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803984U - 一种自降温液压泵 - Google Patents

一种自降温液压泵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803984U
CN208803984U CN201821666396.3U CN201821666396U CN208803984U CN 208803984 U CN208803984 U CN 208803984U CN 201821666396 U CN201821666396 U CN 201821666396U CN 208803984 U CN208803984 U CN 20880398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ll
channel
hydraulic pump
shaft
air ba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666396.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东峰
王新建
秦景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nan Cosmic Fluid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nan Cosmic Flui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nan Cosmic Flui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nan Cosmic Flui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666396.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80398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80398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803984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eciprocating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降温液压泵,有效解决液压泵不能有效冷却的问题;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包括泵的壳体和壳体上的输入轴,壳体的侧壁上开设有多个缠绕壳体的通道,通道的两端置于壳体的下方且两端均安装有单向阀,多个通道沿壳体的侧壁前后依次排列,每个通道左右两端的单向阀处均安装有一个散热管道,壳体的下方设有一个气囊,每个散热管道的末端均与气囊相连通;气囊的下方设有一个能上下移动并向上复位的活动板;壳体上贯穿有前后放置的转轴,转轴的前后两端均安装有一个凸轮,输入轴转动能带动转轴转动,本实用新型降低泵体和液压油的温度,延长液压泵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一种自降温液压泵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压泵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自降温液压泵。
背景技术
液压泵是液压系统的动力元件,是靠发动机或电动机驱动,从液压油箱中吸入油液,形成压力油排出,送到执行元件的一种元件。液压泵按结构分为齿轮13泵、柱塞泵、叶片泵和螺杆泵。由于导致液压泵发热的主要原因是:机械摩擦生热及液体摩擦生热。液压泵工作时由于运动表面处于摩擦状态,运动部件相互摩擦生热以及高压油通过各种缝隙泄漏到低压腔,大量的液压能损失转为热能致使液压泵壳体温度偏高,从而使机体的效率下降,机体发生高温,内部的润滑装置失效,继而又产生恶性循环,因此,目前需要一种装置来解决液压泵的降温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情况,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之目的就是提供一种自降温液压泵,可有效解决液压泵不能有效冷却的问题。
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包括泵的壳体和壳体上的输入轴,壳体的侧壁上开设有多个缠绕壳体的通道,通道的两端置于壳体的下方且两端均安装有单向阀,多个通道沿壳体的侧壁前后依次排列,每个通道左右两端的单向阀处均安装有一个散热管道,壳体的下方设有一个气囊,每个散热管道的末端均与气囊相连通;气囊的下方设有一个能上下移动并向上复位的活动板;壳体上贯穿有前后放置的转轴,转轴的前后两端均安装有一个凸轮,输入轴转动能带动转轴转动。
优选的,所述的壳体的下方安装有支架,散热管道放置于支架上,支架上设有多个竖杆,竖杆贯穿活动板,活动板可沿竖杆上下移动,竖杆上套装有位于活动板和支架底部之间的压簧。
优选的,所述的输入轴和转轴上均安装有齿轮,两个齿轮之间通过安装在壳体上的中间轮进行啮合转动。
优选的,所述的转轴的前后两端均安装有一个扇叶。
