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827694U - 一种房车缓冲车厢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房车缓冲车厢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827694U
CN208827694U CN201820675690.4U CN201820675690U CN208827694U CN 208827694 U CN208827694 U CN 208827694U CN 201820675690 U CN201820675690 U CN 201820675690U CN 208827694 U CN208827694 U CN 20882769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bag
support bar
interior cabin
cabin body
buff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675690.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立驰
朱安宏
王俊彦
王琳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njiang College
Original Assignee
Zhenjiang Colleg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njiang College filed Critical Zhenjiang College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82769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82769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Vibration Prevent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房车缓冲车厢结构,包括外部车厢体和内部车厢体,内部车厢体的上部设置有弹性悬挂绳,内部车厢体靠驾驶室的一侧设置有缓冲机构,内部车厢体的下部设置有避震机构,内部车厢体两侧设置有扁状气囊;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房车缓冲车厢结构,在振动下,弹性悬挂绳可给予一定的缓冲,使车内车厢内乘客不会有太大振动感,也保证内部车厢体悬空,缓冲机构可以在车辆制动的情况下,给予在前后方向上的缓冲,避震机构可大幅增加车辆在强烈颠簸情况下的抗振效果,而扁状气囊可缓解车厢左右两侧上的横向惯性,这种车厢结构可以在各个方向上对外界冲击力给予缓冲,给予车厢内乘客舒适的乘车环境。

