切换为“强制完成”模式,从而对所有在输送线上经过的胶框均进行码垛。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输送线胶框的整箱补箱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输送线(11)、设置在所述输送线(11)上方的机器人码垛装置(12)、胶框码垛机构(13)和胶框补箱机构(15),其中,所述机器人码垛装置(12)通过支架固定至所述输送线(11)的上方空间,所述胶框码垛机构(13)和所述胶框补箱机构(15)设置在所述输送线(11)的侧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线胶框的整箱补箱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输送线(11)上具有自包装线(18)上返回或者补入包装线(18)的胶框,所述胶框沿输送线(11)运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输送线胶框的整箱补箱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胶框码垛机构(13)包括第一运行通道(16)和第二运行通道(14),其中,所述第一运行通道(16)和所述第二运行通道(14)平行相邻设置,且所述第一运行通道(16)的运行方向与所述第二运行通道(14)的运行方向相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输送线胶框的整箱补箱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运行通道(16)和所述第二运行通道(14)分别连接驱动装置,驱动装置驱动所述第一运行通道(16)和所述第二运行通道(14)传动运行。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输送线胶框的整箱补箱系统,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机器人码垛装置(12)的支架在所述输送线上位置靠近所述胶框码垛机构(13)设置。
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1至5之一所述的输送线胶框的整箱补箱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胶框补箱机构(15)包括第三运行通道,所述第三运行通道的末端与所述输送线(11)相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输送线胶框的整箱补箱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运行通道的运行方向朝向所述输送线(11)的方向。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输送线胶框的整箱补箱系统,其特征在于,胶框补箱机构(15)包括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所述第三运行通道的运行。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线胶框的整箱补箱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包装线(18),所述包装线(18)与所述输送线(11)相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线胶框的整箱补箱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器人码垛装置(12)的支架为横跨所述输送线(11)两侧的可移动支架,所述支架的高度不小于所述输送线(11)的高度。
CN201821370689.7U 2018-08-24 2018-08-24 一种输送线胶框的整箱补箱系统 Active CN20884331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370689.7U CN208843317U (zh) 2018-08-24 2018-08-24 一种输送线胶框的整箱补箱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370689.7U CN208843317U (zh) 2018-08-24 2018-08-24 一种输送线胶框的整箱补箱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843317U true CN208843317U (zh) 2019-05-10

Family

ID=663562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370689.7U Active CN208843317U (zh) 2018-08-24 2018-08-24 一种输送线胶框的整箱补箱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84331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477426B (zh) 一种条盒包装生产用装封箱工艺及实现该工艺的装置
CN103754411B (zh) 全自动纸盒开装封贴带一体机
CN203112105U (zh) 一种码垛机自动分路器
CN107686011B (zh) 一种曲块码垛及物流系统
CN102642731A (zh) 包装袋输送装置
CN204078232U (zh) 轻钢龙骨自动打包系统
CN201873501U (zh) 连续式压盖机
CN104494906A (zh) 一种颗粒包装袋传送装置
CN208843317U (zh) 一种输送线胶框的整箱补箱系统
CN107902149B (zh) 一种新型食品包装机械设备
CN204037984U (zh) 上下分层装置
CN204587405U (zh) 食品加工换道机构
CN103350895B (zh) 一种码垛机自动分路输送系统
CN205820175U (zh) 一种包装机械的输送带装置
CN105775768B (zh) 双直线高位码垛机
CN204871765U (zh) 给袋式包装机的送袋机构及给袋式包装机
CN211282756U (zh) 一种蓝泡泡自动分料流水线
CN205060608U (zh) 烟草立体仓库输送机
CN104029839A (zh) 一种软袋自动装箱生产线
CN203306712U (zh) 一种码垛机自动分路输送系统
CN203728138U (zh) 一种输送线
CN208715555U (zh) 一种配适于自动捆扎系统的铸锭垛托举装置
CN207595373U (zh) 一种集自动规整、捆扎于一体的成品瓦包装装置
CN104229214B (zh) 自动开合式在线打包机
CN205771418U (zh) 一种磁性物质分离输送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