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813494U - 机臂折叠机构及无人机 - Google Patents

机臂折叠机构及无人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813494U
CN208813494U CN201821293357.3U CN201821293357U CN208813494U CN 208813494 U CN208813494 U CN 208813494U CN 201821293357 U CN201821293357 U CN 201821293357U CN 208813494 U CN208813494 U CN 20881349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eeve
connector
groove
fold mechanism
buck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293357.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卢致辉
陈金颖
车嘉兴
杨春春
陈福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Kebi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Kebi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Kebi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Kebi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293357.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81349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81349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81349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naps, Bayonet Connections, Set Pins, And Snap Rin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机臂折叠机构,包括相互扣合且转动连接的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第一套筒与第二套筒扣合的位置包括设置于第一套筒端面的卡扣和设置于所述第二套筒端面的凹槽,卡扣朝向凹槽向外延伸有至少一个用于辅助卡扣滑入凹槽内的导向部;第一套筒的一侧设有转轴件,第二套筒的一端与转轴件连接以实现第二套筒与第一套筒在卡扣与凹槽分离时进行折叠。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无人机,包括上述的机臂折叠机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机臂折叠机构,通过导向部导向的作用有效的避免第二套筒与第一套筒扣合的过程中错位,且可以保持水平,结构简单,装配过程比较容易。在运输时,通过第二套筒绕着转轴件旋转即可实现折叠,操作方便。

Description

机臂折叠机构及无人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无人机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机臂折叠机构及无人机。
背景技术
目前,对于多旋翼的无人机而言,为了运输方便,机臂常采用折叠式结构,特别对于轴距较大的无人机,机臂在运输的过程中需要折起,否则,占用的空间比较大,无法正常运输。且现有的无人机机臂折叠机构多为塑胶材质,装配的过程中易损坏。
现有的机臂折叠机构多采用销轴拔插连接,对于拔插的折叠件,在频繁的拔插折叠过程中,容易错位,而造成装配过程较困难,可能造成较大的损失。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机臂折叠机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现有的机臂折叠机构易错位以及装配过程较困难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机臂折叠机构,包括:相互扣合的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所述第一套筒与所述第二套筒之间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套筒与所述第二套筒扣合的位置设有相互配合的扣合配件,所述扣合配件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套筒端面的卡扣和设置于所述第二套筒端面的凹槽,所述卡扣朝向所述凹槽向外延伸有至少一个导向部,所述导向部用于辅助所述卡扣滑入所述凹槽内;所述第一套筒的一侧设有转轴件,所述第二套筒的一端与所述转轴件连接以实现第二套筒与第一套筒在所述卡扣与凹槽分离时进行折叠。
进一步地,所述导向部包括设置于卡扣上的凸起,所述凸起与所述凹槽接触的侧面为斜面。
进一步地,所述凹槽设有与所述导向部相配合的导向面。
进一步地,所述卡扣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卡扣间隔均匀地分布于所述第一套筒的端面,所述凹槽的数量为多个,所述卡扣与所述凹槽一一对应。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套筒包括套筒本体以及自所述套筒本体的侧面背离套筒本体延伸的连接耳,所述套筒本体相对的两侧均设有连接耳,同侧的连接耳的数量为两个且相对设置;所述第二套筒包括筒体以及自所述筒体侧面背离筒体延伸的连接头,所述筒体相对的两侧均设有连接头。
