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834251U - 一种新型cpu散热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cpu散热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834251U
CN208834251U CN201821608393.4U CN201821608393U CN208834251U CN 208834251 U CN208834251 U CN 208834251U CN 201821608393 U CN201821608393 U CN 201821608393U CN 208834251 U CN208834251 U CN 20883425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edly installed
radiating fin
thermally conductive
heat conducting
vorticity generator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608393.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韩田
宋克伟
武祥
陈中豪
吴帅
罗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anzhou Jiaotong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Lanzhou Jiaotong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anzhou Jiaotong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Lanzhou Jiaotong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821608393.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83425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83425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834251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Semiconductors Or Solid State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CPU散热器,包括导热支座,所述导热支座上端表面四角处均开设有螺栓孔,所述导热支座上端表面固定设置有若干导热管,所述导热管上端以胀接的方式固定安装有若干散热翅片板,所述散热翅片板上端每根导热管两侧分别固定设置有旋涡产生器,所述散热翅片板一侧固定安装有通风机构,所述通风机构包括马达、风扇叶片,所述通风机构内部靠近散热翅片板的一侧固定安装有马达。本实用新型散热性能好,散热翅片板上端固定设置的旋涡产生器,当空气流经过旋涡产生器时,旋涡产生器会对流体分流,使空气流在导热管外壁和旋涡产生器之间产生绕流,延迟空气流脱离导热管壁的时间,从而大大的提高了散热器的散热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CPU散热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CPU散热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新型CPU散热器。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计算机部件中大量使用集成电路,而高温是集成电路的大敌。高温不但会导致系统运行不稳,还会使电路老化缩短使用寿命,甚至有可能使某些部件烧毁产生安全隐患,导致高温的热量不是来自计算机外,而是计算机内部,主要来自于计算的机CPU,而散热器的作用就是将这些热量吸收,然后发散到空气中,保证计算机部件的温度正常,CPU散热器目前主要有风冷散热和水冷散热,但是目前使用的CPU风冷散热器体积大质量大并且散热效率低,不符合电子产品微型化的趋势,而水冷散热器不仅体积较大还有很大安全隐患,一旦内部液体泄漏对计算机会造成巨大的损害,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CPU散热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CPU散热器,包括导热支座,所述导热支座上端表面四角处均开设有螺栓孔,所述导热支座上端表面固定设置有若干导热管,所述导热管上端以胀接的方式固定安装有若干散热翅片板,所述散热翅片板上端每根热管两侧分别固定设置有旋涡产生器,所述散热翅片板一侧固定安装有通风机构,所述通风机构包括马达、风扇叶片,所述通风机构内部靠近散热翅片板的一侧固定安装有马达,所述马达的输出轴端固定安装有风扇叶片。
优选的,所述旋涡产生器设计为平直的三角形薄片形状,所述旋涡产生器的弧长是旋涡产生器高度的4倍,所述旋涡产生器的径向位置距离为导热管外径的1.7倍,此设计的旋涡产生器可以增强对空气流的扰动,从而显著提高空气绕流的强度,从而大大提高空气流的换热效率。
优选的,所述散热翅片板之间间距为2.5mm,此间距的散热翅片板传热性能最佳。
优选的,所述风扇叶片与散热翅片板垂直面的距离为5mm,此时风扇叶片带动的空气流在散热翅片板之间最大。
优选的,所述导热管的下端与导热支座接触的部分的截面设计为扁平状,导热管下端偏平状可以增加导热面积,提高导热效率。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散热效果好,散热翅片板上端设置了旋涡产生器,当空气流经过旋涡产生器时,旋涡产生器会对流体分流、扰动,使空气流在导热管外壁和旋涡产生器之间产生绕流,延迟空气流脱离导热管壁的时间,从而大大的提高了空气流所带走的热量,提高了散热的效率;
2、本实用新型体积可以制造的更小,因为提高了空气带走导热管四周热量的效率,所以在同一散热需求的情况下,可以减小散热器的体积,从而适应更多计算机机箱狭小的空间,并且不会影响散热效果,符合当代电子产品微型化的趋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CPU散热器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CPU散热器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CPU散热器侧视图。
图中:1、导热支座;101、螺栓孔;2、导热管;3、散热翅片板;301、旋涡产生器;4、通风机构;5、马达;6、风扇叶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新型CPU散热器,包括导热支座1,所述导热支座1上端表面四角处均开设有螺栓孔101,所述导热支座1上端表面固定设置有若干导热管2,所述导热管2上端以胀接的方式固定安装有若干散热翅片板3,所述散热翅片板3上端每根导热管2两侧分别固定设置有旋涡产生器301,所述散热翅片板3一侧固定安装有通风机构4,所述通风机构4包括马达5、风扇叶片6,所述通风机构4内部靠近散热翅片板3的一侧固定安装有马达5,所述马达5的输出轴端固定安装有风扇叶片6。
所述旋涡产生器301设计为平直的三角形薄片形状,所述旋涡产生器301的弧长是旋涡产生器301高度的4倍,所述旋涡产生器301的径向位置距离为导热管2外径的1.7倍,此设计的旋涡产生器301可以增强对空气流的扰动,从而显著提高空气绕流的强度,从而大大提高空气流的换热效率,所述散热翅片板3之间间距为2.5mm,此时散热翅片板3的传热性能最佳,所述风扇叶片6与散热翅片板3垂直面的距离为5mm,此时风扇叶片6带动的空气流在散热翅片板3之间流动量最大,所述导热管2的下端与导热支座1接触的部分的截面设计为扁平状,导热管2下端偏平状可以增加导热面积,提高导热效率。
工作原理:将导热支座1与CPU和CPU上方的导热硅胶直接接触然后固定安装,导热支座1将CPU的热量吸收传递给上端的导热管2,导热管2与导热支座1的接触端为扁平状,可以快速将导热支座1的热量传递给上端的散热翅片板3,马达5带动风扇叶片6不停转动,使得空气流开始不停流通,通过散热翅片板3与散热翅片板3之间形成的通道,这时散热翅片板3上端的旋涡产生器301会对空气流产生扰动和分流,使得空气流在旋涡产生器301和导热管2的外壁产生绕流,延迟了空气流脱离导热管2壁的时间,使得空气流有充分的时间可以带走更多的热量,从而大大的提高了散热效率,因为散热效率高,所以同等散热需求的情况下,可以让散热器的体积更小,而更小体积的散热器不仅仅符合电子器件微型化的趋势,也可以适用与更多狭小的空间,能适应更多计算机机箱狭小的空间,这就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CPU散热器的工作原理。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5)

