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842361U - 一种汽车的吸能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汽车的吸能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842361U
CN208842361U CN201821336727.7U CN201821336727U CN208842361U CN 208842361 U CN208842361 U CN 208842361U CN 201821336727 U CN201821336727 U CN 201821336727U CN 208842361 U CN208842361 U CN 20884236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nergy absorber
energy
automobile
bumper
vehicle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336727.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亚平
陈才华
牟必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Liaoyuan Mould Plast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Liaoyuan Mould Plast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Liaoyuan Mould Plast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Liaoyuan Mould Plast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336727.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84236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84236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842361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Vibration Damp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的吸能装置,所述汽车包括车身和保险杠,其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吸能装置包括设于车身和保险杠之间的两个吸能器,其中一个吸能器靠近保险杠的上端设置,为上吸能器,另一个吸能器靠近保险杠的下端设置,为下吸能器;所述上吸能器的横截面形状呈梯形,其宽度由保险杠至车身方向逐渐减小;所述下吸能器包括吸能器本体和形成于吸能器本体上的若干个X形吸能筋,所述若干个X形吸能筋沿所述吸能器本体纵向均匀排列并连成一体。本实用新型能降低交通意外对行人造成的伤害,并防止行人被卷入汽车下方。

Description

一种汽车的吸能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领域,尤其是一种汽车的吸能装置。
背景技术
从事故分析中可发现,影响行人与汽车碰撞事故的死亡人数的因素有:汽车车型、事故形态、行人年龄、职业、碰撞速度、碰撞位置等。行人与短平头式汽车相撞时,腿更易受到伤害。在汽车与行人的碰撞中,行人受到的伤害程度主要决定于车辆的形状、碰撞接触的位置和速度,其中车身形状将是决定受伤严重程度的最主要因素。在碰撞中对行人伤害与轿车外形、保险杠高度、保险杠型和发动机罩边缘高度等因素都有关联。其中,SUV这类型车对于行人的行为和身体各个部分造成伤害的风险性尤为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汽车的吸能装置,能降低交通意外对行人造成的伤害,并防止行人被卷入汽车下方。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汽车的吸能装置,所述汽车包括车身和保险杠,其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吸能装置包括设于车身和保险杠之间的两个吸能器,其中一个吸能器靠近保险杠的上端设置,为上吸能器,另一个吸能器靠近保险杠的下端设置,为下吸能器;所述上吸能器的横截面形状呈梯形,其宽度由保险杠至车身方向逐渐减小;所述下吸能器包括吸能器本体和形成于吸能器本体上的若干个X形吸能筋,所述若干个X形吸能筋沿所述吸能器本体纵向均匀排列并连成一体。
按以上技术方案,所述上吸能器为注塑件。
按以上技术方案,所述下吸能器为注塑件。
按以上技术方案,所述上吸能器呈一侧开口的盒状结构,所述上吸能器靠近所述保险杠的一侧被设置为开口侧。
按以上技术方案,所述上吸能器包括相对设置的上盒壁及下盒壁,所述上盒壁和所述下盒壁上分别形成有若干个向外凸起的凸起部,所述凸起部沿所述上盒壁和所述下盒壁的纵向方向间隔排列。
按以上技术方案,所述上盒壁和所述下盒壁的末端分别形成有向外折弯的定位翻边。
按以上技术方案,所述上吸能器固定于所述保险杠上且与车身之间具有间隙。
按以上技术方案,所述车身上设置有防撞梁,所述防撞梁位于所述上吸能器和车身之间且其与上吸能器之间具有间隙。
按以上技术方案,所述下吸能器固定于所述车身上且与保险杠之间具有间隙。
按以上技术方案,所述下吸能器包括形成于所述吸能器本体两侧并朝向所述车身延伸的连接臂,所述连接臂的末端与所述车身固定。
对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特点为:该汽车的吸能装置,保险杠和车身之间设置有两个吸能器,其中一个吸能器靠近保险杠的上端设置,另一个吸能器靠近保险杠的下端设置,能防止汽车与人体相撞之后,人体的膝盖过于弯曲导致人体被卷入汽车下方;上吸能器的横截面形状呈梯形,其宽度由保险杠至车身方向逐渐减小,行人与汽车相撞后,撞击力能沿上吸能器传递至车身上,当上吸能器被车身和保险杠压溃时,还能吸收撞击力以减少对行人的损伤;下吸能器包括吸能器本体和形成于吸能器本体上的若干个X形吸能筋,能在有限的空间内迅速吸收足够的撞击力并快速恢复,对行人腿部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能降低交通意外对行人造成的伤害,防止行人被卷入车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上吸能器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的B-B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上吸能器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下吸能器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下吸能器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保险杠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下格栅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汽车的吸能装置结构示意图;