进一步地,位于套筒本体一侧的两个连接耳与一个所述连接头通过所述转轴件可转动连接,所述连接头插设于两所述连接耳之间,两所述连接耳上开设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头上开设有通孔,所述转轴件穿过所述通孔并卡设于所述连接孔内。
进一步地,位于套筒本体另一侧的两个连接耳与另一个所述连接头通过锁紧组件连接,所述锁紧组件包括与两所述连接耳转动连接的连接把和与所述连接把连接的锁扣,所述连接把的一端通过第一连接件与两所述连接耳转动连接,所述连接把的另一端通过第二连接件与所述锁扣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锁扣包括扣合部和自所述扣合部的端部背离扣合部延伸的把手部,所述扣合部的端部与同侧的所述连接头扣合。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把包括连接部以及自所述连接部的端部分别朝向所述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弯折延伸的第一插接部和第二插接部;所述第一插接部插设于两所述连接耳之间,所述第一连接件穿过所述第一插接部卡设与两所述连接耳之间,所述第二插接部插设于所述扣合部内,所述第二连接件穿过所述第二插接部卡设于所述扣合部的内壁之间。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无人机,该无人机包括上述的机臂折叠机构,所述第一套筒远离所述第二套筒的一端与机体连接,所述第二套筒远离所述第一套筒的一端与机臂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机臂折叠机构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机臂折叠机构,通过在第一套筒的端面设置卡扣,第二套筒的端面设置于卡扣扣合的凹槽,并且在卡扣上设有导向部,在导向部导向的作用有效的避免第二套筒与第一套筒扣合的过程中错位,且可以保持水平,结构简单,装配过程比较容易。在运输时,通过第二套筒绕着转轴件旋转,将第二套筒与第一套筒的卡扣和凹槽分离即可实现折叠,操作方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采用的第一套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的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采用的第二套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机臂折叠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采用的锁紧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1-第一套筒;10-卡扣;11-导向部;110-斜面;12-套筒本体;13-连接耳;14-转轴件;2-第二套筒;20-凹槽;200-导向面;21-筒体;22-连接头;220-扣合槽;220-通孔;31-第一连接件;32-第二连接件;4-锁紧组件;41-连接把;411-第一插接部;4111-第一插孔;412-第二插接部;4121-第二插孔;413-连接部;42-锁扣;421-扣合部;4210-槽口;422-把手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说明的是,当部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部件,它可以直接或者间接位于该另一个部件上。当一个部件被称为“连接于”另一个部件,它可以是直接或者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部件上。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仅是为了便于描述,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方案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便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技术特征的数量。“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4,现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机臂折叠机构进行说明。所述机臂折叠机构,包括相互扣合的第一套筒1和第二套筒2,第一套筒1与第二套筒2可转动连接,即第二套筒2相对于第一套筒1可转动从而与第一套筒1扣合。第一套筒1与第二套筒2扣合的位置设有相互配合的扣合配件,扣合配件包括设置于第一套筒1端面的卡扣10和设置于第二套筒2端面的凹槽20,或者卡扣10也可以设置于第二套筒2的端面,凹槽20设置于第一套筒1的端面。卡扣10朝向凹槽20向外延伸有至少一个导向部11,即导向部11可以为一个或者多个,导向部11优选为两个,分别位于卡扣10同侧的两端。导向部11用于辅助卡扣10滑入凹槽20内。第一套筒1的一侧设有转轴件14,第二套筒2的一端与转轴件14连接以实现第一套筒1与第二套筒2在卡扣10与凹槽20分离时进行折叠。第二套筒2以转轴件14为旋转轴,即可实现第二套筒2与第一套筒1之间的折叠。
其原理如下:当装配第一套筒1与第二套筒2时,将第二套筒2以转轴件14为旋转轴朝向第一套筒1的方向旋转,并将第二套筒2沿着第一套筒1的方向推进,设置于第二套筒2上的凹槽20接触到导向部11,并挤压导向部11,在导向部11的作用下,顺利地向卡扣10方向前进,从而与卡扣10扣合,从而使得第一套筒1上的卡扣10挤压入第二套筒2的凹槽20内,实现第一套筒1和第二套筒2的扣合,避免错位。当需要运输时,将第二套筒2以转轴件14为旋转轴朝着背离第一套筒1的方向旋转,以使得凹槽20依次脱离卡扣10与导向部11扣合,从而可将第一套筒1与第二套筒2的卡扣10和凹槽20分离,实现折叠。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机臂折叠机构,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导向部11导向的作用有效的避免第二套筒2与第一套筒1扣合的过程中错位,且可以使得第一套筒1和第二套筒2始终保持水平,结构简单,装配过程比较容易。在运输时,通过第二套筒2绕着转轴件14旋转,将第二套筒2与第一套筒1的卡扣10和凹槽20分离即可实现折叠,操作方便。