1.一种新型CPU散热器,包括导热支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支座(1)上端表面四角处均开设有螺栓孔(101),所述导热支座(1)上端表面固定设置有若干导热管(2),所述导热管(2)上端以胀接的方式固定安装有若干散热翅片板(3),所述散热翅片板(3)上端每根导热管(2)两侧分别固定设置有旋涡产生器(301),所述散热翅片板(3)一侧固定安装有通风机构(4),所述通风机构(4)包括马达(5)、风扇叶片(6),所述通风机构(4)内部靠近散热翅片板(3)的一侧固定安装有马达(5),所述马达(5)的输出轴端固定安装有风扇叶片(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CPU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旋涡产生器(301)设计为平直的三角形薄片形状,所述旋涡产生器(301)的长度是旋涡产生器(301)高度的4倍,所述旋涡产生器(301)的径向位置距离约为导热管(2)外径的1.7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CPU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翅片板(3)之间间距为2.5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CPU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叶片(6)与散热翅片板(3)垂直面的距离为5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CPU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管(2)的下端与导热支座(1)接触的部分的截面设计为扁平状。
CN201821608393.4U 2018-09-30 2018-09-30 一种新型cpu散热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83425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608393.4U CN208834251U (zh) 2018-09-30 2018-09-30 一种新型cpu散热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608393.4U CN208834251U (zh) 2018-09-30 2018-09-30 一种新型cpu散热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834251U true CN208834251U (zh) 2019-05-07

Family

ID=663179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608393.4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834251U (zh) 2018-09-30 2018-09-30 一种新型cpu散热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83425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406477B (zh) 一种串联式cpu散热冷却装置
CN207301955U (zh) 一种电脑主机的散热装置
WO2017215143A1 (zh) 基于热超导散热板的电控器及空调室外机
CN106371535B (zh) 一种并联式cpu散热冷却装置
CN208834251U (zh) 一种新型cpu散热器
CN203444409U (zh) 散热器
CN205810789U (zh) 一种用于晶闸管器件的倾斜型热管散热器
CN208478327U (zh) 一种水冷散热器的散热模块
CN207066183U (zh) 一种塔式散热器
CN206602754U (zh) 一种应用在微间距led显示屏的散热结构
CN206115350U (zh) 一种散热型ipc工控机
CN205864941U (zh) 一种电子元器件散热装置
CN106766346B (zh) 一种循环水冷式散热半导体制冷系统
CN106681456A (zh) 一种cpu冷却用铝制散热器
CN210605614U (zh) 一种计算机机箱用散热装置
CN106855738A (zh) 一种计算机机箱
CN207851752U (zh) 一种信息处理模块风冷扇热结构
CN208335130U (zh) 一种计算机水冷降温装置
CN207602555U (zh) 一种通道式水冷散热器
CN207457944U (zh) 一种具有高效散热功能的台式电脑主机箱
CN206774522U (zh) 一种芯片散热装置
CN209402937U (zh) 一种带导风结构的高效散热模组
CN206149707U (zh) 一种高压电气设备热管自冷换热背板
CN205845000U (zh) 一种计算机cpu散热装置
CN205334359U (zh) 一种在垂直方向高效率传热的热管式散热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507

Termination date: 2020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