其中:1-保险杠(101-安装区域、102-车牌安装板、103-第四卡接结构)、2-防撞梁、3-下格栅(301-第五卡接结构、302-第六卡接结构)、4-上吸能器(401-上盒壁、402-下盒壁、403-凸起部、404-第一卡接结构、405-第二卡接结构、406-第三卡接结构、407-上盒壁上的定位翻边、408-下盒壁上的定位翻边)、5-下吸能器(501-吸能器本体、502-连接臂(502a-连接臂的末端)、503-吸能筋、504-加强筋、505-减重孔、506-定位柱)、X-保险杠至车身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请参考图1至图9,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汽车的吸能装置,汽车包括车身和保险杠1,吸能装置包括设于车身和保险杠1之间的两个吸能器。车身上设置有水平延伸的防撞梁2。保险杠1上开设有安装区域101,安装区域101内安装有下格栅3。为了在充分吸能的同时又防止行人被卷入汽车车底,一个吸能器靠近保险杠1的上端设置并对应位于成人的膝盖处,为上吸能器4。另一个吸能器靠近保险杠1的下端设置并对应位于成人的小腿处,为下吸能器5,下吸能器5能减少撞击后,行人的腿部弯曲,防止行人被卷入车底。
请参考图2至图4,为了便于装配,同时防止行车时产生异响,上吸能器4与保险杠1固定且位于防撞梁2和保险杠1之间。为了提高吸能效果,上吸能器4和防撞梁2之间具有间隙。为了减小汽车的长度同时保证吸能效果,上吸能器4和防撞梁2之间的最佳间距为10mm。为了快速将撞击力转递至防撞梁2并充分地吸收撞击力,减少对行人的损害,上吸能器4被构造为横截面形状呈梯形且一侧开口的盒状结构,上吸能器4靠近保险杠1的一侧被设置为开口侧,为了尽可能地防止撞击时,人腿上的受力点过于集中,上吸能器4的宽度由保险杠1至车身方向X逐渐减小。上吸能器4包括相对设置的上盒壁401及下盒壁402,沿保险杠至车身方向X上盒壁401和下盒壁402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为了提高上吸能器4的吸能能力,上盒壁401和下盒壁402上分别形成有若干个向外凸起的凸起部403,凸起部403沿上盒壁401和下盒壁402的纵向方向间隔排列。
请参考图4、图7和图8,上吸能器4为一体成型的注塑件。上吸能器4的上端与保险杠1固定,上吸能器4的下端与下格栅3固定。上吸能器4的上端设置有若干个沿其纵向分布的第一卡接结构404,上吸能器4的下端设置有若干个沿其纵向分布的第二卡接结构405,上吸能器4的下端设置有至少两个向下延伸的第三卡接结构406。保险杠1上靠近车牌安装板102的上端设置有与第一卡接结构404配合的第四卡接结构103。下格栅3的上端设置有与第二卡接结构405配合的第五卡接结构301。为了防止上吸能器4发受力后发生翻转,下格栅3的下端设置有与第三卡接结构406配合的第六卡接结构302。提高吸能效果同时为了便于定位,上盒壁401和下盒壁402的末端形成有向外折弯的定位翻边,上盒壁401上的定位翻边407与保险杠1相抵,下盒壁402上的定位翻边408与下格栅3相抵。
请参考图5和图6,下吸能器5为一体成型的注塑件。由于车身高度有限、及车身和保险杠1之间空间有限,为了在有限的空间内充分地吸收能量,下吸能器5被构造为上端开口的盒状结构,其包括吸能器本体501、形成于吸能器本体501两侧并朝向车身延伸的连接臂502、若干个X形吸能筋503、和若干个井字形加强筋504。连接臂的末端502a与车身固定。若干个X形吸能筋503形成于盒状结构内并沿吸能器本体501纵向均匀排列,相邻两个吸能筋503相连使所有吸能筋503连成一体。由于吸能筋503呈X形,其稳定性弱于井字形加强筋504的稳定性,吸能筋503既能起到加强的作用又能起到吸能的作用,发生撞击时,对行人小腿的伤害更小,其能很快吸收能量并快速恢复原有形状。加强筋504形成于盒状结构内并设于连接臂502上,加强筋504呈井字形,能增加下吸能器5的强度,防止撞击时下吸能器5轻易地被压溃。为了减轻下吸能器5的重量及刚度,吸能器本体501和连接臂502上开设有若干个减重孔505。为了防止保险杠1上装配过多零件导致其重量过重,并为了保障吸能效果,下吸能器5安装在车身的扰流板支撑梁的前端,且下吸能器5与保险杠1之间具有间隙。当该间隙为10mm~12mm时,吸能效果最好同时也不会增加整车尺寸。车身上与下吸能器5的两个连接臂502对应位置处固定有安装钣金,安装钣金上开设有定位孔,下吸能器5的连接臂502上设置有与定位孔配合的定位柱506,装配时,先将定位柱506插入定位孔内,然后将连接臂502与安装钣金焊接固定。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两个吸能器与环境X向保留间隙,间隙主要是起到一个缓冲的作用,增加行人保护时零件可吸能的空间。上吸能器4的截面形状呈梯形结构,有利于将腿部的冲击力更好地传递到车身前部的防撞梁2上。沿着从保险杠1到车身的方向,下吸能器5的吸能筋503呈X形的溃缩结构,刚度容易控制,能够有效减少碰撞时对行人小腿的伤害值,并且生产和维护成本较低,撞击时,下吸能器5能将撞击力传递到扰流板支撑梁上,使扰流板支撑梁具备一定的吸能能力。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做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的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汽车的吸能装置,所述汽车包括车身和保险杠,其特征在于:其包括设于车身和保险杠之间的两个吸能器,其中一个吸能器靠近保险杠的上端设置,为上吸能器,另一个吸能器靠近保险杠的下端设置,为下吸能器;所述上吸能器的横截面形状呈梯形,其宽度由保险杠至车身方向逐渐减小;所述下吸能器包括吸能器本体和形成于吸能器本体上的若干个X形吸能筋,所述若干个X形吸能筋沿所述吸能器本体纵向均匀排列并连成一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的吸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吸能器为注塑件。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的吸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吸能器为注塑件。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的吸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吸能器呈一侧开口的盒状结构,所述上吸能器靠近所述保险杠的一侧被设置为开口侧。