Description

一种房车缓冲车厢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厢结构,特别是一种房车缓冲车厢结构,属于车辆结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轨道交通的迅猛发展,城市的地铁建设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地铁运输线效率高、时间准确,受天气等环境因素影响较小,因此也成为市民出行的一种常见交通工具;地铁在到站时,地铁列车的门与地铁站台的门依次打开,市民便可从站台上下列车;但是在地铁列车启动或制动时,旅客常常因惯性而被列车晃倒、站立不稳,造成不必要的伤害;特别是在列车上旅客数量较多时,列车停靠瞬间,车内的乘客容易发生集体倾倒,容易发生挤压、踩踏事件;特别是房车的车厢,乘客往往处于居家状态,对于车辆的振动和晃动都不会特别在意,容易跌倒。
如申请号为200720018534.2的一种具有缓冲和储能功能的公交客车。它主要由车厢、底盘、驾驶室、移动装置和储能装置组成。车厢是通过移动装置移动连接到底盘之上的,移动装置是由滚轮、压轮和道轨等构成的使车厢只能做前后移动的装置。固定在底盘前端并与车厢连接的储能装置起缓冲和储能作用。具有缓冲和储能功能的公交客车的使用,将使乘坐它的乘客减少对刹车惯性带来的部分不适和猝不及防的伤害。刹车后由于车厢的动能部分被储能器吸收,因此这部分减少的动能也缩短了公交客车的前冲距离。使客车更安全。
又如申请号为201610731036.6的一种缓冲车厢,本缓冲车厢包括有乘客厢和牵引厢;所述牵引厢套设于乘客厢的外部;所述乘客厢的顶板的上表面和底板的下表面为阻尼面,在两个所述阻尼面上等距开设有阻尼槽,所述牵引厢与所述阻尼面向正对的面上设置有阻尼条,在牵引厢内部的前后侧壁分别设置有一个存液腔,在存液腔的内周壁上滑动安装有活塞片;活塞片与存液腔的底板通过压簧连接;在存液腔和活塞片所围成的液封空间内填充有冷却液;所述活塞片与乘客厢固定连接;导液管设置在所述阻尼条内部;该缓冲车厢结构简单,成本低廉,能够有效削弱旅客惯性晃动的幅度,降低挤压、踩踏事件发生的几率。
以上方案都不能抵御来自车辆各个方向的惯性和振动,不能满足房车的舒适乘坐环境。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房车缓冲车厢结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房车缓冲车厢结构,包括外部车厢体和内部车厢体,所述内部车箱体位于外部车厢体内,所述内部车厢体的上部与外部车厢体的上部的之间设置有弹性悬挂绳,所述内部车厢体靠近驾驶室的一侧与外部车厢体之间设置有缓冲机构,所述内部车厢体的下部与外部车厢体的下部之间设置有避震机构,所述内部车厢体在车辆行驶方向的左右两侧上分别设置有扁状气囊,所述扁状气囊内具有用于受压后复位的弹簧,扁状气囊的周围分布有附气囊。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缓冲机构包括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均为弧形结构,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的同向一端均固定在外部车厢体上,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的弧形凹面相对设置。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之间设置有牵引杆和牵引弹簧,所述牵引弹簧的端部固定在外部车箱体上,所述牵引杆的两端分别铰接在内部车厢体上和牵引弹簧上。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避震机构包括固定在内部车箱体上第一斜坡柱以及固定在外部车厢体上第二斜坡柱,所述第一斜坡柱的斜面与第二斜坡柱的斜面相互平行,第一斜坡柱与第二斜坡柱之间存在间隙。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二斜坡柱的斜面长度大于第一斜坡柱的斜面长度,所述第一斜坡柱或第二斜坡柱的斜坡面朝向车头方向的一端高于朝向车位方向的一端。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附气囊的体积小于扁状气囊的体积,所述扁状气囊的周围至少分布有五个附气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房车缓冲车厢结构,在振动下,弹性悬挂绳可给予一定的缓冲,使车内车厢内乘客不会有太大振动感,也保证内部车箱体悬空,缓冲机构可以在车辆制动的情况下,给予在前后方向上的缓冲,避震机构可大幅增加车辆在强烈颠簸情况下的抗振效果,而扁状气囊可缓解车厢左右两侧上的横向惯性,这种车厢结构可以在各个方向上对外界冲击力给予缓冲,给予车厢内乘客舒适的乘车环境。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外部车厢体,2-内部车厢体,3-弹性悬挂绳,4-第一支撑杆,5-第二支撑杆,6-第一斜坡柱,7-第二斜坡柱,8-扁状气囊,9-附气囊,10-牵引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的技术不足,提供一种房车缓冲车厢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外部车厢体1和内部车厢体2,所述内部车厢体2位于外部车厢体1内,乘客在内部车厢体2内活动,所述内部车厢体2的上部与外部车厢体1的上部的之间设置有弹性悬挂绳3,所述内部车厢体2靠近驾驶室的一侧与外部车厢体1之间设置有缓冲机构,所述内部车厢体2的下部与外部车厢体1的下部之间设置有避震机构,所述内部车厢体2在车辆行驶方向的左右两侧上分别设置有扁状气囊8,所述扁状气囊8内具有用于受压后复位的弹簧,扁状气囊8的周围分布有附气囊9,在横向的惯性下,内部车箱体2可以挤压侧面的扁状气囊8,扁状气囊8内气体进入周围分布的附气囊9,起到缓冲作用,惯性消失后,扁状气囊8内的弹簧撑起扁状气囊8进行复位。
所述缓冲机构包括第一支撑杆4和第二支撑杆5,所述第一支撑杆4和第二支撑杆5均为弧形结构,第一支撑杆4和第二支撑杆5的同向一端均固定在外部车厢体1上,第一支撑杆4和第二支撑杆5的弧形凹面相对设置,在制动情况下,内部车厢体2向前移动接触第一支撑杆4和第二支撑杆5,第一支撑杆4和第二支撑杆5的结构可以起到缓解冲击力的效果。
所述第一支撑杆4和第二支撑杆5之间设置有牵引杆10和牵引弹簧,所述牵引弹簧的端部固定在外部车箱体1上,所述牵引杆10的两端分别铰接在内部车厢体2上和牵引弹簧上,牵引杆10配合牵引弹簧始终接触在内部车厢体2上,当内部车厢体2发生前后方向上的移动,牵引杆10都会第一时间作出牵引,以避免内部车厢体2在惯性下移动,形成更大的冲击力。
所述避震机构包括固定在内部车箱体2上第一斜坡柱6以及固定在外部车厢体1上第二斜坡柱7,所述第一斜坡柱6的斜面与第二斜坡柱7的斜面相互平行,第一斜坡柱6与第二斜坡柱7之间存在间隙,将上下方向的振动力减缓,改变力的实施方向,增大减缓路径长度,可以更好的减小上下方向的振动力。
所述第二斜坡柱7的斜面长度大于第一斜坡柱6的斜面长度,所述第一斜坡柱6或第二斜坡柱7的斜坡面朝向车头方向的一端高于朝向车位方向的一端。
所述附气囊9的体积小于扁状气囊8的体积,所述扁状气囊8的周围至少分布有五个附气囊9。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4)

