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831159U - 一种风力发电机组后机舱底座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风力发电机组后机舱底座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831159U
CN208831159U CN201821403056.1U CN201821403056U CN208831159U CN 208831159 U CN208831159 U CN 208831159U CN 201821403056 U CN201821403056 U CN 201821403056U CN 208831159 U CN208831159 U CN 20883115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nd power
double web
power generating
engine room
generating s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403056.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潘爱华
王安正
于长生
赵宝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WIND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WIND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WIND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JING WIND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403056.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83115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83115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83115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70Wind energy
    • Y02E10/72Wind turbines with rotation axis in wind direction

Landscapes

  • Wind Motors (AREA)

Abstract

一种风力发电机组后机舱底座装置,包括双腹梁和加强板;双腹梁内部设置有若干个所述加强板,若干个所述加强板沿所述双腹梁的长度方向设置。本实用新型在双腹梁内部长度方向上每隔500mm增加几道厚度为5mm的加强板,可以有效地起到对双腹梁的支撑作用,提高双腹梁的刚性,加强板可以防止双腹梁在焊接过程中出现侧弯和扭曲等变形。

Description

一种风力发电机组后机舱底座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风力发电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风力发电机组后机舱底座装置。
背景技术
风力发电机组的设计寿命为20年,随着风力发电机组的功率越来越大,其后机舱底座的尺寸也就随之增大,考虑到结构本身的强度刚度及制造成本,后机舱底座一般采用Q345D/Q345E钢板进行焊接,传统的工字梁式,如图1-图2所示,外形简单方便操作,但是传统的焊接结构已很难满足刚度及强度要求。
所以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种种不足之处有必要提供一种具有新颖性和实用性的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提供一种风力发电机组后机舱底座装置,主要解决现有技术中工字梁式的后机舱底座刚度及强度难易满足现代工艺的以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风力发电机组后机舱底座装置,包括双腹梁和加强板;
所述双腹梁内部设置有若干个所述加强板,若干个所述加强板沿所述双腹梁的长度方
向设置。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加强板设置为框架结构。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加强板的顶角设置为圆弧倒角。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圆弧倒角的半径为40mm。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加强板的厚度设置为5mm。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每相邻所述的加强板之间的距离设置为500mm。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双腹梁包括上面板、下面板、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
所述第一侧板的一端设置有所述上面板,所述第一侧板的另一端设置有所述下面板,
所述上面板的另一端设置有所述第二侧板,所述第二侧板的另一端与所述下面板的另一端连接。
与现有技术方案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
(1)本实用新型在双腹梁内部长度方向上每隔500mm增加几道厚度为5mm的加强板,可以有效地起到对双腹梁的支撑作用,提高双腹梁的刚性。
(2)本实用新型的加强板可以防止双腹梁在焊接过程中出现侧弯和扭曲等变形。
(3)传统的工字梁结构由于外形简单方便操作,一般采用喷涂油漆的工艺进行防腐;本实用新型由于内部复杂,喷漆前的喷砂或抛丸工序很难有效实施故改为热浸锌工艺防腐,同时,本实用新型的加强板的中间镂空设置可以让浸锌前序—酸洗时的酸液及浸锌时的锌液自由流动,达到理想效果。
(4)本实用新型加强板四个角上均下料成半径为40mm圆弧倒角可以有效避开第一侧板与上面板、第二侧板与下面板之间的焊缝,即过焊孔。
附图说明
图1和图2为现有技术中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和图 4 为本实用新型风力发电机组后机舱底座装置在具体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5 为图4中“A”的放大图;
图 6为本实用新型风力发电机组后机舱底座装置中加强板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序号说明:1 是上面板 ;2 是下面板 ;3 是第一侧板 ;4 是第二侧板;5是加强板。
具体实施例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1、2、3、4,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结合图3-图6所示:一种风力发电机组后机舱底座装置,包括双腹梁和加强板5;本实用新型的加强板可以防止双腹梁在焊接过程中出现侧弯和扭曲等变形。
所述双腹梁内部设置有若干个所述加强板5,若干个所述加强板5沿所述双腹梁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加强板5设置为框架结构;所述加强板5的顶角设置为圆弧倒角;所述圆弧倒角的半径为40mm;所述加强板5的厚度设置为5mm;本实用新型在双腹梁内部长度方向上每隔500mm增加几道厚度为5mm的加强板,可以有效地起到对双腹梁的支撑作用,提高双腹梁的刚性。
每相邻所述的加强板5之间的距离设置为500mm;所述双腹梁包括上面板1、下面板2、第一侧板3和第二侧板4;所述第一侧板3的一端设置有所述上面板1,所述第一侧板3的另一端设置有所述下面板2,所述上面板1的另一端设置有所述第二侧板4,所述第二侧板4的另一端与所述下面板2的另一端连接。本实用新型加强板四个角上均下料成半径为40mm圆弧倒角可以有效避开第一侧板与上、下面板及第二侧板与上、下面板之间的焊缝,即过焊孔。
传统的工字梁结构由于外形简单方便操作,一般采用喷涂油漆的工艺进行防腐;本实用新型由于内部复杂,喷漆前的喷砂或抛丸工序很难有效实施故改为热浸锌工艺防腐,同时,本实用新型的加强板的中间镂空设置可以让浸锌前序—酸洗时的酸液及浸锌时的锌液自由流动,达到理想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一端”、“前上方”、“端部”、“长度”、“宽度”、“内”、“上”、“另一端”、“两端”、“水平”、“同轴”、“底部”、“下方”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啮合”、“连接”、“嵌装”、“罩盖”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附属在其他相关产品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7)