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的吸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吸能器包括相对设置的上盒壁及下盒壁,所述上盒壁和所述下盒壁上分别形成有若干个向外凸起的凸起部,所述凸起部沿所述上盒壁和所述下盒壁的纵向方向间隔排列。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汽车的吸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盒壁和所述下盒壁的末端分别形成有向外折弯的定位翻边。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的吸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吸能器固定于所述保险杠上且与车身之间具有间隙。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汽车的吸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上设置有防撞梁,所述防撞梁位于所述上吸能器和车身之间且其与上吸能器之间具有间隙。
9.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汽车的吸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吸能器固定于所述车身上且与保险杠之间具有间隙。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汽车的吸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吸能器包括形成于所述吸能器本体两侧并朝向所述车身延伸的连接臂,所述连接臂的末端与所述车身固定。
CN201821336727.7U 2018-08-20 2018-08-20 一种汽车的吸能装置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884236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336727.7U CN208842361U (zh) 2018-08-20 2018-08-20 一种汽车的吸能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336727.7U CN208842361U (zh) 2018-08-20 2018-08-20 一种汽车的吸能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842361U true CN208842361U (zh) 2019-05-10

Family

ID=663562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336727.7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8842361U (zh) 2018-08-20 2018-08-20 一种汽车的吸能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84236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229039A (zh) * 2018-08-20 2019-01-18 武汉燎原模塑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的吸能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229039A (zh) * 2018-08-20 2019-01-18 武汉燎原模塑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的吸能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387886B1 (ko) 보행자 보호기능을 갖는 자동차의 펜더패널 충격 흡수구조
KR100371278B1 (ko) 보행자 보호기능을 갖는 자동차의 펜더패널 충격 흡수구조
RU2001134531A (ru) Рельсовое транспортное средство, имеющее кабину машиниста, обеспеченную энергопоглощающей конструкцией, выполненной с возможностью воспринимать столкновение, происходящее выше рамы транспортного средства
KR20140030763A (ko) 차량용 충격흡수장치
JP2008536743A (ja) 自動車の前部
KR101020558B1 (ko) 차량의 범퍼커버 결합형 스티프너
CN208842361U (zh) 一种汽车的吸能装置
KR100747029B1 (ko) 자동차의 프론트 엔드부 구조
KR100984401B1 (ko) 보호 기능이 극대화된 전면 하부 보강재 및 그것을구비하는 자동차
CN109229039A (zh) 一种汽车的吸能装置
CN209955926U (zh) 一种汽车防撞梁
CN203651916U (zh) 一种发动机罩
JP6444824B2 (ja) バンパアブソーバ
CN210191410U (zh) 一种汽车防撞装置
KR20120029950A (ko) 하이브리드 범퍼빔
CN208792207U (zh) 一种用于高速公路护栏的连接件
KR101219853B1 (ko) 펜더 마운팅 구조
CN202006774U (zh) 带下移式吸能板的前保险杠
KR100353691B1 (ko) 자동차의 보행자 보호를 위한 크로즈 박스형 카울 패널구조
CN216301254U (zh) 用于车辆的车辆前盖及车辆
KR101355591B1 (ko) 차량용 어퍼스티프너 장치
CN216269143U (zh) 一种有利于行人保护的汽车前保险杠下支撑横梁结构
CN213473039U (zh) 前碰保护装置以及具有其的车辆
CN211809463U (zh) 汽车前保
CN208774705U (zh) 一种多级缓冲式汽车防撞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510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20630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510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2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