优选的,所述的散热管道呈“S”型盘旋,且散热管道的外缘面上设有散热翅片。
优选的,所述的通道两端的单向阀通向相反。
本实用新型在原有设备上就可以改造,改造成本低,适用范围非常广泛;本装置通过水循环换热的方式自动冷却,可以有效保障液压泵长时间稳定工作,降低泵体和液压油的温度,延长液压泵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剖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左侧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由图1至图3给出,本实用新型包括泵的壳体1和壳体1上的输入轴2,壳体1的侧壁上开设有多个缠绕壳体1的通道3,通道3的两端置于壳体1的下方且两端均安装有单向阀4,多个通道3沿壳体1的侧壁前后依次排列,每个通道3左右两端的单向阀4处均安装有一个散热管道5,壳体1的下方设有一个气囊6,每个散热管道5的末端均与气囊6相连通;气囊6的下方设有一个能上下移动并向上复位的活动板7;壳体1上贯穿有前后放置的转轴8,转轴8的前后两端均安装有一个凸轮9,输入轴2转动能带动转轴8转动。
实施例二,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为了便于安装使用,所述的壳体1的下方安装有支架10,散热管道5放置于支架10上,支架10上设有多个竖杆11,竖杆11贯穿活动板7,活动板7可沿竖杆11上下移动,竖杆11上套装有位于活动板7和支架10底部之间的压簧12。
实施例三,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为了输入轴2转动能带动转轴8转动,所述的输入轴2和转轴8上均安装有齿轮13,两个齿轮13之间通过安装在壳体1上的中间轮进行啮合转动。
实施例四,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为了更好的通风,所述的转轴8的前后两端均安装有一个扇叶14。
实施例五,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为了更好的散热,所述的散热管道5呈“S”型盘旋,且散热管道5的外缘面上设有散热翅片。
实施例六,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为了实现流体的单向流动,所述的通道3两端的单向阀4通向相反。
其中,开设在壳体1侧壁上的通道3也可以换成管道,管道最好需要安装在壳体1的内缘面上,且同时不与壳体1内部的转动机构发生干涉。采用管道进行安装时,可以根据需要使管道的侧壁与壳体1内部的静态易发热零件接触,从而便于更好的带走热量。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是,在使用前,输入轴2尚未连接驱动装置,此时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的状态,通道3内可以通入水或者直接通入两种密度相差较大液体作为导热介质(密度差可以产生对流),在通入的时候,可以适当的通入少量的空气,从而便于气囊6的复位;由于多个通道3的两端均连接在气囊6上,因此所有的液体均为相互连通的状态,因此,当局部的温度高于其他部分的时候,可产生一定微弱的对流现象(液体或气体中,较热的部分上升, 较冷的部分下降,循环流动,互相掺和,最终使温度趋于均匀),使热量分布均匀。
由于当泵运转的时候,单靠液体的温差或者密度差作为对流的驱动力,是很难快速散的,因此需要进入外力,从而产生强对流,加大液体或气体的流动速度,能加快对流传热。
当输入轴2转动时,此时会通过齿轮13的啮合作用,带动转轴8进行转动,转轴8转动后,此时安装在转轴8前后两端的凸轮9会产生转动,凸轮9转动的速度,可以通过齿轮13组进行调节,从而可以留足时间给气囊6复位。
当凸轮9转动后,此时凸轮9会挤压活动板7,使活动板7向下移动,此时气囊6会恢复原状,并从通道3的一端吸收液体,而后,凸轮9继续转动,此时活动板7会在套装在竖杆11上的压簧12的作用下向上复位,使活动板7挤压气囊6,从而使气囊6中的液体从通道3的另一端进入到通道3的内部。
在此过程中,由于液体从通道3内进入到气囊6而后从气囊6中进入到通道3内,均经过了散热管道5,散热管道5会对液体进行散热,从而使液体的温度降低,并进入到壳体1内部,实现了将壳体1内部的热量带到壳体1外部的过程;同时由于转轴8的前后两端均安装有扇叶14,可以加快散热管道5的散热。
由于通道3两端的单向阀4的同向相反,因此液体只能从一端处,从另一端进,实现了单向的流动,实现了更好的散热。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通道3,并在通道3内通入流体,而后经散热管道5的散热作用以及气囊6的驱动作用,加快了液体的对流,实现了将壳体1内部的热量带出,将外部的冷量带入的作用,从而有效的降低了壳体1内部温度,保护了零件,提高了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经多个通道3连接至同一个气囊6中,有利于热量的充分分散,可以将局部较高的热量经通道3和散热管道5以及气囊6的混合作用,带动到外界或者其他的位置,有效避免了局部过热。
本实用新型在原有设备上就可以改造,改造成本低,适用范围非常广泛;本装置通过水循环换热的方式自动冷却,可以有效保障液压泵长时间稳定工作,降低泵体和液压油的温度,延长液压泵的使用寿命。