1.一种房车缓冲车厢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外部车厢体(1)和内部车厢体(2),所述内部车厢体(2)位于外部车厢体(1)内,所述内部车厢体(2)的上部与外部车厢体(1)的上部的之间设置有弹性悬挂绳(3),所述内部车厢体(2)靠近驾驶室的一侧与外部车厢体(1)之间设置有缓冲机构,所述内部车厢体(2)的下部与外部车厢体(1)的下部之间设置有避震机构,所述内部车厢体(2)在车辆行驶方向的左右两侧上分别设置有扁状气囊(8),所述扁状气囊(8)内具有用于受压后复位的弹簧,扁状气囊(8)的周围分布有附气囊(9);所述缓冲机构包括第一支撑杆(4)和第二支撑杆(5),所述第一支撑杆(4)和第二支撑杆(5)均为弧形结构,第一支撑杆(4)和第二支撑杆(5)的同向一端均固定在外部车厢体(1)上,第一支撑杆(4)和第二支撑杆(5)的弧形凹面相对设置;所述避震机构包括固定在内部车厢体(2)上第一斜坡柱(6)以及固定在外部车厢体(1)上第二斜坡柱(7),所述第一斜坡柱(6)的斜面与第二斜坡柱(7)的斜面相互平行,第一斜坡柱(6)与第二斜坡柱(7)之间存在间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房车缓冲车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杆(4)和第二支撑杆(5)之间设置有牵引杆(10)和牵引弹簧,所述牵引弹簧的端部固定在外部车厢体(1)上,所述牵引杆(10)的两端分别铰接在内部车厢体(2)上和牵引弹簧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房车缓冲车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斜坡柱(7)的斜面长度大于第一斜坡柱(6)的斜面长度,所述第一斜坡柱(6)或第二斜坡柱(7)的斜坡面朝向车头方向的一端高于朝向车位方向的一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房车缓冲车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附气囊(9)的体积小于扁状气囊(8)的体积,所述扁状气囊(8)的周围至少分布有五个附气囊(9)。
CN201820675690.4U 2017-07-13 2018-05-07 一种房车缓冲车厢结构 Active CN208827694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846518 2017-07-13
CN2017208465186 2017-07-13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827694U true CN208827694U (zh) 2019-05-07

Family

ID=663043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675690.4U Active CN208827694U (zh) 2017-07-13 2018-05-07 一种房车缓冲车厢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82769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661464A (zh) 一种快速货车径向转向架
CN106515858A (zh) 电动汽车安全防撞系统
CN201863859U (zh) 摇动式快速铁路货车径向转向架
CN102530005A (zh) 一种安装在轴箱下方的四轴机车转向架
CN207120619U (zh) 一种双重减震脚轮
CN107323335A (zh) 一种房车缓冲车厢结构
CN203637614U (zh) 汽车座减震装置
CN208827694U (zh) 一种房车缓冲车厢结构
CN207955654U (zh) 小轴距轮盘制动动车转向架
CN108001480A (zh) 组合式挡车吸能器
CN207790748U (zh) 一种减震物流运输车
CN206856725U (zh) 专用于跨座式单轨列车厢之间的连接装置
CN202463950U (zh) 一种驾驶室全悬浮装置
CN205555888U (zh) 一种用于起重机小车的多重缓冲装置
CN202368590U (zh) 四轴机车转向架
CN202213528U (zh) 具有惯性力吸收装置的载货汽车
CN103770806A (zh) 一种列车缓冲器
CN209617070U (zh) 物流小车防撞机构
CN206317816U (zh) 轨道车辆及其压车铁装置
CN205239412U (zh) 一种撞击缓冲机构
CN205930744U (zh) 转向架
CN215322531U (zh) 一种铁路车辆用抗震电压检测显示块
CN200960862Y (zh) 安全座椅
CN211685063U (zh) 一种地铁车辆安全防护装置
CN215622001U (zh) 一种轨道车辆多段式联接的模块化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