1.一种风力发电机组后机舱底座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双腹梁和加强板;
所述双腹梁内部设置有若干个所述加强板,若干个所述加强板沿所述双腹梁的长度方
向设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风力发电机组后机舱底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板设置为框架结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风力发电机组后机舱底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板的顶角设置为圆弧倒角。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风力发电机组后机舱底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弧倒角的半径为40mm。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风力发电机组后机舱底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板的厚度设置为5mm。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风力发电机组后机舱底座装置,其特征在于:每相邻所述的加强板之间的距离设置为500mm。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风力发电机组后机舱底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双腹梁包括
上面板、下面板、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
所述第一侧板的一端设置有所述上面板,所述第一侧板的另一端设置有所述下面板,
所述上面板的另一端设置有所述第二侧板,所述第二侧板的另一端与所述下面板的另一端连接。
CN201821403056.1U 2018-08-29 2018-08-29 一种风力发电机组后机舱底座装置 Active CN20883115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403056.1U CN208831159U (zh) 2018-08-29 2018-08-29 一种风力发电机组后机舱底座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403056.1U CN208831159U (zh) 2018-08-29 2018-08-29 一种风力发电机组后机舱底座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831159U true CN208831159U (zh) 2019-05-07

Family

ID=663109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403056.1U Active CN208831159U (zh) 2018-08-29 2018-08-29 一种风力发电机组后机舱底座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83115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604650U (zh) 不锈钢轨道车辆端墙结构
CN204645024U (zh) 桩基钢筋笼骨架加工胎架
CN102995834A (zh) 组合型钢管混凝土柱
CN206202587U (zh) 一种船舶舱壁连接结构
CN208831159U (zh) 一种风力发电机组后机舱底座装置
CN206749917U (zh) 一种车辆侧围加强结构及汽车
CN114104122A (zh) 一种厢式车厢组装结构
CN207029314U (zh) 一种汽车顶盖横梁弯弧结构
CN202053044U (zh) H型钢焊接胎架
CN205133017U (zh) 汽车千斤顶支撑结构及汽车
CN207000746U (zh) 一种用于船体分段口的保型结构
CN208830705U (zh) 一种筒仓滑模用钢模板
CN202808299U (zh) 多功能撬杠
CN209008581U (zh) 门角补强结构及具有其的门框结构
CN205342260U (zh) 一种纵缝焊接系统
CN206296394U (zh) 钢筋接地跨接线机械加工装置
CN206941883U (zh) 装配式无内焊组合钢板剪力墙
CN202028861U (zh) H型钢主焊缝无轨式自动焊接装置
CN206942289U (zh) 三角形钢管梁变电构架
CN205834575U (zh) 一种客车前乘客门下横梁焊接定位工装
CN215785823U (zh) 一种塔筒门加强板与门框组对焊接过程的矫形装置
CN205666020U (zh) 环保型钢结构快捷组装单立柱三面广告牌
CN208502839U (zh) 一种用于地铁隧道内的新型走道板支护及防护结构
CN203034598U (zh) 圆钢管支撑结构
CN206806907U (zh) 组装式梯式电缆桥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