Claims (6)

1.一种自降温液压泵,包括泵的壳体(1)和壳体(1)上的输入轴(2),其特征在于,壳体(1)的侧壁上开设有多个缠绕壳体(1)的通道(3),通道(3)的两端置于壳体(1)的下方且两端均安装有单向阀(4),多个通道(3)沿壳体(1)的侧壁前后依次排列,每个通道(3)左右两端的单向阀(4)处均安装有一个散热管道(5),壳体(1)的下方设有一个气囊(6),每个散热管道(5)的末端均与气囊(6)相连通;气囊(6)的下方设有一个能上下移动并向上复位的活动板(7);壳体(1)上贯穿有前后放置的转轴(8),转轴(8)的前后两端均安装有一个凸轮(9),输入轴(2)转动能带动转轴(8)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降温液压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壳体(1)的下方安装有支架(10),散热管道(5)放置于支架(10)上,支架(10)上设有多个竖杆(11),竖杆(11)贯穿活动板(7),活动板(7)可沿竖杆(11)上下移动,竖杆(11)上套装有位于活动板(7)和支架(10)底部之间的压簧(1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降温液压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输入轴(2)和转轴(8)上均安装有齿轮(13),两个齿轮(13)之间通过安装在壳体(1)上的中间轮进行啮合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降温液压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转轴(8)的前后两端均安装有一个扇叶(14)。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降温液压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散热管道(5)呈“S”型盘旋,且散热管道(5)的外缘面上设有散热翅片。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降温液压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通道(3)两端的单向阀(4)通向相反。
CN201821666396.3U 2018-10-15 2018-10-15 一种自降温液压泵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80398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666396.3U CN208803984U (zh) 2018-10-15 2018-10-15 一种自降温液压泵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666396.3U CN208803984U (zh) 2018-10-15 2018-10-15 一种自降温液压泵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803984U true CN208803984U (zh) 2019-04-30

Family

ID=662390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666396.3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803984U (zh) 2018-10-15 2018-10-15 一种自降温液压泵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80398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202163B (zh) 一种风电齿轮箱润滑冷却系统及风力发电机组
CN208190459U (zh) 一种自冷却油泵电机
CN109506000B (zh) 一种用于工程汽车换挡装置中的阀门
CN114567116A (zh) 一种具有降温功能的风扇电机及其降温方法
CN208803984U (zh) 一种自降温液压泵
CN116317355A (zh) 一种伺服电机散热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CN103967802B (zh) 一种内部集成前置泵的柱塞式液压电机泵
CN107654381B (zh) 自冷却真空泵系统
CN209925077U (zh) 一种自冷却式发动机用冷却水泵
CN115664117B (zh) 一种双定子永磁直驱电机液冷装置
CN115589100A (zh) 一种轴向载荷均匀分布的永磁电机
CN203847402U (zh) 一种内部集成前置泵的柱塞式液压电机泵
CN115443033A (zh) 一种蓄电池分布式永磁同步电机控制器冷却系统
CN114278554A (zh) 一种柱塞泵的一体化集成装置
CN114759736A (zh) 一种鼓风机电机冷却结构
CN110195706A (zh) 一种利用自身介质散热的电子水泵
CN109973197B (zh) 一种自冷却式发动机用冷却水泵
CN211231468U (zh) 一种多功能高转速的空气压缩机
CN215171991U (zh) 一种高效液力耦合器
CN217440369U (zh) 一种带散热装置的石油采油用离心泵
CN218574952U (zh) 一种磁悬浮鼓风机铸件快速冷却装置
CN114423246B (zh) 一种电动车控制器冷却安装结构
CN208348320U (zh) 一种铸造设备用组装式液压油泵联轴器轴套
CN218325017U (zh) 一种具有导流功能的开式叶轮型两速电磁离合器水泵
CN211288111U (zh) 一种内循环水冷的水泵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430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