在本实施例中,具体参见图1至图3,导向部11为包括设置于卡扣10上的凸起,凸起与凹槽20接触的侧面为斜面110,即凸起的一侧、两侧或者多侧均为斜面110,使得凹槽20在斜面110的导引下与卡扣10扣合,从而避免了在装配过程中卡扣10与凹槽20易错位的问题。凹槽20设有与导向部11相配合的导向面200,通过导向部11和导向面200的双重作用,进一步有利于卡扣10与凹槽20的扣合,避免在装配的过程中易错位。且凹槽20的导向面200便于分解装配时施加的力,可避免装配时施加的力过大而压碎卡扣10或者导向部11。优选地,卡扣10与导向部11为弹性件,进一步避免了凹槽20与导向部11硬性接触的现象,使得导向部11受到的冲击力得到有效的缓解和释放。
在本实施例中,具体参见图2及图4,卡扣10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卡扣10间隔均匀地分布于第一套筒1的端面,凹槽20的数量为多个,卡扣10与凹槽20一一对应,便于均匀地形成第一套筒1和第二套筒2的连接。优选地,卡扣10有两个,凹槽20对应有两个。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2及图4,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机臂折叠机构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该机臂折叠机构的材质为金属材质,优选为铝合金材质,耐摔且耐用。上述第一套筒1包括套筒本体12,自套筒本体12的侧面背离套筒本体12延伸有连接耳13,套筒本体12相对的两侧均设有连接耳13,同侧的连接耳13的数量为两个且相对设置。上述第二套筒2包括筒体21,自筒体21的侧面背离筒体21延伸有连接头22,筒体21相对的两侧均设有该连接头22。
其中,参见图1及图5,位于套筒本体12一侧的两个连接耳13与一个连接头22通过转轴件14转动连接,例如该转轴件14包括销轴或者螺栓,第二套筒2与第一套筒1通过连接耳13与连接头22转动配合实现相对转动。该连接头22插设于两个连接耳13之间,两个连接耳13上开设有连接孔(图未示),连接头22上开设有通孔221,转轴件14穿过该通孔221并卡设于连接孔内。第二套筒2通过位于筒体21一侧的连接头22绕着卡设于两连接耳13之间的转轴件14实现转动折叠,从而便于运输。具体地,该连接孔为盲孔或者通孔,当转轴件14为销轴时,该连接孔为盲孔,销轴穿过通孔221卡设于盲孔内,比较美观;当转轴件14为螺栓时,该连接孔为直通孔,螺栓穿过通孔221卡设于直通孔内,且螺栓的两端穿出通孔并且两端用螺母固定,使得连接较为稳定。
其中,参见图5,位于套筒本体12另一侧的两个连接耳13通过锁紧组件4与同侧另一个连接头22固定连接。通过锁紧组件4的连接,避免了第二套筒2或者第一套筒1易松动且装配后易脱落的问题。锁紧组件4包括与连接耳13转动连接的连接把41,以及和连接把41连接的锁扣42,连接把41的一端通过第一连接件31与两个连接耳13转动连接,连接把41的另一端通过第二连接件32与锁扣42连接。锁扣42的端部与连接头22扣合,具体地,该连接头22的一端朝向锁扣42弯折形成与锁扣42端部扣合的扣合槽220,锁扣42的一端容纳于该扣合槽220内。通过锁扣42与连接头22的扣合使得连接稳固,且方便拆卸。
在本实施例中,具体参见图6,锁扣42包括扣合部421和自扣合部421端部背离扣合部421的方向延伸的把手部422,把手部422便于用户握持,并带动该扣合部421绕第一套筒1上的同侧的两个连接耳13旋转,从而与位于同侧的连接头22扣合,其中扣合部421的端部与同侧的连接头22扣合。
在本实施例中,具体参见图5及图6,连接把41包括连接部413,以及自连接部413的端部分别朝向第一套筒1和第二套筒2弯折延伸的第一插接部411和第二插接部412,第一插接部411插设于两连接耳13之间,第一连接件31穿过第一插接部411卡设于两连接耳13之间,第一插接部411上设有第一插孔4111,第一连接件31穿设于第一插孔4111内且连接件3的两端卡设与两连接耳13之间。第二插接部412插设于扣合部421内,第二连接件32穿过第二插接部412卡设于扣合部421的内壁之间。具体的,扣合部421上开设有槽口4210,第二连接件32卡设于槽口4210内,第二插接部412上开设有第二插孔4121,第二连接件32穿过第二插孔4121且第二连接件32的两端卡设于槽口4210内。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无人机,该无人机包括上述的机臂折叠机构,其中第一套筒1远离第二套筒2的一端与机体连接,第二套筒2远离第一套筒1的一端与机臂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无人机,采用了上述的机臂折叠机构,使得该无人机的机臂相对于机体可以折叠,且装配的过程中不易错位,能够保证无人机在飞行的过程中机臂始终保持水平。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机臂折叠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扣合的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所述第一套筒与所述第二套筒之间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套筒与所述第二套筒扣合的位置设有相互配合的扣合配件,所述扣合配件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套筒端面的卡扣和设置于所述第二套筒端面的凹槽,所述卡扣朝向所述凹槽向外延伸有至少一个导向部,所述导向部用于辅助所述卡扣滑入所述凹槽内;所述第一套筒的一侧设有转轴件,所述第二套筒的一端与所述转轴件连接以实现第二套筒与第一套筒在所述卡扣与凹槽分离时进行折叠。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臂折叠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部包括设置于卡扣上的凸起,所述凸起与所述凹槽接触的侧面为斜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臂折叠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设有与所述导向部相配合的导向面。
4.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机臂折叠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卡扣间隔均匀地分布于所述第一套筒的端面,所述凹槽的数量为多个,所述卡扣与所述凹槽一一对应。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机臂折叠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套筒包括套筒本体以及自所述套筒本体的侧面背离套筒本体延伸的连接耳,所述套筒本体相对的两侧均设有连接耳,同侧的连接耳的数量为两个且相对设置;所述第二套筒包括筒体以及自所述筒体侧面背离筒体延伸的连接头,所述筒体相对的两侧均设有连接头。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机臂折叠机构,其特征在于:位于套筒本体一侧的两个连接耳与一个所述连接头通过所述转轴件可转动连接,所述连接头插设于两所述连接耳之间,两所述连接耳上开设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头上开设有通孔,所述转轴件穿过所述通孔并卡设于所述连接孔内。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机臂折叠机构,其特征在于:位于套筒本体另一侧的两个连接耳与另一个所述连接头通过锁紧组件连接,所述锁紧组件包括与两所述连接耳转动连接的连接把和与所述连接把连接的锁扣,所述连接把的一端通过第一连接件与两所述连接耳转动连接,所述连接把的另一端通过第二连接件与所述锁扣连接。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机臂折叠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扣包括扣合部和自所述扣合部的端部背离扣合部延伸的把手部,所述扣合部的端部与位于同侧的所述连接头扣合。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机臂折叠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把包括连接部以及自所述连接部的端部分别朝向所述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弯折延伸的第一插接部和第二插接部;所述第一插接部插设于两所述连接耳之间,所述第一连接件穿过所述第一插接部卡设与两所述连接耳之间,所述第二插接部插设于所述扣合部内,所述第二连接件穿过所述第二插接部卡设于所述扣合部的内壁之间。
10.无人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机臂折叠机构,所述第一套筒远离所述第二套筒的一端与机体连接,所述第二套筒远离所述第一套筒的一端与机臂连接。
CN201821293357.3U 2018-08-10 2018-08-10 机臂折叠机构及无人机 Active CN20881349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293357.3U CN208813494U (zh) 2018-08-10 2018-08-10 机臂折叠机构及无人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293357.3U CN208813494U (zh) 2018-08-10 2018-08-10 机臂折叠机构及无人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813494U true CN208813494U (zh) 2019-05-03

Family

ID=662731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293357.3U Active CN208813494U (zh) 2018-08-10 2018-08-10 机臂折叠机构及无人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81349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517595B (zh) 把手锁紧结构和具有该把手锁紧结构的电子设备
CN102989146B (zh) 可折叠框架
CN210016034U (zh) 一种移轴式折叠插头
CN110370842A (zh) 一种按压伸缩笔
CN107536181A (zh) 表壳与生耳的装配结构及手表
CN208813494U (zh) 机臂折叠机构及无人机
CN202273949U (zh) 扳动快拆装置
CN207381785U (zh) 一种改进结构的配电箱面板
CN207504298U (zh) 多功能数据线
CN106240793B (zh) 一种多旋翼飞行器旋翼臂折叠机构
CN207286017U (zh) 一种平地拖
CN205846348U (zh) 电子卡连接器
CN208412003U (zh) 一种踩踏式折叠滑板车
CN209449985U (zh) 一种新型电热饭盒
CN204582509U (zh) 电动滑板
CN211893621U (zh) 一种机臂结构及无人机
CN212054420U (zh) 窗框角部用防撞插接件及具有防撞插接件的窗框
CN211469072U (zh) 一种内倒式折叠箱
CN207901170U (zh) 一种一体式机器人
CN207865310U (zh) 多用途组合连接件
CN205589392U (zh) 一种折叠器
CN214963089U (zh) 一种可打开的手镯
CN210988633U (zh) 一种可折叠的手提箱
CN212797189U (zh) 一种多方位固定折叠装置
CN214057808U (zh) 一种内藏式折叠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